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分类

2.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基本数量关系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电力电子电路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

续流二极管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

2.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数量关系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数量关系

3)带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2.1.3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续流二极管

单相全波与单相全控桥的区别

2.1.4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

2)带阻感负载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另一种接法

电路结构


2.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AC-DC)。是出现最早,至今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力电子电路。

由二极管作为整流元件所获得的直流电压值是固定的,称为不可控整流。

如果采用晶闸管作为整流元件,控制输出整流电压的大小,称为可控整流。

通过PWM控制的方式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称为PWM整流。

整流电路的分类

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

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零式电路和桥式电路。(零式电路又分为半波和全波电路)

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开关器件一半为可控的)、全控(开关器件均为可控的)三种。

按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方向是单向或双向,又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2.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变压器T的作用:变换电压、电气隔离(隔离电网和整流电路)

电阻负载的特点: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两者波形相同。

电路结构

带电阻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波形

基本数量关系

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 触发延迟角: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的电角度,用表示,也称触发角或控制角。
  • 导通角: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用表示,
  • 移相范围:使整流电压平均值从最大值降到最小值,控制角的变化范围即触发脉冲移相范围。
  • 同步:使触发脉冲与可控整流电路的电源电压之间保持频率和相位的协调关系称为同步。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VT的移相范围为180°。

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方式称为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阻感负载的特点: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发生突变。

电路结构

带阻感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带阻感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波形

电力电子电路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

  • 通过器件的理想化,将电路简化为分段线性电路。
  • 器件的每种状态对应于一种线性电路拓扑。

对单相半波电路的分析可基于上述方法进行:

  • 当VT处于断态时,相当于电路在VT处断开,
  • 当VT处于通态时,相当于VT短路。

a)VT处于断态;b)VT处于通态

当VT处于通态时,如下方程成立:

初始条件:。将初始条件代入上述方程可得:

其中,,负载阻抗角

时,。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续流二极管

带阻感负载的有续流二极管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波形

当过零变负时,导通,为零,VT承受反压关断。L储存的能量保证了电流在回路中流通,此过程通常称为续流。

数量关系(近似恒为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

  • VT的移相范围为180°。

  • 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变压器二次侧电流单方向流过)
  • 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2.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单相全控桥式带电阻负载时的电路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全控桥式带电阻负载时的波形

组成一对桥臂,在正半周承受电压,得到触发脉冲即导通,当过零时关断。

组成另一对桥臂,在正半周承受电压,得到触发脉冲即导通,当过零时关断。

阶段,4个晶闸管均不导通。串联,各承受

数量关系

的移相范围为180°。

向负载输出的平均电流值为: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只有输出直流平均值的一半,即: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

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与输出直流电流有效值相等:

由上面两个式子得:

不考虑变压器的损耗时,变压器的容量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单相全控桥带阻感负载时的电路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全控桥带阻感负载时的波形(电感量L较小)

单相全控桥带阻感负载时的波形(电感量L较大)

假设电路已工作于稳态,的平均值不变。

假设负载电感很大,负载电流连续且波形近似为一水平线。电感L较小时,电流下降到零,波形出现断续,晶闸管全部关断,承受电压为

过零变负时,,晶闸管并不关断,

时刻,晶闸管关断,两管导通。

导通后,承受反压关断,流过的电流迅速转移到上,此过程称换相,亦称换流。

数量关系

晶闸管移相范围为90°。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均为

电流连续时,晶闸管导通角无关,均为180°。

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

,        

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波形为正负各180°的矩形波,其相位由角决定,有效值

电路的功率因数:

3)带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反电动势——电阻负载时的电路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反电动势——电阻负载时的波形

时,才有晶闸管承受正电压,有导通的可能。

导通之后,

,        

直至即降至0使得晶闸管关断,此后

与电阻负载时相比,晶闸管提前了电角度停止导电,称为停止导电角,

角相同时,整流输出电压比电阻负载时大。

时,触发脉冲到来时,晶闸管承受负电压,不可能导通。

触发脉冲有足够的宽度,保证当时刻有晶闸管开始承受正电压时,触发脉冲仍然存在。这样,相当于触发角被推迟为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反电动势负载串平波电抗器,
电流连续的临界情况

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如果出现电流断续,则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将很软。为了克服此缺点,一般在主电路中直流输出侧串联一个平波电抗器。这时整流电压的波形和负载电流的波形与阻感负载电流连续时的波形相同,的计算公式也一样。

为保证电流连续所需的电感量L可由下式求出:

2.1.3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又称单相双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时的波形

和半波电路相比,全波电路变压器不存在直流磁化的问题。

单相全波与单相全控桥从直流输出端或从交流输入端看,波形均是基本一致的。

2)带阻感负载的工作情况

电路结构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时的波形

波形与桥式相同。

且L极大时,正负面积近似相等,

或L不够大时,管子将提早关断,波形断续,脉动较大。

续流二极管

带续流二极管的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为了提高输出电压,消除负值部分,同时使输出电流更加平直,在实用中,可接续流二极管VD。

单相全波与单相全控桥的区别

  • 单相全波中变压器结构较复杂,材料的消耗多。
  • 单相全波只用2个晶闸管,比单相全控桥少2个,响应地,门极驱动电路也少2个;但是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是单相全控桥的2倍。
  • 单相全波导电回路只含1个晶闸管,比单相桥少1个,因而管压降也少1个。

单相全波电路有利于在低输出电压的场合应用。

2.1.4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单相全控桥中,每个导电回路中有2个晶闸管,1个晶闸管可以用二极管代替,从而简化整个电路。如此即成为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

半控电路与全控电路在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相同。

2)带阻感负载

电路结构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有续流二极管,阻感负载时的电路波形

正半周,向负载供电。

过零变负时,因电感作用电流不再流经变压器二次绕组,而是由续流。

负半周触发角时刻触发导通,向负载供电。

过零变正时,导通,关断。续流,又为零。

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避免可能发生的失控现象:若无续流二极管,则当突然增大至180°或触发脉冲丢失时,会发生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而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成为正弦半波,其平均值保持恒定,称为失控。有续流二极管时,续流过程由完成,避免了失控的现象。

续流期间导电回路中只有一个管压降,有利于降低损耗。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另一种接法

电路结构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相当于把单相全控桥的换为二极管,这样可以省去续流二极管,续流由来实现。

电力电子技术(9)——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相关推荐

  1. 电力电子技术(14)——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目录 2.7.1 逆变的概念 1)逆变的概念及原因 2)电能的流动 3)逆变产生的条件 波形分析 2.7.2 三相桥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 1)逆变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2)有源逆变状态时各电量的计 ...

  2. Simulink之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将基波因数计算电路封装成子系统(RMS上:基波有效值    RMS下:有效值) 将纹波因数计算电路封装成子系统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通过改变触发脉冲控制角α的大小,控制晶闸管的导通相位,使直流输出电 ...

  3. AC-DC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Single Phase Fuli Wave Controlled Rectifier)也是一种实用的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又称单相双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原理图 &波形图 ...

  4.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验二、可控整流电路及pwm逆变电路设计、制作、测试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验二.可控整流电路及pwm逆变电路设计.制作.测试 第一部分.可控整流电路预习报告 一.知识准备 1.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1.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对 ...

  5.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 Matlab/Simulink

    这篇帖子向大家介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Simulink仿真设计过程.关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就不再向大家叙述,如有需要,可自行查阅有关书籍(<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 王兆安 刘进 ...

  6. 电力电子技术(10)——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目录 2.2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2.2.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电阻负载 电路特点 整流电压平均值的计算 2)阻感负载 数量关系 2.2.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三 ...

  7. 电力电子技术笔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电阻负载 电路的特点:变压器二次侧接成星形得到零线,而一次侧接成三角形避免3次谐波流入电网. 三个晶闸管分别接入a.b.c三相电源,其阴极连接在一起--共阴极接法 ...

  8. 三相桥式全控/不可控整流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 Matlab/Simulink

    其实关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我个人认为仿真的难点在于三相电源相角的设置以及触发脉冲的设置.三相电源延迟相角的为依次向后延迟120度,触发脉冲则是在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负载电压Ud的自然换向点处施加触 ...

  9.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matlab,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王季诚(2010149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2)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3 ...

最新文章

  1. SQL Server中的GAM页和SGAM页
  2. matlab泰勒图,matlab画泰勒图
  3. Codeforces Round #479 (Div. 3)【完结】
  4. NoSQL分布式数据库的独家见解- Adam Fowler
  5. RedHat未注册 无法使用yum的解决办法
  6. 与饿了么三年“独家合作”即将到期 星巴克正与顺丰、美团等商谈配送合作
  7. matlab fft2怎么移动频率对称,fft2 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Matlab)
  8. 建模步骤_带你十个步骤学建模(二)
  9. Linux程序员必读:中文化与GB18030标准
  10. sublime添加ctags实现代码跳转
  11. python安装详细步骤windows10_Windows10系统安装Python教程
  12. 倍福--读取控制器诊断信息
  13. Matlab 图像增强(对数变换)
  14. win8.1中文版开启远程桌面
  15. 科海思苯酚吸附树脂ADS600详情 参数
  16. 百度世界大会全新打开方式!VR会场“希壤”上线
  17. 从 radix tree 到 xarray
  18. (二十一)查询我的订单
  19. 华为鸿蒙系统的技术特性,华为鸿蒙系统来了,还有这四大技术特性
  20. android各个版本的发布时间

热门文章

  1. 2022-2028年全球与中国涡轮轴发动机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
  2. 新股发行基本流程及网下投资者参与过程介绍
  3. 中e管家投资理财小要点
  4. tensorflow中contrib模块问题。(tf.contrib)
  5. 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的好坏
  6. 蓝桥杯成绩公布——大一零基础如何三个月混到省一?
  7. 华天PDM打通济南重工信息化的“任督二脉”,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8. bzoj 4455: [Zjoi2016]小星星 树形dp+容斥原理
  9. 有没有夫妻相?刷一下脸就知道!
  10. 【资料转发分享】基于STM32智能路灯灯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基于STM32无刷电机BLDC速度控制器系统设计-基于STM32热释人体感应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设计-基于STM32居家加湿器控制仿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