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uboot的常用命令1

1.5.1、类似linux终端的行缓冲命令行
(1)行缓冲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向终端命令行输入命令的时候,这些命令没有立即被系统识别,而是被缓冲到一个缓存区(也就是系统认为我们还没有输入完),当我们按下回车键(换行)后系统就认为我们输入完了,然后将缓冲区中所有刚才输入的作为命令拿去分析处理。
(2)linux终端设计有3种缓冲机制:无缓冲、行缓冲、全缓冲

1.5.2、有些命令有简化的别名
(1)譬如printenv命令可以简化为print,譬如setenv可以简化为set

1.5.3、有些命令会带参数(注意格式是固定的)
(1)uboot的每个命令都有事先规定好的各种格式。有些命令就是不带参数的,譬如printenv/print命令;有些命令带可选的参数(可以带也可以不带,当然带不带参数的执行结果是不同的);有些命令带必须的参数(譬如setenv/set命令)

1.5.4、命令中的特殊符号(譬如单引号)
(1)uboot的有些命令带的参数非常长,为了告诉uboot这个非常长而且中间有好多个空格的东西是给他的一整个参数,所以用单引号将这个很长且中间有空格隔开的参数引起来。
(2)别的符号也许也有,而且有特定的意义。当碰到uboot的命令行有特殊符号时要注意不是弄错了,而是可能有特别的含义。

1.5.5、有些命令是一个命令族(譬如movi)
(1)命令族意思就是好多个命令开头都是用同一个命令关键字的,但是后面的参数不一样,这些命令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同。这就叫一个命令族。
(2)同一个命令族中所有的命令都有极大的关联,譬如movi开头的命令族都和moviNand(EMMC、iNand)操作有关。

1.5.6、第一个命令:printenv/print
(1)print命令不用带参数,作用是打印出系统中所有的环境变量。
(2)环境变量就好像程序的全局变量一样。程序中任何地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去调用或者更改环境变量(一般都是调用),环境变量和全局变量不同之处在于: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是在程序的一次运行当中,开始运行时诞生程序结束时死亡,下次运行程序时从头开始;但是环境变量被存储在Flash的另一块专门区域(Flash上有一个环境变量分区),一旦我们在程序中保存了该环境变量,那么下次开机时该环境变量的值将维持上一次更改保存后的值。

1.6、uboot的常用命令2

1.6.1、设置(添加/更改)环境变量:setenv/set
(1)用法:set name value

1.6.2、保存环境变量的更改:saveenv/save
(1)saveenv/save命令不带参数,直接执行,作用是将内存中的环境变量的值同步保存到Flash中环境变量的分区。注意:环境变量的保存是整体的覆盖保存,也就是说内存中所有的环境变量都会整体的将Flash中环境变量分区中原来的内容整体覆盖。

总结:彻底更改一个环境变量的值,需要2步:第一步set命令来更改内存中的环境变量,第二步用save命令将其同步到Flash中环境变量的分区。
有时候我们只是想测试下这个环境变量,不希望影响到下一次开机,那就只set不save,这样set后当前本次运行的uboot已经起效果了,只不过没save下一次开机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1.6.3、网络测试指令:ping
(1)命令用法: ping ip地址
注意:ping是测试开发板和主机之间的网络链接,注意以下步骤:
1)首先要插上网线。
2)先试图ping通主机windows。注意Windows中有线网卡的地址设置(设置本地连接)。设置主机windows的本地连接IPv4地址为192.168.1.10
3)第三步确认开发板中uboot里几个网络相关的环境变量的值对不对。最重要的是ipaddr(这个环境变量表示当前开发板的IP地址),这个地址必须和主机windows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网段的概念:一个IP地址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网段地址,另一部分是网段内的主机地址(由子网掩码来区分哪一部分是网段地址,哪一部分是IP地址)。在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情况下,192.168.1.10这个IP地址的前三部分(192.168.1.)属于网段地址,第4部分(10)属于主机地址。

1.7、开发板和主机的ping通

1.7.1、开发板运行linux下和主机Windows的ping通
(1)先将开发板刷机成linux+QT镜像,然后启动进入linux命令行终端下。
(2)在linux下使用ifconfig命令将开发板中linux系统的IP地址设置为和主机windows同一网段。
(3)此时开发板端ping windows通的。
(4)windows中ping开发板也是通的。
说明:首先开发板和主机的网络部分硬件都是好的,网络连接也是好的,主机windows中的网络软件设置是好的。

1.7.2、开发板运行linux下和虚拟机ubuntu的ping通
(1)在linux中,虚拟机的网卡设置可以选择好几种方式,常用的就是NAT和桥接(bridged)。
(2)虚拟机要和开发板进行网络通信,只能通过桥接方式连接。
(3)虚拟机要想被开发板ping通,设置步骤如下:
第一步:虚拟机设置成桥接方式。
第二步:虚拟机的菜单中有个“虚拟网络编辑器”,这里面要设置为桥接到有线网卡。(默认是自动的,自动的一般会影响ping通。因为电脑现在一般都有2个网卡:一个有线的一个无线的。如果选了自动,那么虚拟机会自动桥接到无线网卡上,但是我们却是通过有线网卡来连接开发板的,自然ping不通)
第三步:在虚拟机ubuntu中设置IP地址为192.168.1.141(可以通过/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来设置静态的然后重启;也可以直接命令行ifconfig去设置)
(4)此时开发板ping虚拟机ubuntu应该就通了。
(5)此时虚拟机ubuntu中ping开发板也是通的。

1.7.3、开发板运行uboot下和主机Windows的ping通
(1)开发板运行linux时和主机windows、虚拟机ubuntu都ping通了,说明硬件和连接和主机设置没错。
(2)此时开发板重启进入uboot,设置好ipaddr、gatewayip,然后去ping windows发现还是不通。 怀疑uboot本身网络驱动有问题。
(3)然后同样情况下尝试去ping通虚拟机ubuntu,理论分析应该也不通,但是实际发现是通的。

1.7.4、开发板运行uboot下和虚拟机ubuntu的ping通
(1)uboot和虚拟机ubuntu互相ping通(前提是虚拟机ubuntu设置为桥接,且桥接到有线网卡,且ip地址设置正确的情况下)
结论:开发板中运行的uboot有点小bug,ping windows就不通,ping虚拟机ubuntu就通。

1.8、uboot常用命令3

1.8.1、tftp下载指令:tftp
(1)uboot本身主要目标是启动内核,为了完成启动内核必须要能够部署内核,uboot为了部署内核就需要将内核镜像从主机中下载过来然后烧录到本地flash中。uboot如何从主机(windows或者虚拟机ubuntu)下载镜像到开发板上?有很多种方式,主流方式是:fastboot和tftp。
fastboot的方式是通过USB线进行数据传输。
tftp的方式是通过有线网络的。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fastboot是近些年才新发展的。
(2)tftp方式下载时实际上uboot扮演的是tftp客户端程序角色,主机windows或虚拟机ubuntu中必须有一个tftp服务器,然后将要下载的镜像文件放在服务器的下载目录中,然后开发板中使用uboot的tftp命令去下载即可。
(3)有些人习惯在windows中搭建tftp服务器,一般是用一些软件来搭建(譬如tftpd32,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有些人习惯在linux下搭建tftp服务器,这里面有ubuntu中搭建tftp服务器的教程,也可以自己上网搜索教程尝试。(如果你直接就用我的虚拟机,那就已经搭建好了,不用再搭建了;如果是自己新装的那就参考文档搭建;如果你的版本和我的不一样那搭建过程可能不一样)
(4)我的虚拟机搭建的时候设置的tftp下载目录是/tftpboot,将要被下载的镜像复制到这个目录下。
(5)检查开发板uboot的环境变量,注意serverip必须设置为虚拟机ubuntu的ip地址。(serverip这个环境变量的意义就是主机tftp服务器的ip地址)
(6)然后在开发板的uboot下先ping通虚拟机ubuntu,然后再尝试下载:tftp 0x30000000 zImage-qt(意思是将服务器上名为zImage-qt的文件下载到开发板内存的0x30000000地址处。)
(7)镜像下载到开发板的DDR中后,uboot就可以用movi指令进行镜像的烧写了。
注意:
1)如果你是用的windows下的tftp服务器,那uboot的serverip就要设置为和windwos下t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一样(windows下的tftp服务器软件设置的时候就有个步骤是让你设置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和主机windows必须在一个网段)。
2)整个过程中间环节比较多,实际做的时候可能最后会下载不下来。这时候可能的问题非常多,不要问我,自己对照视频课程讲的思路来排查。(譬如:第一步应该先保证uboot和ubuntu可以ping通;第二步再保证ubuntu中tftp服务器搭建没错;第三步再实现tftp下载。如果第一步有问题参考网络设置部分,第二步有问题(tftp本地测试下载ok,但是开发板就是不行),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使用windows下的tftp服务器)

1.8.2、nfs启动内核命令:nfs
(1)uboot中也支持nfs命令,但是我基本没用过。

1.9、uboot的常用命令4

1.9.1、SD卡/iNand操作指令movi
(1)开发板如果用SD卡/EMMC/iNand等作为Flash,则在uboot中操作flash的指令为movi(或mmc)
(2)movi指令是一个命令集,有很多子命令,具体用法可以help movi查看。
(3)movi的指令都是movi read和movi write一组的,movi read用来读取iNand到DDR上,movi write用来将DDR中的内容写入iNand中。理解这些指令时一定要注意涉及到的2个硬件:iNand和DDR内存。
(4)movi read {u-boot | kernel} {addr} 这个命令使用了一种通用型的描述方法来描述:movi 和 read外面没有任何标记说明每一次使用这个指令都是必选的;一对大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必选1个,大括号中的竖线表是多选一。中括号[]表示可选参数(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5)指令有多种用法,譬如 movi read u-boot 0x30000000,意思就是把iNand中的u-boot分区读出到DDR的0x30000000起始的位置处。(uboot代码中将iNand分成了很多个分区,每个分区有地址范围和分区名,uboot程序操作中可以使用直接地址来操作iNand分区,也可以使用分区名来操作分区。);注意这里的0x30000000也可以直接写作30000000,意思是一样的(uboot的命令行中所有数字都被默认当作十六进制处理,不管你加不加0x都一样)。

1.9.2、NandFlash操作指令nand
(1)理解方法和操作方法完全类似于movi指令

1.9.3、内存操作指令:mm、mw、md
(1)DDR中是没有分区的(只听说过对硬盘、Flash进行分区,没听说过对内存进行分区····),但是内存使用时要注意,千万不能越界踩到别人了。因为uboot是一个裸机程序,不像操作系统会由系统整体管理所有内存,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系统会保证内存不会随便越界。然后裸机程序中uboot并不管理所有内存,内存是散的随便用的,所以如果程序员(使用uboot的人)自己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自己把自己的数据给覆盖了。(所以你思考下我们为什么把uboot放在23E00000地址处)
(2)md就是memory display,用来显示内存中的内容。
(3)mw就是memory write,将内容写到内存中
(4)mm就是memory modify,修改内存中的某一块,说白了还是写内存(如果需要批量的逐个单元的修改内存,用mm最合适)

1.9.4、启动内核指令:bootm、go
(1)uboot的终极目标就是启动内核,启动内核在uboot中表现为一个指令,uboot命令行中调用这个指令就会启动内核(不管成功与否,所以这个指令是一条死路)。
(2)差别:bootm启动内核同时给内核传参,而go命令启动内核不传参。bootm其实才是正宗的启动内核的命令,一般情况下都用这个;go命令本来不是专为启动内核设计的,go命令内部其实就是一个函数指针指向一个内存地址然后直接调用那个函数,go命令的实质就是PC直接跳转到一个内存地址去运行而已。go命令可以用来在uboot中执行任何的裸机程序(有一种调试裸机程序的方法就是事先启动uboot,然后在uboot中去下载裸机程序,用go命令去执行裸机程序)

uboot和系统移植2(uboot常用命令)相关推荐

  1. x210:uboot和系统移植扩展--uboot启动第一阶段

    从u-boot.lds中ENTRY所指定处可以看出,整个uboot程序的起始就是_start处. 不简单的头文件包含 (1)#include <config.h>.config.h是在in ...

  2. x210:uboot和系统移植

    注:本文是对朱老师uboot和系统移植课程的备忘引导性笔记,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学完后快速回忆起相关内容.本文主要记录了一些关键易忘性知识点并包含少量理解性内容,遵循尽量精简的原则,以尽量少的篇幅概括整个 ...

  3. 嵌入式linux之Uboot和系统移植--基础

    <uboot和系统移植-第1部分-uboot学习前传> (观看朱友鹏老师视频后整理的笔记)   1.为什么要有uboot 2.为什么是uboot 3.uboot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4.ubo ...

  4. uboot和系统移植-第1部分-2.1 uboot学习前传

    uboot和系统移植-第1部分-2.1 uboot学习前传 第一部分.章节目录 2.1.1. 为什么要有uboot (1)uboot最主要作用是用来启动操作系统内核.因为操作系统内核本身不能自己启动自 ...

  5. 话说linux内核-uboot和系统移植第14部分-朱有鹏-专题视频课程

    话说linux内核-uboot和系统移植第14部分-5304人已学习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linux kernel移植的第1部分,主要内容是对linux内核有关的知识和概念的补充.认识清 ...

  6. cmd cd命令_Windows系统CMD命令提示符的常用命令汇总

    一.概述 本期文章分享Window 系统CMD命令提示符的常用命令汇总,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向各位小伙伴分享关于Window操作系统系统管理.磁盘管理.文件管理.进程任务管理.网络管理和常用工具等命令 ...

  7. Windows系统CMD命令提示符的常用命令汇总

    1.1概述 本期Windows系统CMD命令提示符的常用命令汇总向各位小伙伴总结分享打开任务管理器.打开系统配置和打开事件查看器等相关操作命令. 操作命令及相关截图 打开系统配置操作命令:msconf ...

  8. 创客exynos-fs4412系统移植-(uboot,内核,文件系统)

    fs4412系统移植学习笔记 环境: ubuntu 14.04 发行版 FS4412 实验平台 交叉编译工具:arm-none-linux-gnueabi- gcc: 4.8.5 目录 fs4412系 ...

  9. [Zybo u-boot Linux系统移植]-ZYBO Zync-7000 Development Board Work Booting Linux on the ZYBO

    ZYBO Zync-7000 Development Board Work Booting Linux on the ZYBO 本文翻译自:http://www.dbrss.org/zybo/tuto ...

最新文章

  1. 亿级浏览型网站静态化架构演变
  2. FPGA 核和FPGA Fabric的区别是什么?
  3. FPGA之道(21)HDL语言的选择
  4. Linux 进程、端口、IP、连接数等查询脚本
  5. 分析影响流媒体服务器性能的硬件瓶颈
  6. ASP.NET CORE中使用SESSION
  7. python爬虫入门——爬取淘宝商品评论信息
  8. Jzoj5424 凤凰院凶真
  9. 云计算基础与应用 第七章 CDN
  10. matlab列主元消去法求逆矩阵,Gauss-Jordan列主元消元法求逆矩阵
  11. 论文阅读:在Stiefel流形上的黎曼优化
  12. 族蚂建站课堂:域名相关基础内容
  13. 苹果手机微信怎么接龙_【手机】微信接龙
  14. [Vue]缓存路由组件 activated()与deactivated()
  15. 魔兽世界怀旧服 八区最新服务器推荐,魔兽世界怀旧服选择哪一个服务器好[多图]...
  16. 在springboot中导入spring-web相关包导致的错误经验(一)
  17. TIMIT dataset - The DARPA TIMIT Acoustic-Phonetic Continuous Speech Corpus
  18. vue h5分享微信节日头像合成”
  19. bp神经网络需要多少样本,bp神经网络训练时间
  20. Building Maintainable Software-java篇之Couple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Loosely

热门文章

  1. cuteftp连接ubuntu虚拟机
  2. 动物识别系统代码python_动物识别专家系统课程设计
  3. a55计算机主板,高性价比APU主板!AMD A55主板对比评测
  4.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5.0 技术概述(转)
  5. golang websocket 一个语音聊天室
  6. 利用单片机控制74HC595显示图案
  7. Qt运行提示QGtkStyle was unable to detect the current GTK+ theme.解决方法
  8. 11g新增加的后台进程
  9. 抓rtmp推流地址_如何获取第三方推流地址?
  10. Oculus Rift正式发售,准备好开始迈向VR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