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

2021/3/28
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所以在和人沟通的时候需要明确三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基本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 先总结后具体
  • 先框架后细节
  • 先结论后原因
  • 先结果后过程
  • 先论点后论据

训练表达者

  • 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
  • 想清楚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沟通效果

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具体做法

  • 自上而下表达
  • 自下而上思考
  • 纵向结论概括
  • 横向归类分组
  • 序言讲故事
  • 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1. 读者认为你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你表达思想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
  2. 受众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3. 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4. 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层次上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多个思想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排在了一起。
  5. 人类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思想。

一、表达的逻辑

WHY(为什么用金字塔结构)

  1. 当听别人讲话或者看文章时,会发生组织思想的现象,大脑会将同时出现或者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相联系,用某种逻辑模式(金字塔结构)组织它们。
  2. 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找出逻辑关系。
  3. 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
  4. 最有效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在列出具体项目,即自上而下的表达思想。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1.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的方式。
  2. 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在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1. 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2.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纵向:文章中任意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3. 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4. 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关键就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将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1. 从金字塔顶端开始自上而下地沿着各个分支将思想一层一层地呈现给读者。
  2.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梳理思想的过程:
    「1」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2」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1. 纵向关系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利用纵向联系,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思路进展。
  2. 将“思想”定义为“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即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因为人一般不会阅读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
  3. 读者不一定会同意作者从第一个表述到最后一个表述的思维进展方式,但至少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的思路,而这是作者期望的最好效果。
  4. 要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
  5.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在于它迫使你在清理思路的时候,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
横向关系
  1.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者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
  2.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者谓语所做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3.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相互联系,可以用同一个名字表示组中所有思想,比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
  4. 如果选择演绎法来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就必须进行3段论式的论述;如果选择归纳法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就必须保证该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同一个名字表示。

序言的结构
  1. 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叙述形式出现,因此应当按照典型的叙述模式发展。
  2. 序言的开头应该向读者说明“背景(situation)”的时间和地点,在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complication)”,使读者提出文章将要“回答(answer)”的“疑问(question)”。
  3. 序言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作者已经了解或将要了解作者正在讨论主题的一些信息,从而使读者想起他本人的疑问。
  4. 了解纵向关系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维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的思想读者所提出的新疑问。
  5. 了解横向关系,就可以判断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即是否是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
  6. 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疑问,将确保组织和呈现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HOW(如何构建金字塔)

首先文章的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将有一个包括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其次句子的主语就是文章的主题。

自上而下法(通常相对容易一些)
  1. 最开始思考的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情况。
  2. 应当先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
具体步骤
  1. 画出主题方框
    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填入要讨论的主题。前提是已知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跳到步骤2;
  2. 设想主要问题
    确定文章的读者,思考文章将面对哪些对象?希望文章能够回答读者脑中关于该主题的哪些疑问?如果不能确定跳到步骤4;
  3.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还不清楚答案,需要注明有能力回答该疑问。
  4. 说明“背景”
    需要证明现阶段能够清晰论述该主要的疑问和答案。具体做法:把要讨论的主题和“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 指出“冲突”
    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6.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疑问 ,否则应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他要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
总结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 提出主题思想
  2.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从关键句层次着手)

三步走步骤

  1. 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考要点
    确定行动性思想(介绍需要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性比确定描述性思想(说明背景或介绍信息)的有效性更容易一些。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3. 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 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应该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序言具体写法

  1. 文章的序言需要做到,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每一个好故事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相当于引入某种“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所谓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3. 要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就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是他们应当知道的“故事”(如果读者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
  4. 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接受全篇的思想。
  5. 序言要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儒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话题。
  6. 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背景
  1. 开始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
  2.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3. 表述的独立性是指,在此表述之前无需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
  4. 表述的无争议性是指,预计读者肯定更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冲突
  1. 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2. 多数文章回答以下4种疑问之一
序言结构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

  1. 基本结构: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2.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3.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4.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5.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
  1. 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2. 如果文章篇幅较长,就应该列出关键句要点,然后为第一个要点起一个小标题,由此开始写作。
  3. 关键句要点必须要表达文章的思想。
序言长度
  1. 一般情况序言需要2~3段。
好的序言的原则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3.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的常见模式

写文章通常是回答以下4类问题之一:

  1. 我们应该做什么?
  2. 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不明推论

区别
  1.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2. 归纳推理时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3. 在演绎过程中,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而在归纳过程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演绎推理

步骤
(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者谓语,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或者:
(1)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案

  1. 演绎推理过程繁琐,主要是因为必须从简单明了的思想推导出复杂的思想。
  2. 关键句的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3. 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以及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4. 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推理过程中的第二步对第一步作出评述,并推导出一个结论。
不明推论
  1. 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寻找支持该假设的信息
  2. 一旦获得支持假设的信息,推理过程就变成了归纳法。
归纳推理
  1. 需要具备的两项主要技能:正确定义该组思想;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2. 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名次,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单一名词。

二、思考的逻辑

冷静思考(Hard- Headed Thinking)

  1. 首先找出将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逻辑顺序
  2. 然后概括总结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inductive leap)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第二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1.时间(步骤)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在思考如何举办一场活动时,可以根据步骤顺序进行思考。

2.结构(空间)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结构顺序就是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举个例子: 公司组织结构图。

3.程度(重要性)顺序「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明确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根据每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等程度高低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举个例子: 在思考纽约经济衰退的原因并进行结构呈现时,可以根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列。

创建逻辑结构
  1. 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MECE原则」: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没有排他性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2. 通常有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1)根据活动本身「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应采用时间顺序」
    (2)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3)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是一种归类,各部分应采用重要性顺序」

概括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1.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也可以是描述性一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2.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1.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2.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3.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传,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理想流程
  1. 界定问题
  2. 结构化分析问题
  3. 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4. 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界定问题(使用“连续分析的方法”来界定问题)

步骤
  1.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2.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3. 确定非期望结果(现状 R1)
  4. 确定期望结果(目标 R2)
  5.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6.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结构化分析问题

标准流程

从信息资料入手(在收集数据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1. 提出各种假设
  2.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3.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4.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设计诊断框架
  1. 呈现有形结构
  2. 寻找因果关系
  3. 归类分组
    根据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这三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去建立诊断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去找问题的原因,然后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建立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比如用序列分析法来构思:

  1. 是否有问题
  2. 问题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建立诊断框架(是非问题分析)
分析呈现


四、演示的逻辑

采取何种演示形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针对的人数

  1. 信息短,而且只对一个或几个人,可以采用书面备忘录或者报告的形式,直接发给收件人,让其自行阅读。
  2. 信息短,但针对很多人,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者视觉资料文件,以便坐在一起讨论。
  3. 信息长,而且针对很多人,采用幻灯片的形式,用投影仪或者电脑放映图像。

书面呈现金字塔

  • 多级标题法
  • 下划线法
  • 数字编号法
  • 行首缩进法
  • 项目符号法

PPT呈现金字塔

基本原则
  1.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2. 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图、表或示意图)相配合;
  3.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 步骤: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2. 文章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愉悦,简单的方法就是:主观臆想那些当初用来得出思想(观点、论点、措施)的图像。

五、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法解释的原因

  1. 结构根本不存在,如想发明一件新东西
  2. 结构是无形的,如存在于大脑或DNA中,只能分析其结果
  3. 结构不能解释结果

外展推理

任何推理都要涉及以下3个实体

  1. 规则(关于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
  2. 情况(世界上存在的已知事实)
  3. 结果(如果把规则用于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
分析性外展推理

科学性外展推理
  1. 假设一个能解释结果的结构
  2. 设计一项能证实或排除假设的实验
  3. 进行实验以得出明确的是或否的答案
  4. 循环进行这一流程,作分支假设或后续假设,以界定其他可能性,如此循环往复

六、个人总结

  1. 金字塔原理实用性强,是一个思考、表达的好工具,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相对花费时间较多,阅读性价比不高,相对来说,推荐冯唐的《老聃的金字塔原理》,原理分析到位,篇幅较短,容易理解。
  2. 金字塔原理是思考和表达的一种模式,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取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下一个层次有三到七个分论点做支撑,每个分论点下面再有三到七个分分论点做支撑,这样一层一层延伸,就像金字塔一样。有些类似写作文的总分总结构,或者说是论点论据论证。
  3. 重要原则:MECE法则各个分论点之间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说白了就是要不重不漏。确实能够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效率。论点不重复,就不用做无用功,提高思考效率;论点没遗漏,思维就严谨,提高思考质量。
  4. 用处:
    (1)解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时,自下而上,收集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金字塔。有了大致的目标,问题解决起来较为有效;
    (2)管理手下:对于某个问题,先根据经验提出假设,列出第一级三至七个支持论据,分别交待给不同的手下。等到手下提交报告,再做汇总排列,从而建造成金字塔,管理起来最有效;
    (3)交流成果:需要交流的时候,自上而下,从金字塔顶端开始汇报。
  5. 最大感受:《金字塔原理》全书都在介绍讲解金字塔原理,但《金字塔原理》并没有特别符合书中讲解的原则:
    (1)“要学会讲故事,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但是书中几乎没有故事可言;
    (2)“金字塔原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思考清晰表达清晰”,这本书给人一种结构混乱的感觉;
    (3)“金字塔原理倡导观点简洁明快、逻辑清晰”,但是本来一千字差不错就能讲清楚的一个道理,用了一本书的篇幅来讲。

产品能力提升|《金字塔原理》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4月读的第一本书: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rigth-9V/p/8856049.html

  2. 2016年第6本: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看此书是想把勘探管理中心的网站精简一下.全书也很简短,180多页,除掉一半的图,文字估计不到100页.全书内容概括为8个字: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豆瓣评分8.4:https://book.doub ...

  3. 读书笔记:《简约至上 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大道至简. 为什么不能都这么简单呢? 推出简单而强大的产品.--通过技术手段,减少麻烦,提升便利性. 人们喜欢简单.值得信赖.适应性能强的产品.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用户胃口变化的速度要多快就有多快, ...

  4. 简约至上 交互设计四策略 读书心得

    简约至上 交互设计四策略 --读书心得 大道致"简" 一.人喜欢的是简单.值得信赖.适应性强的产品 二.复杂的产品很难有可持续性 增加的功能越多,就越是不易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 ...

  5.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话说简单》

    以下是对第一章节的总结: 1.人们喜欢简单易用.值得信赖.适应性强的产品. 简单=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值得信赖=会赢得用户:适应性强=会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应用方式. 案例:Flip.早期的甲壳虫汽车.Tw ...

  6. 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笔记

    一.用户分三种 (1)专家型用户 专家型用户愿意探索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会给你提出各种改进建议.他们希望看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前所未有的技术.即便拿到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产品,他们也会摆出专家的态度.换句 ...

  7. 《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读书笔记

    ·三种用户:专家型用户.随意型用户和主流用户. ·简单的用户体验是初学者.新手的体验,或者是压力之下的主流用户的体验. ·正确选择:关注主要的行动,并且要从用户的视角把他描述出来. *备注:可通过&q ...

  8. 云和恩墨张皖川:产品能力提升是推动国产替代进程的关键因素

    12月23-24日,2021数据技术嘉年华(DTC)将通过墨天轮社区线上举办.围绕"智能·创新·新生态--数据智领未来 生态共创价值"这一主题,来自数据领域的领军人物.学术精英.技 ...

  9. 产品能力提升|互联网产品·视觉设计

    「互联网产品·视觉设计」 一.色彩 2021/1/14 色彩同时具有三种属性:色相.明度.彩度,三种属性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色相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任何一个色相都可以以自身为基准色, ...

  10. 交互式设计--如何让你的界面简约

    &什么是交互式设计? 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

最新文章

  1. Java EE学习笔记(四)
  2. JAVA实现长连接(含心跳检测)Demo
  3. 云效平台:企业级互联网架构下的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实践
  4. chmod 赋权所有_Linux中利用sudo进行赋权的方法详解
  5.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第 2 章:企业战略管理)
  6. asp.net通用用户初始化类,登录后初始化,随时随地可以应用
  7. vm 和 容器对比_您将VM放在我的容器中
  8. 微信开发 Java SDK
  9. Linux操作系统的密码破解大全
  10. mybatis-spring
  11. Splay模板 1.0
  12. GdiPlus使用方法
  13. Windows网络连接指示器,NCSI
  14. Tumblr营销大法(三)
  15. 令人截图上瘾的录屏神器FSCapture
  16. 英特尔微软强强联手开发智能广告技术
  17. TF-IDF的原理概述
  18. 绝对实用!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方法
  19. Python实现中英翻译
  20. use mysql 1044 42000_mysql错误ERROR 1044 (42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

热门文章

  1. 三星 android驱动安装失败,三星安卓手机usb驱动安装教程
  2. Windows XP SP3 Beta版本(KB936929)已经发布到Connect
  3. Structs的执行流程
  4. 台式计算机能不能安装蓝牙驱动,win7电脑蓝牙驱动怎么安装,详细教您怎么安装...
  5. FMX控件演示(FireMonkey ControlsDemo)
  6. PHP实现留言板功能
  7. Linux下安装jre
  8. 计算机文件图标怎么一致大小,电脑图标大小设置的几种方法
  9. 解决GitHub上的博客无法被百度收录的问题
  10. 显示器刷新率测试软件144,【显示器】为什么“吃鸡”要选144Hz显示器?详解高刷新率显示器对FPS游戏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