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D打印(3D Bioprinting)技术利用3D打印机将含有细胞和生物材料的“墨水”打印出特定的形状结构,是最有希望实现在体外制造人类器官的新兴技术之一 [1-3]。然而,目前的生物3D打印技术尚不能制造具有生理功能并且能够长期存活的复杂器官,这也是生物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4, 5]。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生物3D打印机均只能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逐层打印细胞,这种“逐层累加”的打印方式无法实现细胞和血管网络的有机融合,从而导致打印后的细胞缺少营养供给而难以长时存活。此外,为使打印后的细胞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现有的生物3D打印技术均需在细胞中添加可固化的生物材料,这些生物材料的添加虽然可以短期固定细胞,但也会阻碍细胞间形成连接而影响细胞存活 [4-6]。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王秀杰研究员团队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王昌凌(Charlie C.L. Wang)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刘永进教授团队联合攻关,于近日在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 multi-axis robot-based bioprinting system supporting natural cell function preservation and cardiac tissue fabrication的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六轴机器人并且不依赖于生物材料固化的细胞打印新策略,从而实现了全角度细胞打印和打印后细胞的长期存活。

在该研究中,团队创造性地将六轴机器人改造成为生物3D打印机(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机),由于该打印机的每个轴都可以进行360°转动,所以理论上可以在空间中从任意角度进行细胞打印(图1)。为避免生物固化材料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团队设计了油浴细胞打印体系(Oil-Bath-Based Cell Printing),即在矿物油的疏水作用力下,打印的细胞可以不受重力影响而稳定地贴附在生物支架的任意表面,并自发地与生物支架和周边其他细胞形成紧密连接,从而使得在复杂血管支架上全方位打印细胞成为可能。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机通过油浴打印的细胞具有与人工操作相同的存活率(>98%),并且能够保持正常的细胞周期和生理功能。

图1. (A)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系统(左侧)以及打印荧光细胞组成IGDB字母(右侧)。(B)在复杂动脉支架上进行多角度细胞打印。

Video 1 树脂人体心脏模型3D打印冠状血管网络

Video 2 打印后的心肌细胞跳动

团队进一步从组织器官发育的角度出发,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与其内部血管网络生长相协同的规律,设计了循环式“打印-培养”的器官制造方案,即在灌注有细胞培养液或人造血液的血管网络支架上打印一层或多层细胞后,将血管支架和打印后的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使得新打印的细胞间形成细胞连接和毛细血管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细胞打印。重复这一“打印-培养”过程,则可使打印后的细胞间形成类似体内的血管网络,从而支持打印组织或器官的长期存活。

Video 3 双 3D 打印机器人联动模拟器官生长模式

应用上述方案,团队利用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机在血管支架上开展了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打印实验,证明了循环式“打印-培养”方案能够在血管支架上制备完整的内皮细胞层,并且在生血管因子的辅助下生长出新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络(图2A);打印的心肌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恢复并长期维持规律性搏动。通过这种循环式“打印-培养”方案协同打印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团队制造了具有毛细血管网络、能够在体外存活并维持搏动超过6个月的心肌组织(图2B)。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挥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机低成本、高拓展性等特点,构建了由两个六轴机器人组成的协作生物打印平台,实现了在复杂血管支架上快速、有序地协同打印多种类型细胞(图2C),表明该体系在制造具有复杂物理结构和多种细胞类型的人类组织器官方面的优势。

图2. (A)在血管支架上打印的内皮细胞层可以形成毛细血管出芽。(B)协同打印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可以形成具有血管网络的心肌组织。(C)多机器人协作打印平台可以快速在复杂血管支架上打印不同细胞并使之形成特定排布模式。

综上所述,王秀杰/王昌凌/刘永进合作团队创造性地开发了“六轴机器人生物打印机”和“油浴细胞打印体系”,提出了模拟器官发育过程的新型循环式“打印-培养”方案并证明了其在制造复杂器官方面的优势,打印制造了具有毛细血管网络并可长期存活的功能化心肌组织。这一全新生物打印体系突破了传统生物3D打印技术的平层打印局限,为复杂组织器官的体外制造提供了一种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秀杰研究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王昌凌教授、清华大学刘永进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秀杰团队博士研究生张泽宇和史庆庆博士,王昌凌团队戴澄恺博士以及刘永进团队吴陈铭博士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连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52199X22000743

参考文献

[1] I. Matai, G. Kaur, A. Seyedsalehi, A. McClinton, C.T. Laurencin, Progress in 3D bioprinting technology for tissue/organ regenerativ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 226 (2020) 119536.

[2] S. Vijayavenkataraman, W.-C. Yan, W.F. Lu, C.-H. Wang, J.Y.H. Fuh, 3D bioprinting of tissues and organ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32 (2018) 296-332.

[3] M. Burke, B.M. Carter, A.W. Perriman, Bioprinting: uncovering the utility layer-by-layer, Journal of 3D Printing in Medicine 1(3) (2017) 165-179.

[4] A.N. Leberfinger, S. Dinda, Y. Wu, S.V. Koduru, V. Ozbolat, D.J. Ravnic, I.T. Ozbolat, Bioprinting functional tissues, Acta Biomaterialia 95 (2019) 32-49.

[5] C. Mandrycky, Z. Wang, K. Kim, D.-H. Kim, 3D bioprinting for engineering complex tissue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34(4) (2016) 422-434.

[6] Z. Zhang, X.-J. Wang, Current progresses of 3D bioprinting based tissue engineering, Quantitative Biology 5(2) (2017) 136-142.

往期精品(点击图片直达文字对应教程)

机器学习

后台回复“生信宝典福利第一波”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教程合集

突破传统生物3D打印技术局限-王秀杰/Charlie C.L. Wang/刘永进团队合作开发新型生物3D打印体系...相关推荐

  1.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秀杰团队鉴定出10种潜在的2019-nCoV蛋白酶抑制剂

    iNature 从2019年12月开始,在中国发现了一种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症状(SARI)和快速流行.后来,确定了2019-nCoV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并且 ...

  2. BiB:王秀杰/裴小兵合作开发单细胞组学细胞标记基因鉴定算法COSG

    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中,对细胞进行准确分类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在利用聚类算法将细胞进行分组后,需要通过鉴定不同细胞群特异表达的标记基因来注释细胞类型.同时,细胞标记基因在所有细胞类群中的表达模式也能 ...

  3.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 王秀杰/裴小兵合作开发单细胞组学细胞标记基因鉴定算法COSG...

    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中,对细胞进行准确分类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在利用聚类算法将细胞进行分组后,需要通过鉴定不同细胞群特异表达的标记基因来注释细胞类型.同时,细胞标记基因在所有细胞类群中的表达模式也能 ...

  4. 西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秀华 - 西华大学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2004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计算机系系主任.现为学院党总支委员,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承担了<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 ...

  5. 星舰首飞爆炸 | SpaceX的3D打印技术应用

    北京时间4月20日晚,SpaceX第一艘完全集成的Starship(又称星际飞船.星舰)首次发射,升空后一级就要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升空2分30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 在通往成功 ...

  6. 3D视频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3D成像原理 (一)什么是3D 3D  –  3  Dimension即三维立体,是相对于2D平面的一个概念.我们人类所生存的世界就是一个三维的空间,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物体也都具有三个维度: ...

  7. 多视角3D重建技术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辰宇信息咨询市场调研公司最近发布-<2022-2028中国多视角3D重建技术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中国市场多视角3D重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侧重分析在 ...

  8. 刷屏的“1620”有多难?3D+AI技术带你一秒看懂

    在刚刚落幕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力压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最后一跳以向左偏轴转体1620的动作完美逆转,获得个人首金. 然而高空滑雪作为一项"空中飞人"运动,在观众的观 ...

  9. 视网膜类器官3D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由于视网膜的免疫赦免特性,异体光感受器移植成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但光感受器的组织 ...

最新文章

  1. 快手超大规模集群调度优化实践
  2. Docker 的优势
  3. VB读取INI配置文件各方资料整合
  4. 前端学习(2567):指令的本质
  5. Lambda表达式 入门实战
  6. React-概念和基本使用
  7. 2021年年度最优质开源软件
  8. vue css下载字体并引入使用
  9. 网络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功能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10. 机械师笔记本电脑使用小常识
  11. python抓取网站访客手机号_网站获取访客QQ系统
  12. 基于bs4的python爬虫-链家新房(广州页面)
  13. 华为云主机无法ping通外网,xshell远程连接不上
  14. Velodyne激光雷达使用教程
  15. 灾备系统与备用服务器区别,服务器灾备方案是什么
  16. 微营销培训,微营销师职业培训
  17. 信用卡客户风险分析与评价
  18. jsc反编译工具编写探索之路
  19. outlook邮件 css 不生效问题
  20. 微信小程序中的wxml如何自动缩进、对齐

热门文章

  1. 链上存证、链下传输的可信数据共享平台
  2. 数据自治开放与治理模式创新
  3. 作者:李姣(1981-),女,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4. 【C语言】第六章 集合数据与数组 题解
  5. 【Java】浅析神奇的this
  6. cesium(鼠标事件)
  7. Gym-100935I Farm 计算几何 圆和矩形面积交
  8. 使用百度UMeditor富文本编辑器,修改自定义图片上传,修改源码
  9. 打开网页出现“安全沙箱冲突”的提示
  10. When we use PdfStamper to merge fie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