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整理一些集合论中的基础概念与定理,其中术语尽量使用中文。

1 集合论基础

首先,我们介绍Cartesian product(笛卡尔积、直积) A × B A\times B A×B,就是从 A A A中、 B B B中各取一个元素组成的有序数对。如果是 n n n个集合,它们的Cartesian product就是一个 n n n-tuples:
× i = 1 n A i = { ( a 1 , … , a n ) : a i ∈ A i , i = 1 , … , n } \times_{i=1}^n A_i = \{(a_1,\ldots,a_n):a_i\in A_i,i=1,\ldots,n\} ×i=1n​Ai​={(a1​,…,an​):ai​∈Ai​,i=1,…,n}

所谓关系(Relation),是 A × A A\times A A×A的任一子集,就叫集合 A A A上的一个关系,记为 R R R。如果 ( x , y ) ∈ R (x,y)\in R (x,y)∈R,则可写为 x R y xRy xRy。 R R R可能的性质有:

  • 自反性(Reflexive): x R x xRx xRx;
  • 对称性(Symmetric):若 x R y xRy xRy则必有 y R x yRx yRx;
  • 反对称性(Antisymmetric):若 x R y xRy xRy且 y R x yRx yRx,则必有 x = y x=y x=y;
  • 传递性(Transitive):若 x R y xRy xRy且 y R z yRz yRz,则必有 x R z xRz xRz。

等价关系(Equivalence relation),就是自反、对称、传递的关系。

给定 A A 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R R R,那么 A A A中的元素 x x x的等价类(equivalence class),就是集合 E x = { y ∈ A : x R y } E_x = \{y\in A:xRy\} Ex​={y∈A:xRy}。若 E x E_x Ex​和 E y E_y Ey​是 x x x和 y y y的等价类,那么必有 E x ∩ E y = ∅ E_x\cap E_y=\emptyset Ex​∩Ey​=∅或 E x = E y E_x=E_y Ex​=Ey​。

自反、反对称、传递的关系,就叫partial ordering(偏序),可以用符号 ≥ \geq ≥或 ≤ \leq ≤表示。对于任意partial ordering,如果将其中的 ( x , x ) (x,x) (x,x)元素剔除,就变成了strict ordering,用符号 > \gt >或 < \lt <表示,这种关系不再是自反的和反对称的,但依旧有传递性。如果对于集合 A A A,每一对 ( x , y ) ∈ A × A (x,y)\in A\times A (x,y)∈A×A都满足 x < y x\lt y x<y、 x > y x\gt y x>y或 x = y x=y x=y这三种中的一种,那么称 A A A是linearly ordered。再进一步,定义集合 A A A的最小元素为 a ∈ A a\in A a∈A,它满足 ∀ x ∈ A , a ≤ x \forall x\in A, a\leq x ∀x∈A,a≤x(最大元素可类似定义),那么,如果linearly ordered A A A的每一个子集都有一个最小元素,则称 A A A是well-ordered

一个映射/变换/函数mapping/transformation/function)定义为 T : X ↦ Y T:X\mapsto Y T:X↦Y,这是一种将 X X X中的每个元素与 Y Y Y中唯一一个元素联系起来的规则。 X X X称为定义域(domain), Y Y Y为到达域(codomain),集合 G T = { ( x , y ) : x ∈ X , y = T ( x ) } ⊆ X × Y G_T=\{(x,y):x\in X,y=T(x)\}\subseteq X\times Y GT​={(x,y):x∈X,y=T(x)}⊆X×Y称为graph of T T T。集合 T ( A ) = { T ( x ) : x ∈ A } ⊆ Y T(A)=\{T(x):x\in A\}\subseteq Y T(A)={T(x):x∈A}⊆Y称为 A A A在 T T T下的像(image),对于 B ⊆ Y B\subseteq Y B⊆Y,集合 T − 1 ( B ) = { x : T ( x ) ∈ B } ⊆ X T^{-1}(B)=\{x:T(x) \in B\}\subseteq X T−1(B)={x:T(x)∈B}⊆X称为 B B B在 T T T下的inverse image。集合 T ( X ) T(X) T(X)称为 T T T的值域(range),若 T ( X ) = Y T(X)=Y T(X)=Y则称该映射为from X X X onto Y Y Y,中文叫满射,否则是into Y Y Y。若每个 y y y都是唯一的 x ∈ X x\in X x∈X的像,则该映射是one-to-one,或记为 1 1 1- 1 1 1,中文叫单射。

当 X X X中的每个元素与 Y Y Y中不一定唯一的元素对应起来的规则,称为correspendence, T − 1 T^{-1} T−1就是一个correspendence,但未必是映射。若映射是 1 1 1- 1 1 1且是onto的,则称该映射为one-to-one correspendence。如果在 X X X和 Y Y Y上都定义了partial ordering,那么如果对于一个映射, T ( x 1 ) ≤ T ( x 2 ) T(x_1)\leq T(x_2) T(x1​)≤T(x2​)当且仅当 x 1 ≤ x 2 x_1\leq x_2 x1​≤x2​,就称该映射为order-preserving。若 X X X是partial ordered,用 ≤ \leq ≤表示,那么一个 1 1 1- 1 1 1映射可以induce(诱导)出在到达域上的一个partial ordering。若这个映射还是onto,那么 X X X上的linear ordering可以induce一个 Y Y Y上的linear ordering。

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或cardinal number)。若 A A A与 B B B之间存在 1 1 1- 1 1 1 correspondence,那么两个集合等势(equipotent)

2 可数集合

将正自然数集合 N + N^+ N+的基数记为 ℵ \aleph ℵ。如果一个无限集合中的元素,与 N + N^+ N+中的元素存在 1 1 1- 1 1 1 correspondence,那么称该集合为可数的(countable或denumerable)

整数集 Z Z Z是可数的,因为对于任意 n ∈ N + n\in N^+ n∈N+,让它对应于 ⌊ n / 2 ⌋ ( − 1 ) n ∈ Z \lfloor n/2\rfloor (-1)^n\in Z ⌊n/2⌋(−1)n∈Z即可。

定理:有理数集 Q Q Q可数。

定理:可数个可数集合的并集是一个可数集合。

3 实数连续统

定理:实数集 R R R是不可数的。

记 R R R的基数为 c c c,则有 ℵ < c \aleph\lt c ℵ<c。

定理:任意开区间不可数。

定理:任意开区间与 R R R是等势的。

对于开区间 ( a , b ) (a,b) (a,b),将任意 x ∈ R x\in R x∈R映射为 y = a + b 2 + ( b − a ) x 2 ( 1 + ∣ x ∣ ) y=\dfrac{a+b}{2}+\dfrac{(b-a)x}{2(1+|x|)} y=2a+b​+2(1+∣x∣)(b−a)x​可证。

定理:实数平面 R 2 = R × R R^2=R\times R R2=R×R与 R R R是等势的。

定理:任意开区间都包含至少一个有理数。

对于开区间 ( a , b ) (a,b) (a,b),不妨假设 a ≥ 0 a\geq 0 a≥0,取 q q q为比 1 / ( b − a ) 1/(b-a) 1/(b−a)大的最小整数,取 p p p为比 q b qb qb大的最小整数,则必有 ( p − 1 ) / q ∈ ( a , b ) (p-1)/q \in (a,b) (p−1)/q∈(a,b),而 ( p − 1 ) / q ∈ Q (p-1)/q \in Q (p−1)/q∈Q。

推论:由不相邻开区间组成的collection一定是可数的。

因为每个开区间都至少包含一个有理数,这些不相连的开区间的collection可用其中每个开区间中的任一有理数建立对应关系,而有理数集是可数的。

注:Collection有的地方翻译为“搜集”,可理解为允许有重复元素的集合。

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集合的界的定义。集合 A ⊂ R A\subset R A⊂R的上确界/最小上界(supremum),如果存在,就是对于任意 x ∈ A x\in A x∈A都满足 x ≤ y x\leq y x≤y的最小的 y y y,可写为 sup ⁡ A \sup A supA;反之可定义集合 A A A的下确界/最大下界(infimum),写为 inf ⁡ A \inf A infA。对于 R R R的某个子集,如果有上界,必有上确界,如果有下界,必有下确界。若定义extended real line R ˉ = R ∪ { − ∞ , + ∞ } \bar R=R\cup \{-\infty,+\infty\} Rˉ=R∪{−∞,+∞}(即将无穷大也看作一个元素),那么所有集合都有上确界和下确界。另外记 R ˉ + = R ∪ { + ∞ } \bar R^+=R\cup\{+\infty\} Rˉ+=R∪{+∞}。

4 集合的序列

单调序列(Monotone sequence)就是非递减(non-decreasing)(指 ∀ n , A n ⊆ A n + 1 \forall n, A_n\subseteq A_{n+1} ∀n,An​⊆An+1​)或非递增(non-increasing)(指 ∀ n , A n ⊇ A n + 1 \forall n, A_{n}\supseteq A_{n+1} ∀n,An​⊇An+1​)的序列,也可定义严格的单调序列,即将包含关系换成严格包含关系 ⊂ \subset ⊂和 ⊃ \supset ⊃。

序列的极限(limit) A A A,就是对于非递减序列的 A = ∪ n = 1 ∞ A n A=\cup_{n=1}^{\infty}A_n A=∪n=1∞​An​,或对于非递增序列的 A = ∩ n = 1 ∞ A n A=\cap_{n=1}^{\infty}A_n A=∩n=1∞​An​,可分别写为 A n ↑ A A_n\uparrow A An​↑A和 A n ↓ A A_n\downarrow A An​↓A,或一般地, lim ⁡ n → ∞ A n = A \lim\limits_{n\to\infty}A_n = A n→∞lim​An​=A,或 A n → A A_n\to A An​→A。

对于任意集合序列 { A n } \{A_n\} {An​},集合 B n = ∪ m = n ∞ A m B_n=\cup_{m=n}^{\infty}A_m Bn​=∪m=n∞​Am​必为非递增序列,因此 B = lim ⁡ n → ∞ B n B=\lim\limits_{n\to\infty}B_n B=n→∞lim​Bn​存在,称它为 { A n } \{A_n\} {An​}的上极限(superior limit),写为 lim sup ⁡ n A n \limsup_n A_n nlimsup​An​。反之,非递减序列 C n = ∩ m = n ∞ A m C_n=\cap_{m=n}^{\infty}A_m Cn​=∩m=n∞​Am​的极限 C C C,就是 { A n } \{A_n\} {An​}的下极限(inferior limit),写为 lim inf ⁡ n A n \liminf_n A_n nliminf​An​。正式定义为
lim sup ⁡ n A n = ∩ n = 1 ∞ ( ∪ m = n ∞ A m ) lim inf ⁡ n A n = ∪ n = 1 ∞ ( ∩ m = n ∞ A m ) \begin{aligned} \limsup_n A_n = \cap_{n=1}^\infty (\cup_{m=n}^\infty A_m)\\ \liminf_n A_n = \cup_{n=1}^\infty (\cap_{m=n}^\infty A_m) \end{aligned} nlimsup​An​=∩n=1∞​(∪m=n∞​Am​)nliminf​An​=∪n=1∞​(∩m=n∞​Am​)​
由De Morgan’ s laws, lim inf ⁡ n A n = ( lim sup ⁡ n A n c ) c \liminf_n A_n = \left(\limsup_n A_n^c \right)^c nliminf​An​=(nlimsup​Anc​)c。

lim sup ⁡ n A n \limsup_n A_n nlimsup​An​其实就是无穷多(infinitely many)个 A n A_n An​中都含有的元素的集合, lim inf ⁡ n A n \liminf_n A_n nliminf​An​就是除有限(all but a finite number)个 A n A_n An​外,其他 A n A_n An​中都含有的元素的集合。

以上概念提供了一种判断集合序列收敛的准则: lim inf ⁡ n A n ⊆ lim sup ⁡ n A n \liminf_n A_n\subseteq \limsup_n A_n nliminf​An​⊆nlimsup​An​,若这两个集合不相等,则说明 { A n } \{A_n\} {An​}不收敛。

5 子集的类

所有 X X X的子集的集合称为 X X X的幂集(power set),记为 2 X 2^X 2X。对于一个可数集合,认为它的幂集有 2 ℵ 2^\aleph 2ℵ个元素。

定理: 2 ℵ = c 2^\aleph = c 2ℵ=c。

接下来,要研究的是给定集合的子集的一些性质。幂集一般对研究的问题来说会显得太大了,以下的一系列定义,目的是要定义出 2 X 2^X 2X的某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对于研究的问题来说足够大,而其性质又让我们可以容易地处理。一般方法是,先选出一些已知性质的集合,组成一个基本的collection,再用一些特定操作,创造出新的集合加入其中。

定义 环(Ring):由集合 X X X的子集组成的非空类(nonempty class) R \mathscr{R} R,若满足如下性质则为环:

  • ∅ ∈ R \emptyset\in\mathscr{R} ∅∈R;
  • 若 A ∈ R A\in\mathscr{R} A∈R且 B ∈ R B\in\mathscr{R} B∈R,则 A ∪ B ∈ R A\cup B\in \mathscr{R} A∪B∈R, A ∩ B ∈ R A\cap B\in \mathscr{R} A∩B∈R, A − B ∈ R A- B\in \mathscr{R} A−B∈R。

环对于并、交、差的操作是闭的(closed)。但环中不一定含有全集 X X X自身,若加入 X X X,就成了field(或algebra)定义:

定义 域(Field):由 X X X的子集组成的类 F \mathscr{F} F,若满足如下性质则为域:

  • X ∈ F X\in\mathscr{F} X∈F;
  • 若 A ∈ F A\in\mathscr{F} A∈F,则 A c ∈ F A^c\in\mathscr{F} Ac∈F;
  • 若 A ∈ F A\in\mathscr{F} A∈F且 B ∈ F B\in\mathscr{F} B∈F,则 A ∪ B ∈ F A\cup B\in \mathscr{F} A∪B∈F。

如果给定了一个collection C \mathscr{C} C,将它作为“种子”,去生成域,那么称最小的含有 C \mathscr{C} C的域为由 C \mathscr{C} C生成的域(field generated by C \mathscr{C} C)

环和域的概念在概率论中应用起来还是会有局限性,因此引入以下定义:

定义 半环(Semi-ring):由集合 X X X的子集组成的非空类(nonempty class) S \mathscr{S} S,若满足如下性质则为半环:

  • ∅ ∈ S \emptyset\in\mathscr{S} ∅∈S;
  • 若 A ∈ S A\in\mathscr{S} A∈S且 B ∈ S B\in\mathscr{S} B∈S,则 A ∩ B ∈ S A\cap B\in \mathscr{S} A∩B∈S;
  • 若 A ∈ S A\in\mathscr{S} A∈S、 B ∈ S B\in\mathscr{S} B∈S且 A ⊆ B A \subseteq B A⊆B,则 ∃ n < ∞ \exists n\lt \infty ∃n<∞,使得 B − A = ∪ j = 1 n C j B-A=\cup_{j=1}^{n} C_j B−A=∪j=1n​Cj​,其中 C j ∈ S C_j\in\mathscr{S} Cj​∈S且对于 j ≠ j ′ j\neq j' j​=j′来说 C j ∩ C j ′ = ∅ C_j\cap C_{j'}=\emptyset Cj​∩Cj′​=∅。

其中的第三个性质,简单来说就是 S \mathscr{S} S中任意两个集合的的差,可以分解为有限个 S \mathscr{S} S中集合的并集。

再在半环中加入 X X X自身,就变成了半代数(semi-algebra)

6 Sigma fields

上一节说到域对补和有限并的操作是闭的,我们接着将它的有限并的操作扩展到极限处,这就有了如下概念。

定义 σ \sigma σ-域/ σ \sigma σ-代数,( σ \sigma σ-field/ σ \sigma σ-algebra):由 X X X的子集组成的类 F \mathscr{F} F,若满足如下性质则为 σ \sigma σ-域:

  • X ∈ F X\in\mathscr{F} X∈F;
  • 若 A ∈ F A\in\mathscr{F} A∈F,则 A c ∈ F A^c\in\mathscr{F} Ac∈F;
  • 若 { A n , n ∈ N + } \{A_n,n\in N^+\} {An​,n∈N+}为 F \mathscr{F} F中的集合的序列,则 ∪ n = 1 ∞ A n ∈ F \cup_{n=1}^{\infty} A_n\in \mathscr{F} ∪n=1∞​An​∈F。

σ \sigma σ-域对于补和可数并是闭的。若给定一个collection C \mathscr{C} C,所有含有 C \mathscr{C} C的 σ \sigma σ-域的交集,就叫由 C \mathscr{C} C生成的 σ \sigma σ-域( σ \sigma σ-field generated by C \mathscr{C} C),可记为 σ ( C ) \sigma(\mathscr{C}) σ(C)。

定理:若 C \mathscr{C} C是一个有限的collection,则 σ ( C ) \sigma(\mathscr{C}) σ(C)也是有限的,否则 σ ( C ) \sigma(\mathscr{C}) σ(C)一点是不可数的。

若取 X = R X=R X=R, C = { ( − ∞ , r ] : r ∈ Q } \mathscr{C}=\{(-\infty,r]: r\in Q\} C={(−∞,r]:r∈Q},则 σ ( C ) \sigma(\mathscr{C}) σ(C)就叫Borel field of R R R,一般可记为 B \mathscr{B} B。许多不同的collection都可以生成出 B \mathscr{B} B。若给定一个实区间 I I I,则 B I = { B ∩ I : B ∈ B } \mathscr{B}_I = \{B\cap I: B\in\mathscr{B}\} BI​={B∩I:B∈B}称为the restriction of B \mathscr{B} B to I I I,或Borel field on I I I。事实上, B I \mathscr{B}_I BI​可由 C = { ( − ∞ , r ] ∩ I : r ∈ Q } \mathscr{C}=\{(-\infty,r]\cap I: r\in Q\} C={(−∞,r]∩I:r∈Q}生成。

对于两个 σ \sigma σ-域的并集不一定是 σ \sigma σ-域,将最小的包含了两个 σ \sigma σ-域 F \mathscr{F} F和 G \mathscr{G} G中所有元素的 σ \sigma σ-域记为 F ∨ G \mathscr{F}\vee\mathscr{G} F∨G。但对于两个 σ \sigma σ-域的交集 F ∩ G = { A : A ∈ F and A ∈ G } \mathscr{F}\cap\mathscr{G}=\{A:A\in \mathscr{F} \quad\text{and} \quad A \in\mathscr{G}\} F∩G={A:A∈FandA∈G}来说,它必定是 σ \sigma σ-域,为了统一符号,可以写为 F ∧ G \mathscr{F}\wedge\mathscr{G} F∧G,它就是保证元素同时属于 F \mathscr{F} F和 G \mathscr{G} G的最大的 σ \sigma σ-域。这两个概念都可以推广到可数多个的情形。

概率论和测度论中,大量的工作都是在证明某个class of sets是 σ \sigma σ-域。对于证明来说, σ \sigma σ-域定义中的三条性质,前两条都很容易验证,但最后一条要验证却很困难。为此我们定义一种单调类(monotone class) M \mathscr{M} M,它也是由一些集合组成:若 { A n } \{A_n\} {An​}是单调序列,有极限 A A A,且 ∀ n , A n ∈ M \forall n, A_n\in\mathscr{M} ∀n,An​∈M,则 A ∈ M A\in \mathscr{M} A∈M,称这样的 M \mathscr{M} M为单调类。利用它和下面的定理,可以方便地证明一些class是 σ \sigma σ-域。

定理: F \mathscr{F} F是 σ \sigma σ-域,当且仅当 F \mathscr{F} F是域且它是一个单调类。

利用这个定理,在考虑一个类是不是 σ \sigma σ-域时,只需要考虑单调序列的极限是否属于它即可。

另一个常用的技巧是Dynkin’s π \pi π- λ \lambda λ Theorem。对此需要先介绍两个概念做铺垫。

定义 π \pi π-system:有一个类 P \mathscr{P} P,若 A ∈ P A\in\mathscr{P} A∈P且 B ∈ P B\in\mathscr{P} B∈P,则 A ∩ B ∈ P A\cap B \in \mathscr{P} A∩B∈P,那么 P \mathscr{P} P就是 π \pi π-system。

定义 λ \lambda λ-system:有一个类 L \mathscr{L} L,若它满足以下性质,那么 L \mathscr{L} L就是 λ \lambda λ-system:

  • X ∈ L X\in \mathscr{L} X∈L;
  • 若 A ∈ L A\in\mathscr{L} A∈L、 B ∈ L B\in\mathscr{L} B∈L且 B ⊆ A B\subseteq A B⊆A,则 A − B ∈ L A-B\in\mathscr{L} A−B∈L;
  • 若 { A n ∈ L } \{A_n\in\mathscr{L}\} {An​∈L}是非递减序列,且 A n ↑ A A_n\uparrow A An​↑A,则 A ∈ L A\in\mathscr{L} A∈L。

前两个条件说的是 λ \lambda λ-system对于补是闭的。并且由于第二条意味着 ∀ n , B n = A n + 1 − A n ∈ L \forall n, B_n=A_{n+1}-A_n\in\mathscr{L} ∀n,Bn​=An+1​−An​∈L,所以第三条也说明了, L \mathscr{L} L中的不交集的可数并依然在 L \mathscr{L} L中。利用这点,有以下定理。

定理:一个类 L \mathscr{L} L是 λ \lambda λ-system,当且仅当:

  • X ∈ L X\in \mathscr{L} X∈L;
  • 若 B ∈ L B\in\mathscr{L} B∈L,则 B c ∈ L B^c\in\mathscr{L} Bc∈L;
  • 若 { A n ∈ L } \{A_n\in\mathscr{L}\} {An​∈L}是disjoint sequence,则 ∪ n A n ∈ L \cup_n A_n\in\mathscr{L} ∪n​An​∈L。

σ \sigma σ-域必定是 λ \lambda λ-system,同时是 π \pi π-system和 λ \lambda λ-system的类必定是 σ \sigma σ-域。

下面的定理用到了这些定义。

定理 Dynkin’s π \pi π- λ \lambda λ Theorem:若 P \mathscr{P} P是一个 π \pi π-system, L \mathscr{L} L是一个 λ \lambda λ-system,且 P ⊆ L \mathscr{P}\subseteq \mathscr{L} P⊆L,则 σ ( P ) ⊆ L \sigma(\mathscr{P})\subseteq \mathscr{L} σ(P)⊆L。

参考文献

  • Davidson, J., 1994. Stochastic limit theory: An introduction for econometricians. OUP Oxford.

数学基础系列:集合与数相关推荐

  1. [HNOI2012]集合选数(思维构造 + 状压dp)

    problem 题目链接 solution 从最小一个数 xxx 开始,将其 2x,3x2x,3x2x,3x 放入,再将 2(2x),3(2x),2(3x),3(3x)2(2x),3(2x),2(3x ...

  2. js系列教程4-函数、函数参数全解

    全栈工程师开发手册 (作者:栾鹏) 快捷链接: js系列教程1-数组操作全解 js系列教程2-对象和属性全解 js系列教程3-字符串和正则全解 js系列教程4-函数与参数全解 js系列教程5-容器和算 ...

  3. 数据仓库系列:初识数仓

    数据仓库系列:初识数仓 前言: 本节是数据仓库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系列的目的在于快速的构建一套最小化可运行的基础数据体系,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数仓的理论知识,但更偏重的是数仓的实现和背后的思考逻辑.所以 ...

  4. Java进阶(七)Set系列集合、Map集合体系

    七.Set系列集合.Map集合体系 需要学会什么? Set系列集合的特点:Set系列集合的特点和底层原理. 集合工具类Collections:快速的对集合进行元素的添加.排序等操作. 综合案例:把Co ...

  5. VirtuaNES 模拟器 玩FC小游戏 热血系列集合

    原文链接: VirtuaNES 模拟器 玩FC小游戏 热血系列集合 上一篇: python pywin32 pyttsx 语音 播报 朗读 下一篇: pcsx2 模拟器 玩 psp 游戏 龙珠z:传奇 ...

  6. java用泰勒公式写余弦值_数学基础系列(三)----第一中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牛莱公式、泰勒公式...

    一.第一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则在积分区间[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xi $,使得$\int_{a}^{b}f(x)dx=f(\xi )(b-a).(a\leqsla ...

  7. List系列集合、泛型、Set系列集合、Collection系列集合使用场景总结

    目录 List系列集合 LinkedList集合 遍历可能存在的问题 泛型 泛型类的概述 泛型方法的概述 泛型接口 通配符 Set系列集合 HashSet集合 LinkedHashSet集合 Tree ...

  8. leetcode系列--18.四数之和

    leetcode系列–18.四数之和 给你一个由 n 个整数组成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 .请你找出并返回满足下述全部条件且不重复的四元组 [nums[a], nums[b], ...

  9. 西电《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 网安数基

    西电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第一章:线性系统与矩阵乘法> 文章目录 讲在前面 章节脉络 第一章 线性系统与矩阵乘法 概述 一.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引入 1.1 移位寄存器: 1. ...

最新文章

  1. centos7.4安装mysql5.7_CentOS7.4手动安装MySQL5.7的方法
  2. 一个高成熟度组织的规程和指南目录
  3. Vue中的 computed 和 watch的区别
  4. Java 8 CompletableFuture
  5. 潜流式湿地计算_人工湿地计算书
  6. explain for connection用法
  7. linux scp 隐藏文件,scp 客户端发现了隐藏 35 年的漏洞
  8. 1682. [HAOI2014]贴海报
  9. android 签名打包 Invalid keystore format
  10. yytextview 复制_YYText使用篇(一)
  11. 基于Java的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12. 大数据Top K问题
  13. error:control reaches end of non-void function [-Werror=return-type]
  14. 如何在C++中删除文件
  15. 数据分析之利用EXCEL做数据分析
  16. 十大BI报表可视化工具
  17. mysql通过正则表达式根据手机号判断运营商
  18. 基于深度学习的玫瑰向日葵分类系统
  19. 领域驱动设计(DDD)
  20. tex中对页眉的编辑

热门文章

  1. 深度学习论文翻译解析(五):Siamese Neural Networks for One-shot Image Recognition
  2. 为什么喝牛奶会拉肚子
  3. 在Excel表格中打字为何会被覆盖掉
  4. 深度学习完全攻略!(连载二十:你家有老鼠吗?手把手教你怎么用faster-rcnn找出老鼠)
  5. NST1001温度传感器驱动-FPGA
  6. 如何在ubuntu server中通过ArchiSteamFarm挂卡
  7. javaSE/ javaEE/ javaME
  8. 综述 |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探索类脑智能研究的星辰大海
  9. 三基色原理与色彩模式
  10. 基于webpack修改插件源码,使用自定义文件替换node_modules里面的源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