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解读版)

人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内心的痛苦?

作者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思维和时间,我们受控于思维而不自知,因为我们无法从身上找出任何一个按钮能立刻停止我们的思维。而思维创造了小我,小我赖以生存的土壤却是来自外界的身外之物,比如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过去的一切造就了小我,小我意味着对当下的抗拒、不宽容、冲突、矛盾等消极的一面,这也是小我能存在的根基。

时间分为过去、当下和未来,无论你是沉溺于过去还是幻想一个美好或者糟糕的未来,都会带来痛苦,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

一、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角色,开篇讲了一个乞丐的故事:一个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个陌生人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乞丐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给你。”然后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让乞丐打开箱子,没想到,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作者就是这个“陌生人”,而没有找到自己真正财富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财富,却内心空虚,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带来的欢乐和满足。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这些东西,而且拥有比这更珍贵的东西。作者希望帮助这些“乞丐”找到真正的财富——极乐状态。这就需要达到“开悟”的状态。

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并不完整。作者认为“开悟”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然而它比你更为伟大”。对本体的觉知的失而复得,并保持这种觉知状态就是开悟。

那么,什么是存在?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不要试着去理解它的含义,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能领会它的含义。

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

很多人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有思维,会思考。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作者认为笛卡尔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

作者认为,思维是人们痛苦的根源。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控于思维,正确利用思维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如果利用不当,危害很大。可以说,80%~90%的思维是无用而且有害的。

很多人认为人类的思考很有用,人们利用自己的大脑创造完成了很多事。在作者眼中,你能解答一个填字游戏或制造一颗原子弹,并不能说明你利用了大脑,大脑就像狗喜欢啃骨头一样喜欢思考问题,你或许根本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思考不是你说停就停止的,你身上没有哪个按钮可以按一下,就停止思考了。

很难停止思考的原因是因为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你认为,如果停止思考,你就不复存在。你以自己的思考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形象,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即错误的自我,它是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存在,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

无法停止思考就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

终结思考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你不是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而是观察者,在你开始观察思考者时,停止思考的按钮就被激活了。

那么,怎样终结思考呢?

在大街上,你可能会遇到喃喃自语的“疯子”,他在不停地评论、比较、抱怨等,这个声音可能与当下无关,有可能是关于过去或者他正在幻想未来,有时这种声音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视觉意象或者“心理电影”。其实,这些“疯子”跟大多数人区别不大,只是我们没有把心里的声音说出来。

这些声音是人类自己最大的敌人,越纠结的人听到的声音越多,因此备受折磨,甚至精神分裂。这就是数不清的灾难、痛苦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唯一的解脱方式是: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创造思维空白,作者提出了两种方式:

第一,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当你倾听你脑海中的声音时,不要做任何判断,因为这样又会产生另外一种声音。你很快就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你会体验到一种短暂思维空白。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在内心会感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多练习,这种平和宁静的感觉会加深。随着你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你会认识到一种纯意识的状态,进入无我的状态。

第二,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创造思维空白。比如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水声、手的动作和肥皂的香味等,觉察到那个宁静且强有力的临在,你越沉浸于当下,越能感受到宁静。

所以,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超越你的思维。

上文多次提到“临在”一词,这也是本书中的一个关键词,到底临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作者做了一个小实验。闭上你的眼睛并对自己说:“我想看看我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并等待你的下一个想法出现。就像猫注视着老鼠洞一样,你会发现要等很久下一个想法才会出现。只要你强烈地在临在的状态中,你就会从思维中解脱出来,这时你会非常平静并且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但是,你的注意力一旦放松,思维就会趁虚而入,你的想法就会出现,你又回到了时间中。

在佛教中,禅宗大师为了测试弟子们的临在程度,会悄悄从背后突然用棍子敲打他们,如果弟子处于临在中,就能感受到大师悄悄走近,就可以阻止大师或者躲避到一边。但是一旦被敲中,说明该弟子沉浸于思维之中,心不在焉,处于无意识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会帮助你完全进入自己的内在,经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感受你的身体,能帮助你平静地处于当下时刻。

在临在的状态下,你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样,白日梦、思维、回忆和期望都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紧张、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禅宗大师用“顿悟”这个词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你可能已经体验过很多次这种“开悟”的状态,但你不知道。比如,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它绝对的宁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认真倾听过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认真地倾听过在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和未来的包袱,否则你将视而不见,无法欣赏自然的美。

当你体验到这些临在时刻,你就处于短暂的无思维状态,在你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之前,可能只有短暂的几秒,否则你无法体验到这种美好。对于美的感知和创造,思维无能为力。很多人思维用得太深,自然界的美丽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能会说:“多美丽的花呀”,但是,这仅仅是机械式的心理标记,因为他们没有处于当下,所以没有真正地看到、感受它的本质和神圣之处,就像他们不了解自己一样。

处于思维状态是人的常态,思维是内在、不可见的,人的身体是外在的、喜怒于形的,人的身体会对思维产生反应,这就是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的原因。

很多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悲愤、伤心,会受到情绪的控制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这时,你应该学会观察你自己的情绪,学会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不要进行分析,只观察就可以了。

当然,人也有积极的情绪,比如爱和喜悦。当思维空白出现时,就会感受到爱、喜悦或宁静,但却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由爱生恨。因为大脑很快就会进行思维活动。除非你能停止思考,否则爱、欢乐以及平和不会持久。

只要你认同思维,也就是说,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痛苦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分为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和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如何化解?这是本书的重点。

二、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作者认为,人类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痛苦产生的原因就是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了你的生活。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思维会批判当下的现状,人就产生负面情绪,从而痛苦。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你对思维的认同程度越高,你就会越痛苦,你对当下接受得越多,受苦就越少,对小我的认同也越小。

为什么思维要抗拒当下呢?因为在没有时间(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思维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比如,在动物和植物的世界里,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它们也不会像人类这样思考。人类生活是需要时间和大脑的,当人类被时间和大脑控制时,痛苦就产生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累积了很多过去残余的痛苦。

除非你拥有当下的力量,否则每个人都有一个痛苦之身,这些痛苦是你过去所遭遇的痛苦的余痛,包括童年的无意识的创伤。这些痛苦累积起来在你的大脑和身体中形成一个消极的能量场,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休眠和活跃。

在90%的时间里,痛苦之身可能在你的体内处于休眠状态,这种人比较乐观。但是,对一个极端不快乐的人来说,他的痛苦之身可能100%处于活跃状态。任何事情都可能激活痛苦之身,尤其是当它与你过去的痛苦共鸣时,即使一个想法或者与你关系亲密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激发你的痛苦之身。有些痛苦之身虽然令人不愉快,但害处相对较小,有些痛苦之身则非常邪恶,会攻击别人甚至自杀,引发疾病和意外。

比如,你原以为自己很了解某人,但某天你突然发现碰到的他变得像一个陌生的、狰狞的野兽,他可能已经被痛苦之身控制了。这时,观察自己的内在变得很重要,观察你内心任何一种痛苦形式的迹象:愤怒、烦躁、忧郁、伤害他人的欲望、生气、沮丧等,当它刚想被激活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被痛苦之身控制。

痛苦之身想要在你体内生存,就像其他实体一样,需要食物,而它的食物就是愤怒、沮丧、怨恨、暴力、感情冲突甚至疾病。当你表现出这些情绪时,你就被痛苦之身无意识地控制了。一旦被控制,你会更加痛苦,成为迫害者或者受害者。你可能会说你不要遭受痛苦,但实际上你的行为和思想都在不断地制造痛苦。

痛苦之身其实是我们的小我投射出来的阴影,它很害怕你的意识之光。它的生存取决于你对它无意识的认同以及无意识的害怕。很多心灵导师说,所有的痛苦实际上都是一种幻觉,这是真的,但问题是,单凭这样的信念并不会让你远离痛苦。

那么如何让痛苦消失?直接观察你的痛苦之身并认清它。当你观察它,感受到它在你体内的能量场并关注它时,认同就被打破,一种更高级的意识状态就产生了,作者称之为“临在”。观察它意味着接纳它成为当下时刻事实的一部分。

当你开始不再认同痛苦之身,而成为它的观察者时,它还会继续挣扎,双方处于拉锯战,痛苦之身还想再度控制你,这时,它会在你的身体不同部位制造一些疼痛或不适,但这些痛苦不会持久,只要你保持临在,集中注意力对痛苦持续地关注。

比如,如果愤怒一直左右着你的思维,你不停地想别人对你做的事,或你将要对别人做的事,这时你就无意识地被痛苦之身控制了,愤怒往往引起身体的不适。或者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开始有很多消极想法,你会想你的生活是多么糟糕,这时你的想法就和痛苦之身结合,无意识地被其控制。这里的“无意识”是指:观察者的完全缺席。

持久而有意识的关注切断了痛苦之身和思维之间的桥梁,它会带来转换,比如我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将痛苦转化为意识。

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就是:当你感到痛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内心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了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分析它,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不但觉知到你情绪上的痛苦,更要觉察那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成为一个临在的观察者,这将是你最强有力的摆脱痛苦的转化工具。

当然,有时你要摆脱痛苦时,会遭遇强烈的内在抗拒,尤其是你从你的痛苦中创造了一个不幸的自我,并认为这个虚化的自我就是你自己,害怕失去自我认同的无意识恐惧会强烈抗拒你摆脱痛苦之身。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请观察你内心的抗拒,并观察你对痛苦的执着,一定要非常警觉。请观察你从痛苦中获取的兴奋快感,观察你想谈论它或是琢磨它的冲动。如果你对此有感知的话,这种抗拒就会停止。只有你可以做这种事情,没人可以替代你。

对很多女生来说,在经期她们的痛苦之身很容易被激活,但经期也会成为女性开悟的机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开悟,也是因为从集体和个人层面来说,女性的痛苦之身更多。不要用痛苦之身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是要利用它作为开悟的工具,将它转化为意识。

在月经来临之前,会有一些信号,比如突然的愤怒、爱生气,或是纯生理的症状,这是痛苦之身觉醒的前兆,不管是什么,在你的思维或者行为被它控制之前去觉察它,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保持临在的力量。如果你的临在注入任何一种情绪,它将很快平息。如果痛苦之身是一种纯生理症状,你对它的关注将会阻止它转化成情绪或者思维。

之后,痛苦之身彻底觉醒,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剧烈的骚动,甚至会痛经,你只需要觉察它,别让痛苦之身利用你的思维,并控制你的思想。通过这种持续的关注和全面的接受,痛苦就会被转化成意识。

摆脱痛苦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尽量不要创造更多的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二是摆脱思维的控制,进入当下。

停止创造时间就是要进入当下,作者认为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时刻关注当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学会对当下说“是”,臣服当下。即使当下的情境是痛苦的或者可怕的,接受它,就像它是你的朋友,而不是抗拒它,这将会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

作为旁观者,通过观察你的大脑思维活动你就能摆脱抗拒的模式,还可以允许当下时刻的存在,这时候你将感受到一种不为外境所困的内心自由和宁静的状态。

当下的力量(解读版)相关推荐

  1. 当下的力量 - [读书笔记]

    快乐的第一个秘密--态度的力量 我快乐的基础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我要自己多快乐,就可以多快乐,从今天起,我决心要快快乐乐的过活.如 果我期待最好的,就会得到最好的! 快乐是一种选择,我可以在任何时间. ...

  2. 当下的力量 读书笔记

    当下的力量第一章 记得七八岁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不能什么都不想啊.我做了实验,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什么都不想.但不行,总有念头冲到脑子里,至少是一些名词:姐姐,桌子,房间.消除这些只有一个办 ...

  3. 读书笔记_《当下的力量》_精华书摘

    <当下的力量>-1 1. 你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埃克哈特·托利 评论: 宇宙的神圣目标是未解之谜,可以解释为生命是个奇迹,哲学的尽头是神 ...

  4. Gartner: 2017年11大信息安全技术(解读版)

    在2017年6月份举办的第23届Gartner安全与风险管理峰会上,Gartner的Fellow--Neil McDonald发布了2017年度的11个最新最酷的信息安全技术,比往年的10大技术多了一 ...

  5. KMP算法原理详解_论文解读版

    1. KMP算法 KMP算法是一种保证线性时间的字符串查找算法,由Knuth.Morris和Pratt三位大神发明,而算法取自这三人名字的首字母,因而得名KMP算法. 那发明这样的字符串查找算法又有什 ...

  6. KPCB:2013年互联网女皇互联网趋势报告–解读版

    非常好的PPT素材,转自:http://www.199it.com/archives/119522.html Mary Meeker,硅谷风投机构 KPCB 的合伙人,由于每年她都会发布数据详实图表丰 ...

  7. 日志管理最佳实践:成功的六要诀【解读版】

    合适的日志管理工具能够大幅减轻管理企业系统日志数据的负担.但是,除非组织为这个工具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否则再好的工具也会很快变成一个差劲的工具.Diana Kelley为大家提供了6个确保成功的日志 ...

  8. Java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呢(清晰解读版)

    前言:当学到Java对象(引用)作为参数传递时,产生疑惑:Java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查阅资料后,总结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解释. 什么是值传递? 将实参的内容拷贝一个副本给形参,当形参在方法中被修改时, ...

  9. ONNX是什么?怎么用?[简明解读版]

    概念 ​​​​​​​​​​​​​​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 (ONNX) ONNX 为深度学习和传统 ML 的 AI 模型提供开源格式.它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计算图模型, ...

  10. 全新出击!《Java开发手册(嵩山版)》解读手册升级下载

    简介:<〈Java开发手册(嵩山版)〉灵魂15问>重磅来袭!"一线大厂如何用Java"解读再升级,千万阅读量博主深究Java规约背后的原理.规范学好Java还不来看一看 ...

最新文章

  1. javascript的浏览器Bom详解,window、location、history对象
  2.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3. webpack快速入门教程
  4. C语言C++中memset()函数使用和注意事项
  5. k8s中本地存储卷emptyDir、hostPath卷
  6. Linux学习之路(2-1)文件、目录与磁盘格式
  7. 自拟计算机作文100字,三年级自拟作文100字
  8. 中国第一上网人-钱天白先生
  9. mate20pro怎样装鸿蒙系统,华为放大招!华为Mate20系列也能拍月亮,以后还能升级鸿蒙...
  10. ps怎么设计html界面,UI设计师的工作界面怎么用PS设置
  11. openstack 权限管理
  12. linux用户密码转换为明文,Linux strace 明文密码抓取
  13. android 字体颜色 渐变色,Android渐变色处理
  14. 织梦如何添html5播放器,织梦ckplayer视频播放器插件安装使用教程
  15. QQ可以用十六进制登录哦
  16. linux下Configure命令-ZZT
  17. idea每次打开总是一直加载indexing library‘maven xxx‘‘,Scanning file to index,如何解决?
  18. 一款相对比较简单 聊天界面的 表情输入库:
  19. ArcMap如何将地理要素数据和GeoJSON进行互转
  20. 前端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热门文章

  1. 医学图像笔记(一)dicom数据格式
  2. C# Wpf Binding 使用详解
  3. 搭建 Python 开发环境
  4. go revel框架搭建
  5. markdown语法补充和todo制作
  6. 有用的函数-系统采集
  7. 市场调研-全球与中国汽车零部件涂层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8. C++、C#、Java、Python、可以获取L2行情实时数据吗?
  9. 如何保证投票公平_关于公平合理、简便省时的选举投票规则
  10. 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