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设计

  • 电路原理图
    • 步骤1:确定性能指标参数
    • 步骤2:确定RER_{E}RE​上的直流压降
    • 步骤3:确定集电极电流的工作点
    • 步骤4:确定RCR_{C}RC​和RER_{E}RE​
    • 步骤5:确定电源电压
    • 步骤6:基极偏置电路设计
    • 步骤7:确定耦合电容C1C_{1}C1​与C2C_{2}C2​
    • 步骤8:确定电源去耦电容C3C_{3}C3​与C4C_{4}C4​

电路原理图

步骤1:确定性能指标参数

  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设计什么样性能的电路”,这取决于实际需求。

  本次设计的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电压增益 5倍(14dB)
输出电压范围 ±1.5V
频率特性 1MHz

步骤2:确定RER_{E}RE​上的直流压降

  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等效为一个二极管,所以VBE同二极管一样具有 -2.5mV/℃ 的温度特性。

  为了吸收基极-发射极间电压 VBE 随温度的变化(这里的吸收不是指减小 VBE 随温度的变化,而是减小因 VBE 随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集电极电流变化),使工作点(集电极电流)稳定, RE 的直流压降必须比 ΔVBE(max) 大得多(一般为10倍以上)。

  基极电流相对于集电极电流来说很小( IB 约等于 1/hFE 倍 IC ,hFE 通常为几十至几百),所以 IB 可以忽略不计,故而认为IC=IE=VEREI_{C}=I_{E}=\frac{V_{E}}{R_{E}}IC​=IE​=RE​VE​​。若 RE 上的直流压降 VE 十倍于 ΔVBE(max) ,则 IC 随温度的变化量ΔIC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假设电路实际最大工作温度为50℃,则:
ΔVBE(max)=−2.5mV/℃×(50℃−25℃)=0.0875V\Delta V_{BE(max)}=-2.5mV/℃\times (50℃-25℃)=0.0875VΔVBE(max)​=−2.5mV/℃×(50℃−25℃)=0.0875V

  为减小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通常RE的直流压降必须在1V以上。

  因输入电压 vi 通过基极-发射极间的等效二极管直接叠加在 RE 上,所以为了保证在输入信号 vi 的负峰值处晶体管不进入截止状态 ,VE 必须大于输入信号负峰值的绝对值。由步骤1中的设计指标可推算出输入电压负峰值为 -0.3V 。

  本设计中我们取VE=1V。

步骤3:确定集电极电流的工作点

  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特征频率和功耗,特征频率表示交流放大系数为1时的频率。

  从低功耗方面考虑 IC 越小越好;从特征频率考虑 IC 必须在某一区间内,具体需查看晶体管的数据手册,下图为S9013三极管的特征频率和集电极电流的关系。

  步骤1性能指标中给出的特征频率要求为1MHz,由上图可知, IC=10mA 时特征频率大于100MHz,可以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再考虑静态功耗,本设计取 IC=1mA。

步骤4:确定RCR_{C}RC​和RER_{E}RE​

  由于基极-发射极间存在的二极管是在导通情况下工作的(V-I曲线无限陡峭,交流电阻为0,导通压降0.6 ~ 0.7V),所以基极端子的交流电位(=vi )直接地出现在发射极。

  故输入信号 vi 的电压变化在 RE 上转换成电流变化 Δie=viRE\Delta i_{e}=\frac{v_{i}}{R_{E}}Δie​=RE​vi​​ ,因为 Δib 相对于 Δic 可以忽略,进而可认为 Δic= Δie

  利用集电极与电源之间的电阻RC, Δic 以在电阻RC上产生压降的形式再次变回到电压的变化 Δvc=Δic×RC=viRE×RC\Delta v_{c}=\Delta i_{c}\times R_{C}=\frac{v_{i}}{R_{E}}\times R_{C}Δvc​=Δic​×RC​=RE​vi​​×RC​。

  因输出耦合电容将 vc 的直流成分截去,故输出交流信号 vo 即为 Δvc 本身。因此,该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 Av=vovi=RCREA_{v}=\frac{v_{o}}{v_{i}}=\frac{R_{C}}{R_{E}}Av​=vi​vo​​=RE​RC​​ 。

  步骤1性能指标中要求电压增益为5倍,所以 Rc:RE=5:1;
  步骤2中为减小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确定了 VE=1V;
  步骤3中根据特征频率要求和功耗考虑确定了 IE=1mA;

  故可得 RE=VEIE=1V1mA=1kΩR_{E}=\frac{V_{E}}{I_{E}}=\frac{1V}{1mA}=1k\OmegaRE​=IE​VE​​=1mA1V​=1kΩ ,RC=5RE=5kΩR_{C}=5R_{E}=5k\OmegaRC​=5RE​=5kΩ 。

步骤5:确定电源电压

  要确定电源电压,最大输出电压是重点。为了输出步骤1性能指标中给出的 3Vp-p 输出电压,显然必须要3V以上的电源电压。

  其次,步骤2中确定了 RE 上的直流压降 VE=1V,在静态工作点上, RC 上的压降为 AV·VE=5V,当输入电压 vi 为正峰值 0.3V 时,RC 上的最大压降为6.5V,所以电源电压必须要 7.8V(VE + vi(max) + vRc(max))以上。

  再者,当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之后,hFE将减小,以至于基极电流相对于集电极电流来说不再可以忽略。所以为避免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电源电压必须高于 VE + vi(max) + vRc(max) + VCE(sat) ,其中 VCE(sat) 为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

  本设计采用S9013三极管, VCE(sat)=0.6V ,所以电源电压要 8.4V 以上,这里决定采用12V电源供电。

  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
VCE=VCC−IC⋅RC−IE⋅REV_{CE}=V_{CC}-I_{C}·R_{C}-I_{E}·R_{E}VCE​=VCC​−IC​⋅RC​−IE​⋅RE​
     =12V−1mA⋅5kΩ−1V=6V=12V-1mA· 5k\Omega -1V=6V=12V−1mA⋅5kΩ−1V=6V

  晶体管的集电极静态损耗:
PC=VCE⋅ICP_{C}=V_{CE}·I_{C}PC​=VCE​⋅IC​
    =6V×1mA=6mW=6V\times 1mA=6mW=6V×1mA=6mW

步骤6:基极偏置电路设计

  步骤2中选定了 VE=1V,由于 VBE=0.6V,所以基极电位必须是1.6V(=1V+0.6V)。

  如果 R1与R2 流过比基极电流大得多的电流,那么 IB 就可以忽略,基极电位就可以认为是 R1与R2 分压后的电位。

  本设计选用 H档(放大倍数200 ~ 350)的S9013三极管,假设 hFE=200,因为 IC=1mA,则基极电流为 0.005mA。

  这里 R1与R2 上流动的电流取 0.1mA (一般误差在十分之一以下是可以忽略的),即 R1与R2

  R1=10.4V0.1mA=104kΩR_{1}=\frac{10.4V}{0.1mA}=104k\OmegaR1​=0.1mA10.4V​=104kΩ

  R2=1.6V0.1mA=16kΩR_{2}=\frac{1.6V}{0.1mA}=16k\OmegaR2​=0.1mA1.6V​=16kΩ

  计算所得的阻值可能是 E24 系列电阻中没有的,在这里选取 R1=100K,R2=15K(104:16≈100:15)。

步骤7:确定耦合电容C1C_{1}C1​与C2C_{2}C2​

  C1 和 C2 分别是将基极、集电极的直流成分隔离仅让交流成分通过的耦合电容。

  但是 C1 与输入阻抗、C2 与负载阻抗均形成了高通滤波器,当 C1 和 C2 取值不恰当时,难于通过低频信号。

  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振幅特性下降 3dB —— 即下降12\frac{1}{\sqrt{2}}2​1​)为:
  f=12π⋅C⋅Rf=\frac{1}{2\pi ·C·R}f=2π⋅C⋅R1​

  dB是一个比值,一种纯计数方式,增益 dB 是倍数的另一种说法,对于电压来说X倍可以记作 20lg(X) dB。

  晶体管基极电流很小,所以晶体管的输入阻抗可以看作非常大,而电源阻抗可以看作为0Ω。

  计算输入阻抗时,把电压源看作短路,电流源看作开路。则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R1 与 R2 的并联 R1//R2

  本设计取 C1=C2=47μF,输入截止频率为:

  fc=12π⋅C⋅R=12π×47μF×13kΩ=0.26Hzf_{c}=\frac{1}{2\pi ·C·R}=\frac{1}{2\pi \times 47\mu F\times 13k\Omega }=0.26Hzfc​=2π⋅C⋅R1​=2π×47μF×13kΩ1​=0.26Hz

  由 C2 与负载形成的高通滤波器的 fef_{e}fe​,会因输出端接有不同的负载阻抗而发生变化,因此预先考虑一下接有什么样的负载是至关重要的。

步骤8:确定电源去耦电容C3C_{3}C3​与C4C_{4}C4​

  C3 与 C4 是电源的去耦电容,当没有这个电容时,电路的交流特性会变得很奇特,严重时电路产生振荡。

  理想电容的容抗是 f=12π⋅C⋅Rf=\frac{1}{2\pi ·C·R}f=2π⋅C⋅R1​ ,理论上频率越高,容抗应该越小。但由于实际电容内部存在感抗成分,从某个频率开始,容抗反而变高。下图所示为某品牌 47μF 陶瓷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

  小电容在高频率处容抗最低,而大电容在低频率处容抗最低。为了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降低电源对GND的容抗,通常在电源上并联一大一小两个电容。

  关于更多电容阻抗-频率曲线的内容,请参考另一位博主的文章如何理解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

  大电容即使离电源远一些也没有问题,为了减小布线的阻抗,小电容要紧靠电路安置。

  小电容是在高频情况下降低阻抗用的,高频下的导线等效于电感和电阻串联,如果小电容不紧靠电路安置,由于引线本身的阻抗,电源的阻抗已经不能为零了。

  在低频电路中即使没有小电容,电路也能正常工作。但是在高频电路中,小电容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采用 10μF 铝电解电容和 0.1μF 叠层陶瓷电容作为电源去耦电容。

典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设计相关推荐

  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设计 求各部分的直流电位 求交流电压放大倍数 电路设计 1.确定电源电压 2.选择晶体管 3.确定发射极电流的工作点 4.确定R~C~和R~E~ 5.基极偏置电路的设计 6.确定耦合电容C~1 ...

  2. 模拟电路仿真LTspice(3):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好久没有回顾旧知识了,重新温习一下模拟电路,若有误之处,烦请指教.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可以从直流和交流两方面来分析: 1.直流分析 为了保证不失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Vce(集电极电压) ...

  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工作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仿真: 1.放置元器件,连接电路. 2.设置元器件参数. 3.测量静态工作点. 集电极的电压若小于Vcc的一半(即1/2Vcc),则说明三极管导通程度大,解决措施:改小基极电压. 4. ...

  4. 【模电实验】【验证性实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3-1 验证性实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 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 u1=0u_1 = 0u1​=0 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信号端对 ...

  5. 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之共发射极电路

    这部分通过分析共射级放大电路说明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分析电路的各项参数! 一.共射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 1.基本结构 (1)直流通路:所有电容断路,电感短路,直流电源保留. (2)交流通路:直流电源短 ...

  6. 晶体管之基本放大电路NPN共发射极电路

    如图是我手绘的基于三极管2sc2458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首先三极管分为NPN与PNP两种:图中为NPN三极管,并且有图我们可以看出输入与输出在地与发射极的地连接在一起,故称之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

  7. 晶体管共发射极应用电路

    一,NPN晶体管与负电源电路: 图为使用了NPN晶体管与负电源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只有在负电源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该电路.基本电路结构没有变化:正电源为GND,负电源为-15v:注意电容极性: 图中发射 ...

  8. 模电-基本放大电路-共射放大

    放大有电压放大.电流放大和功率放大.直流电压放大是把小电压放大为大电压.交流电压放大是把电压幅度放大,但频率保持不变,波形尽可能不变,放大后的电压相位可以与信号电压同相或反相.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工作原 ...

  9. 典型的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典型的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1.电路图 2.分析 3.总结

最新文章

  1. java8学习:新的日期使用
  2. 10-1-直接插入排序-内部排序-第10章-《数据结构》课本源码-严蔚敏吴伟民版
  3. python编程实例视屏-python实现实时视频流播放代码实例
  4. 天涯明民显示连接不上服务器,关于无法正常登录天涯的N种解决办法
  5. openSUSE中启用apache mod_rewrite
  6. 好代码是管出来的——C#的代码规范
  7. 其实python面向对象3分钟就可以入门(14)
  8. (转)构建微服务:Spring boot 入门篇
  9. Js实现异步刷新(原创)
  10. 使用NSOperation为你的app加速
  11. 软件测试准备(摘要)
  12. 【渝粤教育】广东开放大学 财会法规和职业道德 形成性考核 (26)
  13. 最新泛微java面试题及答案
  14. 图灵、冯诺依曼谁才配得上计算机之父?
  15. Eclipse 中设置编辑器字体,包括 Java 编辑器,XML 编辑器和 Property 编辑器的字体都可以设置
  16. 什么是Instagram直播购物?如何设置Instagram 直播购物?
  17. html使用视频给网页做背景
  18. 65883-12-7,PEG5-Ms带有甲磺酸基和羟基的PEG连接剂
  19. unity避免相机穿墙
  20. 磁盘容量超过64T分配单元大小需要设置64K

热门文章

  1. 摄像头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二)
  2. 在BJUI中使用icheck做复选框效果
  3. 【Centos 使用rpm离线安装 make cmake gcc g++】
  4. C语言tzoj1067答案,zoj 1067
  5. fmod中音频变速的问题
  6. JavaEE学习个人心得
  7. 程序员的荒谬之前还是至理名言?——摘录
  8. 高等数学Mathematica实验题——绘制极坐标方程的曲线图形(e螺线、肾腰线、蝴蝶线(e Sprial, Kidney Curve, Butterfly Curve))
  9. php通过jsbridge,浅谈JSBridge
  10. phpstudy mysql启动不了,问题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