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准备

为了故事的顺利发展,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表:

CREATE TABLE t (id INT PRIMARY KEY,c VARCHAR(100)
) Engine=InnoDB CHARSET=utf8;

然后向这个表里插入一条数据:

INSERT INTO t VALUES(1, '刘备');

现在表里的数据就是这样的:

mysql> SELECT * FROM t;
+----+--------+
| id | c      |
+----+--------+
|  1 | 刘备   |
+----+--------+
1 row in set (0.01 sec)

隔离级别

**
**

MySQL是一个服务器/客户端架构的软件,对于同一个服务器来说,可以有若干个客户端与之连接,每个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上之后,就可以称之为一个会话(Session)。我们可以同时在不同的会话里输入各种语句,这些语句可以作为事务的一部分进行处理。不同的会话可以同时发送请求,也就是说服务器可能同时在处理多个事务,这样子就会导致不同的事务可能同时访问到相同的记录。我们前边说过事务有一个特性称之为隔离性,理论上在某个事务对某个数据进行访问时,其他事务应该进行排队,当该事务提交之后,其他事务才可以继续访问这个数据。但是这样子的话对性能影响太大,所以设计数据库的大叔提出了各种隔离级别,来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并发处理事务的能力,但是这也是以牺牲一定的隔离性来达到的。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
**

如果一个事务读到了另一个未提交事务修改过的数据,那么这种隔离级别就称之为未提交读(英文名:READ UNCOMMITTED),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Session ASession B各开启了一个事务,Session B中的事务先将id1的记录的列c更新为'关羽',然后Session A中的事务再去查询这条id1的记录,那么在未提交读的隔离级别下,查询结果就是'关羽',也就是说某个事务读到了另一个未提交事务修改过的记录。但是如果Session B中的事务稍后进行了回滚,那么Session A中的事务相当于读到了一个不存在的数据,这种现象就称之为脏读,就像这个样子:

脏读违背了现实世界的业务含义,所以这种READ UNCOMMITTED算是十分不安全的一种隔离级别

已提交读(READ COMMITTED)

**
**

如果一个事务只能读到另一个已经提交的事务修改过的数据,并且其他事务每对该数据进行一次修改并提交后,该事务都能查询得到最新值,那么这种隔离级别就称之为已提交读(英文名:READ COMMITTED),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第4步时,由于Session B中的事务尚未提交,所以Session A中的事务查询得到的结果只是'刘备',而第6步时,由于Session B中的事务已经提交,所以Session B中的事务查询得到的结果就是'关羽'了。

对于某个处在在已提交读隔离级别下的事务来说,只要其他事务修改了某个数据的值,并且之后提交了,那么该事务就会读到该数据的最新值,比方说:

我们在Session B中提交了几个隐式事务,这些事务都修改了id1的记录的列c的值,每次事务提交之后,Session A中的事务都可以查看到最新的值。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不可重复读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在一些业务场景中,一个事务只能读到另一个已经提交的事务修改过的数据,但是第一次读过某条记录后,即使其他事务修改了该记录的值并且提交,该事务之后再读该条记录时,读到的仍是第一次读到的值,而不是每次都读到不同的数据。那么这种隔离级别就称之为可重复读(英文名:REPEATABLE READ),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Session A中的事务在第一次读取id1的记录时,列c的值为'刘备',之后虽然Session B中隐式提交了多个事务,每个事务都修改了这条记录,但是Session A中的事务读到的列c的值仍为'刘备',与第一次读取的值是相同的。

串行化(SERIALIZABLE)

以上3种隔离级别都允许对同一条记录进行读-读读-写写-读的并发操作,如果我们不允许读-写写-读的并发操作,可以使用SERIALIZABLE隔离级别,示意图如下:

如图所示,当Session B中的事务更新了id1的记录后,之后Session A中的事务再去访问这条记录时就被卡住了,直到Session B中的事务提交之后,Session A中的事务才可以获取到查询结果。

版本链

对于使用InnoDB存储引擎的表来说,它的聚簇索引记录中都包含两个必要的隐藏列(row_id并不是必要的,我们创建的表中有主键或者非NULL唯一键时都不会包含row_id列):

  • trx_id:每次对某条聚簇索引记录进行改动时,都会把对应的事务id赋值给trx_id隐藏列。

  • roll_pointer:每次对某条聚簇索引记录进行改动时,都会把旧的版本写入到undo日志中,然后这个隐藏列就相当于一个指针,可以通过它来找到该记录修改前的信息。

比方说我们的表t现在只包含一条记录:

mysql> SELECT * FROM t;
+----+--------+
| id | c      |
+----+--------+
|  1 | 刘备   |
+----+--------+
1 row in set (0.01 sec)

假设插入该记录的事务id为80,那么此刻该条记录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假设之后两个id分别为100200的事务对这条记录进行UPDATE操作,操作流程如下:

小贴士: 能不能在两个事务中交叉更新同一条记录呢?哈哈,这是不可以滴,第一个事务更新了某条记录后,就会给这条记录加锁,另一个事务再次更新时就需要等待第一个事务提交了,把锁释放之后才可以继续更新。本篇文章不是讨论锁的,有关锁的更多细节我们之后再说。

每次对记录进行改动,都会记录一条undo日志,每条undo日志也都有一个roll_pointer属性(INSERT操作对应的undo日志没有该属性,因为该记录并没有更早的版本),可以将这些undo日志都连起来,串成一个链表,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像下图一样:

对该记录每次更新后,都会将旧值放到一条undo日志中,就算是该记录的一个旧版本,随着更新次数的增多,所有的版本都会被roll_pointer属性连接成一个链表,我们把这个链表称之为版本链,版本链的头节点就是当前记录最新的值。另外,每个版本中还包含生成该版本时对应的事务id,这个信息很重要,我们稍后就会用到。

ReadView

对于使用READ UN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直接读取记录的最新版本就好了,对于使用SERIALIZABLE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使用加锁的方式来访问记录。对于使用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就需要用到我们上边所说的版本链了,核心问题就是:需要判断一下版本链中的哪个版本是当前事务可见的。所以设计InnoDB的大叔提出了一个ReadView的概念,这个ReadView中主要包含当前系统中还有哪些活跃的读写事务,把它们的事务id放到一个列表中,我们把这个列表命名为为m_ids。这样在访问某条记录时,只需要按照下边的步骤判断记录的某个版本是否可见: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trx_id属性值小于m_ids列表中最小的事务id,表明生成该版本的事务在生成ReadView前已经提交,所以该版本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trx_id属性值大于m_ids列表中最大的事务id,表明生成该版本的事务在生成ReadView后才生成,所以该版本不可以被当前事务访问。

  • 如果被访问版本的trx_id属性值在m_ids列表中最大的事务id和最小事务id之间,那就需要判断一下trx_id属性值是不是在m_ids列表中,如果在,说明创建ReadView时生成该版本的事务还是活跃的,该版本不可以被访问;如果不在,说明创建ReadView时生成该版本的事务已经被提交,该版本可以被访问。

如果某个版本的数据对当前事务不可见的话,那就顺着版本链找到下一个版本的数据,继续按照上边的步骤判断可见性,依此类推,直到版本链中的最后一个版本,如果最后一个版本也不可见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该条记录对该事务不可见,查询结果就不包含该记录。

MySQL中,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生成ReadView的时机不同,我们来看一下。

READ COMMITTED — 每次读取数据前都生成一个ReadView

比方说现在系统里有两个id分别为100200的事务在执行:

# Transaction 100
BEGIN;UPDATE t SET c = '关羽'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张飞' WHERE id = 1;
# Transaction 200
BEGIN;# 更新了一些别的表的记录
...

小贴士: 事务执行过程中,只有在第一次真正修改记录时(比如使用INSERT、DELETE、UPDATE语句),才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事务id,这个事务id是递增的。

此刻,表tid1的记录得到的版本链表如下所示:

假设现在有一个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开始执行:

# 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
BEGIN;# SELECT1:Transaction 100、200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为'刘备'

这个SELECT1的执行过程如下:

  • 在执行SELECT语句时会先生成一个ReadViewReadViewm_ids列表的内容就是[100, 200]

  • 然后从版本链中挑选可见的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新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张飞',该版本的trx_id值为100,在m_ids列表内,所以不符合可见性要求,根据roll_pointer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关羽',该版本的trx_id值也为100,也在m_ids列表内,所以也不符合要求,继续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刘备',该版本的trx_id值为80,小于m_ids列表中最小的事务id100,所以这个版本是符合要求的,最后返回给用户的版本就是这条列c'刘备'的记录。

之后,我们把事务id为100的事务提交一下,就像这样:

# Transaction 100
BEGIN;UPDATE t SET c = '关羽'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张飞' WHERE id = 1;COMMIT;

然后再到事务id为200的事务中更新一下表tid为1的记录:

# Transaction 200
BEGIN;# 更新了一些别的表的记录
...UPDATE t SET c = '赵云'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诸葛亮' WHERE id = 1;

此刻,表tid1的记录的版本链就长这样:

然后再到刚才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中继续查找这个id为1的记录,如下:

# 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
BEGIN;# SELECT1:Transaction 100、200均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为'刘备'# SELECT2:Transaction 100提交,Transaction 200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为'张飞'

这个SELECT2的执行过程如下:

  • 在执行SELECT语句时会先生成一个ReadViewReadViewm_ids列表的内容就是[200](事务id为100的那个事务已经提交了,所以生成快照时就没有它了)。

  • 然后从版本链中挑选可见的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新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诸葛亮',该版本的trx_id值为200,在m_ids列表内,所以不符合可见性要求,根据roll_pointer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赵云',该版本的trx_id值为200,也在m_ids列表内,所以也不符合要求,继续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张飞',该版本的trx_id值为100,比m_ids列表中最小的事务id200还要小,所以这个版本是符合要求的,最后返回给用户的版本就是这条列c'张飞'的记录。

以此类推,如果之后事务id为200的记录也提交了,再此在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中查询表tid值为1的记录时,得到的结果就是'诸葛亮'了,具体流程我们就不分析了。总结一下就是:使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的事务在每次查询开始时都会生成一个独立的ReadView。

REPEATABLE READ —在第一次读取数据时生成一个ReadView

对于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来说,只会在第一次执行查询语句时生成一个ReadView,之后的查询就不会重复生成了。我们还是用例子看一下是什么效果。

比方说现在系统里有两个id分别为100200的事务在执行:

# Transaction 100
BEGIN;UPDATE t SET c = '关羽'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张飞' WHERE id = 1;
# Transaction 200
BEGIN;# 更新了一些别的表的记录
...

此刻,表tid1的记录得到的版本链表如下所示:

假设现在有一个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开始执行:

# 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
BEGIN;# SELECT1:Transaction 100、200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为'刘备'

这个SELECT1的执行过程如下:

  • 在执行SELECT语句时会先生成一个ReadViewReadViewm_ids列表的内容就是[100, 200]

  • 然后从版本链中挑选可见的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新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张飞',该版本的trx_id值为100,在m_ids列表内,所以不符合可见性要求,根据roll_pointer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关羽',该版本的trx_id值也为100,也在m_ids列表内,所以也不符合要求,继续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刘备',该版本的trx_id值为80,小于m_ids列表中最小的事务id100,所以这个版本是符合要求的,最后返回给用户的版本就是这条列c'刘备'的记录。

之后,我们把事务id为100的事务提交一下,就像这样:

# Transaction 100
BEGIN;UPDATE t SET c = '关羽'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张飞' WHERE id = 1;COMMIT;

然后再到事务id为200的事务中更新一下表tid为1的记录:

# Transaction 200
BEGIN;# 更新了一些别的表的记录
...UPDATE t SET c = '赵云' WHERE id = 1;UPDATE t SET c = '诸葛亮' WHERE id = 1;

此刻,表tid1的记录的版本链就长这样:

然后再到刚才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中继续查找这个id为1的记录,如下:

# 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
BEGIN;# SELECT1:Transaction 100、200均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为'刘备'# SELECT2:Transaction 100提交,Transaction 200未提交
SELECT * FROM t WHERE id = 1; # 得到的列c的值仍为'刘备'

这个SELECT2的执行过程如下:

  • 因为之前已经生成过ReadView了,所以此时直接复用之前的ReadView,之前的ReadView中的m_ids列表就是[100, 200]

  • 然后从版本链中挑选可见的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新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诸葛亮',该版本的trx_id值为200,在m_ids列表内,所以不符合可见性要求,根据roll_pointer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赵云',该版本的trx_id值为200,也在m_ids列表内,所以也不符合要求,继续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张飞',该版本的trx_id值为100,而m_ids列表中是包含值为100的事务id的,所以该版本也不符合要求,同理下一个列c的内容是'关羽'的版本也不符合要求。继续跳到下一个版本。

  • 下一个版本的列c的内容是'刘备',该版本的trx_id值为8080小于m_ids列表中最小的事务id100,所以这个版本是符合要求的,最后返回给用户的版本就是这条列c'刘备'的记录。

也就是说两次SELECT查询得到的结果是重复的,记录的列c值都是'刘备',这就是可重复读的含义。如果我们之后再把事务id为200的记录提交了,之后再到刚才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的事务中继续查找这个id为1的记录,得到的结果还是'刘备',具体执行过程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MVCC总结

从上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的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多版本并发控制)指的就是在使用READ COMMITTDREPEATABLE READ这两种隔离级别的事务在执行普通的SEELCT操作时访问记录的版本链的过程,这样子可以使不同事务的读-写写-读操作并发执行,从而提升系统性能。READ COMMITTDREPEATABLE READ这两个隔离级别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生成ReadView的时机不同,READ COMMITTD在每一次进行普通SELECT操作前都会生成一个ReadView,而REPEATABLE READ只在第一次进行普通SELECT操作前生成一个ReadView,之后的查询操作都重复这个ReadView就好了。

一年经验Java面试之MySQL事务隔离级别和MVCC相关推荐

  1. Mysql事务隔离级别及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一.MySQL事务隔离级别 先注明一点:以下讨论都是在多事务并发的情境下讨论的 事务的特性(InnoDB引擎才有事务): ACID 原子性:一个事务不可再分割,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一致性:一个事务 ...

  2. mysql 默认事务隔离级别_一文读懂MySQL的事务隔离级别及MVCC机制

    回顾前文: <一文学会MySQL的explain工具> <一文读懂MySQL的索引结构及查询优化> (同时再次强调,这几篇关于MySQL的探究都是基于5.7版本,相关总结与结论 ...

  3. Java提升篇-事务隔离级别和传播机制

    转载自 Java提升篇-事务隔离级别和传播机制 问题的提出 为了保证并发操作数据的正确性及一致性,SQL规范于1992年提出了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级别分类 事务隔离级别由低往高可分为以下几类 ...

  4. 一文讲清,MySQL事务隔离级别

    业务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线程同时在操作数据库,MySQL也需要多线程的处理多个请求,那么每个事务里的多个SQL语句是如何执行的呢? 基本都是从磁盘加载数据页到Buffer Pool的缓存页里去 ...

  5. mysql事务隔离级别 花_mysql事务隔离级别

    很多PHP开发者在面试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都会卡壳.这是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今天让我带领大家梳理一下mysql事务隔离级别 数据库有四种隔离级别,分别是Read uncommitted,Read com ...

  6. 5、MySQL事务隔离级别详解

    事务的隔离性就是指当多个事务同时运行时,各事务之间相互隔离,不可互相干扰.如果事务没有隔离性,就容易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情况. 为了保证并发时操作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库都会有事务隔离级别的概念. ...

  7. mysql 事务 隔离级别_MySQL的四种事务隔离级别

    https://www.cnblogs.com/huanongying/p/7021555.html 本文实验的测试环境:Windows 10+cmd+MySQL5.6.36+InnoDB 一.事务的 ...

  8. mysql事务隔离级别之锁实现原理,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出现原因及解决方案

    mysql事务隔离级别原理 观看了很多网上的博客,挺令人伤心,很难找到想要的答案... 一:所需知识 1,mysql中的锁 1.1,读锁(共享锁) 规则:若事务1对数据对象A加上读锁,则事务1只能读A ...

  9. 揭秘Mysql事务隔离级别之可重复读

    揭秘Mysql事务隔离级别之可重复读 1.可重复读的来源 2.何为不可重复读 3.那么可重复读和不可重复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4.模拟不同事务隔离级别对不可重复的处理情况(有线程执行顺序). 4.1. ...

  10. MySQL锁、事务隔离级别、MVCC机制详解、间隙锁、死锁等

    一. 简介 1. 锁定义 锁是计算机协调多个进程或线程并发访问某一资源的机制. 在数据库中,除了传统的计算资源(如CPU.RAM.I/O等)的争用以外,数据也是一种供需要用户共享的资源.如何保证数据并 ...

最新文章

  1. python机器学习之分类器
  2. Tensorflow图像通道合并,IndexError: too many indices for array
  3. Computer:计算机测试理论(开发/测试/上线)之DEV、SIT、UAT、PRD四套环境详细介绍之详细攻略
  4. ES6新特性_ES6生成器函数声明与调用---JavaScript_ECMAScript_ES6-ES11新特性工作笔记020
  5. ib什么意思_科普|听说邻居的孩子去了IB学校,IB具体是什么?
  6. HyBrid App框架介绍
  7. ie7/8卸载工具 降级到IE6
  8. 医疗器材行业如何利用三类医疗器械进销存软件
  9. 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几个“非技术”思考
  10. word里双横线怎么打_word 双下横线怎么打出来
  11. 某侠图床源码 图片外链服务 带API
  12. LeetCode 水壶问题
  13. anaconda 和Tensorflow 2 安装
  14. java坦克大战(2.0)
  15. XJOI 数组-炸弹
  16. Linux系统中nacos下载安装
  17. 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2019)转载
  18. Android系统源码目录及功能介绍
  19. react中表格的数据渲染
  20. 黑莓行货手机是否都有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的logo?

热门文章

  1. C语言代码如何运行的
  2. 寻找回文素数python
  3. Win10小喇叭红叉叉显示未安装任何音频输出设备怎么解决?
  4. xp系统如何通过cmd运行命令符查看电脑配置的两种方法
  5. HCIA 学习笔记 准备考试
  6. java 接入微信获取人员信息名称带表情符号无法存储
  7. “元宇宙”是什么?涂子沛:人可在数据空间“复活”
  8. 浅谈图片服务器的架构演进
  9. matplotlib添加字体、字体格式自定义
  10. 旅游行业的手机App 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