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编程新说

责编 | Carol

头图 | CSDN 下载自视觉中国

切身感受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看懂的文档,永远是同事写的需求文档。最难看懂的代码,永远是同事写的业务代码。

我很纳闷,像Spring这样的官方英文文档,我看起来也不太费劲,但是需求文档,我却要花费极大力气。

像Spring这样的源码,我读起来也尚能较好应付,但是业务代码,我却常常需要绞尽脑汁。

清晰 VS 混沌

如果一道高考证明题的作答,是卷面清晰,字迹工整,说明考生当时的思路是清晰的。

相反,如果卷面凌乱,写了之后又划掉,划掉之后又再写,说明考生当时的思路是混沌的。

对高考作文来说也是一样的,一气呵成的一定是思路清晰的,修修改改的一定是思路混沌的。

思路清晰的作答,正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思路混沌的作答,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像狙击手一样,一定要一发命中,否则便暴露了自己、丧失了天机、影响了情绪,几乎不可能再命中了。

需求文档写的不清晰,是因为需求人员自身对需求的认知就不清晰。代码写的混乱的,是因为开发者自身的思路就是混沌的。

相同的东西,不同的宿命

北方有些省份早晚都是吃稀饭的,我家乡就是。

面粉和水就可以做出一种稀饭叫面汤,如果加几个鸡蛋进去,口感会更好些。

然而同样是面粉和水,只要把比例变一下,最后做出来的就是浆糊。可以用来粘东西。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比喻,说场面乱成了一锅粥,其实粥还好,要是乱成一锅浆糊,那才是真的乱。

如果我们要建造一个普通的平房,那几乎不用准备什么,直接按自己的思路走就可以,最后也不会有太大出入。

如果要建造一座复杂的房子,那必须要先设计好造型、画好图纸,这才能保证造出来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同样是面粉和水,一个成了面汤,一个成了浆糊。同样是一堆建材,一个成了平房,一个成了别墅。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最后却落得不同的宿命呢?其实不在东西本身,而在它的主人,主人掌握了它们的命运。

主人精雕细刻一些,那就是工艺品,主人粗制滥造一些,那就是日用品。

渴望美丽,追求美好

工具都是一样,代码却是不同,原因不在于语言、类库或IDE,而在于写代码的人。

水平和能力只占次要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态度。

这些写代码的人只把代码当作“日用品”,压根儿没想过把它变成“工艺品”。

要知道代码除了被服务器运行外,也是要被人看的,怎么说也要讲究点美感吧。

我们从小都知道踏青和春游,那是因为春天万物复苏、柳绿花红、春意盎然。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还有心灵上的享受。

我们从来没见过像下面这样的诗句:

脚踩干枯的野草,手拿落叶的光棍,眼望满目的疮痍,背对凄凉的大地,内心万念般俱灰。

这种场面应该不会有人追求,是吧。

前戏做足,水到渠成

我对画画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有个成语叫胸有成竹嘛,就是在画竹子之前,大脑中已经有竹子的样子了。所以画画就是一个对物体的复原过程。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软件行业也得了较大的发展,三维立体图,三维动画,各种仿真程序等做的越来越逼真。这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一栋大楼开工前,它的三维立体模型就用软件做出来了,跟真的一摸一样。那么在实际建造时,就是一个复原过程,只需解决工程问题即可。

同样在装修开始前,装饰公司也会用三维软件把装修后的效果图给画出来,我们可以调整配色方案,调整家具布局,这样最后装出来的才能最大限度的满意。

写代码也是一样的,如果提前不规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结果很可能就是混乱的。不仅别人很难看懂,自己过段时间也会迷糊。如果再没有注释的话,简直就是噩梦。

当然了,写代码要想做到“胸有成竹”,其实也是很难的。但是大脑中必须有个七七八八的样子,这样写代码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想法的复原过程或实现过程,这就叫做代码实现。

所以“代码实现”的含义就是,已经做好了设计或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然后采用写代码的方式来变现。而不是啥也不想,一上来就一通乱写。

就像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在街上看到个美女就立马上去表白的,这样的结果不是挨骂就是挨揍。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前戏一定要做足。

模型化是必由之路

其实“建模”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而且都听过无数次了,我自然也是这样的,但是我以前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对建模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直到我从事软件开发几年后,我发现如果能把复杂的问题在生活中找到一个与之相似的场景,这样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真的是极大的。

这其实是一种“转换”的思想,把不熟悉领域的问题转换到熟悉的领域去解决。当然这也是一种“模型”思想,因为在我们熟悉的领域必然存在很多我们熟悉的场景,而场景就是模型,或者说是简化的模型。

举一个转换的例子,以前科学家在地球上观测火星,记录了很多时间和位置数据,最后把火星的轨迹画出来,发现是一团乱麻。可是我们都知道火星的轨道明明就是椭圆啊。

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系才是椭圆。但是科学家是在地球上观测的,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的,因此画出来的是火星相对于地球的轨道,是非常复杂的。

这里讲的是参考系或坐标系的转换,可以极大的简化天体的轨道方程。我记得高中物理中也有通过转换坐标系来简化解题过程的。

把复杂的领域转换到简单的领域,把不熟悉的领域转换到熟悉的领域,很多熟悉的场景自然浮现,很多适合的模型也会灵光乍现。

操练一把试试

老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这次咱们来个全活儿,从头到脚的“大保健”,有说也有练。

首先需要郑重说明的是:

在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过程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

只有一个八字方针,那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我希望读者朋友不要以对错好坏去评价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事。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样,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假设领导让你实现一个限流方案,可是你对此没有一点概念,说白了就是束手无策,因为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中的限流。

此时我们要把不熟悉的领域转换为熟悉的领域,那么什么领域是我们最熟悉的呢?当然非生活莫属,那生活中有限流场景吗?

非常之多,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应该对限流更熟悉一筹。下图就是2月份在我家楼下拍的,超市八点半开门,我去晚了,所以要排队等待。

这其实就是一个限流场景,因为怕人员太密集的话,会增加互相感染的风险,所以在人为的控制。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看这个场景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

1、所有人进入超市前都要测体温(后来还要扫码),也就是说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进入,这叫准入门槛。

2、体温并不是自己测,而是由专人为你测,所以这个人就是准入门槛的执行者。

3、超市空间有限,一次进入的人数是有限制的,要保证低的人员密度。所以有专人查看着密度,一旦达到临界值便通知门口测体温的,不允许顾客再进入。或者测体温的自己记录好进入超市的人员数目也行。

4、当超市内人员密度降下来后,或者出去一定数目的顾客后,才允许新的顾客进来。

5、当超市内顾客购物时间过长时,会有人提醒他们赶紧选购好去收银台结账,外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着呢。

6、当体温不合格时,会被拒绝入内,或者直接打120把人拉走。(我没有遇到过不合格这种情况)

7、外面很多人排队时,可能还需要一个人来维持队形或秩序,或给一些解释说明,甚至安抚。

8、有些人排队时间较长,等不及了,就选择放弃,然后自行离开了。

这就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且我亲身参与的限流场景。对于这个普通的甚至有些平淡的场景,我们随意分析一下,竟然分析出至少8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就想问一句,对于那些想成为优秀程序员或架构师的人,你们是否真心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和分析这些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愿意,那恭喜你,如果不愿意,那也恭喜你,至少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这个场景中描述的限流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最终解决了问题,大家都买到了菜,而且整个过程中人员也不密集。

我们可以把这个场景(或模型)中的限流方法转换到编程中,如果代码写的没有问题的话,一定是管用的,因为它的有效性已经在生活中得到了验证。

不过话说回来,肯定不是原封不动的直接照抄过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合的取舍和定向的改造。毕竟生活领域和编程领域还是有差别的。

当然了,即使最后不采用这个方法,但是,它也为你打开了思路,不再让你没有方向,不再让你寸步难行。

最后送给读者朋友一个祝福(或期望)吧:

勤学习,多思考,要总结,会分析。凡事多向自己熟悉的领域靠,但也要有挑战未知领域的勇气。

推荐阅读

  • 一文带你认识keepalived,再带你通关LVS+Keepalived!

  • 那个分分钟处理 10 亿节点图计算的 Plato,现在怎么样了?

  • “谷歌杀手”发明者,科学天才 Wolfram

  • 数据库激荡 40 年,深入解析 PostgreSQL、NewSQL 演进历程

  • 超详细!一文告诉你 SparkStreaming 如何整合 Kafka !附代码可实践

  • 5分钟!就能学会以太坊 JSON API 基础知识!

    真香,朕在看了!

架构师前辈告诉你:代码该如何才能自己写得容易,别人看得也不痛苦相关推荐

  1. 非著名架构师告诉你,代码该如何写,才能自己写的容易别人看的也不痛苦

    来自:编程新说 切身感受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看懂的文档,永远是同事写的需求文档.最难看懂的代码,永远是同事写的业务代码. 我很纳闷,像Spring这样的官方英文文档,我看起来也不太费劲,但是需求文档, ...

  2. 代码该如何写才能自己写的容易别人看的也不痛苦

    切身感受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看懂的文档,永远是同事写的需求文档.最难看懂的代码,永远是同事写的业务代码. 我很纳闷,像Spring这样的官方英文文档,我看起来也不太费劲,但是需求文档,我却要花费极大力 ...

  3. 解决方案架构师我需要懂代码吗_架构师不写代码,能行吗?

    原标题:架构师不写代码,能行吗? 从什么时候起,技术角色的提升就意味着脱离技术与交付?CTO 不写代码已经引起诸多争议了,架构师也不写代码,能行吗? 就目前看来这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写代码是开发人员 ...

  4. 解决方案架构师我需要懂代码吗_架构师真正要学会的事情

    本文引自周爱民老师[就职于南潮(Ruff),现任架构师一职]写给<程序员必读之软件架构>一书的推荐序. 编者按:软件架构师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 ...

  5. 美女程序“媛”:从工程师到架构师,我的代码人生

    "直播的时候我应该看哪里?要不要跟观众互动?互动放在什么环节?"面对自己在的第一场 X-Live 直播,Jenny 的问题连珠炮般发出.她是小红薯忠实用户,平常最爱看博主的穿搭直播 ...

  6. 如何支撑过亿流量和交易额,新作《人人都是架构师》告诉你

    <请先别急着嘲笑书名--这才是真正的大型网站架构解决方案> 作者介绍: 高翔龙,杭州云集微店架构师,基础架构组负责人,负责基础技术平台的架构设计和中间件研发等工作,技术书籍<Java ...

  7. 爆肝分享!什么样的架构师修炼之道文档,才能帮助大家修炼成为最最出色的架构师?不服就干!绝不怂!

    前言 卓越的软件架构师从何而来? 所有程序员都有成为架构师的潜力,只要掌握了架构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你也能成长为架构师. 本文教你如何像架构师那样思考问题.理解需求.设计架构.评估结果.编写文档. ...

  8. 架构师之路--让代码和血液相融!!

    标题是不是改为"人码合一"?应该是一种写代码的至高境界,自己也在探索中... 昨天中午随便乱翻,又翻出来MJ的视频了,每次拿起来都是那么吸引人.吃完饭上网查了下,为什么杰克逊的舞蹈 ...

  9. 解决方案架构师我需要懂代码吗_“请问需要加汤吗?”火锅店背后隐藏的商业暗示,你都看懂了吗?...

    "这个天儿,真冷啊~我们去吃火锅吧!" 寒冷的冬季,火锅是我们许多人的不二选择,一口蘸着调料的毛肚下去,全身都是幸福的味道.如果能免费吃上一个月,那简直是幸福到可以原地爆炸了! 火 ...

最新文章

  1. 历经5轮审稿被拒,那个“​没有Science,没有娃”的交大博士,最终申诉成功发顶刊,他说做科研,要尽全力再坚持一下......
  2. MySQL中varchar类型在5.0.3后的变化
  3. Sql Server 调用DLL
  4. c/c++在windows下获取时间和计算时间差的几种方法总结
  5. 原生JDBC和工具类的基本实现
  6. Vue.js 官方团队成员霍春阳新作,深入解析 Vue.js 设计细节【文末送书】
  7. P5212-SubString【LCT,SAM】
  8. 在sharepoint中添加视频播放
  9. 系统学习深度学习(八)--损失函数
  10. WorldList3
  11. jQuery实现页面元素置顶时悬浮
  12. ArcGIS软件气象数据插值教程
  13. powerdesigner将name填充到comment中
  14. 国际象棋棋盘 java_java绘制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棋盘
  15. 人可以N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6. 高通核心板,高通骁龙410系列 MSM8916
  17. Unity学习2:如何实现个性化渲染平面(图文详细)
  18. html鼠标手状态,css鼠标样式cursor介绍(鼠标手型)
  19. chrome浏览器删除一些自动出现的书签
  20. 普及篇:什么是瀑布模型?

热门文章

  1. dac0832控制电机驱动流程图_某驱动电机控制器拆解实拍照片
  2. 加装的硬盘进入后点不了文件夹_在外接移动硬盘上制作win to go教程
  3. echarts 浏览器兼容性_谷歌浏览器不再使用quot;黑名单quot; / iPhone可能放弃lightning充电口//微软中国被列为被执行人/QQ 音乐上线...
  4. 冲上热搜!8次手术没有倒下,截肢少年考出684分!清华发声
  5. 学位论文是根,学术论文是叶
  6. 加加减减的奥秘——从数学到魔术的思考(三)
  7. 对别人的一百个羡慕 不如自己的一次努力
  8. 原来每天喝它有助于大脑开发?
  9. 二维码提升对比度文献调研(3)--A Low-Complexity Algorithm for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Digital Images
  10. 23种设计模式之访问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