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的是前后端分离及前端

一. 前后端分离

前端HTML页面通过AJAX调用后端的RESTFUL API接口并使用JSON数据进行交互。

二. vue面试题

1、MVC 和 MVVM 区别

MVC

MVC全名是 Model View Controller,时模型 - 视图 - 控制器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

  • Model(模型):是用于处理应用程序数据逻辑部分。通常模型对象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 View(视图):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本分。通常视图是依据模型数据创建的。
  • Controller(控制器):是应用程序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通常控制器负责从视图读取数据,控制用户输入,并向模型发送数据。

MVC的思想:一句话描述就是Controller负责将Model的数据用View显示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在Controller里面把Model的数据赋值给View。

MVVM

MVVM新增了VM类。

ViewModel层:做了两件事达到了数据的双向绑定,一是将【模型】转化成【视图】,即将后端传递的数据转化成所看到的页面。 实现的方式时:数据绑定。二是将【视图】转化成【模型】,即将所看到的页面转换成后端的数据。实现的方式是:DOM事件监听。

MVVM与MVC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现了View和Model的自动同步,也就是当Model的属性改变时,我们不用再手动操作Dom元素来改变View的显示。 而是改变属性后该属性对应的View层显示会自动改变(对应Vue数据驱动的思想)

整体看来,MVVM比MVC精简很多,不仅简化了业务与界面的依赖,还解决了数据频繁更新的问题,不用再用选择器操作DOM元素。因为在MVVM中,View不知道Model的存在,Model和ViewModel也察觉不到View,这种低耦合模式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注意:Vue并没有完全遵循MVVM的思想,这一点官网自己也有声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官方要说Vue没有完全遵循MVVM思想呢?
严格的MVVVM要求View不能和Model直接通信,而Vue提供了$refs这个属性,让Model可以直接操作View,违反了这一规定,所以是Vue没有完全遵循MVVM。

2、为什么data是一个函数

组件的data写成一个函数,数据以函数返回值形式定义,这样每复用一次组件,就会返回一分新的data,类似于给每个组件实例创建一个私有的数据空间,让各个组件实例维护各自的数据。而单纯的写成对象形式,就使得所有组件实例共用了一份data,就会造成一个变了全都会变的结果。

3、Vue组件通讯有哪些方式?

1、props 和 emit。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是通过props传递的,子组件传递给父组件是通过emit。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是通过props传递的,子组件传递给父组件是通过emitpropsemit触发事件来做到的。

2、$parent 和 $children 获取单签组件的父组件和当前组件的子组件。

3、$attrs 和 listenersA−>B−>C。Vue2.4开始提供了listeners A -> B -> C。Vue2.4开始提供了listenersA>B>CVue2.4attrs和$listeners来解决这个问题。

4、父组件中通过 provide 来提供变量,然后在子组件中通过 inject 来注入变量。(官方不推荐在实际业务中适用,但是写组件库时很常用。)

5、$refs 获取组件实例。

6、envetBus 兄弟组件数据传递,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事件总线的方式。

7、vuex 状态管理。

4、Vue的生命周期方法有哪些?一般在哪一步发送请求?

beforeCreate 在实例初始化之后,数据观测(data observe)和 event/watcher 事件配置之前被调用。在当前阶段 data、methods、computed 以及 watch 上的数据和方法都不能被访问。

created 实例已经创建完成之后被调用。在这一步,实例已经完成以下的配置:数据观测(data observe ),属性和方法的运算,watch/event 事件回调。这里没有 el,如果非要想与DOM进行交互,可以通过vm.el,如果非要想与 DOM 进行交互,可以通过vm.elDOMvm.nextTick 来访问 DOM。

beforeMount 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 render 函数首次被调用。

mounted 在挂载完成后发生,在当前阶段,真实的 Dom 挂载完毕,数据完成双向绑定,可以访问到 Dom节点。

beforeUpdate 数据更新时调用,发生在虚拟 DOM 重新渲染和打补丁 (patch)之前。可以在这个钩子中进一步地更改状态,这不会触发附加的重渲染过程。

updated 发生在更新完成之后,当前阶段组件 Dom 已经完成更新。要注意的是避免在此期间更新数据,因为这个可能导致无限循环的更新,该钩子在服务器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beforeDestroy 实例销毁之前调用。在这一步,实力仍然完全可用。我们可以在这时进行 善后收尾工作,比如清除定时器。

destroy Vue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实例指示的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左右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不被调用。

activated keep-alive 专属,组件被激活时调用

deactivated keep-alive 专属,组件被销毁时调用

异步请求在哪一步发起?

可以在钩子函数 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中进行异步请求,因为在这三个钩子函数中,data已经创建,可以将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进行赋值。

如果异步请求不需要依赖 DOM 推荐加载 created 钩子函数中调用异步请求,因为在 created 钩子函数中调用异步请求有以下优点:

  • 能更快获取到服务端数据,减少页面loading时间;
  • ssr 不支持 beforeMount、mounted 钩子函数,所以放在 created 中有助于一致性。

5、v-if 和 v-show 的区别

v-if 在编译过程中会被转化成三元表达式,条件不满足时不渲染此节点。

v-show 会被编译成指令,条件不满足时控制样式将此节点隐藏(display:none)

使用场景

v-if 适用于在运行时很少改变条件,不需要频繁切换条件的场景。

v-show 适用于需要非常频繁切换条件的场景。

扩展补充:display:none 、 visibility:hidden 和 opacity:0 之间的区别?

三者公共点都是隐藏。不同点:

  • 一、是否占据空间。
    display:none,隐藏之后不占位置;visibility:hidden、opacity:0,隐藏后任然占据位置。
  • 二、子元素是否继承。
    display:none — 不会被子元素继承,父元素都不存在了,子元素也不会显示出来。
    visibility:hidden — 会被子元素继承,通过设置子元素 visibility:visible 来显示子元素。
    opacity:0 — 会被子元素继承,但是不能设置子元素 opacity:0 来先重新显示。
  • 三、事件绑定。
    display:none 的元素都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无法触发他绑定的事件。
    visibility:hidden 不会触发他上面绑定的事件。
    opacity:0 元素上面绑定的事件时可以触发的。
  • 四、过度动画。
    transition对于display是无效的。
    transition对于visibility是无效的。
    transition对于opacity是有效的。

6、说说 vue 内置指令

  • v-once - 定义它的元素或组件只渲染一次,包括元素或组件的所有节点,首次渲染后,不再随数据的变化重新渲染,将被视为静态内容。
  • v-cloak - 这个指令保持在元素上直到关联实例结束编译 – 解决初始化慢到页面闪动的最佳实践。
  • v-bind - 绑定属性,动态更新HTML元素上的属性。例如 v-bind:class。
  • v-on - 用于监听DOM事件。例如 v-on:click v-on:keyup
  • v-html - 赋值就是变量的innerHTML – 注意防止xss攻击
  • v-text - 更新元素的textContent
  • v-model - 1、在普通标签。变成value和input的语法糖,并且会处理拼音输入法的问题。2、再组件上。也是处理value和input语法糖。
  • v-if / v-else / v-else-if。可以配合template使用;在render函数里面就是三元表达式。
  • v-show - 使用指令来实现 – 最终会通过display来进行显示隐藏
  • v-for - 循环指令编译出来的结果是 -L 代表渲染列表。优先级比v-if高最好不要一起使用,尽量使用计算属性去解决。注意增加唯一key值,不要使用index作为key。
  • v-pre - 跳过这个元素以及子元素的编译过程,以此来加快整个项目的编译速度。

7、怎样理解 Vue 的单项数据流

数据总是从父组件传到子组件,子组件没有权利修改父组件传过来的数据,只能请求父组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这样会防止从子组件意外改变父组件的状态,从而导致你的应用的数据流向难以理解。

注意:在子组件直接用 v-model 绑定父组件传过来的 props 这样是不规范的写法,开发环境会报警告。

如果实在要改变父组件的 props 值可以再data里面定义一个变量,并用 prop 的值初始化它,之后用$emit 通知父组件去修改。

8、computed 和 watch 的区别和运用的场景。

computed 是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计算值,并且 computed 的值有缓存,职友集当计算值变化才会返回内容,他可以设置getter和setter。

watch 监听到值的变化就会执行回调,在回调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计算属性一般用在模板渲染中,某个值是依赖其它响应对象甚至是计算属性而来;而侦听属性适用于观测某个值的变化去完成一段复杂的业务逻辑。

9、v-if 和 v-for 为什么不建议一起使用

v-for和v-if不要在同一标签中使用,因为解析时先解析v-for在解析v-if。如果遇到需要同时使用时可以考虑写成计算属性的方式。

10、Vue 2.0 响应式数据的原理

整体思路是数据劫持 + 观察者模式

对象内部通过 defineReactive 方法,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属性进行劫持(只会劫持已存在的属性),数组则是通过重写数组来实现。当页面使用对应属性时,每个属性都拥有自己的 dep 属性,存在它所依赖的 watcher (依赖收集)get,当属性变化后会通知自己对应的 watcher 去更新(派发更新)set。

1、Object.defineProperty 数据劫持
2、使用 getter 收集依赖 ,setter 通知 watcher派发更新。
3、watcher 发布订阅模式。

11、Vue 如何检测数组变化

数组考虑性能原因没有用 defineProperty 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拦截,而是选择对7种数组(push,shift,pop,splice,unshift,sort,reverse)方法进行重写(AOP 切片思想)。

所以在 Vue 中修改数组的索引和长度无法监控到。需要通过以上7种变异方法修改数组才会触发数组对应的watcher进行更新。

12、Vue3.0 用过吗?了解多少?

  • 响应式原理的改变 Vue3.x 使用 Proxy 取代 Vue2.x 版本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 组件选项声明方式 Vue3.x 使用 Composition API setup是Vue3.x新增的一个选项,他是组件内使用Composition API 的入口。
  • 模板语法变化 slot 具名插槽语法,自定义指令v-model升级。
  • 其他方面的更改 Suspense支持Fragment(多个根节点)和 Protal(在dom其他部分渲染组件内容)组件,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处理。基于 treeShaking 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内置功能。

13、Vue3.0 和 2.0 的响应式原理区别

Vue3.x 改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因为 Proxy 可以直接监听对象和数组的变化,并且有多达13种拦截方法。

Vue的父子组件生命周期钩子函数执行顺序

  • 加载渲染过程

  • 父beforeCreate -> 父created -> 父beforeMount -> 子beforeCreate -> 子created -> 子beforeMount -> 子mounted -> 父mounted

  • 子组件更新过程

  • 父beforeUpdate -> 子beforeUpdate -> 子updated -> 父updated

  • 父组件更新过程

  • 父beforeUpdate -> 父updated

  • 销毁过程

  • 父beforeDestroy -> 子beforeDestroy -> 子destroyed -> 父destroyed

15、虚拟DOM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

由于在浏览器中操作DOM是很昂贵的。频繁操作DOM,会产生一定性能问题。这就是虚拟Dom的产生原因。Vue2的Virtual DOM 借鉴了开源库 snabbdom 的实现。Virtual DOM本质就是用一个原生的JS对象去描述一个DOM节点,是对真实DOM的一层抽象。

优点:
1、保证性能下限:框架的虚拟DOM需要适配任何上层API可能产生的操作,他的一些DOM操作的实现必须是普适的,所以它的性能并不是最优的;但是比起粗暴的DOM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框架的虚拟DOM至少可以保证在你不需要手动优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还不错的性能,既保证性能的下限。
2、无需手动操作DOM:我们不需手动去操作DOM,只需要写好 View-Model的 代码逻辑,框架会根据虚拟DOM和数据双向绑定,帮我们以可预期的方式更新视图,极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3、跨平台:虚拟DOM本质上是JavaScript对象,而DOM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DOM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端渲染、weex开发等等。
缺点:
1、无法进行极致优化:虽然虚拟DOM + 合理的优化,足以应对大部分应用的性能需要,但在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虚拟DOM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极致优化。
2、首次渲染大量DOM时,由于多了一层DOM计算,会比innerHTML插入慢。

16、v-model 原理

v-model 只是语法糖而已。
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 property 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 text 和 textarea 元素使用 value property 和 input 事件;
  • checkbox 和 radio 使用 checked property 和 change事件;
  • select 字段将 value 作为 prop 并将 change 作为事件。

注意:对于需要使用输入法的语言,你会发现 v-model 不会在输入法组合文字过程中得到更新。

在普通元素上:
input v-model='sth'
input v-bind:value='sth' v-on:input='sth = $event.target.value'

17、v-for为什么要加key

如果不使用key,Vue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就地修改/复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key 是为Vue中Vnode的唯一标识,通过这个key,我们的diff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更准确:**因为带key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sameNode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更加准确。
**更快速:**利用key的唯一性生成map对象来获取对应节点,比遍历方式块。

18、Vue事件绑定原理

原生事件绑定是通过 addEventListener 绑定给真实元素的,组件事件绑定是通过Vue自定义的$on实现的。如果要在组件上使用原生事件,需要加.native修饰符,这样就相当于在父组件中把子组件当做普通的HTML标签,然后加上原生事件。
on、on、onemit 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维护一个事件中心,on的时候将事件按名称存在事件中心里,称之为订阅者,然后emit将对应的事件进行发布,去执行事件中心里的对应的监听器。

19、vue-router 路由钩子函数是什么?执行顺序是什么?

路由钩子的执行流程,钩子函数种类有:全局守卫、路由守卫、组件守卫。

完整的导航解析流程:
1、导航被触发。
2、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rLeave 守卫。
3、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4、在重用的组件调用 beforeRouterUpdate 守卫(2.2+)。
5、在路由配置里面 beforeEnter。
6、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7、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rEnter。
8、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2.5+)。
9、导航被确认。
10、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11、触发 DOM 更新。
12、调用 beforeRouterEnter 守卫中传给next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20、vue-router 动态路由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我们经常需要把某种模式匹配到的所有路由,全都映射到同个组件。例如,我们有一个 User组件,对于所有 ID 各不相同的用户,都要使用这个组件来渲染。那么,我们可以在 vue-router 的路由路径中使用“动态路径参数”(dynamic segment)来达到这个效果: const User = {
template: "

User

“, };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动态路径参数 以冒号开头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 },
],
});
问题:vue-router 组件复用导致路由参数失效怎么办?
解决方案:
1、通过watch监听路由参数再发请求
watch:{
“router”:function(){
this.getData(this.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0: …er.params.xxx) }̲ } 2、用 :key来阻止复…route.fullPath”

21、谈一下对 vuex 的个人理解

vuex 是专门为 vue 提供的全局状态管理系统,用于多个组件中数据共享、数据缓存等。(无法持久化、内部内心原理是通过创造一个全局实例 new Vue)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 State:定义了应用状态的数据结构,可以在这里设置默认的初始化状态。
  • Getter:允许组件从Store中获取数据,mapGetters 辅助函数仅仅是将 store 中的 getter 映射到局部计算属性。
  • Mutation:是唯一更改 store 中状态的方法,且必须是同步函数。
  • Action:用于提交 mutation,而不是直接变更状态,可以包含任意异步请求。
  • Module:允许将单一的 Store 拆分更多个 store 且同时保存在单一的状态树中。

22、Vuex 页面刷新数据丢失怎么解决?

需要做 vuex 数据持久化,一般使用本地储存的方案来保存数据,可以自己设计存储方案,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插件。
推荐使用 vuex-persist (脯肉赛斯特)插件,它是为 Vuex 持久化储存而生的一个插件。不需要你手动存取 storage,而是直接将状态保存至 cookie 或者 localStorage中。

23、Vuex 为什么要分模块并且加命名空间?

模块: 由于使用单一状态树,应用的所有状态会集中到一个比较大的对象。当应用变得非常复杂时,store 对象就有可能会变得相当臃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Vuex 允许我们将 store 分割成模块(module)。每个模块拥有自己的 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甚至是嵌套子模块。

命名空间: 默认情况下,模块内部的 action、mutation、getter是注册在全局命名空间的 — 这样使得多个模块能够对同一 mutation 或 action 做出响应。如果希望你的模块具有更高的封装度和复用性,你可以通过添加 namespaced:true 的方式使其成为带命名的模块。当模块被注册后,他所有 getter、action、及 mutation 都会自动根据模块注册的路径调整命名。

24、使用过 Vue SSR 吗?说说 SSR

SSR 也就是服务端渲染,也就是将 Vue 在客户端把标签渲染成 HTML 的工作放在服务端完成,然后再把 html 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优点:
SSR 有着更好的 SEO、并且首屏加载速度更快。
缺点:
开发条件会受限制,服务器端渲染只支持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两个钩子,当我们需要一些外部扩展库时需要特殊处理,服务端渲染应用程序也需要处于 Node.js 的运行环境。
服务器会有更大的负载需求。

25、vue 中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1、工厂模式 - 传入参数即可创建实例
虚拟 DOM 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基础标签的 Vnode 和组件 Vnode。

2、单例模式 - 整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vuex 和 vue-router 的插件注册方法 install 判断如果系统存在实例就直接返回掉。

3、发布-订阅模式。(vue 事件机制)

4、观察者模式。(响应式数据原理)

5、装饰器模式(@装饰器的用法)

6、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指对象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方案 - 比如选项的合并策略。

26、你都做过哪些 Vue 的性能优化?

这里只列举针对 Vue 的性能优化,整个项目的性能优化是一个大工程。

  • 对象层级不要过深,否则性能就会差。
  • 不需要响应式的数据不要放在 data 中(可以使用 Object.freeze() 冻结数据)
  • v-if 和 v-show 区分使用场景
  • computed 和 watch 区分场景使用
  • v-for 遍历必须加 key,key最好是id值,且避免同时使用 v-if
  • 大数据列表和表格性能优化 - 虚拟列表 / 虚拟表格
  • 防止内部泄露,组件销毁后把全局变量和时间销毁
  • 图片懒加载
  • 路由懒加载
  • 异步路由
  • 第三方插件的按需加载
  • 适当采用 keep-alive 缓存组件
  • 防抖、节流的运用
  • 服务端渲染 SSR or 预渲染

27、Vue.mixin 的使用场景和原理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不同组件中经常用到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代码,这些代码的功能相对独立,可以通过vue 的 mixin 功能抽离公共的业务逻辑,原理类似“对象的继承”,当组件初始化时会调用 mergeOptions 方法进行合并,采用策略模式针对不同的属性进行合并。当组件和混入对象含有相同名选项时,这些选项将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合并”。

28、nextTick 使用场景和原理

nextTick 中的回调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的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主要思路就是采用微任务优先的方式调用异步方法去执行 nextTick 包装的方法。

29、keep-alive 使用场景和原理

keep-alive 是 Vue 内置的一个组件,可以实现组件缓存,当组件切换时不会对当前组件进行卸载。

  • 常用的两个属性 include/exclude,允许组件有条件的进行缓存。
  • 两个生命周期 activated/deactivated,用来得知当前组件是否处理活跃状态。
  • keep-alive 运用了 LRU 算法,选择最近最久未使用的组件予以淘汰。

扩展补充:LRU 算法是什么?

30、Vue.set 方法原理

了解 Vue 响应式原理的同学都知道在两种情况下修改 Vue 是不会触发视图更新的。
1、在实例创建之后添加新的属性到实例上(给响应式对象新增属性)
2、直接更改数组下标来修改数组的值。

Vue.set 或者说是 $set 原理如下

因为响应式数据 我们给对象和数组本身新增了__ob__属性,代表的是 Observer 实例。当给对象新增不存在的属性,首先会把新的属性进行响应式跟踪 然后会触发对象 ob 的dep收集到的 watcher 去更新,当修改数组索引时我们调用数组本身的 splice 方法去更新数组。

31、Vue.extend 作用和原理

官方解释:Vue.extend 使用基础 Vue 构造器,创建一个“子类”。参数是一个包含组件选项的对象。

其实就是一个子类构造器,是Vue组件的核心api。实现思路就是使用原型继承的方法返回了 vue 的子类,并且利用 mergeOptions 把传入组件的 options 就和父类的 options 进行了合并。

32、写过自定义指令吗?原理是什么?

指令本质上是装饰器,是 vue 对 HTML 元素的扩展,给 HTML 元素添加自定义功能。vue 编译 DOM 时,会找到指令对象,执行指令的相关方法。

自定义指令有五个生命周期(也叫钩子函数),分别是 bind、inserted、update、componentUpdated、unbind

  • 1、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第一次绑定到元素时调用。在这里可以进行一次性的初始化设置。
  • 2、inserted:被绑定元素插入父节点时调用。
  • 3、update:被绑定元素所在的模板更新时调用,而不论绑定值是否变化。通过比较前后的绑定值。
  • 4、componentUpdated:被绑定元素所在模板完成一次更新周期时调用。
  • 5、un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与元素解绑时调用。

原理:
1、在生成 ast 语法树时,遇到指令会给当前元素添加 directives 属性
2、通过 genDirectives 生成指令代码
3、在 patch 前将指令的钩子提取到 cbs 中,在 patch 过程中调用对应的钩子。
4、当执行指令对应钩子函数时,调用对应指令定义方法。

33、Vue 修饰符有哪些?

事件修饰符

  • .stop 阻止事件继续传播
  • .prevent 阻止标签默认行为
  • .capture 使用事件捕获模式,即元素自身触发的事件先在此处处理,然后才交由内部元素进行处理
  • .self 只当在 event.target 是当前元素自身时触发处理函数
  • .once 事件只会触发一次
  • .passive 告诉浏览器你不想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

v-model 的修饰符

  • .lazy 通过这个修饰符,转变为在 change 事件再同步
  • .number 自动将用户输入值转化为数值类型
  • .trim 自动过滤用户输入的收尾空格

键盘事件修饰符

  • .enter
  • .tab
  • .delete (捕获“删除”和“退格”键)
  • .esc
  • .space
  • .up
  • .down
  • .left
  • .right

系统修饰符

  • .ctrl
  • .alt
  • .shift
  • .meta

鼠标按钮修饰符

  • .left
  • .right
  • .middle

34、Vue 模板编译原理

Vue 的编译过程就是将 template 转化为 render 函数的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将 模板字符串转换成 element ASTs(解析器)
第二步是对 AST 进行静态节点标记,主要用来做虚拟 DOM 的渲染优化(优化器)
第三步是 使用element ASTs 生成 render 函数代码字符串(代码生成器)

35、生命周期钩子是如何实现的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核心实现是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先把用户传入的生命周期钩子订阅好(内部采用数组的方法存储)然后在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一次执行对应的钩子方法(发布)

36、函数式组件使用场景和原理

函数式组件与普通组件的区别

  • 1、函数式组件需要在声明组件时指定 functional:true
  • 2、不需要实例化,所以没有this,this通过render函数的第二个参数context代替
  • 3、没有生命周期钩子函数,不能使用计算属性,watch
  • 4、不能通过$emit对外暴露事件,调用事件只能通过context.listeners.click的方式调用外部传入的事件
  • 5、因为函数组件时没有实例化的,所以在外部通过ref去引用组件时,实际引用的是HTMLElement
  • 6、函数式组件的props可以不用显示声明,所以没有在props里面声明的属性都会被自动隐式解析为prop,而普通的组件所有未声明的属性都解析到$attrs里面,并自动挂载到组件根元素上(可以通过inheritAttrs属性禁止)

优点:1.由于函数组件不需要实例化,无状态,没有生命周期,所以渲染性要好于普通组件2.函数组件结构比较简单,代码结构更清晰

使用场景:

一个简单的展示组件,作为容器组件使用 比如 router-view 就是一个函数式组件。 “高阶组件”—用于接受一个组件为参数,返回一个被包装过的组件。
相关代码如下:
if (isTrue(Ctor.options.functional)) { // 带有functional的属性的就是函数式组件 return createFunctionalComponent(Ctor, propsData, data, context, children); } const listeners = data.on; data.on = data.nativeOn; installComponentHooks(data); // 安装组件相关钩子 (函数式组件没有调用此方法,从而性能高于普通组件)

37、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路由模式和实现原理吗?

hash 模式

1、location.has 的值实际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东西。它的特点在于:hash虽然出现 URL 中,但不会被包含在 HTTP 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改变 hash 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2、可以为 hash 的改变添加监听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funcRef,false)
每一次改变 hash (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利用hash的以上特点,就可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特点:兼容性好但是不美观

history 模式

利用 HTML5 History Interface 中新增的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方法。

这两个方法应用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站,在当前已有的 back、forward、go 的基础上,他们提供了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的功能。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 URL 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面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特点:虽然美观,但是刷新会出现 404 需要后端进行配置。

38、diff 算法了解吗?

diff算法采用同级比较。

  • 1、tag 标签不一致直接新节点替换旧节点。

  • 2、tag 标签一样。

    先替换属性

    对比子元素

    • 新老都有子元素,采用双指针方式进行对比

      sameVnode 判断tag和key完全相同为同一节点,进行节点复用

      头和头相等对比

      尾和尾相等对比

      头和尾相等对比


      sameVnode 的时候传入两个新老子节点patch(oldChild,newChild)

      乱序情况 – 上面的都不符合,先遍历旧子节点数组形成 key值映射的map对象。

      然后根据新子节点数组循环 按照key值和位置关系移动以及新增节点 最后删除多余的旧子节点 如果移动旧节点同样需要patch(oldChild,newChild)

    • 新的有子元素,老的没有子元素。-- 直接将子元素虚拟节点转化成真实节点插入即可。

    • 新的没有子元素,老的有子元素。 – 直接清空 innerHtml

  • 3、无 tag 标签 – 文本节点直接比较内容是否一致

双向绑定

双向绑定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什么是双向绑定?
双向绑定的原理?
如何实现双向绑定?


Q:什么是双向绑定?

我们先从单向绑定切入

单向绑定非常简单,就是把 Model 绑定到 View,当我们用 JavaScript 代码更新 Model 时,View 就会自动更新

双向绑定就很容易联想到了,在单向绑定的基础上,用户更新了 View,Model 的数据也自动被更新了,这种情况就是双向绑定

当用户填写表单时,View 的状态就被更新了,如果此时可以自动更新 Model 的状态,那就相当于我们把 Model 和 View 做了双向绑定

关系图如下


Q:双向绑定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 Vue 是数据双向绑定的框架,双向绑定由三个重要部分构成

  • 数据层(Model):应用的数据及业务逻辑
  • 视图层(View):应用的展示效果,各类 UI 组件
  • 业务逻辑层(ViewModel):框架封装的核心,它负责将数据与视图关联起来

而上面的这个分层的架构方案,可以用一个专业术语进行称呼:MVVM

这里的控制层的核心功能便是 “数据双向绑定” 。自然,我们只需弄懂它是什么,便可以进一步了解数据绑定的原理

理解 ViewModel

它的主要职责就是:

  • 数据变化后更新视图
  • 视图变化后更新数据

当然,它还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 监听器(Observer):对所有数据的属性进行监听
  • 解析器(Compiler):对每个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跟解析,根据指令模板替换数据,以及绑定相应的更新函数

Q:实现双向绑定

我们还是以 Vue 为例,先来看看 Vue 中的双向绑定流程是什么的

  1. new Vue()首先执行初始化,对 data 执行响应化处理,这个过程发生 Observe 中;defineReactive 时为每⼀个 key 创建⼀个 Dep 实例
  2. 同时对模板执行编译,找到其中动态绑定的数据,从 data 中获取并初始化视图,这个过程发生在 Compile 中;初始化视图时读取某个 key,例如 name1,创建⼀个 watcher1
  3. 同时定义⼀个更新函数和 Watcher,将来对应数据变化时 Watcher 会调用更新函数
  4. 由于 data 的某个 key 在⼀个视图中可能出现多次,所以每个 key 都需要⼀个管家 Dep 来管理多个 Watcher;由于触发 name1 的 getter 方法,便将 watcher1 添加到 name1 对应的 Dep 中
  5. 将来 data 中数据⼀旦发生变化,会首先找到对应的 Dep,通知所有 Watcher 执行更新函数;当 name1 更新,setter 触发时,便可通过对应 Dep 通知其管理所有 Watcher 更新

流程图如下:


实现思路

  1. defineReactive 时为每⼀个 key 创建⼀个 Dep 实例
  2. 初始化视图时读取某个 key,例如 name1,创建⼀个 watcher1
  3. 由于触发 name1 的 getter 方法,便将 watcher1 添加到 name1 对应的 Dep 中
  4. 当 name1 更新,setter 触发时,便可通过对应 Dep 通知其管理所有 Watcher 更新

三. 前端框架

Bootstrap框架、React框架、Vue框架、Angular框架、Foundation框架

Bootstrap框架

  • Bootstrap是当今可用的前端框架中最受欢迎的,它具有直观,时尚的界面而且功能强大可以更快更轻松的实现web开发而且不需要捆绑
  • 附件就可以使用许多第三方插件,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它,而且它提供了比其他前端框架更多的组合资源

React框架

  • React框架引入了许多自定义的(在创建时)前端Web开发的方法。要使用React,首先需要掌握组件的体系结构,JSX和单向数据流等,
  • React框架的出现促使开发了大量额外工具用来实现高度灵活性。
  • 虽然灵活性是其主要优势,但React因其灵活性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React时会面临选择的问题,而且它没有可靠的开发工作流
  • 程。我们必须使用React构建自己的工作流程。这比使用其他JS框架更困难,因为构建到框架中需要大量的开发工具。

Vue框架

  • Vue框架是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它是可以自底向上逐层应用。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上手简单而且还便于与第三方库
  • 进行整合。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Vue的现成解决方案很少,因此可能需要考虑创建自己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各种问题。
  • 如您所见,不同的前端开发框架为表格带来了不同的好处。对一个开发人员或项目有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开发人员或项目不起作用,因
  • 此必须先研究各种解决方案,然后再将其自行解决。

Angular框架

  • Angular.js通常被称为MVW(模型 - 视图 - 随意)框架,其中包括:快速代码生成,轻松测试任何应用程序部分和双向数据绑定(后端
  • 的更改会立即反映在UI上)。自发布以来,它成为开发的最常用的JS框架。
  • 对于基于企业的应用程序或具有高标准代码可读性的严格编程环境,Angular-s都是更好的选择。

Foundation框架

  • Foundation是由网页设计公司Zurb创建的,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企业级前端框架,非常适合开发灵活,响应迅速的网站。但是使用它也相
  • 当复杂,所以不适合刚入门的学习者
  • 这个功能丰富的框架支持GPU加速,可实现流畅,闪电般快速的动画,Fastclick.js可在移动设备上快速渲染。它在Sass预处理器上运行,
  • 并包含Foundation开发的数据交换属性,该属性允许您为移动设备加载轻量级 HTML部分,为较大屏幕加载“较重”HTML部分。

框架的选择:

  • 每个框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特定的用处,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项目需求来进行选择。例如,如果您的项目很简单,则无需使
  • 用复杂的框架。此外,许多选项都是模块化的,可以仅使用所需的组件,也可以混合来自不同前端框架的组件。
  • 所以在选择前端框架之前,请考虑您的技能水平以及正在处理的项目的基本要求来更好的选择框架的使用

**总结:**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mybatits

1.#{}和${}的区别是什么?

是Properties文件中的变量占位符,它可以用于标签属性值和sql内部,属于静态文本替换,比如{}是Properties文件中的变量占位符,它可以用于标签属性值和sql内部,属于静态文本替换,比如Propertiessql{driver}会被静态替换为com.mysql.jdbc.Driver。

#{}是sql的参数占位符,Mybatis会将sql中的#{}替换为?号,在sql执行前会使用PreparedStatement的参数设置方法,按序给sql的?号占位符设置参数值,比如ps.setInt(0, parameterValue),#{item.name}的取值方式为使用反射从参数对象中获取item对象的name属性值,相当于param.getItem().getName()。

#{}是预编译处理,${}是字符串替换。Mybatis在处理#{}时,会将sql中的#{}替换为?号,调用PreparedStatement的set方法来赋值;Mybatis在处理${}时,就是把${}替换成变量的值。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SQL注入,提高系统安全性。
一般能用#的就别用$
$方式一般用于传入数据库对象,例如传入表名.

用法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必须加单引号

2.为什么说Mybatis是半自动ORM映射工具?它与全自动的区别在哪里?

Hibernate属于全自动ORM映射工具,使用Hibernate查询关联对象或者关联集合对象时,可以根据对象关系模型直接获取,所以它是全自动的。

而Mybatis在查询关联对象或关联集合对象时,需要手动编写sql来完成,所以,称之为半自动ORM映射工具。

(2)Mybatis直接编写原生态sql,可以严格控制sql执行性能,灵活度高,非常适合对关系数据模型要求不高的软件开发,因为这类软件需求变化频繁,一但需求变化要求迅速输出成果。但是灵活的前提是mybatis无法做到数据库无关性,如果需要实现支持多种数据库的软件,则需要自定义多套sql映射文件,工作量大。

(3)Hibernate对象/关系映射能力强,数据库无关性好,对于关系模型要求高的软件,如果用hibernate开发可以节省很多代码,提高效率。

3.mybatis的优点缺点。

Mybaits的优点:

(1)基于SQL语句编程,相当灵活,不会对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库的现有设计造成任何影响,SQL写在XML里,解除sql与程序代码的耦合,便于统一管理;提供XML标签,支持编写动态SQL语句,并可重用。

(2)与JDBC相比,减少了50%以上的代码量,消除了JDBC大量冗余的代码,不需要手动开关连接;

(3)很好的与各种数据库兼容(因为MyBatis使用JDBC来连接数据库,所以只要JDBC支持的数据库MyBatis都支持)。

(4)能够与Spring很好的集成;

(5)提供映射标签,支持对象与数据库的ORM字段关系映射;提供对象关系映射标签,支持对象关系组件维护。

MyBatis框架的缺点:

(1)SQL语句的编写工作量较大,尤其当字段多、关联表多时,对开发人员编写SQL语句的功底有一定要求。

(2)SQL语句依赖于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移植性差,不能随意更换数据库。

MyBatis框架适用场合:

(1)MyBatis专注于SQL本身,是一个足够灵活的DAO层解决方案。

(2)对性能的要求很高,或者需求变化较多的项目,如互联网项目,MyBatis将是不错的选择。

4、Xml映射文件中,除了常见的select|insert|updae|delete标签之外,还有哪些标签?

答:还有很多其他的标签,、、、、,加上动态sql的9个标签,trim|where|set|foreach|if|choose|when|otherwise|bind等,其中为sql片段标签,通过标签引入sql片段,为不支持自增的主键生成策略标签。

5、最佳实践中,通常一个Xml映射文件,都会写一个Dao接口与之对应,请问,这个Dao接口的工作原理是什么?Dao接口里的方法,参数不同时,方法能重载吗?

Dao接口,就是人们常说的Mapper接口,接口的全限名,就是映射文件中的namespace的值,接口的方法名,就是映射文件中MappedStatement的id值,接口方法内的参数,就是传递给sql的参数。Mapper接口是没有实现类的,当调用接口方法时,接口全限名+方法名拼接字符串作为key值,可唯一定位一个MappedStatement

com.mybatis3.mappers.StudentDao.findStudentById,可以唯一找到namespace为com.mybatis3.mappers.StudentDao下面id = findStudentById的MappedStatement。在Mybatis中,每一个、、、标签,都会被解析为一个MappedStatement对象。

Dao接口里的方法,是不能重载的,因为是全限名+方法名的保存和寻找策略。

Dao接口的工作原理是JDK动态代理,Mybatis运行时会使用JDK动态代理为Dao接口生成代理proxy对象,代理对象proxy会拦截接口方法,转而执行MappedStatement所代表的sql,然后将sql执行结果返回。

6、Mybatis是如何进行分页的?分页插件的原理是什么?

Mybatis使用RowBounds对象进行分页,它是针对ResultSet结果集执行的内存分页,而非物理分页,可以在sql内直接书写带有物理分页的参数来完成物理分页功能,也可以使用分页插件来完成物理分页。

分页插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Mybatis提供的插件接口,实现自定义插件,在插件的拦截方法内拦截待执行的sql,然后重写sql,根据dialect方言,添加对应的物理分页语句和物理分页参数。

举例:select * from student,拦截sql后重写为:select t.* from (select * from student)t limit 0,10

详见:mybatis的两种分页方式:RowBounds和PageHelper

 //引入分页查询,使用PageHelper分页功能//在查询之前传入当前页,然后多少记录PageHelper.offsetPage(2, 2);//startPage后紧跟的这个查询就是分页查询    List<Honor> honors = studentMapper.getHonorList();

7、Mybatis执行批量插入,能返回数据库主键列表吗?

能,JDBC都能,Mybatis当然也能。

1、对于支持生成自增主键的数据库:增加 useGenerateKeys和keyProperty ,标签属性。

2、不支持生成自增主键的数据库:使用。

<insert id="insertAuthor" useGeneratedKeys="true"keyProperty="id">insert into Author (username, password, email, bio) values<foreach item="item" collection="list" separator=",">(#{item.username}, #{item.password}, #{item.email}, #{item.bio})</foreach>
</insert>

从官网资料可以看出Mybatis是支持批量插入时返回自增主键的。

但是在本地测试的时候使用上述方式确实不能返回自增id,而且还报错(不认识keyProperty中指定的Id属性),然后在网上找相关资料。终于在Stackoverflow上面找到了一些信息。

解决办法:

1、升级Mybatis版本到3.3.1。官方在这个版本中加入了批量新增返回主键id的功能

2、在Dao中不能使用@param注解。

3、Mapper.xml中使用list变量(parameterType=“Java.util.List”)接受Dao中的参数集合。

下面是具体代码过程,可供参考

<!-- 批量新增 -->  <insert id="batchInsert" parameterType="java.util.List" useGeneratedKeys="true" keyProperty="id" >  INSERT INTO  <include refid="t_shop_resource" />  (relation_id, summary_id, relation_type)  VALUES  <foreach collection="list" index="index" item="shopResource" separator=",">  (  #{shopResource.relationId}, #{shopResource.summaryId}, #{shopResource.relationType}  )  </foreach>  </insert>
public List<ShopResource> batchinsertCallId(List<ShopResource> shopResourceList){  this.getSqlSession().insert(getStatement(SQL_BATCH_INSERT_CALL_ID), shopResourceList);  return shopResourceList;// 重点介绍  }

为什么最后返回的参数不是挑用mybatis后的insert的返回值呢,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如果使用debug模式观察,会看到调用mybatis后insert的返回值是[],也就是空集合元素.

在mybatis3.3.1中,虽然加入了批量新增返回主键id的功能,但是它是这样运行的,在需要新增插入新元素集合对象时,它会需要参数对象,当执行完插入操作后,给之前的参数对象设置id值,也就是改变了需要插入对象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id值, 所以接收返回时,返回方法形参参数即可,同样的地址引用改变了内容,返回后的集合也是改变后的集合。

8、Mybatis动态sql是做什么的?都有哪些动态sql?能简述一下动态sql的执行原理不?

答:Mybatis动态sql可以让我们在Xml映射文件内,以标签的形式编写动态sql,完成逻辑判断和动态拼接sql的功能,Mybatis提供了9种动态sql标签trim|where|set|foreach|if|choose|when|otherwise|bind。

其执行原理为,使用OGNL从sql参数对象中计算表达式的值,根据表达式的值动态拼接sql,以此来完成动态sql的功能。

9、Mybatis是否支持延迟加载?如果支持,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Mybatis仅支持association关联对象和collection关联集合对象的延迟加载,association指的就是一对一,collection指的就是一对多查询。在Mybatis配置文件中,可以配置是否启用延迟加载lazyLoadingEnabled=true|false。

它的原理是,使用CGLIB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当调用目标方法时,进入拦截器方法,比如调用a.getB().getName(),拦截器invoke()方法发现a.getB()是null值,那么就会单独发送事先保存好的查询关联B对象的sql,把B查询上来,然后调用a.setB(b),于是a的对象b属性就有值了,接着完成a.getB().getName()方法的调用。这就是延迟加载的基本原理。

当然了,不光是Mybatis,几乎所有的包括Hibernate,支持延迟加载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10、Mybatis的Xml映射文件中,不同的Xml映射文件,id是否可以重复?

答:不同的Xml映射文件,如果配置了namespace,那么id可以重复;如果没有配置namespace,那么id不能重复;毕竟namespace不是必须的,只是最佳实践而已。

原因就是namespace+id是作为Map<String, MappedStatement>的key使用的,如果没有namespace,就剩下id,那么,id重复会导致数据互相覆盖。有了namespace,自然id就可以重复,namespace不同,namespace+id自然也就不同。

11、Mybatis映射文件中,如果A标签通过include引用了B标签的内容,请问,B标签能否定义在A标签的后面,还是说必须定义在A标签的前面?

答:虽然Mybatis解析Xml映射文件是按照顺序解析的,但是,被引用的B标签依然可以定义在任何地方,Mybatis都可以正确识别。

原理是,Mybatis解析A标签,发现A标签引用了B标签,但是B标签尚未解析到,尚不存在,此时,Mybatis会将A标签标记为未解析状态,然后继续解析余下的标签,包含B标签,待所有标签解析完毕,Mybatis会重新解析那些被标记为未解析的标签,此时再解析A标签时,B标签已经存在,A标签也就可以正常解析完成了。

12.当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表中的字段名不一样 ,怎么办 ?

第1种: 通过在查询的sql语句中定义字段名的别名,让字段名的别名和实体类的属性名一致。

    <select id=”selectorder” parametertype=”int” resultetype=”me.gacl.domain.order”>select order_id id, order_no orderno ,order_price price form orders where order_id=#{id};</select>

第2种: 通过来映射字段名和实体类属性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3、Mybatis都有哪些Executor执行器?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Mybatis有三种基本的Executor执行器,SimpleExecutor、ReuseExecutor、BatchExecutor。

**SimpleExecutor:**每执行一次update或select,就开启一个Statement对象,用完立刻关闭Statement对象。

**ReuseExecutor:**执行update或select,以sql作为key查找Statement对象,存在就使用,不存在就创建,用完后,不关闭Statement对象,而是放置于Map<String, Statement>内,供下一次使用。简言之,就是重复使用Statement对象。

**BatchExecutor:**执行update(没有select,JDBC批处理不支持select),将所有sql都添加到批处理中(addBatch()),等待统一执行(executeBatch()),它缓存了多个Statement对象,每个Statement对象都是addBatch()完毕后,等待逐一执行executeBatch()批处理。与JDBC批处理相同。

作用范围:Executor的这些特点,都严格限制在SqlSession生命周期范围内。

14。

、Mybatis的一级、二级缓存:

1)一级缓存: 基于 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 本地缓存,其存储作用域为 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之后,该 Session 中的所有 Cache 就将清空,默认打开一级缓存。

2)二级缓存与一级缓存其机制相同,默认也是采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 存储,不同在于其存储作用域为 Mapper(Namespace),并且可自定义存储源,如 Ehcache。默认不打开二级缓存,要开启二级缓存,使用二级缓存属性类需要实现Serializable序列化接口(可用来保存对象的状态),可在它的映射文件中配置 ;

3)对于缓存数据更新机制,当某一个作用域(一级缓存 Session/二级缓存Namespaces)的进行了C/U/D 操作后,默认该作用域下所有 select 中的缓存将被 clear。

15、使用MyBatis的mapper接口调用时有哪些要求?

① Mapper接口方法名和mapper.xml中定义的每个sql的id相同;
② Mapper接口方法的输入参数类型和mapper.xml中定义的每个sql 的parameterType的类型相同;
③ Mapper接口方法的输出参数类型和mapper.xml中定义的每个sql的resultType的类型相同;
④ Mapper.xml文件中的namespace即是mapper接口的类路径。

16、简述Mybatis的插件运行原理,以及如何编写一个插件。

答:Mybatis仅可以编写针对ParameterHandler、ResultSetHandler、StatementHandler、Executor这4种接口的插件,Mybatis使用JDK的动态代理,为需要拦截的接口生成代理对象以实现接口方法拦截功能,每当执行这4种接口对象的方法时,就会进入拦截方法,具体就是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当然,只会拦截那些你指定需要拦截的方法。

编写插件:实现Mybatis的Interceptor接口并复写intercept()方法,然后在给插件编写注解,指定要拦截哪一个接口的哪些方法即可,记住,别忘了在配置文件中配置你编写的插件。

五. 线程

怎么写一个线程

1.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run方法代表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2.实现Runnable接口,重写run()方法,run方法代表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3.实现callable接口,重写call()方法,call()方法作为线程的执行体,具有返回值,并且可以对异常进行声明和抛出;

使用start方法来启动程序

1) 什么是线程?

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程序员可以通过它进行多处理器编程,你可以使用多线程对运算密集型任务提速。比如,如果一个线程完成一个任务要100毫秒,那么用十个线程完成该任务只需10毫秒。

2) 线程和进程有什么区别?

一个进程是一个独立(self contained)的运行环境,它可以被看作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而线程是在进程中执行的一个任务。线程是进程的子集,一个进程可以有很多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进程使用不同的内存空间,而所有的线程共享一片相同的内存空间。别把它和栈内存搞混,每个线程都拥有单独的栈内存用来存储本地数据。

3) 如何在Java中实现线程?

有两种创建线程的方法:一是实现Runnable接口,然后将它传递给Thread的构造函数,创建一个Thread对象;二是直接继承Thread类。

4) 用Runnable还是Thread?

这个问题是上题的后续,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继承Thread类或者调用Runnable接口来实现线程,问题是,那个方法更好呢?什么情况下使用它?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如果你知道Java不支持类的多重继承,但允许你调用多个接口。所以如果你要继承其他类,当然是调用Runnable接口好了。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6) Thread 类中的start() 和 run() 方法有什么区别?

start()方法被用来启动新创建的线程,使该被创建的线程状态变为可运行状态。当你调用run()方法的时候,只会是在原来的线程中调用,没有新的线程启动,start()方法才会启动新线程。如果我们调用了Thread的run()方法,它的行为就会和普通的方法一样,直接运行run()方法。为了在新的线程中执行我们的代码,必须使用Thread.start()方法。

7) Java中Runnable和Callable有什么不同?

Runnable和Callable都代表那些要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的任务。Runnable从JDK1.0开始就有了,Callable是在JDK1.5增加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llable的 call() 方法可以返回值和抛出异常,而Runnable的run()方法没有这些功能。Callable可以返回装载有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

8) Java中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有什么不同?

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 都可以用来让一组线程等待其它线程。与 CyclicBarrier 不同的是,CountdownLatch 不能重新使用。

9) Java内存模型是什么?

Java内存模型规定和指引Java程序在不同的内存架构、CPU和操作系统间有确定性地行为。它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尤其重要。Java内存模型对一个线程所做的变动能被其它线程可见提供了保证,它们之间是先行发生关系。这个关系定义了一些规则让程序员在并发编程时思路更清晰。比如,先行发生关系确保了:

  • 线程内的代码能够按先后顺序执行,这被称为程序次序规则。
  • 对于同一个锁,一个解锁操作一定要发生在时间上后发生的另一个锁定操作之前,也叫做管程锁定规则。
  • 前一个对volatile的写操作在后一个volatile的读操作之前,也叫volatile变量规则。
  • 一个线程内的任何操作必需在这个线程的start()调用之后,也叫作线程启动规则。
  • 一个线程的所有操作都会在线程终止之前,线程终止规则。
  • 一个对象的终结操作必需在这个对象构造完成之后,也叫对象终结规则。
  • 可传递性

强烈建议大家阅读《Java并发编程实践》第十六章来加深对Java内存模型的理解。

10) Java中的volatile 变量是什么?

volatile是一个特殊的修饰符,只有成员变量才能使用它。在Java并发程序缺少同步类的情况下,多线程对成员变量的操作对其它线程是透明的。volatile变量可以保证下一个读取操作会在前一个写操作之后发生。线程都会直接从内存中读取该变量并且不缓存它。这就确保了线程读取到的变量是同内存中是一致的。

11) 什么是线程安全?Vector是一个线程安全类吗?

如果你的代码所在的进程中有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而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每次运行结果和单线程运行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其他的变量的值也和预期的是一样的,就是线程安全的。一个线程安全的计数器类的同一个实例对象在被多个线程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计算失误。很显然你可以将集合类分成两组,线程安全和非线程安全的。Vector 是用同步方法来实现线程安全的, 而和它相似的ArrayList不是线程安全的。

12) Java中什么是竞态条件?

在大多数实际的多线程应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需要共享对同一数据的存取。如果i线程存取相同的对象,并且每一个线程都调用了一个修改该对象状态的方法,将会发生什么呢?可以想象,线程彼此踩了对方的脚。根据线程访问数据的次序,可能会产生讹误的对象。这样的情况通常称为竞争条件。

13) Java中如何停止一个线程?

Java提供了很丰富的API但没有为停止线程提供API。JDK 1.0本来有一些像stop(), suspend() 和 resume()的控制方法,但是由于潜在的死锁威胁。因此在后续的JDK版本中他们被弃用了,之后Java API的设计者就没有提供一个兼容且线程安全的方法来停止一个线程。当run() 或者 call() 方法执行完的时候线程会自动结束,如果要手动结束一个线程,可以用volatile 布尔变量来退出run()方法的循环或者是取消任务来中断线程。

14) 一个线程运行时发生异常会怎样?

如果异常没有被捕获该线程将会停止执行。Thread.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是用于处理未捕获异常造成线程突然中断情况的一个内嵌接口。当一个未捕获异常将造成线程中断的时候JVM会使用Thread.ge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来查询线程的UncaughtExceptionHandler并将线程和异常作为参数传递给handler的uncaughtException()方法进行处理。

15) 如何在两个线程间共享数据?

你可以通过共享对象来实现这个目的,或者是使用像阻塞队列这样并发的数据结构。这篇教程《Java线程间通信》(涉及到在两个线程间共享对象)用wait和notify方法实现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16) Java中notify 和 notifyAll有什么区别?

这又是一个刁钻的问题,因为多线程可以等待单监控锁,Java API 的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些方法当等待条件改变的时候通知它们,但是这些方法没有完全实现。notify()方法不能唤醒某个具体的线程,所以只有一个线程在等待的时候它才有用武之地。而notifyAll()唤醒所有线程并允许他们争夺锁确保了至少有一个线程能继续运行。

17) 为什么wait, notify 和 notifyAll这些方法不在thread类里面?

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JAVA提供的锁是对象级的而不是线程级的,每个对象都有锁,通过线程获得。如果线程需要等待某些锁那么调用对象中的wait()方法就有意义了。如果wait()方法定义在Thread类中,线程正在等待的是哪个锁就不明显了。简单的说,由于wait,notify和notifyAll都是锁级别的操作,所以把他们定义在Object类中因为锁属于对象。

18) 什么是ThreadLocal变量?

ThreadLocal是Java里一种特殊的变量。每个线程都有一个ThreadLocal就是每个线程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个变量,竞争条件被彻底消除了。如果为每个线程提供一个自己独有的变量拷贝,将大大提高效率。首先,通过复用减少了代价高昂的对象的创建个数。其次,你在没有使用高代价的同步或者不变性的情况下获得了线程安全。

19) 什么是FutureTask?

在Java并发程序中FutureTask表示一个可以取消的异步运算。它有启动和取消运算、查询运算是否完成和取回运算结果等方法。只有当运算完成的时候结果才能取回,如果运算尚未完成get方法将会阻塞。一个FutureTask对象可以对调用了Callable和Runnable的对象进行包装,由于FutureTask也是调用了Runnable接口所以它可以提交给Executor来执行。

20) Java中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d方法的区别?

interrupted() 和 isInterrupted()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会将中断状态清除而后者不会。Java多线程的中断机制是用内部标识来实现的,调用Thread.interrupt()来中断一个线程就会设置中断标识为true。当中断线程调用静态方法Thread.interrupted()来检查中断状态时,中断状态会被清零。而非静态方法isInterrupted()用来查询其它线程的中断状态且不会改变中断状态标识。简单的说就是任何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的方法都会将中断状态清零。无论如何,一个线程的中断状态有有可能被其它线程调用中断来改变。

21) 为什么wait和notify方法要在同步块中调用?

当一个线程需要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的时候,这个线程必须拥有该对象的锁,接着它就会释放这个对象锁并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这个对象上的notify()方法。同样的,当一个线程需要调用对象的notify()方法时,它会释放这个对象的锁,以便其他在等待的线程就可以得到这个对象锁。由于所有的这些方法都需要线程持有对象的锁,这样就只能通过同步来实现,所以他们只能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中被调用。如果你不这么做,代码会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22) 为什么你应该在循环中检查等待条件?

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可能会收到错误警报和伪唤醒,如果不在循环中检查等待条件,程序就会在没有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退出。因此,当一个等待线程醒来时,不能认为它原来的等待状态仍然是有效的,在notify()方法调用之后和等待线程醒来之前这段时间它可能会改变。这就是在循环中使用wait()方法效果更好的原因,你可以在Eclipse中创建模板调用wait和notify试一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内容,推荐你阅读《Effective Java》这本书中的线程和同步章节。

23) Java中的同步集合与并发集合有什么区别?

同步集合与并发集合都为多线程和并发提供了合适的线程安全的集合,不过并发集合的可扩展性更高。在Java1.5之前程序员们只有同步集合来用且在多线程并发的时候会导致争用,阻碍了系统的扩展性。Java5介绍了并发集合像ConcurrentHashMap,不仅提供线程安全还用锁分离和内部分区等现代技术提高了可扩展性。更多内容详见答案。

24) Java中堆和栈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把这个问题归类在多线程和并发面试题里?因为栈是一块和线程紧密相关的内存区域。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内存,用于存储本地变量,方法参数和栈调用,一个线程中存储的变量对其它线程是不可见的。而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片公用内存区域。对象都在堆里创建,为了提升效率线程会从堆中弄一个缓存到自己的栈,如果多个线程使用该变量就可能引发问题,这时volatile 变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它要求线程从主存中读取变量的值。

更多内容详见答案。

25) 什么是线程池? 为什么要使用它?

创建线程要花费昂贵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任务来了才创建线程那么响应时间会变长,而且一个进程能创建的线程数有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若干线程来响应处理,它们被称为线程池,里面的线程叫工作线程。从JDK1.5开始,Java API提供了Executor框架让你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比如单线程池,每次处理一个任务;数目固定的线程池或者是缓存线程池(一个适合很多生存期短的任务的程序的可扩展线程池)。

26) 如何写代码来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在现实中你解决的许多线程问题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就是一个线程生产任务供其它线程进行消费,你必须知道怎么进行线程间通信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低级的办法是用wait和notify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赞的办法是用Semaphore 或者 BlockingQueue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27) 如何避免死锁?

Java多线程中的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死锁会让你的程序挂起无法完成任务,死锁的发生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避免死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阻止循环等待条件,将系统中所有的资源设置标志位、排序,规定所有的进程申请资源必须以一定的顺序(升序或降序)做操作来避免死锁。

28) Java中活锁和死锁有什么区别?

这是上题的扩展,活锁和死锁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处于活锁的线程或进程的状态是不断改变的,活锁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饥饿。一个现实的活锁例子是两个人在狭小的走廊碰到,两个人都试着避让对方好让彼此通过,但是因为避让的方向都一样导致最后谁都不能通过走廊。简单的说就是,活锁和死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进程的状态可以改变但是却不能继续执行。

29) 怎么检测一个线程是否拥有锁?

在java.lang.Thread中有一个方法叫holdsLock(),它返回true如果当且仅当当前线程拥有某个具体对象的锁。

30) 你如何在Java中获取线程堆栈?

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多种方法来获得Java进程的线程堆栈。当你获取线程堆栈时,JVM会把所有线程的状态存到日志文件或者输出到控制台。在Windows你可以使用Ctrl + Break组合键来获取线程堆栈,Linux下用kill -3命令。你也可以用jstack这个工具来获取,它对线程id进行操作,你可以用jps这个工具找到id。

31) JVM中哪个参数是用来控制线程的栈堆栈小的

这个问题很简单, -Xss参数用来控制线程的堆栈大小。你可以查看JVM配置列表来了解这个参数的更多信息。

32) Java中synchronized 和 ReentrantLock 有什么不同?

Java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互斥,它有一些缺点。比如你不能扩展锁之外的方法或者块边界,尝试获取锁时不能中途取消等。Java 5 通过Lock接口提供了更复杂的控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ReentrantLock 类实现了 Lock,它拥有与 synchronized 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且它还具有可扩展性。

33) 有三个线程T1,T2,T3,怎么确保它们按顺序执行(确保main()方法所在的线程是Java程序最后结束的线程)?

在多线程中有多种方法让线程按特定顺序执行,你可以用线程类的join()方法在一个线程中启动另一个线程,另外一个线程完成该线程继续执行。为了确保三个线程的顺序你应该先启动最后一个(T3调用T2,T2调用T1),这样T1就会先完成而T3最后完成。

34) Thread类中的yield方法有什么作用?

yield方法可以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让其它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执行。它是一个静态方法而且只保证当前线程放弃CPU占用而不能保证使其它线程一定能占用CPU,执行yield()的线程有可能在进入到暂停状态后马上又被执行。点击这里查看更多yield方法的相关内容。

35) Java中ConcurrentHashMap的并发度是什么?

ConcurrentHashMap把实际map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实现它的可扩展性和线程安全。这种划分是使用并发度获得的,它是ConcurrentHashMap类构造函数的一个可选参数,默认值为16,这样在多线程情况下就能避免争用。

36) Java中Semaphore是什么?

Java中的Semaphore是一种新的同步类,它是一个计数信号。从概念上讲,从概念上讲,信号量维护了一个许可集合。如有必要,在许可可用前会阻塞每一个 acquire(),然后再获取该许可。每个 release()添加一个许可,从而可能释放一个正在阻塞的获取者。但是,不使用实际的许可对象,Semaphore只对可用许可的号码进行计数,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信号量常常用于多线程的代码中,比如数据库连接池。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37)如果你提交任务时,线程池队列已满。会时发会生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狡猾,许多程序员会认为该任务会阻塞直到线程池队列有空位。事实上如果一个任务不能被调度执行那么ThreadPoolExecutor’s submit()方法将会抛出一个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38) Java线程池中submit() 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

两个方法都可以向线程池提交任务,execute()方法的返回类型是void,它定义在Executor接口中, 而submit()方法可以返回持有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它定义在ExecutorService接口中,它扩展了Executor接口,其它线程池类像ThreadPoolExecutor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都有这些方法。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39) 什么是阻塞式方法?

阻塞式方法是指程序会一直等待该方法完成期间不做其他事情,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就是一直等待客户端连接。这里的阻塞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直到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此外,还有异步和非阻塞式方法在任务完成前就返回。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40) 你对线程优先级的理解是什么?

每一个线程都是有优先级的,一般来说,高优先级的线程在运行时会具有优先权,但这依赖于线程调度的实现,这个实现是和操作系统相关的(OS dependent)。我们可以定义线程的优先级,但是这并不能保证高优先级的线程会在低优先级的线程前执行。线程优先级是一个int变量(从1-10),1代表最低优先级,10代表最高优先级。

41) 什么是线程调度器(Thread Scheduler)和时间分片(Time Slicing)?

线程调度器是一个操作系统服务,它负责为Runnable状态的线程分配CPU时间。一旦我们创建一个线程并启动它,它的执行便依赖于线程调度器的实现。时间分片是指将可用的CPU时间分配给可用的Runnable线程的过程。分配CPU时间可以基于线程优先级或者线程等待的时间。线程调度并不受到Java虚拟机控制,所以由应用程序来控制它是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不要让你的程序依赖于线程的优先级)。

42) 在多线程中,什么是上下文切换(context-switching)?

上下文切换是存储和恢复CPU状态的过程,它使得线程执行能够从中断点恢复执行。上下文切换是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线程环境的基本特征。

43) 如何在Java中创建Immutable对象?

Immutable对象可以在没有同步的情况下共享,降低了对该对象进行并发访问时的同步化开销。要创建不可变类,要实现下面几个步骤:通过构造方法初始化所有成员、对变量不要提供setter方法、将所有的成员声明为私有的,这样就不允许直接访问这些成员、在getter方法中,不要直接返回对象本身,而是克隆对象,并返回对象的拷贝。

44) Java中的ReadWriteLock是什么?

一般而言,读写锁是用来提升并发程序性能的锁分离技术的成果。Java中的ReadWriteLock是Java 5 中新增的一个接口,一个ReadWriteLock维护一对关联的锁,一个用于只读操作一个用于写。在没有写线程的情况下一个读锁可能会同时被多个读线程持有。写锁是独占的,你可以使用JDK中的ReentrantReadWriteLock来实现这个规则,它最多支持65535个写锁和65535个读锁。

45) 多线程中的忙循环是什么?

忙循环就是程序员用循环让一个线程等待,不像传统方法wait(), sleep() 或 yield() 它们都放弃了CPU控制,而忙循环不会放弃CPU,它就是在运行一个空循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留CPU缓存,在多核系统中,一个等待线程醒来的时候可能会在另一个内核运行,这样会重建缓存。为了避免重建缓存和减少等待重建的时间就可以使用它了。

46)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有什么不同?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首先,volatile 变量和 atomic 变量看起来很像,但功能却不一样。Volatile变量可以确保先行关系,即写操作会发生在后续的读操作之前, 但它并不能保证原子性。例如用volatile修饰count变量那么 count++ 操作就不是原子性的。而AtomicInteger类提供的atomic方法可以让这种操作具有原子性如getAndIncrement()方法会原子性的进行增量操作把当前值加一,其它数据类型和引用变量也可以进行相似操作。

47) 如果同步块内的线程抛出异常会发生什么?

这个问题坑了很多Java程序员,若你能想到锁是否释放这条线索来回答还有点希望答对。无论你的同步块是正常还是异常退出的,里面的线程都会释放锁,所以对比锁接口我们更喜欢同步块,因为它不用花费精力去释放锁,该功能可以在finally block里释放锁实现。

48) 单例模式的双检锁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Java面试中经常被问到,但是面试官对回答此问题的满意度仅为50%。一半的人写不出双检锁还有一半的人说不出它的隐患和Java1.5是如何对它修正的。它其实是一个用来创建线程安全的单例的老方法,当单例实例第一次被创建时它试图用单个锁进行性能优化,但是由于太过于复杂在JDK1.4中它是失败的。

49) 如何在Java中创建线程安全的Singleton?

这是上面那个问题的后续,如果你不喜欢双检锁而面试官问了创建Singleton类的替代方法,你可以利用JVM的类加载和静态变量初始化特征来创建Singleton实例,或者是利用枚举类型来创建Singleton。

50) 写出3条你遵循的多线程最佳实践

以下三条最佳实践大多数Java程序员都应该遵循:

  • 给你的线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这样可以方便找bug或追踪。OrderProcessor, QuoteProcessor or TradeProcessor 这种名字比 Thread-1. Thread-2 and Thread-3 好多了,给线程起一个和它要完成的任务相关的名字,所有的主要框架甚至JDK都遵循这个最佳实践。

  • 避免锁定和缩小同步的范围

锁花费的代价高昂且上下文切换更耗费时间空间,试试最低限度的使用同步和锁,缩小临界区。因此相对于同步方法我更喜欢同步块,它给我拥有对锁的绝对控制权。

  • 多用同步类少用wait 和 notify

首先,CountDownLatch, Semaphore, CyclicBarrier 和 Exchanger 这些同步类简化了编码操作,而用wait和notify很难实现对复杂控制流的控制。其次,这些类是由最好的企业编写和维护在后续的JDK中它们还会不断优化和完善,使用这些更高等级的同步工具你的程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优化。

  • 多用并发集合少用同步集合

这是另外一个容易遵循且受益巨大的最佳实践,并发集合比同步集合的可扩展性更好,所以在并发编程时使用并发集合效果更好。如果下一次你需要用到map,你应该首先想到用ConcurrentHashMap。

51) 如何强制启动一个线程?

这个问题就像是如何强制进行Java垃圾回收,目前还没有觉得方法,虽然你可以使用System.gc()来进行垃圾回收,但是不保证能成功。在Java里面没有办法强制启动一个线程,它是被线程调度器控制着且Java没有公布相关的API。

52) Java中的fork join框架是什么?

fork join框架是JDK7中出现的一款高效的工具,Java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它充分利用现代服务器上的多处理器。它是专门为了那些可以递归划分成许多子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将所有可用的处理能力用来提升程序的性能。fork join框架一个巨大的优势是它使用了工作窃取算法,可以完成更多任务的工作线程可以从其它线程中窃取任务来执行。

53) Java多线程中调用wait() 和 sleep()方法有什么不同?

Java程序中wait 和 sleep都会造成某种形式的暂停,它们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wait()方法用于线程间通信,如果等待条件为真且其它线程被唤醒时它会释放锁,而sleep()方法仅仅释放CPU资源或者让当前线程停止执行一段时间,但不会释放锁。需要注意的是,sleep()并不会让线程终止,一旦从休眠中唤醒线程,线程的状态将会被改变为Runnable,并且根据线程调度,它将得到执行。

54) 什么是Thread Group?为什么不建议使用它?

ThreadGroup是一个类,它的目的是提供关于线程组的信息。

ThreadGroup API比较薄弱,它并没有比Thread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它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获取线程组中处于活跃状态线程的列表;二是设置为线程设置未捕获异常处理器(ncaught exception handler)。但在Java 1.5中Thread类也添加了se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eh) 方法,所以ThreadGroup是已经过时的,不建议继续使用。

55) 什么是Java线程转储(Thread Dump),如何得到它?

线程转储是一个JVM活动线程的列表,它对于分析系统瓶颈和死锁非常有用。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线程转储——使用Profiler,Kill -3命令,jstack工具等等。我们更喜欢jstack工具,因为它容易使用并且是JDK自带的。由于它是一个基于终端的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编写一些脚本去定时的产生线程转储以待分析。

56) 什么是Java Timer类?如何创建一个有特定时间间隔的任务?

java.util.Timer是一个工具类,可以用于安排一个线程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时间执行。Timer类可以用安排一次性任务或者周期任务。

java.util.TimerTask是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抽象类,我们需要去继承这个类来创建我们自己的定时任务并使用Timer去安排它的执行。

57) 什么是原子操作?在Java Concurrency API中有哪些原子类(atomic classes)?

原子操作是指一个不受其他操作影响的操作任务单元。原子操作是在多线程环境下避免数据不一致必须的手段。

int++并不是一个原子操作,所以当一个线程读取它的值并加1时,另外一个线程有可能会读到之前的值,这就会引发错误。

在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添加原子变量类之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所有原子变量类都公开比较并设置原语(与比较并交换类似),这些原语都是使用平台上可用的最快本机结构(比较并交换、加载链接/条件存储,最坏的情况下是旋转锁)来实现的。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 包中提供了原子变量的 9 种风格( AtomicInteger; AtomicLong; AtomicReference; AtomicBoolean;原子整型;长型;引用;及原子标记引用和戳记引用类的数组形式,其原子地更新一对值)。

58) Java Concurrency API中的Lock接口(Lock interface)是什么?对比同步它有什么优势?

Lock接口比同步方法和同步块提供了更具扩展性的锁操作。他们允许更灵活的结构,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并且可以支持多个相关类的条件对象。

它的优势有:

  • 可以使锁更公平
  • 可以使线程在等待锁的时候响应中断
  • 可以让线程尝试获取锁,并在无法获取锁的时候立即返回或者等待一段时间
  • 可以在不同的范围,以不同的顺序获取和释放锁

59) 什么是Executor框架?

Executor框架同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 接口在Java 5中被引入。Executor框架是一个根据一组执行策略调用,调度,执行和控制的异步任务的框架。

无限制的创建线程会引起应用程序内存溢出。所以创建一个线程池是个更好的的解决方案,因为可以限制线程的数量并且可以回收再利用这些线程。利用Executor框架可以非常方便的创建一个线程池。

60) Executors类是什么?

Executors为Executor,ExecutorService,ScheduledExecutorService,ThreadFactory和Callable类提供了一些工具方法。

Executors可以用于方便的创建线程池。

61) 什么是阻塞队列?如何使用阻塞队列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的特性是:当队列是空的时,从队列中获取或删除元素的操作将会被阻塞,或者当队列是满时,往队列里添加元素的操作会被阻塞。

阻塞队列不接受空值,当你尝试向队列中添加空值的时候,它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

阻塞队列的实现都是线程安全的,所有的查询方法都是原子的并且使用了内部锁或者其他形式的并发控制。

BlockingQueue 接口是java collections框架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62)什么是Callable和Future?

Java 5在concurrency包中引入了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接口,它和Runnable接口很相似,但它可以返回一个对象或者抛出一个异常。

Callable接口使用泛型去定义它的返回类型。Executors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去在线程池中执行Callable内的任务。由于Callable任务是并行的,我们必须等待它返回的结果。java.util.concurrent.Future对象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线程池提交Callable任务后返回了一个Future对象,使用它我们可以知道Callable任务的状态和得到Callable返回的执行结果。Future提供了get()方法让我们可以等待Callable结束并获取它的执行结果。

63) 什么是FutureTask?

FutureTask包装器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机制,可将Callable转换成Future和Runnable,它同时实现两者的接口。

FutureTask类是Future 的一个实现,并实现了Runnable,所以可通过Excutor(线程池) 来执行。也可传递给Thread对象执行。如果在主线程中需要执行比较耗时的操作时,但又不想阻塞主线程时,可以把这些作业交给Future对象在后台完成,当主线程将来需要时,就可以通过Future对象获得后台作业的计算结果或者执行状态。

64) 什么是并发容器的实现?

Java集合类都是快速失败的,这就意味着当集合被改变且一个线程在使用迭代器遍历集合的时候,迭代器的next()方法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并发容器:并发容器是针对多个线程并发访问设计的,在jdk5.0引入了concurrent包,其中提供了很多并发容器,如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等。并发容器使用了与同步容器完全不同的加锁策略来提供更高的并发性和伸缩性,例如在ConcurrentHashMap中采用了一种粒度更细的加锁机制,可以称为分段锁,在这种锁机制下,允许任意数量的读线程并发地访问map,并且执行读操作的线程和写操作的线程也可以并发的访问map,同时允许一定数量的写操作线程并发地修改map,所以它可以在并发环境下实现更高的吞吐量。

65)用户线程和守护线程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在Java程序中创建一个线程,它就被称为用户线程。一个守护线程是在后台执行并且不会阻止JVM终止的线程。当没有用户线程在运行的时候,JVM关闭程序并且退出。一个守护线程创建的子线程依然是守护线程。

66)有哪些不同的线程生命周期?

当我们在Java程序中新建一个线程时,它的状态是New。当我们调用线程的start()方法时,状态被改变为Runnable。线程调度器会为Runnable线程池中的线程分配CPU时间并且讲它们的状态改变为Running。其他的线程状态还有Waiting,Blocked 和Dead。

67)线程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当线程间是可以共享资源时,线程间通信是协调它们的重要的手段。Object类中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可以用于线程间通信关于资源的锁的状态。

68)为什么Thread类的sleep()和yield()方法是静态的?

Thread类的sleep()和yield()方法将在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上运行。所以在其他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上调用这些方法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方法是静态的。它们可以在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中工作,并避免程序员错误的认为可以在其他非运行线程调用这些方法。

69)如何确保线程安全?

在Java中可以有很多方法来保证线程安全——同步,使用原子类(atomic concurrent classes),实现并发锁,使用volatile关键字,使用不变类和线程安全类。

70)同步方法和同步块,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同步块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会锁住整个对象(当然你也可以让它锁住整个对象)。同步方法会锁住整个对象,哪怕这个类中有多个不相关联的同步块,这通常会导致他们停止执行并需要等待获得这个对象上的锁。

71)如何创建守护线程?

使用Thread类的setDaemon(true)方法可以将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调用start()方法前调用这个方法,否则会抛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

72)线程调度策略?

(1) 抢占式调度策略

Java运行时系统的线程调度算法是抢占式的 (preemptive)。Java运行时系统支持一种简单的固定优先级的调度算法。如果一个优先级比其他任何处于可运行状态的线程都高的线程进入就绪状态,那么运行时系统就会选择该线程运行。新的优先级较高的线程抢占(preempt)了其他线程。但是Java运行时系统并不抢占同优先级的线程。换句话说,Java运行时系统不是分时的(time-slice)。然而,基于Java Thread类的实现系统可能是支持分时的,因此编写代码时不要依赖分时。当系统中的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都具有相同优先级时,线程调度程序采用一种简单的、非抢占式的轮转的调度顺序。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

有些系统的线程调度采用时间片轮转(round-robin)调度策略。这种调度策略是从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线程分配一定的CPU时间运行。该时间过后再选择其他线程运行。只有当线程运行结束、放弃(yield)CPU或由于某种原因进入阻塞状态,低优先级的线程才有机会执行。如果有两个优先级相同的线程都在等待CPU,则调度程序以轮转的方式选择运行的线程。

73) 在线程中你怎么处理不可捕捉异常?

Thread.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是java SE5中的新接口,它允许我们在每一个Thread对象上添加一个异常处理器。

六. ajax

1什么是ajax?ajax作用是什么?

AJAX = 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AJAX 是一种用于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 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

2、为什么要用ajax:

Ajax应用程序的优势在于:

\1. 通过异步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2. 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减少了带宽占用

\3. Ajax引擎在客户端运行,承担了一部分本来由服务器承担的工作,从而减少了大用户量下的服务器负载。

3.AJAX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jax可以实现动态不刷新(局部刷新)
就是能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这使得Web应用程序更为迅捷地回应用户动作,并避免了在网络上发送那些没有改变过的信息。

4、请介绍一下XMLHttprequest对象。

Ajax的核心是JavaScript对象XmlHttpRequest。该对象在Internet Explorer 5中首次引入,它是一种支持异步请求的技术。简而言之,XmlHttpRequest使您可以使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处理响应,而不阻塞用户。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Web开发人员可以在页面加载以后进行页面的局部更新。

5、AJAX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HTML,css,dom,xml,xmlHttpRequest,javascript

6:原生js ajax请求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
var ajax = new XMLHttpRequest();
//规定请求的类型、URL 以及是否异步处理请求。
ajax.open('GET',url,true);
//发送信息至服务器时内容编码类型
ajax.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发送请求
ajax.send(null);
//接受服务器响应数据
ajax.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obj.readyState == 4 && (obj.status == 200 || obj.status == 304)) { }
};

7:json字符串转换集json对象、json对象转换json字符串

//字符串转对象

JSON.parse(json)

eval(’(’ + jsonstr + ‘)’)

// 对象转字符串

JSON.stringify(json)

Eval() json.parse()区别????

第一种方式:eval();

var data=’{“student”:[{“name”:“张三”,“age”:“11”},{“name”:“李四”,“age”:“11”},{“name”:“王五”,“age”:“11”}]}’;

eval(’(“+data+”)’);

第二种方式:JSON.parse();

var data=’{“student”:[{“name”:“张三”,“age”:“11”},{“name”:“李四”,“age”:“11”},{“name”:“王五”,“age”:“11”}]}’;

JSON.parse(data);

区别:eval方法不会去检查给的字符串时候符合json的格式同时如果给的字符串中存在js代码eval也会一并执行比如:

var data=’{“student”:[{“name”:“张三”,“age”:“11”},{“name”:“李四”,“age”:“alert(11)”},{“name”:“王五”,“age”:“11”}]}’;

此时执行eval方法后会先弹出一个提示框输出11的字符串;

这时候使用JSON.parse()就会报错,显示错误信息为当前字符串不符合json格式;即JSON.parse()方法会检查需要转换的字符串是否符合json格式.

相比而言eval方法是很不安全,特别是当涉及到第三方时我们需要确保传给eval的参数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不然里面插入比如window.location~指向一个恶意的连接

总的来说,还是推荐使用JSON.parse来实现json格式字符串的解析。

8.什么是JSON?

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9:ajax几种请求方式?他们的优缺点?

常用的post,get,delete put

###代码上的区别1:get通过url传递参数2:post设置请求头  规定请求数据类型
###使用上的区别1:post比get安全(因为post参数在请求体中。get参数在url上面)2:get传输速度比post快 根据传参决定的。(post通过请求体传参,后台通过数据流接收。速度稍微慢一些。而get通过url传参可以直接获取)3:post传输文件大理论没有限制  get传输文件小大概7-8k ie4k左右4:get获取数据  post上传数据(上传的数据比较多  而且上传数据都是重要数据。所以不论在安全性还是数据量级 post是最好的选择)

10.什么情况造成跨域?

同源策略限制 不同源会造成跨域。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不同,都是不同源。

同源:协议 域名 端口号全部相同 只要有一个不相同就是非同源策略

11.跨域解决方案有哪些?

原理:动态创建一个script标签。利用script标签的src属性不受同源策略限制。因为所有的src属性和href属性都不受同源策略限制。可以请求第三方服务器数据内容。

步骤:

\1. 去创建一个script标签

\2. script的src属性设置接口地址

\3. 接口参数,必须要带一个自定义函数名 要不然后台无法返回数据。

\4. 通过定义函数名去接收后台返回数据

//去创建一个script标签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的src属性设置接口地址 并带一个callback回调函数名称
script.src = "http://127.0.0.1:8888/index.php?callback=jsonpCallback";
//插入到页面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cript);
//通过定义函数名去接收后台返回数据function jsonpCallback(data){//注意  jsonp返回的数据是json对象可以直接使用//ajax  取得数据是json字符串需要转换成json对象才可以使用。
}

\2. CORS:跨域资源共享

原理:服务器设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HTTP响应头之后,浏览器将会允许跨域请求

限制:浏览器需要支持HTML5,可以支持POST,PUT等方法兼容ie9以上

需要后台设置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允许所有域名访问,或者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com   //只允许所有域名访问

3.反向代理

4.window+iframe

14.http常见状态码有哪些?

一: 2开头状态码

2xx (成功)表示成功处理了请求的状态代码

200 (成功)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 通常。

二: 3开头状态码

3xx (重定向) 表示要完成请求,需要进一步操作。 通常,这些状态代码用来重定向。

304 (未修改) 自从上次请求后,请求的网页未修改过。 服务器返回此响应时,不会返回网页内容。

三: 4开头状态码

4xx(请求错误) 这些状态代码表示请求可能出错,妨碍了服务器的处理

1:400 (错误请求) 服务器不理解请求的语法。

2:403 (禁止) 服务器拒绝请求。

3:404 (未找到) 服务器找不到请求的网页。

四: 5开头状态码

5xx(服务器错误)这些状态代码表示服务器在尝试处理请求时发生内部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服务器本身的错误,而不是请求出错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15 介绍一下XMLHttpRequest对象的常用方法和属性

open(“method”,”URL”) 建立对服务器的调用,第一个参数是HTTP请求 方式可以为GET,POST或任何服务器所支持的您想调用的方式。
第二个参数是请求页面的URL。
send()方法,发送具体请求
abort()方法,停止当前请求
readyState属性 请求的状态 有5个可取值0=未初始化 ,1=正在加载
2=以加载,3=交互中,4=完成
responseText 属性 服务器的响应,表示为一个串
reponseXML 属性 服务器的响应,表示为XML
status 服务器的HTTP状态码,200对应ok 400对应not found

16什么是XML

XML是扩展标记语言,能够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

17.AJAX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最大的一点是页面无刷新,用户的体验非常好。
2、使用异步方式与服务器通信,具有更加迅速的响应能力。
3、可以把以前一些服务器负担的工作转嫁到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闲置的能力来处理,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节约空间和宽带租用成本。并且减轻服务器的负担,ajax的原则是“按需取数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冗余请求,和响应对服务器造成的负担。
4、基于标准化的并被广泛支持的技术,不需要下载插件或者小程序。

ajax的缺点
1、ajax不支持浏览器back按钮。
2、安全问题 AJAX暴露了与服务器交互的细节。
3、对搜索引擎的支持比较弱。
4、破坏了程序的异常机制。
5、不容易调试。

七. jquery

1. jQuery 库中的 $() 是什么?(答案如下)

()函数是jQuery()函数的别称,乍一看这很怪异,还使jQuery代码晦涩难懂。一旦你适应了,你会爱上它的简洁。() 函数是 jQuery() 函数的别称,乍一看这很怪异,还使 jQuery 代码晦涩难懂。一旦你适应了,你会爱上它的简洁。()jQuery()使jQuery() 函数用于将任何对象包裹成 jQuery 对象,接着你就被允许调用定义在 jQuery 对象上的多个不同方法。你甚至可以将一个选择器字符串传入 $() 函数,它会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匹配的 DOM 元素数组的 jQuery 对象。这个问题我已经见过好几次被提及,尽管它非常基础,它经常被用来区分一个开发人员是否了解 jQuery。

2. 网页上有 5 个

元素,如何使用 jQuery来选择它们?

另一个重要的 jQuery 问题是基于选择器的。jQuery 支持不同类型的选择器,例如 ID 选择器、class 选择器、标签选择器。鉴于这个问题没提到 ID 和 class,你可以用标签选择器来选择所有的 div 元素。jQuery 代码:$(“div”),这样会返回一个包含所有 5 个 div 标签的 jQuery 对象。

3. jQuery 里的 ID 选择器和 class 选择器有何不同?

如果你用过 CSS,你也许就知道 ID 选择器和 class 选择器之间的差异,jQuery 也同样如此。ID 选择器使用 ID 来选择元素,比如 #element1,而 class 选择器使用 CSS class 来选择元素。当你只需要选择一个元素时,使用 ID 选择器,而如果你想要选择一组具有相同 CSS class 的元素,就要用 class 选择器。在面试过程中,你有很大几率会被要求使用 ID 选择器和 class 选择器来写代码。下面的 jQuery 代码使用了 ID 选择器和 class 选择器:

$('#LoginTextBox')  // Returns element wrapped as jQuery object with id='LoginTextBox'$('.active') // Returns all elements with CSS class active.

正如你所见,从语法角度来说,ID 选择器和 class 选择器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前者用字符”#”而后者用字符”.”。

4. 如何在点击一个按钮时使用 jQuery 隐藏一个图片?

这是一个事件处理问题。jQuery为按钮点击之类的事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你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去隐藏一个通过ID或class定位到的图片。你需要知道如何为按钮设置事件并执行hide() 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ButtonToClick').click(function(){$('#ImageToHide').hide();});

我喜欢这个问题,因为很贴近实际使用,代码也不复杂。

5. $(document).ready() 是个什么函数?为什么要用它?

这个问题很重要,并且常常被问到。 ready() 函数用于在文档进入ready状态时执行代码。当DOM 完全加载(例如HTML被完全解析DOM树构建完成时),jQuery允许你执行代码。使用$(document).ready()的最大好处在于它适用于所有浏览器,jQuery帮你解决了跨浏览器的难题。

6. JavaScript window.onload 事件和 jQuery ready 函数有何不同?

这个问答是紧接着上一个的。JavaScript window.onload 事件和 jQuery ready 函数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除了要等待 DOM 被创建还要等到包括大型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所有外部资源都完全加载。如果加载图片和媒体内容花费了大量时间,用户就会感受到定义在 window.onload 事件上的代码在执行时有明显的延迟。

另一方面,jQuery ready() 函数只需对 DOM 树的等待,而无需对图像或外部资源加载的等待,从而执行起来更快。使用 jQuery $(document).ready() 的另一个优势是你可以在网页里多次使用它,浏览器会按它们在 HTML 页面里出现的顺序执行它们,相反对于 onload 技术而言,只能在单一函数里使用。鉴于这个好处,用 jQuery ready() 函数比用 JavaScript window.onload 事件要更好些。

7. 如何找到所有 HTML select 标签的选中项?(答案如下)

这是面试里比较棘手的 jQuery 问题之一。这是个基础的问题,但是别期望每个 jQuery 初学者都知道它。你能用下面的 jQuery 选择器获取所有具备 multiple=true 的 标签的选中项:

$('[name=NameOfSelectedTag] :selected')

这段代码结合使用了属性选择器和 :selected 选择器,结果只返回被选中的选项。你可按需修改它,比如用 id 属性而不是 name 属性来获取 标签。

8. jQuery 里的 each() 是什么函数?你是如何使用它的?(答案如下)

each() 函数就像是 Java 里的一个 Iterator,它允许你遍历一个元素集合。你可以传一个函数给 each() 方法,被调用的 jQuery 对象会在其每个元素上执行传入的函数。有时这个问题会紧接着上面一个问题,举个例子,如何在 alert 框里显示所有选中项。我们可以用上面的选择器代码找出所有选中项,然后我们在 alert 框中用 each() 方法来一个个打印它们,代码如下:

$('[name=NameOfSelectedTag] :selected').each(function(selected) {alert($(selected).text());});

其中 text() 方法返回选项的文本。

9. 你是如何将一个 HTML 元素添加到 DOM 树中的?(答案如下)

你可以用 jQuery 方法 appendTo() 将一个 HTML 元素添加到 DOM 树中。这是 jQuery 提供的众多操控 DOM 的方法中的一个。你可以通过 appendTo() 方法在指定的 DOM 元素末尾添加一个现存的元素或者一个新的 HTML 元素。

10. 你能用 jQuery 代码选择所有在段落内部的超链接吗?(答案略)

这是另一个关于选择器的 jQuery 面试题。就像其他问题那样,只需一行 jQuery 代码就能搞定。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 jQuery 代码片段来选择所有嵌套在段落(

标签)内部的超链接(标签)……

11. $(this) 和 this 关键字在 jQuery 中有何不同?(答案如下)

这对于很多 jQuery 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是个简单的问题。$(this) 返回一个 jQuery 对象,你可以对它调用多个 jQuery 方法,比如用 text() 获取文本,用val() 获取值等等。而 this 代表当前元素,它是 JavaScript 关键词中的一个,表示上下文中的当前 DOM 元素。你不能对它调用 jQuery 方法,直到它被 $() 函数包裹,例如 $(this)。

12. 你如何使用jQuery来提取一个HTML 标记的属性 例如. 链接的href?

attr() 方法被用来提取任意一个HTML元素的一个属性的值. 你首先需要利用jQuery选择及选取到所有的链接或者一个特定的链接,然后你可以应用attr()方法来获得他们的href属性的值。下面的代码会找到页面中所有的链接并返回href值:

$('a').each(function(){alert($(this).attr('href'));
});

13. 你如何使用jQuery设置一个属性值? (答案)

前面这个问题之后额外的一个后续问题是,attr()方法和jQuery中的其它方法一样,能力不止一样. 如果你在调用attr()的同时带上一个值 例如. attr(name, value), 这里name是属性的名称,value是属性的新值。

14. jQuery中 detach() 和 remove() 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尽管 detach() 和 remove() 方法都被用来移除一个DOM元素, 两者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 detach() 会保持对过去被解除元素的跟踪, 因此它可以被取消解除, 而 remove() 方法则会保持过去被移除对象的引用. 你也还可以看看 用来向DOM中添加元素的 appendTo() 方法.

15. 你如何利用jQuery来向一个元素中添加和移除CSS类? (答案)

通过利用 addClass() 和 removeClass() 这两个 jQuery 方法。动态的改变元素的class属性可以很简单例如. 使用类“.active"来标记它们的未激活和激活状态,等等.

16. 使用 CDN 加载 jQuery 库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

这是一个稍微高级点儿的jQuery问题。好吧,除了报错节省服务器带宽以及更快的下载速度这许多的好处之外, 最重要的是,如果浏览器已经从同一个CDN下载类相同的 jQuery 版本, 那么它就不会再去下载它一次. 因此今时今日,许多公共的网站都将jQuery用于用户交互和动画, 如果浏览器已经有了下载好的jQuery库,网站就能有非常好的展示机会。

17. jQuery.get() 和 jQuery.ajax() 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ajax() 方法更强大,更具可配置性, 让你可以指定等待多久,以及如何处理错误。get() 方法是一个只获取一些数据的专门化方法。

18. jQuery 中的方法链是什么?使用方法链有什么好处?

方法链是对一个方法返回的结果调用另一个方法,这使得代码简洁明了,同时由于只对 DOM 进行了一轮查找,性能方面更加出色。

19. 你要是在一个 jQuery 事件处理程序里返回了 false 会怎样?

这通常用于阻止事件向上冒泡。

20. 哪种方式更高效:document.getElementbyId(“myId”) 还是 $("#myId")?

第一种,因为它直接调用了 JavaScript 引擎。

11-18复盘 济南市swtd相关推荐

  1. 11.18 Apache用户认证 11.19/11.20 域名跳转 11.21 Apache访问日志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11.18 Apache用户认证 htpasswd命令 >htpasswd命令是Apache的Web服务器内置工具,用于 ...

  2. [2020多校A层11.18] 三角田地(因式分解)

    [2020多校A层11.18] 三角田地 对于平面上一些点,求解所有与含有边与x轴平行和与y轴平行的三角形面积和 n<=100000 显然我们可以讨论每个直角顶点的贡献,然后本质上就是一个经典的 ...

  3. java 18.9_Oracle: Java 11 (18.9 LTS) 正式上线!

    美国时间9月25日,Oracle 官方表示, Java 11 (18.9 LTS) 正式上线!这是自 Java 8 后的第一个长期支持版本. Java 11 版本说明 按照 Oracle 公布的支持路 ...

  4. Typora免费版本0.11.18

    Typora免费版本0.11.18 软件下载 mac版(0.11.18)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APZ1ozA4CaBU6FnkoHRQw 提取码:9527 wi ...

  5. 针对Typora for Win v0.11.18最后一个免费版本安装后提示更新解决办法This beta version of Typora Q is expired

    安装Typora for Win v0.11.18打开后提示更新到最新版 This beta version of Typora Q is expired, please download and i ...

  6. Typora 0.11.18版不能使用:This beta version of Typora is expired, please download and install a newe

    Typora 0.11.18版不能使用(可以通过注册表禁用Typora 的读取权限实现) 正准备干活的某一天,打开Typora发现 尝试过其他人的修改时间都不好使,怎么办呢. 1.打开注册表 win+ ...

  7. 2016.11.18多态

    下列语句哪一个将引起编译错误?为什么?哪一个会引起运行时错误?为什么? m=d; d=m; d=(Dog)m; d=c; c=(Cat)m; 结论: java中基类对象不能当做子类对象使用,需要用强制 ...

  8. Ubuntu 16.04 RTL8111/8168/8411 不能上网 经常断网解决办法 Author 时鹏亮 | 11/18/2016 = =这奇葩情况发生在从14.04升级到16.04之后,开始以

    Ubuntu 16.04 RTL8111/8168/8411 不能上网 经常断网解决办法 修改了其中wget的部分: 替换wget 这一段: 去这里下载 : https://github.com/mt ...

  9. 实战:怎样把间隔的几个commit整理成1个?-2021.11.18

    实战:怎样把间隔的几个commit整理成1个?-2021.11.18 目录 文章目录 实战:怎样把间隔的几个commit整理成1个?-2021.11.18 目录 文档来源 实验环境 实验软件(无) 1 ...

最新文章

  1. SAP EWM 代码实现Transportation Unit(TU)的创建
  2. 正则表达式、事件调用
  3. Python可视化matplotlib绘制三维可视化图形(Three-Dimensional)
  4. 如何用python画圆形的代码-简单实现python画圆功能
  5. netty reactor线程模型分析
  6. mysql 数据类型 decimal_mysql decimal、numeric数据类型
  7. 第 8 章 容器网络 - 051 - 在 overlay 中运行容器
  8. scikit-learning_特征分析(数据挖掘入门与实践-实验7)
  9. c语言延时函数_SystemVerilog函数和任务
  10. mysql根据语句自动实现索引_mysql 语句的索引和优化
  11. 求序列中第k大的元素(划分树模板)
  12. iOS即时通讯之CocoaAsyncSocket源码解析五
  13. ios 企业签名需要源文件么_苹果ios企业签名是什么?苹果ios企业签名了解一下!...
  14. Tomcat8+redis实现session共享
  15. c语言实现通讯录(详解)
  16. 惠普传真服务器位置,惠普传真机的使用方法
  17. ps高低频磨皮详细教学
  18. 基于 EMD 和小波包的降噪方法研究
  19. 华为云IoT提出万物互联新范式,从万物感知到万物生长
  20. ajax传参的3种形式

热门文章

  1. 【CUDA编程】学习笔记(二) GPU硬件架构
  2. apk签名不一致终极解决方案
  3. 【fluent】fluent 2022R1找不到场景scene功能,找不到一些图标或功能怎么办?
  4. 安卓手机使用什么便签?
  5. tar压缩排除某个文件夹
  6. Mysql高性能优化笔记(含578页笔记PDF文档),收藏了
  7. `英语` 2022/8/21
  8. 帝国CMS淘宝客插件,帝国自动调用淘宝客插件链接自动转换
  9. python实现电影文件名批量更新
  10. SSH工具:Xshell正版官方免费版下载,不限制站点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