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阮行止

1. 从一个生活问题谈起

先来看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吧——假设您是个土豪,身上带了足够的1、5、10、20、50、100元面值的钞票。现在您的目标是凑出某个金额w,需要用到尽量少的钞票。

依据生活经验,我们显然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能用100的就尽量用100的,否则尽量用50的……依次类推。在这种策略下,666=6×100+1×50+1×10+1×5+1×1,共使用了10张钞票。

这种策略称为“贪心”:假设我们面对的局面是“需要凑出w”,贪心策略会尽快让w变得更小。能让w少100就尽量让它少100,这样我们接下来面对的局面就是凑出w-100。长期的生活经验表明,贪心策略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组钞票的面值,贪心策略就也许不成立了。如果一个奇葩国家的钞票面额分别是1、5、11,那么我们在凑出15的时候,贪心策略会出错:
  15=1×11+4×1 (贪心策略使用了5张钞票)
  15=3×5 (正确的策略,只用3张钞票)
  为什么会这样呢?贪心策略错在了哪里?

鼠目寸光。
 
  刚刚已经说过,贪心策略的纲领是:“尽量使接下来面对的w更小”。这样,贪心策略在w=15的局面时,会优先使用11来把w降到4;但是在这个问题中,凑出4的代价是很高的,必须使用4×1。如果使用了5,w会降为10,虽然没有4那么小,但是凑出10只需要两张5元。
  在这里我们发现,贪心是一种只考虑眼前情况的策略。

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鼠目寸光呢?

如果直接暴力枚举凑出w的方案,明显复杂度过高。太多种方法可以凑出w了,枚举它们的时间是不可承受的。我们现在来尝试找一下性质。

重新分析刚刚的例子。w=15时,我们如果取11,接下来就面对w=4的情况;如果取5,则接下来面对w=10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有相同的形式:“给定w,凑出w所用的最少钞票是多少张?”接下来,我们用f(n)来表示“凑出n所需的最少钞票数量”。

那么,如果我们取了11,最后的代价(用掉的钞票总数)是多少呢?

明显cost⁡=f(4)+1=4+1=5\operatorname{cost}=f(4)+1=4+1=5cost=f(4)+1=4+1=5,它的意义是:利用11来凑出15,付出的代价等于f(4)加上自己这一张钞票。现在我们暂时不管f(4)怎么求出来。
  依次类推,马上可以知道:如果我们用5来凑出15,cost就是f(10)+1=2+1=3f(10)+1=2+1=3f(10)+1=2+1=3 。

那么,现在w=15的时候,我们该取那种钞票呢?当然是各种方案中,cost值最低的那一个!
  
  - 取11:cost⁡=f(4)+1=4+1=5\operatorname{cost}=f(4)+1=4+1=5cost=f(4)+1=4+1=5
  - 取5: cost⁡=f(10)+1=2+1=3\operatorname{cost}=f(10)+1=2+1=3cost=f(10)+1=2+1=3
  - 取1: cost⁡=f(14)+1=4+1=5\operatorname{cost}=f(14)+1=4+1=5cost=f(14)+1=4+1=5

显而易见,cost值最低的是取5的方案。我们通过上面三个式子,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这给了我们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 f(n)f(n)f(n)只与f(n−1)f(n-1)f(n−1),f(n−5)f(n-5)f(n−5),f(n−11)f(n-11)f(n−11) 相关;更确切地说:f(n)=min⁡{f(n−1),f(n−5),f(n−11)}+1f(n)=\min \{f(n-1), f(n-5), f(n-11)\}+1f(n)=min{f(n−1),f(n−5),f(n−11)}+1

这个式子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们要求出f(n),只需要求出几个更小的f值;既然如此,我们从小到大把所有的f(i)求出来不就好了?注意一下边界情况即可。代码如下:


我们以O(n)O(n)O(n)的复杂度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它的原理:

  • f(n)f(n)f(n)只与f(n−1)f(n-1)f(n−1),f(n−5)f(n-5)f(n−5),f(n−11)f(n-11)f(n−11) 相关。
  • 我们只关心f(w)f(w)f(w)的值,不关心是怎么凑出w的。

这两个事实,保证了我们做法的正确性。它比起贪心策略,会分别算出取1、5、11的代价,从而做出一个正确决策,这样就避免掉了“鼠目寸光”!

它与暴力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的暴力枚举了“使用的硬币”,然而这属于冗余信息。我们要的是答案,根本不关心这个答案是怎么凑出来的。譬如,要求出f(15),只需要知道f(14),f(10),f(4)的值。其他信息并不需要。我们舍弃了冗余信息。我们只记录了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f(n).

我们能这样干,取决于问题的性质:求出f(n),只需要知道几个更小的f©。我们将求解f©称作求解f(n)的“子问题”。

这就是DP(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将一个问题拆成几个子问题,分别求解这些子问题,即可推断出大问题的解。

2. 几个简单的概念

【无后效性】

一旦f(n)确定,“我们如何凑出f(n)”就再也用不着了。

要求出f(15),只需要知道f(14),f(10),f(4)的值,而f(14),f(10),f(4)是如何算出来的,对之后的问题没有影响。

“未来与过去无关”,这就是无后效性。

(严格定义:如果给定某一阶段的状态,则在这一阶段以后过程的发展不受这阶段以前各段状态的影响。)

【最优子结构】

  • 回顾我们对f(n)的定义:我们记“凑出n所需的最少钞票数量”为f(n).

  • f(n)的定义就已经蕴含了“最优”。利用w=14,10,4的最优解,我们即可算出w=15的最优解。

  • 大问题的最优解可以由小问题的最优解推出,这个性质叫做“最优子结构性质”。

  • 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如何判断一个问题能否使用DP解决呢?

能将大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且满足无后效性、最优子结构性质。

3. DP的典型应用:DAG最短路
  问题很简单:给定一个城市的地图,所有的道路都是单行道,而且不会构成环。每条道路都有过路费,问您从S点到T点花费的最少费用。


 这个问题能用DP解决吗?我们先试着记从S到P的最少费用为f§.
  想要到T,要么经过C,要么经过D。从而f(T)=min⁡{f(C)+20,f(D)+10}f(T)=\min \{f(C)+20, f(D)+10\}f(T)=min{f(C)+20,f(D)+10}

好像看起来可以DP。现在我们检验刚刚那两个性质:
  - 无后效性:对于点P,一旦f§确定,以后就只关心f§的值,不关心怎么去的。
  - 最优子结构:对于P,我们当然只关心到P的最小费用,即f§。如果我们从S走到T是S→P→Q→TS \rightarrow P \rightarrow Q \rightarrow TS→P→Q→T那肯定S走到Q的最优路径是S→P→QS \rightarrow P \rightarrow QS→P→Q。对一条最优的路径而言,从S走到沿途上所有的点(子问题)的最优路径,都是这条大路的一部分。这个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是显然的。

既然这两个性质都满足,那么本题可以DP。式子明显为:
f(P)=min⁡{f(R)+wR→P}f(P)=\min \left\{f(R)+w_{R \rightarrow P}\right\}f(P)=min{f(R)+wR→P​}

其中R为有路通到P的所有的点,wR→Pw_{R \rightarrow P}wR→P​为R到P的过路费。

代码实现也很简单,拓扑排序即可。

4. 对DP原理的一点讨论

【DP的核心思想】

DP为什么会快?
  无论是DP还是暴力,我们的算法都是在可能解空间内,寻找最优解。

来看钞票问题。暴力做法是枚举所有的可能解,这是最大的可能解空间。
  DP是枚举有希望成为答案的解。这个空间比暴力的小得多。

也就是说:DP自带剪枝。

DP舍弃了一大堆不可能成为最优解的答案。譬如:
  15 = 5+5+5 被考虑了。
  15 = 5+5+1+1+1+1+1 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这不可能成为最优解。

从而我们可以得到DP的核心思想:尽量缩小可能解空间。

在暴力算法中,可能解空间往往是指数级的大小;如果我们采用DP,那么有可能把解空间的大小降到多项式级。

一般来说,解空间越小,寻找解就越快。这样就完成了优化。

【DP的操作过程】

一言以蔽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将一个大问题转化成几个小问题;
  求解小问题;
  推出大问题的解。

【如何设计DP算法】

下面介绍比较通用的设计DP算法的步骤。

首先,把我们面对的局面表示为x。这一步称为设计状态。
  对于状态x,记我们要求出的答案(e.g. 最小费用)为f(x).我们的目标是求出f(T).
找出f(x)与哪些局面有关(记为p),写出一个式子(称为状态转移方程),通过f§来推出f(x).

【DP三连】

设计DP算法,往往可以遵循DP三连:

我是谁? ——设计状态,表示局面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设计转移

设计状态是DP的基础。接下来的设计转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考虑我从哪里来(本文之前提到的两个例子,都是在考虑“我从哪里来”);另一种是考虑我到哪里去,这常见于求出f(x)之后,更新能从x走到的一些解。这种DP也是不少的,我们以后会遇到。

总而言之,“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只需要考虑清楚其中一个,就能设计出状态转移方程,从而写代码求解问题。前者又称pull型的转移,后者又称push型的转移。

5. 例题:最长上升子序列

扯了这么多形而上的内容,还是做一道例题吧。

最长上升子序列(LIS)问题:给定长度为n的序列a,从a中抽取出一个子序列,这个子序列需要单调递增。问最长的上升子序列(LIS)的长度。
  e.g. 1,5,3,4,6,9,7,8的LIS为1,3,4,6,7,8,长度为6。

如何设计状态(我是谁)?

我们记f(x)f(x)f(x) 为以 axa_{x}ax​结尾的LIS长度,那么答案就是 max⁡{f(x)}\max \{f(x)\}max{f(x)}.
 
 状态x从哪里推过来(我从哪里来)?

考虑比x小的每一个p:如果axa_{x}ax​>apa_{p}ap​ ,那么f(x)可以取f§+1.
  解释:我们把 axa_{x}ax​ 接在 apa_{p}ap​的后面,肯定能构造一个以axa_{x}ax​结尾的上升子序列,长度比以apa_{p}ap​结尾的LIS大1.那么,我们可以写出状态转移方程了:
  f(x)=max⁡p<x,ap<ax{f(p)}+1f(x)=\max _{p<x, a_{p}<a_{x}}\{f(p)\}+1f(x)=maxp<x,ap​<ax​​{f(p)}+1

至此解决问题。两层for循环,复杂度O(n2)O\left(n^{2}\right)O(n2) .
从这三个例题中可以看出,DP是一种思想,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带着这种思想,DP将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利器。

最后,我们一起念一遍DP三连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6. 习题

一、动态规划初步·各种子序列问题

一、 DPDP 的意义以及线性动规简介

动态规划自古以来是 DALAODALAO 凌虐萌新的分水岭,但有些OIer认为并没有这么重要——会打暴力,大不了记忆化。但是其实,动态规划学得好不好,可以彰显出一个 OIerOIer 的基本素养——能否富有逻辑地思考一些问题,以及更重要的——能否将数学、算筹学(决策学)、数据结构合并成一个整体并且将其合理运用 qwqqwq 。

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便是综合难度在所有动规题里最为简单的线性动规了。线性动规既是一切动规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广泛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比如在我们所在的三维世界里,四维的时间就是不可逆式线性,比如我们需要决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价值尽量大的事情,该如何决策,最优解是什么——这就引出了动态规划的真正含义:

在一个困难的嵌套决策链中,决策出最优解。

二、动态规划性质浅谈

首先,动态规划和递推有些相似(尤其是线性动规),但是不同于递推的是:

递推求出的是数据,所以只是针对数据进行操作;而动态规划求出的是最优状态,所以必然也是针对状态的操作,而状态自然可以出现在最优解中,也可以不出现——这便是决策的特性(布尔性)。

其次,由于每个状态均可以由之前的状态演变形成,所以动态规划有可推导性,但同时,动态规划也有无后效性,即每个当前状态会且仅会决策出下一状态,而不直接对未来的所有状态负责,可以浅显的理解为——
Future never has to do with past time ,but present does.
现在决定未来,未来与过去无关。

三、扯正题——子序列问题

(一)一个序列中的最长上升子序列( LISLIS )

例:由6个数,分别是: 1 7 6 2 3 4,求最长上升子序列。

评析: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做最长上升子序列:1、最长上升子序列的元素不一定相邻 2、最长上升子序列一定是原序列的子集。所以这个例子中的 LISLIS 就是:1 2 3 4,共4个

1、 n2n^{2}n2做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每一个元素来说,最长上升子序列就是其本身。那我们便可以维护一个 dpdp 数组,使得 dp[i] 表示以第 i 元素为结尾的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那么对于每一个 dp[i] 而言,初始值即为 1 ;

那么dp数组怎么求呢?我们可以对于每一个 i ,枚举在 i 之前的每一个元素 j ,然后对于每一个 dp[j] ,如果元素 i大于元素 j ,那么就可以考虑继承,而最优解的得出则是依靠对于每一个继承而来的 dp 值,取 max .

 for(int i=1;i<=n;i++){dp[i]=1;//初始化 for(int j=1;j<i;j++)//枚举i之前的每一个j if(data[j]<data[i] && dp[i]<dp[j]+1)//用if判断是否可以拼凑成上升子序列,//并且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优于之前枚举//过的所有状态,如果是,则↓ dp[i]=dp[j]+1;//更新最优状态 }

最后,因为我们对于 dpdp 数组的定义是到i为止的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所以我们最后对于整个序列,只需要输出 dp[n]dp[n] ( nn 为元素个数)即可。

从这个题我们也不难看出,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如此定义:

下一状态最优值=最优比较函数(已经记录的最优值,可以由先前状态得出的最优值)
——即动态规划具有 判断性继承思想

2、 nlognnlogn 做法
我们其实不难看出,对于 n2n^{2}n2做法而言,其实就是暴力枚举:将每个状态都分别比较一遍。但其实有些没有必要的状态的枚举,导致浪费许多时间,当元素个数到了 10410^{4}104—10510^{5}105以上时,就已经超时了。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动态规划的方式来降低时间复杂度:

将原来的dp数组的存储由数值换成该序列中,上升子序列长度为i的上升子序列,的最小末尾数值

这其实就是一种几近贪心的思想:我们当前的上升子序列长度如果已经确定,那么如果这种长度的子序列的结尾元素越小,后面的元素就可以更方便地加入到这条我们臆测的、可作为结果、的上升子序列中。

qwq一定要好好看注释啊!

int n;cin>>n;for(int i=1;i<=n;i++){cin>>a[i];f[i]=0x7fffffff;//初始值要设为INF/*原因很简单,每遇到一个新的元素时,就跟已经记录的f数组当前所记录的最长上升子序列的末尾元素相比较:如果小于此元素,那么就不断向前找,直到找到一个刚好比它大的元素,替换;反之如果大于,么填到末尾元素的下一个q,INF就是为了方便向后替换啊!*/ }f[1]=a[1];int len=1;//通过记录f数组的有效位数,求得个数 /*因为上文中所提到我们有可能要不断向前寻找,所以可以采用二分查找的策略,这便是将时间复杂度降成nlogn级别的关键因素。*/ for(int i=2;i<=n;i++){int l=0,r=len,mid;if(a[i]>f[len])f[++len]=a[i];//如果刚好大于末尾,暂时向后顺次填充 else {while(l<r){   mid=(l+r)/2;if(f[mid]>a[i])r=mid;//如果仍然小于之前所记录的最小末尾,那么不断//向前寻找(因为是最长上升子序列,所以f数组必//然满足单调) else l=mid+1; }f[l]=min(a[i],f[l]);//更新最小末尾 }}cout<<len;

但是事实上, nlognnlogn 做法偷了个懒,没有记录以每一个元素结尾的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那么我们对于 n2n^{2}n2的统计方案数,有很好想的如下代码(再对第一次的 dpdp 数组 dpdp 一次):

for(i = 1; i <= N; i ++){if(dp[i] == 1) f[i] = 1 ;for(j = 1; j <= N: j ++)if(base[i] > base[j] && dp[j] == dp[i] - 1) f[i] += f[j] ;else if(base[i] == base[j] && dp[j] == dp[i]) f[i] = 0 ;if(f[i] == ans) res ++ ;}

但是 nlognnlogn 呢?虽然好像也可以做,但是想的话会比较麻烦,在这里就暂时不讨论了 qwqqwq ,但笔者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论证一个观点:时间复杂度越高的算法越全能

3 、输出路径
只要记录前驱,然后递归输出即可(也可以用栈的)

下面贴出 n2n^{2}n2 的完整代码qwq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 + 10;
int n, data[MAXN];
int dp[MAXN];
int from[MAXN];
void output(int x)
{if(!x)return;output(from[x]);cout<<data[x]<<" ";//迭代输出
}
int main()
{cin>>n;for(int i=1;i<=n;i++)cin>>data[i];// DPfor(int i=1;i<=n;i++){dp[i]=1;from[i]=0;for(int j=1;j<i;j++)if(data[j]<data[i] && dp[i]<dp[j]+1){dp[i]=dp[j]+1;from[i]=j;//逐个记录前驱 }}int ans=dp[1], pos=1;for(int i=1;i<=n;i++)if(ans<dp[i]){ans=dp[i];pos=i;//由于需要递归输出//所以要记录最长上升子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来不断回溯出路径来 }cout<<ans<<endl;output(pos);return 0;
}

(二)两个序列中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LCS )

1、譬如给定2个序列:

1 2 3 4 5

3 2 1 4 5
试求出最长的公共子序列。

qwq 显然长度是 3 ,包含
3 4 5 三个元素(不唯一)

解析:我们可以用 dp[i][j]来表示第一个串的前 i 位,第二个串的前j位的 LCS 的长度,那么我们是很容易想到状态转移方程的:

如果当前的 A1[i] 和 A2[j] 相同(即是有新的公共元素) 那么

dp[ i ] [ j ] = max(dp[ i ] [ j ], dp[ i-1 ] [ j-1 ] + 1);
如果不相同,即无法更新公共元素,考虑继承:

dp[i][j]=max(dp[i−1][j],dp[i][j−1])
那么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p[1001][1001],a1[2001],a2[2001],n,m;
int main()
{//dp[i][j]表示两个串从头开始,直到第一个串的第i位 //和第二个串的第j位最多有多少个公共子元素 cin>>n>>m;for(int i=1;i<=n;i++)scanf("%d",&a1[i]);for(int i=1;i<=m;i++)scanf("%d",&a2[i]);for(int i=1;i<=n;i++)for(int j=1;j<=m;j++){dp[i][j]=max(dp[i-1][j],dp[i][j-1]);if(a1[i]==a2[j])dp[i][j]=max(dp[i][j],dp[i-1][j-1]+1);//因为更新,所以++; }cout<<dp[n][m];
}

2 、而对于洛谷 P1439
而言,不仅是卡上面的朴素算法,也考察到了全排列的性质:

对于这个题而言,朴素算法是 n2n^{2}n2 的,会被 10510^{5}105卡死,所以我们可以考虑 nlogn 的做法:

因为两个序列都是 1~n的全排列,那么两个序列元素互异且相同,也就是说只是位置不同罢了,那么我们通过一个 map 数组将 A 序列的数字在 B 序列中的位置表示出来——

因为最长公共子序列是按位向后比对的,所以a序列每个元素在b序列中的位置如果递增,就说明b中的这个数在a中的这个数整体位置偏后,可以考虑纳入 LCS ——那么就可以转变成 nlogn 求用来记录新的位置的map数组中的 LIS 。

最后贴 AC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00001],b[100001],map[100001],f[100001];
int main()
{int n;cin>>n;for(int i=1;i<=n;i++){scanf("%d",&a[i]);map[a[i]]=i;}for(int i=1;i<=n;i++){scanf("%d",&b[i]);f[i]=0x7fffffff;}int len=0;f[0]=0;for(int i=1;i<=n;i++){int l=0,r=len,mid;if(map[b[i]]>f[len])f[++len]=map[b[i]];else {while(l<r){   mid=(l+r)/2;if(f[mid]>map[b[i]])r=mid;else l=mid+1; }f[l]=min(map[b[i]],f[l]);}}cout<<len;return 0
}

动态规划(DP)——通俗易懂!相关推荐

  1. 第4课 防卫导弹(第十章 动态规划--DP)

    //progream p10_04 /* 第4课 防卫导弹(第十章 动态规划--DP)  (<聪明人的游戏--信息学探秘 提高篇>) https://blog.csdn.net/weixi ...

  2. 动态规划dp(带模板题の超易懂版):01背包,完全背包,分组背包,多重背包,混合背包

    动态规划dp(带模板题の超易懂版):01背包,完全背包,分组背包,多重背包 01背包 && 完全背包 && 分组背包 の 视频教程:https://www.bilibi ...

  3. 【习题详解】动态规划DP:硬币游戏 蛋糕 游荡的奶牛 决斗

    动态规划DP 硬币 蛋糕塔 游荡的奶牛 格斗 硬币 题目描述 农夫约翰的奶牛喜欢玩硬币游戏,因此他发明了一种称为"Xoinc"的两人硬币游戏. 初始时,一个有N(5 <= N ...

  4. 动态规划: dp+递推——确定动态矩阵dp含义,确定每个状态下面临的选择和对结果值影响,选择符合题意的作为结果存储在dp中

    1.动态规划:每一个状态一定是由之前的状态推导出来的,通过总结归纳发现递推关系 2.解决动态规划问题的步骤: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每个单元内 题目所求的值,一维.二维 确 ...

  5. Datawhale编程——动态规划DP

    0-1背包问题 问题:有n个物品,第i个物品价值为vi,重量为wi,其中vi和wi均为非负数,背包的容量为W,W为非负数.现需要考虑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装入背包的物品总价值最大. 针对这个经典的 ...

  6. 《强化学习》中的 时序差分学习 Temporal-Difference Learning (基于与动态规划 DP 、蒙特卡洛方法 MC 的对比)

    前言: 学习了 Sutton 的<强化学习(第二版)>中时序差分学习的"预测"部分内容.前两章中,书介绍了 动态规划 与 蒙特卡洛方法 ,我们从二者与 时序差分学习 的 ...

  7. HDU2571 命运【动态规划DP】

    命运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 Total Submission ...

  8. 算法技能树2-蓝桥杯-python实现测试次数(摔手机)-动态规划(DP)

    文章目录 1.题目描述 2.python解题 1.知识点总结 1.题目描述 x星球的居民脾气不太好,但好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唯一的异常举动是:摔手机. 各大厂商也就纷纷推出各种耐摔型手机.x星球的质监局规 ...

  9. 动态规划(dp)总结

    问题 T: [动态规划]质数和分解 题目描述 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若干个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n的质数之和的形式(包括只有一个数构成的和表达式的情况),并且可能有不止一种质数和的形式.例如9 ...

  10. 省选+NOI 第一部分 动态规划DP

    期望概率DP [整理]简单的数学期望和概率DP [整理]简单的数学期望和概率DP - nimphy - 博客园 期望&概率dp总结 期望&概率dp总结_十分残念的博客-CSDN博客 期 ...

最新文章

  1. Ubuntu下通过CMake文件编译CUDA+OpenCV代码操作步骤
  2. atoi() //把字符串转换成整型数
  3. (三)Redis for StackExchange.Redis
  4. PsList v1.28使用
  5. seata 如何开启tcc事物_如何能在实战中完成分布式事务?知道这些点很重要
  6. 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的五篇经典教程
  7. potplayer设置前进后退时间-左右按键
  8. [SpringSecurity]web权限方案_用户认证_自定义用户登录页面
  9. [数据结构-严蔚敏版]P37定义一个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
  10. 第八章xgboost/lightGBM
  11. java 创建文件夹的方法_java中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12. Js 获取 本周、本月起始时间
  13. 宅家办公不宅心,送3本技术好书
  14. lduan Centos 7 KVM Centos Windos (二)
  15. mysql常用的备份命令有哪些_Mysql常用命令及sql代码整理 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 文中之舞...
  16. 华为od德科面试数据算法真题解析-专栏必看-
  17. 【编程菜谱系列一】手把手教你用废旧手机改造为人脸识别监控
  18. 网络访问: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属性增加guest组,workgroup无法访问,详细教您workgroup无法访问如何解决...
  19. IMAC双系统WIN下截屏快捷键
  20. java编写websocket客户端

热门文章

  1. ZooKeeper之Web管理工具Shepher介绍
  2. php获得6个月以前的日期,请问下使用PHP如何获取某个月的所有日期
  3. AduSkin - UI 追求极致,永臻完美
  4. 关于索引我能说的那些事儿
  5. 【HTML】中国天气天气插件调用
  6. C#LeetCode刷题之#551-学生出勤纪录 I​​​​​​​(Student Attendance Record I)
  7. sqlmap源码阅读系列init中的_cleanupOptions
  8. 软件测试漫谈之谈谈技术之外的事情
  9. 算法训练营 重编码_关于如何在没有训练营的情况下学习编码的10条提示
  10. aws python库_适用于Alexa的新AWS Python SDK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