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地理看三国演义

这是本人第一次在CSDN写博客,先搬运一篇本科时的涂鸦之作

无意中看了与文化地理相关的书,这也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学期新开的人文地理专业课开始的时候觉得没多少意思,不知道它的应用方向是哪些。现在终于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对我来说,历史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中国五千年历史我都比较了解。但我一直都是从单一的一个方面去看待一段历史,最近我才明白,原来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也可以从地理的角度去解读。并且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往往更加客观,因为研究地理现象必须抛却主观因素,才能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最普遍的地理规律。

三国演义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经常挂在嘴边的,可以说,这段历史已经家喻户晓。虽然说,小说中对一些历史情节进行了一些艺术上的渲染和夸张,但大体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现在从政治地理的角度上看,小说可以说把军事斗争和地理环境结合的十分出色。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一系列精彩故事都与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当然也是政治军事活动的舞台。自古以来政治与军事不仅脱离不了具体的地理环境,而且后者还关系到其利弊得失。历史上,凡是重要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无不对地理环境有充分了解,并将其与政治军事形势相结合,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根据地理条件分析政治军事形势,提出战略思想的高论。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那时为什么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两国,也不像后来的五代十国时出现更多的割据政权,何以单单只是三国?

历史上我国王朝的统一与分裂的原因,不外乎外族入侵和地方割据。很多时候都是这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具体到三国这段时期,当王朝发生动乱时,在中央权力不易到达的地区,地方官吏在经济上一旦有了能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就会出现分裂。只有当打破这种均势因素后,才会重新统一。

从政治地理学来看,一个国家或地方独立实体在一个相互攻战的环境中存在下去,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有核心地区,这里人口多、密度高、经济发达,有一种凝聚力,可以提供兵源、政治与经济支持;二是防守条件,不仅要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便于防守,还要有一定距离的缓冲带。后者对力量较弱的一方尤为重要。

从地理条件看,我国南北的自然地理界限大致是秦岭淮河。在其北面是黄河流域,在这一区域有两个大的平原-黄淮平原与海河平原。从太行山往东一泻千里,北起现北京、南到淮河之滨。这块纵横上千公里的土地,除山东半岛的泰山与丘陵外,大多是平原沃野,阡陌相连,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是长江流域,从西向东看,有四川盆地、两湖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三个明显的自然地理单元。其既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界限,又有山脉、河流的隔离。

在东汉末年出现的黄巾起义,主要集中于北方的这两个平原上。加上洛阳与长安遭受董卓之乱,整个北方人口大减,经济衰落,中央政权有名无实,这为群雄纷起、割据自立创造了条件,不仅北方出现地方割据,南方亦形成佣兵称霸的地方势力。

在北方,袁绍占翼、并、青、幽四州,吕布刘备据徐州,张绣有南阳,马腾、韩遂等在关中与西凉,曹操立于兖州。在北方群雄中,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收黄巾,取其精锐,组织“青州兵”;招募流民,屯田与许昌,使动乱的社会走向稳定;招纳贤士,收编豪强,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集团。

最重要的是迎汉献帝、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独一无二的优势。之后收降了张绣、斩杀了吕布、逐走了刘备、消灭了袁术,稳定了许都周边的局势。然后又消灭了袁绍集团,取得翼、并、青、幽四州并征战乌桓、平定辽东。至此,曹操在北方除关中、西凉以外,已完成其统一大业。

其统一的原因,除上述曹操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便是因为黄淮与海河平原是一个地域整体,无法予以分割。群雄征战的结果,只能是强者胜,不可能有长时间的分裂而不统一。

在南方,长江流域自上而下的四川盆地、两湖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恰与益、荆、扬三州的行政区划大体相符。当北方汉室衰微、群雄纷起时,南方亦随之拥军割据。由于南方在东汉末年,既不是黄巾起义之地,又不是群雄逐鹿之野,所以相对平静,人口与经济地位在全国范围内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这种情况增强了与北方相对峙的势力。

益、荆、扬三州,由于环境条件与人物情况不同,其实力亦各不相同。益州刘璋比较保守,缺乏进取,偏居一隅,比较封闭;加上受汉中张鲁侵扰,势力衰弱,对外没什么影响。荆州刘表为人优柔寡断,加上缺乏谋臣良将,有刘备而不善使用,只能坐守荆州无所作为。江东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之士,进据江东,知人善任,力图谋求向外发展。

当曹操统一北方后,想利用其声势一举征服南方以求统一全国。因此,于建安十三年的秋天起兵经南阳南下荆州。恰好借刘表病死之际,收降其余众,驻军于南郡。当胜利在望之时,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一时再难以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听任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曹操从而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因此,可以说三国鼎立是政治力量平衡的结果,但其中的地理因素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时,益、荆、扬三州皆处于独立状态,为什么不能形成三家联合对付曹操而四国独立的局面呢?这其中除人为因素外,也与地理条件有关。

荆州两湖平原自然区介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下游之间,通过长江与上下两自然区相联系。其北与中原地区有大别山作为屏障,但汉水支流所形成的南阳盆地却是进入中原的捷径。所以,荆州正好位于北方中原与益、扬之间,地理形势非常特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荆州由于居于长江中游,所以据长江水道,江面宽阔,联系方便;往北通过南阳,越过伏牛山低矮丘陵,可进入许都的郊野;向西经三峡可到达成都平原。

从外部来看,江东扬州与荆州一水相隔,近在咫尺。扬州如取得荆州则可以发挥大江阻隔作用,避免上游敌船的威胁。因此,要获得真正的安全,下游的扬州必然视荆州为必争之地,更不愿使之落入敌手。

对中原来说,荆州是进入南方的要道,占据荆州就可以顺流而下,直取江东完成统一。即便不能如愿以偿,也要占据南阳和襄樊,即可保证许都西南安全,又可维持对荆州的威慑作用。

从益州方向,获得荆州更是十分重要。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的那样,“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见,荆州位于军事割据与抗衡的“中枢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在关键时候刘表病故,荆州成为无主之地,遂成三家必争之地,由此引发了三场关键战役:

第一当然是赤壁之战。曹操在扫平北方群雄(只剩下关中与西凉的马超和韩遂),感到已无后顾之忧时,进行南征。由南阳盆地南下,恰值刘表病故,得以兵不血刃收降刘琮,进驻襄阳,驱逐刘备,占据南郡。曹操原想以大军压境之势,击败刘备,逼降孙权,完成统一大业。却未想到反而迫使孙刘联手全力抗击,而招致赤壁之败。

曹操赤壁之败除了战略失误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可归结于他对地理形势的忽视,“舍鞍马,仗舟楫,以己之短击人之长”所致。曹操失败之后,刘备乘机取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以及南郡的江南之地。孙权除获得江夏郡以外,还在赶走曹仁后取得南郡的江北之地。而曹操则据有南阳郡与襄樊之地。结果使荆州为三家所瓜分。曹操得其北,孙权占其中,刘备据其南。为了防止曹操再次南下并巩固孙刘两家的联盟,孙权接受鲁肃建议,将南郡江北之地借给刘备,由于南郡是荆州的核心,这样刘备与曹操就在荆州形成南北对峙。

曹操据有南阳与襄樊,由于距离近,随时可以水陆并进重返荆州。由于刘备是三方中的弱方,其处于战略要地的前沿,就必然要与东吴和好,实际上也就成为东吴在荆州抗曹的急先锋。但借时容易还时难,养虎遗患,对东吴也有不利之处。

第二场战役是关羽北上攻襄樊。刘备以荆州为据点,由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进据益州,势力大增,使荆州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以刘备所占据的荆、益的土地、人口及经济实力来说,并不次于东吴。更重要的是战略地位已形成一定优势。对东吴来说,荆、益两州居于上游,如果引兵东下,对其是一种威胁。对曹操来说也一样。

为此,孙权为削弱刘备势力,提出索还荆州。刘备则托词说夺得凉州再还。孙权出兵武力夺取长沙、桂阳、零陵,关羽进兵益阳,几乎引起一场大战。由于曹操进兵汉中危机新取的益州,刘备不得不将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让与孙权以求妥协。这样,荆州就呈曹、孙、刘三家平分之势,刘备原在荆州的力量有所削弱。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利用曹操在汉中败于刘备,南阳一带不稳之机,出兵北上,围襄阳,淹樊城,斩庞德,擒于禁,造成许都以南反曹势力大起,影响极大。关羽的进攻声势对曹操威胁极大,也招致了孙权的猜忌。曹操利用孙刘两家的矛盾,鼓励孙权袭夺荆州。孙权遂乘关羽大军北上,后方空虚,计取南郡。关羽在南下中,败走麦城被杀。

关羽的失败主要在于荆州是三国的交接地区,是三家必争之地。当关羽打破孙刘两家对付曹操的平衡时,就招致曹孙两家暗中配合而失败身亡。另外,从地理形势上看,荆州与益州之间的联系是最差的,两地有千里之遥,且有三峡阻隔。所以关羽失败之后,向四川无路可退,而益州对关羽也是鞭长莫及。可见,地理条件与战略关系在这场战役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场战役是吴蜀之间的猇亭之战(夷陵之战)。战争的目的不单是刘备要为关羽报仇,也是想收复失去的荆州,恢复其原来的战略优势。否则,蜀就只剩下益州,在鼎立之势中,只能居于第三位,成其大业难矣。

于是在蜀汉平章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攻吴。吴派陆逊迎战。陆逊采取以逸待劳、坚守营寨、等待战机的策略。结果,蜀军被阻在峡口,部队施展不开,求战不得,只好在沿江边的狭窄地带一字摆开。

当时环境对蜀军极为不利,不但军需物资供应困难,而且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蜀兵叫苦不迭,士气涣散,刘备只好下令转入山林休整,待秋凉大举进攻。陆逊却出其不意放火烧林,使蜀军八百里连营尽毁。刘备只率少数人败退白帝城。

这次失败,亦与地理条件有关。一是刘备忽视地理条件,屯兵不当,犯了兵家大忌;二是战略决策失误。长江三峡狭长水急,山高路险。从西往东是有利于速进,在峡口占据桥头阵地后,需迅速展开,就地取食,避免长途供应;在这种地势条件下,不利于部队后退与停留,一旦被阻,常常全军只能全部停顿,一旦前方战斗失利,后面队伍必然被逃亡的混乱败兵冲垮。陆逊的胜,刘备的败,莫不如此。

刘备猇亭之败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三国新格局,同时,蜀国的实力下降,只能与吴和好来牵制曹魏以保住益州。

对蜀来说,刘备去世,诸葛亮受托孤遗命,辅佐刘禅。诸葛亮深知刘备失败,荆州已失,无望收回,只能巩固益州之后,再图扩展。为此,他采取的战略步骤是,首先,恢复与东吴的联盟,对曹魏形成牵制。其次,设法安抚南方少数民族,解除后顾之忧。第三,待上述两项完成之后,便专心对付曹魏。

诸葛亮为了伐魏,将前进基地设在汉中。由于国小、人少、兵力不足,经受不住重大损失,所以战斗务求稳;地形崎岖,千里补给十分困难,战斗不能拖延,切忌被阻缺粮,不战自退。所以诸葛亮由汉中转向西北,从渭水上游东下,利用该地距曹魏中心过远,大军支援费时;当地氐、羌杂居可以利用;胜则可以就地补给,收集部众,顺势东下,进兵关中。

看来,诸葛亮的设想是以益、凉两州与曹魏争天下。如果不利,则可依山防守,阻其进攻。因而,诸葛亮所谓“六出祁山”(实则五次)皆依靠其“万全之策”,所以不敢取魏延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之计。

但是,地形条件对蜀有利亦有弊。主要是给养供应与调动,加上兵力不足,难以形成合适战机。司马懿洞悉其弊,利用渭河谷地兵多、粮足、交通方便的条件,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实际上,司马懿是以静制动,用自己的“万全之策”对付诸葛亮的“万全之策”,使其寻不到战机,只能撤兵。诸葛亮虽然空有妙计,再加上姜维的英勇,但无法克服地理与人力上的限制。

在东吴,据有荆州之后,使其长江天险成为一体。防守上,可以上下响应,相互支援。另外,拥有荆州大部以后,东吴的国土、人口、势力大增。由于西边与蜀重新修好,遂可以专心对付曹魏。

从北方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而东吴只占3个,蜀仅占1个。魏国地大人多的优势十分明显,是吴、蜀无法相比的。加上三国后期吴、蜀统治者昏聩,失去了锐意进取的雄心,而魏则有司马氏掌权并取魏为晋。所以,从东汉末年开始分裂了近百年的中国开始走向统一。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西路邓艾与中路诸葛绪进攻阴平的姜维。东路主力钟会经子午谷与斜谷直取汉中。蜀军防守出现失误,钟会越过汉中进入四川。姜维得知钟会入川后急速东进阻其与剑阁。邓艾遂趁机攻阴平,经江油、绵竹,兵至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唇亡齿寒,蜀国灭亡以后东吴孤立。晋当时考虑西北边疆不稳,自己缺乏准备而未攻打吴国。到公元279年,晋在四川的船只做好准备以后,就分六路出击。四川东下的王浚水军,顺流而下,所向披靡,配合其他五路兵马,直取建业。东吴孙皓只好出城投降。

从魏晋的大举攻蜀、吴来看,都是做了充分准备,多路并进,使蜀、吴首尾难以兼顾,最后不得不乖乖投

东汉末年以来的近百年的政治势力变化,同历史上的其他时期相比较,很具有典型性,反映了我国古代几个基本政治地理现象:

以北方平原的经济和人口为基础而建立的中央政权一旦垮台,不但北方群雄四起,南方也会出现割据势力。南北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北方平原在地理上是一个地域整体,,所以往往是北方先统一而后由北方统一南方。中国历朝历代中只有明朝是由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四川盆地内有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外有高山险阻。三峡水流湍急,栈道路险难行,封闭条件最好,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独立次数最多,但封闭条件和位置偏僻也限制了其向外发展的可能。故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难治”的说法。纵观历史,建立在四川的割据政权,没有一个能统一全国,原因就是于此。

长江天堑难以逾越,为南北分裂提供了条件。襄樊与合肥,加上后来因京杭大运河修建而兴盛的扬州,成为北方南下进攻的突破口。南方实力强大时,北方多采取从上顺流而下及配合多路进攻的战略。蒙古消灭南宋便是采取的这种策略。

从文化地理看三国演义相关推荐

  1. 从「搭子」文化,看融云如何助力垂类社交应用增长

    互联网人拜佛 be like

  2. 龟山应耸起汉水文化之峰

    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最近武汉又起热议,网友留言为龟山知名度不及蛇山而鸣不平,认为文化和景观资源丰富的龟山,开发却不够,并提出多条建议.园林部门也作出了"信息量很大&qu ...

  3. 写跨文化交际的论文,有哪些好的题目推荐?

    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有许多小伙伴的专业可能是先在国内培养,然后再去国外培养一年.或者是本身的专业就是跨文化的专业,例如语言类专业.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推荐写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这类论文 ...

  4. 扬州和苏州计算机发展前景,地理答啦:扬州和苏州这两座城市,你更喜欢的是?...

    原标题:地理答啦:扬州和苏州这两座城市,你更喜欢的是?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认为,扬州和苏州都是自己喜欢的城市,两个城市各有特色.从经济发达程度上看,个人更喜欢苏州. 在地 ...

  5. 滴滴CEO程维:当初把产品拿给美团王兴看,他说了两个字“垃圾”!

    创业路上都是孤独的 在创业的时侯,我就告诉自己,专心做公司,3年内不出来分享所谓的经验.我觉得还在创业就出来分享,都是在吹牛.如果只是做到了七八十分,就会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会吹成七八十分. ...

  6. 看这一篇就够了:写简历、面试、谈薪酬的技巧和防坑指南

    读者大大们好,好几天没更新了.一方面因为这几天工作忙,占了写作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在准备这篇文章各种素材,今年是最难求职年,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大家提供高求职成功率. 这篇文章分为简历篇.面试篇.谈薪 ...

  7. 企业没“文化”很可怕

    导读:企业文化为什么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为什么要下工夫做文化产品?企业文化的效果能否量化?为什么企业间的并购总是伴随着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难题? 靠什么凝聚团队,拿什么重唤热情?只能靠企业 ...

  8. 《私有化的局限》(右幼必看!)

    私有化的局限 译者序 这是一本每一个关心改革过程中自身利益及公共利益的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书.本书讨论的是全球范围内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虽然书中没有关于中国的案例,但里面讲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与中国目前正在发生 ...

  9. 从三国演义谈创业的一点启示

    最近,想起看三国演义了,感觉它更经典,更贴近生活,更励志.就从第一集描述下人物当时的场景吧. 刘备,家徒四壁,靠织布卖草鞋为生,如今二十有八,时常惆怅感慨,大志未遂,光阴荏苒. 关羽,杀了恶霸东躲西藏 ...

最新文章

  1. 如何使网站的右键失效
  2. 第 3 次读 Effective Java,这 58 个技巧最值!
  3. 面试官问:Integer 如何实现节约内存和提升性能的?
  4. ftp 文件完整性校验_FTP空间是什么?如何获取免费FTP空间吗?
  5. 独家|OpenCV 1.2 如何用OpenCV扫描图像、查找表和测量时间(附链接)
  6. dbvis 数据库工具:数据库驱动集合包获取,dbvis数据库工具安装驱动实例演示
  7. rust实战入门到进阶(3)
  8. Scala入门到精通——第十节 Scala类层次结构、Traits初步
  9. Sql 中的变量使用
  10. python刷b站教程_【Python】【学习资源】B站上的Python学习资源
  11. Flutter布局锦囊---蜡笔画的表单
  12. [HTML/CSS]浮动的那点事儿
  13. 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 ) 的 创建、关闭、监控
  14. 浅谈SpringAOP功能源码执行逻辑
  15. VM14 启动Ubutun16.04 黑屏,实用解决办法
  16. 数据库——T-SQL方式创建数据库
  17. 用python画一只加拿大电鳗
  18. Microsoft Teams 报错:We‘re sorry-we‘ve run into an issue.
  19. 联想扬天ACPI\LBAI0100未知设备的处理方法 此驱动为电源管理
  20. 《第四堂棒球课》:MLB棒球创造营·棒球名人堂

热门文章

  1. 收集一些好玩的注释,HAVE FUN!!!
  2. Basler 工业相机 Python开发采集数据、保存照片
  3. UVA-12627 Erratic Expansion
  4. MP-4可燃气体传感器介绍
  5. 基于单片机温度和可燃气体浓度采集设计
  6. 重装系统 SSD+HDD并开启IRST(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
  7. wavenet时间序列预测---TensorFlow版(附源码+数据)
  8. mooc过来人公开课郑莉 c++语言程序设计 编程作业答案,mooc过来人公开课郑莉 c++语言程序设计 编程作业答案...
  9. Lawliet|Python学习笔记——turtle库
  10. C语言 · 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