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传统的QA自动化测试通常是基于GUI的,比如使用Selenium,模拟用户在界面上操作。但GUI测试的开发、维护成本和运行的稳定性一直是测试界的老大难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维护、运行,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令许多同行头痛不已。不过端对端(end to end)测试确实是QA/测试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绕不过的坎,怎么破?今天就分享一下基于API(HTTP层面)的自动化测试,姑且叫它“半端对端 (semi end to end)”吧。其实我认为它已经接近95%端对端了,为什么这样说?
 
假设有一个测试用例:
 
第1步:输入数据1
第2步:输入数据2
第3步:输入数据3
第4步:校验前面输入的数据
第5步:输入数据5
...
第n步:保存
第n+1步:输入查询条件
第n+2步:查询刚才保存的记录
第n+3步:校验查询结果
 
GUI的自动化测试通常会完全模拟上面所有步骤,每一步都要识别相应要操作的界面元素,进行输入点击等操作,或者从界面上抠出数据,进行校验。运行过程中任何一步的某个元素定位不到,或者任何原因的操作失败都会导致整个测试中断。
那么在API层面怎么做上面的测试呢?
 
第1步:发送上面第n步的“保存”操作的HTTP,得到response,并记录里面返回的ID等有用信息。可以直接跳过前面所有步骤是因为,保存时所发送的HTTP请求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前面输入的并且经过校验的有效数据。
第2步:发送上面第n+2步的查询操作的HTTP请求,得到response,并校验里面的结果
 
对,就这么简单。理论上跟GUI上的测试效果是接近的,除了一些纯界面上的逻辑(这些通常并不是我们的回归测试重点,起码在我所经历的项目中)。最大的好处是完全不碰界面,极大的消除了操作GUI所带来的开发、维护成本和运行的不稳定性。也许你有很多疑问,没关系,接着看完也许就有了解答。
 
实践当中可以进行HTTP测试的库选择很多,大多数编程语言都有现成的HTTP库可以使用,比如python、java等。这里使用现在流行的node.js进行讲解。原因很简单,大家知道HTTP是无状态的,多个HTTP请求之间通常没有互相依赖,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让测试一个个的跑完一个再跑另一个,所以自然就想到让多个HTTP请求并行测试,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减少测试时间。node.js的最强项就是非阻塞的异步I/O,是理想的测试HTTP的平台。这里使用了一个第三方的HTTP客户端superagent,大家可以从npm下载,到它的github页面查看API文档。
 

原理

这种API测试的核心原理是,首先保存一个离线的期望结果,然后调用HTTP请求,把实时返回的response与期望结果进行对比,可进行文本对比,或者JSON对比,大多数REST服务返回的都是JSON格式数据。
听起来似乎很多工具比如SoapUI也可以做到啊,为什么要自己开发呢,原因就是对于企业系统或者任何较大规模的系统来讲需要批量测试成百上千甚至几千个web service,不同的service需要灵活定制对结果的处理并校验,生成、发送测试报告,定期运行,甚至与运维工具进行集成等等,第三方工具没有这么大的灵活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API测试也很像性能测试,不过我们比性能测试更加关心对返回结果的校验。
 
下面是主要工作流程的详细解释:
  • 录制HTTP
  • 解析HTTP文本
  • 执行准备工作(set up)
  • 执行测试
  • 处理并校验结果
  • 测试报告
  • 定期执行
  • 总结
录制HTTP:
首先,上面提到的期望结果从哪里来?你可以自己动手写出来保存到一个文件里面,但是对于回归测试来讲这样太原始,在一些企业级应用里面HTTP不管request还是response数据都大的惊人(很多需要进行压缩),数据结构也很复杂,几乎不可能纯手工进行定制。回归测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API测试,一个个手写期望结果也不科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工具进行HTTP录制。可以用的工具很多,但其中最强大的非Fiddler莫属。Fiddler的设置这里不详述,大家可以自行谷歌。
 
Fiddler设置好了以后(主要是把浏览器的代理指向它,并且打开Decode选项,如下图),就可以在界面上把测试用例手动操作一遍,Fiddler就会完整无缺的把所有的HTTP的request和reponse录制下来,当然可以设置一些过滤条件,把那些下载js, css脚本的,下载图片的http滤掉,只保留纯粹的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服务,这才是我们要测试的东西。把录到的所有http的request和response保存为文本文件。
 
 
保存好的http文本是标准的http协议的格式包括header, body等部分。
 
解析HTTP文本:
 
测试过程的第一步是把所有录制下来要测试的HTTP一个个解析出来放到javascript对象里面,以备下一步回放时候调用及校验结果。这里是解析出来的样子:
 
 
 
解析的过程使用了node.js的原生API 'readline',逐行读取文本文件,把相应信息写入Javascript对象:
{req_method: '',req_endpoint: '',req_headers: {},req_body: '',res_headers: {},res_body: ''
}

执行准备工作(set up):
 
首先取得登录信息:
 
在正式测试之前通常需要先登录你要测试的系统,取得登录cookie,然后把这个cookie替换掉之前录制的http头部的cookie信息,才能顺利回放所有的http。登录的过程每个系统都不同,需要自己加以研究。我所测试的系统需要按顺序调用5个web service才能最终拿到包含登录信息的cookie。研究时,需要在浏览器里面进行实际的登录操作,然后每一步都研究一下http request和reponse,基本上每一步的response(或者在header里面或者在body里面)都包含下一步request里面需要包含的信息,要花点心思研究出来。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用浏览器登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几次自动重定向,你在用脚本模拟的时候要把它取消,因为每一步http都要你显式的发送、接收。suerperagent这样取消自动重定向:
superagent.get(‘www.baidu.com’).redirects(0)

如果要测试的系统都是HTTPS,需要取得信任证书,并导出来(浏览器登录https的时候会要求接受证书,这个过程中可以导出来),以备模拟登录时使用。superagent使用证书简单示例,假设已准备好的证书文件为abc.pem:

process.env.NODE_TLS_REJECT_UNAUTHORIZED = '0';var cert = fs.readFileSync(__dirname + '/abc.pem');
superagent.get('https://abc.com').ca(cert).end(function(err, res) {...});

注意node.js里面一定要设置 process.env.NODE_TLS_REJECT_UNAUTHORIZED = '0'; 才能成功。

 
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获取系统登录信息,有可能还需要取得一些其他准备信息,比如替换掉其中某些http的一些请求信息。举个例子,如果所测试的http中需要用到其他单证号码,可以先准备好,测试时进行替换。通常有两种做法,第一是离线准备很多单证号码保存在文件里面或者数据库,测试的时候直接拿来使用就可以了,如果不能重复使用则需要把用过的进行标记。第二种方法是现场实时创建新的单证(也是调用HTTP来创建),然后使用它。
 
一般推荐使用第一种方法,这样避免把你要测试的用例和创建单证耦合在一起(虽然实际你的系统中它们确实在同一个业务流程里面),即使创建单证的功能有问题,也不影响你当前要做的测试,测试报告也更加准确。而且这样做可以减少这个测试框架的复杂度。
 
准备好了之后,一次性把刚才解析出来的http对象相关的信息替换掉,头部里面的cookie,有些需要替换URL中的信息,有些需要替换request body里面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
 
执行测试:
准备就绪后就是进行批量调用所有的HTTP请求。
 
刚才提到过大部分HTTP之间没有相互依赖,所以主要是要以并行测试为主,也就是说每一个HTTP调用后不需要等它返回就直接调用下一个,像机关枪一样瞬间把所有请求都发出去,每个HTTP的测试都是并行的,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效率非常高,100个HTTP十几秒就跑完了,跟selenium在GUI上跑相比,那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superagent发送接收HTTP简单示例:
function request(httpReq, testData) { //httpReq代表一个http; testData主要是设置对http response进行校验的黑白名单等等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var assert = require('./assertion.js').assert, //引入自己开发的assertion模块对http reponse进行校验endpoint = httpReq.req_endpoint,req_method = httpReq.req_method.toLowerCase(),req_headers = httpReq.req_headers,req_body = httpReq.req_body;superagent[req_method](endpoint).set(req_headers).send(req_body).timeout(10000).end(function(err, res) {var result = assert(httpReq, res, testData);resolve(result);});});
}

刚才讲大部分都是并行,那就是说有些是需要串行的,有些比较复杂的应用确实需要按顺序执行,HTTP的调用是有先后的,否则,不能保证成功(因为异步操作不能够保证谁先做完)。这种通常发生在创建比较复杂的单证上面,它进行分步校验或保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这个还是比较考验node.js异步编程能力的,并行不难,反而怎样保证几十个上百个异步操作串行,就有点难度了,需要用到Promise或者Generator的异步控制技术。以下是Promise示例代码。
var superagent = require('superagent');function execute(httj, testData) { //httj是所有解析出来的http对象集合; testData是为需要的http设置的黑白名单等校验条件var failureCount = 0,logs = [];if (testData.serial) { //串行var p = Promise.resolve();for (var key in httj) {void function(k) {p = p.then(function(result) {log(result);return request(httj[k], testData); //request函数简单包装了superagent执行HTTP的方法,见上一段示例代码
                });}(key);}p.then(function(result) {log(result);});} else { //并行var allWS = [];for (key in httj) {allWS.push(request(httj[key], testData));}p = Promise.all(allWS).then(function(arr) {for (var result of arr) {log(result);}});}return p.then(function() {var isPassed, report;failureCount === 0 ? isPassed = true : isPassed = false;report = logs.sort().join('');return { //生成最终测试结果
            isPassed,report};});function log(result) {if (result !== undefined) {if (result.status === 'failed') {++failureCount;}logs.push(result.info);}}
}

处理并校验结果:
对测试结果校验是这个框架中最难的部分,花最多时间进行试验、开发的。主要原因是系统的web service设计不太标准,不遵守REST service的设计原则。HTTP response虽说主要是json格式,但是还是挺多东西需要处理的。比如,有些里面有多余的斜杠,大括号等,需要先去掉,有些HTML嵌在json里面,有些json嵌在文本里面等等五花八门,这些都给我们的测试带来极大的挑战。(不得不顺便吐槽一下,不考虑测试的开发不是好开发,不考虑测试的框架不是好框架比如extJs 。。。呃。。。果然舒服一点了)。
 
除了上述一些麻烦需要预处理外,对结果的校验需要实现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其中使用了最流行的断言库chai,可以在npm下载):
完全一致对比:每次调用返回的结果跟之前录制的结果完全一致,这个其实是最为简单的,使用chai的“深等于”方法进行比较,字符串和JSON对象都可以。
黑名单: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字符串,或者json字段,其他的进行“深等于”对比。
白名单:只选择其中一部分字符串,或者json字段,进行“深等于”对比。
 
如果返回的结果是json格式,进行黑、白名单校验,需要先把黑、白名单里面的字段查找出来,这里需要用到对象深度查找(类似深拷贝)技术,示例代码:
 
function search(obj, key) {var arr = [];for (var i in obj) {if (!obj.hasOwnProperty(i)) continue; //exclude properties from __proto__if (i === key) {var o = new Object;o[i] = obj[i];arr.push(o);}if (typeof obj[i] === 'object') {arr = arr.concat(search(obj[i], key));}}return arr;
}

一个HTTP如果需要进行黑名单或白名单校验,黑白名单列表需在配置文件里设置好,否则默认进行完全一致对比。黑名单、白名单配置文件示例:
 
"assertion_criteria": {"baidu.com/home/display": {"whitelist": ["<title>Home</title>", "name", "货币"]},"baidu.com/search": {"blacklist": ["pageInfo", "id", "时间戳"]}
}

 
以上具体使用那种校验,在大批量web service的回归测试中,未必能够,或者说未必需要提前设计好,最快捷的方法是通过几次试跑而试验出来:
第一次试跑由于没有设定任何黑白名单,所以按默认进行完全一致对比,测试通过的HTTP说明基本上可以按照完全一致进行对比测试(我的项目实践中90%都可以直接用这种方式,所以非常省事)。
对于失败的HTTP,则必须一个一个研究,看看导致失败的变化内容,把它们放入黑名单。如果只关心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正确性,可以使用白名单方式。
 
多试几轮,直到所有的测试通过。在之后的时间里如果定期运行测试,还可能会发现有些会变化的内容,继续添加黑白名单,跑几天之后黑白名单就可以稳定下来。
 
还有一个必须提的关键点。json数据里面经常会有数组,数组就牵涉到排序问题。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HTTP每次返回的json数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的数组的元素是对象,而且顺序是随机的,这样就导致测试失败。但是没有很好的方法对这种数组进行排序,最后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整个嵌套的json树扁平化,即把所有的末端数据全部取出来,放到一个数组里面再进行排序,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完整,并且顺序固定。示例代码:
function flatten(obj) {var arr = [];if(obj instanceof Array) {obj.forEach(function(element) {if(typeof element!=='object') {arr.push('ROOT:' + element);} else {arr = arr.concat(flatten(element));}});} else {for(var key in obj) {if(!obj.hasOwnProperty(key)) continue;if(typeof obj[key]!=='object') {arr.push(key + ':' + obj[key]);} else {if(obj[key] instanceof Array) {obj[key].forEach(function(element) {if(typeof element==='object') {arr = arr.concat(flatten(element));} else {arr.push(key + ':' + element);}});} else {arr = arr.concat(flatten(obj[key]));}}}}arr.sort();return arr;
}

把http reponse经过上述黑白名单、扁平化处理后,就可以使用chai库进行字符串或者json对象比较(chai的eql或者contain方法),判断结果是否一致。这里就不贴代码了。

测试报告:
 
对于测试结果的报告,主要有三件事要做。
 
控制台的显示: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把所有的http的测试结果打印出来,通过的打勾,失败的打叉,加上相应的颜色,漂亮一点(模仿Mocha,呵呵),注意对于并行测试的顺序不能保证,所以显示顺序是乱的,但串行就是按照你录制的顺序显示的。
 
 
邮件报告:在测试的过程中把每个HTTP的测试结果记录下来,最后一次性发送邮件给相关人等。如果其中有失败的HTTP,则在邮件标题上显示失败。
log文件:主要是把测试失败的http的response记录下来,放到文件里面,方便查错。建议把log文件加上时间戳命名,然后把链接放在邮件里,不建议把log文件添加邮件附件,以防止邮件过大。
 
 
定期执行:
很多人直接把使用测试工具测试叫做自动化测试,其实不是很准确,如果次次要手动去启动,还要盯着它跑完以防出错,这种顶多算是半自动。真正的自动化测试必须是自己定期执行的,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预,只有测试失败的时候才需要去调查。
我因为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把上面的过程基本上简单的设定为半小时跑一次。根据需要你也可以实现一些定点比如每天8点,13点,20点运行的job,以避开系统版本部署的时间,造成误报警。
 

总结

API测试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减少了GUI自动化测试中的开发、维护成本,执行稳定且速度极快。它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数据敏感性,非常适合测试返回数据集大而复杂的场景,数据集中任何字段返回非期望结果都会马上发现,肉眼测试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在GUI自动化中来实现,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把数据从复杂的HTML里抠出来。
当然,每种技术都有它的强项和弱项。基于HTTP录制回放的自动化测试,最大的限制就是不容易把测试数据分离出来(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http请求,是可以分离的;对于非常复杂的请求一般很难做到),这就导致不同的测试数据需要重新录制。不过由于录制过程实际上非常简单快捷,对于回归测试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所实践的API测试方法,主要集中在CRUD场景的测试中,暂不支持非实时返回结果的流程类场景,以后会增加相关支持。本文主要是分享HTTP层面的测试方法而非测试框架功能代码分享,希望大家从概念和测试方法上有所收获,具体的实现技术和代码,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
 
总体上,对于表现层Web Service进行的测试既不是典型的端对端测试,也非集成或单元测试,在ThoughtWorks推崇的自动化测试金字塔理论中,它处于这个位置:
 
最后,照例强调一下,自动化测试不应该在回归测试的时候才做。  #我爱TDD#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chrischjh/p/4845691.html
微博:bigdaddychris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rischjh/p/4845691.html

使用node.js进行API自动化回归测试相关推荐

  1. 十个书写Node.js REST API的最佳实践(上)

    收录待用,修改转载已取得腾讯云授权 原文:10 Best Practices for Writing Node.js REST APIs 我们会通过本文介绍下书写Node.js REST API的最佳 ...

  2. api怎么写_使用Node.js原生API写一个web服务器

    Node.js是JavaScri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所以前端开发者应该天生就会一点.一般我们会用它来做CLI工具或者Web服务器,做Web服务器也有很多成熟的框架,比如Express和Koa.但 ...

  3. Vanilla Node.js REST API示例

    A Vanilla Node.js REST API without Frameworks such us Express |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gEd) Progra ...

  4. 【node.js后台api项目】(二)实现注册功能

    [node.js后台api项目](二)实现注册功能 一.实现思路 二.项目目录 三.代码编写 1.基本代码 2.数据合法性校验 3.注册路由处理函数 4.密码加密 一.实现思路 注册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提 ...

  5. 【node.js后台api项目】(七)更新用户头像接口

    [node.js后台api项目](七)更新用户头像接口 1.接口相关信息 2. 定义路由和处理函数 3.验证提交的数据 4.实现更新用户基本信息功能 1.接口相关信息 路由: /my/update/a ...

  6. [Node.js]Restful Api

    摘要 什么Rest? REST即表述性状态传递(英文: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简称REST)是Roy Fielding博士在2000年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一种 ...

  7. node js fcoin api 出现 api key check fail : {status:1090,msg:Illegal API signature}

    //主区://ft / btc 不支持市价 买入数量不能小于5个FT 买//ft / eth 支持市价 最小买入eth不能小于0.01 买//ft / usdt 支持市价 最小买入usdt不能小于10 ...

  8. 2020 年 Node.js 开发者调查报告

    导读:本次调查由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领衔,调查时间从 2020 年 2 月至 4 月,以中文进行.截止至 4 月 10 日共有 1113 名受访者参加调研.本报告将从 Nodejs 开发者人群.应用场 ...

  9. Node.js 开发者 2020 年度报告

    大家好,我是若川.欢迎加我微信 ruochuan12,长期交流学习.今天分享一篇Node.js报告,记得当时我还参与填写这个调查问卷了,Node.j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微信预计阅读只需7分钟.点击下方 ...

最新文章

  1. Revit:概念建模环境技能学习 Revit: Conceptual Modeling Environment
  2. Oracle Hints具体解释
  3. php fpm 三个模式_php-fpm运行原理和模式的简单介绍
  4. [css] 说说你对table-layout的理解,它有什么运用场景?
  5. ORM中的Model与DDD中的DomainModel
  6. 【刷算法】字符串的全排列
  7. visjs使用小记-2.option参数注释说明
  8. [洛谷P1156][codevs1684]垃圾陷阱
  9. (机器学习之算法)凸优化
  10. 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
  11. c语言编程马克思手稿 百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详情-《C语言趣味编程100例》...
  12. 基于UDP的网络聊天室
  13. unity如何插入图片_unity 图片导入及其使用方法
  14. 解决bug-python中关于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1073740791
  15. 【快速打点综合工具 -- ALLiN】
  16. C++:实现量化如何建立一个期限结构,并为一个简单的FRA远期利率协议测试实例
  17. Linux 安装apr-util
  18. Hyperion Research:2021年量子计算市场收入已达4.9亿美元
  19. Win11下VS2022的emguCV4.6安装配置方法
  20. 使用Keras进行单模型多标签分类

热门文章

  1. FFT2 图像二维FFT含义解释
  2. C++_布尔类型、枚举类型
  3. Java多线程 - AQS详解
  4. js进阶 10-8 伪类选择器有哪几类(自己不用,永远不是自己的)
  5. Cer Crt Pem Pfx 证书格式转换
  6. 【Python】轻量级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RQ
  7. Android乐动力的开始启动页面开源代码
  8. 10. JavaScript学习笔记——JSON
  9. POJ 2449 Remmarguts' Date(第K短路 + A* + 最短路)题解
  10. Alluxio HA 写入文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