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人是从看了殷商兴亡开始才有做笔记的打算,然鹅前面六集忘光光了,强迫症使我想要整齐的笔记,故前六集借鉴了豆瓣上的一个笔记,第七集开始自己写,豆瓣只到十一集,十一集后纯原创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57535/
侵删

1.中华道路

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
1.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
2.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
3.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2.中华起源:

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知识点:
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3.农业起源

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4.文明起源

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

5.邦城时代

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
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良渚、石茆(疑是黄帝遗址待证),石茆因气候骤降南迁而衰,良渚因气候骤升洪水而衰,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6.夏朝觅踪

主要讲述考古学界寻找夏朝存在的过程,中心思想夏朝客观存在而非神话。

知识点:
1.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20年至1600年,存续约四百八十年,十七名帝皇更替;
2.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之子启取代益成王,改尧舜禹的禅让制变世袭制,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后羿,少康中兴复兴夏朝,暴君夏桀是最后一位夏朝帝皇,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
3.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中晚期),河南嵩山新砦遗址(启至太康),河南郑州王城岗遗址(疑是大禹阳都待证);
4.商朝甲骨文是最早文字,夏出土的陶器上刻符疑是文字待证,可能是更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商朝《尚书》、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均有夏朝记载,证实夏朝存在,但因当时未出现文字,夏朝史料少之又少,考古是探源的主要途径。

7.殷商兴亡

主要讲述商朝代夏过程及兴衰。

知识点:
1.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1000年左右,历时约480年,31位君王更迭,青铜器鼎盛时期;商原是夏朝的诸侯国,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遂封诸侯,夏桀暴戾,成汤败夏,商汤伐桀,革旧鼎新;商代玄鸟为图腾,甲骨为占卜,青铜为礼器,改夏尚黑为尚白,白昼进朝;
3.商朝前后期以盘庚迁都为界,约公元前1300年,从河南郑州迁至河南安阳小屯山,盘庚迁殷后,商逐渐走向强盛;
4.武丁少年被父亲小乙下放农村,接触底层生活,体会民间疾苦,有记载最早的青年下放农村。武丁农村时期结识了甘盘和傅悦(傅悦举于版筑之间),日后加以重用;
5.有了贤臣辅佐,君王武丁开启殷商(殷指安阳)盛世,史称武丁盛世;武丁之妻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亲自带兵打仗,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战马功劳,授予她独立的封邑;
7.周的祖先历任尧舜和夏的农官,周族擅长农业;
8.商纣王帝辛后期荒淫无度、建造酒池肉林,宠幸妲己,鹿山朝歌摘星台,疏君子、亲小人即杀亲叔叔比干,比干挖心示忠;
9.周文王姬昌被帝辛关押七年,将八卦推出六十四卦,写群经之首《周易》(五书之一)
10.姬昌被释放后,与百家之宗(道、法、兵家的起源本家)姜子牙即姜太公钓鱼。姜子牙后辅佐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败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王让奴隶打前阵,结果奴隶倒戈),帝辛躲进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历史皆由周代撰写,殷墟证实这一朝代的存在。

8.商代文明

主要讲述内容如题,中心思想商代的发展奠定中华文化的根基。

知识点:
1.偶然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证实了商代的确存在;《铁云藏龟》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掀起了甲骨文热潮。甲骨文基本具备六书(象形、意会、指意、通假、差转注)内容,系统完备的文字体系。
2.甲骨文多与祭祀有关,证明商代是一个很注重祭祀与占卜的朝代
3.商代畜牧业开始发展,盘庚迁殷后,农业也得到了更大重视
4.商代开始注重历法,以太阴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月,闰年13月
5.商人好酒,酒曲复式制酒术出现,出土礼器中,多为酒器。
6.青铜器制造兴盛,玉器加工也有所进步,玉器和青铜器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上的字称金鼎文(金文)。商开始出现铜铃编钟等乐器。妇好墓葬发掘的腰佩玉人为商人服饰提供线索。殷墟出土了商代白陶,瓷器开始向外传播。
7.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器、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9.武王克商

主要讲述牧野之战,中心思想周人天命观的形成以及对德的要求。

知识点:
1.文王礼贤,得姜太公助力;凶兆下,姜子牙仍劝武王进攻,从以前崇尚鬼神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天清明授权收权以德为标准,封建思想初步形成;
2.牧野之战,以少胜多,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
3.天生众民,为民立君。天是万民之神,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天以德为标准,来为人民选择君主,破除了神权至上的观点,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成为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天命即民心,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抗,失德者必亡

10.周公摄政

主要讲述周公创设礼仪及分封制、宗法制的过程,中心思想是说明中华礼仪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点:
1.周公姬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后称元圣,山东曲阜周公庙,孔子推崇的典范,也是周公解梦那个周公;
2.周武王命蔡公、管叔、召公成三监监管武庚(商人),然武庚挑拨,蔡公管叔起叛乱之念;周武王克商后三年病死,未想到以小邦周统治大殷商良方,尚有商朝遗族后患;周公说服召公信任,二人辅佐成王,成王疑心,周公东退,后蔡公管叔叛乱,金藤之簋说明周公一心为公,开启周公辅成王姬诵,管叔被杀蔡公流放。
3.周公摄政七年,为了稳定政权,分封制创诸侯更好管理广大国土,宗法制使各诸侯更有凝聚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崇德保民思想;诸侯国晋(召公之子)、卫、齐(姜子牙)、鲁(周公之子),分别克制南蛮东夷西戎北狄,保证国土完整及进一步扩张;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统治广大国土,开启家天下时代;
4.周公制礼作乐,创造周礼,涵盖国家的大政方针,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周变为礼仪之邦,政权更加稳定和谐。严格规定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明贵贱,辨等级,维护了等级制度(嫡长子继承)。礼仪制度为中国后期三千年封建统治所沿用。

11.周王朝的衰落

主要讲述周王朝统治势力减弱的过程,中心思想礼仪制度的破坏及分封制的弊端与宗法制的疏远,加之外患造成周王势力的衰弱。

知识点:
1.周穆王好大喜功,征讨犬戎失德,致朝贡关系变敌对,为后三百年周朝衰落埋下后患;
2.周夷王是被诸侯拥护上位,下堂接见诸侯,史称周天子失礼;
3.周厉王(周夷王之子)铁血政策,山林川泽归王室,恐怖秘密监控,贵族讨伐,外逃14年,郁郁而死;共和行政或诸侯摄政,但证据不足;
4.宣王中兴,征讨犬戎,宣王晚年,听童言如惊弓之鸟;贵族裘卫四器记载土地转让买卖,说明王室对土地控制削弱;郑桓公、郑武公及郑桓公之子郑庄公是辅佐周平王三公,然势力变化,致郑庄公墓葬规格胜王室,诸侯逾越王权礼仪失守;周朝王室多年征战,登记人口,向诸侯讨粮讨车,沦为小国,诸侯争霸,周王室变为诸侯征战的模糊背景。
5.周幽王远贤臣亲小人,宠爱妃子褒姒,撕裂帛,烽火戏诸侯,欲杀申后之子太子宜臼,申后父亲申侯与犬戎合谋讨幽王,幽王被杀于西安骊山脚下,宗周镐京被犬戎占,周平王(太子宜臼)继位;
6.即位后第二年,齐桓公与秦公护送周平王至成周洛邑,建东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征犬戎得封地;
7.周平王死后郑庄公势力迅速扩大,周王势力减弱。平王孙周桓王剥夺了郑庄公权利,郑庄公不再朝见天子;桓王讨伐郑国失败各诸侯国均不再述职和纳贡;

12.春秋争霸

主要讲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自此开始霸主制度

知识点:
1.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的294年,史称春秋;
2.齐襄公被杀后,公子白和公子纠成为齐国君位人选。鲁国派管仲截杀公子白,帮助公子纠,管仲在即墨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小白大难不死,早一步赶回齐国,成为齐桓公;齐桓公放下一箭之仇,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规划政事,集权中央,奖励农商,充实国富,修正武备,强化军事;齐桓公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
3.在齐国崛起的同时,楚国已灭了息、邓,与北方狄戎呼应,不尊周天子;齐国率其他几国前去讨伐,楚国认错;齐桓公匡扶正室,扶周襄王继位,取得周王室各诸侯的认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宠爱佞臣,齐桓公之子争夺君位,一代霸业就此凋零;
4.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后期,吴越兴起,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也成为霸主;
5.晋文公重耳在逃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曽割大腿上的肉为重耳熬汤,人们在寒食节来临之际做子推燕来纪念他;在62岁时晋文公登位,晋国尊王(不是天子,是诸侯)攘夷,迅速成为新的霸主;
6.晋文公曾受过楚国恩惠,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退避三舍),其实是找到了更有利的地形,赢得城濮之战,霸主地位更加受认可,彻底取代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7.随着各国争霸,中原文化向四周传播,尤其是楚国;到楚庄王,楚国文化早已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怀疑是观察形势);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楚庄王重振朝纲,楚国成为中原外最强大国家之一;楚庄王开始觊觎中原,但并不尊重周天子;逐渐称霸开始,晋楚争霸;各种争霸后,奉两国为共同霸主;
8.春秋霸主制度是对西周宗法制度的颠覆;

13.孔子

主要讲述孔子的宦游生涯以及教育事业

知识点
1.孔子少年时期生活贫贱,故学会很多技能。十五岁立志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孔子生于周公旦的封地鲁,受此影响,最注重君子六艺中的礼
2.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除了坚定维护周礼,还对周礼改造和发展:打破礼不下庶人,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强调仁是礼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仁者爱人
3.天子衰微,诸侯失位,各国实权都掌握在各大有权势的家族中;
4.孔子出任鲁国司空,继而担任大司寇,但遭遇了失败;公元前497年,孔子怀揣重建东周的抱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周行列国,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5.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的孔子回到鲁国,专注于教育活动;是兴办私学第一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使学术民众化的人;
6.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论语》对汉民族的文化认同、心理素质以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

14.列国变法

主要讲述各国为了强大进行了一系列变法

知识点:
1.公元前430年,魏国李悝颁布习射令,使得百姓成为射箭高手,在之后对秦国的战争中,上地的军队将秦军射得人仰马翻,因为在上地的政绩卓越,李悝被擢升为魏国的相国,开始主持全国性变法。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让魏国焕然一新,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
2.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各国政权也掌握在有实力的卿大夫手中,霸主政治衰弱;
3.公元前453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同时姜氏齐国田氏齐国所取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燕,秦,赵,魏,韩战国初期七雄并立;
4.战国时期不再受礼制约数,不再打着尊崇周天子的旗号,他们为追求更大的土地、更多的财富不断进行兼并,争相招揽人才;
5.各国君主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到卿大夫手中,开始启用出身下层又才华横溢的士人;
6.吴起杀了出身齐国的妻子,得鲁穆公重用,当了鲁国将军。初出茅庐,就率领鲁国大军大败齐军。身在鲁国的吴起,已经拜儒家曾申为师,吴起的母亲去世时,要守丧三年。吴起没回家奔丧,引起了鲁国群臣的非议,鲁穆公开始听信谗言,疏远吴起。吴起转而投奔当时最强的魏国。被魏文侯重用的吴起在战场上宛若神灵附体,在魏国期间,吴起率军与其他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近十倍的秦军,短短数年就占领了原本全部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魏国在这里设立河西郡,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在担任郡守期间,吴起总结了自己的军事实践经验,写成了《吴子兵法》。魏文侯死后,在魏国无法立足的吴起,投奔楚国。吴起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楚国的政治面貌为之一变,经济状况状况得到改善,军事能力大大提高。

15 战国七雄

主要讲述战国

知识点:
1.步兵开始发展壮大,当车兵在春秋末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到战国就开始兴起了骑兵
2.数千年来,铁、铜等基础矿藏一直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丰富矿藏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雄霸一方的超级大国。
3.孙膑齐国人,与魏国大将军庞涓师出鬼谷子。庞涓急于建功立业,先下山求取功名,他和孙膑约好,一旦有了功名便会大力推荐他共享富贵。庞涓知道自己不如孙膑,于是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但却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他的膝盖骨,,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趁机逃回齐国,孙膑到了齐国之后,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善待。(田忌赛马)
4.纵横家也在影响着整个战国的政局。春秋时期只有楚国敢于称王,其他诸侯国只敢称霸主。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按捺不住称王的野心。随着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兼并战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张的策略问题,游走于各国的谋士分别从合纵、连横两个方面出谋划策,纵横家们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大行其道。鬼谷子的学生张仪、苏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张仪出生于魏公族的旁支,为秦惠文王制定了连横的外交策略,他最初先到楚国游说楚王,没有受到楚王的重用,直到公元前329年张仪到秦国推销连横策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当上了秦国的相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经不住诱惑与齐国绝交,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去接收献地的时候,张仪却说没有六百里之说,楚怀王闻讯大怒,但此时的楚国已经和齐国绝交,只能独自起兵伐秦,结果大败。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之地,排除了楚对秦的威胁,从此秦国的势力延伸到中原,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重大成功,秦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16 诸子百家

主要内容:中国的哲学时代(内容太多啦)

知识点:
1.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向魏国国君梁惠王阐述行仁义、兴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而孟子的主张没有被梁惠王接受。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孟子在齐国受到礼遇,继续宣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稷下学宫中孟子和不同学派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他抨击最厉害的当属当时广为流传的一种学说,即墨家。
2.墨子生活极其简朴,被誉为科圣,有着很多发明创造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3.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西出函谷关被关尹喜拦住,非要他写点什么,结果老子留下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出关而去,这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紫气东来出处);道德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
4.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世称老庄,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庄子,体会到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于是主张追求精神自由,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讲究无用之用,随波逐流,才能保全自己,体现了一个学者在乱世的无奈。
5.宋国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善于辩论(子非鱼)。名家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命题,如卵有毛,犬可以为羊,火不热等等,这些包含了朴素的逻辑学和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名家代表人物还有后期的墨家和赵国的公孙龙。
6.公孙龙骑白马路过函谷关,当时赵国的马匹流行疫病,马不能入关。(白马非马–公孙龙不是龙),关吏居然放他的马过关。这使公孙龙名声大噪,公孙龙力图把物体的慨念和物体本身区分开来,包含了逻辑学方面的探索。但他过于强调概念的存在,使自己陷入了诡辩。
7.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邹衍是一位主张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学者,创建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提出了大九州说。
8.自汉代开始,在祭祀孔子的时候,开始有其他的儒家人物陪祀,有孔子知名七十二弟子,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等。而荀子没有出现的孔庙配享的塑像中,因为他的主张,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长久没有得到认可。
9.荀子名荀况,是赵国人,出身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却心向儒学。荀子的儒学有了不同寻常的法治的色彩。和孟子性善论,讲究仁爱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善。荀子一改儒家的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反对法先王的说法,提出法后王,这是他的思想带有了因时变革、与时俱进的特点。
10.荀子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弟子,他们声名显赫,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李斯和韩非。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韩非子的学说也融合了诸家之长,不过在取向上,韩非子抛弃了老师倡导的礼义,转而宣传法治,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11.战国法家反对思想自由,但是法家本身却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对自然、人性、政治,社会等做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法家的政治实践,让其学术思想逐渐落实成为一种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术。当然,其也为随后的统治者在治国中,采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才能长治久安,提供了可供反思的明鉴。

17 秦国崛起

主要内容:商鞅变法
1.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然而秦国封地实际被游牧民族西戎控制,秦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才夺回土地。此后,在西戎的包围下秦国艰难地寻求着生存与发展,这造就了秦人崇武尚勇的个性,秦国独特的发展史和封闭落后的状态,使一向以文明开化自居的中原各国把秦看成蛮夷之国。
2.秦穆公于公元前659年即位,在百里傒骞叔等贤臣的辅佐下,第一次将疆域扩至黄河以西,还将西戎的使臣由余招致麾下大败西戎。然而,秦穆公去世后,秦国一度陷入混乱,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乱政,国力衰弱。而此时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剧大变革,各诸侯国纷纷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官僚制转型。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魏国率先由李悝推行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并在各国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法典《法经》,使魏国迅速跃升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3.秦国长期内乱和落后的体制导致农业凋敝,经济萧条,王权斗争使君臣失和,吏治混乱,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秦国民风剽悍,百姓热衷私斗,不愿为国作战,公元前5世纪初,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加强了秦人的危机感。公元前362年,孝公即位,他立誓夺回河西之地,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开出了最优厚的待遇,启用商鞅。
4.商鞅,原名公孙鞅,出身卫国公族,也被称为卫鞅,因秦孝公将商邑封地给他,被称为商鞅或商君,商鞅自幼喜欢刑名之学,他来到最早实行变法的魏国,学《法经》,希望大展宏图,但并没有得到魏国青睐,当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后,毅然携带《法经》来到秦国。在战国时代,帝道、王道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商鞅讲述以霸道为核心的强国之术深深吸引了孝公。即通过改革法令制度,迅速走上强国之路。
5.商鞅变法历时十余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面。商鞅强调以法治国,将奖惩机制贯彻到法令的各个方面,为了使秦国迅速强大,商鞅将举国之力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实行强有力的农战结合的战略。商鞅将改造原有爵制,整齐为二十等级,以军功作为惟一根据,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者,不论出身可根据斩首数量赐予爵位,战败则削夺爵级,男子只能降若干等级继承父亲的爵位。商鞅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名田制。规定庶民以上者均可以根据身份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土地可以继承,允许通过开荒、转让、买卖的方式自行获得限额内的土地,解决授田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迅速富强。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商鞅开始征收户口税,强制实行小家庭制,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单独立户,否则增收户税,小家庭成为中国家庭的基本模式。
6.商鞅坚持依法治国的信念,通过严格的法律和违法必罚的铁腕手段,向敢于挑战法制权威的各方势力宣战。秦人长期私斗成风,破坏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内耗,商鞅下令严禁私斗,违者根据情节予以处罚。太子触犯新规,太子的两位师傅分别被施黥刑和劓刑。
7.孝公十二年,将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商鞅将分散的小乡、邑、聚等自然聚落,按照大致相当的规模编制在一起,设立地方行政组织县,全国共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掌管一县行政,县尉掌管军事,县制使权力高度集中于秦国中央。
8.此后两年中,商鞅进行了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所必备的标准化工作。第一为田阡陌,即扩大亩积,将原来长100步、宽1步的小亩制 改为长240的大亩制,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率,第二初为赋,开征人头税,另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统一度量衡。
9.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霸),第二年,诸侯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派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族),朝见周天子,大会诸侯。秦孝公也兑现了求贤令的诺言,将於、商十五邑封给商鞅。
10.公元前338年,太子驷即位,号惠文王,惠文王身边聚集了一批倒商势力,为首的就是被割去鼻子的太子师傅公子虔,他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拘捕商鞅。不久,商鞅在逃亡的路上被秦军杀死,尸体运至咸阳施行了车裂。

18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主要内容:秦始皇的故事
1.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薨,十三岁的嬴政继位,朝政控制在相国吕不韦手中。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仪式,亲理朝政,此前嫪毐被吕不韦送入宫,与赵太后私通。嬴政亲政,嫪毐盗用秦王玉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率兵进攻蕲年宫。嬴政迅速组织兵力,平顶叛乱,将嫪毐车裂,将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畏罪自杀,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迈关东六国。秦国继续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实力,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积极采取,各种军事和外交活动,不断兼并周围弱小国家,扩张领土,秦军在长平大败强敌赵国,活埋赵国四十万士卒。
3.公元前246年,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游说秦王在关中平原上开凿水渠,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泾水沿岸的干旱土地。为的是消耗秦国国力。嬴政发现了这个阴谋。大臣们要求驱逐所有外国来客,嬴政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楚国上蔡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愤然上《谏逐客书》,力陈:“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王欲成大业,必须不拘国别,惟才是用。”嬴政看后深为所动,废除逐客令。此后秦王嬴政开始重用尉缭、李斯等六国客卿。
4.公元前230年,秦军一举灭韩国,揭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破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秦军势如破竹,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攻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的疆土全部纳入秦的版图。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分立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5.在统一中原之后,嬴政继续开疆拓土。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平定南方。公元前215年,嬴政命将军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一举收复河套地区。次年秋,蒙恬率军北渡黄河,将匈奴赶出阴山。
6.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有效管理,对边疆地区的守护,秦始皇修长城、秦直道(咸阳至包头)、驰道,建立起那时最发达的交通网络。
7.在中央,秦始皇着手建立公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不能世袭,县下设乡、亭,乡下设里,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皇帝和中央通过严格的文书制度将中央的政策、法规推向全国,并及时掌握地方的治政情况和动向。
8.丞相李斯建议除医药,卜筮、农书外,将民间诸子百家书全部焚毁,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许多珍贵的先秦文献典籍因此失传。次年,卢生等人因求不到长生不老药,偷偷商议,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不可能求到仙药,相约逃走,秦始皇大怒,彻查诸生制造谣言迷惑百姓者四百六十余人,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史称“坑儒事件”。
9.秦始皇命李斯以秦人的小篆为基础加以规范,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废除其他异体字。在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将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推广到全国;改革币制,废止六国货币,推行秦半两钱,实行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货币制,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禁私铸。
10.秦每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仿制该国的宫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营造规模更大的朝宫,规恢三百余里,先建前殿阿房宫,自继承王位起,秦始皇便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他希望自己死后,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11.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病死沙丘,赵高胁迫李斯伪造遗招,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蒙恬,胡亥于咸阳即位,为秦二世。
12.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为首的九百戍边壮丁,因大雨误期,按秦法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反秦起义遍及全国。
13.公元前207年 ,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立二世侄子子婴去皇帝号,改称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次年十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陷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秦王子婴投降,秦始皇一手缔造,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仅仅经历了十五个春秋,便轰然倾覆。

19 楚汉战争

1.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燕在与秦国大将王翦交战中兵败自杀。
2.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少子胡亥继位,为秦二世。
3.陈胜、吴广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攻克楚国故都之一的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于陈胜、吴广缺少经验,指挥失误,内部不和,先后被内奸杀害,起义遭受重大挫折。
4.秦王朝征发刑徒到咸阳修筑骊山陵墓,沛县县令派泗水亭长刘邦押送本县刑徒前往服役,行至芒砀山时,发现刑徒路上不断逃跑,索性散伙,有愿意跟着他的人就在刘邦带领下,藏进了芒砀山的山林水泊间打家劫舍。刘邦带着萧何、张良等投奔项梁。
5.谋臣范增劝说项梁立楚国的熊姓王族后裔以争取民心,项梁找到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项梁、项羽接连大败秦军,先后攻克亢父,东阿,城阳,濮阳,雍丘,定陶,胜利让项梁骄傲轻敌,秦大将章邯趁机调集兵力,偷袭定陶,项梁猝不及防,兵败被杀。.
6.项梁一死,章邯大破赵国,以40万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巨鹿,楚怀王惊恐不已,他便以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率五万兵力北上救赵,同时,楚怀王派刘邦率军挺进关中,直逼秦朝的腹心之地,秦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称关中王。
7.宋义有意拖延时间,项羽复仇心切,遂杀死宋义,众将士共推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掉营房,只带三日军粮,自绝后路,到达巨鹿后,反把秦朝大将苏角,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断其粮道,九战九胜,大破秦军,杀死苏角,生俘王离,其余秦将有的被击毙,有的被迫自杀。
8.子婴不甘受赵高的摆布 ,将其诛杀,同时负隅顽抗,与刘邦大战于蓝田,结果秦军一败涂地。公元前206年十月,即位仅46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绶带,奉上皇帝玉玺和兵符出城投降。
9.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便诚意谢罪,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范增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理睬,范增让项庄舞剑助兴,借机杀掉刘邦,项伯便也拔剑起舞,保护刘邦,危险关头,樊哙带剑拥盾独闯宴席,怒斥项羽背信弃义,刘邦这才得以乘机逃脱。
10.项羽率军进抵咸阳,挖始皇墓,杀子婴及秦王室宗族,屠城放火,秦国江山基业和秦始皇修建的奢华皇宫全部化为灰烬。项羽自恃功高,可楚怀王坚持先入定关中者称王,项羽将他远徙湘南,自立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一口气分封18个诸侯王,把诸侯国进行重新分封,并将富裕重要的地方封给了自己亲信,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刘邦却被封为汉中王,统辖巴、蜀汉中一带偏远之地。
11.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正式动身前往封国,张良献计让刘邦烧掉汉军所经过的所有栈道,一者防备诸侯军越界偷袭,二是表明汉军此去无东归之意,让项羽放心。在刘邦事业陷入最低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为他送来了一线希望,这个人就是韩信,韩信淮阴人,出身贫寒,曾受胯下之辱,秦未战争爆发后,追随项梁叔侄,但未受到重用,刘邦入蜀时,他投奔汉军,得到萧何赏识。
12.韩信最初也未受到刘邦的重用,于是在某个月夜悄悄逃走了,萧何听说后连夜去追,追回后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天下第一人才,如果刘邦想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就必须依靠韩信,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13.韩信为刘邦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先拿下三秦,在抗衡项羽。公元前206年五月,刘邦采纳大将军韩信这策,趁项羽正忙于镇压各路诸侯的时候,他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迅速平定三秦,让富庶的关中地区再次回到自己手中,占领关中地区后,他苦心经营,使其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刘邦在隐忍中等待着时机,此时一个绝佳的机会到来了,被流放的楚怀王被项羽秘密杀害于正渡江南行的大江之中,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14.公元前205年三月,楚汉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刘邦趁项羽平叛齐地的时候,率领五十六万军队大举东进,仅一个月的时间,刘邦便攻占了彭城,在外平叛的项羽亲率精兵三万回救彭城,项羽仅用三万军队就将刘邦的大军重重包围,刘邦军队迅速溃败,危在旦夕,然而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楚军被刮得阵脚大乱,刘邦趁机突出重围 ,狼狈逃命。
15.韩信接连夺取魏代赵燕诸国,解除了汉军北翼的压力,使项羽越发陷于孤立,支援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的对抗,刘邦同时联合彭越,英布共同扰乱楚后方,几步棋下来,此消彼长,项羽开始腹背受敌,胜负几乎已成定局。
16.公元前203年八月,兵疲食尽的项羽最终接受了刘邦的和谈建议,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属楚,这里就是楚汉中分开下的鸿沟,刘邦本想率兵回关中做半壁江山的主人,张良、陈平劝他,楚军兵彼粮尽,这是上天要亡楚,不趁此机会灭楚,就是所谓的养虎自遗患,刘邦幡然醒悟,二话不说,下令发兵。
17.刘邦指挥各路兵马合击,项羽退至垓下,被韩信三十万部队重重包围,夜里寒风怒号,四面楚歌,项羽在营帐里借酒浇愁,慷慨悲歌,虞美人依声和唱,拔剑自杀。
18.公元前202年十二月,乌江亭长划着一条小船,在江边劝说项羽上船,但项羽执意不肯,无脸见江东父老 ,自刎身死。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中国重归统一。

20 郡县并行

1.汉朝基本沿袭秦朝法令制度,汉承秦制。与秦朝全面郡县制不同,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的体制,给汉初政权稳定埋下隐患。
2.公元前202年,刘邦为了笼络功臣,以丹书铁券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七位异姓诸侯王盟誓。
3.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十五郡,采用全面郡县制。中央统治通过郡县直达地方乡里。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关东地区全部分配给七个异姓诸侯王,诸侯国虽然接受汉王朝的统一管理,但拥有很大的行政、司法、军事权,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独立王国。
4.刘邦登基仅五个月,燕王臧荼便谋反。刘邦不到两个月就平定叛乱。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巡游云梦泽,在韩信来此拜谒时,令武士将其抓捕,将其贬为淮阴侯,把自家人安插在异姓诸侯国之间,与异姓诸侯王抗衡。
5.匈奴冒顿单于趁中国内乱,迅速控制了塞北蒙古高原,并向南侵犯中原。公元前201年,匈奴攻打诸侯国代国都城马邑,面对匈奴人的强劲攻势,韩王信投降匈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伐韩王信及匈奴。然而,由于轻率冒进,在平城白登山竟被匈奴四十万精兵团团包围,险遭丧命,七日后才侥幸脱险。
6.公元前197年九月,赵相国陈豨发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令韩信、彭越跟随自己出征。韩信、彭越再次称病不从。吕后与相国萧何谎称刘邦已杀陈豨,骗韩信入宫道贺,吕后在长乐宫钟室将韩信斩首,夷灭韩信三族。
7.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在蕲县西大败英布。然而刘邦受伤病重,回途中路过家乡沛县,便设宴款待父老乡亲。刘邦感慨万千,不禁慷慨悲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临死前,他与大臣杀白马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8.公元前195年五月,十七岁的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在位七年间,朝政实际上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分封了众多的吕姓诸侯王,开太后临朝听政之先河。汉惠帝死时,吕后立年仅数岁的刘恭为少帝,自己临朝称制,大封吕氏族人为王。
9.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死,齐王刘襄联合刘姓诸侯王起兵反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与朱虚侯刘章设下计策,夺取南北军,诛灭吕氏,废掉吕后所立的另一位少帝刘弘,迎立刘邦中子代王刘恒为汉文帝。
10.贾谊向汉文帝上呈治安策,对当时分封制给汉王朝带来的巨大隐患做出分析。汉文帝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并没有马上采纳。汉文帝坚持将清静无为的国策放在首位,不引发事端,不扰民,使国家在经过长期战乱纷扰后,能恢复生机,渐渐兴盛。
11.公元前165年,晁错建议削藩,也就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年,齐王刘则死,无子,文帝借此机会重封齐国、淮南国,将齐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履践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策。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景帝即位,晁错得到进一步重用,提出许多改革措施。公元前154年,晁错再次建议削藩,主要矛头直指吴王刘濞。刘濞在广陵起兵,打出诛晁错的口号,诸侯纷纷响应,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接受袁盎的建议,在晁错上朝时将其逮捕,并立即行刑。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以腰斩之刑。然而晁错之死并不能阻挡刘濞的反叛步伐。景帝放弃幻想,一心平叛。七国之乱仅三月就被平定。
12.公元前145年,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治国,将其任用王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降低官员级别,改丞相为相,减省吏员,以和中央官区别。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显著增强。
13.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为汉武帝。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可以将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孙为列侯。推恩令一下,诸侯王的封地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其势力进一步削弱了。汉武帝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官僚与诸王交游。分封制名存实亡,诸侯王问题得以基本解决,郡国并行也告结束。

21 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承秦制,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完全继承郡县制,而是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刘邦将大半的疆土分封给七个诸侯王。诸侯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征收赋税,拥有军队。只有关中十五郡实行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县制。
2.七个异姓诸侯王一直是王朝的一个心腹大患。刘邦登基几个月,燕王臧荼就谋反,刘邦亲自平定。之后数年,平定了韩信、英布和彭越。他在这个解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把大片收回的国土分封给了同姓诸侯王。希望维持西汉政权稳固。
3.秦末战争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汉初,出现大饥荒,物价飞涨,人口损失过半,到处一片残破凋零景象。连刘邦这个皇帝都凑不齐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将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
4.刘邦登基后不久,便下令解散军队,让战士复员回乡,给予他们加赐爵位,优先授田,免除赋税徭役等优惠待遇。同时,令那些在战乱中逃到山泽的百姓各归本土,恢复原有的爵位和田宅,官吏不得歧视虐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同时鼓励生育,奖励农耕。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刘邦禁止郡国随意征收献赋,明确规定中央每年只向每人征收63钱。贵为相国的萧何置买田宅专挑贫瘠的地方,宅院连院墙都不修。他看到长安地区人多地少,便请示刘邦开放皇家园林上林苑,让百姓进去种地。
5.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国萧何去世,曹参接替相国之职,一切都按萧相国时的规矩办。
6.惠帝在位七年就去世了,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以心狠手辣著称,她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迫害刘邦宠姬戚夫人,杀害四位刘姓诸侯王,公然违背刘邦誓约,封吕氏为王,几乎危及刘姓天下。惠帝、吕后时期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政策,惠帝即位当年就减轻田租,在位期间,他三次下诏减轻刑罚,废除秦始皇时所立‘挟书律’、奖励孝悌、力田、鼓励生育。吕后临朝时期,废除了夷三族罪和妖言令,放宽对商贾的限制,两度实行货币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
7.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大臣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仁厚,减轻刑罚,颁布了养老令,减少税租。遇到灾荒年月,文帝还出台临时政策,抚恤百姓。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8.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兵反叛。六年,又发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件。日益强大的同姓诸侯王同样成为大汉王朝的心腹大患。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削藩。汉文帝把淮南王和齐王都进行了拆封,但没有完全采纳贾谊的建议,文帝统治始终把稳定放在了第一位,内政如此外交也是一样,匈奴人屡屡撕毁和亲之约,入侵边境。文帝怕刀兵再起,百姓遭受战争之苦,下令严守边塞,不发兵追击。
9.汉文帝是个宽厚的皇帝,但也是个颇有手腕的政治家,他所有措施都旨在巩固政权。文帝刚从代国进京登基入未央宫,就拜亲信宋昌为卫将军,掌管南北两军把军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又大封拥立自己的功臣,展示自己的谦逊态度,使功臣集团安心。看时机合适又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罢免绛侯周勃的相位以抑制功臣集团的势力。并先后平定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谋反。
10.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为了纠正当时的厚葬风气,他临终前遗诏薄葬。第一次将国丧的时间定为三天,期间允许百姓婚嫁、祭祀、饮酒、吃肉。他不仅不要布衣车和兵器送葬,还下令将夫人以下的姬妾遣散回家,随便出嫁。
11.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即位。他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导致七个诸侯联合反叛。反叛之初,景帝为了安抚作乱的诸侯王,腰斩晁错。但诸侯王继续进兵,景帝不再妥协,很快平定了叛乱。景帝继承了父亲的政策。清静无为、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14.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卑辞厚币,从此变成金戈铁马,武帝的雄心和大汉的铁骑横扫草原。匈奴人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西汉历史也掀开了烽烟四起、波谲云诡、威震海内的新篇章。

22 汉武大帝

1.文景之治后,汉朝的实力已经非常强盛,这也使得汉武帝决心解决匈奴
2.匈奴大败月氏后,月氏人西迁至西域一带。武帝于是决定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向全国征募愿出使西域者。张骞毛遂自荐,踏上征途。哪知张骞一去,杳如黄鹤。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张骞,决定先按计划动手。
3.元光六年(公元前129)春,汉军四万精锐骑兵分四路,讨伐匈奴。结果两路败北,一路未与匈奴遭遇,四路大军中只有卫青一路立功,他率部攻入匈奴人的圣地龙城,斩首生俘七百余人。
4.为了报复汉朝,匈奴加快了南下侵扰的频率。元朔元年(公元128)秋,匈奴铁骑再度南下,武帝命将军卫青、李息出击,斩杀数千匈奴兵。元朔二年(公元127),武帝再次命卫青、李息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但匈奴不甘放弃河南地,展开疯狂反扑。
5.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主动请缨,亲率八百骑兵斩敌两千余人,漠南战役胜利
6.在取得漠南战役胜利之后,武帝决定发起河西之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河西之役打响,骠骑将军霍去病亲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驱匈奴于千里之外,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
7.为进一步巩固对河西走廊的占领,武帝在这里先后设置了酒泉、敦煌、张掖、武威四郡。匈奴接连丢掉焉支、祁连二山,大量匈奴兵投降汉朝,匈奴王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河西走廊无匈奴踪迹。

23 两汉经学

1.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包含《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经文,是当时朝廷提供的科举考试的标准文本。
2.刘邦布衣起家,起初并未重视儒学。称帝后,他身边的将相多不懂礼仪。叔孙通告诉刘邦,别看儒者无法在战争中攻城掠地打天下,却能为天下的长治久安尽力。叔孙通制定朝拜礼仪来规范大臣的言行,刘邦当即批准了叔孙通的计划。从此,刘邦逐渐意识到儒学在政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儒学由此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
3.为保有儒家经典,公元175年,朝廷决定将经书用隶书刻在48块石碑上,作为标准教材,即《熹平石经》,蔡邕著。今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
4.董仲舒将各家之学熔于一炉,将儒学转变为经学,成为2000多年的社会主导思想,汉朝将五经(春秋,易,诗,书,礼)定为官学。汉经学家创立三纲五常。“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汉代经学的奠基人。_儒学转变为经学,成为汉代官方的统治哲学。
5.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任命为丞相的经师。公孙弘的才干以实用著称,他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儒法合流的倾向,认为法不远义、和不远礼。他将董仲舒的建议付诸实施,向汉武帝建议建立学校制度,以儒家经典为太学教育的统一教材,开设经艺考试,为各级部门提供官吏人才,这就把经学与利禄之学联系起来,为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三纲五常:以规范秩序为核心的社会伦理。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4 昭宣政治

1.巫蛊之祸被牵连杀害者多达数万,影响所及动摇着汉帝国的根本。
2.匈奴入侵边境,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投降,与此同时,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虚弱,各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朝廷忙于应对,疲于奔命,汉武帝和他的帝国一同陷入重重危机。恰在此时,搜粟都尉桑弘羊建议,多征发戍卒到轮台屯田,汉武帝于是下达著名的轮台诏。轮台诏明确了新的治国思路,就是让政策回归休养生息、富国养民。
3.汉武帝临终前,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辅佐少主刘弗陵。
4.霍光忠实地执行武帝晚年的与民休息国策。然而,这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有着严重分歧。
5.桑弘羊,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家,公元前119年前后,在国家遇到严重的财政危机时,汉武帝重用桑弘羊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桑弘羊在全国推行盐铁、均输、平准等改革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盐铁官营,就是当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盐和铁,收归国营。桑弘羊改革在很短时间内,使得濒于崩溃的汉朝经济得以恢复,国库再次充实,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保证了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然而,桑弘羊改革的弊端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现出来
6.霍光以汉昭帝名义组织召开了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
7.仅21岁的昭帝猝然病逝,霍光和大臣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当了皇帝后,不仅生活是奢靡,而且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后,上奏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在位仅27天,立刘据之孙刘病为汉宣帝
8.霍光死后,汉宣帝亲政,逐步削弱霍家人的权势,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霍家人铤而走险,密谋毒死汉宣帝。公元前66年,宣帝以谋反罪将霍氏一族灭族。汉武帝轮台诏定下的基调,由霍光所执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被汉宣帝延续并发扬光大,在其25年的统治中,政治清明,重视教化,汉王朝再一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9.公元前49年年底,宣帝病逝于未央宫,结束了二十五年的统治,汉宣帝被后来追尊为中宗,中兴之主谓之中宗,汉宣帝对内轻徭薄赋,整饬吏治,对外安定边疆,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众多功绩使得他与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并列,成为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汉宣帝和他的前任汉昭帝共执政三十八年,践行武帝后期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呈现出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和谐繁荣景象,被后代史学家称之为昭宣中兴。

25 王莽改制

1.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此时王莽,既是外朝的首领,又成为学界的领袖,他与刘歆一起开始力促古文经学成为官学,这将会促成整个社会秩序的重大变革。
2.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丁、傅两家外戚掌权,王氏家族受到沉重打击,王莽因此被免职,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门自守
3.王莽的次子杀了一个奴婢,王莽逼迫次子自杀,这件事使王莽在读书人中的声誉迅速提高,官员为王莽鸣冤上书的数以百计,希望他再次回归朝堂。汉哀帝病逝,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马,掌握了内政外交的实权,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公元三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王莽执政的地位更加巩固,将刘歆从地方调到中央,成为当时意识形态与学术文化的最高领导人。
4.公元六年,汉平帝暴卒,年仅两岁的刘婴即位,太后命王莽暂代天子摄政
5.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接受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婴禅让后称帝,从假皇帝变成真皇帝,改国号为新。从此时起历时210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
6.做了皇帝后,王莽雄心勃勃地在各个方面内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之间,正在出现巨大的鸿沟,王莽的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逐渐形成赤眉及绿林两股势力最强的义军。公元23年夏末,战火逼近长安,十月初二,起义军攻入宫门,大火蔓延,王莽最终死于乱军当中,在农民起义的凯歌声中,新朝政权宣告灭亡。

26 光武中兴

1.公元前23年春节,以绿林军为主力的南方反莽联军实力壮大,立刘氏族人刘玄为更始帝,号称更始政权
2.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公元22年,刘秀与大哥刘演在南阳起事,加入了起义队伍。
3.昆阳之战,刘秀带兵打败王莽40多万,加速了王莽政权的覆灭,使刘秀一战成名,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公元23年农历十月,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持续15年的新莽政权彻底灭亡。此时,更始帝先迁都洛阳,又于第二年迁都长安
5.公元23年冬季,更始帝刘玄下令命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师马事的身份,持节北渡黄河,镇慰河北。为了扩大势力,刘秀与地方豪强(郭圣通)的女儿联姻
6.公元24年,刘秀攻入邯郸,消灭王郎,独霸河北。
7.公元25年6月,光武帝刘秀在鄗县东南的千秋亭,举行了登基大典,国号为汉,年号建武
8.公元25年10月,刘秀在洛阳定都,(东汉)

27 丝绸之路

1.公元前138年,本事侍卫张骞率百多人使团出使西域,肩负联系大月氏国的重要使命。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久即被匈奴拦截,匈奴将张骞等人流放在环境恶劣的西北寒地,在极艰难地情况下,擅长骑射的甘父以射猎鸟兽帮助张骞度过困境。张骞被匈奴扣留达十三年之久,却也熟悉了西部的生活、语言、风俗和地形。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出逃,张骞和甘父等人最终成功逃出匈奴向西寻找大月氏。归国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前126年张骞带着妻儿和甘父逃回汉朝,回到长安,十二年之久的第一次出使西域至此结束。
3.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张骞再度持节出使西域,说服乌孙弃匈奴亲汉,汉武帝实行和亲政策,终于使乌孙从亲匈奴转为亲汉,成为汉朝在西域的可靠盟友,完成第二次出使,张骞返回长安一年后,前114年病逝。
4.东汉之初由于改朝换代,国力明显减弱一度无暇西顾,西域诸国依附于强大的北匈奴,丝绸之路一度中断六十五年。东汉班超像张骞一样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
5.班超在西域独立经营31年,把亲汉邦国联合在一起,打击匈奴和叛汉势力,维护了西域的和平与汉朝的声望。

28 清议与党锢

《中国通史》纪录片100集笔记(持更)相关推荐

  1.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八)——CSS3常用属性之列表

    列表属性 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列表标签.主要有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两种列表,CSS还提供了这两种列表的样式设置. list-style(简写属性,把所有列表的属性设置写到一个声明中) li ...

  2.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六)——CSS3常用属性之文本

    文本相关 文本相关,包含了文字样式和文本换行等格式 文字 文字是一个网页最基础的部分,文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属性: 字体 文字大小 文字颜色 水平对齐方式 段首缩进方式 语法格式: <!DOCTYP ...

  3.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四)——多媒体篇

    HTML5的多媒体 在html5中新增了两个多媒体标签 audio音频标签 video视频标签 语法格式 在语法格式上,音频与视频,大致相同 (无法正常播放) <video src=" ...

  4.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二)——列表篇

    列表 无序列表 标签写法 属性 有序列表 标签写法 属性 列表嵌套 定义列表的嵌套 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的嵌套 列表在html中至关重要,通常用于各种分类页面,以某宝为例,其主页面有大部分涉及到列表(绿 ...

  5.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一)——标签篇

    前言 博主现在还是在校生,目前大三,突然想起HTML的很多基础都忘记的差不多了,于是买了几本基础书,创建这篇博文用于记录复习笔记,也希望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能帮助大家加深一些基础知识的印象,本篇博文将 ...

  6.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十)——CSS3常用属性之定位

    定位 定位主要是用来设定元素在页面上的位置的,其代码为:position 定位有三种定位方式: static(无特殊定位,按照dom排序) absolute(绝对定位,往前面找最近的,有定位属性的元素 ...

  7.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九)——CSS3常用属性之盒模型

    盒模型 盒模型是CSS中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了,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它规定了元素框处理元素内容.外边距.内边距.边框的方式. 内.外边距的属性 内边距:padding 外边距:margin 边框:bord ...

  8.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七)——CSS3常用属性之背景

    背景设置 HTML页面中的背景是通过background设置的. 语法格式: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 ...

  9. HTML+CSS+JavaScript复习笔记持更(五)——CSS选择器

    CSS选择器 在一个页面中,必不可少的就是css样式,css样式全都写在style标签中,在使用css时,我们可以用的css选择器非常之多,所以css选择器的分类也很多,但是基本上可以统计分为两类:基 ...

最新文章

  1. 新疆兵团开展迎新春“送文化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
  2. python 调用shell或windows命令
  3. php多图上传插件ios,yii2组件之多图上传插件FileInput的详细使用
  4. Matlab 常用运算符的用法和功能
  5. 笔记-高项案例题-2016年上-整体管理+风险管理
  6. SAP UI5 应用 filter 功能不能正常工作时的单步调试方法
  7. java实现邮件发送准备工作(前期配置)
  8. 【算法系列之五】对称二叉树
  9. python字典速度能比字典高多少_python – 字典访问速度比较与整数键对字符串键...
  10. java 程序打包成jar_把Java程序打包成jar文件包并执行的方法
  11. linux服务器恶意程序检查,扫描Linux服务器查找恶意软件和rootkit的5款工具
  12. 51单片机驱动TM1640实现多个LED灯控制
  13. 前端向后端传参报415_ajax往后台传json格式数据报415错误
  14. 免费稳定又好用的微信投票小程序,照片投票评选,视频投票打分小程序
  15. Trend趋势反垃圾邮件黑名单申诉方法
  16. 过完双11,我去闲鱼当二道贩子
  17. 微信小程序里面的标签和html标签的对比、微信小程序基础之常用控件
  18. 计算机网络之构造超网(无分类编址)
  19. webrtc streamer前端页面js播放摄像头rtsp流
  20. 在滴滴和头条两年半的工作感悟,人间真实,绝对干货

热门文章

  1. 中科大2021计算机考研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各科分数线_中国科大考多少分能进复试-聚创中国科大考研网...
  2. ExcelMAC地址转换公式
  3. 云服务器系统一键安装,一键安装服务器系统
  4. PCB+SMT线上报价系统,数字化建设如何获取现金流?
  5. c/c++面试官经常提的问题
  6. 解决clion多个mian函数问题
  7. vivo手机如何使用非官方手机主题
  8. SAP ITS Mobile
  9. 【数据库】FaceDataset常用的人脸数据库
  10. 10个流行常用的Django第三方包-大江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