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整理下来真的十分的困难。首先我把所有Sony原厂的E卡口镜头全都重新了解了一遍,包括部分a卡口镜头。发现Sony自己对于给标与否,其实也是有点混乱的。加之Sony和zeiss可能有一些瓜葛,包括最近爆出来的新品没有一颗za标,所以导致了产品定位上一些很尴尬的情况。比如某些za标头定位和无标甚至一致,某些za标头定位却和g标一致。

我觉得,不应该笼统的说za标大于无标,g标大于za标之类的。很多人没有系统去了解过,在此我希望用这一篇文章把这些问题都定音。

首先GM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最高的。虽然我曾产生过质疑,因为某些带G标的产品,比如90g,200600g和gm某些定焦,变焦头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的强。但是最终,从用料和操控性能上面,最后还是总结出GM始终要高g镜头一头。

首先,GM的用料。Sony目前主打的高端镜头里面,除了萤石,便是xa(超级非球面)镜片最为高级。

首先我们来看看Sony有那些特殊镜片。

Sony的特殊镜片都相当直观,分为非球面镜片(用来修正球差,也就提升解析力)和低色散镜片(用来去除色散)

非球面镜片分为三种:xa(超级非球面镜片),aa(高级非球面镜片)和普通非球面镜片。

其中,xa镜片(也被官方称为极致非球面镜片)Sony做出的解释是用来消除二线性,提供柔美散景。同时因为非球面镜片也会带来光圈洋葱圈现象,但是xa镜片却没有这种情况。定位上来讲,xa是非球面镜片中最高级的一档。

aa镜片官方并未给出太多的解释。只是说它的制造难度比普通非球高,精度也更高,可以看作是普通非球面镜片的升级版本。

低色散镜片也分为三种:fl镜片(萤石镜片),super ed镜片(超级低色散镜片)和ed(超低色散镜片)

其中,fl镜片的官方解释和super ed大致一样,但是fl更轻。super ed则是普通ed的进化版本。目前,只有400gm和600gm是搭载了萤石镜片的。

虽然用料并不代表绝对的定位,比如无标头Sony e 10-18/4就使用了super ed镜片。但是目前,有且只有GM使用了xa和fl这两档官方最强的镜片。

再就是操控性。虽然大部分g变焦的操控和gm变焦没有差别,但是只有GM的定焦镜头会同时拥有对焦保持键,无极光圈。无论是g还是za,这两个都只拥有其中之一。

再就是技术层面来讲。比如100GM,没有xa也没有super ed,却搭载了索家唯一的stf技术和优化的apd镜片。从最终画质来看,说它是索家技术之大成不为过。虽然氟涂层G和GM共享,xd马达g也和GM共享。但是GM永远是最先拿到最好的用料和技术。

总结完了,GM不单单只是一个标那么简单,而是确实比za和g都高一个档次。

接下来就有些幸苦了,我们会落实到单个系列产品。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Sony正在“去蔡司化”,也许是为了不给蔡司交保护费?所以早期的za标和如今不可一语。

a卡口时代,za和G几乎是并行的。三大元占其二,135.8,85.4,都是za标,这两颗头可都是经典焦段。那么这就引出了我所观念里的za标:经典焦段。

我翻遍了所有的E卡口zeiss镜头,发现,蔡司的定焦有且只有35和50左右两个焦段。变焦,无论在a卡口时代,有且只有2470和1635。不同的是,a卡口时代的蔡司是大三元,e卡口时代变成了小三元。a卡口的apsc定位的不变,是1680za,e卡口变成了1670za。apsc的24.8za焦段等效以后也变成了35.8za。以前的大三元是1635za,2470za和70200g,现在的小三元也是这个定位,只不过光圈从2.8降到了4,2.8光圈的大三元全都变成了GM。也印证了gm定位始终高za和g一档。

而g镜头则偏向于不那么主流的焦段。a卡口时期,g头就是Sony长焦的强头,有点之于如今适马sport的定位。而za和g,有点像art和sport之间的关系一样,一个主打速度,一个主打画质。

而如今,我们来看看g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除了16 50这颗kit lens,Sony目前所有的视频用途镜头(pz)都是G的定位。这个我觉得要和拍照头分开来讲,因为1635 2.8 pz的定位也是G,而从规格上来说,它和1635GM是一样的,功能和价格也明显强于GM。所以Sony的视频头的G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算入拍照头的定位。

视频机的挂机头18105G。使用体验相当赞,但是作为一个挂机头,虽然足以担当G的荣誉,但是不能和拍照头一起来讨论。

上面提到,70200g和1635za,2470za并为a卡口大三元,也是e卡口首发小三元,作为最早的Sony长焦变焦白头,70200g其实应该就是索尼和其它两枚za头一样,“下放”了给GM让路。除开这颗头,我们会发现,g系列拍照镜头的焦段都不那么“主流”。

唯一的广角变焦G镜头是1224G,这是索尼最广的镜头(除了鱼眼之外。鱼眼都是无标),这个焦段也注定难以做成大光圈。 用料上,比GM差了xa,但是也有super ed镜片,操控上和GM持平。作为一颗灯泡头,也是索尼最广的镜头,它的使命其实比较特殊。

广角定焦G镜头只有a卡口时代有(据说会有18/1.8G发布)。如果真的发布了18/1.8,这也是一颗难以做大光圈的镜头(这个焦段基本上都是2.8的镜头)我个人估计,它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下于唯一的GM广角定焦24GM,只是光圈小一档,用料和操控性未知。

标准定焦里面没有一颗G镜头。

标准变焦拍照头里面,只有24105G和1655G。这两颗头常被人津津乐道因为它们都参数上比较相似。但是明眼人还是很容易看出,1655g就是2470GM的apsc版本,同时运用了xd马达和氟涂层这两样最新技术。当然,24105g也用了当时最先进的ddssm马达和氟涂层。并且两者都运用了第二档次的非球面aa镜片。综合来看,1655g是apsc里面暂时的“三大元”,也不排除索尼会出类似三星1650f2-f2.8或者适马1635/1.8这种潜在的“GM”镜头。但是apsc定位始终差全画幅一档,是肯定的。而24105G,因为延伸到了105mm,如果做成2.8光圈,体积重量就很难控制住了。可以说,这颗镜头是做不成大光圈的。电影头有同规格的大光圈镜头,但是那个体积重量......

好了,到这里,za和G总算是有类似焦段镜头的出现。1224g和1635za其实并不好比较,一个是带防抖的超广角,用料什么的都差不多,但是更广。虽然主观上,1224g(包括价格和定位,贵了1635za太多)明显强于1635za,但是实际上两者各有千秋,打不到一块去。

24105g和2470za常常一起来做比较......事实上很明显,2470za因为画质太垃圾,反倒是24105g凭借着优异的画质稳压2470一头。定位上,2470za只用到了普通的超低色散和非球面镜片,7片光圈叶片少于24105的9片,而且官方没有明确指出2470za是防尘防潮设计(1635za,1224和24105g都有明确指出)。所以2470za定位明显是低于24105的。你可以说,2470za出来的太早,很多技术没有运用上。但是事实上24105g作为后来者,包括定价上,绝对的优于2470za。

至此,我们可以几乎得出,G镜头的定位是要高于za镜头的。虽然501.4za画质极强,和35/1.4一样卖得死贵还带无极光圈,但是普遍来看,za镜头作为先发者,明显被G这样晚铺路的镜头给压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全对,只能说“普遍情况下”。因为去蔡司化,我们很难再去进行对比,而且G镜头定焦的缺失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横评。只能看18/1.8G什么时候出来了。

最后,补完G镜头的篇章,来看看它和GM之间的关系吧。

注意,我之前再三强调了,G镜头普遍是无法做大光圈的。

虽然用料上和价格上,g和GM总是差那么一点。但是价格却相差不大(200600g和100400GM,90g和100GM,1224g和1635gm。24105g也不便宜),画质也几乎没太大差距。

剩下的两颗E卡口g头,分别是目前唯一的g定焦镜头90g macro,微距镜头。曾经最锐的Sony镜头,CNS三家里面接近百微却将其它两家打得落花流水的镜头。它独特的设计和画质,我觉得上个无极光圈再冠以GM之名其实也完全不为过。至于为什么没有?我们来看看与它焦段相近,也津津乐道的100GM吧。同样是2.8光圈,都是OSS,为什么100GM是GM,我只是个g?首先,100GM是个特例。它的画质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目前几乎唯一一颗拍照头里面没有口径蚀镜头,100GM同时拥有了超强的锐度,不同光圈下光斑永远是圆的,几乎没有二线性,最接近完美是焦外。100GM是索尼唯有的一颗“特种”镜头,地位之于24f14那颗“神鞭”的地位之于老蛙。当然,也和老蛙“神鞭”一样,太小的进光导致大部分人玩不来,只有一小撮人会爱。100GM的唯一性所以才使得它留在了GM。而90G微距没有具备这样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因为如果定位为GM,100GM的地位势必要被触犯,所以才被定位为G吧。同理,传闻中的18/1.8如果出来,可能仅仅是因为它不是1.4的超大光圈罢了。

再就是200600g。这颗头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很奇怪,内变,几乎和100400GM一样的画质(实测,100400只要色散是稍微强一点的),更为高端的设计(和400GM那种超高端镜头类似的设计设计语言,而100400GM则和70200G这种非超高端镜头一个设计语言),用料差不多(200600g有更多的特殊镜片,100400gm有一枚super ed(估计这也是色散稍强的原因)和更少的特殊镜片),同样的马达,200600g的光圈叶片还更多(11片,100400gm只有9片),凭什么200600不是GM而是G?我还以为索尼良心了一把,因为这样200600g更便宜了。

我一开始的猜测是100400GM光圈大一档。因为GM总是比g大一档光圈(变焦),这也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实际体验后还是发现,也许没有我想象那么简单。100400GM收纳以后,几乎比200600g小了一倍。这对于那些出去登山拍风光的人来说,强了可不止一星半点。实用性上,100400GM可以取代70200胜任大部分的长焦使用情况,而200600g则只能拍摄超长焦,比如动物,体育等场景,限制会更大。所以这样的定位也不无道理。但是对于专注动物,体育的人来说,200600g明显更好。

那么回过头来看,g和GM相似的定位与焦段的镜头:1224g对于那些严肃风光和建筑党来说肯定比1635GM要强,但是1635GM受众更广因为35可以人文,甚至有人拿去人像;24105小创作(比如0.31的放大倍率),出去旅游的人,包括拍视频的人来说,明显比2470GM好,但是2470大一档光圈受众又更多了;200600g对于题材单一的用户来说比100 400GM要强,更远,防护性更强,但是对于那些有超长焦需求,日常也善用的群众,100 400GM肯定更好;90g服务于微距拍摄,100GM独一无二,无法类比。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g镜头相比于GM,定位虽然低一档,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比GM还要好用(更广或者更长或者变焦范围更大),而且受焦段限制,光圈往往要小一档。所以,g的定位和GM是最接近的。而zeiss除了在35和50左右焦段暂时没有GM和g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在变焦上绝对逊于GM,部分和g相似,除了便宜没有不可替代性。所以zeiss标比g要逊色一点。当然,定位差一点不代表垃圾,501.4za依旧是最强的索尼全画幅标准定焦。最经典的焦段Sony留给了zeiss。但是未来呢?za标可能会淡出历史舞台。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无标。

早期,无标肯定是最垃圾一档的。典型例子就是2870不如2470za,50/1.8不如55/1.8za,还有28/2定位上也不如35/2.8饼干头。但是如今却发生了改观。

首先是85/1.8的出现,带对焦保持按键,AF切换,而且画质设计思路几乎和55za是一样的:超锐,对焦相当迅速,其它画质差,相当轻便。但是作为无标,Sony“良心”定价为3k价位。

然后就是35/1.8的出现。更强的马达,更快的速度,对焦保持键和AF切换键,画质设计思路也和55za如出一辙,价格也相近 。单从镜头的角度来讲,我可以这么说:55za,35/1.8,85/1.8包括传闻可能要出的25/1.8(无标)定位是一致的。

不过这几个头之间,55za给了个镜头袋(虽然没鸟用),而且用上了蔡司t镀膜,同时用料更多(但是画质却没有更强,而是同档)。za标还是有点颜面的。当然,za不止这些“低端镜头”,上边还有35/1.4,和50/1.4这种定位高端的镜头,总归比无标强。不过综合考量,某些za标镜头定位其实已经沦落到和无标同档次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1670za这个apsc变焦。索尼的apsc超广角是1018,这颗镜头也是带OSS防抖的。除了没有t镀膜和宣传防尘防滴溅,它的定位和1670za其实是几乎类似的,从价格上也能佐证这一点。只是可惜apsc没有长焦恒变镜头,无法横向对比。

当然,没有无标触及到G哪种档次,比如50/2.8微距到死也干不过90G,不过G都是高端头,而za有高端,也有低一些档次的。18135和18105g常常被对比,因为18135画质更好一点(锐度上来讲完爆),都有OSS,用料也差不多,设计语言都趋同。但是我也说过,索尼的视频头不应该和拍照头拿来对比,唯一的视频头kit lens16 50只有这颗是无标的。而且内变,电动变焦,恒定光圈,18105的优势18135不可能类比,而1670za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取代18135的位置(这两颗头真的是互相伤害)。还有一个对比是55210和70350g。这两个......算了,还是不比了吧。其实70350g在全画幅的定位里面应该是100400GM,但是70350g占了apsc长焦好造的优势多了125mm,勉强和200600g差不多视角,所以我差点误以为70350g是apsc的200600g定位。但是70在全画幅下是100的视角,而不像200600丢了整个100-200的焦段,而是这颗头也和100400gm一样类便于携带,所以70350g的用途趋近于100400gm而不是200600g。

总结来看,无标在某些情况下(apsc变焦,“低端”镜头)和za标定位差不多,没有无标撼动G的位置。

总结:

GM系列定位一直是最高的,但是不代表最好用。比如微距肯定是g标的90g最好,建筑1224g更好,体育动物200600g更好。

G系列定位逊于GM,某些情况下和za标差不多,但是整体胜过za标一头,而且从画质角度来看,G画质称得起和GM相媲美。

za系列定位逊于GM,某些情况下和g标有来回,但是既有高端头又有低端头,低端头有些甚至和无标头处于一个档次。整体而言逊于g标,优于无标。

无标头系列参差不齐(主要是早期的坑头),某些优秀的无标头和za标的“低端”头一个档次,没有无标头可以与G标相媲美。总的来说定位最低。

*资料皆取材于索尼官网。

e: 无法定位软件包 python-pip_关于Sony镜头不同系列定位的最全面分析相关推荐

  1. Ubuntu16.04 E: 无法定位软件包(绝不是更换镜像源这种千篇一律无效的解决方案) (已解决)

    环境 Ubuntu 16.04 错误问题 $ sudo apt-get install ros-melodic-ros-control ros-melodic-ros-controllers 正在读取 ...

  2. Ubuntu安装python报错 无法定位软件包python-XXX

    文章目录 1.问题情况 2.解决方法 1.问题情况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pip 报错 E:无法定位软件包python-pip 2.解决方法 找了一大堆解决方法, ...

  3. Ubuntu安装Ceres库-安装依赖时报错:E:无法定位软件包 libcxsparse3.1.2_朱国鑫的博客-CSDN博客

    Ubuntu安装Ceres库-安装依赖时报错:E:无法定位软件包 libcxsparse3.1.2_朱国鑫的博客-CSDN博客

  4. kail linux安装软件提示“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kail linux安装软件提示"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参考文章: (1)kail linux安装软件提示"无法定位软件包"解决方法 (2)https:// ...

  5. 无法定位软件包_使用Degraph管理软件包依赖关系

    无法定位软件包 软件开发领域的很大一部分是使系统的复杂性尽可能地低. 但是复杂性到底是什么? 尽管确切的语义有很大不同,但具体取决于您询问的人,但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这与系统中部件的数量及其交互有很大关 ...

  6. 2021-01-07 python opencv实现车牌识别 颜色定位

    python opencv实现车牌识别 颜色定位 主要代码参考https://blog.csdn.net/wzh191920/article/details/79589506 GitHub:https ...

  7. python断点调试_「Python调试器」,快速定位各种疑难杂症!!!

    在很多的编辑器其实都带着「调试程序」的功能,比如写 c/c++ 的 codeblocks,写 Python 的 pycharm,这种图形界面的使用和显示都相当友好,简单方便易学,这个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讲 ...

  8. python自动化元素定位_Appium+Python自动化 4 -appium元素定位

    appium定位app上的元素方式 在前面文章中有介绍,(通过UIautomator工具查看app元素) appium定位app上的元素,可以通过id,name,class这些属性定位到 1.id 定 ...

  9. 现在没有可用的软件包 *** ,但是它被其它的软件包引用了 和 E: 无法定位软件包 ***问题解决(思路清晰干货)

    现在没有可用的软件包 *** ,但是它被其它的软件包引用了 和 E: 无法定位软件包 ***问题解决(思路清晰干货) 参考文章: (1)现在没有可用的软件包 *** ,但是它被其它的软件包引用了 和 ...

  10.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时出现E:无法定位软件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时出现E:无法定位软件包 在Ubuntu上安装openssl-devel时遇到无法定位软件包的问题,查阅文章,大多是换源和在"软件和更 ...

最新文章

  1. ios uiview 如何刷新_UIView的重绘及布局刷新
  2. Python培训:try-except语句与else子句联合使用处理可能出现的程序异常
  3. SpringDataJpA或查询
  4. 顶级Java多线程面试题及回答
  5. python输出指定范围素数_怎么用python输出指定范围内的质数?
  6. Visual Studio解决freopen等函数报错函数安全问题
  7. 预训练依旧强大:少样本条件下的任务导向型对话生成
  8. 明日之后抄袭rust_古人怎么抄袭?何法盛偷窃原著,宋之问压杀外甥,班固参考史记...
  9. java分页模板_java 分页模型的模板
  10. Android 多线程之几个基本问题
  11. 求指教、。。。关于调用so文件
  12. 解析super-smack的smack文件
  13. 绑定touch事件后click无效,vue项目解决棒法
  14. MTk2503,使用移动物联网卡上线慢问题
  15. 基于YOLO v5 的AI眼诊
  16. 一个权限管理系统设计案例
  17. Lua:协程,coroutine.create,coroutine.resume, coroutine.yield
  18. 深度linux引导安装教程,deepin深度系统安装教程-电脑系统安装手册
  19. Win10-更改c盘下的用户文件夹名[转]
  20. AIGC在营销图片生成技术综述

热门文章

  1. 通俗地告诉你:为什么Dijkstra算法是正确的?
  2. php合并两个有序链表,合并两个排序的链表
  3. css控制td比内容宽5px_CSS从零开始——布局
  4. flowable 控制台打印 sql 语句
  5. mybatis自增主键回填
  6. python解base64_python模块之base64
  7. python中for循环的用法_Python中ifelse判断语句、while循环语句以及for循环语句的使用...
  8. java私有的构造函数_Java 私有构造函数的使用
  9. Javascript 细节散记
  10. 在阿里云上搭建自己的git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