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是一本学习行动实操指南,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停翻阅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用的越多,效果越好。

整体性学习策略

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

构建知识结构,编制知识大网,吸收、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网络,联系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思考:记不牢,理解不够原因)

主要观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结构

创建紧密联系的知识(思考:如何建立知识结构联系知识?)

知识结构——不会让你迷路的知识地图。(建立知识结构非一日之功)

理解——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结构的快照,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如目录就是书的模型,想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从目录开始,而不必逐字逐句地阅读。模型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模型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通过熟悉的结构建立模型

  • 感知结构
  • 关系结构
  • 基础数学结构
  • 生活经验
  • 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高速公路

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利用它可以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使学习更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学习。

整体性学习顺序

失败的学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得不好。信息得不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同时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造成了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获取阶段丢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环节将无法补偿。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是多线性的而不是单线性的。

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是一本学习行动实操指南,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停翻阅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用的越多,效果越好。

整体性学习策略

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

构建知识结构,编制知识大网,吸收、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网络,联系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思考:记不牢,理解不够原因)

主要观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结构

创建紧密联系的知识(思考:如何建立知识结构联系知识?)

知识结构——不会让你迷路的知识地图。(建立知识结构非一日之功)

理解——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结构的快照,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如目录就是书的模型,想快速了解书的内容,可以从目录开始,而不必逐字逐句地阅读。模型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模型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通过熟悉的结构建立模型

  • 感知结构
  • 关系结构
  • 基础数学结构
  • 生活经验
  • 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高速公路

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利用它可以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使学习更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学习。

整体性学习顺序

失败的学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得不好。信息得不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同时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造成了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获取阶段丢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环节将无法补偿。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是多线性的而不是单线性的。

顺序

方法

说明

获取阶段

压缩去重、多读、速读

信息从采集到进入脑子的过程。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理解阶段

分解法

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扩展阶段

深度拓展(知识背景)

横向拓展(知识周围)

纵向拓展(知识结构)

笔记流、比喻法、内在化

扩展与其他信息联系,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扩展结构,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同时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

纠错阶段

模型纠错法、项目学习法

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在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

中不存在的联系。

应用阶段

模型纠错法、项目学习法

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测试阶段

提问自查:
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知识可能发生丢失和误解,为了了解弱点是什么,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该如何改进它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公式学习方法

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

比如问:公式是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找出薄弱环节

把明确弱点何在当成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找出自己的毛病总是出在哪里。发现弱点,才能知道需要掌握何种技术去弥补缺陷。知道了弱点所在就可以通过多练习来改进。一开始,采用新技术总是要花一点时间的,一旦掌握之后,它们就成了属于你自己的学习策略。解决获取缺陷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和记笔记的习惯。

1.获取阶段

  • 表现:
  • 阅读和听讲速度慢
  • 需要反复阅读
  • 原因
  • 阅读/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
  • 不好的记笔记习惯。
  • 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

2.理解阶段

  • 表现
  • 不知道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
  • 笔记记得清楚,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 原因
  • 阅读材料太概括或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寻找更好、解释更清楚的材料)
  • 阅读速度过快或走马观花(放慢阅读速度,寻找不同的说法)

3.扩展阶段

  • 表现
  • 缺少灵活性
  • 无法用新知识去解决一个非常规问题
  • 原因
  • 没有或不会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 不会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纠错阶段

  • 表现
  • 错误联系太多
  • 不能发现在某个主要的看法或问题上是错误的
  • 原因
  • 没有对建立的联系做足够严谨的检查

5.应用阶段

  • 表现
  • 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很好地运用知识
  • 缺乏常识
  • 原因
  • 不会运用知识

信息结构

大多数学科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不管是学习化学、历史还是编程,你都要经历获取、理解、拓展、纠错以及最后的应用阶段。但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信息的类型

学习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信息主要属于哪一类?确定信息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学习时采用什么技术,以及估计记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下5类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学校里的课程和实际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类型。有些信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 随意信息
  • 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最弱的结构,缺少逻辑分类,但理解起来不费劲。如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尽量找出随意信息中可能的逻辑结构以便记忆(方法: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
  • 观点信息
  • 存在争论的信息。在论文中很常见 。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当你需要做决定时却非常重要。(方法:速读、图表法)
  • 过程信息
  • 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教导怎么行动的信息。强信息结构。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需要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不断练习反复去做(方法: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
  • 具体信息
  • 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强信息结构。(方法:内在化)
  • 抽象信息
  • 不容易马上想象出图像的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数学、物理、心理学、计算机和化学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学和微积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方法:将复杂知识简化、内在化、比喻法)

让课程不再乏味

利用整体性学习让课程变的有趣。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学习的目标

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将你的课程与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任何所学知识都要发掘其实际的用处,特别是对于改进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

整体性学习技术

整体性学习将观点联系在一起,应用模型,建立结构以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决定应用哪种技术之前,应用整体性学习理论先找出自己的弱点所在。

获取知识

  • 1.快速阅读(反复练习)
  • 指读法
  • 练习阅读法
  • 训练阅读速度:阅读总字数/阅读用时(以三分钟为例)
  • 训练理解能力:(正确知识点数-错误、没写知识点数) /所有知识点数
  • 积极阅读法
  • 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
  • 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记下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思考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 练习
  1. 买一两本内容适合做快速阅读练习的书。
  2. 确保至3周内每天15分钟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练习。
  3. 练习指读法两周。
  4. 每周练习1次积极阅读。
  • 2.笔记流
  • 说明
  •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识别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写下各种主要的观点,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将观点与图像、图表以及其他主题相联系。
  • 类型
  • 混合型笔记流(将观点和图像练习起来、用箭头将观点联系起来,将冗长的文字说明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示意图)
  • 课下笔记流
  • 评注流
  • 练习
  1. 买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笔记流技术练习本”。
  2. 确保2周内每天练习1次:把你课堂上记的笔记拿出来,按照笔记流的方式重新记录,记下知识点并在知识点之间画上联系。
  3. 练习将其他技术融合到笔记流技术中

联系观点

将要处理的知识分为两类,有选择地应用这些方法。

  • 困难信息。
  • 关键信息。

1.比喻(建立模型的方法)

  • 将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联系在一起。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 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情感,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
  • 步骤
  1. 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 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
  3. 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 技巧
  1. 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
  2. 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3. 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尝试用不同角度)
  • 练习
  1. 坚持至少两周内每天一次好好阅读学习内容,阅读完教材或笔记后,写下至少五个主要观点。
  2. 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3. 假如比喻不能完全解释观点,尝试寻找更多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4. 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小孩听?假如你的比喻还是和原始观点一样,孩子听不懂。重新来过吧,直到你找到简单的他能明白的比喻。
  5. 针对其他观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你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为止。

2.内在化

内在化是指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得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更多感知。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

  • 步骤:
  1. 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 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 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 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 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 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
  • 练习:
  1. 取一张白纸和铅笔,准备作画。
  2. 打开课本,找两个概念或观点,如果你不太熟悉内在化,建议你选择容易想象出图像的概念先试一试。完全抽象的概念或者过于复杂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
  3. 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将感觉和情感加上去。
  4. 根据脑海中所想,快速画出概念的图像来(30~60秒)。
  5. 坚持两周每天选几个概念练习内在化过程。

3.图表法

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创作图表比想象一幅图像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操作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用于非常抽象的观点,抽象的观点一般难以想象。图表技术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以及积极阅读相结合。如柱状图、折线图、箱线图、散点图、流程图等。

  • 流程图
  •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怎样做长除法,怎样写一份现金流转声明等)
  •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仅通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根据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建立联系。
  •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 概念图

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概念图是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与笔记流密切相关。概念图里的关系并不是某个顺序中的不同步骤或是按日期顺序排列的观点,而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还需要加上一些简单的话语,说明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 图像

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花10~20秒简单地涂鸦是比较好的选择。

  • 练习
  1. 找出一个观点或是一系列概念,准备画图表。
  2. 设定时间2~5分钟,然后开始画图表,图表可以是上面的任何形式。
  3. 时间一到,停止画图表,统计一下你的工作量,包括信息的多少、建立了多少联
  4. 系,等等。
  5. 每天进行一次,重复两周,直到你可以轻松自如地画图表。

随意信息的处理

随意信息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内容太多、太复杂的信息都不容易被理解,它们需要不同的技术。

例如:

  • 一系列日期
  • 解剖学术语
  • 一系列步骤
  • 各种各样的规章
  • 条例
  • 科学公式

学习效果:

  • 弱──重复学习。
  • 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
  • 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

方法:

  • 1)联想法
  • 精髓:疯狂、古怪、滑稽、荒诞
  • 步骤:
  • 1.创造顺序(把要处理的信息罗列成一个线性的清单)
  • 2.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熟练后不必写下每一步)
  • 3.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 4.最后回忆一下是否能很容易地从1联想到最后,如果中间有困难,说明想象的图画不够生动,不够夸张、荒诞,重新想个更好的。(联想链最好不要太长,5~15个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建议你把大联想链分成几个小的)
  • 练习
  1. 选择一个公式、列表、一组知识或者任何可以按某种顺序表示的知识。
  2. 按照上述联想法的步骤,将知识整理成列表,创造符号,形成合适的联系。反复回顾你的联想列表,确保所有的知识生动有趣,符号重复现象少以及容易明白符号代表的真正含义。
  3. 在本智力挑战练习1周后,把之前联想过的拿出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来。
  4. 2周后,开始限定时间练习,以提高运用联想法的速度。
  • 2)挂钩法

挂钩法是将每一个观点与一个特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利用挂钩系统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按照特殊顺序排列,也能回忆起每一个信息来。(国内如芦菲菲记忆方法)

  • 练习:
  1. 寻找一个适合运用挂钩法的清单信息,或是一组信息、日期,确信信息个数不超过13个。
  2. 按照挂钩法的步骤进行挂钩记忆。
  3. 每两周花一天时间重复上述练习,并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
  • 3)信息压缩技术

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

  • 记忆术
  • 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
  • 图像联系
  • 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 。
  • 或创作一幅画而将多个信息放在其中。首先你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替代每一个信息,然后再将这些符号放在一张图像中。
  • 笔记压缩法
  • 快速掌握大量材料。
  • 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
  • 步骤:
  • (1)拿几张空白纸。准备好要压缩的笔记,这个练习可能会花费一两小时,所以要确保你有这么多时间。
  • (2)用最小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使用尽可能少的字。
  • (3)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尽可能写小一点和写少一点,节省空间。
  • (4)持续上述自由写下观点的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一个主要观点都写了下来为

止。最后你得到大约1~3张密密麻麻写满信息的纸。

  • (5)有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将上面压缩后的内容加工、修饰得更有条理,更好

看一些。

  • 练习
  1. 每天进行一次,从你的课本或笔记中挑出需要压缩的信息,然后按照记忆术或图像联系进行信息压缩记忆。
  2. 按照上述做法坚持两周后,将前两周学习的材料进行笔记压缩,将前面所有的记忆术和图像联系综合在一起。
  3. 测试一下你是否能记住整个信息。坚持练习四周(包括两周的笔记压缩练习)或者直到你对这些技术运用自如。

实际应用

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寻找不寻常的方式去应用观念,也许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或是数学知识,如果能花费十分钟做一次头脑风暴,一定会大有收获。

  • 练习

每周抽一点时间,看看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花5~10分钟罗列各种可能应用的地方,确保至少有20个用处,不要嘲笑那些看起来可笑的想法,只管顺着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如有可能,请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模型纠错

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测试自己是整体性学习过程中纠错的唯一手段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不断练习,不断纠错总是个好办法。

重复练习同类问题是一种缓慢的学习方式。模型纠错是必要的,但如果你需要反反复复做同样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在拓展或理解阶段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不太理解某个主题,试试返回去做做拓展工作。

方法:

  • 1. 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
  • 2. 散弹枪策略(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
  • 3. 延伸练习时间(把总的练习时间分配到每一天,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运用。费曼技巧对于自我测试、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一个真正的好方法。可以用它大幅度地提高各门学科的成绩。

具体措施:

  1. 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
  2. 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
  3. 作为一个考前学习的高效率方法。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在图书馆度过,学习效果却平平,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

操作流程:

  •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

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例如:在学习力矩时,用简单的话解释力矩,而不是照抄书上的定义。比如,首先用

俗语“扭曲”来说清楚力矩是什么意思。

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回顾

超越整体性学习

高效率秘籍

成为高效率学生关键点:

  1. 能量管理
  2. 不要“学习”(Don't study)
  3. 绝不拖延时间
  4. 批处理
  5. 有组织

自我教育

整体性学习小结

   
     

公式学习方法

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

比如问:公式是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找出薄弱环节

把明确弱点何在当成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找出自己的毛病总是出在哪里。发现弱点,才能知道需要掌握何种技术去弥补缺陷。知道了弱点所在就可以通过多练习来改进。一开始,采用新技术总是要花一点时间的,一旦掌握之后,它们就成了属于你自己的学习策略。解决获取缺陷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和记笔记的习惯。

1.获取阶段

表现:

  • 阅读和听讲速度慢需要反复阅读
  • 原因
    • 阅读/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
    • 不好的记笔记习惯。
    • 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

2.理解阶段

  • 表现

    • 不知道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
    • 笔记记得清楚,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 原因
    • 阅读材料太概括或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寻找更好、解释更清楚的材料)
    • 阅读速度过快或走马观花(放慢阅读速度,寻找不同的说法)

3.扩展阶段

  • 表现

    • 缺少灵活性
    • 无法用新知识去解决一个非常规问题
  • 原因

    • 没有或不会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 不会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纠错阶段

  • 表现

    • 错误联系太多
    • 不能发现在某个主要的看法或问题上是错误的
  • 原因
    • 没有对建立的联系做足够严谨的检查

5.应用阶段

  • 表现

    • 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很好地运用知识
    • 缺乏常识
  • 原因
    • 不会运用知识

信息结构

大多数学科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不管是学习化学、历史还是编程,你都要经历获取、理解、拓展、纠错以及最后的应用阶段。但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信息的类型

学习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信息主要属于哪一类?确定信息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学习时采用什么技术,以及估计记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下5类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学校里的课程和实际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类型。有些信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 随意信息

    • 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最弱的结构,缺少逻辑分类,但理解起来不费劲。如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尽量找出随意信息中可能的逻辑结构以便记忆(方法: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
  • 观点信息

    • 存在争论的信息。在论文中很常见 。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当你需要做决定时却非常重要。(方法:速读、图表法)
  • 过程信息
    • 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教导怎么行动的信息。强信息结构。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需要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不断练习反复去做(方法: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
  • 具体信息
    • 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强信息结构。(方法:内在化)
  • 抽象信息
    • 不容易马上想象出图像的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数学、物理、心理学、计算机和化学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学和微积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方法:将复杂知识简化、内在化、比喻法)

让课程不再乏味

利用整体性学习让课程变的有趣。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学习的目标

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将你的课程与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任何所学知识都要发掘其实际的用处,特别是对于改进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

整体性学习技术

整体性学习将观点联系在一起,应用模型,建立结构以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决定应用哪种技术之前,应用整体性学习理论先找出自己的弱点所在。

获取知识

  • 1.快速阅读(反复练习)

    • 指读法

      • 练习阅读法
      • 训练阅读速度:阅读总字数/阅读用时(以三分钟为例)训
      • 练理解能力:(正确知识点数-错误、没写知识点数) /所有知识点数
    • 积极阅读法
      • 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
      • 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记下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思考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 练习
  1. 买一两本内容适合做快速阅读练习的书。
  2. 确保至3周内每天15分钟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练习。
  3. 练习指读法两周。
  4. 每周练习1次积极阅读。
  • 2.笔记流
  • 说明
    •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识别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写下各种主要的观点,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将观点与图像、图表以及其他主题相联系。
  • 类型
    • 混合型笔记流(将观点和图像练习起来、用箭头将观点联系起来,将冗长的文字说明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示意图)
    • 课下笔记流
    • 评注流
  • 练习
  1. 买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笔记流技术练习本”。
  2. 确保2周内每天练习1次:把你课堂上记的笔记拿出来,按照笔记流的方式重新记录,记下知识点并在知识点之间画上联系。
  3. 练习将其他技术融合到笔记流技术中

联系观点

将要处理的知识分为两类,有选择地应用这些方法。

  • 困难信息。
  • 关键信息。

1.比喻(建立模型的方法)

  • 将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联系在一起。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 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情感,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
  • 步骤
  1. 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2. 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
  3. 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 技巧
  1. 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
  2. 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3. 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尝试用不同角度)
  • 练习
  1. 坚持至少两周内每天一次好好阅读学习内容,阅读完教材或笔记后,写下至少五个主要观点。
  2. 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3. 假如比喻不能完全解释观点,尝试寻找更多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4. 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小孩听?假如你的比喻还是和原始观点一样,孩子听不懂。重新来过吧,直到你找到简单的他能明白的比喻。
  5. 针对其他观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你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为止。

2.内在化

内在化是指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得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更多感知。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

  • 步骤:
  1. 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 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 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 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 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 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
  • 练习:
  1. 取一张白纸和铅笔,准备作画。
  2. 打开课本,找两个概念或观点,如果你不太熟悉内在化,建议你选择容易想象出图像的概念先试一试。完全抽象的概念或者过于复杂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
  3. 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将感觉和情感加上去。
  4. 根据脑海中所想,快速画出概念的图像来(30~60秒)。
  5. 坚持两周每天选几个概念练习内在化过程。

3.图表法

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创作图表比想象一幅图像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操作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用于非常抽象的观点,抽象的观点一般难以想象。图表技术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以及积极阅读相结合。如柱状图、折线图、箱线图、散点图、流程图等。

  • 流程图
  •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怎样做长除法,怎样写一份现金流转声明等)
  •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仅通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根据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建立联系。
  •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 概念图

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概念图是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与笔记流密切相关。概念图里的关系并不是某个顺序中的不同步骤或是按日期顺序排列的观点,而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还需要加上一些简单的话语,说明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 图像

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花10~20秒简单地涂鸦是比较好的选择。

  • 练习
  1. 找出一个观点或是一系列概念,准备画图表。
  2. 设定时间2~5分钟,然后开始画图表,图表可以是上面的任何形式。
  3. 时间一到,停止画图表,统计一下你的工作量,包括信息的多少、建立了多少联系,等等。
  4. 每天进行一次,重复两周,直到你可以轻松自如地画图表。

随意信息的处理

随意信息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内容太多、太复杂的信息都不容易被理解,它们需要不同的技术。

例如:

  • 一系列日期
  • 解剖学术语
  • 一系列步骤
  • 各种各样的规章
  • 条例
  • 科学公式

学习效果:

  • 弱──重复学习。
  • 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
  • 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

方法:

1)联想法

  • 精髓:疯狂、古怪、滑稽、荒诞
  • 步骤:
    • 1.创造顺序(把要处理的信息罗列成一个线性的清单)
    • 2.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熟练后不必写下每一步)
    • 3.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 4.最后回忆一下是否能很容易地从1联想到最后,如果中间有困难,说明想象的图画不够生动,不够夸张、荒诞,重新想个更好的。(联想链最好不要太长,5~15个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建议你把大联想链分成几个小的)
  • 练习
  1. 选择一个公式、列表、一组知识或者任何可以按某种顺序表示的知识。
  2. 2周后,开始限定时间练习,以提高运用联想法的速度。
  3. 在本智力挑战练习1周后,把之前联想过的拿出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来。
  4. 按照上述联想法的步骤,将知识整理成列表,创造符号,形成合适的联系。反复回顾你的联想列表,确保所有的知识生动有趣,符号重复现象少以及容易明白符号代表的真正含义。
  • 2)挂钩法

挂钩法是将每一个观点与一个特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利用挂钩系统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按照特殊顺序排列,也能回忆起每一个信息来。(国内如芦菲菲记忆方法)

  • 练习:
  1. 寻找一个适合运用挂钩法的清单信息,或是一组信息、日期,确信信息个数不超过13个。
  2. 每两周花一天时间重复上述练习,并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
  3. 按照挂钩法的步骤进行挂钩记忆。
  • 3)信息压缩技术

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

  • 记忆术
  • 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
  • 图像联系
  • 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 。或创作一幅画而将多个信息放在其中。首先你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替代每一个信息,然后再将这些符号放在一张图像中。
  • 笔记压缩法
  • 快速掌握大量材料。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
    • 步骤:
    1. 拿几张空白纸。准备好要压缩的笔记,这个练习可能会花费一两小时,所以要确保你有这么多时间。
    2. 用最小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使用尽可能少的字。
    3. 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尽可能写小一点和写少一点,节省空间。
    4. 持续上述自由写下观点的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一个主要观点都写了下来为止。最后你得到大约1~3张密密麻麻写满信息的纸。
    5. 有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将上面压缩后的内容加工、修饰得更有条理,更好看一些。
  • 练习
  1. 每天进行一次,从你的课本或笔记中挑出需要压缩的信息,然后按照记忆术或图像联系进行信息压缩记忆。
  2. 测试一下你是否能记住整个信息。坚持练习四周(包括两周的笔记压缩练习)或者直到你对这些技术运用自如。
  3. 按照上述做法坚持两周后,将前两周学习的材料进行笔记压缩,将前面所有的记忆术和图像联系综合在一起。

实际应用

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寻找不寻常的方式去应用观念,也许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或是数学知识,如果能花费十分钟做一次头脑风暴,一定会大有收获。

  • 练习

每周抽一点时间,看看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花5~10分钟罗列各种可能应用的地方,确保至少有20个用处,不要嘲笑那些看起来可笑的想法,只管顺着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如有可能,请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模型纠错

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测试自己是整体性学习过程中纠错的唯一手段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不断练习,不断纠错总是个好办法。

重复练习同类问题是一种缓慢的学习方式。模型纠错是必要的,但如果你需要反反复复做同样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在拓展或理解阶段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不太理解某个主题,试试返回去做做拓展工作。

方法:

  • 1. 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
  • 2. 散弹枪策略(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
  • 3. 延伸练习时间(把总的练习时间分配到每一天,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运用。费曼技巧对于自我测试、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一个真正的好方法。可以用它大幅度地提高各门学科的成绩。

具体措施:

  1. 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
  2. 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
  3. 作为一个考前学习的高效率方法。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在图书馆度过,学习效果却平平,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

操作流程:

  •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

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例如:在学习力矩时,用简单的话解释力矩,而不是照抄书上的定义。比如,首先用

俗语“扭曲”来说清楚力矩是什么意思。

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回顾

超越整体性学习

高效率秘籍

成为高效率学生关键点:

  1. 能量管理
  2. 不要“学习”(Don't study)
  3. 绝不拖延时间
  4. 批处理
  5. 有组织

自我教育

整体性学习小结

目录

整体性学习策略

整体性学习技术

超越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小结


《如何高效学习》总结相关推荐

  1. STL源码剖析学习七:stack和queue

    STL源码剖析学习七:stack和queue stack是一种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只有一个出口. 允许新增.删除.获取最顶端的元素,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存取其他元素,不允许有遍历行为. 缺省情况下用deq ...

  2. 《STL源码剖析》学习-- 1.9-- 可能令你困惑的C++语法1

    最近在看侯捷的<STL源码剖析>,虽然感觉自己c++看得比较深一点,还是感觉还多东西不是那么明白,这里将一些细小的东西或者概念记录一下. 有些东西是根据<C++编程思想>理解的 ...

  3. 《STL源码剖析》学习--6章--_rotate算法分析

     最近在看侯捷的<STL源码剖析>,其中有许多不太明白之处,后经分析或查找资料有了些理解,现记录一下. <STL源码剖析>学习--6章--random access ite ...

  4. 《STL源码剖析》学习--6章--power算法分析

    最近在看侯捷的<STL源码剖析>,其中有许多不太明白之处,后经分析或查找资料有了些理解,现记录一下. 6章--power算法分析 书本中的算法如下所示: template <clas ...

  5. STL源码剖析——P142关于list::sort函数

    在list容器中,由于容器自身组织数据的特殊性,所以list提供了自己的排序函数list::sort, 并且实现得相当巧妙,不过<STL源码剖析>的原文中,我有些许疑问,对于该排序算法,侯 ...

  6. STL源码剖析---红黑树原理详解下

    转载请标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ackbuteer1/article/details/7760584       算法导论书上给出的红黑树的性质如下,跟STL源码 ...

  7. STL源码剖析面试问题

    当vector的内存用完了,它是如何动态扩展内存的?它是怎么释放内存的?用clear可以释放掉内存吗?是不是线程安全的? vector内存用完了,会以当前size大小重新申请2* size的内存,然后 ...

  8. STL源码剖析学习二:空间配置器(allocator)

    STL源码剖析学习二:空间配置器(allocator) 标准接口: vlaue_type pointer const_pointer reference const_reference size_ty ...

  9. STL源码剖析 数值算法 copy 算法

    copy复制操作,其操作通过使用assignment operator .针对使用trivial assignment operator的元素型别可以直接使用内存直接复制行为(使用C函数 memove ...

  10. STL源码剖析 算法开篇

    STL源码剖析 算法章节 算法总览_CHYabc123456hh的博客-CSDN博客 质变算法 质变算法 - 会改变操作对象的数值,比如互换.替换.填写.删除.排列组合.分隔.随机重排.排序等 #in ...

最新文章

  1. 独家 | creditR 的基于实践的导论:一个神奇的改良信用风险评分和验证的R包(附代码)...
  2. wsdl2java 工具下载_利用wsdl2java工具生成webservice的客户端代码
  3. saleor的测试用账户地址This value is not valid for the address
  4. 集合的定义与并查操作(C语言)
  5. VSCode打开终端的快捷键
  6. [CodeForces - 276A] Lunch Rush
  7. 我在项目中运用 IOC(依赖注入)--入门篇
  8. java 反射 getClass()
  9. java蓝字代表什么_蓝是什么意思 蓝字五行属什么
  10. 手把手教你给电脑安装manjaroLinux操作系统
  11. 个人陈述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自招,高三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范文(最新)
  12. nginx中的sub_filter
  13. Android新浪微博分页加载,Android仿新浪微博分页管理界面(3)
  14. Android scroller控件,Android Scroller完全解析
  15. 爬取国内高匿代理,并验证每个代理是否可用
  16. html中的 语言设置
  17. 地图下载软件(持续更新)
  18. 潘多拉STM32L475 1.初探
  19. 电脑使用越来越慢,如何解决
  20. 洛谷 P1039 侦探推理

热门文章

  1. 论文阅读笔记《Meta-Transfer Learning for Few-Shot Learning》
  2. 新款自助机存在的故障隐患及解决方法
  3. 两种方法筛选出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
  4. Debian etch 基本系统 initial ram disk 的分析
  5. 【车牌识别】模板匹配新能源车牌识别【含Matlab源码 865期】
  6. 单商户商城系统功能拆解39—分销应用—分销等级
  7. 从iOS 11看怎样设计APP图标
  8. PUNCH图剖分浅析
  9. 微信域名被屏蔽被封了的解决办法 微信网址被屏蔽了红了照样打开
  10. 【测试用例练习】微信发红包(含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