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如何实现网络通信

  • 网络IO模型
    • 同步和异步
    • 阻塞和非阻塞
    • 五种I/O模型
  • Linux内核的网络通信
  • Linux下的IO复用
    • 文件描述符FD
    • select
    • poll
    • epoll
    • select、poll、epoll的比较
      • 支持一个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连接数
      • FD剧增后带来的IO效率问题
      • 消息传递方式
  • epoll高效原理和底层机制分析
    • 从硬件角度看待数据传输
    • 从软件角度了解epoll本质
      • 进程的阻塞
      • 如何同时监视多个socket的数据?
    • epoll的设计思路
      • 功能分离
      • 就绪列表
    • epoll的原理和流程
    • epoll的实现细节
    • 总结

网络IO模型

同步和异步

  关注的是调用方是否主动获取结果
  同步:调用方主动等待结果的返回
  异步:调用法不需要等待,而是通过别的方法,比如:回调函数,状态通知等。

阻塞和非阻塞

  关注等待结果返回之前调用方的状态
  阻塞: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被挂起
  非阻塞:结果返回之前,线程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不会被挂起

五种I/O模型

Linux内核的网络通信

  在Linux的源代码中,网络设备驱动对应的逻辑位于driver/net/ethernet, 其中intel系列网卡的驱动在driver/net/ethernet/intel目录下。协议栈模块代码位于kernel和net目录。
  其中net目录中包含Linux内核的网络协议栈的代码。子目录 ipv4和ipv6为TCP/IP 协议栈的IPv4和 IPv6 的实现,主要包含了TCP、UDP、IP协议的代码,还有ARP 协议、ICMP 协议、IGMP 协议代码实现,以及如proc、ioctl等控制相关的代码。

  网络协议栈是由若干个层组成的,网络数据的流程主要是指在协议栈的各个层之间的传递。一个TCP服务器的流程按照建立socket()函数,绑定地址端口 bind()函数,侦听端口 listen()函数,接收连接accept()函数,发送数据send()函数,接收数据recv()函数,关闭socket()函数的顺序来进行。
  与此对应内核的处理过程也是按照此顺序进行的,网络数据在内核中的处理过程主要是在网卡和协议栈之间进行:从网卡接收数据,交给协议栈处理;协议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网络发出去。
  由下图中可以看出,数据的流向主要有两种。应用层输出数据时,数据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通过应用API层、协议层 和接口层;当有数据到达的时候,自下而上依次通过接口层、协议层和应用API层的方式,在内核层传递。
  应用层Socket的初始化、绑定(bind)和销毁是通过调用内核层的socket()函数进行资源的申请和销毁的。
  发送数据的时候,将数据由应用API层传递给协议层,协议层在UDP层添加UDP的首部、TCP层添加TCP的首部、IP层添加IP的首部,接口层的网卡则添加以太网相关的信息后,通过网卡的发送程序发送到网络上。
  接收数据的过程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当有数据到来的时候,网卡的中断处理程序将数据从以太网网卡的FIFO对列中接收到内核,传递给协议层,协议层在IP层剥离IP的首部、UDP层剥离UDP的首部、TCP层剥离TCP的首部后传递给应用API层,应用API层查询socket 的标识后,将数据送给用户层匹配的socket。
  在Linux内核实现中,链路层协议靠网卡驱动来实现,内核协议栈来实现网络层和传输层。内核对更上层的应用层提供socket接口来供用户进程访问。

Linux下的IO复用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I/O多路复用就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并等待读写完成。

文件描述符FD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以将一切都看作是文件,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字符设备文件(如键盘,鼠标…),块设备文件(如硬盘,光驱…),套接字等等,所有一切均抽象成文件,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方便应用程序调用。
  在Linux操作系统中,为了将应用程序和打开的文件对应上,产生了文件描述符FD。
  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简称fd,当应用程序请求内核打开/新建一个文件时,内核会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用于对应这个打开/新建的文件,其fd本质上就是一个非负整数。实际上,它是一个索引值,指向内核为每一个进程所维护的该进程打开文件的记录表。当程序打开一个现有文件或者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内核向进程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在程序设计中,一些涉及底层的程序编写往往会围绕着文件描述符展开。但是文件描述符这一概念往往只适用于UNIX、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
  系统为了维护文件描述符建立了3个表:进程级的文件描述符表、系统级的文件描述符表、文件系统的i-node表。所谓进程级的文件描述符表,指操作系统为每一个进程维护了一个文件描述符表,该表的索引值都从从0开始的,所以在不同的进程中可以看到相同的文件描述符,这种情况下相同的文件描述符可能指向同一个实际文件,也可能指向不同的实际文件。

select

int select (int n,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select 函数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分3类,分别是writefds、readfds、和exceptfds。调用后select函数会阻塞,直到有描述副就绪(有数据 可读、可写、或者有except),或者超时(timeout指定等待时间,如果立即返回设为null即可),函数返回。当select函数返回后,可以 通过遍历fdset,来找到就绪的描述符。
  select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支持,其良好跨平台支持也是它的一个优点。select的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在Linux上一般为1024,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至重新编译内核的方式提升这一限制,但是这样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poll

int poll (struct pollfd *fds, unsigned int nfds, int timeout);

  pollfd结构包含了要监视的event和发生的event,不再使用select“参数-值”传递的方式。同时,pollfd并没有最大数量限制(但是数量过大后性能也是会下降)。 和select函数一样,poll返回后,需要轮询pollfd来获取就绪的描述符。

epoll

  epoll是在2.6内核中提出的,是之前的select和poll的增强版本。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这个参数不同于select()中的第一个参数,给出最大监听的fd+1的值,参数size并不是限制了epoll所能监听的描述符最大个数,只是对内核初始分配内部数据结构的一个建议。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作为类比,可以理解为对应于JDK NIO编程里的selector = Selector.open();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函数是对指定描述符fd执行op操作。

  • epfd: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 op:表示op操作,用三个宏来表示:添加EPOLL_CTL_ADD,删除EPOLL_CTL_DEL,修改EPOLL_CTL_MOD。分别添加、删除和修改对fd的监听事件
  • fd:是需要监听的fd(文件描述符)
  • epoll_event: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有具体的宏可以使用,比如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作为类比,可以理解为对应于JDK NIO编程里的socketChannel.register();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epfd上的io事件,最多返回maxevents个事件。
  参数events用来从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该函数返回需要处理的事件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作为类比,可以理解为对应于JDK NIO编程里的selector.select();

select、poll、epoll的比较

支持一个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连接数

select poll epoll
  单个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连接数有FD_SETSIZE宏定义,其大小是32个整数的大小(在32位的机器上,大小就是3232,同理64位机器上FD_SETSIZE为3264),虽然可以修改,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但是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poll本质上和select没有区别,但是它没有最大连接数的限制,原因是它是基于链表来存储的。   连接数基本上只受限于机器的内存大小。

FD剧增后带来的IO效率问题

select poll epoll
  因为每次调用时都会对连接进行线性遍历,所以随着FD的增加会造成遍历速度慢的“线性下降性能问题”。 同select   因为epoll内核中实现是根据每个fd上的callback函数来实现的,只有活跃的socket才会主动调用callback,所以在活跃socket较少的情况下,使用epoll没有前面两者的线性下降的性能问题,但是所有socket都很活跃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问题。

消息传递方式

select poll epoll
  内核需要将消息传递到用户空间,都需要内核拷贝动作poll 同select   epoll通过内核和用户空间共享一块内存来实现的。

总结:
内核需要将消息传递到用户空间,都需要内核拷贝动作poll|同select|  epoll通1、表面上看epoll的性能最好,但是在连接数少并且连接都十分活跃的情况下,select和poll的性能可能比epoll好,毕竟epoll的通知机制需要很多函数回调。
内核需要将消息传递到用户空间,都需要内核拷贝动作poll|同select|  epoll通2、select低效是因为每次它都需要轮询。但低效也是相对的,视情况而定,也可通过良好的设计改善。

epoll高效原理和底层机制分析

从硬件角度看待数据传输


  网卡收到网线传来的数据;经过硬件电路的传输;最终将数据写入到内存中的某个地址上。


  当网卡上收到数据以后,Linux中第一个工作的模块是网络驱动。 网络驱动会以DMA的方式把网卡上收到的帧写到内存里。再向CPU发起一个中断,以通知CPU有数据到达。第二,当CPU收到中断请求后,会去调用网络驱动注册的中断处理函数。 网卡的中断处理函数并不做过多工作,发出软中断请求,然后尽快释放CPU。ksoftirqd检测到有软中断请求到达,调用poll开始轮询收包,收到后交由各级协议栈处理。最后会被放到用户socket的接收队列中。
  当网络上数据过来以后,CPU和操作系统通过中断机制得知此消息。

中断,可以理解为当设备上有数据到达的时候,会给CPU的相关引脚上触发一个电压变化,以通知CPU来处理数据。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会有优先级的需求。比如,当计算机收到断电信号时(电容可以保存少许电量,供CPU运行很短的一小段时间),它应立即去保存数据,保存数据的程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一般而言,由硬件产生的信号需要cpu立马做出回应(不然数据可能就丢失),所以它的优先级很高。cpu理应中断掉正在执行的程序,去做出响应;当cpu完成对硬件的响应后,再重新执行用户程序。

  当网卡把数据写入到内存后,网卡向cpu发出一个中断信号,操作系统便能得知有新数据到来,再通过网卡中断程序去处理数据。

从软件角度了解epoll本质

  了解epoll本质,要从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的角度来看数据接收。阻塞是进程调度的关键一环,指的是进程在等待某事件(如接收到网络数据)发生之前的等待状态,recv、select和epoll都是阻塞方法。进程阻塞不占用cpu资源。

进程的阻塞

阻塞的原理:
  操作系统为了支持多任务,实现了进程调度的功能,会把进程分为“运行”和“等待”等几种状态。运行状态是进程获得cpu使用权,正在执行代码的状态;等待状态是阻塞状态;操作系统会分时执行各个运行状态的进程,由于速度很快,看上去就像是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创建socket
int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绑定
bind(s, ...)
//监听
listen(s, ...)
//接受客户端连接
int c = accept(s, ...)
//接收客户端数据
recv(c, ...);
//将数据打印出来
printf(...)

  这是一段最基础的网络编程代码,先新建socket对象,依次调用bind、listen、accept,最后调用recv接收数据。recv是个阻塞方法,当程序运行到recv时,它会一直等待,直到接收到数据才往下执行

  如上图所示,计算机中运行三个程序A、B、C三个进程。其中,A运行着基础的网络程序,一开始,这三个进程都被操作系统的工作队列引用,处于运行的状态,会分时执行。
  当进程A执行到创建socket的语句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由文件系统管理的socket对象。这个socket对象包含了发送缓冲区、接收缓冲区、等待队列等成员。等待队列是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指向所有需要等待该socket事件的进程。
  当程序执行到recv时,操作系统会将进程A从工作队列移动到该socket的等待队列中(如下图)。由于工作队列只剩下了进程B和C,依据进程调度,cpu会轮流执行这两个进程的程序,不会执行进程A的程序。所以进程A被阻塞,不会往下执行代码,也不会占用cpu资源。
  操作系统添加等待队列只是添加了对这个“等待中”进程的引用,以便在接收到数据时获取进程对象、将其唤醒,而非直接将进程管理纳入自己之下。上图为了方便说明,直接将进程挂到等待队列之下。
  当socket接收到数据后,操作系统将该socket等待队列上的进程重新放回到工作队列,该进程变成运行状态,继续执行代码。也由于socket的接收缓冲区已经有了数据,recv可以返回接收到的数据。
  进程在recv阻塞期间,计算机收到了对端传送的数据(步骤①)。数据经由网卡传送到内存(步骤②),然后网卡通过中断信号通知cpu有数据到达,cpu执行中断程序(步骤③)。此处的中断程序主要有两项功能,先将网络数据写入到对应socket的接收缓冲区里面(步骤④),再唤醒进程A(步骤⑤),重新将进程A放入工作队列中。

  因为一个socket对应着一个端口号,而网络数据包中包含了ip和端口的信息,内核可以通过端口号找到对应的socket。当然,为了提高处理速度,操作系统会维护端口号到socket的索引结构,以快速读取。

如何同时监视多个socket的数据?

  假如能够预先传入一个socket列表,如果列表中的socket都没有数据,挂起进程,直到有一个socket收到数据,唤醒进程。这种方法很直接,也是select的设计思想。
  先准备一个数组,让fds存放着所有需要监视的socket。然后调用select,如果fds中的所有socket都没有数据,select会阻塞,直到有一个socket接收到数据,select返回,唤醒进程。用户可以遍历fds,通过FD_ISSET判断具体哪个socket收到数据,然后做出处理。

int fds[] =  存放需要监听的socket
while(1){int n = select(..., fds, ...)for(int i=0; i < fds.count; i++){if(FD_ISSET(fds[i], ...)){//fds[i]的数据处理}}
}

  假如程序同时监视sock1、sock2和sock3三个socket,那么在调用select之后,操作系统把进程A分别加入这三个socket的等待队列中。
  当任何一个socket收到数据后,中断程序将唤起进程。所谓唤起进程,就是将进程从所有的等待队列中移除,加入到工作队列里面。
  经由这些步骤,当进程A被唤醒后,它知道至少有一个socket接收了数据。程序只需遍历一遍socket列表,就可以得到就绪的socket。
  这种简单方式行之有效,在几乎所有操作系统都有对应的实现。
但是简单的方法往往有缺点,主要是:

  • 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将进程加入到所有被监视socket的等待队列,每次唤醒都需要从每个队列中移除,都必须要进行遍历。而且每次都要将整个fds列表传递给内核,有一定的开销。正是因为遍历操作开销大,出于效率的考量,才会规定select的最大监视数量,默认只能监视1024个socket。
  • 进程被唤醒后,程序并不知道哪些socket收到数据,还需要遍历一次。

  当程序调用select时,内核会先遍历一遍socket,如果有一个以上的socket接收缓冲区有数据,那么select直接返回,不会阻塞。这也是为什么select的返回值有可能大于1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socket有数据,进程才会阻塞。

epoll的设计思路

功能分离

  select低效的原因之一是将“维护等待队列”和“阻塞进程”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这两步操作,然而大多数应用场景中,需要监视的socket相对固定,并不需要每次都修改。epoll将这两个操作分开,先用epoll_ctl维护等待队列,再调用epoll_wait阻塞进程。显而易见的,效率就能得到提升。

int epfd = epoll_create(...);
epoll_ctl(epfd, ...); //将所有需要监听的socket添加到epfd中
while(1){int n = epoll_wait(...)for(接收到数据的socket){//处理}
}

就绪列表

  select低效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程序不知道哪些socket收到数据,只能一个个遍历。如果内核维护一个“就绪列表”,引用收到数据的socket,就能避免遍历。

epoll的原理和流程

  当某个进程调用epoll_create方法时,内核会创建一个eventpoll对象(也就是程序中epfd所代表的对象)。eventpoll对象也是文件系统中的一员,和socket一样,它也会有等待队列。
  创建epoll对象后,可以用epoll_ctl添加或删除所要监听的socket。以添加socket为例,如下图,如果通过epoll_ctl添加sock1、sock2和sock3的监视,内核会将eventpoll添加到这三个socket的等待队列中。
  当socket收到数据后,中断程序会操作eventpoll对象,而不是直接操作进程。中断程序会给eventpoll的“就绪列表”添加socket引用。如下图展示的是sock2和sock3收到数据后,中断程序让rdlist引用这两个socket。
  eventpoll对象相当于是socket和进程之间的中介,socket的数据接收并不直接影响进程,而是通过改变eventpoll的就绪列表来改变进程状态。
  当程序执行到epoll_wait时,如果rdlist已经引用了socket,那么epoll_wait直接返回,如果rdlist为空,阻塞进程。
  假设计算机中正在运行进程A和进程B,在某时刻进程A运行到了epoll_wait语句。如下图所示,内核会将进程A放入eventpoll的等待队列中,阻塞进程。
  当socket接收到数据,中断程序一方面修改rdlist,另一方面唤醒eventpoll等待队列中的进程,进程A再次进入运行状态。也因为rdlist的存在,进程A可以知道哪些socket发生了变化。

epoll的实现细节

/** This structure is stored inside the "private_data" member of the file* structure and represents the main data structure for the eventpoll* interface.*/
struct eventpoll {/* Protect the access to this structure */spinlock_t lock;/** This mutex is used to ensure that files are not removed* while epoll is using them. This is held during the event* collection loop, the file cleanup path, the epoll file exit* code and the ctl operations.*/struct mutex mtx;/* Wait queue used by sys_epoll_wait() *///这个队列里存放的是执行epoll_wait从而等待的进程队列wait_queue_head_t wq;/* Wait queue used by file->poll() *///这个队列里存放的是该eventloop作为poll对象的一个实例,加入到等待的队列//这是因为eventpoll本身也是一个file, 所以也会有poll操作wait_queue_head_t poll_wait;/* List of ready file descriptors *///这里存放的是事件就绪的fd列表,链表的每个元素是下面的epitemstruct list_head rdllist;/* RB tree root used to store monitored fd structs *///这是用来快速查找fd的红黑树struct rb_root_cached rbr;/** This is a single linked list that chains all the "struct epitem" that* happened while transferring ready events to userspace w/out* holding ->lock.*/struct epitem *ovflist;/* wakeup_source used when ep_scan_ready_list is running */struct wakeup_source *ws;/* The user that created the eventpoll descriptor */struct user_struct *user;//这是eventloop对应的匿名文件,充分体现了Linux下万物皆文件的思想struct file *file;/* used to optimize loop detection check */int visited;struct list_head visited_list_link;#ifdef CONFIG_NET_RX_BUSY_POLL/* used to track busy poll napi_id */unsigned int napi_id;
#endif
};

  就绪列表引用着就绪的socket,所以它应能够快速的插入数据。
  程序可能随时调用epoll_ctl添加监视socket,也可能随时删除。当删除时,若该socket已经存放在就绪列表中,它也应该被移除。
  所以就绪列表应是一种能够快速插入和删除的数据结构。双向链表就是这样一种数据结构,epoll使用双向链表来实现就绪队列,也就是Linux源码中的rdllist。
  因为epoll将“维护监视队列”和“进程阻塞”分离,也意味着需要有个数据结构来保存监视的socket。至少要方便的添加和移除,还要便于搜索,以避免重复添加。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搜索、插入和删除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效率较好。epoll使用了红黑树作为索引结构,也就是Linux源码中的rbr。

总结

  当某一进程调用epoll_create方法时,Linux内核会创建一个eventpoll结构体,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rdllist双向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rdllist双向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
  同时,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都会与设备(如网卡)驱动程序建立回调关系,也就是说相应事件的发生时会调用这里的回调方法。这个回调方法在内核中叫做ep_poll_callback,它会把这样的事件放到上面的rdllist双向链表中。
  当调用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发生事件的连接时,只是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list双向链表是否有epitem元素而已,如果rdllist链表不为空,则这里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内存(使用共享内存提高效率)中,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因此epoll_waitx效率非常高,可以轻易地处理百万级别的并发连接。

Linux如何实现网络通信相关推荐

  1. [架构之路-43]:目标系统 - 系统软件 - Linux下的网络通信-3-TCP/IP协议族:IP、TCP/UDP/SCTP、Socket、应用层协议

    目录 第1章 TCP/IP协议简介 1.1 简介 1.2 协议栈 1.3 IP网络 第2章 IP协议 2.1 简介 2.2 IP功能 2.4 IP V4地址 2.5 IP V6地址 2.6 IPV4地 ...

  2. [架构之路-50]:目标系统 - 系统软件 - Linux下的网络通信-8-PON、EPON、GPON

    目录 第1章 PON (Passive Opti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1.1 概述 1.2 PON网络 1.4 PON的发展 1.5 PON的主要类型比较 第2章 网了协议栈 2.1 整 ...

  3. [架构之路-49]:目标系统 - 系统软件 - Linux下的网络通信-7-快速数据平面开发套件DPDK - 快速部署软件入门指南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本文的英文参考 1.2 概述 1.3 DPDK常见的文档 第2章 系统需求 2.1.x86上的BIOS设置前提条件 2.2.编译DPDK的要求 2.3 运行DPDK ...

  4. Linux高级编程——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即套接字(Socket)通信编程技术 常识: 三大通信网络: 电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建设成本极低,开放式. 有线电视网络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大小,分为局域网(Lock Are ...

  5. 分析Windows和Linux动态库

    摘要: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和设计程序常用的技术,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都有动态库的概念,采用动态库可以有效的减少程序大小,节省空间,提高效率,增加程序的可扩展性,便于模块化管理.但不同操作系 ...

  6. linux基本知识2

    vi/vim工具使用 vi三种模式: 1.浏览模式(命令模式) 2.输入模式 3.末行模式 三种模式切换: 浏览模式(命令模式)    按"i" "a"     ...

  7. 转]Window, Linux动态链接库的分析对比

    转]Window, Linux动态链接库的分析对比 摘 要: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和设计程序常用的技术,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都有动态库的概念,采用动态库可以有效的减少程序大小,节省空间,提高 ...

  8. Linux与Windows中动态链接库的分析与对比

    摘要: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和设计程序常用的技术,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都有动态库的概念,采用动态库可以有效的减少程序大小,节省空间,提高效率,增加程序的可扩展性,便于模块化管理.但不同操作系 ...

  9. Windows和Linux动态库比较 (Zhuan)

    Windows和Linux动态库比较 Description: 摘要: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和设计程序常用的技术,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都有动态库的概念,采用动态库 可以有效的减少程序大小,节 ...

  10. linux中info功能是什么意思,Linux中的info指令

    Info 是什么?info是一种文档格式,也是阅读此格式文档的阅读器:我们常用它来查看Linux命令的info文档.它以主题的形式把几个命令组织在一起,以便于我们阅读:在主题内以node(节点)的形式 ...

最新文章

  1. mysql四个字符串类型_mysql的数据类型4---字符串类型
  2. 执行umount 的时候却提示:device is busy 的处理方法
  3. POS机专业国密安全芯片
  4. oracle数据库中对varchar类型求max的解决方法
  5. nandflash与文件系统,oob区数据扫盲。后面还会补充实际生产烧录的心得体验,依据不同的文件系统
  6. Android开发笔记(三)屏幕分辨率
  7. 深度学习入门笔记(四):神经网络
  8. 20150317--TP
  9. HyperLeger Fabric开发(七)——HyperLeger Fabric链码开发
  10. Javascript 笔记与总结(1-3)arguments
  11. 考UCPM产品经理证书是否值得?
  12. 从安装到使用——Odoo常见问题及故障处理
  13. 重磅!各省市考研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一览
  14. 移动宽带GM220-S光猫桥接
  15. openCV中基于HSV的颜色判断(红色为例)
  16. OSPF的router-id、以及OSPF的基础配置命令
  17. 《社会调查数据管理——基于Stata 14管理CGSS数据》一2.2 数据管理的工作标准...
  18. 大数据体系建设经验分享
  19. php答题抽奖源码,PHP转盘抽奖接口实例
  20. 【Linux】Shell运行原理及Linux权限

热门文章

  1. 一个html文档必须有,创建一个完整的HTML文档总结
  2. 计算机网口在什么位置,电脑网线插路由器哪个口?
  3. 斯坦福全球AI报告:中国AI论文发表数首超欧洲,全球AI投资700亿
  4. Linux 错误信息的查看(摘自鸟哥的私房菜一书)
  5. 同态加密之Paillier算法
  6. 联想怎么启动windows无线服务器,Windows7系统下开启无线的多种方法
  7. 写给喜欢互联网技术的机械类学生
  8. Java中统计耗时的方法
  9. php监听input,js实时监听input中值变化
  10. 蓝牙学习笔记之LMP协议(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