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heima.com/article-218166.html?comefrom=toutiaohao

作者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来源 | 智本社(ID:zhibenshe0-1)

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地上演绎了一段城市化的疯狂舞曲。城市的前途、楼市的命运以及亿万家庭的财富,都卷入其中。如今,大都市圈的追捧与内地城市的收缩同步进行,共同演奏一曲“冰与火之歌”。

哪些城市将衰落?哪些城市又将崛起?如何正确地判断一座城市的前途?城市犹如磁极,未来,将会有更多人奔赴城市圈;城市亦是器皿,哪里是我们的容身之所?

近观香港,远看上海,反思深圳,以国际之视野、理性之思维,探寻中国大都市演变之轨迹。

香港

大国思维 | 国际城市

中国内地人对香港的评价比较奇怪,容易呈现左右两极,难有中立客观。在九七之前,很多内地人以仰视的态度看香港,追捧TVB港剧、宝丽金流行曲、武侠小说以及各种服装发式时尚。

九七之后,尤其是2003年开通自由行后,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内地乘着入世大势,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开足马力追赶香港,内地富豪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香港发展的脚步开始放缓,越来越多内地人去香港旅游、扫货,前些年内地富人横扫香港爱马仕、百达翡丽、周大福等,让香港人目瞪口呆。

随着去香港的内地游客越来越多,内地人对香港的了解增加。越来越富有的内地,对香港的崇拜快速下降。自由行促使大量内地人涌入香港,两地矛盾愈演愈烈,港府只能通过立法来制止一些行为,比如奶粉限购、打击水客、降低深圳通行证入港次数等。

两地矛盾爆发后,媒体喜欢添油加醋激发国民情绪,如此内地与香港的情感,再也回不到过去。两地人其实对对方都不甚了解,但都喜欢用情绪化的语言与非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对方。当香港奢侈品、房子被内地人买下,港岛山顶开始讲国语,内地人对香港逐渐产生了一种俯视感。从仰视到俯视,不过十余年时间。

最近这一两年,尤其是去年深圳GDP首超香港,不少学者大谈香港问题,鼓吹深圳。有趣的是,不少学者对香港的认知与研究,与新闻编辑差别不大。对香港的认知,多数来自香港影视剧、走马观花的自由行、“棺材房”、“蝗虫论”等新闻报道、经不起推敲的经济数据,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盲目自信。大致言论是香港颓了,被房地产绑架了,云云。

香港,这座城市,内地人初来看它,确实没啥惊奇,甚至有些轻视它。但是,如果你对它了解越深,越不敢轻言武断,甚至保有几分敬畏。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大国(至少人多地广),我们已习惯于用一个大国的思维去思考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我们很少人想过,像新加坡、斯里兰卡、梵蒂冈、瑞士这些“小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很多人开店创始,一家店还没开起来,就想到全国开一万家店然后上市。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过去赚钱太容易。而香港人,祖祖辈辈都只经营一家店,他们不会想到开连锁、扩规模,因为香港市场就这么大。如果你跟他说,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走入内地、奔向全球,他们会觉得你太飘了。所以,香港很多店都开得很好,很多小店的美食做得精道美味,这是一种工匠精神。

香港这座城市,我们容易以大国思维视之。所谓大国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而全,二是纵深感。

很多人批评香港,制造业衰落了,整个城市只剩下房地产和旅游。香港,制造业衰落,确认无疑。但是,香港的金融、国际航运、商贸、高端知识服务以及生物医疗等非重工科研,一直保持着亚洲顶级。

一座城市,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全产业链。一个城镇,有一两个支柱产业,即可成为全国百强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长安五金模具、虎门服装。一个城市,拥有几个大产业,即可成为经济强市。如佛山顺德的家私家具、机械装备,深圳的金融、物流、高新技术。

香港,这一弹丸之地,一座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可能像中国内地一样,既发展金融,又发展制造业,搞全产业覆盖。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确实发展过制造业,但以轻工业为主,当时香港的劳动力价格相对美国不算太高,而且劳动人口较多。如今这座城市高度老龄化,工人稀缺,工资水平高,不可能发展普通制造业。所以,香港制造业转移到内地,是市场自然淘汰、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结果。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中心也有大量工厂和库房,蓝领工人住在市中心,富人和白领住在郊区,市中心成为肮脏、犯罪滋生之地。但后来金融发展起来,工厂和工人都迁移出城,这座城市如今没有制造业,但是没有人敢轻视纽约。

一座城市发展全产业,实际上也违背经济规律。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只发展自己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把一两个产业做好就非常有竞争力。

纵观全球,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家,也就只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五个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依然缺口很大。就连韩国都没有建立全产业体系,三星占据了20%韩国GDP,几大财阀控制了经济核心,但不能说韩国这个国家日薄西山。

香港的金融、国际航运、商贸、高端知识服务以及生物医疗等非重工科研,这五大产业都是亚洲顶级。在亚洲,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城市具备五大顶级产业,能与之匹敌也就只有新加坡、东京。香港优良的深水港、高效的国际航运服务和金融、人才及商贸自由港,这三大优势短时间内很难被替代。如果中国内地有一座城市达到这一高度,每个人都会为之振奋。

第二种大国思维就是纵深感。什么叫纵深感?当年拿破仑、希特勒打到莫斯科,俄国人坚壁清野,火烧连城,然后跑到乌拉尔山乡下躲起来。这就是纵深感。

很多人认为,香港人居住在“鸟笼”里,香港富豪的千呎豪宅,还没深圳一个中产的房子大。香港人的居住环境太差,生活太不幸福了。如果在乡下,你看北上广深也是如此。深圳千万豪宅还没有乡下一个客厅那么大。为什么人们还都往大城市跑?

城市,没有纵深,无法回农村,反过来只会越来越集中。香港,没有纵深,没有农村,没有地可扩展,唯一的办法只能填岛。香港的面积只有北京的1/15,人口却是北京的1/3。我们现在感觉北京很拥挤,要分流人口,想想香港人是怎么活下来的。所以,香港用了北京1/15的地,解决北京1/3的人口居住,纵观整个亚洲国家及城市,也是凤毛麟角的。

香港是怎么解决居住问题?

香港的房地产是高度市场化的,内地资本、国际资本都可以进入香港买楼、炒楼。所以,香港的房价是随行就市的。港府的政策是,有钱人自己买房,没钱人政府提供公屋和居屋。

香港的公屋和居屋福利房,与内地完全不同。只要年满18周岁的无房者即可申请,不少公屋和居屋的位置和公共配套都不错。公屋平均等候时间为4.7年,长者为2.6年。换言之,香港市民正常情况下平均五年内即可获得政府公屋福利房。相信很多北京人五年都还没摇到车牌号,更不要说廉租房了。

所以,我们很多人对影视剧和新闻里面的“棺材房”所误导。住在唐楼里、“棺材房”里的市民,一些是信用破产,另一些在等候公屋和居屋。这座城市,没有纵深,只能在这弹丸之地想办法解决居住问题。纵观全球经济发达体,经济水平达到这一高度、人地矛盾如此之大,还能配置如此完善的福利房的国家及城市也是极少的。

我们习惯于用大国思维看待这座城市,但却没有用国际思维衡量这座城市。

香港与北上广深以及内地所有城市,最大的区别是,它是一座国际都市。国际都市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的国际市场,资本、人才、物流、商贸、信息自由进出,港币自由兑换。这座国际都市,自开埠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经济风暴、国际风浪的冲击。

所以,香港今天的竞争力和地位,是从国际竞争中角逐出来的,是从无数次危机中历练出来的,也是国际尤其是亚洲资本和人才共同选择的结果。

香港楼市、金融资产、港币以及财富,都是国际市场说了算,由国际市场定价。港币紧盯美元,是相当硬通的货币。曾经紧盯美元的拉美国家、亚洲国家都因为无法跟着美国经济节奏而崩盘。自从1983年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港币一直盯住美元,港币对美元坚挺说明香港经济的坚挺。这说明香港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一定会有人提到九七金融风暴时,北京施以援手才得以挽救港币。关于这个问题,朱总曾经公开说过,不能小看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和金融体系。实际上,越是开放的城市,越是国际化的城市,越不怕金融危机的冲击。这种城市具有相当强的自愈能力。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过去的香港,都经过亚洲风暴或国际性经济危机,最后都能够自我修复。相反,封闭的城市,最怕危机。

中国内地这几十年飞速发展,北上广深崛起,香港日渐式微,深圳GDP总量超过香港,但是这不能说明北上广深比香港强。因为中国内地是一个封闭市场,北上广深的竞争力并没有经过国际市场的检验。前些年中国太极被格斗武士打得满地找牙,这并不是说中国太极不行,是因为格斗的实力是经过擂台经验并一次次地打出来的,而太极是套路功夫,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如果中国门户全面开放,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人才可以自由进出,汇率市场、利率市场自由波动,北上广深的资产由国际市场定价,中国城市及企业到国际市场还能保持这种竞争力?只有到国际市场上走两步,才知道北上广深到底有多少泡沫和水分。

举个最简单例子,最近深圳南山区出现了亿元豪宅,如果中国市场开放,你有一个亿,会选择在深圳买房,还是香港、纽约、旧金山、伦敦、东京、新加坡买房?前两年,天津在挤GDP水分,如今长沙也在挤,房价一直没涨。假如中国加入全球市场,深圳的房子、资产、GDP以及人民币本身,还是这个价吗?我想,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当然,最后必须深刻地说一说香港的问题。近20年,香港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但也没好到哪里去。这座城市,依然具有强劲的经济竞争力,但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却逐步在下降。但是,香港的问题并非表面的“被房地产绑架”、李嘉诚的“城”。

香港的核心问题是,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香港的精英流失严重,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本土资本、人才及企业大量撤离,政府治理及社会治理能力倒退。随着精英流失和新移民的加入,香港的精英文化、法治精神、狮子山精神在衰落。

高房价给香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市民买不起房,而是掌握香港土地的港府社会治理能力倒退,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人地矛盾,开发大屿山岛受阻,公共福利下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所以,这座城市只要掌控五大产业,在亚洲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是市民的生活状况很难得到改善,甚至社会矛盾会在内部腐蚀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香港,是一座不能高看,也不可低估的国际都市;近观,方可。

上海

创业思维 | 职业理念

上海的狭隘、排外和高冷,给很多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与深圳的开放包容截然不同,上海人的优越感渗透到骨子里。这是这座城市的问题,也是这么多人看衰上海的原因。

很多人拿杭州来气上海,问上海,你们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出不了阿里巴巴?面对这些质疑,上海一直保持高冷,这个有点像深圳,不管别人怎么黑,都懒得回应。或许,这两座城市都太忙了,忙于赚钱干实事,无暇顾及口舌之争。

这些年,中国明星城市的成功,如深圳、广州、杭州,都得益于市场经济和创业文化。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型城市,广州则有大量的商贸市场,杭州诞生了阿里巴巴,于是我们很习惯于用普通市场思维和创业思维去判断一座城市的未来。若以此为标准,那么深圳、广州、杭州,则比上海更有优势。前面三个城市像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后面则似乎步入中年。

我们似乎随处可见上海的“中年富态”,这座城市高端奢华、豪华洋气。上海欢迎外资、外企,尤其是跨国公司,小资本、小公司、创业公司入不了他的法眼,不少上海大学毕业生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似乎是为外企准备的。所以,有人说,上海充满了打工文化,而深圳到处都是创业激情,一个西装革履,一个则打了鸡血。于是,一座创业的城市比打工的城市更有前途,一座激情的城市比冠冕堂皇的城市更有前途。

但是,创业与打工,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小资本与大资本,其实都是市场文化,只是层次、规模以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深圳科技园、福田CBD,存在小技术公司、本土创业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上海陆家嘴则云集不少跨国公司、公募基金、国际金融巨头。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面对的市场不同。

打个比方,澳门巴黎人里,一楼热闹非凡,很多客人在玩各种赌博游戏,15楼则冷清不少,少部分包厢里,藏着几个国际大佬在玩大的。这不能说明哪些市场好,哪个市场差。就像白马市场人山人海、讨价还价、竞争激烈、充满活力,万象城则客流稀少,几十个国际大牌长期霸占。但不能说明万象城就比白马市场差。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在20世纪前几十年便是十里洋场,当时欧美电影与上海电影同步上映,成为远东重要的国际都市。今天,上海依然是外国人、外资企业、跨国企业首选的中国城市。深圳的国际化程度,跟上海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上海的国际化地位,目前中国还没任何一个城市可取代。只要中国继续对外开放,上海的重要性只会加强而不是削弱。

任何一个大都市,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都会从创业文化走向职业文化。纽约、东京、伦敦、香港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创业型城市。全世界最顶级的这几个城市,都是高度职业化的城市。某种程度上说,职业化程度越高,这座城市越发达。

目前,深圳的创业文化浓厚,但是随着深圳不断发展,大企业越来越多,职业化程度就会强化,同时创业型企业就会被挤出,创业文化自然就会淡化。纵观历史,伦敦、纽约、东京,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优势和角色。上海,只负责高大上。这座城市是中国内地最好的对外窗口,它的任务是为中国大地吸引更多的外资、外企,辐射整个长三角经济圈。上海其实对标纽约,外企、跨国企业、大企业、高端职业人才则选择上海。这是一座逐步走向成熟,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大都市。

只是这座城市玩的是“神仙打架”的游戏,不太亲民,远离群众,再加上原本的孤傲、高冷,让很多人感觉难受。若你携百亿巨款,这座城市定然会奉你为座上宾。反过来,大型企业,自然也会往这座城市集中。

当然,有人会怀疑,这座没有活力、创新、创业及激情的城市难道不会没落吗?高端城市的竞争不是比人口,而是比人才;不是比跑腿,而是比脑力;不是比声音大,而是比智慧深。旧金山不过80多万人,整个旧金山湾区不过700多万人,纽约也不到800万人。深圳10家私募基金募资10个亿,和上海一家投资银行投资10个亿,二者有什么区别?深圳可能1000家小投资公司竞争,上海可能20家大投资银行竞争,二者也没啥区别,只是竞争的层次、规模、烈度不同。

上海的竞争,是一种于无声处的竞争。杭州的崛起,不会替代上海,反而会强化上海。杭州以及长三角城市圈的创业文化、制造体系,与上海的职业文化、金融市场、高端经济相匹配。

上海的真正对手,不是杭州,也不是深圳,而是以香港为首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说,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地位很难被替代,但是这个前提是在中国内地。如果加入香港,尤其是香港逐渐融入大湾区,那么上海的第一国际窗口的地位则将受到挑战。

香港的国际化程度远比上海高,若香港强化与内地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那么或许会有更多资本、企业、人才从香港进入大湾区、中国内地,而不是上海。香港、澳门加入大湾区后,珠三角的竞争力前景,要强于长三角。与上海相比,香港成熟的国际市场、金融航运优势、科研体系以及欧美文化认同,更有可能带动珠三角走向开放,走向国际,成为中国下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增长极。

深圳

过去思维 | 未来挑战

看香港,视野要开阔一些,国际化一些;看上海,需要站得高一些,格局大一些。那么,看深圳,则需要更多的谦卑和反思精神。

过去四十年,深圳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奇迹。放眼世界,深圳的崛起也是叹为观止的。这是一座没有明显弱点的城市。深圳的金融、科技及制造产业突出,经济实力强劲,财政收入充足,城市优美,气候宜人。这城市,富有活力,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创业文化浓厚,追求创新、自由、平等。每年大批青年人奔赴这座城市,年新增人口接近50万。

但是,正因为如此,深圳才需要更多的反思。思考过去四十年成功的真正因素是什么,未来还能否如此快速发展。毕竟“树不会一直涨到天上去”,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以过去四十年大跨越的发展思维去丈量未来。

从国际历史来看,美国“镀金时代”、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曾经经历过三十四年的高增长。但是,大多数国家在持续高增长40年之后增速都会放缓。最近几十年,美国、日本以及香港,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远低于中国。毕竟从零到八十分容易,从八十分到一百分很难。

未来,深圳还能否像过去一样跨越式发展?

深圳过去的成就,得益于其“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各地人才进来,没有历史负担,没有文化牵绊,没有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这里因生意而打交道,这座城市逐渐成为中国市场文化最发达的城市。

深圳,因市场经济而兴起。这座城市,人人追求公平交易、创新创造及契约精神。与传统文化古城、首府城市完全不同,这座市场文化的城市,吸引了全国各地年轻人在此打拼。这是一座私营企业、小人物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城市,没有大国企、跨国巨头的眷顾。这就是这座城市内在的竞争力。

所以,深圳吸收了全国人才红利、人口红利,以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回报。深圳不需要建大学,投入培养人才,北京、西安、武汉、上海等大批大学生都会投奔而来。那是深圳年轻人居多,政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需要花钱建太多医院、养老设施,甚至不需要建太多学校。

简而言之,来深圳的年轻人,只干活,只创造财富,但是极少给政府添麻烦,极少占用公共资源。一直以来,深圳财政富余,社保富余,大量资金可以支配。这座城市负担极低,但收入极高。这就好比人年轻时,生病少干活多,享受少创造多,家庭自然比较富有。但是人终有老去的一天,深圳是否应该未雨绸缪?

目前,深圳的平均年龄为33岁,应该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城市。但是,这批年轻人不少都已经有孩子,或计划生孩子。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为“生孩子”发愁,深圳却拥有巨大的幼儿优势。但是,培养幼儿成才,深圳还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人口规模不是最大,面积也小得多,教育资源和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园儿童(52.4万)和中小学生(155.3万)人数却是最多的。深圳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紧张,教育水平无法与北上广相比。

这意味着当下以及未来,深圳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需要大幅度地增加。

目前深圳各类幼儿园1771所,公办园只有68所,占比仅为3.8%。最近深圳政府推出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计划明年将新增900所以上公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全部翻倍。到2020年,全市幼儿园总量预计要达到1967所。其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80%以上,全市公办约984所。

教育硬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但是教育水平及软件则需要时间沉淀,以及持续的大量的财政投入。

除了教育,深圳的医疗资源也极为紧缺,全市医疗水平与北上广不在一个层次。随着幼儿人数的增加,不少年迈的父母也跟随子女来到深圳,如此幼儿和老人叠加,深圳的医疗资源更加紧缺。

过去年轻人来到深圳,体弱多病的人少,深圳的医院以及医疗水平长时间处于薄弱状态。如今,医疗需求大幅度增加,医院又无法像学校在短时间内投入建立。医院的投入及维护成本远远大于学校。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科大学的积累深度关联。深圳没有强势的医科大学,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医疗水平提升到北上广的水平。

所以,教育与医疗,是钱的问题,但光有钱还不够,还需要持续投入以及时间积累。

深圳,这座城市,吃了四十年的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如今依然享受着这种红利。但是,红利的另外一端,这座城市的软性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逐渐凸显。深圳未来需要为之前的红利买单,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教育,给深圳建设者以及儿女、老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如果这座城市无法提供与之匹配的公共服务,那么它的吸引力也会下降。深圳房屋均价是5万多,广州才3万多。同等价位,你可以在广州买更好更大的房子,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深圳的工资收入,与广州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你会选择广州还是深圳?

同等价位购买一套深圳的学位房,但是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如北京上海,考入一本大学的几率也远低于北京、上海。广东的一本录取率只有10%左右,而北京达30%。如此比较,你还会选择深圳吗?

目前,深圳在重症病方面的医疗技术远不如北上广,如果人老生病了,还得去广州看病,这必然会降低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当然,如今每年依然还会有大量的人加入“深漂”行列,但老深圳人目前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深圳的医院、教育资源紧张,教育水平跟不上,软基础与这座城市的实力完全不匹配。

深圳,这座城市也逐渐在走向成熟。如今,深圳关内房价超过6万,创业成本已大幅度提高,大企业不断入驻深圳,职业文化逐渐走强。老一代深圳人逐渐也在此扎根,他们可以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搭桥。这座城市慢慢也会走向本地化,外来人口以及充分竞争的趋势也会减弱。

如上海一样,深圳将来走向职业化、稳定化,说明这座城市在走向成熟。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前提是这座城市必须能够负担得起自己,也就是不再完全依赖于外来人口的人才红利——本地应该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校,并培养大规模的人才。但是,目前深圳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金钱,也需要时间积累。

过去的深圳,就如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卸掉所有包袱,一路狂奔,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如今的深圳,逐渐成家立业,拖家带口,甚至沾亲带故,吃饭的人多了,干活的人相对少了。

对于深圳来说,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是,深圳的家庭杠杆率是北上广最高的。深圳不少家庭承担着高房贷,实际上在透支当下和未来的消费,以及上下两代人的教育和医疗储蓄。

所以,深圳,过去及当下赚得钱,要为将来做好打算。日子还长着,深圳就像一个孩子刚出生的家庭,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必须未雨绸缪,为将来打算。

这座城市,需尽快补上软基础设施的课,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将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属于深圳人的城市,打造成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城市。

后记

当今世界,评价一个城市,不再单以产业论城市,也不再单以城市论城市,而是以城市圈论城市。我们说纽约、旧金山、东京很强,意思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很强。如果单纯把纽约拿出来,用单一城市及产业的思维看待这座城市,很多人会得出“城市空心化、过度金融化”的简单结论。

我们现在说纽约,实际上指纽约湾区大都市区,包括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县联合组成,拥有四千多万人口,这个世界第一湾区,拥有发达的金融、制造业、科研技术、世界一流的高等交易、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完善的城市基础。纽约的金融和国际航运极为出色,而康涅狄格州是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新泽西的制药及生物科技发达,普林斯顿大学和贝尔实验室聚集于此。

所以,未来看待一座城市,应该具备城市圈格局,以国际思维、市场理念和未来视野来衡量,如此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更加本质。

上海的前途取决于长三角城市圈,上海干好第一国际化都市的事。香港和深圳的机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已没办法像过去一样大踏步往外走,而应该想办法如何与内地城市融合,做好带领内地城市走向国际的带头大哥;深圳只要弥补软性基础的短板,自然可乘大湾区势而起。

近观香港,远看上海,反思深圳相关推荐

  1. 蓝牙芯片设计看上海,终端产品找深圳

    蓝牙芯片设计看上海,终端产品看深圳.今天罗列几个在上海做蓝牙芯片设计的原厂公司! 1: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在国内蓝牙芯片行业中算是龙头企业.是一家专业的芯片设计企业, ...

  2. 中国三大互联网中心:北京、上海、深圳,你 Pick 哪个?

    作者 | 汇泉春晓 出品 | 程序人生 (ID:coder _life) 正如美国拥有科技和互联网中心--旧金山湾区硅谷和西雅图,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也形成了互联网和科技中心,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海 ...

  3. 三大互联网中心:北京、上海、深圳,你 Pick 哪个?

    作者 | 汇泉春晓 责编 | 王晓曼 出品 | 程序人生 (ID:coder _life) 正如美国拥有科技和互联网中心--旧金山湾区硅谷和西雅图,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也形成了互联网和科技中心, ...

  4. SDCC 2016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回顾,北京站将带来什么?

    2016年11月18日-20日,由CSDN重磅打造的年终技术盛会,SDCC 2016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大会面向国内外的中高端技术人员,聚焦最前沿技术及一线的实践经验,从而助力企业的技术升 ...

  5. 【印象】2016云栖大会城市峰会:上海、深圳、南京、北京等精彩复现

    2016年,云栖大会城市峰会陆续走过了9座城市,云栖社区特此打包峰会的概要,方便大家好好温习. 作为"世界级·现象级"的大会,2017云栖大会将于10月11-14日在杭州云栖小镇举 ...

  6. 找上海或深圳塑胶模具工作

    有10多年塑胶模具工作经验的老技术师傅,欲在上海或深圳找塑胶模具师工作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hink/archive/2008/01/13/1037008.htm ...

  7. 上海北京深圳地网全网cdn增值电信许可证资质申请流程

    现在互联网行业盛行,想要从事网络内容分发和数据存储服务的公司绝对对CDN许可证并不陌生. 但是,如果您想申请CDN许可证,除了基本材料外,其他公司还需要满足许多条件. 因此,申请CDN许可证不是一件容 ...

  8. 北京、成都、大连、广州、杭州、南京、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郑州、重庆 15个城市地铁线及站点SHP文件

    北京.成都.大连.广州.杭州.南京.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郑州.重庆 15个城市地铁线及站点SHP文件 矢量地图 / 矢量路网数据 北京.成都.大连.广州.杭州.南京.青岛.上海. ...

  9. 扬帆开局|香港电讯与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2021年12月,在"潮头风正劲扬帆开新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果发布活动"现场,香港电讯与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以下简称前海交换中心)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市 ...

  10. 中国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指数榜单: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三甲

    由高端智库云河都市研究院编制的"中国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指数2019"正式发布."中国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指数"是在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战略 ...

最新文章

  1. WireShark 实例分析笔记(概念)
  2. css a 标签上下间距_CSS实用技能:去除inline-block元素间间距的7种方法
  3. ajax通用格式 jquery版本
  4. 笔记本电脑排名_商务轻薄本什么品牌好? 五款高性能轻薄商务笔记本电脑排名...
  5. snmp有android代理端吗,GitHub - wosika/SNMP4Android: 简易使用于安卓的SNMP工具类,基于snmp4j...
  6. Atitit 得到mybatis 实际 sql 1.1. 使用mybatis工具提供的,只能出现问号一大堆不行 1 1.2. 配置log 打印sql依然不行,里面有问号。。 4 1.3. 配置p
  7. 扇贝计算机英语单词,扇贝英语单词
  8. VINS-Mono 代码详细解读——视觉跟踪 feature_trackers
  9. lisp 焊缝标注_焊接符号标注 图纸
  10.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11. 软件测试周刊(第01期):古德哈特定律
  12. 洛谷P4383 [八省联考2018]林克卡特树lct(DP凸优化/wqs二分)
  13. 华为手机如何调时间显示_华为手机如何设置时间没有显示
  14. python中 “按位与,或,异或”与C语言的不同
  15. MeasureSpec源码解读
  16. (嵌入式)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入门
  17. 网站在线安全检测介绍
  18. 关于maya修改浏览器问题
  19. PHP生成助记词和BTC、ETH、LTC地址
  20. 用python的pygame模块制作弹球小游戏

热门文章

  1. 两年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工作感想
  2. 指标之王macd的计算公式和使用方法
  3. 深度剖析JVM常量池,String字符串相关八股文,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4. 微信跳转APP最全解析
  5. 见贤思齐与三人行必有我师
  6. zk的watcher机制
  7. 心理学与生活 -人格与动机
  8. 手机浏览器怎么查看html,手机浏览器网页收藏在哪里查看
  9. 矩阵知识:线性变换、相似矩阵、对角矩阵、逆矩阵
  10. 操作系统排名服务器,服务器操作系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