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不学习 www.jqbxx.com : 深度聚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及技术实战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剥开CNN的心——你会明白它究竟在做什么

一直以来,卷积神经网络对人们来说都是一个黑箱,我们只知道它识别图片准确率很惊人,但是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它究竟使用了什么特征来分辨图像,我们一无所知。无数的学者、研究人员都想弄清楚CNN内部运作的机制,甚至试图找到卷积神经网络和生物神经网络的联系。2013年,纽约大学的Matthew Zeiler和Rob Fergus的论文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用可视化的方法揭示了CNN的每一层识别出了什么特征,也揭开了CNN内部的神秘面纱。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各种方法将CNN的每一层的激活值、filters等等可视化,让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CNN内部的秘密。

今天这篇文章,将会带大家从多个角度看看CNN各层的功能。

一、CNN每一层都输出了什么玩意儿

这个是最直接了解CNN每一层的方法,给一张图片,经过每一个卷积层,图片到底变成了啥。

这里,我用Keras直接导入VGG19这个网络,然后我自己上传一张照片,让这个照片从VGG中走一遭,同时记录每一层的输出,然后把这个输出画出来。

先引入必要的包:

import keras

from keras.applications.vgg19 import VGG19

from keras.preprocessing import image

from keras.applications.vgg19 import preprocess_input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现在引入把我男神的图片上传一下,用keras的图片处理工具把它处理成可以直接丢进网络的形式:

img_path = 'andrew.jpg'

img = image.load_img(img_path, target_size=(200, 300))

plt.imshow(img)

x = image.img_to_array(img)

x = np.expand_dims(x, axis=0)

x = preprocess_input(x)

x.shape

我输入的图像:

然后,我们导入VGG模型,去掉FC层(就是把include_top设为FALSE),因为如果有FC层在的话,由于FC层神经元个数是固定的,所以网络的输入形状就有限制,就必须跟原来的网络的输入一模一样。但是卷积层不受输入形状的限制,因此我们只保留卷积层(和池化层)。

VGG19有19个CONV或FC层,但是如果我们打印出所有层的话,会包括POOL层,所以不止19个。这里我取第2~20层的输出,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base_model = VGG19(weights='imagenet',include_top=False)

# 获取各层的输出:

layer_outputs = [layer.output for layer in base_model.layers[2:20]]

# 获取各层的名称:

layer_names = []

for layer in base_model.layers[2:20]:

layer_names.append(layer.name)

print(layer_names)

注意,这里的输出还没有实际的值!只是一个壳子,当我们把图片输入到模型中之后,它才有值。

然后我们组装我们新的模型:输入图片,同时输出各层的激活值:

# 组装模型:

model = Model(inputs=base_model.input, outputs=layer_outputs)

# 将前面的图片数据x,输入到model中,得到各层的激活值activations:

activations = model.predict(x)

就这么easy!(如果不太明白代码的含义,可以参见Keras文档。)

这个activations里面,就装好了各层的所有的激活值。我们可以随便找一层的activation打印出来它的形状看看:

print(activations[0].shape)

#输出:

#(1, 200, 300, 64)

什么意思呢?

1,代表输入图片的个数,我们这里只输入了一个图片,所以是1;

200,300,代表图片的大小;

64,代表该层有多少个filters。 所以,相当于我们的这一层输出了64张单通道图片。

好了,我们可以将每一层激活得到的图片打印出来看看了。 我们将每一层所有filters对应的图片拼在一起显示,代码如下:

import math

for activation,layer_name in zip(activations,layer_names):

h = activation.shape[1]

w = activation.shape[2]

num_channels = activation.shape[3]

cols = 16

rows = math.ceil(num_channels/cols)

img_grid = np.zeros((h*rows,w*cols))

for c in range(num_channels):

f_r = math.ceil((c+1)/cols)

f_c = (c+1)if f_r==1 else (c+1-(f_r-1)*cols)

img_grid[(f_r-1)*h:f_r*h,(f_c-1)*w:f_c*w ] = activation[0,:,:,c]

plt.figure(figsize=(25,25))

plt.imshow(img_grid, aspect='equal',cmap='viridis')

plt.grid(False)

plt.title(layer_name,fontsize=16)

plt.show()

这个代码感觉写的不大好。。。如果读者有更好的方法,也请麻烦告知。

最后是输出了18张大图,由于版面限制,我这里就挑其中的一些来展示:

这个是很靠前的一层(block1_conv2):

可以看到,里面很多图片都跟我们的输入图片很像。 如果我们放大仔细观察的话,比如:

可以发现,很多图片都是把原图片的 边缘勾勒了出来。因此,我们知道,该层主要的功能是边缘检测。

这里再说一下我们分析的思路:

根据前面讲解的CNN的原理,我们知道,当filter和我们的原图像的对应部分越像,它们卷积的结果就会越大,因此输出的像素点就越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输出图片哪些部分比较亮来得知,该层的filters的作用。

所以,其实该层不光是“边缘检测”,还有一个功能——“颜色检测”。因为我还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图片:

这些图中的 高亮部分,都对应于原图片中的整块的颜色,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该层的部分filters具有检测颜色的功能。

很有意思~

我们接着看中间的某一层(block2_conv2):

还是放大看一看:

这一层似乎复杂了很多,因为我们搞不清楚这些高亮的部分是一种什么特征,似乎是某种纹路。因此,和前面那个很浅的层相比,这一层提取的特征就没那么直白了。

我们接着再看一个很深的层:

(图太大,我截取部分)

这大概是VGG的第十几层吧,由于经过反复的卷积,图片大小会缩小,因此越来越“像素化”,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激活图片,跟原图片去对比,看看原图片哪些部分被激活了:

从这个图可以看到,Andrew整个上半身都被激活了。 再看看这个:

Andrew的 手部被激活了。 更多的例子等大家自己去尝试。 我们由此可以合理的推测,该层,已经可以将一些较复杂的东西作为特征来识别了,比如“手”、“身体”等等。这些特征比前面浅层的“边缘”、“颜色”等特征高级了不少。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看到各层的状态, 我从每层中调了一张图片排在一起打印出来:

综上:

随着CNN的层数增加,每一层的输出图像越来越抽象,这意味着我们的filters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以很合理地推断,随着CNN的深入,网络层学得的特征越来越高级和复杂。

二、CNN的每一层的filters到底识别啥特征

在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一层的输出是什么样子,并且由此推测每一层的filters越来越复杂。于是,我们就想进一步地探索一下,这些filters,到底在识别些什么,到底长啥样?

这里就有一个大问题: 比如VGG,我们前面讲过这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网络,所有的filter大小都是3×3。这么小的玩意儿,画出来根本看不出任何猫腻。所有无法像我们上面画出每一层的激活值一样来分析。

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依然可以用刚刚的思路来分析:

当输入图片与filter越像,他们的卷积输出就会越大。因此,给CNN喂入大量的图片,看看哪个的输出最大。但这样可行度不高,可以换个思路:我们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噪音图片,用类似梯度下降的方法来不断更新这个图片,使得我们的输出结果不断增大,那么这个图片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ilter的模样。

这里实际上不是用 梯度下降,而是用 梯度上升,因为我们要求的是一个极大值问题,而不是极小值问题。

梯度下降的更新参数w的过程,就是 w-->w-α·dw,其中α是学习率,dw是损失对w的梯度。

梯度上升是类似的,是更新输入x,更新的方向变了: x-->x+s·dx,其中s代表步长,与α类似,dx是激活值对x的梯度。

所以,我们可以仿照梯度下降法,来构造梯度上升算法。 具体方法和代码可以参见keras的发明者Fchollet亲自写的教程: visualizing what convnets learn

这里我展示一下从浅到深的5个卷积层的filters的模样(注意,这个不是真的filters,而是输入图片,因为这个输入图片与filters的卷积结果最大化了,所以我们这里用输入图片的模样来代表filters的模样):


【预警:图片可能引起密恐者不适】


block1-conv3:

这一层,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推断:这个很靠近输入的浅层的filters的功能,就是 “边缘检测”和“颜色检测”。

可能还是有同学不大明白,毕竟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好久,为什么图片会这么密密麻麻的,看的让人瘆得慌?因为这个不是真的filter!filter大小只有3×3,而这些图片的大小都是我们设置的输入图片大小150×150,加入我们的某个filter是检测竖直边缘,那么输入图片要使卷积的结果最大,必然会到处各个角落都长满竖直的条条,所以我们看到的图片都是密密麻麻的某种图案的堆积。

block2-conv3:

block3-conv3:

到了这一层,我开始看到各种较为 复杂的图案了,比如螺旋、波浪、方块、像眼睛一样的形状、像屋顶的砖瓦那样的形状······因缺思厅~

block4-conv3:

block5-conv3:

到了这个比较深的层,我们发现,图片的图案更加复杂了,似乎是 前面那些小图案组成的大图案,比如有类似 麻花的形状,有类似 蜘蛛网的形状,等等,我们直接说不出来,但是明显这些filters识别的特征更加高级了。由于我只选取了部分的filters可视化,所以这里看不到更多的图案,也许把该层的几百个filters都打印出来,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像虫子、手臂等东西的图案。

同时我们发现,越到深层,图片这种密密麻麻的程度就会降低,因为越到深层,filters对应于原图像的 视野就会越大,所以特征图案的范围也会越大,因此不会那么密集了。

另外,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可以注意到,越到深层,filters越稀疏,表现在图中就是像这种失效图片越来越多:

这些图片就是纯噪音,也就是根本没有激活出什么东西。具体原因我还不太清楚,等日后查清楚了再补充。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理解:越深层,filters的数目往往越多,比如我们这里的block1-conv3,只有64个filters,但是最后一层block5-conv3有多达512个filters,所以有用的filters必然会更加稀疏一些。

综上:

我们现在可以明白(刚刚是推断),CNN的浅层的filters一般会检测“边缘”、“颜色”等最初级的特征,之后,filters可以识别出各种“纹理纹路”,到深层的时候,filters可以检测出类似“麻花”、“蜘蛛”等等由前面的基础特征组成的图案。

三、更近一步,用Deconvnet可视化filters

在CNNs可视化中最有名的的论文当属我们文首提到的: Matthew D. Zeiler and Rob Fergus: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无论是吴恩达上深度学习还是李飞飞讲计算机视觉,都会引用这个论文里面的例子,有空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个论文。

我看了好久不太懂,但是写完上面的“第一部分”之后,我似乎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我们回到我们在“一”中得到的某个深层的激活值:

然后,我试着把原图贴上去,看看它们哪些地方重合了:

当时,我们惊喜地发现,“上半身”、“手”、“Ng”被精准地激活了。

而上面那篇论文的作者,正是沿着 “将激活值与输入图片对应”这种思路(我的猜测),利用 Deconvnet这种结构,将激活值沿着CNN反向映射到输入空间,并重构输入图像,从而更加清晰明白地知道filters到底识别出了什么。 可以说,这个思路,正式我们上面介绍的“一”、“二”的结合!

我画一个草图来说明:

我这个草图相当地“草”,只是示意一下。 具体的方法,其实是将原来的CNN的顺序完全反过来,但是组件不变(即filters、POOL等等都不变),

如 原来的顺序是: input-->Conv-->relu-->Pool-->Activation

现在就变成了: Activation-->UnPool-->relu-->DeConv-->input

这里的UnPool和DeConv,是对原来的Pool和conv的逆操作,这里面的细节请翻阅原论文,对于DeConv这个操作,我还推荐看这个: https://arxiv.org/abs/1603.07285

其实说白了,Conv基本上是把一个大图(input)通过filter变成了小图(activation),DeConv就反过来,从小图(activation)通过filter的转置再变回大图(input):

于是,我们把每一层的激活值中挑选最大的激活值,通过Deconvnet传回去,映射到输入空间重构输入图像。这里,我直接把论文中的结论搬出来给大家看看:

左边这些灰色的图案就是我们激活值通过DeConvnet反向输出的,右边的是跟左边图案对应的原图案的区域。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层,filters识别出了各种边缘和颜色, 第二层识别出了螺旋等各种纹路; 第三层开始识别出轮胎、人的上半身、一排字母等等; 第四层,已经开始识别出狗头、鸟腿; 第五层城市直接识别出自行车、各种狗类等等完整的物体了!

其实我们发现这个跟我们在“二”中得到的似乎很像,但是 这里得到的图案是很具体的,而“二”中得到的各层的图案很抽象。这是因为,在这里,我们不是讲所有的激活值都映射回去,而是挑选最突出的某个激活值来进行映射,而且,在“二”中,我们是从一个噪音图像来生成图案使得激活值最大(存在一个训练的过程),而这里是直接用某个具体图片的激活值传回去重构图片,因此是十分具体的。


综上面的所有之上

CNNs的各层并不是黑箱,每一层都有其特定个功能,分工明确。从浅到深,CNN会逐步提取出边缘、颜色、纹理、各种形状的图案,一直到提取出具体的物体。 也就是说,CNNs在训练的过程中,自动的提取了我们的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特征:

这些特征,越在浅层,越是普遍和通用;

越在深层,就越接近我们的实际任务场景。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以及训练好的CNNs来进行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也就是直接使用CNNs已经训练好的那些filters(特征提取器),来提取我们自己数据集的特征,然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分类、预测等等目的。

参考资料:

1.Matthew D. Zeiler and Rob Fergus: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2.A guide to convolution arithmetic for deep learning

3.Visualizing what convnets learn

CNN剖析: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剥开CNN的心相关推荐

  1. Synchronized解析——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

    前言 synchronized,是解决并发情况下数据同步访问问题的一把利刃.那么synchronized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心,就像剥洋葱一样,看个究竟. (想自学习编程的小 ...

  2. synchronized同步机制——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

    前言 synchronized,是解决并发情况下数据同步访问问题的一把利刃.那么synchronized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心,就像剥洋葱一样,看个究竟. Synchroni ...

  3. Synchronized解析——一层一层剥开洋葱的心

    Synchronized解析--一层一层剥开洋葱的心 引入:https://juejin.im/post/5d5374076fb9a06ac76da894#heading-9 前言 synchroni ...

  4. 生活就像个洋葱,一层一层剥开它,总有一层让你流泪

    Life is like an onion; you peel it off one layer at a time, and sometimes you weep. 生活就像个洋葱,一层一层剥开它, ...

  5. cnn卷积神经网络_卷积神经网络(CNN)原理及应用

    一.CNN原理 卷积神经网络(CNN)主要是用于图像识别领域,它指的是一类网络,而不是某一种,其包含很多不同种结构的网络.不同的网络结构通常表现会不一样.从CNN的一些典型结构中,可以看到这些网络创造 ...

  6. DL之CNN优化技术: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优化、实践经验(练习调参)、从代码深刻认知CNN架构之练习技巧

    DL之CNN优化技术: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优化.调参实践.从代码深刻认知CNN架构之练习技巧 目录 卷积神经网络CNN调参学习实践 练习技巧 1.练习攻略一 2.VGG16练习攻略二 卷积神经网络 ...

  7. C语言《C Primer Plus 》 演示递归,递归就像洋葱,假设一个洋葱横切,从外面一层一层打开,每一层都调用一次函数

    <C Primer Plus >例题解析 程序清单 9.6 recur.c 程序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

  8. PAT甲级1127 ZigZagging on a Tree (30分):[C++题解]之字形层次遍历树bfs实现一层一层读入

    文章目录 题目分析 题目链接 题目分析 分析 给定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先建树: 后面就是写一个bfs,层序遍历稍微改改即可. bfs要做的修改是如何一层一层的读入.令根结点是第一层,本题的之字形遍历就 ...

  9. [Python人工智能] 八.卷积神经网络CNN原理详解及TensorFlow编写CNN

    从本专栏开始,作者正式开始研究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前一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过拟合,并采用droput解决神经网络中过拟合的问题,以TensorFlow和sklearn的lo ...

最新文章

  1. 阿里巴巴开源的缓存框架JetCache创建缓存
  2. java基础 多维数组_java基础:3.2 多维数组
  3. 人工智能写的散文之白色月光下
  4. IDE-Ecplise-代码注释 模版 编码规范 配色
  5. linux lanmp 安装教程,Linux 安装 lanmp
  6. 大势所趋与各具特色 超融合市场玩家大盘点
  7. 缺失值填充5——AutoEncoder填充序列缺失值
  8. 保护我方小学生!腾讯游戏全面启用防沉迷规则,每月充值金额有上限
  9. c# 一种缓存模板
  10. 张同学会是男版李子柒吗?
  11. python 豆瓣评论分析方法_基于Python的豆瓣影评分析——数据预处理
  12. 【Python】Scrapy爬虫介绍requests爬虫移植到Scrapy爬虫
  13. 咪咕阅读怎么下载小说
  14. Windows / Linux dir 命令
  15. 如何提高C语言程序的可读性
  16. 试用mmdetection
  17. windows录屏_录屏软件:如何录制游戏视频?简单方法了解下
  18. 手机计算机打字教程,分享电脑打字熟记技巧,想要学习赶紧来学哦!
  19. 对于杯子、淘宝搜索框的测试用例
  20. 狠!32岁年薪50万:“谢谢复工把我裁掉!”

热门文章

  1. java定时开始和关闭_springboot自带定时器实现定时任务的开启关闭以及定时时间可以配置详解...
  2. Ubuntu 无法播放视频
  3. 我的世界四大微软签约服务器,一年吸纳1.5亿用户,《我的世界》宣布开启“阴阳师”等四大IP联动 - 全文...
  4. 120W快充!Redmi Note 11系列1199元起
  5. 已知两个矩形的长和宽,用面向对象的概念编程求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假设矩形 1 的长和宽分别为 20 和 50;矩形 2 的长和宽分别为 3.6 和 4.5。(先定义矩形类再实例化两个对象)
  6. Mac 远程连接树莓派-不使用拓展坞
  7. Linux关机重启命令说明
  8. 有一头母牛,它每年年初生一头小母牛.每头小母牛从第四个年头开始,每年年初也生一头小母牛.要递归方程,请编程实现在第n年的时候,共有多少头母牛?
  9. C#.NET程序设计教程实验指导(清华大学 江红,余青松)实验源码
  10. 顺丰亮出无人机杀手锏:可以载重1.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