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TCP 的网络编程开发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常见的核心步骤和流程如下:

connect()函数

对于客户端的 connect() 函数,该函数的功能为客户端主动连接服务器,建立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是由内核完成,不是这个函数完成的,这个函数的作用仅仅是通知 Linux 内核,让 Linux 内核自动完成 TCP 三次握手连接(三次握手详情,请看《浅谈 TCP 三次握手》),最后把连接的结果返回给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成功连接为0, 失败为-1)。

通常的情况,客户端的 connect() 函数默认会一直阻塞,直到三次握手成功或超时失败才返回(正常的情况,这个过程很快完成)。

listen()函数

对于服务器,它是被动连接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通常的情况下,移动的客服(相当于服务器)是等待着客户(相当于客户端)电话的到来。而这个过程,需要调用listen()函数。

#include<sys/socket.h>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listen() 函数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套接字( sockfd )变成被动的连接监听套接字(被动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至于参数 backlog 的作用是设置内核中连接队列的长度(这个长度有什么用,后面做详细的解释),TCP 三次握手也不是由这个函数完成,listen()的作用仅仅告诉内核一些信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isten()函数不会阻塞,它主要做的事情为,将该套接字和套接字对应的连接队列长度告诉 Linux 内核,然后,listen()函数就结束。

这样的话,当有一个客户端主动连接connect(),Linux 内核就自动完成TCP 三次握手,将建立好的链接自动存储到队列中,如此重复。

所以,只要 TCP 服务器调用了 listen(),客户端就可以通过 connect() 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是由内核完成。

下面为测试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代码,运行程序时,要先运行服务器,再运行客户端:

服务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unsigned short port = 8000;   int sockfd;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创建通信端点:套接字if(sockfd < 0){perror("socket");exit(-1);}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bzero(&my_addr, sizeof(my_addr));         m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my_addr.sin_port   = htons(port);my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int err_log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my_addr, sizeof(my_addr));if( err_log != 0){perror("binding");close(sockfd);        exit(-1);}err_log = listen(sockfd, 10);if(err_log != 0){perror("listen");close(sockfd);     exit(-1);}  printf("listen client @port=%d...\n",port);sleep(10);   // 延时10ssystem("netstat -an | grep 8000");    // 查看连接状态return 0;
}

客户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unsigned short port = 8000;               // 服务器的端口号char *server_ip = "10.221.20.12";      // 服务器ip地址int sockfd;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创建通信端点:套接字if(sockfd < 0){perror("socket");exit(-1);}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 // 初始化服务器地址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inet_pton(AF_INET, server_ip, &server_addr.sin_addr);int err_log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主动连接服务器if(err_log != 0){perror("connect");close(sockfd);exit(-1);}system("netstat -an | grep 8000");  // 查看连接状态while(1);return 0;
}

运行程序时,要先运行服务器,再运行客户端,运行结果如下:

三次握手的连接队列

这里详细的介绍一下 listen()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backlog)的作用:告诉内核连接队列的长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 backlog 参数,我们必须认识到内核为任何一个给定的监听套接口维护两个队列:

1、未完成连接队列(incomplete connection queue),每个这样的 SYN 分节对应其中一项:已由某个客户发出并到达服务器,而服务器正在等待完成相应的 TCP 三次握手过程。这些套接口处于 SYN_RCVD 状态。

2、已完成连接队列(completed connection queue),每个已完成 TCP 三次握手过程的客户对应其中一项。这些套接口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当来自客户的 SYN 到达时,TCP 在未完成连接队列中创建一个新项,然后响应以三次握手的第二个分节:服务器的 SYN 响应,其中稍带对客户 SYN 的 ACK(即SYN+ACK),这一项一直保留在未完成连接队列中,直到三次握手的第三个分节(客户对服务器 SYN 的 ACK )到达或者该项超时为止(曾经源自Berkeley的实现为这些未完成连接的项设置的超时值为75秒)。

如果三次握手正常完成,该项就从未完成连接队列移到已完成连接队列的队尾。

backlog 参数历史上被定义为上面两个队列的大小之和,大多数实现默认值为 5,当服务器把这个完成连接队列的某个连接取走后,这个队列的位置又空出一个,这样来回实现动态平衡,但在高并发 web 服务器中此值显然不够。

accept()函数

accept()函数功能是,从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的连接队列头部取出一个已经完成的连接,如果这个队列没有已经完成的连接,accept()函数就会阻塞,直到取出队列中已完成的用户连接为止。

如果,服务器不能及时调用 accept() 取走队列中已完成的连接,队列满掉后会怎样呢?UNP(《unix网络编程》)告诉我们,服务器的连接队列满掉后,服务器不会对再对建立新连接的syn进行应答,所以客户端的 connect 就会返回 ETIMEDOUT。但实际上Linux的并不是这样的!

下面为测试代码,服务器 listen() 函数只指定队列长度为 2,客户端有 6 个不同的套接字主动连接服务器,同时,保证客户端的 6 个 connect()函数都先调用完毕,服务器的 accpet() 才开始调用。

服务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unsigned short port = 8000;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perror("socket");exit(-1);}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bzero(&my_addr, sizeof(my_addr));         m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my_addr.sin_port   = htons(port);my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int err_log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my_addr, sizeof(my_addr));if( err_log != 0){perror("binding");close(sockfd);        exit(-1);}err_log = listen(sockfd, 2); // 等待队列为2if(err_log != 0){perror("listen");close(sockfd);        exit(-1);}  printf("after listen\n");sleep(20);   //延时 20秒printf("listen client @port=%d...\n",port);int i = 0;while(1){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char cli_ip[INET_ADDRSTRLEN] = "";       socklen_t cliaddr_len = sizeof(client_addr);    int connfd;conn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client_addr, &cliaddr_len);       if(connfd < 0){perror("accept");continue;}inet_ntop(AF_INET, &client_addr.sin_addr, cli_ip, INET_ADDRSTRLEN);printf("-----------%d------\n", ++i);printf("client ip=%s,port=%d\n", cli_ip,ntohs(client_addr.sin_port));char recv_buf[512] = {0};while( recv(connfd, recv_buf, sizeof(recv_buf), 0) > 0 ){printf("recv data ==%s\n",recv_buf);break;}close(connfd);     //关闭已连接套接字//printf("client closed!\n");}close(sockfd);         //关闭监听套接字return 0;
}

客户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void test_connect()
{unsigned short port = 8000;               // 服务器的端口号char *server_ip = "10.221.20.12";      // 服务器ip地址int sockfd;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创建通信端点:套接字if(sockfd < 0){perror("socket");exit(-1);}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 // 初始化服务器地址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inet_pton(AF_INET, server_ip, &server_addr.sin_addr);int err_log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主动连接服务器if(err_log != 0){perror("connect");close(sockfd);exit(-1);}printf("err_log ========= %d\n", err_log);char send_buf[100]="this is for test";send(sockfd, send_buf, strlen(send_buf), 0);   // 向服务器发送信息system("netstat -an | grep 8000");  // 查看连接状态//close(sockf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pid_t pid;pid = fork();if(0 == pid){test_connect();     // 1pid_t pid = fork();if(0 == pid){test_connect();  // 2}else if(pid > 0){test_connect();    // 3}}else if(pid > 0){test_connect();   // 4pid_t pid = fork();if(0 == pid){test_connect();  // 5}else if(pid > 0){test_connect();    // 6}}while(1);return 0;
}

同样是先运行服务器,在运行客户端,服务器 accept()函数前延时了 20 秒, 保证了客户端的 connect() 全部调用完毕后再调用 accept(),运行结果如下:

服务器运行效果图:


客户端运行效果图:

按照 UNP 的说法,连接队列满后(这里设置长度为 2,发了 6 个连接),以后再调用 connect() 应该统统超时失败,但实际上测试结果是:有的 connect()立刻成功返回了,有的经过明显延迟后成功返回了。对于服务器 accpet() 函数也是这样的结果:有的立马成功返回,有的延迟后成功返回。

对于上面服务器的代码,我们把lisen()的第二个参数改为 0 的数,重新运行程序,发现:

客户端 connect() 全部返回连接成功(有些会延时):

服务器 accpet() 函数却不能把连接队列的所有连接都取出来:

对于上面服务器的代码,我们把lisen()的第二个参数改为大于 6 的数(如 10),重新运行程序,发现,客户端 connect() 立马返回连接成功, 服务器 accpet() 函数也立马返回成功。

TCP 的连接队列满后,Linux 不会如书中所说的拒绝连接,只是有些会延时连接,而且accept()未必能把已经建立好的连接全部取出来(如:当队列的长度指定为 0 ),写程序时服务器的 listen() 的第二个参数最好还是根据需要填写,写太大不好(具体可以看cat /proc/sys/net/core/somaxconn,默认最大值限制是 128),浪费资源,写太小也不好,延时建立连接。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tennysonsky/article/details/45621341?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_righ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6.nonecase&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_righ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6.nonecase

网络编程--connect()、listen()、accept()相关推荐

  1. 网络编程0x04 Listen函数

    网络编程0x04 Listen函数 文章目录 网络编程0x04 Listen函数 1.套接字分类 2. listen函数 3. 监听过程 1.套接字分类 TCP socket分两种: 监听socket ...

  2. 网络编程socket之accept函数

    网络编程socket之accept函数 摘要:对于服务器编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等待并接受客户的连接,那么这一步在编程中如何完成,accept函数就是完成这一步的.它从内核中取出已经建立的客户连接,然后把这 ...

  3. C++ tcpip网络编程中listen函数和accept函数详解和区别

    listen函数 摘要:listen函数使用主动连接套接口变为被连接套接口,使得一个进程可以接受其它进程的请求,从而成为一个服务器进程.在TCP服务器编程中listen函数把进程变为一个服务器,并指定 ...

  4. TCP 网络编程API - listen()、accept()

    目录 listen() listen() 函数介绍 listen() 函数的例子 应用层 listen()函数和内核函数之间的关系 accept () accept ()函数介绍 accept ()函 ...

  5. linux网络编程中listen函数 backlog的含义

    结论: backlog 是用来指定在TCP连接时,同时进行 3次握手建立连接的客户端数量 listen函数在一般在调用bind之后-调用accept之前调用, 它的函数原型是: #include< ...

  6. C语言网络编程:listen函数详解

    文章目录 前言 函数描述 代码实例 TCP服务器为什么调用listen 前言 根据TCP编程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socket和bind接口是tcp服务器在为接收客户端的链接做准备,保证tcp的面向 ...

  7. Python中网络编程对 socket accept 函数的理解

    在服务器端,socket()返回的套接字用于监听(listen)和接受(accept),这个套接字不能用于与客户端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 accept()接受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 ...

  8. 网络编程Winsock——listen

    listen 监听即将到来的连接.返回值的错误码可以调用WSAGetLastError.这是个阻塞函数,没啥好说的. int listen(_In_ SOCKET s,_In_ int backlog ...

  9. Unix 网络编程 读书笔记1

    第一章: C/C++语言提供两种不同的编程模式:IPL32和PL64. ► IPL32 ● 表示integer/pointer/long三种数据类型是32位(4个字节),在这种模式下,提供32 位的地 ...

最新文章

  1. mysql属性配置提高查询_MYSQL性能优化-安装时优化参数配置提高服务性能
  2. 使用PHP连接LDAP服务器
  3. POJ 2255 Tree Recovery 二叉树恢复
  4. PHP全栈开发(八):CSS Ⅸ dispaly visibility
  5. 类对象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值传递
  6. ufs2.0测试软件,UFS 2.1和UFS 2.0差距到底多大?跑分还有很多学问
  7. MYSQL索引创建与删除
  8. Backup--查看备份还原需要的空间
  9. python 清屏_见识Python百宝箱,十行代码制作动态广告牌
  10. HTML中的header标签怎么用?HTML中header标签的作用_header标签正确用法
  11. Apache安装apr和apr-util作用
  12. 是你的栈啊-求你了告诉我逆波兰表达式
  13. 计算机结构体系-CISC与RISC
  14. 健身服务公司iFIT赴美上市,64亿美元估值中藏着“喜”与“忧”?
  15. 硬核干货 | 基于Impala的网易有数BI查询优化总结
  16. idea maven拉取报错failed to transfer from http://0.0.0.0/ during a previous attempt
  17. 在每天一个故事中......
  18. Docker 部署在线文件转换服务--Libre Office Online
  19. day01-初识计算机
  20. Winsock套接字开发网络聊天室实例(C/S)模式

热门文章

  1. 案例驱动python编程入门-用Python进行行为驱动开发的入门教程
  2. python容易学吗-python容易学么
  3. python编程入门 电子书-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PDF电子书
  4. python代码基础题-Python基础练习题
  5. python语言特点有哪些-python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6. python 代码-代码的重试机制(python简单实现)
  7. python学习框架图-Python学习---Python的框架基础学习
  8. python 单词发音-在python中的单词上拆分语音音频文件
  9. unity快速接入第三方sdk_直播美颜SDK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0. UVa719 Glass Bread(后缀数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