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14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5章 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第一节 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第二节 制冷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5.1.1 仿真技术简介,仿真,用一个能代表所研究对象的模型去完成的某种实验, 以前常称为模拟 。,按照模型 性质不同,物理仿真,计算机仿真,物理仿真,用一个与实际系统物理本质相同的模型去完成实验 。,计算机仿真,用数学形式表达实际系统的运动规律,数学形式通常是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然后用计算机来解这些方程。,在计算机仿真研究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这样四个步骤,(1) 写出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2) 将它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进行运转的数学模型,(3) 编出仿真程序,(4) 对仿真模型进行。

2、修改、校验,仿真系统,有无实 物介入,实时仿真系统,非实时仿真系统,仿真,计算机 类型不同,用模拟计算机组成的仿真系统,用数字计算机组成的数字仿真系统,用混合模拟机组成的或用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组成的混合仿真系统,微型机阵列组成的全数字式仿真系统,5.1.2 简单对象的建模,在制冷空调装置仿真中,有些部分在一定假设下,可用一阶微分方程近似描述。下面举例说明。,例5-1 货物冷却 对于货物送入冷藏箱中进行冷却,如图5-1所示。设冷藏箱中空气温度为 ;设货物的温度为 ,质量为M,定容比热为C,与空气传热面积为F,货物与空气的当量传热系统为K。,货物的蓄热量U为 (5-1) 传给货物的热量应等于货物蓄。

3、热量的变化 (5-2) 将式(5-1)代入(5-2)并整理得 (5-3),上式即是包含对t 求导的一阶微分方程。反映了一定条件下,货物随冷藏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只能是非常简单与理想化的对象,在制冷空调装置仿真中,如果考虑稍多一些影响参数的话,则必须采用更高阶的方程。,例5-2变空气温度下的货物冷却 仍然是货物送入冷藏箱中进行冷却的过程计算。与例5-1不同的是,空气温度是变化的,而送入箱内的热量是一定的, 设为Q。设冷藏箱中空气温度为 ,质量为Ma,定容比热为 ;设货物的温度为 ,质量为M,定容比热为C,与空气传热面积为F,货物与空气的当量传热系统为K。货物送入冷藏箱中进。

4、行冷却,箱体结构为绝热。,空气的蓄热量U为,货物的蓄热量U为,传给货物的热量应等于货物蓄热量的变化,传给空气的热量与传给货物的热量之和为总热量Q,由式(5-6)得,(5-4),(5-5),(5-6),(5-7),(5-8),将(5-8)代入(5-7)得,,(5-9),上面的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了冷藏箱内货物的冷却过程。如果考虑空气与箱体结构的传热,而把箱体结构作为一阶惯性环节,则得到的式子为三阶微分方程。如果对于厚的货物,需要考虑表层与内部温度变化的不一致,则所得到的方程阶数还要高 。,一般地,描述系统的高阶微分方程可统一用如下形式,(5-10),对于一般的微分方程,难以直接求得分析解,一般采用。

5、数值求解方法。对于精度要求较低而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采用欧拉法、梯形法;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则四阶龙格库塔法是常用的求解方法。,最常见的制冷装置如家用冰箱、家用空调器等均采用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5.1.3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理论循环的计算机分析,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计算机分析是一种非常简化的制冷循环模拟,可以作为实际制冷装置模拟的基础。,图5-3 示出了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lgph图。,查表,可以计算出所要求的各个量,但每次计算都比较复杂 。,用计算 机计算,虽然编程需要花时间,但以后每次计算特别快,这对于工况等参数改变时的分析特别能体现出其优势。,假定输入参数为4个:蒸发温度T。

6、e,冷凝温度Tc,压缩机吸气过热度Te,冷凝器过冷度Tc。按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均为定值,系统的流动阻力忽略不计。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循环的制冷量,(5-11),单位容积制冷量,(5-12),单位理论热负荷,(5-13),制冷系数,(5-14),图5-4 为计算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性能的程序框图。,由Te求pe,T1= Te+Te, p1 =pe,由T1, p1求v1, s1, h1,由Tc求pc,p2 =pc,s2= s1,由p2, s2求T2, h2,T4= Tc-Tc, p4 =pc,由T4, p4求h4,求q0, qv, qk, w0, ,结束,。

7、给Te, Tc, Te, T c赋值,上述程序的用途,因为,该种计算中只需要知道制冷工质的热力性质,与工质的传输性质以及具体的装置结构均无关,所以,可以方便地求出当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冷凝器过冷度变化时,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变化,现经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工质的性能,使用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因为,对于一般的制冷装置来讲,当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变化时,其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冷凝器过冷度也会变化,定值假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上面分析过程没有牵涉到外界环境对于实际装置的影响,方法虽然简单,但同实际装置性能之间是有差距 ,不能预测外界环境变化时制冷装置的性能变化 。,5.1.4 单级压缩。

8、蒸气制冷装置的计算机模拟,5.1.4.1 部件模型,在计算机模拟时,并不能任意指定状态,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热度、过冷度,而是应该能把这些参数正确地计算出来。在模型和算法的选取上,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精度、计算稳定性和运算速度之间达到平衡。,对于一个简单的单级蒸气压缩制冷装置,设其由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毛细管、冷凝器与蒸发器这四大件组成。蒸发器与换热器均采用干式换热器,其本身热容可以忽略不计,这两个换热器均采用温度不变的空气冷却。,建立各个部件的模型,压缩机模型 毛细管模型 3. 蒸发器和冷凝器模型 4. 围护结构模型 5. 充注量计算模型,要求,模拟压缩机开机过程到系统接近稳定的整个过程,。

9、则主要是要预测制冷剂状态及制冷量随时间的变化,1. 压缩机模型,对于制冷装置来讲,活塞在一个运转周期中的流量的变化,是一个频率过高的信号,,可以取每个周期的平均值来滤掉该高频信号,压缩机进出口状态对于压缩机流量的影响是没有时间迟延的,压缩机流量计算的模型可以采用稳态模型,功率则可根据理论功和压缩机的效率确定.,所以,(5-15),(5-16),上面式中,mcom,N分别表示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与功率;,Vh,分别为压缩机的输气系数、理论功率;pc,pe,vs,m分别表示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吸气比容、多变指数。,2. 毛细管模型,毛细管中制冷剂的流速很高,制冷剂流过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也远小于系统的。

10、时间常数,因此毛细管进出口状态的影响也可以认为是即时的,其模型采用稳态模型,因为,管内流体流动的高度非线性,各种较为精确的分布参数模型在数值求解时速度较慢且存在计算的稳定性问题,所以,建立精确,同时又简单、通用的毛细管模型对于实际装置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维等焓均相流动,有如下控制方程,(5-17),式中,p, v, G分别为流体的压力、比容和质流密度,D和L分别为毛细管内径和长度,f为沿程摩阻系数。,下面介绍的绝热毛细管的近似积分模型是一种较好的模型。,(1) 过冷区模型,过冷区液体比容和沿程摩阻系数可认为不变,对上式积分,得过冷区长度,(5-18),式中,pSC表示过冷区压降,下。

11、标SC表示过冷区。,(2) 两相区模型,用p1和v1表示两相区的进口压力和比容,p2和v2表示两相区的出口压力和比容。建立如下经验方程,(5-19),因沿程摩阻系数f变化不大,故在积分过程中设为定值,取进出口摩阻系数之算术平均。得二相区长度,(5-20),k1是一个仅与边界条件相关的常量,(5-21),(3) 过热区模型,对于低压下的过热气体,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因此在等焓过程中温度不变,(5-22),式中,T和R分别是绝对温度和气体常数。,由式(5-22)得,(5-23),将式(5-22)和(5-23)代入方程(5-17)并积分,得过热区长度,(5-24),式中,下标1和2分别表示过热区的进。

12、口和出口参数。,在实际计算中,为方便起见,取,(4) 壅塞流,当工质在毛细管出口处的流速达到当地音速时,毛细管处于壅塞流动。,此时毛细管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背压,背压的降低对毛细管质流率已无影响。此时的质流率GC称为毛细管的壅塞质流率或临界质流率,可按式(5-25)至(5-27)计算,(5-25),(5-26),(5-27),式(5-25)至(5-27)表明毛细管的临界质流量只是当地干度和制冷剂热物性的函数,而与毛细管结构尺寸无关。式(5-26)和(5-27)可以由制冷剂热物性数据拟合成关联式。另外,为了简化计算,若在过冷流动或过热流动中发生壅塞,分别按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处理。,(5) 其他参数。

13、的确定,对于毛细管流动的沿程摩阻系数 f 的计算,采用Churchill关联式:,(5-28),上面关联式可覆盖整个Re数区域,且考虑了毛细管内粗糙度的影响,一般毛细管相对粗糙度约为3.27104。 对于两相区的动力粘度TP按下式计算。,(5-29),(6) 管长计算,(7) 质流量计算 在装置仿真中,毛细管的结构尺寸都是已知的,而需要求得的是流量等参数。其基本实现步骤如下:,在进口状态及出口背压已知条件下,先要确定进口有无过冷,过冷度有多大,一般情况 :,毛细管进口为过冷,出口为二相,管长 = 过冷区管长 + 二相区的管长,其它情况 :,先确定存在哪几相,总的管长 =各相的长度之和,步骤1:。

14、假设毛细管的出口压力等于其背压,结合进口条件,确定毛细管内是否存在过冷、两相或过热流动区域及存在的各流动区域的进、出口状态,并求出毛细管出口为背压时的壅塞质流率G0。,步骤2:假定毛细管的流量为G0,对于存在的各流动区域,计算该区域的长度,并将不同流动区域的计算长度相加后得到毛细管的计算长度。,步骤3:将毛细管的计算长度与实际长度比较。若计算长度在误差限之内,则毛细管出口的压力等于背压,质流率等于G0。若计算长度偏长,则说明实际质流率大于G0,毛细管的出口压力高于背压,此时需要重新假定新的出口压力,重复以上的过程。若计算长度偏短,则说明实际质流率小于G0,不出现壅塞,出口压力等于背压,此时只要。

15、在小于G0的质流率范围内搜索一个正确的质流率。,3. 蒸发器和冷凝器模型,(5-30),(5-31),建模与求解中忽略蒸发器与冷凝器中制冷剂的阻力损失,制冷剂两相区的温度可近似认为是一致的,因此系统不必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只要将两器按过冷、二相、过冷分成几个大块即可 。,对于冷凝器,根据制冷剂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式,,其中,M, h, m分别为制冷剂的质量、焓和质流率;q为总的热流;下标SH, TP和SC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过热区、两相区和过冷区。令,(5-32) (5-33),式(5-30) 和(5-31) 在一个短的时间步长内积分得:,(5-34) (5-35),式中,上标1和0分别表示当前时刻。

16、和上一时刻的物理量。,当进出口流量、进口焓值已知时,冷凝器中其它参数仍然需要通过迭代才能确定。对于上述模型进行求解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算法是质量引导法,把质量平衡作为迭代标准。,估计一个冷凝压力,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式计算出高压侧制冷剂的状态和质量,从而可得高压侧的制冷剂总质量,将该值和由式(5-34) 计算出的质量值进行比较,误差小于允许范围,yes,依次计算出其他状态参数,no,对于蒸发器,完全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在蒸发器中没有过冷区而已,4. 围护结构模型,制冷装置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制冷系统的特性,而且还跟围护结构的性能密切相关。,(1) 反应系数法与Z传递系数法计算围护结构特性的原理,比如冰。

17、箱:,制冷系统在5分钟左右就达到基本稳定, 但整个装置基本上没有稳定的时候, 主要因素是因为围护结构动态特性的作用。,对于一个只有一样材料组成的最简单的围护结构,可以看成如图5-5所示的单层均质平壁热力系统,除导热方程外,还有与热流有关的导热定律:,(5-36),平壁两侧表面上有四个时间函数:,内表面温度,图5-5 平壁热力系统,内表面热流,外表面温度,外表面热流,其中两个量给定,另两个量待求。现假定外侧表面上的温度和内表现的热流为已知,内侧温度和外侧为未知,采用过余温度表示,初始状态设为零,数学模型为:,(5-37 ),对于上述微分方程可通过差分进行数值求解,计算每一时刻的各个参数值,计算量。

18、很大。,实际的围护结构大多为由多种材料组成,方程更为复杂,求解的量更大。,适宜于系统仿真的围护结构建模方法,1)谐波法(与正弦传递函数相对应)。,2)反应系数法(与S传递函数相对应),3)传递系数法(与Z传递函数相对应),这些方法都把扰量和围护结构本身的传递特性分开处理,先求出反映围护结构本身特性的有关参数,最后计算系统的动态响应时,只需要将这些已经计算求得的参数同扰量进行合成。由于对围护结构只计算一次,所以计算量可以大减少。,在反应系数法中,假定室外温度变化引起室内温度和室外热流变化的反应系数分别为 、 ,而室内热流变化引起室内温度与室外热流变化的反应系数分别为 、 。计算的时间步长为,则在。

19、第 时刻的室内温度与室外热流分别为的输出值为,(5-38),(5-39),Z传递函数的定义,(5-40),为保证分子、分母的系数唯一,取定分母多项式的首项恒为 。,输出函数的Z变 换 / 输入函数的Z变 换,对于平壁热力系统,其Z传递函数记作,(5-41),(5-42),反应系数法项数得取较多 而Z传递函数所取系数少得多。,如果只考虑室内热量引起温度变化的关系, 只要先求出对应此两个参数输入输出关系的Z传递函数, 确定了此函数的各个系数, 则有 :,(2)状态空间法求反应系数,在状态空间法中使用标准形式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如下所示。,状态方程,(5-43),输出方程,(5-44),对于平壁围。

20、护结构,为了建立状态空间,将平壁适当分层,作为一个n层的集中热容系统处理(见图5-6),从而可建立起一个m维(m = n + 1)的状态空间。图中,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内外边界及内部的控制体。,(5-45),由能量守衡知控制体的内能变化等于进出控制体的热流量的代数和,由此可以列出一组常微分方程,即状态方程。,所要求的内表面热流为,(5-46),上面式中的符号为,当我们进行吸热反应计算时,内表面的过余温度 ,将输入输出关系整理成标准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如式(5-43)、(5-44)。主要的参数为,各状态点温度,,各状态点温度变化率,,内表面热流,,室外温度变化,,根据前面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可。

21、以求解在一定扰量作用下的系统的参数输出。 在计算单个反应系数时,系统的输入是单个量,输出也是单个量。只要能构造与前面定义的反应系数相一致的输入,则所得到的输出即为相应的反应系数,对于三角波反应,可以由斜坡反应构成。设U为一个斜坡扰量,如能根据前面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求出时间间隔为时的响应系数列, 根据线性迭加原理, 即可求出三角波反应系数,(5-47),对于状态方程(5-45),其解的一般形式为:,(5-48),式中, 称为矩阵指数,与其相关的积分在本书中统称为矩阵指数的积分。若设 为离散化时间步长,并在上式中分别令 则可以求得,(5-49),上面的解中既有自由项,又有强制项,计算复杂。如能。

22、把控制量增广到状态量中去使状态方程变成齐次的,求解就简便多了。对于为斜坡函数的情况,增广是能够实现的。令,(5-50),(5-51),从而构成齐次的增广状态方程,(5-52),可简记为,(5-53),对于齐次状态方程,(5-54),其解的形式为,(5-55),取时间步长为 , 可得如下的递推方程:,(5-56),矩阵指数及其积分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下式所示的直接级数展开程序实现比较简单。,(5-57),式中 I为单矩矩阵。,(3) 状态空间法求Z传递系数,对于方程(5-43),其解的离散形式为式(5-49),但是除了一些特殊输入函数外,该式无法直接用于计算。因此,有必要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采。

23、取一些近似方法。常用的近似方法有两类,保持器法中零阶保持和一阶保持比较简单,高阶保持比较复杂,而且对于不同的扰量输入,精度并不与保持器的阶数成正比,因此常用零阶保持和一阶保持。对于零阶保持,数学上表述为,(5-58),保持器法,数值积分法,代入式(5-49)可得,(5-59),式中,对于一阶保持,数学上可表示为,(5-60),代入式(5-59),可得,(5-61),式中,,数值积分法就是对式(5-59)右边第二项直接进行数值积分。这里给出梯形公式的结果:,(5-62),式中,,式(5-61)与式(5-62)形式相同,要完成上面的计算,需要计算下面三个矩阵指数。,(5-63),(5-64),(5。

24、-65),完成状态方程的求解后,结合输出方程的离散化形式,得平壁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5-66),(5-67),(5-68),式(5-67)和(5-68)可以通过线性变换转化为式(5-66)的形式。,对于一个n+1阶的系统,Z传递函数的形式如下:,(5-69),问题归结为如何确定分子与分母中的系数 与 。,以标准离散状态空间模型(5-66)为例,取Z变换,,(5-70),整理得,,(5-71),式中,为矩阵行列式,为伴随矩阵,(5-72),(5-73),如果已知反应系数序列Y(i),则亦可由下述关系简捷地求得:,(5-74),具体计算按式(5-72)、(5-73):,5. 充注量计算模型,制。

25、冷剂充注量与制冷装置的工作特性是紧密相关的, 对于制冷装置,适宜的制冷剂充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典型的小型制冷装置, 制冷剂量可一般地表示成如下形式:,(5-75),上式中等式右边各项分别对应蒸发器二相区,蒸发器过热区(包括回气管),冷凝器二相区,冷凝器过热区,冷凝器过冷区,压缩机空腔,干燥过滤器和润滑油。,为什么研究空泡系数: 质量计算需要,对于单相区的制冷剂密度容易确定 ,但对要计算二相区的制冷剂密度,则必须计算空泡系数。空泡系数跟干度有关。,式中,A是流道内截面积,LTP是两相区长度。,空泡系数定义,又称为截面含气率或真实含气率, 指两相混合物在任一流动截面内气相所占的总面积份额,。

26、A、Ag分别表示流道面积与气体流通面积,干度定义,也叫质量含气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流道截面的两相流总质量中, 气相质量所占的份额, 其定义式为,式中, M、Mg、Ml 分别表示总的两相流质量流率以及气相、液相的质量流率。,在传热计算中,制冷剂质量的计算不能直接利用干度来进行,而需要由空泡系数来确定,二相区制冷剂的密度可用下式来表示,干度和空泡系数关系,S为滑动比。,空泡系数模型,分为,均相模型,滑动比修正,Xtt 修正,考虑质流率的模型,均相模型,两相均匀混合,滑动比为1,Zivi滑动比模型,导出条件: 无流体夹带的环状流, 在管壁摩擦为零, 熵增为零,Smith滑动比修正模型,式中K为夹。

27、带系数, 推荐值为0.64。 导出条件: 基于均匀混合物核心与环状液相具有相等的速度头的假设,Xtt 修正模型,(5-85),(5-86),式中,,(5-87),(5-88),考虑质流率的修正模型-Tandon模型,式中,考虑质流率的修正模型- Premoli模型,这是一个经验修正模型, 它是能过滑动比的计算进行的, 滑动比的计算过程如下,考虑质流率的修正模型- Hughmark模型,式中 KH f(Z), 其具体关系式见教材 适用范围: 很广, 许多文献中均采用这些关系式,5.1.4.2 稳态仿真,制冷空调装置的系统仿真,是将部件模型组合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表现实际装置的特性。根据不同的对象和。

28、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对部件模型进行不同的组合。,对于稳态仿真,以空调器设计企业设计需要为目的仿真包括两种算法:,第一种算法是已知蒸发器过热度、冷凝器过冷度(毛细管的内径和并联数给定,其他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也已知),求整机的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以及制冷量、压缩机功率等。算法如图5-7所示。,第二种算法是已知系统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毛细管的内径和并联数给定,其他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已知),求系统性能(制冷量、压缩机功率、蒸发器过热度、冷凝器过冷度等),算法如图5-8,图5-7 系统稳态仿真算法流程图一 (过热度、过冷度为输入,充注量、毛细管长度为输出),图5-8 系统稳态仿真算法流程图二 (充注量、。

29、毛细管长度为输入,过热度和过冷度为输出),5.1.4.3 动态仿真,下面结合电冰箱动态仿真进行介绍。,电冰箱中,各个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分成两类,通过制冷剂质量流动发生的各部件间的参数联系,通过热量的传递发生的各部件参数的联系,图5-9 制冷系统进出口参数耦合图,图5-10 箱内参数联系图,从压缩机进口断开进行分析,图5-11 简化示意图 图5-12 函数的交点,可以归结为求某一输入x, 使得y = x, 即求出函数y = y(x)与y = x的交点。,当已知两点(x1, y1)、(x2, y2)时, 根据线性插值, 可得图5-12中的x3值。,(5-100),当已知三点后,可以通过拉格朗日。

30、插值公式,确定一条二次曲线,用它和y = x 的交点作为新的估计值.经过推导,得到该点为,(5-101),式中,,实际使用时,x为估计的箱内空气温度值,y为在此估计值下经过蒸发器、试验包、箱体这几部分计算后所得的箱内空气温度值。当用程序求得y = x的点时,则找到了正确的箱内空气温度值。,5.1.5制冷装置优化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5.1.5.1 优化的含义,制冷空调装置的优化首先要使装置设计最佳,其次要保证系统能够工作在最优的工作状态下。,制冷空调装置的优化包括,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制冷装置的优化原则,l 首先要确定优化的原则: 1)优化目标,2)优化参数,3)优化计算的约束条件, l 然后。

31、才是优化的方法的确定。,1. 优化目标的确定,对于不同的装置,不同的人员,所选择的优化目标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讲,优化的目标应该包括 :,装置能够正常工作,达到其功能要求,效率与经济性最高,优化参数的选择,优化参数是指优化计算中的可变量。改变这些参数,寻找其最佳组合,即是优化计算过程。 连续取值的优化参数: 毛细管的管长,管板式换热器的散热面积等; 不连续取值的优化参数: 只能在有限个类型中进行选择,如压缩机的容量大小,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管径与外表面的面积,膨胀阀的容量等。 如果选择太多的参数作为优化参数必然使得计算十分复杂,在参数的选择上,要兼顾各种因素。,约束条件的选取,适当选择约束有二个。

32、作用 1)实际装置各参数值的优化都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超过这个范围得到的优化值是毫无意义的。 2)当参数可变化范围增大时,可能出现多个极值,寻优过程在不为最值的某一极值处停止。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有一定范围, 如超出适用范围,模型的精确度就要降低, 因此在优化计算时,有时还需要人为地定一些约束条件,以使优化计算有效地搜索。 对于第1)类约束条件,它的存在会使得计算时间变大、迭代次序增加。而第2)类约束条件有利的。,5.1.5.3 制冷装置优化方法,1. 建立在动态仿真基础上的制冷装置优化对优化方法的要求,一般说来,利用函数梯度信息的优化方法的寻优速度较快。但在实际应用中,此类方法往往受到一定的限。

33、制。,2. 多维寻优方法的选择,在直接法优化方法中,坐标轮换法最简易。但是坐标轮换法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函数的性质。,另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模式搜索法。模式搜索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对变量的极值问题分析是较有效的,程序也较方便,算法收敛速度同步长选择有较大的关系。,步长加速法在寻优开始阶段应用,可获得较快的逼近速度,但在后期搜索中的收敛速度不是最理想。,Powell方法则是目前多变量寻优直接法中较好的一种方法。,3. 一维优化方法的选择,二次插值法,优点:,比较简单,在最优点附近收敛速度很快,缺点:,要求初始知道高低高三点,成功失败法,优点:,在最优点所在区间的寻找上是有效的,缺点:,最后。

34、的收敛速度不是太高,相结合,先用成功失败法寻找高低高三点,然后用二次插值法找出最优解,可使一维寻优快速可靠。,4. 约束条件的处理,对不同的约束类型可以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通常对不等式约束用内点法构造惩罚项,而对等式约束用外点法构造惩罚项。对于一般同时有等式与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可以用混合罚函数法,其惩罚函数具体形式为,(5-102),式中,gi (x)为不等式约束,hj (x)为等式约束,r为罚因子,是一个递减的无穷正数数列。,尽管混合罚函数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式(5-102)中,必须保证为正,否则,不等式惩罚项所起的作用正好远离最优点,因此在每一。

35、维的寻优中都必须检验不等式约束是否满足要求 。,5.1.5.4 优化设计实例,下面以冰箱为例,对优化过程加以进一步的说明。,1. 优化目标 对于冰箱,在性能可靠的前提下,要求制造成本低,使用费用即耗电量低。在设计时主要是尽可能降低耗电量。冰箱工作过程可分为初始打冷工况和常规开停工况,装置的绝大多数时间工作于开停工况(图5-13),选择此工况的耗电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比较合理。,图5-13 制冷装置工作过程,从理论上讲,当环境条件不变、系统工作完全稳定时,每一个周期的工作过程都应该相等。实际状况有些偏差,数值仿真是以一定的步长进行的,每个周期都有些差异,因此不宜仅以一个周期的平均功耗最小作为最后的优。

36、化目标,而适当多取几个周期。写成数学表达式为,(5-103),一般来说n取3或4就够了。,2. 优化参数,对家用冰箱进行优化计算,可选择以下四个可连续变化参数作为优化参数,1) 系统充注量,2) 冷凝管的长度,3) 毛细管的管长,4) 冷藏室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或当肋化系数一定时的流道长度。,3. 约束条件 在冰箱优化计算中选择的几个主要约束条件为:,毛细管的长度应大于最小布置长度。,冷藏室蒸发器应该小于最大可布置的面积。,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应小于最大可能布置面积。,冷冻室空气温度应该达到国标要求。,4. 优化方法,这是一个约束优化问题。需要把上面这些约束条件分别处理。,把约束条件这类非结构参数的。

37、约束条件通过修改仿真部分的程序,使其作用在仿真程序中体现出来。,这样在优化部分的约束中,都是清一色的结构参数,可以用相近的方法处理,带来许多方便之处。,由于上面的几个约束条件均为不等式约束,所以可以取消优化程序中罚函数循环收敛这一层次,借用无约束优化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此类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只要在一维寻优过程中检验不等式约束条件是否满足,这样可使计算时间可大大减少。,多维无约束优化采用POWELL方法。一维优化采用成功失败法寻找高低高三点,再用二次插值法找出最优解。,图5-14 优化设计步骤,5.1.5.5 制冷装置计算机 辅助设计入门,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

38、er Aided Design)CAD技术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科技新领域。一个CAD系统一般应该包括有专业计算、分析、优化程序,数据库系统,以及自动化绘图系统。,2.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组 成及基本功能,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由一系列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作为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1)计算功能。,(2)存储功能。,(3)输入功能。,(4)输出功能。,3.制冷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制冷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应该包括从初步规划到最后图纸输出的这样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 大致可以分为,(1)结构规划。,(2)系统初步分析计算。,(3)仿真与优化。。

39、,(4)自动图纸绘制。,5.1.6 部分仿真软件介绍,1)空调器仿真软件 2)电冰箱仿真软件 3)冷水机组仿真软件,房间空调器仿真软件 实现以下的功能 模拟房间空调器(包括窗式空调器和壁挂式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运行模式下的整机的变工况性能,工况范围覆盖常见的制冷和空调工况。 预测空调器所需的合理的制冷剂充注量。 模拟房间空调器所用的部件特性。包括单独适用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四大主要部件的仿真子系统。可以从部件库中推荐合适的部件用于系统的匹配。,仿真软件的主界面,仿真软件的主界面,空调器仿真软件的主要参数输入界面,仿真结果一:列表形式,仿真软件的主界面,仿真结果二:压焓图形式,仿真结。

40、果三:流程图形式,敏感性分析,蒸发器部件的仿真界面,毛细管部件的仿真界面,电冰箱仿真软件 实现以下的功能 模拟电冰箱在国标规定的六种实验工况下的动态过程和性能指标。 模拟电冰箱在自定义实验工况下的动态过程和性能指标。 预测电冰箱所需的合理的制冷剂充注量。 模拟电冰箱压缩机、毛细管、冷凝器、蒸发器、箱体等部件的动态特性。,电冰箱仿真软件的启动画面,仿真软件的主输入界面,冰箱结构参数显示,箱体结构参数的输入界面,空气温度变化曲线,冷量与功率变化曲线,蒸发与冷凝温度变化曲线,制冷剂流量变化曲线,冷却速度的仿真演示画面,负载温度回升的仿真演示画面,冷冻能力的仿真演示画面,制冰能力的仿真演示画面,耗电量实验的仿真演示画面,冷水机组仿真软件 实现以下的功能 模拟冷水机组的变工况稳态性能指标(包括制冷量、输入功率、冷媒水和冷却水的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 模拟冷水机组的变结构稳态性能指标。 模拟冷水机组的开机动态特性。 模拟冷水机组的停机动态特性。 模拟冷水机组的变负荷动态特性。,冷水机组仿真软件的启动画面,仿真的类型选择界面,仿真软件的主界面,参数输入界面,稳态性能敏感性分析(图形),稳态性能敏感性分析(表格),制冷剂温度变化曲线,冷却水和冷媒水温度变化曲线,制冷量和输入功率变化曲线,动态COP曲线,制冷剂质量分布变化曲线,制冷剂流量变化曲线,仿真曲线的局部放大分析。

膨胀的计算机仿真,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相关推荐

  1. 计算机毕业论文2500,中职计算机论文范文 关于中职计算机毕业论文模板范文2500字...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该文是关于中职计算机相关论文如何写与驱动教学法和计算机和基础和课程和教学和分析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 ...

  2. 中科大计算机复试题目,中科大计算机复试笔试部分 09-15

    中科大计算机复试笔试部分 09-15 整理版 2010中科大计算机复试内容 笔试: 离散8道大题,1小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时间很紧. 第一题:是一个等价命题的判断,不难. 第二题:所有羊都是吃草的, ...

  3. 计算机分组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分组协作式学习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分组协作式学习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 ...

  4. 中职计算机课题申报,中职计算机教研课题怎么申报

    中职计算机教研课题怎么申报 分类:课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0 10:17 中职计算机教师或教研人员,想要研究课题,就必须找对口的中职计算机课题申报,其中教研课题就是常见的课题之一.而想要 ...

  5. 计算机策略论文,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跟其他普通院校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其主要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哪一学科都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计算机作为一 ...

  6. 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美育,中职计算机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当下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的实质是知识和素质的竞争.面对各类矛盾和不利的因素,教师们应该整合教学的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当下的职业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与用人单位 ...

  7. 物理组计算机专业,物理学中的计算机解决方案|计算机专业大学排名

    Steve van Wyk, Olympic College, USA Computer Solutions in Physics 2008, 282pp. Hardcover ISBN 978981 ...

  8. 中一级计算机word2010测试题,中一级计算机WORD2010测试题(经修改)

    1 1 中文 Word2010 是 A 字处理软件 B 系统软件 C 硬件 D 操作系统 2 在 Word2010 文档窗口进行最小化操作 A 会将指定的文档关闭 B 文档的窗口和文档都没关闭 C 会 ...

  9. 中专计算机寒假作业,中职计算机寒假作业[优质课资]

    <中职计算机寒假作业[优质课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寒假作业[优质课资](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二(1)班计算机寒假作业请学生将下 ...

最新文章

  1. 终于有人把中医“数字化”了 | 极客视频
  2. 晒晒公司整改后的拓扑图和设备
  3. AOP实践--利用MVC5 Filter实现登录状态判断
  4. 如何创建脱机数据库应用程序思路
  5. andrew ng 机器学习笔记_机器学习笔记
  6. Ubuntu 15.10 默认壁纸?
  7. Spring 双层事务,我抛出的异常去哪了?
  8. 如何正确复制CSDN文章到自己的博客
  9. HIVE 面试题总结
  10. Host Windows 配置
  11. 动画练习-360度旋转-animation
  12. 民数记研读3——于宏洁
  13. h3c端口聚合实现服务器增加带宽,交换机配置,如何实现端口聚合,链路聚合?提高冗余,增加带宽...
  14.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家用吗_家用交换机是干什么用的?
  15. 大数据开发平台-数据同步服务
  16. 淘宝运营 钻展、智钻的定义 优势所在
  17. C++ STL prev()函数
  18. 最新PTCMS小说站系统源码+带采集/会员机制/收费机制
  19. 关闭手机相机声音教程(理论支持所有S60V3)
  20. 如何实现一个Web Server

热门文章

  1. asp单元格合并后宽度没有合并_ElementUI Table组件如何使用合并行或列功能深入解析...
  2. Google Cloud 下一站之战略转变
  3. React Ways1——函数即组件
  4. redux-form(V7.4.2)笔记(一)
  5. iOS时间格式化遇到的坑
  6. Ajax单元测试傻瓜教程
  7. 数据结构快速回顾——栈
  8. 第一章 OSI参考模型
  9. 一个好的设计应当具备哪些要素
  10. 一个1990年代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