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BeeNLP原创出品

公众号专栏作者@蘑菇先生

知乎 | 蘑菇先生学习记

 前情提要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一)

目前深度学习中热点之一就是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s)。Attention源于人类视觉系统,当人类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一般不会把事物当成一个整体去看,往往倾向于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去获取被观察事物的某些重要部分,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时,往往先Attend到这个人的脸,然后再把不同区域的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对被观察事物的整体印象。

「同理,Attention Mechanisms可以帮助模型对输入的每个部分赋予不同的权重,抽取出更加关键及重要的信息,使模型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同时不会对模型的计算和存储带来更大的开销,这也是Attention Mechanism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seq2seq以及普通attention网络,今天来看看Attention机制的各种变体。

本部分介绍Attention机制的各种变体。包括但不限于:

  • 「基于强化学习的注意力机制」:选择性的Attend输入的某个部分

  • 「全局&局部注意力机制」:其中,局部注意力机制可以选择性的Attend输入的某些部分

  • 「多维度注意力机制」:捕获不同特征空间中的Attention特征。

  • 「多源注意力机制」:Attend到多种源语言语句

  • 「层次化注意力机制」:word->sentence->document

  • 「注意力之上嵌一个注意力」:和层次化Attention有点像。

  • 「多跳注意力机制」:和前面两种有点像,但是做法不太一样。且借助残差连接等机制,可以使用更深的网络构造多跳Attention。使得模型在得到下一个注意力时,能够考虑到之前的已经注意过的词。

  • 「使用拷贝机制的注意力机制」:在生成式Attention基础上,添加具备拷贝输入源语句某部分子序列的能力。

  • 「基于记忆的注意力机制」:把Attention抽象成Query,Key,Value三者之间的交互;引入先验构造记忆库。

  • 「自注意力机制」:自己和自己做attention,使得每个位置的词都有全局的语义信息,有利于建立长依赖关系。

Reinforcement-learning based Attention

  • NIPS2014: Recurrent Models of Visual Attention[1]

  • ICLR2015: Multiple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Visual Attention [2]

NIPS2014论文应该是最早的Attention雏形,虽然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广泛应用于Seq2Seq的Attention机制不太一样,但是还是值得提一下。这是Google DeepMind2014年提出的一篇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文章,适用于处理图像序列或帧序列来进行场景感知或处理(例如Video Caption)。

其动机在于随着分辨率提高,计算量不断增长,神经网络难以在实时应用场景中,快速处理这么大的计算量。借鉴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即,为了理解某个场景,并不是一下子处理整个场景,而是Focus到某些关键的位置上,然后联合起来构建出整个场景信息。故本篇论文利用RNN处理图像序列,并使用「强化学习」来训练模型,使得模型能够学习attention决策。即,针对实时的场景,基于过去的信息和任务的需要选择下一个要focus的感知区域。这个和人类的感知方式比较相似,也是我们最早理解的Attention机制。

但是,上文所述的广泛应用于Seq2Seq中的Attention不大一样。人类的注意力机制实际上是可以节省计算资源的,注意只需要集中到某些区域,可以忽略大部分区域。Recurrent Models of Visual Attention中的做法和这个是一样的。

然而,下文即将要介绍的应用于Seq2Seq模型模型的Attention就不是这样的了。实际上,下文所述Attention模型,需要把每一个部分都观察的仔仔细细(每部分权重都要算一下),才能进一步决策到底需要focus到哪些部分,这和人类的视觉系统不相符,更像是memory,而不是attention(实际上attention可以理解为一种「短期记忆」,即根据短期记忆在输入特征上分配attention;memory也是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然而,这并不妨碍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

Global & Local Attention

  • EMNLP2015: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3]

以往的文章,主要将attention应用于不同场景中,而这篇文章提出了新的attention架构,引入了Global Attention和Local Attention的概念。

Global Attention和上文的Soft Attention几乎一样,即计算上下文向量时,和所有的encoder隐状态向量求alignment;而Local Attention是Soft Attention和Hard Attention的权衡,既拥有Soft Attention可微分,容易使用反向传播来优化的优点,又拥有Hard Attention复杂度低的优点,除此之外,还不需要强化学习方法进行训练。

首先定义,

  • Encoder得到的源语句单词




    的隐状态为:












  • Decoder中目标语句单词




    的隐状态为:







  • 对每一个目标单词




    ,使用Attention机制计算的上下文向量为







  • Attention机制中的对齐模型为



























    (前面文章中都是使用











    , 即「前一个时间步」的Decoder隐状态和Encoder隐状态来计算对齐权重)。

首先是Global Attention,如下图所示:

Global Attention中上下文向量







的计算路径为:

















  • 对齐模型计算:






    是源语句单词的位置。






    具体可以采用:

  • 上下文向量计算:





































    注意图中,框起来的部分作者称为Attention Layer。

接着是Local Attention,如下图所示:

Local Attention的引入是为了解决Global Attention中Attend到源语句中所有的词,一方面复杂度高,另一方面很难翻译长序列语句。Local Attention首先根据目标词的隐状态







计算源语句中的「对齐位置」(中心)







,然后使用以该位置为中心的窗口


















内的源语句单词












,来计算Attention的权重,计算时使用以







为中心的高斯核函数进行衰减。具体如下:

  • 「对齐位置模型」


















    是源语句长度。只与t时刻Decoder状态







    有关。

  • 对齐权重模型:, 也就是在global Attention对齐模型基础上加了高斯函数指数衰减。




















计算上下文向量时,同上文,即对窗口内的encoder隐向量进行加权,即



































计算得到上下文向量后,本文直接将















concat在一起,并计算经过attention后的隐状态












































再将上述attention后的隐状态输入到一个softmax全连接层,得到预测目标值:

按照上述方式来看,每个目标输出单词的预测值,没有利用已经预测的输出单词(embedding)作为输入,也没有利用目标词位置前一时刻的decoder隐状态











;只利用了当前时刻Decoder隐状态







(上下文向量计算中的权重也主要依据这个计算的)。也就是说,每个目标词位置的attention决策是独立的(只和







本身相关)。

然而在机器翻译当中,通常要维护一个覆盖集,即源语句中哪些单词被翻译过了;同理,在神经机器翻译中,我们在翻译一个目标词时,同样需要关注哪些源语句单词已经被翻译了。因此,作者提出了一个Input-feeding approach,把Decoder端前一时刻attention「后」的隐状态和前一时刻预测的输出单词的embedding连接起来,作为下一时刻的输入。(这个和传统Attention的几乎没差别)

本文的贡献主要是Local Attention以及提出的各种各样的Alignment函数,其余都和前面的工作大同小异。现总结下Alignment函数如下图所示: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 AAAI2018:DiSAN: Directional Self-Attention Network for RNN/CNN-Free Language Understanding[4]

在Baisc Attention中,对于每个查询,每个key对应的value都有一个权重值,即每个查询会对应一个1-D的Attention weight向量。而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会产生更高维度的Attention矩阵,旨在捕获不同特征空间中的Attention特征。

实际上主要区别在于,之前每个value向量对应一个权重Alignment Score,加权的时候实际上是利用了广播机制,value每个元素feature都乘上该权重;现在修改为在feature-level,每个元素特征都乘上不同的权重系数,因此Alignment Score是和Value同维度数的向量,即右图中的







。做法很简单,使用MLP对齐的时候,MLP输出层神经元数量等于Value维度数即可,例如这篇文章中使用

其他方式如下:(









)

Multi-Source Attention

  • NAACL-HLT2016:Multi-Source Neural Translation[5]

这是2016发表在NAACL-HLT的一篇文章。文章使用英语,德语,法语三种语言建立了一种多源(三语言)机器翻译模型。Intuition在于,如果一篇文章被翻译成了另一种语言,那么就更加倾向于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这样的观点对机器翻译任务有一定的启发,将原本的单一源语言替换为多种源语言,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英语中的“bank”一词原本可以翻译为河岸或是银行,如果源语言中有德语词汇“Flussufer”(河岸)作为帮助,则自然可以精确得到法语中“Berge”(河岸)这样的翻译结果。基于这样的思想,作者在原有的seq2seq+attention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引入更多源语句,建立一种多源的翻译模型。模型结构如下:

左侧是两种不同语言的源语句,每种语言的源语句都有一个自己的encoder,且结构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两种语言encoder的东西combine在一起,并和decoder的表示进行对齐求attention。

由于作者采用了LSTM,因此同时考虑了hidden state和cell state的combination。核心工作就是图中黑色部分的combiners。combiners的输入是两个源语句最后时刻encoder得到的hidden state












和cell state












,输出是单个hidden state




和单个cell state




。(以往的工作似乎没有把encoder的cell state给decoder,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两个encoder中,每一层得到的两个源语句的hidden state和cell state都需要经过combiners)

  • 最基本的combiner:对于hideen state,就是把两个encoder的隐状态concat起来,再做一个线性变换+tanh激活:


























    。对于cell state,直接相加:














  • LSTM variant combiner:

    唯一要提的就是,












    作为输入,每个encoder得到的cell state各自对应一个自己的遗忘门。

到目前为止,都不涉及到attention。上文得到的









只是作为decoder的初始输入(前一时刻的输入,以前的Seq2Seq模型,似乎cell state没有传给decoder)。

至于attention,作者做了很小的改动。采用的是EMNLP2015: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6]中的Local Attention。

在这个基础上,让decoder的隐状态同时和两个encoder得到的隐状态进行对齐,并各自计算得到一个上下文向量,














,注意这个c是上下文向量,跟上文所述cell state无关。最后计算Decoder的Attentional Hidden State时,使用 。也就是之前只使用1个上下文向量,这里面使用两个上下文向量。

下面是实验的一个case:

Hierarchical Attention

  • NAACL-HLT2016:Hierarchical Attention Networks for Document Classification[7]

文本分类是一项基础的NLP任务,在主题分类,情感分析,垃圾邮件检测等应用上有广泛地应用。其目标是给「每篇」文本分配一个类别标签。本文中模型的直觉是,不同的词和句子对文本信息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词和句子的重要性是严重依赖于上下文的,即使是相同的词和句子,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重要性也不一样。就像人在阅读一篇文本时,对文本不同的内容是有着不同的注意度的。而本文在attention机制的基础上,联想到文本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提出用词向量来表示句子向量,再由句子向量表示文档向量,并且在词层次和句子层次分别引入attention操作的模型。

模型结构如上图所示,

  • 词先经过Bidirectional RNN(GRU)提取到word annotation,然后经过1个MLP得到word annotation对应的隐表示(这一步在Basic Attention中没有),

  • 然后使用该隐表示和全局的「word-level上下文隐向量」







    进行对齐,计算相似性,得到softmax后的attention权重,

  • 最后对句子内的词的word annotation根据attention权重加权,得到每个句子的向量表示。

  • 接着,将得到的句子表示同样经过Bidirectional RNN(GRU)提取sentence annotation,再经过MLP得到对应的隐表示,接着将其和全局的「sentence-level上下文隐向量」







    进行对齐计算,得到句子的attention权重,最后加权sentence annotation得到文档级别的向量表示。得到文档表示后再接一个softmax全连接层用于分类。

这里最有趣的一点是,全局的「word-level上下文隐向量」







和全局的的「sentence-level上下文隐向量」







,是随机初始化的,且也是通过模型进行学习的。这二者就像专家一样,是高级咨询顾问。为了得到句子的向量表示,我们询问







哪些词含有比较重要的信息?为了得到文档的向量表示,我们询问







哪些句子含有比较重要的信息?

Attention over Attention

  • ACL2017:Attention-over-Attention Neural Network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8]

比较巧妙,但很容易理解,直接上图:

两个输入,一个Document和一个Query,分别用一个双向的RNN进行特征抽取,得到各自的隐状态

























。(Embedding Layer+Bi-GRU Layer)。接着要计算document和query之间「每个词」的相似性得分,

然后基于query和doc的隐状态进行dot product,得到doc和query的attention关联矩阵



















(Document所有词和Query所有词和之间的关联矩阵,行是Document,列是Query)。然后按列(column)方向进行softmax操作,得到query-to-document的attention值







,表示t时刻的query 「word」的document-level attention。按照行(row)方向进行softmax操作,得到document-to-query的attention值







,表示t时刻的document 「word」的query-level attention,再对







按照列方向进行累加求平均得到averaged query-level attention值







,(可以证明,按列对







平均后仍然是概率分布),这个求平均的操作可以理解为求query-level每个词和document所有词的平均关联性。

最后再基于上一步attention操作得到









,再进行attention操作,即attention over attention得到最终的attended attention





















,即Document每个词都有一个attended attention score。

预测的时候,预测词典中每个词的概率,将词w在document中出现的位置上对应的attention值进行求和。例如图中Mary出现在Document首尾,故把这两个attention score相加,作为预测的概率。

文章的亮点在于,引入document和query所有词pair-wise的关联矩阵,分别计算query每个词document-level attention(传统的方法都只利用了这个attention),和document每个词的query-level attention,对后者按列取平均得到的averaged query-level attention。进一步,二者点乘得到attended document-level attention,也即attention-over-attention。

这个和上文层次化Attention有点像。

ok,今天就到这儿啦,敬请期待下一篇~我是蘑菇先生,欢迎大家到我的公众号『蘑菇先生学习记』一起交流!

一个小通知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和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

1. 点击页面最上方"NewBeeNLP",进入公众号主页。

2. 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每一份支持,比心

本文参考资料

[1]

NIPS2014: Recurrent Models of Visual Attention: https://papers.nips.cc/paper/5542-recurrent-models-of-visual-attention.pdf

[2]

ICLR2015: Multiple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Visual Attention : https://arxiv.org/abs/1412.7755

[3]

EMNLP2015: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http://aclweb.org/anthology/D15-1166

[4]

AAAI2018:DiSAN: Directional Self-Attention Network for RNN/CNN-Fre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https://arxiv.org/pdf/1709.04696.pdf

[5]

NAACL-HLT2016:Multi-Source Neural Translation: http://www.aclweb.org/anthology/N16-1004

[6]

EMNLP2015: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http://aclweb.org/anthology/D15-1166

[7]

NAACL-HLT2016:Hierarchical Attention Networks for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http://www.aclweb.org/anthology/N16-1174

[8]

ACL2017:Attention-over-Attention Neural Network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https://arxiv.org/pdf/1607.04423.pdf

END -

往期精彩回顾适合初学者入门人工智能的路线及资料下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笔记等资料打印机器学习在线手册深度学习笔记专辑《统计学习方法》的代码复现专辑
AI基础下载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专辑
获取本站知识星球优惠券,复制链接直接打开:
https://t.zsxq.com/qFiUFMV
本站qq群704220115。加入微信群请扫码:

【NLP】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二)相关推荐

  1. 【NLP】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四,完结篇)

    作者 | 蘑菇先生 知乎 | 蘑菇先生学习记 深度学习Attention小综述系列: 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一) 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二) 四万字全面详解 ...

  2. 【NLP】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三)

    NewBeeNLP原创出品 公众号专栏作者@蘑菇先生 知乎 | 蘑菇先生学习记 深度学习Attenion小综述系列: 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一) 四万字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 ...

  3. 【NLP】全面详解 |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一)

    NewBeeNLP原创出品 公众号专栏作者@蘑菇先生 知乎 | 蘑菇先生学习记 目前深度学习中热点之一就是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s).Attention源于人类视觉系统,当 ...

  4. 详解深度学习中的Normalization,不只是BN(2)

    "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之难众所周知,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Batch Normalization 大法自 2015 年由Google ...

  5. 【人工智能】图文详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人工智能]图文详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概念和原理 为什么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卷积神经网络的数学公式 池化操作: 全连接层: 激活函数 卷积神经网络的 C++ 实现 ...

  6.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三)

    作者 | 蘑菇先生 来源 | NewBeeNLP原创出品 深度学习Attenion小综述系列: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一)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二) 目前深度学习中热点之一就是注意力机制(Att ...

  7.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二)

    作者 | 蘑菇先生 来源 | NewBeeNLP 目前深度学习中热点之一就是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s).Attention源于人类视觉系统,当人类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一般不 ...

  8. 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1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c0NjkwNA==&mid=2650783542&idx=1&sn= ...

  9. 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2017版)

    /*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 张俊林 (本文2017年发表于<程序员>杂志7月刊) (想更系统的学习深度学习知识?请参考:深度学习枕边书) 如果 ...

最新文章

  1. 如何用JavaScript操作form表单组件?
  2. SAP 同一个序列号可以同时出现在2个不同的HU里?
  3. oracle期末重点,oracle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4. javascript仿韩国Google效果
  5. 一步步教你在以太坊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6. javascript 学习笔记(四) 倒计时程序
  7. Spring MVC在参数绑定前通过Filter过滤器改变请求参数的值
  8. 利用python对微信云数据库_如何用python看看女神的微信百度云里面有啥?
  9. 虚拟机拷贝数据到服务器,虚拟机文件拷到u盘上
  10. Ubuntu更改鼠标灵敏度
  11. 太吾绘卷第一世攻略_耽美推文-BL-仿佛在攻略一只河豚
  12. 移动端1px线适配问题-------适配各种编译CSS工具 stylus sass styled-componet实现方法...
  13. Hello Struts2
  14. [java]关于访问权限
  15. thymealf 高级用法_mybatis基础系列(四)——关联查询、延迟加载、一级缓存与二级缓存...
  16. 计算机属性设备管理器无图标,设备管理器图标的修改方法
  17. html中支持的常用中文字体
  18. urlrewrite配置
  19. 关于使用UE编辑器无法初始化ftp的问题
  20. 2016美国计算机研究生,2016年美国计算机工程专业研究生排名(转载)

热门文章

  1. Java关键字synchronized详解
  2. 准备写一个Ibatisnet开发指南
  3. Alpha阶段第2周/共2周 Scrum立会报告+燃尽图 04
  4. react 父子组件传值
  5. 利用django中间件CsrfViewMiddleware防止csrf攻击
  6. MySQL视图、事务与存储过程
  7. ArcObject开发,“异常在 ESRI.ArcGIS.Version.dll”错误
  8. iOS对UIViewController生命周期和属性方法的解析
  9. 安装phproject之一
  10. 数据结构——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