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感         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可分为绝对感       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能察觉出两个同     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人感觉的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       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2.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长时感受便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马赫带现象,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红了

继时对比:先后刺激于同一感觉器官(吃完苦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几个刺激来对比

          (3)感觉后效(感觉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会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段短暂时间的现象。

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如看电影(感觉印象仍逗留)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

盲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他感觉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

最明显的是色觉引起其他感觉,如红、橙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

一个刺激,多中感觉


二、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二)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1)空间知觉

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著名的“视崖”实验证明了6个月的婴儿便有了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

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性的变化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知觉。易受偏见影响。

社会知觉偏差 概念 举例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人们交往时注重第一印象,如新官上任三把火。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原本一对非常亲密的朋友,因为最近发生的一点小矛盾不再联系。
刻板效应(定型效应) 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认为北方人粗狂豪爽,南方人精明细致······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某个人的某方面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会将其扩散到对该个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觉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爱屋及乌

投射效应 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总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即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推己及人

3.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倾向,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去克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三)知觉的一般性(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征。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对象和客体可相互转化。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态度等。

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窥一斑而见全豹

3.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受人的知识经验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还是晚上,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三、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二)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具有选择性。

看电影时有意识地选择了屏幕上的演员台词,忽略了其他观众

2.  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抑制多        余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三)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       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安静的教室巨大的关门声,学生走神时教师提高声音

           引起因素:

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决定作用)、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主观:人的需求、兴趣,对事物的态度,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体的心境、               主观期待,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概念: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为了学会知识上课认知听讲

           引起和维持的因素: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        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概念: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

熟练地骑自行车,熟练地织毛衣

引起因素: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四)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意思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

知觉对象的特点: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广度就越大。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活动任务越复杂,广度越小;知识经验越丰富,广度越大。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        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也称注意的动摇。

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富于变化的注意对象易使个体保持注意稳定。一定范围内,        增加复杂性可提高注意稳定性,但过高复杂性易使人疲劳,注意分散。

人的主体状态:对所从事活动认知越深刻,态度越积极,注意就越稳定。身心健康利于稳        定性。随着年龄增长,稳定性提高。

3.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一心多用)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4.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注意转移        是主动行为,是注意灵活的表现;注意分散是被动行为,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原来从事的活动吸引力越强,紧张程度越高,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越困        难。

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转移注意目标很快。

自我控制力强的人能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停止;生理运动的变化。

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的布置和装饰应该简洁朴素,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语音、语调抑扬顿挫,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        突出、清晰醒目。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的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4.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六)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注重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相关推荐

  1.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

    目录 3.1 教学概述 3.2 教学过程 3.3 教学原则*[简答/辨析重点] 3.4 教学方法 3.5 教学组织形式 3.6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3.7 教学评价 3.1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意义[1 ...

  2.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考点2:教育学的产生 ...

  3.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概念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 ...

  4.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 ...

  5. 2021 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2021 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文章目录 2021 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重点)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 ...

  6.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https://www.zhihu.com/search?type=content&q=%E6%95%99%E8%B5%84%E7%A7%91%E4%B8%89 复习:教资还剩50天来得及吗? ...

  7.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给大家总结了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考前一定要背! 简答题也分一级简答和二级简答,整理好Pdf了,有需要的友友分享给你们!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 ...

  8. 教育知识和能力2--课堂教学

    教育知识和能力2–课堂教学 一. 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

  9. [教师资格证-中学笔试-裸考过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技巧)

    裸考过了综测和专业课,都是刚刚达线,而教育知识与常识需要背,所以68分没过...很惨...就差了一个选择题. 所以再次考试的时候还是准备了下,至少得看看考什么,不然真的太惨了,68....不过其他两门 ...

最新文章

  1. mysql数据库从删库到跑路之mysql完整性约束
  2. android:inputtype有哪些类型,android:inputType参数类型说明
  3. pmcaff系列活动《走进今日头条》
  4. php 本地mysql 代码_基于本地数据库的 IP 地址查询 PHP 源码
  5. QPW 操作日志表(tl_operate_log)
  6. C中的运算符优先级和结合性 *p++
  7. 浙江财经大学java试卷,关于提交2020-2021-1学期课程考核试卷的通知
  8. gmssl java api,GmSSL-支持国密算法和标准的OpenSSL分支
  9. 苹果电脑怎么装windows系统(学习笔记)
  10. 英语思维导图大全 数词(八)
  11. 去除wmv等视频认证的方法
  12. TIFF文件读取总结
  13. easyui datagrid checkbox使用
  14. 收藏:学做美食--欢乐年夜饭之神七年糕火焰虾
  15. python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6. 软工1816 · 第二次作业 - 个人项目
  17. RabbitMQ 安装教程(CentOS版)
  18. 回顾之前给公司的建议,及离开前想说的话
  19. 使用 Kubernetes 和 Istio 进行基于容器的全面服务监控
  20. 201671010458 种兴达 实验三作业互评与改进报告

热门文章

  1. 读《三井帝国在行动》笔记
  2. Codevs 2198 数字三角形WWW
  3. Thinking in Java 中闪耀的星星(三)
  4. 搭建Ubuntu的51单片机开发环境(学习记录)
  5. 口语语汇单词篇(10)
  6. HTML5 CSS3 精美案例 实现VCD包装盒个性幻灯片
  7. 忘记UCENTER创始人密码的解决办法
  8. #5 最长回文子串(中等)
  9. idea登录gitee插件报错Unauthorized -null
  10. 怎么用Python批量添加zabbix-host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