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Java基础
      • 1.1 为什么Java代码可以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 1.2 一个Java文件里可以有多个类吗(不含内部类)?
      • 1.3 说一说你对Java访问权限的了解
      • 1.4 介绍一下Java的数据类型
      • 1.5 int类型的数据范围是多少?
      • 1.6 请介绍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 1.7 请介绍一下实例变量的默认值
      • 1.8 为啥要有包装类?
      • 1.9 说一说自动装箱、自动拆箱的应用场景
      • 1.10 如何对Integer和Double类型判断相等?
      • 1.11 int和Integer有什么区别,二者在做==运算时会得到什么结果?
      • 1.12 说一说你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 面向对象
      • 1.13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 1.14 封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封装?
      • 1.15 说一说你对多态的理解
      • 1.16 Java中的多态是怎么实现的?
      • 1.17 Java为什么是单继承,为什么不能多继承?
      • 1.18 说一说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 1.19 构造方法能不能重写?
      • 1.20 介绍一下Object类中的方法
      • 1.21 说一说hashCode()和equals()的关系
      • 1.22 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 1.23 ==和equals()有什么区别?
    • String
      • 1.24 String类有哪些方法?
      • 1.25 String可以被继承吗?
      • 1.26 说一说String和StringBuffer有什么区别
      • 1.27 说一说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有什么区别
      • 1.28 使用字符串时,new和""推荐使用哪种方式?
      • 1.29 说一说你对字符串拼接的理解
      • 1.30 两个字符串相加的底层是如何实现的?
      • 1.31 String a = "abc"; ,说一下这个过程会创建什么,放在哪里?
      • 1.32 new String("abc") 是去了哪里,仅仅是在堆里面吗?
      • 1.33 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 1.34 接口中可以有构造函数吗?
      • 1.35 谈谈你对面向接口编程的理解
    • 异常
      • 1.36 遇到过异常吗,如何处理?
      • 1.37 说一说Java的异常机制
      • 1.38 请介绍Java的异常接口
      • 1.39 finally是无条件执行的吗?
      • 1.40 在finally中return会发生什么?
    • static
      • 1.41 说一说你对static关键字的理解
      • 1.42 static修饰的类能不能被继承?
      • 1.43 static和final有什么区别?
    • 泛型
      • 1.44 说一说你对泛型的理解
      • 1.45 介绍一下泛型擦除
      • 1.46 List<? super T>和List<? extends T>有什么区别?
    • 反射
      • 1.47 说一说你对Java反射机制的理解
      • 1.48 Java反射在实际项目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 1.49 说一说Java的四种引用方式
  • 2. 集合类
    • 2.1 Java中有哪些容器(集合类)?
    • 2.2 Java中的容器,线程安全和线程不安全的分别有哪些?
    • 2.3 Map接口有哪些实现类?
    • 2.4 描述一下Map put的过程
    • 2.5 如何得到一个线程安全的Map?
    • 2.6 HashMap有什么特点?
    • 2.7 JDK7和JDK8中的HashMap有什么区别?
    • 2.8 介绍一下HashMap底层的实现原理
    • 2.9 介绍一下HashMap的扩容机制
    • 2.10 HashMap中的循环链表是如何产生的?
    • 2.11 HashMap为什么用红黑树而不用B树?
    • 2.12 HashMap为什么线程不安全?
    • 2.13 HashMap如何实现线程安全?
    • 2.14 HashMap是如何解决哈希冲突的?
    • 2.15 说一说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 2.16 HashMap与ConcurrentHashMap有什么区别?
    • 2.17 介绍一下ConcurrentHashMap是怎么实现的?
    • 2.18 ConcurrentHashMap是怎么分段分组的?
    • 2.19 说一说你对LinkedHashMap的理解
    • 2.20 请介绍LinkedHashMap的底层原理
    • 2.21 请介绍TreeMap的底层原理
    • 2.22 Map和Set有什么区别?
    • 2.23 List和Set有什么区别?
    • 2.24 ArrayList和LinkedList有什么区别?
    • 2.25 有哪些线程安全的List?
    • 2.26 介绍一下ArrayList的数据结构?
    • 2.27 谈谈CopyOnWriteArrayList的原理
    • 2.28 说一说TreeSet和HashSet的区别
    • 2.29 说一说HashSet的底层结构
    • 2.30 BlockingQueue中有哪些方法,为什么这样设计?
    • 2.31 BlockingQueue是怎么实现的?
    • 2.32 Stream(不是IOStream)有哪些方法?
  • 3. IO
    • 3.1 介绍一下Java中的IO流
    • 3.2 怎么用流打开一个大文件?
    • 3.4 说说NIO的实现原理
    • 3.5 介绍一下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3.6 Serializable接口为什么需要定义serialVersionUID变量?
    • 3.7 除了Java自带的序列化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序列化工具?
    • 3.8 如果不用JSON工具,该如何实现对实体类的序列化?
    • 3.7 除了Java自带的序列化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序列化工具?
    • 3.8 如果不用JSON工具,该如何实现对实体类的序列化?

1. Java基础

1.1 为什么Java代码可以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参考答案

JVM(Java虚拟机)是Java跨平台的关键。

在程序运行前,Java源代码(.java)需要经过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class)。在程序运行时,JVM负责将字节码翻译成特定平台下的机器码并运行,也就是说,只要在不同的平台上安装对应的JVM,就可以运行字节码文件。

同一份Java源代码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它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并且只需要编译一次。而编译好的字节码,是通过JVM这个中间的“桥梁”实现跨平台的,JVM是与平台相关的软件,它能将统一的字节码翻译成该平台的机器码。

注意事项

  1. 编译的结果是生成字节码、不是机器码,字节码不能直接运行,必须通过JVM翻译成机器码才能运行;
  2. 跨平台的是Java程序、而不是JVM,JVM是用C/C++开发的软件,不同平台下需要安装不同版本的JVM。

1.2 一个Java文件里可以有多个类吗(不含内部类)?

参考答案

  1. 一个java文件里可以有多个类,但最多只能有一个被public修饰的类;
  2. 如果这个java文件中包含public修饰的类,则这个类的名称必须和java文件名一致。

1.3 说一说你对Java访问权限的了解

参考答案

Java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三种访问修饰符,即private、protected、public,在使用这些修饰符修饰目标时,一共可以形成四种访问权限,即private、defalut、protected、public,注意在不加任何修饰符时为default访问权限。

在修饰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时,该成员的四种访问权限的含义如下:

  • private: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
  • defalut: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也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
  • protected: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也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还可以被它的子类访问;
  • public:该成员可以被任意包下,任意类的成员进行访问。

在修饰类时,该类只有两种访问权限,对应的访问权限的含义如下:

  • defalut:该类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
  • public:该类可以被任意包下,任意的类所访问。

1.4 介绍一下Java的数据类型

参考答案

Java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两大类。

基本数据类型有8个,可以分为4个小类,分别是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浮点类型(float/double)、字符类型(char)、布尔类型(boolean)。其中,4个整数类型中,int类型最为常用。2个浮点类型中,double最为常用。另外,在这8个基本类型当中,除了布尔类型之外的其他7个类型,都可以看做是数字类型,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类型转换。

引用类型就是对一个对象的引用,根据引用对象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引用类型分为3类,即数组、类、接口类型。引用类型本质上就是通过指针,指向堆中对象所持有的内存空间,只是Java语言不再沿用指针这个说法而已。

扩展阅读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你需要了解每种类型所占据的内存空间,面试官可能会追问这类问题:

  • byte:1字节(8位),数据范围是 -2^7 ~ 2^7-1
  • short:2字节(16位),数据范围是 -2^15 ~ 2^15-1
  • int:4字节(32位),数据范围是 -2^31 ~ 2^31-1
  • long:8字节(64位),数据范围是 -2^63 ~ 2^63-1
  • float:4字节(32位),数据范围大约是 -3.4*10^38 ~ 3.4*10^38
  • double:8字节(64位),数据范围大约是 -1.8*10^308 ~ 1.8*10^308
  • char:2字节(16位),数据范围是 \u0000 ~ \uffff
  • boolean:Java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的JVM有不同的实现机制。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你需要了解JVM的内存分布情况,知道引用以及引用对象存放的位置,详见JVM部分的题目。

1.5 int类型的数据范围是多少?

参考答案

int类型占4字节(32位),数据范围是 -2^31 ~ 2^31-1

1.6 请介绍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参考答案

Java中的变量分为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它们的区别如下:

成员变量:

  1. 成员变量是在类的范围里定义的变量;
  2. 成员变量有默认初始值;
  3. 未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叫实例变量,它存储于对象所在的堆内存中,生命周期与对象相同;
  4.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叫类变量,它存储于方法区中,生命周期与当前类相同。

局部变量:

  1. 局部变量是在方法里定义的变量;
  2. 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初始值;
  3. 局部变量存储于栈内存中,作用的范围结束,变量空间会自动的释放。

注意事项

Java中没有真正的全局变量,面试官应该是出于其他语言的习惯说全局变量的,他的本意应该是指成员变量。

1.7 请介绍一下实例变量的默认值

参考答案

实例变量若为引用数据类型,其默认值一律为null。若为基本数据类型,其默认值如下:

  • byte:0
  • short:0
  • int:0
  • long:0L
  • float:0.0F
  • double:0.0
  • char:’\u0000’
  • boolean:false

注意事项

上述默认值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成员变量,所以对于类变量也是适用的。

1.8 为啥要有包装类?

参考答案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语言,其设计理念是“一切皆对象”。但8种基本数据类型却出现了例外,它们不具备对象的特性。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为每个基本数据类型都定义了一个对应的引用类型,这就是包装类。

扩展阅读

Java之所以提供8种基本数据类型,主要是为了照顾程序员的传统习惯。这8种基本数据类型的确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性,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制约。比如,所有的引用类型的变量都继承于Object类,都可以当做Object类型的变量使用,但基本数据类型却不可以。如果某个方法需要Object类型的参数,但实际传入的值却是数字的话,就需要做特殊的处理了。有了包装类,这种问题就可以得以简化。

1.9 说一说自动装箱、自动拆箱的应用场景

参考答案

自动装箱、自动拆箱是JDK1.5提供的功能。

自动装箱:可以把一个基本类型的数据直接赋值给对应的包装类型;

自动拆箱:可以把一个包装类型的对象直接赋值给对应的基本类型;

通过自动装箱、自动拆箱功能,可以大大简化基本类型变量和包装类对象之间的转换过程。比如,某个方法的参数类型为包装类型,调用时我们所持有的数据却是基本类型的值,则可以不做任何特殊的处理,直接将这个基本类型的值传入给方法即可。

1.10 如何对Integer和Double类型判断相等?

参考答案

Integer、Double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这包括:

  • 不能用==进行直接比较,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 不能转为字符串进行比较,因为转为字符串后,浮点值带小数点,整数值不带,这样它们永远都不相等;
  • 不能使用compareTo方法进行比较,虽然它们都有compareTo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对相同类型进行比较。

整数、浮点类型的包装类,都继承于Number类型,而Number类型分别定义了将数字转换为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的方法。所以,可以将Integer、Double先转为转换为相同的基本数据类型(如double),然后使用==进行比较。

示例代码

Integer i = 100;
Double d = 100.00;
System.out.println(i.doubleValue() == d.doubleValue());

1.11 int和Integer有什么区别,二者在做==运算时会得到什么结果?

参考答案

int是基本数据类型,Integer是int的包装类。二者在做==运算时,Integer会自动拆箱为int类型,然后再进行比较。届时,如果两个int值相等则返回true,否则就返回false。

1.12 说一说你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参考答案

面向对象是一种更优秀的程序设计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使用类、对象、继承、封装、消息等基本概念进行程序设计。它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认识问题,并根据这些事物的本质特点,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系统中的类,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这使得软件系统的组件可以直接映像到客观世界,并保持客观世界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

扩展阅读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张按功能来分析系统需求,其主要原则可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等。结构化程序设计首先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使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采用结构化编程方法来实现系统。

因为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张按功能把软件系统逐步细分,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面向功能的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每个功能都负责对数据进行一次处理,每个功能都接受一些数据,处理完后输出一些数据,这种处理方式也被称为面向数据流的处理方式。

结构化程序设计里最小的程序单元是函数,每个函数都负责完成一个功能,用以接收一些输入数据,函数对这些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输出一些数据。整个软件系统由一个个函数组成,其中作为程序入口的函数被称为主函数,主函数依次调用其他普通函数,普通函数之间依次调用,从而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每个函数都是具有输入、输出的子系统,函数的输入数据包括函数形参、全局变量和常量等,函数的输出数据包括函数返回值以及传出参数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式有如下两个局限性:

  • 设计不够直观,与人类习惯思维不一致。采用结构化程序分析、设计时,开发者需要将客观世界模型分解成一个个功能,每个功能用以完成一定的数据处理。
  • 适应性差,可扩展性不强。由于结构化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所以当用户的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修改现有的实现方式时,都需要自顶向下地修改模块结构,这种方式的维护成本相当高。

面向对象

1.13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封装、继承、多态。其中,封装指的是将对象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然后通过一些公用方法来暴露该对象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实现软件复用的重要手段,当子类继承父类后,子类作为一种特殊的父类,将直接获得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多态指的是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给父类变量,但运行时依然表现出子类的行为特征,这意味着同一个类型的对象在执行同一个方法时,可能表现出多种行为特征。

扩展阅读

抽象也是面向对象的重要部分,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考虑部分问题。例如,需要考察Person对象时,不可能在程序中把Person的所有细节都定义出来,通常只能定义Person的部分数据、部分行为特征,而这些数据、行为特征是软件系统所关心的部分。

1.14 封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封装?

参考答案

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模拟,在客观世界里,对象的状态信息都被隐藏在对象内部,外界无法直接操作和修改。对一个类或对象实现良好的封装,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 隐藏类的实现细节;
  • 让使用者只能通过事先预定的方法来访问数据,从而可以在该方法里加入控制逻辑,限制对成员变量的不合理访问;
  • 可进行数据检查,从而有利于保证对象信息的完整性;
  • 便于修改,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扩展阅读

为了实现良好的封装,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 将对象的成员变量和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不允许外部直接访问;
  • 把方法暴露出来,让方法来控制对这些成员变量进行安全的访问和操作。

封装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把该隐藏的隐藏起来,把该暴露的暴露出来。这两个方面都需要通过使用Java提供的访问控制符来实现。

1.15 说一说你对多态的理解

参考答案

因为子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父类,因此Java允许把一个子类对象直接赋给一个父类引用变量,无须任何类型转换,或者被称为向上转型,向上转型由系统自动完成。

当把一个子类对象直接赋给父类引用变量时,例如 BaseClass obj = new SubClass();,这个obj引用变量的编译时类型是BaseClass,而运行时类型是SubClass,当运行时调用该引用变量的方法时,其方法行为总是表现出子类方法的行为特征,而不是父类方法的行为特征,这就可能出现:相同类型的变量、调用同一个方法时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行为特征,这就是多态。

扩展阅读

多态可以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在设计程序时让代码更加简洁而优雅。

例如我要设计一个司机类,他可以开轿车、巴士、卡车等等,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Driver {void drive(Car car) { ... }void drive(Bus bus) { ... }void drive(Truck truck) { ... }
}

在设计上述代码时,我已采用了重载机制,将方法名进行了统一。这样在进行调用时,无论要开什么交通工具,都是通过 driver.drive(obj) 这样的方式来调用,对调用者足够的友好。

但对于程序的开发者来说,这显得繁琐,因为实际上这个司机可以驾驶更多的交通工具。当系统需要为这个司机增加车型时,开发者就需要相应的增加driver方法,类似的代码会堆积的越来越多,显得臃肿。

采用多态的方式来设计上述程序,就会变得简洁很多。我们可以为所有的交通工具定义一个父类Vehicle,然后按照如下的方式设计drive方法。调用时,我们可以传入Vehicle类型的实例,也可以传入任意的Vechile子类型的实例,对于调用者来说一样的方便,但对于开发者来说,代码却变得十分的简洁了。

class Driver {void drive(Vehicle vehicle) { ... }
}

1.16 Java中的多态是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多态的实现离不开继承,在设计程序时,我们可以将参数的类型定义为父类型。在调用程序时,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传入该父类型的某个子类型的实例,这样就实现了多态。对于父类型,可以有三种形式,即普通的类、抽象类、接口。对于子类型,则要根据它自身的特征,重写父类的某些方法,或实现抽象类/接口的某些抽象方法。

1.17 Java为什么是单继承,为什么不能多继承?

参考答案

首先,Java是单继承的,指的是Java中一个类只能有一个直接的父类。Java不能多继承,则是说Java中一个类不能直接继承多个父类。

其次,Java在设计时借鉴了C++的语法,而C++是支持多继承的。Java语言之所以摒弃了多继承的这项特征,是因为多继承容易产生混淆。比如,两个父类中包含相同的方法时,子类在调用该方法或重写该方法时就会迷惑。

准确来说,Java是可以实现"多继承"的。因为尽管一个类只能有一个直接父类,但是却可以有任意多个间接的父类。这样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多继承时所产生的混淆。

1.18 说一说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参考答案

重载发生在同一个类中,若多个方法之间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不同,则它们构成重载的关系。重载与方法的返回值以及访问修饰符无关,即重载的方法不能根据返回类型进行区分。

重写发生在父类子类中,若子类方法想要和父类方法构成重写关系,则它的方法名、参数列表必须与父类方法相同。另外,返回值要小于等于父类方法,抛出的异常要小于等于父类方法,访问修饰符则要大于等于父类方法。还有,若父类方法的访问修饰符为private,则子类不能对其重写。

1.19 构造方法能不能重写?

参考答案

构造方法不能重写。因为构造方法需要和类保持同名,而重写的要求是子类方法要和父类方法保持同名。如果允许重写构造方法的话,那么子类中将会存在与类名不同的构造方法,这与构造方法的要求是矛盾的。

1.20 介绍一下Object类中的方法

参考答案

Object类提供了如下几个常用方法:

  • Class<?> getClass():返回该对象的运行时类。
  •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指定对象与该对象是否相等。
  • int hashCode():返回该对象的hashCode值。在默认情况下,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根据该对象的地址来计算。但很多类都重写了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不再根据地址来计算其hashCode()方法值。
  • String toString():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当程序使用System.out.println()方法输出一个对象,或者把某个对象和字符串进行连接运算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对象的toString()方法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返回 运行时类名@十六进制hashCode值 格式的字符串,但很多类都重写了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用于返回可以表述该对象信息的字符串。

另外,Object类还提供了wait()、notify()、notifyAll()这几个方法,通过这几个方法可以控制线程的暂停和运行。Object类还提供了一个clone()方法,该方法用于帮助其他对象来实现“自我克隆”,所谓“自我克隆”就是得到一个当前对象的副本,而且二者之间完全隔离。由于该方法使用了protected修饰,因此它只能被子类重写或调用。

扩展阅读

Object类还提供了一个finalize()方法,当系统中没有引用变量引用到该对象时,垃圾回收器调用此方法来清理该对象的资源。并且,针对某一个对象,垃圾回收器最多只会调用它的finalize()方法一次。

注意,finalize()方法何时调用、是否调用都是不确定的,我们也不要主动调用finalize()方法。从JDK9开始,这个方法被标记为不推荐使用的方法。

1.21 说一说hashCode()和equals()的关系

参考答案

hashCode()用于获取哈希码(散列码),eauqls()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它们应遵守如下规定:

  •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它们必须有相同的哈希码。
  • 如果两个对象有相同的哈希码,则它们未必相等。

扩展阅读

在Java中,Set接口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HashSet则是Set接口的典型实现。

当向HashSet中加入一个元素时,它需要判断集合中是否已经包含了这个元素,从而避免重复存储。由于这个判断十分的频繁,所以要讲求效率,绝不能采用遍历集合逐个元素进行比较的方式。实际上,HashSet是通过获取对象的哈希码,以及调用对象的equals()方法来解决这个判断问题的。

HashSet首先会调用对象的hashCode()方法获取其哈希码,并通过哈希码确定该对象在集合中存放的位置。假设这个位置之前已经存了一个对象,则HashSet会调用equals()对两个对象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说明对象重复,此时不会保存新加的对象。若不等说明对象不重复,但是它们存储的位置发生了碰撞,此时HashSet会采用链式结构在同一位置保存多个对象,即将新加对象链接到原来对象的之后。之后,再有新添加对象也映射到这个位置时,就需要与这个位置中所有的对象进行equals()比较,若均不相等则将其链到最后一个对象之后。

1.22 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参考答案

Object类提供的equals()方法默认是用==来进行比较的,也就是说只有两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才能返回相等的结果。而实际的业务中,我们通常的需求是,若两个不同的对象它们的内容是相同的,就认为它们相等。鉴于这种情况,Object类中equals()方法的默认实现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以通常都要重写。

由于hashCode()与equals()具有联动关系(参考“说一说hashCode()和equals()的关系”一题),所以equals()方法重写时,通常也要将hashCode()进行重写,使得这两个方法始终满足相关的约定。

1.23 ==和equals()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运算符:

  • 作用于基本数据类型时,是比较两个数值是否相等;
  • 作用于引用数据类型时,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即判断它们是否为同一个对象;

equals()方法:

  • 没有重写时,Object默认以 == 来实现,即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
  • 进行重写后,一般会按照对象的内容来进行比较,若两个对象内容相同则认为对象相等,否则认为对象不等。

String

1.24 String类有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String类是Java最常用的API,它包含了大量处理字符串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

  • char charAt(int index):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字符;
  •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从此字符串中截取出一部分子字符串;
  •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以指定的规则将此字符串分割成数组;
  • String trim():删除字符串前导和后置的空格;
  • int indexOf(String str):返回子串在此字符串首次出现的索引;
  •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返回子串在此字符串最后出现的索引;
  •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判断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前缀开头;
  • boolean endsWith(String suffix):判断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后缀结尾;
  • String toUpperCase():将此字符串中所有的字符大写;
  • String toLowerCase():将此字符串中所有的字符小写;
  • String replaceFirst(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用指定字符串替换第一个匹配的子串;
  • String replaceAll(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用指定字符串替换所有的匹配的子串。

注意事项

String类的方法太多了,你没必要都记下来,更不需要一一列举。面试时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方法,表现出对这个类足够的熟悉就可以了。另外,建议你挑几个方法仔细看看源码实现,面试时可以重点说这几个方法。

1.25 String可以被继承吗?

参考答案

String类由final修饰,所以不能被继承。

扩展阅读

在Java中,String类被设计为不可变类,主要表现在它保存字符串的成员变量是final的。

  • Java 9之前字符串采用char[]数组来保存字符,即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Java 9做了改进,采用byte[]数组来保存字符,即 private final byte[] value

之所以要把String类设计为不可变类,主要是出于安全和性能的考虑,可归纳为如下4点。

  • 由于字符串无论在任何 Java 系统中都广泛使用,会用来存储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网络路径,文件处理等场景里,保证字符串 String 类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了,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容易被篡改,那我们就无法保证使用字符串进行操作时,它是安全的,很有可能出现 SQL 注入,访问危险文件等操作。
  • 在多线程中,只有不变的对象和值是线程安全的,可以在多个线程中共享数据。由于 String 天然的不可变,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字符串的值,只会产生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不会对其他线程的访问产生副作用,访问的都是同样的字符串数据,不需要任何同步操作。
  • 字符串作为基础的数据结构,大量地应用在一些集合容器之中,尤其是一些散列集合,在散列集合中,存放元素都要根据对象的 hashCode() 方法来确定元素的位置。由于字符串 hashcode 属性不会变更,保证了唯一性,使得类似 HashMap,HashSet 等容器才能实现相应的缓存功能。由于 String 的不可变,避免重复计算 hashcode,只要使用缓存的 hashcode 即可,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在散列集合中使用 String 对象的性能。
  • 当字符串不可变时,字符串常量池才有意义。字符串常量池的出现,可以减少创建相同字面量的字符串,让不同的引用指向池中同一个字符串,为运行时节约很多的堆内存。若字符串可变,字符串常量池失去意义,基于常量池的 String.intern() 方法也失效,每次创建新的字符串将在堆内开辟出新的空间,占据更多的内存。

因为要保证String类的不可变,那么将这个类定义为final的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没有final修饰,那么就会存在String的子类,这些子类可以重写String类的方法,强行改变字符串的值,这便违背了String类设计的初衷。

1.26 说一说String和StringBuffer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String类是不可变类,即一旦一个String对象被创建以后,包含在这个对象中的字符序列是不可改变的,直至这个对象被销毁。

StringBuffer对象则代表一个字符序列可变的字符串,当一个StringBuffer被创建以后,通过StringBuffer提供的append()、insert()、reverse()、setCharAt()、setLength()等方法可以改变这个字符串对象的字符序列。一旦通过StringBuffer生成了最终想要的字符串,就可以调用它的toString()方法将其转换为一个String对象。

1.27 说一说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都代表可变的字符串对象,它们有共同的父类 AbstractStringBuilder,并且两个类的构造方法和成员方法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而StringBuilder是非线程安全的,所以StringBuilder性能略高。一般情况下,要创建一个内容可变的字符串,建议优先考虑StringBuilder类。

1.28 使用字符串时,new和""推荐使用哪种方式?

参考答案

先看看 "hello"new String("hello") 的区别:

  • 当Java程序直接使用 "hello" 的字符串直接量时,JVM将会使用常量池来管理这个字符串;
  • 当使用 new String("hello") 时,JVM会先使用常量池来管理 "hello" 直接量,再调用String类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新创建的String对象被保存在堆内存中。

显然,采用new的方式会多创建一个对象出来,会占用更多的内存,所以一般建议使用直接量的方式创建字符串。

1.29 说一说你对字符串拼接的理解

参考答案

拼接字符串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有4种,下面列举了这4种方式各自适合的场景。

  1. + 运算符:如果拼接的都是字符串直接量,则适合使用 + 运算符实现拼接;
  2. StringBuilder:如果拼接的字符串中包含变量,并不要求线程安全,则适合使用StringBuilder;
  3. StringBuffer:如果拼接的字符串中包含变量,并且要求线程安全,则适合使用StringBuffer;
  4. String类的concat方法:如果只是对两个字符串进行拼接,并且包含变量,则适合使用concat方法;

扩展阅读

采用 + 运算符拼接字符串时:

  • 如果拼接的都是字符串直接量,则在编译时编译器会将其直接优化为一个完整的字符串,和你直接写一个完整的字符串是一样的,所以效率非常的高。
  • 如果拼接的字符串中包含变量,则在编译时编译器采用StringBuilder对其进行优化,即自动创建StringBuilder实例并调用其append()方法,将这些字符串拼接在一起,效率也很高。但如果这个拼接操作是在循环中进行的,那么每次循环编译器都会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实例,再去拼接字符串,相当于执行了 new StringBuilder().append(str),所以此时效率很低。

采用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拼接字符串时:

  • 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都有字符串缓冲区,缓冲区的容量在创建对象时确定,并且默认为16。当拼接的字符串超过缓冲区的容量时,会触发缓冲区的扩容机制,即缓冲区加倍。
  • 缓冲区频繁的扩容会降低拼接的性能,所以如果能提前预估最终字符串的长度,则建议在创建可变字符串对象时,放弃使用默认的容量,可以指定缓冲区的容量为预估的字符串的长度。

采用String类的concat方法拼接字符串时:

  • concat方法的拼接逻辑是,先创建一个足以容纳待拼接的两个字符串的字节数组,然后先后将两个字符串拼到这个数组里,最后将此数组转换为字符串。
  • 在拼接大量字符串的时候,concat方法的效率低于StringBuilder。但是只拼接2个字符串时,concat方法的效率要优于StringBuilder。并且这种拼接方式代码简洁,所以只拼2个字符串时建议优先选择concat方法。

1.30 两个字符串相加的底层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如果拼接的都是字符串直接量,则在编译时编译器会将其直接优化为一个完整的字符串,和你直接写一个完整的字符串是一样的。

如果拼接的字符串中包含变量,则在编译时编译器采用StringBuilder对其进行优化,即自动创建StringBuilder实例并调用其append()方法,将这些字符串拼接在一起。

1.31 String a = “abc”; ,说一下这个过程会创建什么,放在哪里?

参考答案

JVM会使用常量池来管理字符串直接量。在执行这句话时,JVM会先检查常量池中是否已经存有"abc",若没有则将"abc"存入常量池,否则就复用常量池中已有的"abc",将其引用赋值给变量a。

1.32 new String(“abc”) 是去了哪里,仅仅是在堆里面吗?

参考答案

在执行这句话时,JVM会先使用常量池来管理字符串直接量,即将"abc"存入常量池。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这个对象会被保存在堆内存中。并且,堆中对象的数据会指向常量池中的直接量。

1.33 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从设计目的上来说,二者有如下的区别:

接口体现的是一种规范。对于接口的实现者而言,接口规定了实现者必须向外提供哪些服务;对于接口的调用者而言,接口规定了调用者可以调用哪些服务,以及如何调用这些服务。当在一个程序中使用接口时,接口是多个模块间的耦合标准;当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使用接口时,接口是多个程序之间的通信标准。

抽象类体现的是一种模板式设计。抽象类作为多个子类的抽象父类,可以被当成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已经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功能,但这个产品依然不能当成最终产品,必须有更进一步的完善,这种完善可能有几种不同方式。

从使用方式上来说,二者有如下的区别:

  • 接口里只能包含抽象方法、静态方法、默认方法和私有方法,不能为普通方法提供方法实现;抽象类则完全可以包含普通方法。
  • 接口里只能定义静态常量,不能定义普通成员变量;抽象类里则既可以定义普通成员变量,也可以定义静态常量。
  • 接口里不包含构造器;抽象类里可以包含构造器,抽象类里的构造器并不是用于创建对象,而是让其子类调用这些构造器来完成属于抽象类的初始化操作。
  • 接口里不能包含初始化块;但抽象类则完全可以包含初始化块。
  • 一个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直接父类,包括抽象类;但一个类可以直接实现多个接口,通过实现多个接口可以弥补Java单继承的不足。

扩展阅读

接口和抽象类很像,它们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征:

  • 接口和抽象类都不能被实例化,它们都位于继承树的顶端,用于被其他类实现和继承。
  • 接口和抽象类都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实现接口或继承抽象类的普通子类都必须实现这些抽象方法。

1.34 接口中可以有构造函数吗?

参考答案

由于接口定义的是一种规范,因此接口里不能包含构造器和初始化块定义。接口里可以包含成员变量(只能是静态常量)、方法(只能是抽象实例方法、类方法、默认方法或私有方法)、内部类(包括内部接口、枚举)定义。

1.35 谈谈你对面向接口编程的理解

参考答案

接口体现的是一种规范和实现分离的设计哲学,充分利用接口可以极好地降低程序各模块之间的耦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基于这种原则,很多软件架构设计理论都倡导“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类编程,希望通过面向接口编程来降低程序的耦合。

异常

1.36 遇到过异常吗,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在Java中,可以按照如下三个步骤处理异常:

  1. 捕获异常

    将业务代码包裹在try块内部,当业务代码中发生任何异常时,系统都会为此异常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创建异常对象之后,JVM会在try块之后寻找可以处理它的catch块,并将异常对象交给这个catch块处理。

  2. 处理异常

    在catch块中处理异常时,应该先记录日志,便于以后追溯这个异常。然后根据异常的类型、结合当前的业务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给变量赋予一个默认值、直接返回空值、向外抛出一个新的业务异常交给调用者处理,等等。

  3. 回收资源

    如果业务代码打开了某个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磁盘文件等,则需要在这段业务代码执行完毕后关闭这项资源。并且,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要尝试关闭这项资源。将关闭资源的代码写在finally块内,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即无论是否发生异常,finally块内的代码总会被执行。

1.37 说一说Java的异常机制

参考答案

关于异常处理:

在Java中,处理异常的语句由try、catch、finally三部分组成。其中,try块用于包裹业务代码,catch块用于捕获并处理某个类型的异常,finally块则用于回收资源。当业务代码发生异常时,系统会创建一个异常对象,然后由JVM寻找可以处理这个异常的catch块,并将异常对象交给这个catch块处理。若业务代码打开了某项资源,则可以在finally块中关闭这项资源,因为无论是否发生异常,finally块一定会执行。

关于抛出异常:

当程序出现错误时,系统会自动抛出异常。除此以外,Java也允许程序主动抛出异常。当业务代码中,判断某项错误的条件成立时,可以使用throw关键字向外抛出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前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异常,可以在方法签名上通过throws关键字声明抛出异常,则该异常将交给JVM处理。

关于异常跟踪栈:

程序运行时,经常会发生一系列方法调用,从而形成方法调用栈。异常机制会导致异常在这些方法之间传播,而异常传播的顺序与方法的调用相反。异常从发生异常的方法向外传播,首先传给该方法的调用者,再传给上层调用者,以此类推。最终会传到main方法,若依然没有得到处理,则JVM会终止程序,并打印异常跟踪栈的信息

1.38 请介绍Java的异常接口

参考答案

Throwable是异常的顶层父类,代表所有的非正常情况。它有两个直接子类,分别是Error、Exception。

Error是错误,一般是指与虚拟机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错误、动态链接失败等,这种错误无法恢复或不可能捕获,将导致应用程序中断。通常应用程序无法处理这些错误,因此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使用catch块来捕获Error对象。在定义方法时,也无须在其throws子句中声明该方法可能抛出Error及其任何子类。

Exception是异常,它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Checked异常和Runtime异常。所有的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的实例被称为Runtime异常;不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的异常实例则被称为Checked异常。Java认为Checked异常都是可以被处理(修复)的异常,所以Java程序必须显式处理Checked异常。如果程序没有处理Checked异常,该程序在编译时就会发生错误,无法通过编译。Runtime异常则更加灵活,Runtime异常无须显式声明抛出,如果程序需要捕获Runtime异常,也可以使用try…catch块来实现。

1.39 finally是无条件执行的吗?

参考答案

不管try块中的代码是否出现异常,也不管哪一个catch块被执行,甚至在try块或catch块中执行了return语句,finally块总会被执行。

注意事项

如果在try块或catch块中使用 System.exit(1); 来退出虚拟机,则finally块将失去执行的机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开发中,重来都不会这样做,所以尽管存在这种导致finally块无法执行的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1.40 在finally中return会发生什么?

参考答案

在通常情况下,不要在finally块中使用return、throw等导致方法终止的语句,一旦在finally块中使用了return、throw语句,将会导致try块、catch块中的return、throw语句失效。

详细解析

当Java程序执行try块、catch块时遇到了return或throw语句,这两个语句都会导致该方法立即结束,但是系统执行这两个语句并不会结束该方法,而是去寻找该异常处理流程中是否包含finally块,如果没有finally块,程序立即执行return或throw语句,方法终止;如果有finally块,系统立即开始执行finally块。只有当finally块执行完成后,系统才会再次跳回来执行try块、catch块里的return或throw语句;如果finally块里也使用了return或throw等导致方法终止的语句,finally块已经终止了方法,系统将不会跳回去执行try块、catch块里的任何代码。

static

1.41 说一说你对static关键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Java类里只能包含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5种成员,而static可以修饰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以static修饰的成员就是类成员。类成员属于整个类,而不属于单个对象。

对static关键字而言,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则:类成员(包括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内部枚举)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包括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内部枚举)。因为类成员是属于类的,类成员的作用域比实例成员的作用域更大,完全可能出现类成员已经初始化完成,但实例成员还不曾初始化的情况,如果允许类成员访问实例成员将会引起大量错误。

1.42 static修饰的类能不能被继承?

参考答案

static修饰的类可以被继承。

扩展阅读

如果使用static来修饰一个内部类,则这个内部类就属于外部类本身,而不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因此使用static修饰的内部类被称为类内部类,有的地方也称为静态内部类。

static关键字的作用是把类的成员变成类相关,而不是实例相关,即static修饰的成员属于整个类,而不属于单个对象。外部类的上一级程序单元是包,所以不可使用static修饰;而内部类的上一级程序单元是外部类,使用static修饰可以将内部类变成外部类相关,而不是外部类实例相关。因此static关键字不可修饰外部类,但可修饰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需满足如下规则:

  1. 静态内部类可以包含静态成员,也可以包含非静态成员;

  2. 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只能访问它的静态成员;

  3. 外部类的所有方法、初始化块都能访问其内部定义的静态内部类;

  4. 在外部类的外部,也可以实例化静态内部类,语法如下: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内部类构造方法();

1.43 static和final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static关键字可以修饰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被static修饰的成员是类的成员,它属于类、不属于单个对象。以下是static修饰这4种成员时表现出的特征:

  • 类变量: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叫类变量(静态变量)。类变量属于类,它随类的信息存储在方法区,并不随对象存储在堆中,类变量可以通过类名来访问,也可以通过对象名来访问,但建议通过类名访问它。
  • 类方法:被static修饰的成员方法叫类方法(静态方法)。类方法属于类,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也可以通过对象名访问,建议通过类名访问它。
  • 静态块:被static修饰的初始化块叫静态初始化块。静态块属于类,它在类加载的时候被隐式调用一次,之后便不会被调用了。
  • 静态内部类:被static修饰的内部类叫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可以包含静态成员,也可以包含非静态成员。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外部类的所有方法、初始化块都能访问其内部定义的静态内部类。

final关键字可以修饰类、方法、变量,以下是final修饰这3种目标时表现出的特征:

  • final类:final关键字修饰的类不可以被继承。
  • final方法:final关键字修饰的方法不可以被重写。
  • final变量:final关键字修饰的变量,一旦获得了初始值,就不可以被修改。

扩展阅读

变量分为成员变量、局部变量。

final修饰成员变量:

  • 类变量:可以在声明变量时指定初始值,也可以在静态初始化块中指定初始值;
  • 实例变量:可以在声明变量时指定初始值,也可以在初始化块或构造方法中指定初始值;

final修饰局部变量:

  • 可以在声明变量时指定初始值,也可以在后面的代码中指定初始值。

注意:被 final 修饰的任何形式的变量,一旦获得了初始值,就不可以被修改!

泛型

1.44 说一说你对泛型的理解

参考答案

Java集合有个缺点—把一个对象“丢进”集合里之后,集合就会“忘记”这个对象的数据类型,当再次取出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编译类型就变成了Object类型(其运行时类型没变)。

Java集合之所以被设计成这样,是因为集合的设计者不知道我们会用集合来保存什么类型的对象,所以他们把集合设计成能保存任何类型的对象,只要求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但这样做带来如下两个问题:

  • 集合对元素类型没有任何限制,这样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例如,想创建一个只能保存Dog对象的集合,但程序也可以轻易地将Cat对象“丢”进去,所以可能引发异常。
  • 由于把对象“丢进”集合时,集合丢失了对象的状态信息,只知道它盛装的是Object,因此取出集合元素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这种强制类型转换既增加了编程的复杂度,也可能引发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从Java 5开始,Java引入了“参数化类型”的概念,允许程序在创建集合时指定集合元素的类型,Java的参数化类型被称为泛型(Generic)。例如 List<String>,表明该List只能保存字符串类型的对象。

有了泛型以后,程序再也不能“不小心”地把其他对象“丢进”集合中。而且程序更加简洁,集合自动记住所有集合元素的数据类型,从而无须对集合元素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1.45 介绍一下泛型擦除

参考答案

在严格的泛型代码里,带泛型声明的类总应该带着类型参数。但为了与老的Java代码保持一致,也允许在使用带泛型声明的类时不指定实际的类型。如果没有为这个泛型类指定实际的类型,此时被称作raw type(原始类型),默认是声明该泛型形参时指定的第一个上限类型。

当把一个具有泛型信息的对象赋给另一个没有泛型信息的变量时,所有在尖括号之间的类型信息都将被扔掉。比如一个 List<String> 类型被转换为List,则该List对集合元素的类型检查变成了泛型参数的上限(即Object)。

上述规则即为泛型擦除,可以通过下面代码进一步理解泛型擦除:

List<String> list1 = ...;``List list2 = list1; ``// list2将元素当做Object处理

扩展阅读

从逻辑上来看,List<String> 是List的子类,如果直接把一个List对象赋给一个List<String>对象应该引起编译错误,但实际上不会。对泛型而言,可以直接把一个List对象赋给一个 List<String> 对象,编译器仅仅提示“未经检查的转换”。

上述规则叫做泛型转换,可以通过下面代码进一步理解泛型转换:

List list1 = ...;``List<String> list2 = list1; ``// 编译时警告“未经检查的转换”

1.46 List<? super T>和List<? extends T>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 ? 是类型通配符,List<?> 可以表示各种泛型List的父类,意思是元素类型未知的List;
  • List<? super T> 用于设定类型通配符的下限,此处 ? 代表一个未知的类型,但它必须是T的父类型;
  • List<? extends T> 用于设定类型通配符的上限,此处 ? 代表一个未知的类型,但它必须是T的子类型。

扩展阅读

在Java的早期设计中,允许把Integer[]数组赋值给Number[]变量,此时如果试图把一个Double对象保存到该Number[]数组中,编译可以通过,但在运行时抛出ArrayStoreException异常。这显然是一种不安全的设计,因此Java在泛型设计时进行了改进,它不再允许把 List<Integer> 对象赋值给 List<Number> 变量。

数组和泛型有所不同,假设Foo是Bar的一个子类型(子类或者子接口),那么Foo[]依然是Bar[]的子类型,但G<Foo> 不是 G<Bar> 的子类型。Foo[]自动向上转型为Bar[]的方式被称为型变,也就是说,Java的数组支持型变,但Java集合并不支持型变。Java泛型的设计原则是,只要代码在编译时没有出现警告,就不会遇到运行时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反射

1.47 说一说你对Java反射机制的理解

参考答案

Java程序中的对象在运行时可以表现为两种类型,即编译时类型和运行时类型。例如 Person p = new Student(); ,这行代码将会生成一个p变量,该变量的编译时类型为Person,运行时类型为Student。

有时,程序在运行时接收到外部传入的一个对象,该对象的编译时类型是Object,但程序又需要调用该对象的运行时类型的方法。这就要求程序需要在运行时发现对象和类的真实信息,而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种做法:

  • 第一种做法是假设在编译时和运行时都完全知道类型的具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进行判断,再利用强制类型转换将其转换成其运行时类型的变量即可。
  • 第二种做法是编译时根本无法预知该对象和类可能属于哪些类,程序只依靠运行时信息来发现该对象和类的真实信息,这就必须使用反射。

具体来说,通过反射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如下的操作: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获得任意一个类的Class对象,并通过这个对象查看这个类的信息;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创建任意一个类的实例,并访问该实例的成员;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机制生成一个类的动态代理类或动态代理对象。

1.48 Java反射在实际项目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参考答案

Java的反射机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有:

  • 使用JDBC时,如果要创建数据库的连接,则需要先通过反射机制加载数据库的驱动程序;
  • 多数框架都支持注解/XML配置,从配置中解析出来的类是字符串,需要利用反射机制实例化;
  • 面向切面编程(AOP)的实现方案,是在程序运行时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类,这必须由反射机制来实现。

1.49 说一说Java的四种引用方式

参考答案

Java对象的四种引用方式分别是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具体含义如下:

  • 强引用:这是Java程序中最常见的引用方式,即程序创建一个对象,并把这个对象赋给一个引用变量,程序通过该引用变量来操作实际的对象。当一个对象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引用变量所引用时,它处于可达状态,不可能被系统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 软引用:当一个对象只有软引用时,它有可能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对于只有软引用的对象而言,当系统内存空间足够时,它不会被系统回收,程序也可使用该对象。当系统内存空间不足时,系统可能会回收它。软引用通常用于对内存敏感的程序中。
  • 弱引用:弱引用和软引用很像,但弱引用的引用级别更低。对于只有弱引用的对象而言,当系统垃圾回收机制运行时,不管系统内存是否足够,总会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当然,并不是说当一个对象只有弱引用时,它就会立即被回收,正如那些失去引用的对象一样,必须等到系统垃圾回收机制运行时才会被回收。
  • 虚引用:虚引用完全类似于没有引用。虚引用对对象本身没有太大影响,对象甚至感觉不到虚引用的存在。如果一个对象只有一个虚引用时,那么它和没有引用的效果大致相同。虚引用主要用于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状态,虚引用不能单独使用,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联合使用。

2. 集合类

2.1 Java中有哪些容器(集合类)?

参考答案

Java中的集合类主要由Collection和Map这两个接口派生而出,其中Collection接口又派生出三个子接口,分别是Set、List、Queue。所有的Java集合类,都是Set、List、Queue、Map这四个接口的实现类,这四个接口将集合分成了四大类,其中

  • Set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
  • List代表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的集合;
  • Queue代表先进先出(FIFO)的队列;
  • Map代表具有映射关系(key-value)的集合。

这些接口拥有众多的实现类,其中最常用的实现类有HashSet、TreeSet、ArrayList、LinkedList、ArrayDeque、HashMap、TreeMap等。

扩展阅读

Collection体系的继承树: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GP2fKP3-1641469701679)(https://gitee.com/RedemptionXU/pic-md/raw/master/20220106193852.jpeg)]

Map体系的继承树:

注:紫色框体代表接口,其中加粗的是代表四类集合的接口。蓝色框体代表实现类,其中有阴影的是常用实现类。

2.2 Java中的容器,线程安全和线程不安全的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java.util包下的集合类大部分都是线程不安全的,例如我们常用的HashSet、TreeSet、ArrayList、LinkedList、ArrayDeque、HashMap、TreeMap,这些都是线程不安全的集合类,但是它们的优点是性能好。如果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则可以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提供的synchronizedXxx()方法,将这些集合类包装成线程安全的集合类。

java.util包下也有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Vector、Hashtable。这些集合类都是比较古老的API,虽然实现了线程安全,但是性能很差。所以即便是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也建议将线程不安全的集合类包装成线程安全集合类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这些古老的API。

从Java5开始,Java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了大量支持高效并发访问的集合类,它们既能包装良好的访问性能,有能包装线程安全。这些集合类可以分为两部分,它们的特征如下:

  • 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

    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代表了支持并发访问的集合,它们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并发写入访问,这些写入线程的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但读取操作不必锁定。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采用了更复杂的算法来保证永远不会锁住整个集合,因此在并发写入时有较好的性能。

  • 以CopyOnWrite开头的集合类:

    以CopyOnWrite开头的集合类采用复制底层数组的方式来实现写操作。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读取操作时,线程将会直接读取集合本身,无须加锁与阻塞。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写入操作时,集合会在底层复制一份新的数组,接下来对新的数组执行写入操作。由于对集合的写入操作都是对数组的副本执行操作,因此它是线程安全的。

扩展阅读

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线程安全的集合类的体系结构:

2.3 Map接口有哪些实现类?

参考答案

Map接口有很多实现类,其中比较常用的有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ConcurrentHashMap。

对于不需要排序的场景,优先考虑使用HashMap,因为它是性能最好的Map实现。如果需要保证线程安全,则可以使用ConcurrentHashMap。它的性能好于Hashtable,因为它在put时采用分段锁/CAS的加锁机制,而不是像Hashtable那样,无论是put还是get都做同步处理。

对于需要排序的场景,如果需要按插入顺序排序则可以使用LinkedHashMap,如果需要将key按自然顺序排列甚至是自定义顺序排列,则可以选择TreeMap。如果需要保证线程安全,则可以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将上述实现类包装成线程安全的Map。

2.4 描述一下Map put的过程

参考答案

HashMap是最经典的Map实现,下面以它的视角介绍put的过程:

  1. 首次扩容:

    先判断数组是否为空,若数组为空则进行第一次扩容(resize);

  2. 计算索引:

    通过hash算法,计算键值对在数组中的索引;

  3. 插入数据: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为空,则直接插入数据;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非空,且key已存在,则直接覆盖其value;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非空,且key不存在,则将数据链到链表末端;
    • 若链表长度达到8,则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并将数据插入树中;
  4. 再次扩容

    如果数组中元素个数(size)超过threshold,则再次进行扩容操作。

扩展阅读

HashMap添加数据的详细过程,如下图:

2.5 如何得到一个线程安全的Map?

参考答案

  1. 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将线程不安全的Map包装成线程安全的Map;
  2. 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Map,如ConcurrentHashMap;
  3. 不建议使用Hashtable,虽然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但是性能较差。

2.6 HashMap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 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实现;
  2. HashMap可以使用null作为key或value。

2.7 JDK7和JDK8中的HashMap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JDK7中的HashMap,是基于数组+链表来实现的,它的底层维护一个Entry数组。它会根据计算的hashCode将对应的KV键值对存储到该数组中,一旦发生hashCode冲突,那么就会将该KV键值对放到对应的已有元素的后面, 此时便形成了一个链表式的存储结构。

JDK7中HashMap的实现方案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当Hash冲突严重时,在桶上形成的链表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在查询时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其时间复杂度为O(N)。

JDK8中的HashMap,是基于数组+链表+红黑树来实现的,它的底层维护一个Node数组。当链表的存储的数据个数大于等于8的时候,不再采用链表存储,而采用了红黑树存储结构。这么做主要是在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上进行优化,链表为O(N),而红黑树一直是O(logN),可以大大的提高查找性能。

2.8 介绍一下HashMap底层的实现原理

参考答案

它基于hash算法,通过put方法和get方法存储和获取对象。

存储对象时,我们将K/V传给put方法时,它调用K的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进一步存储,HashMap会根据当前bucket的占用情况自动调整容量(超过Load Facotr则resize为原来的2倍)。获取对象时,我们将K传给get,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并进一步调用equals()方法确定键值对。

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HashMap通过链表将产生碰撞冲突的元素组织起来。在Java 8中,如果一个bucket中碰撞冲突的元素超过某个限制(默认是8),则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速度。

2.9 介绍一下HashMap的扩容机制

参考答案

  1. 数组的初始容量为16,而容量是以2的次方扩充的,一是为了提高性能使用足够大的数组,二是为了能使用位运算代替取模预算(据说提升了5~8倍)。
  2. 数组是否需要扩充是通过负载因子判断的,如果当前元素个数为数组容量的0.75时,就会扩充数组。这个0.75就是默认的负载因子,可由构造器传入。我们也可以设置大于1的负载因子,这样数组就不会扩充,牺牲性能,节省内存。
  3. 为了解决碰撞,数组中的元素是单向链表类型。当链表长度到达一个阈值时(7或8),会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提高性能。而当链表长度缩小到另一个阈值时(6),又会将红黑树转换回单向链表提高性能。
  4. 对于第三点补充说明,检查链表长度转换成红黑树之前,还会先检测当前数组数组是否到达一个阈值(64),如果没有到达这个容量,会放弃转换,先去扩充数组。所以上面也说了链表长度的阈值是7或8,因为会有一次放弃转换的操作。

扩展阅读

例如我们从16扩展为32时,具体的变化如下所示:

因此元素在重新计算hash之后,因为n变为2倍,那么n-1的mask范围在高位多1bit(红色),因此新的index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可以看看下图为16扩充为32的resize示意图:

这个设计确实非常的巧妙,既省去了重新计算hash值的时间,而且同时,由于新增的1bit是0还是1可以认为是随机的,因此resize的过程,均匀的把之前的冲突的节点分散到新的bucket了。

2.10 HashMap中的循环链表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

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当重新调整HashMap大小的时候,就会存在条件竞争,因为如果两个线程都发现HashMap需要重新调整大小了,它们会同时试着调整大小。在调整大小的过程中,存储在链表中的元素的次序会反过来,因为移动到新的bucket位置的时候,HashMap并不会将元素放在链表的尾部,而是放在头部,这是为了避免尾部遍历。如果条件竞争发生了,那么就会产生死循环了。

2.11 HashMap为什么用红黑树而不用B树?

参考答案

B/B+树多用于外存上时,B/B+也被成为一个磁盘友好的数据结构。

HashMap本来是数组+链表的形式,链表由于其查找慢的特点,所以需要被查找效率更高的树结构来替换。如果用B/B+树的话,在数据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数据都会“挤在”一个结点里面,这个时候遍历效率就退化成了链表。

2.12 HashMap为什么线程不安全?

参考答案

HashMap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可能会导致形成循环链表,从而引起死循环。

2.13 HashMap如何实现线程安全?

参考答案

  1. 直接使用Hashtable类;
  2. 直接使用ConcurrentHashMap;
  3. 使用Collections将HashMap包装成线程安全的Map。

2.14 HashMap是如何解决哈希冲突的?

参考答案

为了解决碰撞,数组中的元素是单向链表类型。当链表长度到达一个阈值时,会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提高性能。而当链表长度缩小到另一个阈值时,又会将红黑树转换回单向链表提高性能。

2.15 说一说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参考答案

  1. Hashtabl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Map实现,但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实现,所以HashMap比Hashtable的性能高一点。
  2. Hashtable不允许使用null作为key和value,如果试图把null值放进Hashtable中,将会引发空指针异常,但HashMap可以使用null作为key或value。

扩展阅读

从Hashtable的类名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古老的类,它的命名甚至没有遵守Java的命名规范: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应该大写。也许当初开发Hashtable的工程师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后来大量Java程序中使用了Hashtable类,所以这个类名也就不能改为HashTable了,否则将导致大量程序需要改写。

与Vector类似的是,尽量少用Hashtable实现类,即使需要创建线程安全的Map实现类,也无须使用Hashtable实现类,可以通过Collections工具类把HashMap变成线程安全的Map。

2.16 HashMap与ConcurrentHashMap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这意味着不应该在多线程中对这些Map进行修改操作,否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甚至还会因为并发插入元素而导致链表成环,这样在查找时就会发生死循环,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

Collections工具类可以将一个Map转换成线程安全的实现,其实也就是通过一个包装类,然后把所有功能都委托给传入的Map,而包装类是基于synchronized关键字来保证线程安全的(Hashtable也是基于synchronized关键字),底层使用的是互斥锁,性能与吞吐量比较低。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细节远没有这么简单,因此性能也要高上许多。它没有使用一个全局锁来锁住自己,而是采用了减少锁粒度的方法,尽量减少因为竞争锁而导致的阻塞与冲突,而且ConcurrentHashMap的检索操作是不需要锁的。

2.17 介绍一下ConcurrentHashMap是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JDK 1.7中的实现:

在 jdk 1.7 中,ConcurrentHashMap 是由 Segment 数据结构和 HashEntry 数组结构构成,采取分段锁来保证安全性。Segment 是 ReentrantLock 重入锁,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 则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一个 ConcurrentHashMap 里包含一个 Segment 数组,一个 Segment 里包含一个 HashEntry 数组,Segment 的结构和 HashMap 类似,是一个数组和链表结构。

JDK 1.8中的实现:

JDK1.8 的实现已经摒弃了 Segment 的概念,而是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 JDK1.8 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

2.18 ConcurrentHashMap是怎么分段分组的?

参考答案

get操作:

Segment的get操作实现非常简单和高效,先经过一次再散列,然后使用这个散列值通过散列运算定位到 Segment,再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元素。get操作的高效之处在于整个get过程都不需要加锁,除非读到空的值才会加锁重读。原因就是将使用的共享变量定义成 volatile 类型。

put操作:

当执行put操作时,会经历两个步骤:

  1. 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2. 定位到添加元素的位置,将其放入 HashEntry 数组中。

插入过程会进行第一次 key 的 hash 来定位 Segment 的位置,如果该 Segment 还没有初始化,即通过 CAS 操作进行赋值,然后进行第二次 hash 操作,找到相应的 HashEntry 的位置,这里会利用继承过来的锁的特性,在将数据插入指定的 HashEntry 位置时(尾插法),会通过继承 ReentrantLock 的 tryLock() 方法尝试去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就直接插入相应的位置,如果已经有线程获取该Segment的锁,那当前线程会以自旋的方式去继续的调用 tryLock() 方法去获取锁,超过指定次数就挂起,等待唤醒。

2.19 说一说你对LinkedHashMap的理解

参考答案

LinkedHashMap使用双向链表来维护key-value对的顺序(其实只需要考虑key的顺序),该链表负责维护Map的迭代顺序,迭代顺序与key-value对的插入顺序保持一致。

LinkedHashMap可以避免对HashMap、Hashtable里的key-value对进行排序(只要插入key-value对时保持顺序即可),同时又可避免使用TreeMap所增加的成本。

LinkedHashMap需要维护元素的插入顺序,因此性能略低于HashMap的性能。但因为它以链表来维护内部顺序,所以在迭代访问Map里的全部元素时将有较好的性能。

2.20 请介绍LinkedHashMap的底层原理

参考答案

LinkedHashMap继承于HashMap,它在HashMap的基础上,通过维护一条双向链表,解决了HashMap不能随时保持遍历顺序和插入顺序一致的问题。在实现上,LinkedHashMap很多方法直接继承自HashMap,仅为维护双向链表重写了部分方法。

如下图,淡蓝色的箭头表示前驱引用,红色箭头表示后继引用。每当有新的键值对节点插入时,新节点最终会接在tail引用指向的节点后面。而tail引用则会移动到新的节点上,这样一个双向链表就建立起来了。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nTK8heo-1641469701690)(https://gitee.com/RedemptionXU/pic-md/raw/master/20220106194101.jpeg)]

2.21 请介绍TreeMap的底层原理

参考答案

TreeMap基于红黑树(Red-Black tree)实现。映射根据其键的自然顺序进行排序,或者根据创建映射时提供的 Comparator 进行排序,具体取决于使用的构造方法。TreeMap的基本操作containsKey、get、put、remove方法,它的时间复杂度是log(N)。

TreeMap包含几个重要的成员变量:root、size、comparator。其中root是红黑树的根节点。它是Entry类型,Entry是红黑树的节点,它包含了红黑树的6个基本组成:key、value、left、right、parent和color。Entry节点根据根据Key排序,包含的内容是value。Entry中key比较大小是根据比较器comparator来进行判断的。size是红黑树的节点个数。

2.22 Map和Set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Set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

Map代表具有映射关系(key-value)的集合,其所有的key是一个Set集合,即key无序且不能重复。

2.23 List和Set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Set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

List代表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的集合。

2.24 ArrayList和LinkedList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1. ArrayList的实现是基于数组,LinkedList的实现是基于双向链表;
  2. 对于随机访问ArrayList要优于LinkedList,ArrayList可以根据下标以O(1)时间复杂度对元素进行随机访问,而LinkedList的每一个元素都依靠地址指针和它后一个元素连接在一起,查找某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N);
  3. 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LinkedList要优于ArrayList,因为当元素被添加到LinkedList任意位置的时候,不需要像ArrayList那样重新计算大小或者是更新索引;
  4. LinkedList比ArrayList更占内存,因为LinkedList的节点除了存储数据,还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后一个元素。

2.25 有哪些线程安全的List?

参考答案

  1. Vector

    Vector是比较古老的API,虽然保证了线程安全,但是由于效率低一般不建议使用。

  2.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SynchronizedList是Collections的内部类,Collections提供了synchronizedList方法,可以将一个线程不安全的List包装成线程安全的List,即SynchronizedList。它比Vector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但是它所有的方法都带有同步锁,也不是性能最优的List。

  3. CopyOnWriteArrayList

    CopyOnWriteArrayList是Java 1.5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增加的类,它采用复制底层数组的方式来实现写操作。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读取操作时,线程将会直接读取集合本身,无须加锁与阻塞。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写入操作时,集合会在底层复制一份新的数组,接下来对新的数组执行写入操作。由于对集合的写入操作都是对数组的副本执行操作,因此它是线程安全的。在所有线程安全的List中,它是性能最优的方案。

2.26 介绍一下ArrayList的数据结构?

参考答案

ArrayList的底层是用数组来实现的,默认第一次插入元素时创建大小为10的数组,超出限制时会增加50%的容量,并且数据以 System.arraycopy() 复制到新的数组,因此最好能给出数组大小的预估值。

按数组下标访问元素的性能很高,这是数组的基本优势。直接在数组末尾加入元素的性能也高,但如果按下标插入、删除元素,则要用 System.arraycopy() 来移动部分受影响的元素,性能就变差了,这是基本劣势。

2.27 谈谈CopyOnWriteArrayList的原理

参考答案

CopyOnWriteArrayList是Java并发包里提供的并发类,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线程安全且读操作无锁的ArrayList。正如其名字一样,在写操作时会复制一份新的List,在新的List上完成写操作,然后再将原引用指向新的List。这样就保证了写操作的线程安全。

CopyOnWriteArrayList允许线程并发访问读操作,这个时候是没有加锁限制的,性能较高。而写操作的时候,则首先将容器复制一份,然后在新的副本上执行写操作,这个时候写操作是上锁的。结束之后再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容器。注意,在上锁执行写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读操作,会作用在原容器上。因此上锁的写操作不会影响到并发访问的读操作。

  • 优点:读操作性能很高,因为无需任何同步措施,比较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并发场景。在遍历传统的List时,若中途有别的线程对其进行修改,则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而CopyOnWriteArrayList由于其"读写分离"的思想,遍历和修改操作分别作用在不同的List容器,所以在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时候,也就不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了。
  • 缺点:一是内存占用问题,毕竟每次执行写操作都要将原容器拷贝一份,数据量大时,对内存压力较大,可能会引起频繁GC。二是无法保证实时性,Vector对于读写操作均加锁同步,可以保证读和写的强一致性。而CopyOnWriteArrayList由于其实现策略的原因,写和读分别作用在新老不同容器上,在写操作执行过程中,读不会阻塞但读取到的却是老容器的数据。

2.28 说一说TreeSet和HashSet的区别

参考答案

HashSet、TreeSet中的元素都是不能重复的,并且它们都是线程不安全的,二者的区别是:

  1. HashSet中的元素可以是null,但TreeSet中的元素不能是null;
  2. HashSet不能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而TreeSet支持自然排序、定制排序两种排序的方式;
  3. HashSet底层是采用哈希表实现的,而TreeSet底层是采用红黑树实现的。

2.29 说一说HashSet的底层结构

参考答案

HashSet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默认构造函数是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16,负载因子为0.75 的HashMap。它封装了一个 HashMap 对象来存储所有的集合元素,所有放入 HashSet 中的集合元素实际上由 HashMap 的 key 来保存,而 HashMap 的 value 则存储了一个 PRESENT,它是一个静态的 Object 对象。

2.30 BlockingQueue中有哪些方法,为什么这样设计?

参考答案

为了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BlockingQueue 提供了4 组不同的方法用于插入、移除以及对队列中的元素进行检查。如果请求的操作不能得到立即执行的话,每组方法的表现是不同的。这些方法如下:

四组不同的行为方式含义如下:

  • 抛异常:如果操作无法立即执行,则抛一个异常;
  • 特定值:如果操作无法立即执行,则返回一个特定的值(一般是 true / false)。
  • 阻塞:如果操作无法立即执行,则该方法调用将会发生阻塞,直到能够执行;
  • 超时:如果操作无法立即执行,则该方法调用将会发生阻塞,直到能够执行。但等待时间不会超过给定值,并返回一个特定值以告知该操作是否成功(典型的是true / false)。

2.31 BlockingQueue是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BlockingQueue是一个接口,它的实现类有ArrayBlockingQueue、Delay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PriorityBlockingQueue、SynchronousQueue等。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存储结构上或对元素操作上的不同,但是对于put与take操作的原理是类似的。下面以ArrayBlockingQueue为例,来说明BlockingQueue的实现原理。

首先看一下ArrayBlockingQueue的构造函数,它初始化了put和take函数中用到的关键成员变量,这两个变量的类型分别是ReentrantLock和Condition。ReentrantLock是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的子类,它的newCondition函数返回的Condition实例,是定义在AQS类内部的ConditionObject类,该类可以直接调用AQS相关的函数。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if (capacity <= 0)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his.items = new Object[capacity];lock = new ReentrantLock(fair);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put函数会在队列末尾添加元素,如果队列已经满了,无法添加元素的话,就一直阻塞等待到可以加入为止。函数的源码如下所示。我们会发现put函数使用了wait/notify的机制。与一般生产者-消费者的实现方式不同,同步队列使用ReentrantLock和Condition相结合的机制,即先获得锁,再等待,而不是synchronized和wait的机制。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heckNotNull(e);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lock.lockInterruptibly();try {while (count == items.length) notFull.await();enqueue(e);} finally {lock.unlock();}
}

再来看一下消费者调用的take函数,take函数在队列为空时会被阻塞,一直到阻塞队列加入了新的元素。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lock.lockInterruptibly();try {while (count == 0)notEmpty.await();return dequeue();} finally {lock.unlock();}
}

扩展阅读

await操作:

我们发现ArrayBlockingQueue并没有使用Object.wait,而是使用的Condition.await,这是为什么呢?Condition对象可以提供和Objectwaitnotify一样的行为,但是后者必须先获取synchronized这个内置的monitor锁才能调用,而Condition则必须先获取ReentrantLock。这两种方式在阻塞等待时都会将相应的锁释放掉,但是Condition的等待可以中断,这是二者唯一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一下Conditionawait函数,await函数的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await函数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调用addConditionWaiter函数,在condition wait queue队列中添加一个节点,代表当前线程在等待一个消息。然后调用fullyRelease函数,将持有的锁释放掉,调用的是AQS的函数。最后一直调用isOnSyncQueue函数判断节点是否被转移到sync queue队列上,也就是AQS中等待获取锁的队列。如果没有,则进入阻塞状态,如果已经在队列上,则调用acquireQueued函数重新获取锁。

signal操作:

signal函数将condition wait queue队列中队首的线程节点转移等待获取锁的sync queue队列中。这样的话,await函数中调用isOnSyncQueue函数就会返回true,导致await函数进入最后一步重新获取锁的状态。

我们这里来详细解析一下condition wait queuesync queue两个队列的设计原理。condition wait queue是等待消息的队列,因为阻塞队列为空而进入阻塞状态的take函数操作就是在等待阻塞队列不为空的消息。而sync queue队列则是等待获取锁的队列,take函数获得了消息,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它还必须等待获取锁之后才能真正进行运行状态。

signal函数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尝试调用transferForSignal函数,将condition wait queue队首的一个节点转移到sync queue队列中,直到转移成功。因为一次转移成功,就代表这个消息被成功通知到了等待消息的节点。

signal函数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2.32 Stream(不是IOStream)有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Stream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进行聚集操作,这些方法既可以是“中间的”,也可以是“末端的”。

  • 中间方法:中间操作允许流保持打开状态,并允许直接调用后续方法。上面程序中的map()方法就是中间方法。中间方法的返回值是另外一个流。
  • 末端方法:末端方法是对流的最终操作。当对某个Stream执行末端方法后,该流将会被“消耗”且不再可用。上面程序中的sum()、count()、average()等方法都是末端方法。

除此之外,关于流的方法还有如下两个特征:

  • 有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会给流增加一些新的属性,比如元素的唯一性、元素的最大数量、保证元素以排序的方式被处理等。有状态的方法往往需要更大的性能开销。
  • 短路方法:短路方法可以尽早结束对流的操作,不必检查所有的元素。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Stream常用的中间方法:

  • filter(Predicate predicate):过滤Stream中所有不符合predicate的元素。
  • mapToXxx(ToXxxFunction mapper):使用ToXxxFunction对流中的元素执行一对一的转换,该方法返回的新流中包含了ToXxxFunction转换生成的所有元素。
  • peek(Consumer action):依次对每个元素执行一些操作,该方法返回的流与原有流包含相同的元素。该方法主要用于调试。
  • distinct():该方法用于排序流中所有重复的元素(判断元素重复的标准是使用equals()比较返回true)。这是一个有状态的方法。
  • sorted():该方法用于保证流中的元素在后续的访问中处于有序状态。这是一个有状态的方法。
  • limit(long maxSize):该方法用于保证对该流的后续访问中最大允许访问的元素个数。这是一个有状态的、短路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Stream常用的末端方法:

  • forEach(Consumer action):遍历流中所有元素,对每个元素执行action。
  • toArray():将流中所有元素转换为一个数组。
  • reduce():该方法有三个重载的版本,都用于通过某种操作来合并流中的元素。
  • min():返回流中所有元素的最小值。
  • max():返回流中所有元素的最大值。
  • count():返回流中所有元素的数量。
  • anyMatch(Predicate predicate):判断流中是否至少包含一个元素符合Predicate条件。
  • noneMatch(Predicate predicate):判断流中是否所有元素都不符合Predicate条件。
  • findFirst():返回流中的第一个元素。
  • findAny():返回流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除此之外,Java 8允许使用流式API来操作集合,Collection接口提供了一个stream()默认方法,该方法可返回该集合对应的流,接下来即可通过流式API来操作集合元素。由于Stream可以对集合元素进行整体的聚集操作,因此Stream极大地丰富了集合的功能。

扩展阅读

Java 8新增了Stream、IntStream、LongStream、DoubleStream等流式API,这些API代表多个支持串行和并行聚集操作的元素。上面4个接口中,Stream是一个通用的流接口,而IntStream、LongStream、DoubleStream则代表元素类型为int、long、double的流。

Java 8还为上面每个流式API提供了对应的Builder,例如Stream.Builder、IntStream.Builder、LongStream.Builder、DoubleStream.Builder,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Builder来创建对应的流。

独立使用Stream的步骤如下:

  1. 使用Stream或XxxStream的builder()类方法创建该Stream对应的Builder。
  2. 重复调用Builder的add()方法向该流中添加多个元素。
  3. 调用Builder的build()方法获取对应的Stream。
  4. 调用Stream的聚集方法。

在上面4个步骤中,第4步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调用不同的方法,Stream提供了大量的聚集方法供用户调用,具体可参考Stream或XxxStream的API文档。对于大部分聚集方法而言,每个Stream只能执行一次。

3. IO

3.1 介绍一下Java中的IO流

参考答案

IO(Input Output)用于实现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操作,Java把不同的输入/输出源(键盘、文件、网络等)抽象表述为流(Stream)。流是从起源到接收的有序数据,有了它程序就可以采用同一方式访问不同的输入/输出源。

  • 按照数据流向,可以将流分为输入流和输出流,其中输入流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而输出流只能写入数据、不能读取数据。
  • 按照数据类型,可以将流分为字节流和字符流,其中字节流操作的数据单元是8位的字节,而字符流操作的数据单元是16位的字符。
  • 按照处理功能,可以将流分为节点流和处理流,其中节点流可以直接从/向一个特定的IO设备(磁盘、网络等)读/写数据,也称为低级流,而处理流是对节点流的连接或封装,用于简化数据读/写功能或提高效率,也称为高级流。

Java提供了大量的类来支持IO操作,下表给大家整理了其中比较常用的一些类。其中,黑色字体的是抽象基类,其他所有的类都继承自它们。红色字体的是节点流,蓝色字体的是处理流。

根据命名很容易理解各个流的作用:

  • 以File开头的文件流用于访问文件;
  • 以ByteArray/CharArray开头的流用于访问内存中的数组;
  • 以Piped开头的管道流用于访问管道,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 以String开头的流用于访问内存中的字符串;
  • 以Buffered开头的缓冲流,用于在读写数据时对数据进行缓存,以减少IO次数;
  •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Writer是转换流,用于将字节流转换为字符流;
  • 以Object开头的流是对象流,用于实现对象的序列化;
  • 以Print开头的流是打印流,用于简化打印操作;
  • 以Pushback开头的流是推回输入流,用于将已读入的数据推回到缓冲区,从而实现再次读取;
  • 以Data开头的流是特殊流,用于读写Java基本类型的数据。

3.2 怎么用流打开一个大文件?

参考答案

打开大文件,应避免直接将文件中的数据全部读取到内存中,可以采用分次读取的方式。

  1. 使用缓冲流。缓冲流内部维护了一个缓冲区,通过与缓冲区的交互,减少与设备的交互次数。使用缓冲输入流时,它每次会读取一批数据将缓冲区填满,每次调用读取方法并不是直接从设备取值,而是从缓冲区取值,当缓冲区为空时,它会再一次读取数据,将缓冲区填满。使用缓冲输出流时,每次调用写入方法并不是直接写入到设备,而是写入缓冲区,当缓冲区填满时它会自动刷入设备。
  2. 使用NIO。NIO采用内存映射文件的方式来处理输入/输出,NIO将文件或文件的一段区域映射到内存中,这样就可以像访问内存一样来访问文件了(这种方式模拟了操作系统上的虚拟内存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输入/输出比传统的输入/输出要快得多。

3.4 说说NIO的实现原理

参考答案

Java的NIO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Channel、Buffer、Selector。

基本上,所有的IO在NIO中都从一个Channel开始,数据可以从Channel读到Buffer中,也可以从Buffer写到Channel中。Channel有好几种类型,其中比较常用的有FileChannel、DatagramChannel、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等,这些通道涵盖了UDP和TCP网络IO以及文件IO。

Buffer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并提供了一组方法,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Java NIO里关键的Buffer实现有CharBuffer、ByteBuffer、ShortBuffer、IntBuffer、LongBuffer、FloatBuffer、DoubleBuffer。这些Buffer覆盖了你能通过IO发送的基本数据类型,即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

Buffer对象包含三个重要的属性,分别是capacity、position、limit,其中position和limit的含义取决于Buffer处在读模式还是写模式。但不管Buffer处在什么模式,capacity的含义总是一样的。

  • capacity:作为一个内存块,Buffer有个固定的最大值,就是capacity。Buffer只能写capacity个数据,一旦Buffer满了,需要将其清空才能继续写数据往里写数据。
  • position:当写数据到Buffer中时,position表示当前的位置。初始的position值为0。当一个数据写到Buffer后, position会向前移动到下一个可插入数据的Buffer单元。position最大可为capacity–1。当读取数据时,也是从某个特定位置读。当将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position会被重置为0。当从Buffer的position处读取数据时,position向前移动到下一个可读的位置。
  • limit:在写模式下,Buffer的limit表示最多能往Buffer里写多少数据,此时limit等于capacity。当切换Buffer到读模式时, limit表示你最多能读到多少数据,此时limit会被设置成写模式下的position值。

三个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Selector允许单线程处理多个 Channel,如果你的应用打开了多个连接(通道),但每个连接的流量都很低,使用Selector就会很方便。要使用Selector,得向Selector注册Channel,然后调用它的select()方法。这个方法会一直阻塞到某个注册的通道有事件就绪。一旦这个方法返回,线程就可以处理这些事件,事件例如有新连接进来,数据接收等。

这是在一个单线程中使用一个Selector处理3个Channel的图示:

扩展阅读

Java NIO根据操作系统不同, 针对NIO中的Selector有不同的实现:

  • macosx:KQueueSelectorProvider
  • solaris:DevPollSelectorProvider
  • Linux:EPollSelectorProvider (Linux kernels >= 2.6)或PollSelectorProvider
  • windows:WindowsSelectorProvider

所以不需要特别指定,Oracle JDK会自动选择合适的Selector。如果想设置特定的Selector,可以设置属性,例如: -Djava.nio.channels.spi.SelectorProvider=sun.nio.ch.EPollSelectorProvider。

JDK在Linux已经默认使用epoll方式,但是JDK的epoll采用的是水平触发,所以Netty自4.0.16起, Netty为Linux通过JNI的方式提供了native socket transport。Netty重新实现了epoll机制。

  1. 采用边缘触发方式;
  2. netty epoll transport暴露了更多的nio没有的配置参数,如 TCP_CORK, SO_REUSEADDR等等;
  3. C代码,更少GC,更少synchronized。

3.5 介绍一下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参考答案

序列化机制可以将对象转换成字节序列,这些字节序列可以保存在磁盘上,也可以在网络中传输,并允许程序将这些字节序列再次恢复成原来的对象。其中,对象的序列化(Serialize),是指将一个Java对象写入IO流中,对象的反序列化(Deserialize),则是指从IO流中恢复该Java对象。

若对象要支持序列化机制,则它的类需要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是一个标记接口,它没有提供任何方法,只是标明该类是可以序列化的,Java的很多类已经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如包装类、String、Date等。

若要实现序列化,则需要使用对象流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其中,在序列化时需要调用ObjectOutputStream对象的writeObject()方法,以输出对象序列。在反序列化时需要调用ObjectInputStream对象的readObject()方法,将对象序列恢复为对象。

3.6 Serializable接口为什么需要定义serialVersionUID变量?

参考答案

serialVersionUID代表序列化的版本,通过定义类的序列化版本,在反序列化时,只要对象中所存的版本和当前类的版本一致,就允许做恢复数据的操作,否则将会抛出序列化版本不一致的错误。

如果不定义序列化版本,在反序列化时可能出现冲突的情况,例如:

  1. 创建该类的实例,并将这个实例序列化,保存在磁盘上;
  2. 升级这个类,例如增加、删除、修改这个类的成员变量;
  3. 反序列化该类的实例,即从磁盘上恢复修改之前保存的数据。

在第3步恢复数据的时候,当前的类已经和序列化的数据的格式产生了冲突,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增加了序列化版本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抛出异常,以提示这种矛盾的存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7 除了Java自带的序列化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序列化工具?

参考答案

  • JSON: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格式化数据工具,简单直观,可读性好,有jackson,gson,fastjson等等,比较优秀的JSON解析工具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有些json解析工具甚至速度超过了一些二进制的序列化方式。
  • Protobuf:一个用来序列化结构化数据的技术,支持多种语言诸如C++、Java以及Python语言,可以使用该技术来持久化数据或者序列化成网络传输的数据。相比较一些其他的XML技术而言,该技术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更加节省空间(以二进制流存储)、速度更快以及更加灵活。另外Protobuf支持的数据类型相对较少,不支持常量类型。由于其设计的理念是纯粹的展现层协议(Presentation Layer),目前并没有一个专门支持Protobuf的RPC框架。
  • Thrift:是Facebook开源提供的一个高性能,轻量级RPC服务框架,其产生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大数据量、分布式、跨语言、跨平台数据通讯的需求。 但是,Thrift并不仅仅是序列化协议,而是一个RPC框架。 相对于JSON和XML而言,Thrift在空间开销和解析性能上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对于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分布式系统,它是一个优秀的RPC解决方案。但是由于Thrift的序列化被嵌入到Thrift框架里面, Thrift框架本身并没有透出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接口,这导致其很难和其他传输层协议共同使用(例如HTTP)。
  • Avro:提供两种序列化格式,即JSON格式或者Binary格式。Binary格式在空间开销和解析性能方面可以和Protobuf媲美, JSON格式方便测试阶段的调试。 Avro支持的数据类型非常丰富,包括C++语言里面的union类型。Avro支持JSON格式的IDL和类似于Thrift和Protobuf的IDL(实验阶段),这两者之间可以互转。Schema可以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发送,加上JSON的自我描述属性,这使得Avro非常适合动态类型语言。 Avro在做文件持久化的时候,一般会和Schema一起存储,所以Avro序列化文件自身具有自我描述属性,所以非常适合于做Hive、Pig和MapReduce的持久化数据格式。对于不同版本的Schema,在进行RPC调用的时候,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在握手阶段对Schema进行互相确认,大大提高了最终的数据解析速度。

3.8 如果不用JSON工具,该如何实现对实体类的序列化?

参考答案

可以使用Java原生的序列化机制,但是效率比较低一些,适合小项目;

  1. 创建该类的实例,并将这个实例序列化,保存在磁盘上;
  2. 升级这个类,例如增加、删除、修改这个类的成员变量;
  3. 反序列化该类的实例,即从磁盘上恢复修改之前保存的数据。

在第3步恢复数据的时候,当前的类已经和序列化的数据的格式产生了冲突,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增加了序列化版本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抛出异常,以提示这种矛盾的存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7 除了Java自带的序列化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序列化工具?

参考答案

  • JSON: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格式化数据工具,简单直观,可读性好,有jackson,gson,fastjson等等,比较优秀的JSON解析工具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有些json解析工具甚至速度超过了一些二进制的序列化方式。
  • Protobuf:一个用来序列化结构化数据的技术,支持多种语言诸如C++、Java以及Python语言,可以使用该技术来持久化数据或者序列化成网络传输的数据。相比较一些其他的XML技术而言,该技术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更加节省空间(以二进制流存储)、速度更快以及更加灵活。另外Protobuf支持的数据类型相对较少,不支持常量类型。由于其设计的理念是纯粹的展现层协议(Presentation Layer),目前并没有一个专门支持Protobuf的RPC框架。
  • Thrift:是Facebook开源提供的一个高性能,轻量级RPC服务框架,其产生正是为了满足当前大数据量、分布式、跨语言、跨平台数据通讯的需求。 但是,Thrift并不仅仅是序列化协议,而是一个RPC框架。 相对于JSON和XML而言,Thrift在空间开销和解析性能上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对于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分布式系统,它是一个优秀的RPC解决方案。但是由于Thrift的序列化被嵌入到Thrift框架里面, Thrift框架本身并没有透出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接口,这导致其很难和其他传输层协议共同使用(例如HTTP)。
  • Avro:提供两种序列化格式,即JSON格式或者Binary格式。Binary格式在空间开销和解析性能方面可以和Protobuf媲美, JSON格式方便测试阶段的调试。 Avro支持的数据类型非常丰富,包括C++语言里面的union类型。Avro支持JSON格式的IDL和类似于Thrift和Protobuf的IDL(实验阶段),这两者之间可以互转。Schema可以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发送,加上JSON的自我描述属性,这使得Avro非常适合动态类型语言。 Avro在做文件持久化的时候,一般会和Schema一起存储,所以Avro序列化文件自身具有自我描述属性,所以非常适合于做Hive、Pig和MapReduce的持久化数据格式。对于不同版本的Schema,在进行RPC调用的时候,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在握手阶段对Schema进行互相确认,大大提高了最终的数据解析速度。

3.8 如果不用JSON工具,该如何实现对实体类的序列化?

参考答案

可以使用Java原生的序列化机制,但是效率比较低一些,适合小项目;

可以使用其他的一些第三方类库,比如Protobuf、Thrift、Avro等。

【2022】Java基础面试真题相关推荐

  1. 【对号入座】15.2k-37.4k的Java岗面试真题,应届生秋招和老java跳槽面试都适用

    故事的开始 最近有很多人问,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提升自己,通过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大厂的面试,我觉得短时间提升自己最快的手段就是背面试题,最近总结了Java常用的面试题,分享给大家,内容包 ...

  2. 最新 2022欧莱雅AI面试真题题库

    [#AI面试# 2022欧莱雅AI面试真题题库 #快消面试#] 今年欧莱雅的网申需要提前完成3道AI测评才能投递简历!只不过不用录制视频或者音频,只需要录入文字即可,但是后面肯定也还是有AI面试的,所 ...

  3. 2023字节、腾讯、阿里等6家大厂Java开发面试真题+高频面试题总结

    又是一年求职面试旺季,不管你是新进职场小白还是职场老鸟,这些关于java程序员面试应准备的东西你都应该知道. 面试前需要准备 1. Java 八股文:了解常考的题型和回答思路: 2. 算法:刷100- ...

  4. 最新2022阿迪达斯AI面试真题题库

    [#AI面试# 2022阿迪达斯AI面试真题题库 #快消面试# ] 刚收到了阿迪的AI在线面试邀请,打开一看用的是小程序.分两部分,行为测试和逻辑测试.行为测试有五道题,每题都是提交一段视频,视频时限 ...

  5. 2022华为Android面试真题,腾讯安卓面试

    一.java相关 java基础 1.java 中==和 equals 和 hashCode 的区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最新移动架构视频+大厂安卓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讲义> An ...

  6. 字节跳动Java后端面试真题,看完你学会了吗,「附面试福利」

    前言; 之前有好多朋友给我留言说想去字节跳动,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道字节跳动的面试真题给大家,文末有福利哦. 一. 谈谈你对Java平台的理解? "Java 是解释执行",这句话正确 ...

  7. 2022最全Java后端面试真题、两万字1000+道堪称史上最强的面试题不接受任何反驳

    对于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时刻就是宝贵的生命;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时刻就是财富,有的人说时刻就像是从山坡上流下来的水,从何处吹来的风,走了就不再回来了;而对于正在工作的我们来说,时刻就是力量,时刻就是财 ...

  8. Android事件动机模式,2021最新Java大厂面试真题大全

    Android事件动机模式 1.事件动机模式简介 2.事件动机模式的性质 3.事件动机模式的Java桌面程序版 4.事件动机模式的Android版 5.事件动机模式的原理 5.1 对方法进行拆解封装重 ...

  9. 2019年7月份,阿里最新Java高频面试真题汇总,仅供参考

    来自:网络 目录 技术一面(23问) 技术二面(3大块) JAVA开发技术面试中可能问到的问题(17问) JAVA方向技术考察点(33快) 项目实战(7大块) 必会知识(48点) 面试小技巧 注意事项 ...

最新文章

  1. 新手必会的 9 个 Python 技巧!
  2. 排序算法---希尔排序(java版)
  3. php参数一个字符串数组,PHP字符串控制台参数到数组
  4. CONVERSION_EXIT_SDATE_OUTPUT
  5. 在gridview里查找模板里的button控件
  6. java 索引排序_Java培训MySQL之排序分组优化索引的选择
  7. ***jquery选择器 之 获取父级元素、同级元素、子元素
  8. postman使用过程中body中的form-data,x-www-form-urlencoded,raw,binary的简单记录
  9. 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台式电脑主机的硬件组成部分简介
  10. 在html标签中写三元运算符,如何在剃须刀中使用三元运算符(特别是在HTML属性上)?...
  11. 以父之名想表达什么_科幻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究竟想表达什么?
  12. Windows平台下MySQL常用操作与命令
  13. 武汉都有哪些互联网公司?
  14. Win10 Ubuntu 制作多系统U盘
  15. Debian搭建Samba服务
  16. 写在2015的尾巴上
  17. CUDA error: CUBLAS_STATUS_ALLOC_FAILED when calling `cublasCreate(handle)`
  18. 串行进位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代码实现及性能对比
  19. Java后端程序员1年工作经验总结
  20. STM32F413 SPI+DMA接收错误(SCK时钟接收后一直存在)【后参考网上论坛及F4官方例程:收发同时进行】

热门文章

  1. OPPO关停哲库业务,工程师造芯何去何从?
  2. mysql 后台框架源码bootstrap
  3. 前端-js基础-循环
  4. 计算机没有显示在桌面,显示器桌面没有图标怎么回事
  5. hexedit(1) - Linux man page
  6. 伯克利送餐机器人自燃了,学生举行烛光仪式悼念
  7. SQL Server 数据库附加操作时,附加的的数据库只读的解决
  8. C++文件读取的四种情况
  9. 2021年高考湛江成绩查询,湛江学子注意!今日起可查询,2021年1月学考成绩公布...
  10. 无敌解决vmware中Linux虚拟机无法获取ip地址、无法上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