使用强化学习控制双臂攀爬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 源码地址
  • 演示效果
  • 测试环境
  • 概述
  • 核心内容
    • 机器人运动学
    • DDPG
    • DQN
  • 实验过程及效果
    • 代码结构
    • 运动学环境搭建
    • 移动上臂攀爬
      • Actor
      • Critic
    • 移动下臂攀爬
    • 宏观决策
  •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源码地址

链接: https://github.com/aaronworry/two-arms-climb

学习使用时备注出处即可

演示效果

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1

测试环境

CPU:Intel i7-4710MQ
RAM:16G
显卡:GTX 850M

概述

搭建了一个双臂攀爬的运动学模型,分别用DDPG训练了固定下臂,移动上臂固定上臂,移动下臂的运动控制。然后使用DQN建立了宏观运动决策模型。

观测
决策
决策
观测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
观测
反馈
环境
DQN
移动上臂
移动下臂
DDPG_1
DDPG_2
行为

核心内容

机器人运动学

通常将表示相邻的两连杆相对关系的矩阵称为A矩阵。

  • 一般需要两个参数来描述一个连杆

    • 公法线距离aia_iai​
    • 垂直于aia_iai​所在平面内两轴的夹角αi\alpha_iαi​。
  • 同样相邻两连杆的关系也需要两个参数
    • 两连杆的相对位置did_idi​
    • 两连杆的法线夹角θi\theta_iθi​。

一般用两个旋转和两个平移来表示相邻连杆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此环境下,连杆只有3个自由度,且ai=li,αi=0,di=li,θi=θ相邻连杆的夹角a_i=l_i, \alpha_i=0,d_i=l_i,\theta_i=\theta_{相邻连杆的夹角}ai​=li​,αi​=0,di​=li​,θi​=θ相邻连杆的夹角​
因此可以只用一个旋转和一个平移表示。设Z轴为运动平面的法向量,X轴为连杆的方向。因此连杆的变换矩阵为
Ai=Rot(z,θz)⋅Trans(li,0,0)A_i=Rot(z,\theta_z)\cdot Trans(l_i,0,0)Ai​=Rot(z,θz​)⋅Trans(li​,0,0)表示新系先相对于旧系旋转,然后沿旋转之后的坐标系的X轴平移。
左乘广义矩阵时,若变换是相对于新系的,则是右乘。即T2=A1⋅A2T_2=A_1\cdot A_2T2​=A1​⋅A2​(相对于基系作了A1A_1A1​变换之后,相对于变换之后的新系作了A2A_2A2​变换)。若变换是相对于旧系的,则是左乘。即T2=A2⋅A1T_2=A_2\cdot A_1T2​=A2​⋅A1​(相对于基系作了A1A_1A1​变换之后,相对于变换之前的基系作了A2A_2A2​变换)。
Ai=[cos⁡θisin⁡θi0licos⁡θisin⁡θi−cos⁡θi0lisin⁡θi00100001]A_i = \left[ \begin{array} {cccc}\cos\theta_i&\sin\theta_i&0&l_i\cos\theta_i\\\sin\theta_i&-\cos\theta_i&0&l_i\sin\theta_i\\0&0&1&0\\0&0&0&1\end{array} \right] Ai​=⎣⎢⎢⎡​cosθi​sinθi​00​sinθi​−cosθi​00​0010​li​cosθi​li​sinθi​01​⎦⎥⎥⎤​

DDPG

参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kenneth_yu/article/details/78478356


该算法结合了DQN以及Actor Critic,吸收了二者的优点。

  • 先建立一个记忆库R
  • 初始化了Actor和Critic网络,对其进行了复制得到两个target网络
    • 在每次的任务中:

      • 状态环境初始化,随机过程初始化
      • 每次进行决策时:
        • 根据策略μ\muμ和噪声生成ata_tat​
        • 执行动作,获取奖励及更新环境,并将(st,at,rt,st+1)(s_t, a_t, r_t, s_{t+1})(st​,at​,rt​,st+1​)存入记忆库
        • 从记忆库中抽取一组(si,ai,ri,si+1)(s_i, a_i, r_i, s_{i+1})(si​,ai​,ri​,si+1​)
        • 计算yiy_iyi​
        • 计算并根据损失函数更新critic的参数
        • 计算策略梯度更新actor的参数
        • 更新对应的target网络

DQN

参考:https://morvanzhou.github.io/tutorials/machine-learning/reinforcement-learning/4-1-DQN1/

  • 先建立一个记忆库D
  • 用神经网络作为Q(s,a)Q(s,a)Q(s,a),进行权重初始化。建立一个QtargetQ_{target}Qtarget​,模型和Q一样,进行初始化
    • 在M次的任务中:

      • 状态环境初始化
      • 每次进行决策时:
        • 使用ϵ−greedy\epsilon-greedyϵ−greedy进行决策,选取随机的ata_tat​或at=argmaxaQ(st,at)a_t=argmax_aQ(s_t,a_t)at​=argmaxa​Q(st​,at​)
        • 执行动作,获取奖励及更新环境,并将(st,at,rt,st+1)(s_t, a_t, r_t, s_{t+1})(st​,at​,rt​,st+1​)存入记忆库
        • 从记忆库中抽取一组(si,ai,ri,si+1)(s_i, a_i, r_i, s_{i+1})(si​,ai​,ri​,si+1​)
        • 计算yiy_iyi​,根据下一步是否为最后的一步,设置yi=ri+γmaxQtarget(st+1,a)y_i = r_i+\gamma maxQ_{target}(s_{t+1},a)yi​=ri​+γmaxQtarget​(st+1​,a)
        • 计算损失(yi−Q(st,ai))2{(y_i-Q(s_t,a_i))}^2(yi​−Q(st​,ai​))2并对θ\thetaθ进行优化
        • 根据固定的step更新QtargetQ_{target}Qtarget​,将权重用QQQ替换

实验过程及效果

代码结构


kinematicEnv是整个环境模型。bottomDDPG和upDDPG分别是控制如何动下臂、动上臂攀爬的agent,QL是进行宏观决策的agent。三个以train开头的文件用来训练(评估)三个agent。Evaluation是展示整体效果的文件。

运动学环境搭建

双臂攀爬机构由两短臂及两长臂组成。state设置为3个关节及2个端点的X,Y坐标,加上1个描述此时状态(上臂离开杆,下臂离开杆,双臂都在杆上)的参数,还有一个判断此动作是否完成的FLAG。action设置为3个关节的角度(相对于靠近机座的连杆的角度)以及2个端点的角度(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X轴角度)

item dim
state 12
action 5

在向上或向下攀爬的过程中,中间三个关节的角度是相对于下边连杆的夹角。因此机构移动上臂时,关节的角度不需要变换。而在移动下臂时,关节需要做一个变换,将角度改为相对于上边连杆的夹角,以便于运动学演算。

    def thetaTrans(self, theta):return 2 * np.pi - theta #关节的相对角度改变,从相对于下端改变到相对于上端
  • 整个环境包含:

    • state以及机构等环境的初始化 init
    • 每个episode的初始化
      • 单臂在杆上的正运动学初始化

        • 上臂在杆上 initialDown
        • 下臂在杆上 initialUp
      • 双臂在杆上的逆运动学初始化 initialOn
    • 运动上臂的部分 stepUp
    • 运动下臂的部分 stepDown
    • 模型的可视化 Viewer
      机构攀爬时,可认为是固定下臂,用上臂抓取物体或固定上臂,用下臂抓取物体。
      移动上臂时,可认为是抓远点的物体,移动下臂可认为是抓取近点的物体。物体的中心和竖杆都在Y轴上。
      下面重点讲解stepDown
    def stepDown(self, action):done = False#执行ddpg生成的action,然后将执行完动作之后的角度控制在360°以内action = np.clip(action, *self.action_bound)self.jointState += action * self.dtself.jointState %= 2*np.pi#读取关节及端点的夹角self.downPointAngle, self.downJointAngle, self.centerAngle, self.upJointAngle, self.upPointAngle = self.jointState#由于移动下臂时,连杆的位姿仅根据上面四个角度和上端点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因此下端点与X轴的夹角需要根据连杆的位姿重新计算self.jointState[0] = (7 * np.pi + self.upPointAngle - self.downJointAngle - self.centerAngle - self.upJointAngle) % (2*np.pi)#正运动学求解关节位置#thetaTrans是将相对于下端连杆的角度转化为相对于上边连杆的角度#A1~A4分别是4个描述连杆相对位置的A矩阵,文章以上部分有提到A1 = self.A(self.thetaTrans(self.upPointAngle), self.pole)A2 = self.A(self.thetaTrans(self.upJointAngle), self.crank)A3 = self.A(self.thetaTrans(self.centerAngle), self.crank)A4 = self.A(self.thetaTrans(self.downJointAngle), self.pole)#在参考坐标系变换后,各关节的位置都是相对于新系的,都为[0,0,0]#每次变换都是相对于新系,因此都是右乘 A1.dot(A2).dot(A3)...#关节的坐标都是通过最上面的端点进行计算的self.upJointLocation = self.upPointLocation + (A1.dot(np.concatenate((np.array([0., 0.]), np.array([0., 1.]))).reshape(4, 1))).reshape(1,4)[0][0:2]self.centerLocation = self.upPointLocation + (A1.dot(A2).dot(np.concatenate((np.array([0., 0.]), np.array([0., 1.]))).reshape(4, 1))).reshape(1,4)[0][0:2]self.downJointLocation = self.upPointLocation + (A1.dot(A2.dot(A3)).dot(np.concatenate((np.array([0., 0.]), np.array([0., 1.]))).reshape(4, 1))).reshape(1,4)[0][0:2]self.downPointLocation = self.upPointLocation + (A1.dot(A2.dot(A3.dot(A4))).dot(np.concatenate((np.array([0., 0.]), np.array([0., 1.]))).reshape(4, 1))).reshape(1,4)[0][0:2]#更新state,即记忆库里面的s_  倒数第二个表示机构在移动下臂,最后一个表示此动作还未完成s = np.concatenate((self.downPointLocation, self.downJointLocation, self.centerLocation, self.upJointLocation,self.upPointLocation, [2.], [1. if self.on_goal else 0.]))#计算reward:根据下端离上端是否有100来定义reward,为100时reward最大r = - 2 * np.sqrt((self.downPointLocation[0]/300.) ** 2 + ((self.upPointLocation[1] - self.downPointLocation[1] - 100)/300)**2)#根据在最大奖励附近的停留时间,给予额外奖励,提高ddpg的稳定性if - self.width / 2 < self.downPointLocation[0] < self.width / 2:if - self.width / 2 < self.upPointLocation[1] - self.downPointLocation[1] - 100 < self.width / 2:r += 1.self.on_goal += 1if self.on_goal > 50:done = Trueelse:self.on_goal = 0#更新arm的state,以便于可视化self.armState = np.concatenate((self.downPointLocation, self.downJointLocation, self.centerLocation, self.upJointLocation,self.upPointLocation))return s, r, done

其他的部分和这个类似,不做过多叙述。
环境的评估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2

移动上臂攀爬

参考莫烦的DDPG代码: https://github.com/MorvanZhou/train-robot-arm-from-scratch/blob/master/part5/rl.py
神经网络结构如下:

Actor

输入层12
隐藏层300
输出层5

Critic

s:12
隐藏层300
a:5
输出层1

输出层用来决策关节沿逆时针运动的角度。Actor和Critic学习率都设置为0.001。
训练时的环境初始化是随机选择initialOn()和initialUp(),episode设置为9000,step设置为300
训练之后的效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3

移动下臂攀爬

网络结构和移动上臂攀爬一样,环境初始化随机选择initialOn()和initailDown()。episode设置为3000,step设置为200
训练之后的效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4

宏观决策

参考莫烦的DQN代码:https://github.com/MorvanZhou/Reinforcement-learning-with-tensorflow/blob/master/contents/5_Deep_Q_Network/RL_brain.py
网络结构如下:

输入层12
隐藏层300
输出层2

输出层表示接下来是移动上臂还是移动下臂。学习率为0.001,ϵ\epsilonϵ为0.9。episode设置为6000,step设置为300。
机器人进行决策后,根据当前的state判断此决策是否合理,奖励设置如下:

  1. 生成了了正确的策略 r=1r=1r=1
  2. 机构生成了错误的策略,从竖杆掉下(两端不在竖杆上) r=−2r=-2r=−2
  3. 决策错误,机构仍在竖杆上 r=−1r=-1r=−1

决策准确度计算如下:
在每个episode中,统计 r=1r=1r=1 的数量,计算 机构 掉下之前或完成1个episode的决策次数。精确度为二者的比值。下图为6000次episode的精确度。

使用hardcode决策的效果 evalWithHardCod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5
使用DQN决策的效果 evalWithoutLimi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6
使用 DQN决策,并作出了一点限制 的效果 evalAl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743426/?p=7

不足与改进

  • 当机构执行“抓取”时,运动学逆问题不止一组解。机构在运动时会有些“突兀”。

    • 可以对中间的三个关节角度进行限制
  • 在进行宏观决策时,虽然精度达到95%左右,但是一些失误的决策仍会让双臂同时离开竖杆。
    • 在测试时,ϵ=0.9\epsilon=0.9ϵ=0.9,仍有一部分随机决策。可以增加episode;修改网络结构;在训练好模型之后,评估时去掉 ϵ−greedy\epsilon-greedyϵ−greedy。
  • 用DDPG训练的模型收敛较慢,稳定性较低
    • 尝试增加episode;修改神经网络结构

1.可以将可视化的环境图像作为网络的输入,搭建卷积神经网络。
2.使用PPO算法。
3.在移动上臂或下臂时,DDPG输出的5个action只有4个对运动控制有影响。可以使用神经进化的方式修改神经网络的形态和参数。

参考文献

1.《机器人学基础》蔡自兴著
2. 论文:Playing Atari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3. 论文:Continuous control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强化学习——双臂攀爬机构运动控制相关推荐

  1. 强化学习3——基于强化学习的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

    一.问题描述 传统的机器人行走控制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机器人运动控制框图 包括三个环:平衡控制.运动轨迹控制.电机控制.传统的控制需要利用外部的视觉信号以及机器人的传感器获取环境及自身的状态信息, ...

  2. 干货 | 浅谈机器人强化学习--从仿真到真机迁移

    " 对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强化学习是广受关注的方法.本期技术干货,我们邀请到了小米工程师--刘天林,为大家介绍机器人(以足式机器人为主)强化学习中的sim-to-real问题及一些主流方法. ...

  3. 强化学习之三:双臂赌博机(Two-armed Bandit)

    本文是对Arthur Juliani在Medium平台发布的强化学习系列教程的个人中文翻译,该翻译是基于个人分享知识的目的进行的,欢迎交流!(This article is my personal t ...

  4.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进展 | 无模型强化学习 | 元学习

    1.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进展 1.1 深度强化学习 1.1.1 强化学习简介: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利用试错机制与环境进行交互,旨在通过最大 ...

  5. 【四足机器人】强化学习实现minitaur运动控制(介绍篇)

    一.minitaur 简介 这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款机器人,叫 Minitaur,看图你就明白了. 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通常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突如其来的灵感(调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用 ...

  6. 【深度强化学习】【论文阅读】【双臂模仿】Deep Imitation Learning for BimanualRobotic Manipulation

    title: Deep Imitation Learning for BimanualRobotic Manipulation date: 2023-01-15T20:54:56Z lastmod: ...

  7. 真的超越了波士顿动力!深度强化学习打造的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

    编译:机器之心 深度强化学习开发出的机器人模型通常很难应用到真实环境中,因此机器人开发中鲜少使用该技术.然而这已经板上钉钉了吗?在两天前引发人工智能界关注的 ANYmal 机器人中,其机动性和适应性看 ...

  8. 论强化学习的根本缺陷

    来源:AI 科技评论 摘要:本文来自斯坦福大学博士生 Andrey Kurenkov 在 The Gradient 上发表的文章.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人工智能的一个核心领域--强化学习--的局限性. ...

  9. 中科院自动化所介绍深度强化学习进展:从AlphaGo到AlphaGo Zero

    来源:德先生 概要:2016年初,AlphaGo战胜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事件.其核心技术深度强化学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应用成果. 深度强化学习进展:  从AlphaGo ...

最新文章

  1. Linux qgis 编译,QGIS简介与源代码编译
  2. modsecurity配置指令学习
  3. linux基本知识2
  4. Oracle之索引、权限
  5. linux源码阅读笔记 fork函数
  6. Sublime Text 3 配置python交互运行环境的快捷键
  7. JAVA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8. 索尼Xperia 2带壳渲染图曝光:外形依然很索尼
  9. 数值变量分类问题相关原理知识
  10. ValueError:Tensor(dense_1/Softmax:0, shape=(?, 3), dtype=float32) is not an element of this graph
  11. android 控制手机,如何用Android手机控制另一部手机[详细说明]
  12. CSP开发基础--CSP入门简介
  13. 个人博客网站添加文章搜索功能
  14. xp系统怎么看计算机内存条,XP环境下怎么查看虚拟内存?XP系统虚拟内存过低怎么设置?...
  15. VUE系列 ---- 网络模块axios(一 )
  16. 什么是前贴片、中贴片和后贴片广告?它们分别在哪里使用?
  17. voip 软电话 客户端实例 SIP
  18. 绝地求生服务器维护得多长时间,绝地求生7月7日服务器维护需要多长时间?绝地求生维护公告介绍...
  19. 网络营销教程—SEO 第六章提交你的网站(上)
  20. CentOS 6.5安装Nvidia显卡驱动

热门文章

  1. STM32应用(九)编码器及其测速原理、L298N电机驱动控制编码器电机
  2. WiFi穿墙手册:解读天线、dbi、发射功率和无线信号的关系
  3. panda是删除行_pandas删除包含指定内容的行
  4. Amazon AWS
  5. 这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外包公司
  6. 2019金华正睿集训总结
  7. Minio客户端操作
  8. oracle drop tablespace 恢复杀手锏
  9. phpwind database.php,解决phpwind帖子列表显示个数不正确
  10. 密码套件cipher s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