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概念

5G,就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也可以称为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
通过名字可以看出,5G是4G的下一代演进。而4G,是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主流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5G是一个全球性的通信技术标准。它的颁布者是国际电信联盟(ITU)。ITU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专门负责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事务,包括制定全球电信标准,促进全球电信发展。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5G只是新一代技术标准的“小名”。它也有自己的“大名(法定名称)”,叫作IMT-2020。这个名字是2015年10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2015年无线电通信全会上,由ITU正式确定的。
5G官方LOGO

事实上,早在2013年左右,欧盟、日韩、美国和中国就已经启动了对5G标准的研究。
中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是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的。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涵盖国内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主要力量,是推动国内5G技术研究及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
IMT-2020(5G)推进组的机构设置

ITU启动5G标准研究,向全球征集5G的指标要求

中国提出“5G之花”


5G之花详细描述了我们对5G关键指标和特性的期望,峰值速率能达到几十Gbps,端到端时延能够达到 1ms(毫秒级),频谱利用率要高,能耗要低,等等。

韩国提出“火车头模型”
ITU综合确认5G的指标目标为“蜘蛛网模型”

模型采纳了中国“5G之花”的大部分指标

仔细观察上面的技术指标,你会发现,这些指标和通常我们认为的网络指标存在很大的不同。
作为手机用户,我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网速上。手机的上网速度足够快,我们就会很满意。
而上面表格中的连接密度、时延等指标,远远超过了普通手机用户的要求。
是的,5G指标的设计之初,就不只是为了手机上网服务的。它更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物联网。

5G的三大应用场景

2015年9月,ITU正式确认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MB,uRLLC和mMTC。
eMBB,就是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
顾名思义,这种场景就是现在人们使用的移动宽带(移动上网)的升级版,主要是服务于消费互联网的需求。在这种场景下,强调的是网络的带宽(速率)。前面所说的5G指标中,速率达到10 Gbps以上,就是服务于eMBB场景的。
uRLLC,是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这主要是服务于物联网场景的。例如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
在这类场景下,对网络的时延有很高的需求。例如车联网,如果时延较长,网络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响应,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甚至危害人身安全。这类场景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不像手机上网,如果网络不稳定,最多引起用户的不满。
mMTC,是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物联网通信。
这个也是典型的物联网场景。例如智能井盖、智能路灯、智能水表电表等,在单位面积内有大量的终端,需要网络能够支持这些终端同时接入,指的就是mMTC场景。

这三大应用场景,只有一个是主要为人联网服务的,另外两个都是主要为物联网服务的。这就给5G做了一个定性:它的物联网属性要强于人联网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三大应用场景并不是指三种不同的网络。网络只有一张,技术标准只有一种,就是5G。
三大应用场景,是指5G将采用网络切片等方式,使一张网络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也就是说,5G不是多种技术标准的合集(如3G,包括了WCDMA、CDMA2000、TD-SCDMA),而是整合了多种关键技术于一身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很多人把mMTC和uRLLC理解为像NB-IoT、eMTC那样的独立技术,这是不对的。场景并不等于技术,三大场景使用的是同样的硬件和软件。

5G和物联网

5G向物联网方向发展,是由时代所决定的。
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供给侧不断追赶需求侧的过程。
从古代的飞鸽传书、烽火狼烟,到近代的电报、电话,再到现代的以1G、2G、3G、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我们都是在努力满足人们的基本通信需求。
如何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如何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是通信技术演进的主要思路。
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代又一代通信人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成就。
尤其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从1G到4G,人类的基本通信需求早已得到满足。方便快捷的移动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

虽然我们已经满足了人类的通信需求,建设了美好的数字生活,但是衣食住行并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消费互联网也不是互联网的全部。我们还有城市、农业、工业、能源、科研、教育、物流等很多产业和行业。
这些产业和行业也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就是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加上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人口红利趋近结束,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状态。
而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市场。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可以称为互联网1.0时代。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2.0时代。我们从数字生活升级到了数字经济的更高维度,要建设数字城市、数字工业、数字农业。。。
以手机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实际上我们可以称之为“人联网”。到了产业互联网领域,我们需要的,是“物联网”。人联网的连接对象是人,而物联网的连接对象,当然就是物。
物联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很多年前,就出现过物联网的原始应用。
越战期间,美军为了打击胡志明小道的越方补给线,曾经在小道投放了大量的传感器,一旦有人经过,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美军随即对可疑地点进行轰炸。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一种物联网的早期模型。
后来,到了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在宣传物联网,在推动物联网落地,但事实上,物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既没有很突出的产品出现,也没有获得用户的认可。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联网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加上行业里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
近二十年来,我们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是WLAN物联网技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WLAN就是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这是一种覆盖范围较小的物联网网络。
WLAN物联网,以Wi-Fi、蓝牙、ZigBee、Z-wave等技术为代表
除了覆盖范围较小之外,这类技术在功耗控制、待机时间等关键特性上也存在瓶颈。
正是这些不足,导致WLAN物联网无法真正满足行业应用的要求,也不能被市场和用户所接受。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将蜂窝技术引入物联网领域。(或者可以说,通信行业开始盯上了物联网这块“大蛋糕”。)
最开始的时候,通信行业是将2G GSM技术用于物联网,做了一个EC-GSM技术。因为GSM技术本身的限制,所以EC-GSM并不成熟。
后来,负责制定3G WCDMA标准的国际标准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继续制定4G LTE标准的时候,把物联网给考虑进去了。
在2008年,LTE的第一个版本R8(Release 8)中,除了有满足宽带多媒体应用的Cat.3、Cat.4、Cat.5等终端等级外,也有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的终端等级Cat.1,可用于物联网等“低速率”应用。
注:这里的Cat并不是猫的意思,是Category的缩写,“种类,分类”的意思。Cat.X说的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Cat.X这个值就是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无线性能的,说白了就是用来划分终端速率(等级)的。

不同的Category的速率

后来,3GPP在Cat.1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演进,推出了Cat.M1和Cat.NB-1。这两个物联网技术标准,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eMTC和NB-IoT。
简而言之,eMTC和NB-IoT都是4G LTE衍生出的蜂窝物联网技术。这类蜂窝物联网技术也被称为LPWAN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它们的特点就是覆盖距离更远,功耗更低,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这类新型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也满足了越来越多行业用户的需求,给物联网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正如前文所说,人类在消费互联网和满足人与人之间通信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我们把发展的目光放在了产业互联网和政企互联网上。
我们希望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IT技术,帮助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赋能”。
一方面,4G LTE要继续往前演进,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需要“互联网+”升级。于是,4G的接班人,5G,就顺理成章地承担了这个历史使命。物联网,成了5G的主要应用方向和发展领域。

5G网络整体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承载网络,以及核心网络,从而完成对于业务的接入,传输以及控制,5G通信网络当然也不例外。

5G的核心网简称NGC,主要包括信令控制平面功能网元,和用户转发平面功能网元,以及一些配套的核心网功能网元。
gNodeB分别通过NG-C和NG-U接口对接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
5G的无线网络简称NG-RAN,只有基站一种设备。5G基站简称为gNodeB,gNodeB通过Xn接口互联
位于无线网络和核心网络中间的这段承载网络,就是5G承载网,组要负责传输无线和核心网交互的数据。
5G终端通过新的空中接口NR(New Radio)接入5G网络,从而实现各种业务的接入。

为能够灵活适配客户差异化的业务场景和需求,对5G网络架构将提出新的要求及挑战。对于不同的行业需求,5G一张网络需要支持多种业务场景下的差异化服务质量需求,所以5G网络需要非常强的灵活性。
不同的垂直行业需要安全性的保证, 所以5G网络各业务之间需要良好的隔离性。
另外,作为5G网络运营商,要求5G网络易于部署和维护,并进一步实现基于互联网架构的自动化运维和运营,所以5G网络还需要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
要同时满足上述要求,5G网络架构必须实现云化,于是基于云的网络架构应运而生。基于云的5G移动通信网络,分别在核心网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架构,承载网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无线接入网引入云化无线接入网(Cloud RAN)架构,重构5G网络架构,灵活适配5G网络的各种业务场景和需求,以实现“一个物理网络,承载千百行业”的目标。

5G网络的全云化趋势和技术

核心网架构

架构特性一:NFV(网络功能虚拟化)

传统的核心网呈现烟囱式结构,各厂商采用专用硬件,成本高,资源无法共享,同时软硬件合一,扩容复杂,新业务部署周期长

而5G网络要求实现多场景业务的灵活部署,不同垂直行业用户对于端到端网络资源的差异化逻辑切分,都是目前烟囱式结构无法解决的。
面对5G网络的业务需求,以及网络运营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新业务敏捷上线等要求,核心网云化是必由之路

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把网络设备的软件和硬件解耦,设备功能以软件形式部署在统一通用的基础设施上,从而实现网络功能,提升运维效率,增强系统灵活性。

架构特性二:CPUS(控制面用户面分离)

传统的核心网设备,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没有做到完全分离,比如3G时代,核心网PS域主要由SGSN和GGSN设备构成,但是这两个设备同时都处理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根本没有做控制面与业务面的分离。

4G时代核心网EPC主要由MME SGW和PGW等设备构成,相对比3G,4G核心网出现了纯控制面设备MME,但是SGW和PGW不是纯用户面设备,比如PGW同时还要给手机分配IP地址,而这个动作就属于控制面功能,也就是说4G时代的核心网也没有真正做到控制面和用户面完全分离。


5G核心网设备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是为了把用户面分离出来,可以部署在更加靠近用户的接入节点,从而改善用户面时延。
传统的核心网设备,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没有分离,所以核心网设备只能放在省会级城市,这样就造成了基站距离核心网设备很远,有些省份这个距离甚至会超过500km,从而造成了很大的传输时延。而这一点是完全不符合5G低时延业务场景的需求,不然uRLLC业务。

为了降低这个时延,我们就想到了把核心网的控制面设备和用户面设备分开,进而把核心网用户面网关设备下沉到各个地市的DC机房安装,这样一来,基站到核心网网关的距离就大幅缩短了,从而大幅降低端到端业务时延。
比如针对车联网V2X业务,我们会把5G核心网用户网关UPF下沉到地市Edge DC机房进行安装部署,让车辆到服务器的距离缩短到10公里范围,从而降低车辆网的时延到毫秒级,这样自动驾驶才更安全。

架构特性三:SBA(基于服务的架构)

5G核心网还有一个特点,SBA,即网络功能模块化,每个网元只干一样事情,不同的业务可以按需选择不同的网络功能

5G核心网采用这种模块化设计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功能裁剪,比如在设计物联网功能切片的时候,由于大部分物联网终端都是静止不动的,所以“移动性”这个功能就不需要,而且大部分物联网业务对网络带宽和时延都没有特殊要求,即不需要QoS保障,所以“策略控制”和“QoS执行”功能也不需要,最后所有这些不需要的功能网元都可以做裁剪

有了SBA特性可以做到基于业务的需求灵活进行功能裁剪,快速实现网络部署。

承载网架构SDN(软件定义网络)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大型机软硬件一体化逐渐演化到今天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的分层结构,在IP传输网络上,SDN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把网络分层/虚拟化,更重要的是让它越来越简单。
SDN核心思想“控制和转发分离”/“软件应用灵活/可编程”正源于PC手机领域的变革,也必将在IP传输网络领域掀起更大风暴。

5G核心网和5G无线网络云化,主要是基于业务驱动,而5G承载网的云化主要是基于技术驱动。

SDN的核心技术是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并把控制面集中部署到一套服务器中,称为SDN控制器,所以SDN的本质是给网络构建一个集中的大脑,通过全局视图和集中控制,实现全局流量和整体最优,是网络架构的变革。

SDN网络基于集中控制可以简化运维,实现网络流量自动化调度,提高网络利用率,通过API接口提供网络开放能力,大幅降低业务部署上线时间,为5G网络的各种业务场景提供基于差异化QoS的IP传输网络切片能力。

无线网架构- Cloud RAN(云化无线接入网)

随着5G的快速发展,以及NFV技术的使能,无线网路进入全面云化时代,在传统网络中,我们会在无线站点上部署一个基带处理设备BBU,而5G时代,无线基站BBU在目标架构中将分为两部分:
CU集中单元(Centralized baseband units)和D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radio units);
分离后,DU将仍然放在无线站点上,CU设备会集中部署到数据中心,CU部分处理对时间不敏感的非实时(NRT)基带数字信号,比如小区负载的控制;
DU部分处理对时间敏感的实时(RT)基带数字信号,比如无线资源的分配;
CU和DU通过标准化F1接口实现传输互通。

HW基于5G无线网络CU/DU分离思想,提出Cloud RAN解决方案。
CU部分采用X86通用服务器E9000,提供5G基站的非实时基带数据处理,并且基于虚拟化技术,可以灵活支持多种业务以及网络切片;

DU部分适配各种覆盖和安装场景,提供宏基站/微站以及室内分布等产品。完成实时信号处理。

基于Cloud RAN方案,实现按需部署,智能切片,适配多样性业务,适应大带宽/低时延/超大连接等业务,同时实现了资源池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网络弹性扩容。

端到端网络切片

5G网络将应“云”而生,基于同一个物理网络,采用云计算技术按需定义网络资源,快速实现基于业务QoS的网络切片Slicing,在保证安全隔离的前提下支持各种垂直行业的应用,链接前百行业,促进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全面融合。

未来的SDN将是基于SDN,NFV和切片技术的,更加灵活/智能/高效和开发的网络系统。
总结:5G网络整体架构,物理上是由无线基站和各级数据中心通过承载网互联构成,在此物理架构之上,可以灵活部署核心网架构和无线网络,并提供适配何种业务需求的端到端网络切片。

NR 5G 零基础看5G相关推荐

  1. c++ 结构体赋值_《零基础看得懂的C语言入门教程》—(十二)结构体是这么回事

    一.学习目标 了解C语言的结构体的使用方法 了解C语言结构体的结构的赋值 了解多种C语言结构体变量的赋值方法和取值方法 目录 <零基础看得懂的C语言入门教程>--(二)简单带你了解流程 & ...

  2.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10)面向对象

    一.学习目标 了解C++类是什么 了解类对象与类型修饰一样进行创建 了解了类的属性如何使用 了解了类方法的使用方法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 ...

  3.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9)结构体原来如此

    一.学习目标 了解C++语言的结构体的使用方法 了解C++语言结构体的结构的赋值 了解多种C++语言结构体变量的赋值方法和取值方法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 ...

  4.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8)搞定二维数组与循环嵌套

    一.学习目标 了解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了解循环嵌套的使用方法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件介绍> 想了解编译原理和学习方法点这 ...

  5.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7)小数组玩起来

    一.学习目标 了解数组的使用方法 了解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了解一维数组与循环的使用方法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件介绍> 想 ...

  6.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6)自己动手写个函数

    一.学习目标 了解C语言的自定义函数的使用方法 了解C语言自定义函数的传参 了解C语言自定义函数的返回值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 ...

  7.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5) 容我套个娃 循环

    一.学习目标 了解循环的使用方法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件介绍> 想了解编译原理和学习方法点这篇,学习方法和一些原理C++ ...

  8.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4)条件判断原来如此

    一.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条件判断 了解多个条件判断 了解输入 了解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或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件介绍> 想 ...

  9. 《零基础看得懂的C++入门教程 》——(3)表达式花样挺多鸭

    一.学习目标 了解变量之间的计算 了解什么是表达式 了解什么是自增.自减 目录 预备第一篇,使用软件介绍在这一篇,C++与C使用的软件是一样的,查看这篇即可:<软件介绍> 想了解编译原理和 ...

最新文章

  1. html5 微格式,HTML5抢鲜:微格式及相关的属性名称。
  2. 中国科学院徐俊刚:自动深度学习解读
  3. 【Groovy】Groovy 方法调用 ( 使用闭包创建接口对象 | 接口中有一个函数 | 接口中有多个函数 )
  4. linux系统硬盘坏道,如何在 Linux 系统下检测硬盘上的坏道和坏块
  5. java统计文本中英文单词个数split_零基础入门NLP - 新闻文本分类Task2(天池入门赛)...
  6. 用C#实现win7下vs2008的激活(附学习交流代码)
  7. [10] AOP的注解配置
  8. struts+swfupload实现批量图片上传(上):swfupload
  9. python求散点曲线下方面积
  10. mysql 外键约束_MySQL之外键约束(FOREIGN KEY)
  11. 在如今的Web前端环境下,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12. 排序之快速排序(递归)
  13. dns代表计算机哪个术语,windows dns 术语解释
  14. matlab bode 频率,matlab – bode和freqz之间的区别
  15. View 添加阴影效果
  16. 4.1.3. Operators
  17. Linux下普通用户使用强制位获取root权限
  18. 宏基服务器系统安装系统还原,宏碁win7系统重装教程
  19. 云服务器 架设传奇_阿里云虚拟主机,ECS服务器,轻量应用服务器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选择?...
  20. C. Carrying Conundrum(找规律)

热门文章

  1. 三菱伺服电机选型手册_PLC触摸屏控制伺服电机程序设计
  2. 服务器被修改,我的世界
  3. Ubuntu环境下TensorFlow 的环境搭建(一)安装Anaconda
  4. qc linux mysql 安装教程_mysql5.7在centos上安装的完整教程以及相关的“坑”
  5. 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认知与脑科学研究团队2020年诚聘启事
  6. “脱虚向实”大潮下:新能源自动驾驶从大厂抢人靠什么
  7. 索尼推出全能音乐AI工具:作曲混音编曲都OK!留给人类发挥的空间不多了
  8. “AI理论之父应该是哥德尔”,LSTM之父再抛惊人观点,网友:他有点走火入魔...
  9. QQ被曝自动读取浏览器记录,Chrome、Edge和360等无一幸免
  10. 祖传人像玩家,如何把AI秀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