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 "。但正如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帝之尊严,仅次于天。臣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之欢心。而皇帝则自以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亦无所用其顾惜也。所以皇宫奢靡之习历来如此,并不仅仅是慈禧太后。有关慈禧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具体情况,史料中有不少披露,以下简要作一介绍。
  
  饮食

  清代管理皇帝膳食的机构有内务府下属的御膳房、御茶房、内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其中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长以下 370余人及太监数十人。宫中膳食有份例规定。皇帝每日份例为:盘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时令蔬菜十九斤,各种萝卜六十个,苤蓝、干闭瓮菜各五个,葱六斤。调料玉泉酒四两、酱及清酱各三斤、醋二斤。 8盘240个各种饽饽用白面三十二斤、香油八斤、白糖核桃仁及黑枣各六斤,芝麻、沙橙若干。皇后及皇贵妃以下妃嫔、皇子等依等次递减。如无特殊情况,严格按份例供应,不得擅自增减。宫中正餐为早膳(早6 时至7时)和晚膳(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 6时另有一次晚点。其他时间可随意加餐。御膳膳单需由御膳房在皇帝用膳数日前开出,交由内务府主管大臣审批,而后照单准备。皇帝独自用膳。用膳时由御前侍卫向御膳房传膳,御膳房将膳食放在膳盒里或膳桌上,由侍卫抬送至用膳地点。太监按规定布好菜点,经过验膳(插银板)、尝膳等程序后,皇帝始用。用膳时,皇帝坐北朝南,面前为一长方形上下两层大膳桌,桌上布满精美食具和菜肴,太监报菜名,皇帝有中意者,太监便盛入皇帝碗碟中。

  慈禧太后用膳与皇帝类同。御膳房本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厨工,又从各地采办"禽八珍" 、"海八珍"、"草八珍 "等,做成全国最好的名菜名点,供帝后享用。到慈禧当政的时候,御膳房更为她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菜肴、点心。每日两顿正餐,照规定需上100碗不同的菜肴。另有两次" 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平常总在40至 50碗左右。慈禧曾乘火车去奉天,临时御膳房即占了4节车厢,其中1节车厢装着 50座炉灶,每灶负责做两种菜,共用厨师100名,杂差不等。每餐备正菜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 100种。用餐时,慈禧一个人坐着独享,有时命身边女官裕德龄等陪她同吃,裕德龄等也只能站着吃。这么多的菜,除了靠近的几种,其他的菜慈禧很少动。慈禧若爱上了较远的某一种,就吩咐侍膳的太监端近前来。慈禧每餐尝过的菜至多不过三四品,剩下的待她用餐完毕,便一齐撤下。这些菜或当即扔掉,或由女官、宫女、高级太监等依次取食,其中十之八九还是完完整整的,像供祖先撤下来的祭菜一样。

  裕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慈禧对于饮食的知识极为渊博,大概可以使当代许多专家吃惊。"慈禧爱吃清炖肥鸭。即将鸭洗净,加调味品装入瓷罐,隔水用文火蒸三天,肉酥骨软,慈禧则只食几筷最为精美可口的鸭皮。慈禧对鸭子似乎情有独钟,据《中国文物报》载:新发现一份慈禧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晚膳的食单, 20多道菜式中,鸭肴就有"燕窝如字八宝鸭子"等七种。熏炙菜肴如烤鸭、烧乳猪、熏鸡、煨羊腿等也合慈禧口味。据慈禧自己说,她年轻时最爱吃酥脆如 "响铃"的烧猪肉皮。晚年"樱桃肉 "取代"响铃",成为她特别中意的一道菜。

  遇到节日,比如重阳节,御膳房还额外为慈禧做菊花、枣泥、八宝等各种花糕上供,还有各式饽饽。据说,这天慈禧要到颐和园排云殿吃一种她最爱吃的专用木炭和松枝烤出来的"烧饼夹烤肉" 。慈禧小食爱吃小窝头、臭豆腐。小窝头,据说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狼狈西逃时没的吃,见一群逃难的人正在啃窝窝头,一个足有四五两重,讨来一吃,十分可口。回宫后命御膳房做窝窝头,却再也没有挨饿时吃的那种美味。御膳房绞尽脑汁,用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一两一个的小窝窝头,慈禧虽觉还是没逃难时吃的窝头那么香那么甜,也总算将就了,御膳中也就多了一品佳点。臭豆腐,必是王致和的臭豆腐,慈禧每顿饭都离不了,而且必须当天从 "王致和南酱园"买来。

  现流传有一份慈禧过生日的菜单:火锅二品:猪肉丝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碗菜四品:燕窝 "万"字红白鸭丝、燕窝"年" 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八仙鸭子、燕窝"意 "字什锦鸡丝;中碗菜四品:燕窝鸭条、鲜虾丸子、烩鸭腰、溜海参;碟菜六品:燕窝炒烧鸭丝、鸡泥萝卜酱、肉丝炒翅子、酱鸭子、咸菜炒茭白、肉丝炒鸡蛋。只十六品(或者只列主菜?),菜名也无甚出奇,除燕窝外,以寻常鸡鸭肉为主,有如今日普通小菜馆都能吃到的家常菜

  饮品,慈禧爱饮花茶。她嗜茶成癖,特别讲究。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不是经过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刚采摘的鲜花,搀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饮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盏白玉杯,中间是茶,两边是花。两名太监双手将茶托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爷品茗了! "慈禧方才饮用。

  服饰

  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在《清宫琐记》中写道: "慈禧的衣服、首饰、衣料、绣花鞋等,都是分门别类地登在册子上,平常用的和临时赏人的物件归内库,由两个太监总管和四个首领共同管理。赏出去的东西都要写明年月日,赏给某,交到内务府注册。"

  慈禧的服饰很多。她乘火车去奉天时,有专门一节车厢载运她的服装。她并不预备在那边耽搁太久,因此所带的衣服只是晚春时适用的一部分。但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龄惊叹: "它的伟大和富丽几使人目为之炫,神为之夺。除却你能看见的一片彩云似的锦绣之外,你就不用想细细鉴别它们。因为它们委实是太多了,太美丽了!"衣服大概有 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双。好在太后走路的时候很少,平均一双新鞋可以穿五六天。慈禧既拥有如此之多的衣服,当然可以随时更换。但因为实在太多,就是每天换两三次,仍有许多衣服永远穿不到。而她身边人看到,她平常穿的四季衣服不是很多、很新,"只是她平常常穿的几件 ","观其真实之价值,亦不见十分高贵"。比如在冬天,她常穿的就是一件茶青色缎子皮袄,见客时就另换一件丝的或织锦的新旗袍。慈禧与多数女人一样喜欢检阅和欣赏自己的衣物。有些衣服虽是从不再穿,却因有纪念意义,如数十年前她为贵妃时穿过的衣服等,时常要叫太监取来把玩,追念往日的绮年玉貌、美景良辰。即使在出行途中, "每隔四五天工夫",她也"总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 "。那些衣物每三袭盛放在一个朱红漆的木盘中,由两个太监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队伍。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欢穿高跟的鞋,有的高达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时才穿的绣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缀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样。

  慈禧的发式亦即清末宫廷后妃的正式发式——"大拉翅",据说是她自己所创,后来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戏剧舞台上。慈禧的 "大拉翅"发髻,实际是一个高约一尺有余、内以铁丝为骨架、外包青缎青绒布做成的两把头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饰头发。两把头的头饰有扁方、簪、头花、流苏等。慈禧夏天最喜欢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寿时张之洞进贡的,用檀香木、金丝和小珠子镶成。头花是 "大拉翅"发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慈禧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 大拉翅"发髻正中的大朵珠宝头花。慈禧不但喜欢珠宝头花,还喜欢戴大朵绒花。这是因为汉语"绒花" 与满语中的"荣华"音近。她常应时节戴不同绒花,如清明日戴绒柳芽,端午日戴绒艾草,中秋日戴绒菊花,冬至节戴葫芦绒花等。

  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的油画像中,有一幅身穿黄底绣紫藤萝团寿字氅衣,头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许多珠翠首饰:翠簪、凤钗、金扁方、宝石头花、珍珠头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苏,显得雍容富贵。但卡尔说,慈禧佩戴之首饰,种类虽多,而终不过珠翠二者。 "据说宫里各种首饰都有,但我只看见过慈禧常戴的几种。她最爱的是一个翡翠戒指,一个碧绿戒指,还有头上戴的几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还戴一副小珠子耳环,永远也不摘下来。据老太监们说,这副耳环是慈禧进宫时,咸丰皇帝赏给她的。慈禧每次戴两副耳环,因为她有四个耳孔。 "

  住所

  慈禧的住所当然首先是位于北京正中的紫禁城。慈禧大半生居住在西六宫。西六宫位于紫禁城中路后三宫西侧,总称内廷西路,俗称西六宫。原有十余座宫殿,清中后期改建为 4个院落、8座主殿。除东南角永寿宫和西北角咸福宫外,东部的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及后殿丽景轩为一个四进大院;西部的太极殿、体元殿、长春宫和后殿的 "怡情书室"为一个四进大院。同治、光绪皆只有4个后妃,东西六宫均冷落萧条,慈禧遂先后占据了西六宫大部分住所。

  咸丰二年(1852年),慈禧奉咸丰谕旨,以"兰贵人 "的身份入住紫禁城西六宫的储秀宫,在那里生下了同治。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慈禧等随咸丰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驻跸避暑山庄。庄内有烟波致爽殿,殿旁有东西两跨院,分别称为东所、西所,慈安住东所、慈禧住西所,加之在京城时慈安住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住西六宫的储秀宫、长春宫,人们遂私下称为 "东太后"、"西太后 ","东宫"、" 西宫"及"东边儿"、 "西边儿"。同治即位后至光绪十年(1884年)以前,慈禧住紫禁城西六宫的长春宫。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又移居储秀宫,耗银六十三万两(加上赏赐臣仆共计一百二十五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并将同治降生的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储秀宫改造后的四进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回廊壁上刻满了大臣们恭写的《万寿无疆赋》。正殿装修精巧华丽,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五扇紫檀木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 "大圆宝镜"匾。东西侧各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次间、东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间、西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慈禧住储秀宫时,在体和殿用膳,节日在翊坤宫接受妃嫔们朝拜,在翊坤宫为光绪选妃。

  长春宫南面设有戏台,与体元殿相连。慈禧常和王公贵妃在此看戏作乐。

  西六宫最前面、亦即最南端是养心殿。清代除顺治、康熙两帝住中路乾清宫外,雍正以后历代皇帝均以养心殿后殿为寝宫,在养心殿前殿处理日常政务。同治、光绪时,养心殿前殿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听政时,小皇帝坐在前面宝座上,两太后坐在后面宝座上,中间挂一块纱帘。

  紫禁城宫殿之外,有称为"西苑"的 "三海"即中海、南海、北海。三海中有数不尽的楼台亭阁。慈禧常住中南海仪鸾殿,光绪住在附近的瀛台。

  慈禧六十岁生日前后,常住颐和园的乐寿堂。慈禧在那住了许多年。

  慈禧的寝殿有炕有床。德龄说,太后睡觉所用的炕也不怎么特别,只是下面铺的软褥比普通的厚一些,冬天要铺三重,春天铺二重,夏天也要铺一重——这也许是她年事已高,比较怕冷的缘故。软褥上罩着一条绸毯,每隔两三天更换一次。她的寝宫内,除却夏天,平常总得生一个暖炉,只是冬天烧得旺些,春、秋烧得弱些。德龄《清宫遗闻》都提到,慈禧有一奇枕,长约十二寸,其上有一个三寸见方的小洞,其中填以曝干之花。据德龄说,这是因有一次抓住了一个偷进颐和园想加害慈禧的人,其后,除加添卫士之外,慈禧还将枕头改成了这个样子。她认为,这样可以使她在睡觉时能听到附近的声息,便于防范。德龄曾亲自躺上去试过,觉得这枕上的一孔,确有几分扬声筒的功效。

  车舆

  慈禧出行,除传统的皇舆、凤辇、御船外,还增加了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其中有东洋车、火车、汽车。

  慈禧常坐东洋车出游,"车制绝精美。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极以为快" ,但慈禧说,还是不如乘轿舒服。

  火车除慈禧曾改造了一列专车乘之赴奉天外,紫禁城内也设有短距离轻便轨道,起于宫门入口,终点为慈禧寝宫之外。车上一切设备俱全,只比平常者略小。然慈禧不喜欢坐火车出游,觉得机车声音过于震荡,车座又太狭窄。

  大内所有汽车不下十余辆,都是清朝出洋官员进呈以博慈禧欢悦的。其中有一辆为黄色,绘以双龙,玻璃室内设宝座,是慈禧的御用汽车。但慈禧从未坐过,因为驾驶汽车的车夫须坐于慈禧之侧,就中国传统而言,此大为不敬!又怕有意外危险,故宫中诸人商量甚久,终莫能决。虽慈禧极欲一试为快,终为他人谏阻。

  北京颐和园"德和园"现今停放着一辆袁世凯作为祝寿贡品献给慈禧的中国头号老爷车。这辆古典汽车是敞开式黑色木质车厢,两轴四轮,车轮车辐条均为木质,轮胎实心,铜车灯,酷似四轮马车。横置式气缸、 10马力汽油发动机巧妙地置于座席之下,最高时速为19公里。据说,此车慈禧曾乘坐过一次,司机名叫系福龄。

  起居

  慈禧起居大致可分为两种:垂帘听政时期,早5点至 6点即起,有时4点即起,夙兴夜寐,常恐王公大臣说闲话;还政时期,常驻中南海和颐和园,每天早过8点起,晚过子时睡。

  信修明著《老太监的回忆》说:还政期间,平日,太后早膳后即出殿。在各处步行约半小时,回殿中踢毽子,有时静坐,念佛,或书或画,吃水烟,喝茶,在殿内稍稍活动。12点钟后,进寝宫歇午觉。午觉醒来,喝茶吃烟,然后出殿绕大圈子。下午五六点传膳,膳后仍绕一小圈,回殿掷骰子。玩法即旧时 "升官图"变相,名"庆寿图 "。八人各占一仙,会亲的王妃和格格均加入。如无会亲者,仅有四格格、元大奶奶、崔玉贵和当班的御前首领,人数不够,一人可兼二仙。司房太监执笔记点。如闻高喊,吕仙四豹子,那就是太后赢了。而后即准备归寝宫。有时,太后归寝后,与坐更人一起编戏,以升平署的昆腔高腔剧本为蓝本,翻成二簧。并命青年太监排戏,专为万寿及节令赏王公大臣听戏。当时有年轻即守寡、善诗文绘画的南方人缪嘉蕙(称缪太太)及另一宦妇选进宫中,侍奉太后编戏、读诗、绘画。又选江南女子、工匠数名,在中南海养蚕、缫丝,设绮华馆,织造绸缎。有会织布的太监李某唤 "布李"者,太后命其为头目,率领太监中会织布的在中南海内集灵囿中设立了一个织布厂。太后驻中南海时,每日均到集灵囿中看织布,其积存的棉线与布,放在咸福宫同道堂有一屋子之多。

  慈禧爱遛弯儿。据冯剑茹《慈禧爱遛弯儿》一文介绍,慈禧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了一个强身健体的独特方法:每年二月惊蛰一过,即顺应节令,开始遛早弯儿。早晨梳洗完毕,吃一小碗百合银耳,走出寝宫,由李莲英陪伴、崔玉贵跟随,带着四个侍女排成两行遛弯儿。这时太后几乎不说话,静悄悄地数着脚步走,不愿有任何事情打扰她的宁静。一边遛,一边还有规律地摆首、停步、吸气、调气。同样,晚膳后,太后也必绕寝宫巡行一周。慈禧太后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参与政事,执掌政权长达四十八年之久,与她懂得强身健体之法并旷日坚持锻炼有很大关系。

  慈禧洗脚、洗澡都有讲究。金易、沈义羚着《宫女谈往录》说:"老太后洗脚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养,说深了,有点小病小灾的,洗脚比吃药还便当。 ""储秀宫里把给老太后洗脚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脚水是极讲究的。譬如:属三伏了,天气很热,又潮湿,那就用杭菊花引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让老太后清心明目,全身凉爽,两腋生风,保证不中暑气;如入三九了,天气极冷,那就用木瓜汤洗,活血暖膝,使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如春。当然,根据四时的变化、天气的阴晴,随时加减现成的方剂,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秘密了。 "

  费用

  据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回忆:慈禧当年一天的宫中费用大致是纹银四万两。这意味着清宫半月之费可购甲午海战时日方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可装备一支居当时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据康有为调查,宫中一切用费都是三七开,这是例规。即报销十成之中,三成为实际费用,七成为层层分润。至于三成是否是真的花费,也并不一定。如慈禧在颐和园赏王公大臣看戏,为防雨搭了个凉棚。这凉棚就报销了三十万两白银,三七开,实际花费是九万两。但一个凉棚无论如何奢华也是用不了九万两白银的。

  慈禧时,宫中贿赂公行。皇帝每日问安一次,尚索贿五十金,后妃以下各有差别。百官就更不用说,《李鸿章年(日)谱》载,左宗棠在新疆立了大功,返京受两宫召见。太监们要左氏出陛见关节费三千两,左宗棠不出,李鸿章代出。召见后,为奖有功,慈安赐以先帝(咸丰)墨晶眼镜一副。太监奉旨颁赐,按例又索礼金数千两,左宗棠宁肯不要眼镜,李鸿章又替他以半价买下了事。

  清朝皇家财务与国家财政分开,前者由内务府掌管,后者为户部掌管。同治四年(1865年)定,大内费用由户部拨交内务府三十万两。仅过三年,同治七年,又加三十万两。后内务府每年常向户部支取二三十万两不等。到光绪十九年( 1893年),忽降旨以后每年再添五十万两,粤海关每年供用三十万两,杀虎口、张家口、淮安关所收税课亦归内用。此外,户部每年奉太后十八万两、皇上二十万两,称作"交进银 "。皇上的二十万两于二月初交,太后的十八万两,年下交八万两,端午、中秋各交五万两。

奢侈太后慈禧的起居生活相关推荐

  1. 史上十大权势女性排行榜:武则天为何不如慈禧

    历史的书页中到处都闪现着权威女性的名字,时常都会出现一些与她们同时代的男性一样散发权威光芒的伟大女性.她们中的一些影响深远,为现代人熟知,这里列出了历史上极具权威的十位女性. 第一名:维多利亚女王(1 ...

  2. 慈禧六天内扳倒权臣肃顺的内幕

    咸丰死后,八大臣肃顺等与两宫太后的政治斗争曾一度进入白热化阶段.肃顺曾计划暗中谋害慈禧,但遭到了端华和载垣的反对.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遗诏不是永远的上方宝剑,人缘很差的肃顺六天内就被慈禧扳倒,被斩 ...

  3. 帕金森病患者起居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帕金森病是一种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同时病程时间比较长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姿势步态异常.震颤.运动迟缓以及肌强直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运动.及时调节心理情绪.防止跌 ...

  4. 十句经典话写尽中国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 ...

  5. 口述:我嫁入豪门后的真实生活……

    2006.9.10 16:35 空床难独守 1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如果20岁不Beauty.30岁时不Healthy.40岁时没Money.50岁时仍Donkey,就要永远和生命中最美丽的事情说By ...

  6. 三翼鸟,从做家务开始打破家居生活的“标准范式”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沈浪 8年前退役那天,冯伟把卸下的行头.装备连同特种兵身份一齐留在部队,唯独把对"吃"的热情带了回来.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美食博主."当时我们新 ...

  7. 美好的生活对我来说是那么奢侈

    美好的生活对我来说是那么奢侈.家庭的负担,生活的压力,我该如何继续命运给我的考验.多少次,为了坚持梦想,抖落异地的风尘,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赤诚追求,即使时光渐去,那万丈的雄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依然执 ...

  8. 小德张-清朝最后一位首领太监

    小德张-清朝最后一位首领太监 求富贵自宫入皇门 小德张的父亲以打鱼为生,母亲是一般的农村妇女.小德张在12岁时,即光绪十四年,正逢天下大旱,家无隔夜之粮,饥寒交迫.这年正月初二,小德张冒着凛冽的寒风, ...

  9. 连载:中国最早的一代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 (12)

    1889年的一天,"留美幼童"梁如浩在天津的码头亲眼目睹6节精美的火车车厢,被缓缓卸下轮船.这是法国人应李鸿章的要求,精心制造,送给慈禧太后的礼物.天津码头全无起重设备,法国工程师 ...

最新文章

  1. 为什么要在JavaScript中使用静态类型? (使用Flow进行静态打字的4部分入门)
  2. 用树莓派从0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服务器
  3. Linux SVN搭建模式
  4. python显示语言错误_Python错误和异常
  5. DOSbox汇编集成环境下的具体设置
  6. 基于redis 内存数据库简单使用
  7. js匿名函数--转了
  8. 【js】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
  9. 服务器dump文件位置,使用windbg分析服务器的DUMP文件
  10. matplotlib命令与格式:系统字体与显示中文
  11. windows 系统开启的端口调研
  12. e.target.dataset和e.currentTarget.dataset
  13. 计算机教室报损登记簿,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14. Java语言-27:Map接口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优化率定(四)
  16. mars3d学习-方量分析
  17. 综合案例 -- 北京租房数据统计分析
  18. java中的for语句格式_Java中foreach循环语句的格式可以写成(        )。
  19. CC1110EM 433MHz 无线模块一个简单收发程序
  20. 综合面试(hr面)常问的问题

热门文章

  1. log4j2 2.14.0之前的版本出现重大漏洞
  2. SAP 常用的库存表
  3. Appium元素定位操作app
  4. WebSocket 入门:简易聊天室
  5. 如何查找某一个数据?
  6. PDF文件如何快速转换成Word文件?两个方法教你搞定
  7. 信息论与编码_信息与编码系列(五)不可靠信道——决策法则、Hamming距离与信息论基本定理...
  8. 华大单片机HC32L130X
  9. 多线程,io,网编,反射,xml
  10. APP 跳转微信小程序和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