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学的发展

(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

“看不见的手” :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

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

(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

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

(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为标志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有效需求:

“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

凯恩斯时代

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古典综合时代 ) :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 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5)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

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为代表

供给学派:以蒙代尔为代表

(6)分化时代:蔓丘、罗默等

宏观微观合流

现代主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融合

二、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1、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

(1)凯恩斯革命

放弃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改从总量和宏观的视角研究经济,承认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的原因,认为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只能是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代替古典经济学的放任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了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完成了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革命。

(2)货币主义革命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主要概念:货币数量论;自然失业率;持久收入假说

基本政策主张: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反对用扩大财政政策支出为主的财政金融政策来缓和失业。并主张自由汇率或浮动汇率制。

(3)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蒙代尔

基本政策主张:反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由供给来调节需求,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以刺激供给;放松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加强市场调节作用。

(4)理性预期学派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

主要概念:两个基本假定;自然率

基本政策主张:反对政府干预,坚信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发挥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加强理性预期,以此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A、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凯恩斯认为,总供给函数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短期内不会变化。因此,增加就业量的唯一途径是提高总需求函数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有非自愿失业时,应增加总需求,使有效需求提高,从而使就业量增加,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

B、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

总需求完全取决于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的需求。

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 。

对投资的需求,由市场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来决定。

人类心理的三大基本法则: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基本内容: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国民收入的决定

n 消费、储蓄、投资(产品平衡)

n 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货币平衡)

n 财政收入、政府支出(财政平衡)

n 就业、工资、物价(劳动平衡)

n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汇平衡)

(3)国民收入的变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

2、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经济模型方法

四、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进行;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社会再生产理论向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涉及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收入循环与宏观经济运行

1、两部门(家庭和企业)的循环

收入、支出、储蓄、投资

C=Y=C

C+S=Y=C+I      或:S=I

2、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循环

税收、政府支出

C+S+T=C+I+G       或:S+T=I+G

3、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循环

进口、出口

C+S+T+M=C+I+G+X     或:S+T+M=I+G+X

4、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S+T+M=C+I+G+X

2、三大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或货币市场);要素市场

3、四个部门:企业;家庭;政府;国外部门

4、五大平衡

  • 要素市场的劳动均衡
  • 产品市场的产品均衡
  • 资本市场的货币均衡
  • 政府收支的财政均衡
  • 国际市场的外汇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被看作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培育

  • 1952年到198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 1985年到1992年。同时采用MPS和SNA。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实施

  • 1993年至今。取消MPS,采用SNA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

三、核算GDP的基本方法

1、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平衡原则:强调国民经济运行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意味着同一国民经济整体在从不同环节计算国民经济活动时,其宏观总量应该相等,即保持平衡的原则。

  • 生产总量=分配总量=使用总量(三方等价的原则 )
  • 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国民支出
  • 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 :生产性;社会性

2、核算原则

  • 国土原则 :以本国领土作为其计算范围,以此计算的总产值一般称为国内总产值。(GDP)
  • 国民原则 :以国民为主体计算产值,以此计算的总产值一般称为国民总产值。(GNP)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按国土原则计算产值。

3、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DP)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GDP仅计算新的国内产品
  • GDP仅计算最终产品

(2)计算方法

A、支出法: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的核算,来得到相应的GDP。该方法从产品形态考察不同需求部门对GDP的贡献。 

公式:GDP=C+I+G+(X-M)

n 消费(C):是家庭户的支出.A.耐用消费品;B.非耐用消费品;C.服务三部分.

n 投资(I):A.固定投资支出---指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品的支出,如商业或者居住住宅;B.商品存货的变化---指用于尚未售出的最终产品和原材料的支出变化。

n 政府支出(G):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不包括转移支付.

n 净出口(X-M):是外国人的净支出。

GDP与DNP的关系式:

n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来自本国的要素收入)

n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收入法: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由于所有企业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总和也就应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该方法从收入形态考察不同生产要素对GDP的贡献。

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资本折旧+

独资者收入和公司利润+净国外要素收入

C、 增值法(生产法):从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角度,根据产品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计算GDP。该方法从价值形态衡量不同行业对GDP的贡献

四、GDP与经济福利

1、GDP的缺陷与绿色GDP的核算

(1)GDP的缺陷

  • 无法反映社会福利和闲暇
  • 无法反映地下经济活动
  • 遗漏非市场活动
  • 无法体现环境质量的变化
  • 无法体现产品和劳务的质量改进

(2)绿色GDP

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经过环境和资源损耗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2、国民收入中的恒等式:投资=储蓄

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    I=S

三部门国民收入核算:      I=S+(T-G)

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      I+NX=S+(T-G)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模型

一、总需求及其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表示在一定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等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 消费是指家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或支出。
  • 投资是指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
  •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对各种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或者说是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 净出口在指出口减进口。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n 消费函数: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动.  函数式: c =c(y)

n 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公式:MPC=△c/△y    b=△c/△y     大于零而小于1 .

n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APC=c/y

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n 线性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公式:c=a+b•y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APC> MPC,随着收入增加,a/y之值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n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总量虽然也在增加,但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却是越来越小,而储蓄占收入中的比重却在上升.

(2)储蓄函数

n 含义: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这一比例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公式:s=s(y)

n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MPS=△s /△y       

n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公式: APS= s/y

n 线性储蓄函数:公式: s=y- c= y-(a+by)=- a+(1-b)y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n A点左方,消费大于收入,储蓄为负,储蓄曲线在横轴下方;A点右方,消费小于收入,消费曲线在45度线下方,储蓄曲线在横轴上方.

n 如果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大于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小于MPS.

n APC和APS,MPC和MPS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

n 则:1-APC=APS;1-APS=APC

n    1-MPC=MPS;1-MPS=MPC

3、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表示整个国家或社会的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或者是总储蓄和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家庭户消费函数的总和 ,并不是家庭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增加\减少)
  • 政府行为

---政府税收政策: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总需求.(增加\减少)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同方向)

---政府转移支付: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总需求(同方向)

二、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1、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AD=(a+I)+by

2、总需求变动与国民收入

  • 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三、乘数理论

1、乘数是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含义: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乘数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者说,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同方向变动,与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动 .

(2)乘数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 社会生产能力闲置,社会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水平;
  • 经济时间足够长

(3)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

2、财政政策乘数

3、投资乘数

含义:是指投资增加引起有效需求增加,并进而引起产出水平的增加,而且产出水平增加是投资增加的倍数,这个倍数即是投资乘数。

公式:KI=1/1-C=1/1-MPC

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所以,投资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模型

一、IS曲线

IS曲线也称投资储蓄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IS表示产品市场,I表示产品市场上的投资,S表示产品市场上的储蓄 。

1、 投资函数

投资是指资本形成,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即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量,包括私人厂商的购买投资和政府的购买投资。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公式:i=i(r)

经济含义: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利息率越低,投资越高,两者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2、 储蓄函数

公式:S=S(y)

经济含义: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储蓄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3、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r)=s(y)

IS曲线的含义:表示当储蓄等于投资时,也就是商品市场保持均衡的时候,所有不同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点。而且,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说明商品市场均衡时,利息率和收入为负相关。表示是的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

二、LM曲线 :LM表示货币市场,L表示货币的需求,M表示货币的供给。

1、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也称灵活偏好理论或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需求量是收入与利率的函数,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需求货币

交易动机:指人们为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取决于人们交易的数量.交易数量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就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与收入成正比.

预防动机:也叫谨慎动机,指为了预防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产生的持币愿望.其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交易需求货币:包括基于交易的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基于预防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动机需求记作L1,L1是收入的函数,

公式:L1=L1(y)

(2)投机需求货币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需求货币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

用L2表示基于投机的货币需求量,r表示利率,就有:L2=L2(r)
当利率极高时,L2趋于零;当利率极低时,L2趋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因为当利率高时,人们增加证券投入以减少持有货币的成本;当利率低时,人们持有更多货币而减少证券投入。

r0:有效利息率

(3)货币总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公式:L= L1 + L2 = L1(y)+ L2(r)

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与r呈反方向变动。

2、货币的供给

狭义货币: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实际货币量(m)=名义货币量(M)/价格指数(P)

m= m1+ m2     m1:满足交易需求;m2:满足投机需求

4、 货币市场的均衡

均衡条件:m=L1(y)+L2(r)

(1)当货币需求超过供给时,利率会上升,证券价格下降.

(2)当货币需求低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就会下降,证券价格上升.

(3)只有当货币需求等于供给时,货币市场才会处于均衡状态.利率水平由E决定.

5、 LM曲线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m=L1(y)+L2(r)
  表示了y和r之间的函数关系,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LM曲线描述在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当m一定时,L1增加,L2必减少,反之亦然。r小,则L2(r)大,L1(y)就小,y也就小;r大,则L2(r)小,L1(y)就大,y也就大。

(2)LM曲线的性质

LM曲线表示L=m条件下y和r的关系,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只有LM曲线上的点是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y、r组合,LM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如A点;LM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如B点。

(3)LM曲线的三个区域

A.水平阶段(凯恩斯区域 ):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

B.垂直阶段(古典区域 ):不论利率怎样变化,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

C.中间区域:当r既不很低也不很高时,L2(r)介于零和无穷大间,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三、IS-LM模型: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

1、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s(y)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L1(y)+L2(r)

2、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不均衡

3、 IS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1)投资变动: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为k△I,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I

(2)储蓄变动 :增加使 IS曲线会向左移动,储蓄减少使IS曲线右移,其移动量是k△s .

(3)政府购买变动 :增加使IS曲线平行右移,减少使IS曲线平行左移,移动量 为kg△g

(4)税收变动:增加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kt△t

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水平下降.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4、 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1)货币需求增加/减少 引起LM曲线向左/向右移动

(2)货币供给增加/减少引起LM曲线向右/向左移动

(3)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左移,均衡收入增加/减少,而利率会下降/上升

5、IS-LM模型的政策推论

(1)在萧条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3)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而且,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适当向右移动,可以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6、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n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n 消费决定于消费倾向和收入

n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n 投资决定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n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n 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第五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一、AD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指一定时期中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构成:      AD=C+I+G+X-M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1)一般价格水平:是总需求函数的内生变量

总需求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减函数:AD=f(P)       Q= f(P)

(2)货币收入:是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

(3)时间偏好:是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

2、 总需求曲线

(1)剑桥效应与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n 剑桥方程式:MS=k•P•Q

MS:货币供给量; P:价格总水平;Q: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

k:人们为保持手中的实际现金余额与实际收入的比例.

n 剑桥效应

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使价格水平提高.

n 古典学派的总需求曲线:  Q=1/ k•MS/P

表示经济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总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减函数.

(2)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与凯恩斯效应

n IS-LM模型与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推导

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了一般意义上的总需求函数,同时还是一条均衡的轨迹,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P和Q都能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保持均衡.

n 凯恩斯效应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人们手中的实际现金余额增加,人们对债券的需求增加,利息率降低,投资随之增加,进而总需求提高,价格水平提高.

二、AS(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 是指一个社会中最终产品市场上所供给的总产品的数量,即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总供给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增函数: AS=Ф(P)

2、总量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总量生产函数: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描述的是总量要素投入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 K, P)

Q:一定时期的总产量;  L:使用劳动力的总量(就业量);

K: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   P:生产技术或生产能力

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总产量。

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

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

均衡就业量: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

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就是潜在产量,或称充分就业产量.

3、 总供给曲线

表示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n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n 短期总供给曲线

n 长期总供给曲线

三、AD-AS模型

四、AD和AS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1)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n 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上

n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上

n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

(2)(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五、AD-AS模型的应用

n 分析”滞胀”的原因

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n 分析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效果

抑制总需求对付通货膨胀

刺激总供给对付通货膨胀

第六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物品理论

一、政府经济职能

1、古典经济学:  斯密、萨伊等人的观点

n 古典经济学家以人类的自利本性为研究国民财富增长的出发点,在对经济市场的自然秩序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确立了守夜人政府的职能。

n 自然秩序:经济人利己与利他利益的自动统一

n 政策主张:守夜人政府

“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

2、 凯恩斯主义

n 基于市场缺陷认为政府作为增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者,其职能不仅仅是辅助经济发展,而是全方位地主导经济增长。

n 市场缺陷: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生产和消费过程普遍存在外部性,交易费用的大量存在,在经济发展中已愈来愈显著,整个市场因此越来越偏离经典市场模式,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调节经济,以致生产效率低下.

n 政策主张:主张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扩大社会总需求,增大社会产出。

n 新古典综合学派 :萨缪尔森 :提高效率、增进平等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3、 新古典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被经济理论长期忽视的政治行为主体和政治市场。

两个重要命题

(1)政府失灵论

肯定市场机制因为市场相关变量的存在而具有修复自身缺陷的功能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确信价格的调节能够实现商品市场的供求均衡,宏观总量则因此不会发生供求的失衡。

(2)政府失败

政策主张:削减政府相关职能,改革政府。

二、公共物品理论

1、基本概念

(1)竞争性

是指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会因为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就需要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成本。

非竞争性是指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不会因为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在消费者人数增加的情况下,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排他性

是指能够排除潜在消费者从这类物品供给中受益,一个人对其消费了,其他的人就不能再进行消费,对一个社会而言,这一物品的消费总量就是整个社会所有人消费的算术加总

非排他性是指不能排除潜在消费者从这类物品供给中受益,一个人对它消费了,或者一个人在消费的同时,另外的人也能够对其进行相同的消费

(3)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就是向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强加了本不存在的成本或不应有的收益。

A.外部性的特征

n 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不是通过市场机制发生影响,它不属于买者和卖者之间的范畴,因此市场无力对产生外部效应的单位给予奖惩。

n 外部性和受损者或收益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n 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在很多情况下,不管你是否同意,都必须接受外部性。

n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如工业污染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B、外部性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

n 外部正效应:这种产品的收益的外部化将导致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私人企业的供给不足,从而带来福利损失。

n 外部负效应:将造成社会成本增加。

2、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与供给主体的日益多元化

(1)原因:公共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政府失败”现象;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公共经济活动中也难免存在腐败的“寻租”现象;政府自身的能力和财力有限;政府提供的低效;人们对公共经济尤其是公共产品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在加强。

(2)多元供给主体

A.政府 :原因:政府的典型特征:权力建立在普遍性和强制性基础上

政府起源本身就是社会寻求公共物品的产物

公共产品依附于公共财政,从税收和支出的角度说明政府应提供供给产品。

提供的公共物品: 纯粹公共物品:制度、国防、公共卫生、公共突发事件;         排他性弱竞争性弱的准公共物品:基础教育

B.私人企业或个人:原因:政府失灵: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决策的失误、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认识的时滞、决策的时滞、执行与生效的时滞、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差等;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可能忽略部分人的利益)

参与的形式:一是私人的独立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C.社区;

D.非营利性组织

E.国际组织

机制:协调利益冲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准则。

特点: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集体行为。

提供的难题:国际问题不是一国能够在自身范围解决的。

案例:美国金融风暴影响全球股市和经济,世界面临全球经济衰退

9月各国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反映(注资)

n 欧洲中央银行于16日表示,为防止银行系统出现资金短缺,决定向欧元区国家的商业银行再注资700亿欧元。前一天已注资300亿欧元。

n 日本17日宣布:再次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两万亿日元。16日已分两次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5亿日元。

n 美国与欧洲、加拿大、日本、瑞典等六国央行连手稳定世界金融市场。

10月11月各国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反映(降息)

n 中国:10月8日: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10月29日:从10月30日起下调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n 美国:10月29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调至1%,同时将贴现率下调至1.25%.这是美国本月的第二次降息。

n 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28日将基本利率下调0.5%至1.5%.

10月11月12月各国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反映(降息)

n 12月4日欧洲央行(ECB)宣布下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降至2.5%,为ECB成立近10年来最大将息幅度.

n 英国:12月4日将官方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2%,为1951年来最低.

n 澳洲联储降息100个基点,至

n 新西兰联储12月初降低150个基点至5%.

n 瑞典:央行12月4日下调1.75个百分点至2%.

11月12月各国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反映(注资)

n 德国:政府11月5日推出总额32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12月5日国会出台.

n 中国:11月4万亿财政投入.10项经济措施

n 台湾:12月5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振兴经济消费券发放特别条例”,符合领取资格者,每人可领取总面额3600元的消费券.总预算约829亿元.

n 法国:12月4日法总统萨科齐公布总数额为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n 欧盟27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11月通过2000亿欧元救市计划.

n 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10月19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中央银行行长在会议期间分析了此次全球金融震荡对拉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根据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拉美各国央行之间将建立信息交换和技术合作机制,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联手采取行动,确保拉美各国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避免地区一体化进程受到影响。

n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6日14点15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降息0.75个百分点至0-0.25%区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美联储主席同时承诺,将使用“所有可用工具”来抑制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1、目标:

n 充分就业: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衡量尺度:失业率的高低

n 价格稳定:概念: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n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n 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

n 目标一致: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n 互补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就业

n 矛盾和冲突:如经济增长与价格

n 目标选择:(1)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急迫任务;(2)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3、 宏观经济政策

n 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n 供给管理政策(控制工资和物价的收入政策\改善劳动力状况政策\人力政策)

二、财政政策

1、宏观经济理论中的财政政策

n 概念: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2、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的作用

(1)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

相关扩张性措施:减税或改变税收结构;  扩大政府支出;  增大政府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 IS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紧缩性措施: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3、 财政政策的效果

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大小。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挤出效应的大小: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效应为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4、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调控手段

财政手段:政府收入和财政支出

(1)收入:税收与公债

A、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的作用:具有乘数效应,即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税收乘数有两种:一是税率是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二是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B、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

公债的作用: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的作用,影响货币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2)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A、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用: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因而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作用: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具有乘数效应,能够通过转移支付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

n 自动稳定器(自动调节):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变量或者说干扰对GNP冲击的内在机制。作用机制: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购买支出的相对稳定。

n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主动调节):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和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措施: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1、宏观经济理论中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达到某种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的各种政策。

l 货币政策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移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大小.

(1)扩张性货币政策: LM曲线向右移动

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容易,投资增加,刺激总需求增加.

相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回购国债操纵公开市场业务。

(2)紧缩性货币政策: LM曲线向左移动

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

相关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售出国债操纵公开市场业务。

2、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与调控手段

(1)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作为发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

(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的工具

n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利率的政策行为。

n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行为。

n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行为。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及其效果

(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处于LM曲线的萧条区域时,利率对货币供给的灵敏度为零,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2)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处于LM曲线的古典区域时,利率对货币供给的灵敏度趋近于无穷大,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

(3)在非极端情况下,即在LM曲线的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效,应配合使用.

第 八 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一、通货膨胀理论

1、含义:在通货膨胀的定义中包括三个比例方面的内容,即货币过量发行、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三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货币发行量过多,是它的原因;通货贬值,是它的实质;物价上涨,是它的标志。不能把通货膨胀理解为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

2、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般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生活费用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实际工资指数;

n 利率:

通货膨胀和利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当通货膨胀率等于或大于名义利率时,就出现了零利率或负利率。

3、主要通货膨胀理论

(1)需求拉上说 :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速度超过了按现行价格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类型:

n 自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支出的增加或需求的增加与原先的或预期的成本增加没有联系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n 诱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的增加而诱发了总需求增加所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

n 支持或被动性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一国政府为了阻止失业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增加总需求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说: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供给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垄断价格

类型:

n 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工资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n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组织和垄断企业为了保证一定利润而抬高价格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n 操纵价格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和寡头对部分产品卖价进行操纵,人为提高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n 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本国货币对他国货币汇率升值而引起的出口产品成本上升,或者外国货币贬值造成的外汇倾销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

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考察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分得收入的所有者实际得到的收入的大小.

n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n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n 通货膨胀能够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n 随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

n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n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5、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必然会阻碍经济增长和导致低效率.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因此,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没负效应.

6、通货膨胀的治理

(1)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n 紧缩性货币政策: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 ;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 .

n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n 收入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 ;工资管制(或冻结工资) ;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n 价格政策:基本内容:通过反托拉斯发法限制价格垄断

n 供应政策:  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稳定币值;精简规章制度,给企业松绑,剌激企业创新积极性,提高生产率等等。

(2)发展中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n “传统疗法”:紧缩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n “冲击疗法”:反传统疗法。

(3)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n 治标和治本

截流泄洪

二、失业理论

1、相关概念

失业: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充分就业:(潜在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与潜在就业量相对应的就是潜在产量,或称充分就业产量.

2、失业的影响

(1)经济影响

n 失业时期的经济代价: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n 人力资本的损失:人力资本存量损失;人力资本流量损失

(2)社会影响

3、奥肯法则

n 奥肯定律:即实际的收入相对于潜在收入,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

n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状况,由此决定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n 奥肯定律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产出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失业率与收入之间的反向变动,即两者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n 政策意义:实际GDP必须与潜在GDP同样的增长速度,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4、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粘性工资理论

n 粘性工资:指在某一时期内不能变动的货币工资水平,它以合约的形式由劳动供求双方签订,不能由某一方任意更改.

n 货币工资刚性:指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时,货币工资仍不能下降.

5、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失业率出现逐渐提高的走势,从60年代的4%升至80年代的6%,

主要原因:⑴劳动力结构;⑵高福利政策  ;⑶结构性变化

第九章 商业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一、商业周期理论

1、定义与概念

商业周期也称作“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是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四个阶段:

n 扩张(繁荣):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并且扩张向上的一个阶段。

n 衰退:整个经济活动由繁荣转为萧条的过渡阶段。

n 收缩(萧条):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并且收缩向下的一个阶段。

n 复苏:整个经济活动由萧条转为繁荣的过渡阶段

类型: 根据经济周期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对经济周期进行分类:

(1)基钦周期:也称短周期或短波,指平均长度为40个月左右的一次周期。

(2)朱格拉周期:也称中周期,指为期9-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称长周期或长波,指为期50-60年的一种经济周期。

2、经济衰退:

(1)界定: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

n 宏观经济学: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

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到3或者更少。

(2)特征:

n 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作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其后,工厂和设备的商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n 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解雇工人以及失业率升高。

n 产出下降, 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增长趋势放慢。

n 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 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3)目前世界主要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

n 美国: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局认定,美自07年12月开始陷入经济衰退.10月工厂定单下滑5.1%,创2000年7月最大降幅,11月份失业率升至6.7%,为15年来最高,显示美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

n 日本:由于已经两个季度GDP出现负增长,11月底宣布进入衰退期.

n 欧元区: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投资下降影响,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15国经济比前一季度下滑0.2%,至此,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而陷入衰退.

n 德国:德国联邦统计局11月13日宣布,德国第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5%.由于第二季度GDP已经下降0.4%.由此进入衰退期.这是时隔12年之后首次衰退.

n 英国:08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16年来的经济收缩.预计09年出现1.1%的负增长.

n 法国:法兰西银行预计第四季度法国经济将出现0.5%负增长

n 联合国12月1日发布预测:发达经济体将出现0.5%的负增长,为二战后最糟.美1%负增长,欧盟15国0.7%负增长,日本0.3%负增长;发展中国家明年增长4.6%,低于08年的5.9%,以及07年的7.1%.

 

二、商业周期理论

1、外因论与内因论

(1)外因论:是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波动中寻找商业周期的根源。

(2)内因论: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商业周期的机制。认为,任何一次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

l 乘数-加速数理论:投资或其他需求项目的变动会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通过加速原理来影响投资,而正是这种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了周期性波动.

2、需求拉动型商业周期

商业周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总需求冲击。下图10-2说的是一种普遍的情况,它表明总需求下降是怎样减少产出的。假设经济最初处在短期均衡点B。后来,或许是因为国防开支减少,或许是因为紧缩货币,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到AD′。如果总供给没有变化,经济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注意这里产出从Q降到Q′,价格水平有所减低,通货膨胀率也下降了。自然,扩张的情形恰好相反。AD曲线移向右方,产出向潜在GDP逼近,甚至超过它.价格和通货膨胀则上升

  

n 商业周期中产出、就业和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当消费者、企业或政府改变其与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相关的总支出的时候,这些波动就会发生。当总需求的改变引起商业的大幅度滑坡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甚至萧条。而经济活动的大幅度上扬将会导致通货膨胀。

3、我国的经济周期概况

n 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5个周期。曾有3次“大起大落”。每次“大起”,GDP增长率的高峰都在20%左右。

n 从1977年到现在,又经历了5个周期。曾有4次大起,GDP增长率的高峰明显下降,但仍然较高,均超过了10%。

二、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概念

指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它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包括:实际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它们的实际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潜在的(或充分就业时的)生产能力增加。即如果全部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可能达到的产值增长。潜在经济增长能够反映没有得到利用的生产能力所应该提供的经济增长。

增长的四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增长函数公式:      Q=AF(K,L,R,H)

2、经济增长的类型

(1)从经营方式或经济增长的效率角度:粗放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

(2)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外延型经济增长;内涵型经济增长

(3)从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所依赖的主要因素:分为资本密集型;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3、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1)早期经济增长理论

n 斯密:经济增长表现为财富的增长;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少;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加,进而引起经济增长.

n 李嘉图:农业生产的报酬递减,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

n 马尔萨斯:资本的运用在土地报酬规律对经济增长制约之前就已经受到限制,资本过剩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

n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宏观经济均衡/有效需求不足

n 二战之后:分析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和途径

n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估算导致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

n 60年代末以来:零经济增长

n 90年代以来:新经济增长理论

(4)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剑桥增长模型

(5)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结构问题的研究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n 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高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例如迅速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等;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6)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经济成长的阶段》 .

n 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指科学技术长期停滞、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前资本主义社会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由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的过渡阶段,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

起飞阶段: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时期

向成熟推进阶段: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n 第六个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当前资本主义社会

4、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1)增长极限论: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1972年发表。主张实现零经济增长

(2)增长价值怀疑论:代表人物:米香

(3)“没有极限的增长”论:代表人物:西蒙

5、我国经济增长

(1)我国经济增长前途当中有三大障碍:环境承受能力;资源供给问题;自主创新

(2)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内涵

n 要改变粗放、低效的增长方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n 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转换,在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后,通过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形成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为重点的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n 适应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而进行的调整。

三、经济发展理论

1、经济发展的概念:是指随着经济增长一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其内涵包括:

n 最低生活需要:是指提供基本需求的能力

n 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

n 自由:是一种更基本意义上的自由,是指人们从异化的物质生活条件中获得自由或解放出来,从自然、无知的处境、各种惯例、教条主义信仰的社会奴役下获得自由。

发展是改进人民社会质量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区别:

n 经济增长是一个“速度”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国社会财富增加的速度。在测量时,一般用百分比,而不是用绝对数量来表示。经济发展是一个“水平”概念,反映的是一国人民生活水准(甚至综合国力)的高度,即一个国家人均社会财富的拥有量。

n 只有生产能力和实际收入的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说明,如制度、结构、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文化教育、福利保障、人均寿命等。

n 从时间上看,经济发展是研究更长时期的经济变动,经济增长是研究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变动。从此意义上,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实现经济增长,或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才有可能,而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助于生产能力的积累和扩张,为加速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系:

n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首要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地,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有发展而无增长的情况一般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个别情况下即使出现(容易经过某种急剧的变革),也只能是短期的、局部的,而不可能是持续的、全面的。

n 经济发展并不必然表现为经济增长自然演进的结果。一种情况是,经济增长与结构失调相伴随;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增长与经济依附相随。

3、可持续发展战略

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来

1978年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有关文件中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

基本思路: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度到知识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人口数量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变化与环境污染严重

思考题:

l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l 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

l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l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l 画图说明国民收入的循环与宏观经济运行

l 国民收入核算的原则及方法。

l 总需求的构成

l 画图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l 社会消费函数及其影响的宏观因素。

l 什么叫乘数,以及乘数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l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l 试在IS-LM模型中找出IS曲线与LM曲线的均衡点与不均衡点的集合。

l 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l 为什么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l 何谓剑桥效应与凯恩斯效应

l AD和AS变动会怎样影响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l 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l 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可能的效率损失

l 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日益多元化的原因是什么。

l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l 扩张性财政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哪些,以及紧缩性财政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哪些。其政策效果试画图予以说明。

l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l 奥肯定律的含义及政策意义

l 经济增长的概念及类型

l 罗斯托怎样划分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

l 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l 何谓经济衰退,政府一般会怎样应对?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rcy2012/p/6004495.html

经济金融学之1宏观经济学相关推荐

  1. 全世界最著名的经济金融学网站

    01.经济金融学网站 金融经济学网站 http://www.finweb.com/  提供金融.经济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论文.期刊.数据等 神奇经济数据库 http://www.economagic.c ...

  2. 经济金融学之2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 ...

  3. chatGPT对经济的影响

    公众号文章:chatGPT对经济的影响 问答 chatGPT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请你扮演一位大学生,要做一场关于"chatGPT对经济的影响"的报告,请你详细讲述PPT制作构思以及 ...

  4. 经济学的网站总结(一)

    经济学的网站总结(从别人那里转来的) Sun Jul 27 10:34:04 2003 作 者: nulsy 标 题: 经济学常用网站 时 间: Sat May 10 03:10:35 2003 点 ...

  5. 经济学的网站总结(从别人那里转来的)

    经济学的网站总结(从别人那里转来的) Sun Jul 27 10:34:04 2003 作 者: nulsy 标 题: 经济学常用网站 时 间: Sat May 10 03:10:35 2003 点 ...

  6. 金融危机只是世界统一的第三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10/54748.html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西方精英界力图完成世界一统的第三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这个步 ...

  7. 哪些知乎收藏夹关注数超过一万?

    我们先看榜单共计432个收藏夹关注数超过一万,看完榜单之后看抓取思路. 以下格式按照(关注人数,收藏夹链接),从高到低降序排序. 102884 知乎经典问题 - 收藏夹 76771 醍醐灌顶 - 收藏 ...

  8.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1年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2013年起,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启动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依托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学位授权点,汇集人民银行及清华大学的资源优势,联合培养项目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深厚. ...

  9.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2年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2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其相关实施细则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 ...

  10.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3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3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其相关实施细则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 ...

最新文章

  1. 解密jQuery事件核心 - 绑定设计(一)
  2. poj3216 Prime Path(BFS)
  3. Delphi实现类似Android锁屏的密码锁控件
  4. 2020年大厂职级薪资一览表
  5. php怎么关闭全部进程,怎么关闭swoole进程
  6. React面试题总结,一文说清!
  7. c#中使用多线程访问winform中控件的若干问题
  8. mysql删除字段的方法总结
  9. 还有人买吗?苹果新一代iPod touch悄然发布:升级为A10芯片
  10. HDU 1698 Just a Hook(线段树:区间更新)
  11. 数组分割问题(转载学习)
  12. 为什么 call 比 apply 快?
  13. android pc模拟器哪个好用,电脑手游安卓模拟器哪个好用流畅 好用的安卓模拟器...
  14. 组策略怎么禁用计算机管理,【组策略来禁止电脑打开控制面板】
  15. 江苏大学和南邮的计算机专业,江苏最适合普通考生的5所大学,性价比很高,不让考生浪费一分...
  16. 如何有效阅读caffe源码
  17. 汇编语言(四)-8086的指令系统
  18. 【广州芯享家】服务器维护过程中,你需要了解的5个小常识
  19. android按钮输出音频,android – 如何点击按钮播放声音
  20. unity制作仿原神水面(1)——上色、造浪

热门文章

  1. 关于 wxWindows
  2. useragent大全
  3. C程序设计实践——实验指导
  4. Navicat for MySql管理工具 中文破解版
  5. 不用再为机翻头疼!sci论文写作翻译神器推荐
  6. ios 身份证照片识别信息
  7. rfid卡的读写c语言,IC卡读卡器与编程语言
  8. shiro721复现
  9. optistruct中的DRESP2响应设置
  10. id nfc模拟_模拟门禁卡: NFC卡模拟 v3.1.5 清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