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简介
  • 创建文件的时候指定合适的权限
  • 注意检查文件操作的返回值
  • 删除使用过后的临时文件
  • 释放不再被使用的资源
  • 注意Buffer的安全性
  • 注意 Process 的标准输入输出
  • InputStream.read() 和 Reader.read()
  • write() 方法不要超出范围
  • 注意带数组的read的使用
  • little-endian和big-endian的问题

简介

对于文件的IO操作应该是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因为文件的复杂性,我们在使用File操作的时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一起来看看吧。

创建文件的时候指定合适的权限

不管是在windows还是linux,文件都有权限控制的概念,我们可以设置文件的owner,还有文件的permission,如果文件权限没有控制好的话,恶意用户就有可能对我们的文件进行恶意操作。

所以我们在文件创建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权限的问题。

很遗憾的是,java并不是以文件操作见长的,所以在JDK1.6之前,java的IO操作是非常弱的,基本的文件操作类,比如FileOutputStream和FileWriter并没有权限的选项。

Writer out = new FileWriter("file");

那么怎么处理呢?

在JDK1.6之前,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本地方法来实现权限的修改功能。

在JDK1.6之后,java引入了NIO,可以通过NIO的一些特性来控制文件的权限功能。

我们看一下Files工具类的createFile方法:

    public static Path createFile(Path path, FileAttribute<?>... attrs)throws IOException{newByteChannel(path, DEFAULT_CREATE_OPTIONS, attrs).close();return path;}

其中FileAttribute就是文件的属性,我们看一下怎么指定文件的权限:

    public void createFileWithPermission() throws IOException {Set<PosixFilePermission> perms =PosixFilePermissions.fromString("rw-------");FileAttribute<Set<PosixFilePermission>> attr =PosixFilePermissions.asFileAttribute(perms);Path file = new File("/tmp/www.flydean.com").toPath();Files.createFile(file,attr);}

注意检查文件操作的返回值

java中很多文件操作是有返回值的,比如file.delete(),我们需要根据返回值来判断文件操作是否完成,所以不要忽略了返回值。

删除使用过后的临时文件

如果我们使用到不需要永久存储的文件时,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File的createTempFile来创建临时文件。临时文件的名字是随机生成的,我们希望在临时文件使用完毕之后将其删除。

怎么删除呢?File提供了一个deleteOnExit方法,这个方法会在JVM退出的时候将文件删除。

注意,这里的JVM一定要是正常退出的,如果是非正常退出,文件不会被删除。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public void wrongDelete() throws IOException {File f = File.createTempFile("tmpfile",".tmp");FileOutputStream fop = null;try {fop = new FileOutputStream(f);String str = "Data";fop.write(str.getBytes());fop.flush();} finally {// 因为Stream没有被关闭,所以文件在windows平台上面不会被删除f.deleteOnExit(); // 在JVM退出的时候删除临时文件if (fop != null) {try {fop.close();} catch (IOException x) {// Handle error}}}}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临时文件,并且在finally中调用了deleteOnExit方法,但是因为在调用该方法的时候,Stream并没有关闭,所以在windows平台上会出现文件没有被删除的情况。

怎么解决呢?

NIO提供了一个DELETE_ON_CLOSE选项,可以保证文件在关闭之后就被删除:

    public void correctDelete() throws IOException {Path tempFile = null;tempFile = Files.createTempFile("tmpfile", ".tmp");try (BufferedWriter writer =Files.newBufferedWriter(tempFile, Charset.forName("UTF8"),StandardOpenOption.DELETE_ON_CLOSE)) {// Write to file}}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在writer的创建过程中加入了StandardOpenOption.DELETE_ON_CLOSE,那么文件将会在writer关闭之后被删除。

释放不再被使用的资源

如果资源不再被使用了,我们需要记得关闭他们,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泄露。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忘记关闭,那么该怎么办呢?JDK7中引入了try-with-resources机制,只要把实现了Closeable接口的资源放在try语句中就会自动被关闭,很方便。

注意Buffer的安全性

NIO中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Buffer类,比如IntBuffer, CharBuffer 和 ByteBuffer等,这些Buffer实际上是对底层的数组的封装,虽然创建了新的Buffer对象,但是这个Buffer是和底层的数组相关联的,所以不要轻易的将Buffer暴露出去,否则可能会修改底层的数组。

    public CharBuffer getBuffer(){char[] dataArray = new char[10];return CharBuffer.wrap(dataArray);}

上面的例子暴露了CharBuffer,实际上也暴露了底层的char数组。

有两种方式对其进行改进:

    public CharBuffer getBuffer1(){char[] dataArray = new char[10];return CharBuffer.wrap(dataArray).asReadOnlyBuffer();}

第一种方式就是将CharBuffer转换成为只读的。

第二种方式就是创建一个新的Buffer,切断Buffer和数组的联系:

    public CharBuffer getBuffer2(){char[] dataArray = new char[10];CharBuffer cb = CharBuffer.allocate(dataArray.length);cb.put(dataArray);return cb;}

注意 Process 的标准输入输出

java中可以通过Runtime.exec()来执行native的命令,而Runtime.exec()是有返回值的,它的返回值是一个Process对象,用来控制和获取native程序的执行信息。

默认情况下,创建出来的Process是没有自己的I/O stream的,这就意味着Process使用的是父process的I/O(stdin, stdout, stderr),Process提供了下面的三种方法来获取I/O:

getOutputStream()
getInputStream()
getErrorStream()

如果是使用parent process的IO,那么在有些系统上面,这些buffer空间比较小,如果出现大量输入输出操作的话,就有可能被阻塞,甚至是死锁。

怎么办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将Process产生的IO进行处理,以防止Buffer的阻塞。

public class StreamProcesser implements Runnable{private final InputStream is;private final PrintStream os;StreamProcesser(InputStream is, PrintStream os){this.is=is;this.os=os;}@Overridepublic void run() {try {int c;while ((c = is.read()) != -1)os.print((char) c);} catch (IOException x) {// Handle error}}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Runtime rt = Runtime.getRuntime();Process proc = rt.exec("vscode");Thread errorGobbler= new Thread(new StreamProcesser(proc.getErrorStream(), System.err));Thread outputGobbler= new Thread(new StreamProcesser(proc.getInputStream(), System.out));errorGobbler.start();outputGobbler.start();int exitVal = proc.waitFor();errorGobbler.join();outputGobbler.join();}
}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StreamProcesser来处理Process的Error和Input。

InputStream.read() 和 Reader.read()

InputStream和Reader都有一个read()方法,这两个方法的不同之处就是InputStream read的是Byte,而Reader read的是char。

虽然Byte的范围是-128到127,但是InputStream.read()会将读取到的Byte转换成0-255(0x00-0xff)范围的int。

Char的范围是0x0000-0xffff,Reader.read()将会返回同样范围的int值:0x0000-0xffff。

如果返回值是-1,表示的是Stream结束了。这里-1的int表示是:0xffffffff。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读取的返回值进行判断,以用来区分Stream的边界。

我们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

FileInputStream in;
byte data;
while ((data = (byte) in.read()) != -1) {}

上面我们将InputStream的read结果先进行byte的转换,然后再判断是否等于-1。会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Byte本身的值是0xff,本身是一个-1,但是InputStream在读取之后,将其转换成为0-255范围的int,那么转换之后的int值是:0x000000FF, 再次进行byte转换,将会截取最后的Oxff, Oxff == -1,最终导致错误的判断Stream结束。

所以我们需要先做返回值的判断,然后再进行转换:

FileInputStream in;
int inbuff;
byte data;
while ((inbuff = in.read()) != -1) {data = (byte) inbuff;// ...
}

拓展阅读:

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多少呢? (int)(char)(byte)-1

首先-1转换成为byte:-1是0xffffffff,转换成为byte直接截取最后几位,得到0xff,也就是-1.

然后byte转换成为char:0xff byte是有符号的,转换成为2个字节的char需要进行符号位扩展,变成0xffff,但是char是无符号的,对应的十进制是65535。

最后char转换成为int,因为char是无符号的,所以扩展成为0x0000ffff,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5535.

同样的下面的例子中,如果提前使用char对int进行转换,因为char的范围是无符号的,所以永远不可能等于-1.

FileReader in;
char data;
while ((data = (char) in.read()) != -1) {// ...
}

write() 方法不要超出范围

在OutputStream中有一个很奇怪的方法,就是write,我们看下write方法的定义: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int b) throws IOException;

write接收一个int参数,但是实际上写入的是一个byte。

因为int和byte的范围不一样,所以传入的int将会被截取最后的8位来转换成一个byte。

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写入的范围:

    public void writeInt(int value){int intValue = Integer.valueOf(value);if (intValue < 0 || intValue > 255) {throw new ArithmeticException("Value超出范围");}System.out.write(value);System.out.flush();}

或者有些Stream操作是可以直接writeInt的,我们可以直接调用。

注意带数组的read的使用

InputStream有两种带数组的read方法:

public int read(byte b[])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如果我们使用了这两种方法,那么一定要注意读取到的byte数组是否被填满,考虑下面的一个例子:

    public String wrongRead(InputStream in) throws IOException {byte[] data = new byte[1024];if (in.read(data) == -1) {throw new EOFException();}return new String(data, "UTF-8");}

如果InputStream的数据并没有1024,或者说因为网络的原因并没有将1024填充满,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没有填充满的数组,那么我们使用起来其实是有问题的。

怎么正确的使用呢?

    public String readArray(InputStream in) throws IOException {int offset = 0;int bytesRead = 0;byte[] data = new byte[1024];while ((bytesRead = in.read(data, offset, data.length - offset))!= -1) {offset += bytesRead;if (offset >= data.length) {break;}}String str = new String(data, 0, offset, "UTF-8");return str;}

我们需要记录实际读取的byte数目,通过记载偏移量,我们得到了最终实际读取的结果。

或者我们可以使用DataInputStream的readFully方法,保证读取完整的byte数组。

little-endian和big-endian的问题

java中的数据默认是以big-endian的方式来存储的,DataInputStream中的readByte(), readShort(), readInt(), readLong(), readFloat(), 和 readDouble()默认也是以big-endian来读取数据的,如果在和其他的以little-endian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将little-endian转换成为big-endian。

怎么转换呢?

比如,我们想要读取一个int,可以首先使用read方法读取4个字节,然后再对读取的4个字节做little-endian到big-endian的转换。

    public void method1(InputStream inputStream) throws IOException {try(DataInputStream dis = new DataInputStream(inputStream)) {byte[] buffer = new byte[4];int bytesRead = dis.read(buffer);  // Bytes are read into bufferif (bytesRead != 4) {throw new IOException("Unexpected End of Stream");}int serialNumber =ByteBuffer.wrap(buffer).order(ByteOrder.LITTLE_ENDIAN).getInt();}}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ByteBuffer提供的wrap和order方法来对Byte数组进行转换。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手动进行转换。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调用JDK1.5之后的reverseBytes() 直接进行小端到大端的转换。

    public  int reverse(int i) {return Integer.reverseBytes(i);}

本文的代码:

learn-java-base-9-to-20/tree/master/security

本文已收录于 http://www.flydean.com/java-security-code-line-file-io/

最通俗的解读,最深刻的干货,最简洁的教程,众多你不知道的小技巧等你来发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那些事」,懂技术,更懂你!

java安全编码指南之:文件IO操作相关推荐

  1. java安全编码指南之:文件和共享目录的安全性

    文章目录 简介 linux下的文件基本权限 linux文件的特殊权限 Set UID 和 Set GID Sticky Bit SUID/SGID/SBIT权限设置 文件隐藏属性 特殊文件 java中 ...

  2. python io操作有什么_Python笔记:文件IO操作

    读取文件 使用open()打开文件,文件不存在会抛出IOError错误. try: f = open('/path/to/file', 'r') print(f.read()) finally: if ...

  3. Java基础复习笔记系列 七 IO操作

    Java基础复习笔记系列之 IO操作 我们说的出入,都是站在程序的角度来说的.FileInputStream是读入数据.?????? 1.流是什么东西? 这章的理解的关键是:形象思维.一个管道插入了一 ...

  4. 基于QT的【第一个项目】设计+所有组件配合使用+网络编程局域网通信+文件IO操作+登录界面和头像+多界面跳转+JSON数据解析+表情包制作

    基于QT的第一个项目+所有组件配合使用+网络编程局域网通信+文件IO操作+登录界面和头像+多界面跳转+JSON数据解析+表情包制作 第一阶段 网络编程局域网TCP/IP聊天QT实现 main.c ma ...

  5. NIO详解以及NIO的文件IO操作

    一.NIO概述 java.nio全称java non-blockingIO,是指JDK1.4开始提供的新API.从JDK1.4开始,Java提供了一系列改进的输入/输出的新特性,被统称为NIO(即Ne ...

  6. Python 文件 IO 操作详解

    Python 文件 IO 操作详解 1.文件 IO 常用操作 2.文件打开操作 2.1 打开命令 2.2 命令参数 2.2.1 路径 2.2.2 mode 2.2.3 buffering 缓冲区 2. ...

  7. python和R文件IO操作对比及dataframe创建方式对比:read_csv、to_csv、write.csv、 data.frame、pd.DataFrame

    python和R文件IO操作对比及dataframe创建方式对比 很多工程师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只熟悉python或者R其中的一个进行数据科学相关的任务. 那么如果我们对比这学习可以快速了解语言设计背后的 ...

  8. linux的文件io操作(转)

    linux文件IO操作有两套大类的操作方式:不带缓存的文件IO操作,带缓存的文件IO操作.不带缓存的属于直接调用系统调用(system call)的方式,高效完成文件输入输出.它以文件标识符(整型)作 ...

  9. Linux基础(6)--文件IO操作

    文件IO操作 1. open打开操作 2. close关闭操作 3. creat创建操作 4. write写操作 5. read读操作 Linux下一切皆文件,所以文件IO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基础的操作. ...

最新文章

  1. R语言使用ggplot2包的快速可视化函数qplot绘制分组分组点图(带状图)实战
  2. JavaScript实现判断位是不是偶数isEven算法(附完整源码)
  3. iOS制作一个雷达图,可用于多种场景(一)
  4. 回调机制在 Android 监听用户界面操作中的体现
  5. python面向对象教程_Python入门系列教程3-面向对象
  6. 045 Android Studio 常用应用
  7. 拯救天使 (BFS)
  8. 零食店投资?市场成本风险分析
  9. 男子常用英文名及含义
  10. 大数据未来趋势和实用价值
  11. 2016上半年高项项目经理考试培训考试感想
  12. 女生们是怎样观察男生的呢
  13. Python six库介绍和用法
  14. 从zotero文献集中批量导出PDF的方法
  15. 如何给电脑系统重置系统?方法其实很简单
  16. 知云翻译不能翻译或者只能翻译半句解决方案
  17. C++ char类型
  18. QT开发和MFC开发的经典案例
  19. 行路难(SPFA+前驱记录)
  20. C\C++开发的经典魔塔小游戏--(4)楼层控制,背景音乐,个人元素

热门文章

  1. debian重启ssh服务_Jenkins远程部署Linux服务器
  2. VSCode remote-ssh插件报错“拒绝连接“
  3. EventBus设计与实现分析——事件的发布
  4. 数据结构与算法 | 直接选择排序、双向选择排序
  5. 精美技术图赏-技术精华|二期
  6. 简历上的“熟练掌握 RPC”,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7. 必备快速定位排查问题命令
  8. 再见了 Docker!Go 落地的 K8S 云原生架构已成气候!
  9. 当SRS遇到K8s:如何实现高可用、回滚与灰度发布?
  10. Hadoop之MapReduce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