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就是需要找到模型的鞍点,也就是最优点。因为模型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的凸函数,所以如果没有好的优化方法可能会跑不到极值点,或者是局部极值,甚至是偏离。所以选择一个良好的优化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比较常规的优化方法:梯度下降。以下介绍的这些算法都不是用于当个算法,可以试用于能可微的所有算法。 ###Gradient Descent 常见会用在logistics regression或者是linear regression里面。比如logistics regression,这个模型直接等于0是求不出解析解的,所有只能用一些迭代方法求解。当样本的label是 每一个样本正确概率: 最大似然函数化简: target function就是如上的,要做的就是优化上面的损失函数。 这个就是当前点的梯度,而函数的更新方向就是向着梯度的负方向进行的,所以最后是要减:


最优点很明显是在左边,而待优化点是点,而在点的梯度是上升的,所以负方向才是正确的,最后得到的梯度就是要减去了。这个就是gradient descent。对于步长,可以选择,t就是循环次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多,越来越靠近极值点,再相同的迭代步长是有可能越过极值点的。事实上步长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后面会使用到。梯度下降是用给一个平面去拟合,也就是一次曲线去拟合,因为梯度下降是用泰勒一阶展开的,所以是一次曲线。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gradient descent方法的视野很小,因为它只有一阶拟合,所以当前找到那个方向并不一定是全局最优的方向,可能是有点偏离,所以经常出现之字形的走势,迭代的速度也不快。它只会看当前一阶导数哪个最适合,而不会去管二次或者三次的。 **梯度下降有三种:全量梯度下降,所有是数据一起做迭代更新。数据量很大的话速度回很慢。小批量梯度下降,一部分一部分数据的就行迭代数据。随机梯度下降SGD,随机选取几个进行迭代,可能迭代的方向会有偏差,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方向还是一样的。**代码实现前面的logistics regression中已经有了,不再重复。 给予这种不足,给出了牛顿法的改进。 ###NewTon Method 既然梯度下降做的是一阶拟合,那么试一下二阶拟合。泰勒展开二阶: 两边对求导数: 代换一下: 牛顿法有点像坐标上升的方法,先迭代一个坐标,再迭代另一个,和SMO类似。可以看到牛顿法这个时候就是二次曲线的拟合了:左边的就是成功拟合的,右边的那个就是方向错误,拟合没有成功的例子。所以牛顿法不一定会按照正确的方向拟合。上面牛顿法的式子是对于单变量的,如果是对变量,那么下面的二阶导要用到Hession矩阵。所以对于多变量的牛顿法: 称为是牛顿方向,刚刚提到,迭代方向要和一阶导数方向相反,也就是,这个想法和刚刚提出的沿着梯度方向的反方向下降的思路是一样的。分解一下这个公式:,所以Hession矩阵要是正定矩阵而且非奇异,而正定矩阵这个条件是很强的,不是在特定条件下达不到,所以牛顿法虽然下降的速度可以很快,但是方向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牛顿法要使用的话一定要要求是靠近极值点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容易偏离。从本质上去看,牛顿法是二阶收敛,梯度下降是一阶收敛,所以牛顿法就更快。如果更通俗地说的话,比如你想找一条最短的路径走到一个盆地的最底部,梯度下降法每次只从你当前所处位置选一个坡度最大的方向走一步,牛顿法在选择方向时,不仅会考虑坡度是否够大,还会考虑你走了一步之后,坡度是否会变得更大。所以,可以说牛顿法比梯度下降法看得更远一点,能更快地走到最底部。(牛顿法目光更加长远,所以少走弯路;相对而言,梯度下降法只考虑了局部的最优,没有全局思想。)这一段简单来说就是梯度下降仅仅考虑了梯度,而牛顿法不仅考虑了梯度,而且还考虑了梯度的变化,也就是梯度的梯度。 #####代码实现

def sigmoid(x1, x2, theta1, theta2, theta3):z = (theta1*x1+ theta2*x2+theta3).astype("float_")return 1.0 / (1.0 + np.exp(-z))'''cross entropy loss function
'''
def cost(x1, x2, y, theta_1, theta_2, theta_3):sigmoid_probs = sigmoid(x1,x2, theta_1, theta_2,theta_3)return -np.mean(y * np.log(sigmoid_probs)+ (1 - y) * np.log(1 - sigmoid_probs))
复制代码

sigmoid函数和cost函数,使用牛顿法代替梯度下降做逻辑回归。

def gradient(x_1, x_2, y, theta_1, theta_2, theta_3):sigmoid_probs = sigmoid(x_1,x_2, theta_1, theta_2,theta_3)return np.array([np.sum((y - sigmoid_probs) * x_1),np.sum((y - sigmoid_probs) * x_2),np.sum(y - sigmoid_probs)])复制代码

一阶导数,数据就是二维的,再加上一个偏置值就是三个导数了。

'''calculate hassion matrix'''
def Hassion(x1, x2, y, theta1, theta2, theta3):sigmoid_probs = sigmoid(x1,x2, theta1,theta2,theta3)d1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1 * x1)d2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1 * x2)d3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1 )d4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2 * x1)d5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2 * x2)d6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2 )d7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1 )d8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 * x2 )d9 = np.sum((sigmoid_probs * (1 - sigmoid_probs)))H = np.array([[d1, d2,d3],[d4, d5,d6],[d7,d8,d9]])return H
复制代码

方法比较笨,直接一个一个迭代。

'''update parameter by newton method'''
def newton_method(x1, x2, y):#initialize parametertheta1 = 0.001theta2 = -0.4theta3 = 0.6delta_loss = np.Infinityloss = cost(x1, x2, y, theta1, theta2, theta3)kxi = 0.0000001max_iteration = 10000i = 0print('while i = ', i, ' Loss = ', loss, 'delta_loss = ', delta_loss)while np.abs(delta_loss) > kxi and i < max_iteration:i += 1g = gradient(x1, x2, y, theta1, theta2, theta3)hassion = Hassion(x1, x2, y, theta1, theta2, theta3)H_inverse = np.linalg.inv(hassion)delta = H_inverse @ g.Tdelta_theta_1 = delta[0]delta_theta_2 = delta[1]delta_theta_3 = delta[2]theta1 += delta_theta_1theta2 += delta_theta_2theta3 += delta_theta_3loss_new = cost(x1, x2, y, theta1, theta2, theta3)delta_loss = loss - loss_newloss = loss_newprint('while i = ', i, ' Loss = ', loss, 'delta_loss = ', delta_loss)return np.array([theta1, theta2, theta3])
复制代码

运行函数。

    def get_param_target(self):np.random.seed(12)num_observations = 5000x1 = np.random.multivariate_normal([0, 0], [[1, .75], [.75, 1]], num_observations)x2 = np.random.multivariate_normal([1, 4], [[1, .75], [.75, 1]], num_observations)simulated_separableish_features = np.vstack((x1, x2)).astype(np.float32)simulated_labels = np.hstack((np.zeros(num_observations),np.ones(num_observations)))return (simulated_separableish_features[:, 0], simulated_separableish_features[:, 1], simulated_labels)复制代码

生成数据。

如果是随机值的话,多试几次有可能方向是错误的。这里能跑这么快是因为初始值设置的好。 对于牛顿法的这个问题还是有改进方法的。对于步长的算法研究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时候牛顿法下降的方向或许是不对的,可以使用一个阻力来阻挡一下,减慢速度,等到下一次可以重新选择。所以接下来就是对于步长的研究。 ###线搜索 步长最小化意味着就是方向了,这里的都是常数,所以可以看做是一个的函数。 #####二分搜索算法 假设,如果是一个凸函数,需要,因为,p就当前的梯度下降的方向,所以向着梯度的反方向得:,假如我们知道一个,那么就可以知道肯定有一个使得,所以二分搜索的流程很简单: ①k = 0,,如果 如果 如果,否则就继续循环。 二分搜索也叫精确搜索,因为这样不断的迭代下去是可以很精确的搜索到一个合适的值,使用二分查找法来求步长的计算复杂度很高, 因为在最小化f(x)f(x)的每次迭代中我们都需要执行一次线搜索, 而每次线搜索都要用上述的二分查找算法,因为这个精确的值在一些凸函数里面会是很小很小的,甚至后面多加一个小数,这样算起来复杂度非常高的。我们可以在牺牲一定的精度的条件下来加快计算速度, 回溯线搜索是一种近似线搜索算法。 #####回溯线搜索 对于上诉二分法的问题,这里提出了改进,牺牲掉一些精度,求一个大概的范围就好,于是有:


线性回归的一阶导数:$$\frac{dloss}{dw_j} = -\sum_{i=1}^{m}(y^i - \sum_{j=0}^{n-1}w_j*x_j^i)x_j^i$$ 线性回归的二阶导数:$$\frac{dloss}{dw_jdw_k} = \sum_{i=1}^m(x_j^ix_k^i)$$ 对照上面的公式是可以一一对应的。对于Armrji搜索只是用了第一条公式:$$f(x_k+\alpha p_k) <= f(x_k) + c_1 \alpha \nabla f_k^Tp_k$$一旦超过这个限制就可以退出了。

效果其实还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三条准则都使用上,只不过使用一条一般也足够了。 到这里线搜索还没有完。 #####Wolfe-Powell准则 有Armijo-Goldstein准则还是不够的,如下图:可以看到(a,b),(c,d)就是选择的区间,但是很明显这些区间已经避开了最低的点,当然这不是一定会,但是有这个可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Wolfe-Powell准则。 Wolfe-Powell准则也有两个表达式,第一个表达式就是$$f(x_k+\alpha p_k) <= f(x_k) + c_1 \alpha \nabla f_k^Tp_k$$第二条式子就去掉了,因为它会很容易的把极值点排除在外,所以并不需要这个条件。添加的就是:$$\nabla f(x_k + \alpha_k d_k)^Td_k >= c_2 g_k^Td_k,c_2 \in (c_1, 1)$$这条式子的直观解释就是,当前可选点的斜率要大于初始点斜率的倍。,而初始点( α=0 的点)处的切线是比 e 点处的切线要“斜”的,由于 ∈(ρ,1) ,使得 e 点处的切线变得“不那么斜”了:e和f后面的点就是满足的了,这个条件是没有的了。这个条件还是不太好,有时候会给出更严谨的一个条件: ,其实就是两边都给绝对值,但是右边的本来就是一个负数了,加上符号就是正数。这个条件就更强了:直接限定在了(e,g)和(f,h)范围之内了。这就是整个Wolfe-Powell准则。 #####线搜索的总结 线搜索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寻找一个最佳步长就是要求优化之后的函数值是要最小的,于是给出的目标函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二分法的查找,这种方法可能非常的精确搜索到一个最佳的值,但是他的计算复杂度有点高;有时候我们其实不太需要太过精确的值,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大概模糊的就好了,于是出现了回溯搜索,这是属于模糊搜索,给出的就是Armijo-Goldstein准则,但是这两个准则也有不好的地方,有时候会把极值点排除在外,于是引入曲率条件,把Armijo-Goldstein准则的第二条式子换掉,就出现了Wolfe-Powell准则,条件再强一点两边加上绝对值,这样就出现了最终的Wolfe-Powell准则。 对于步长的研究并不针对某一个算法,对于优化下降的算法都可以使用,梯度下降,牛顿法,拟牛顿法都可以用到,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梯度下降的步长也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选择最优步长,牛顿法用Armijo搜索的方法是可以得到全局牛顿法,也叫阻尼牛顿法,这样可以使得迭代方向可以避免向错误的方向进行,增加点阻力。 这篇文章主要的研究对象还是牛顿法,所以下面的三个算法分别就是DFP,BFGS,LBFGS。 ###DFP 前面的阻尼牛顿法解决的就是对于迭代方向的问题,但是对于计算复杂度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矩阵求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如果维度一多是计算复杂度是很大的,所以拟牛顿法基本上都是构造一个和Hession矩阵相似的矩阵来替代。但是问题来了,用近似矩阵替代,效果可能会不好,给出如下证明: 首先由牛顿法可以得到: 由于,所以右边也是要求小于0,那么自然就是大于0了,这也就证明了Hession矩阵的正定性。在逐步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要求函数值是下降的,但是有时候Hession矩阵不一定是半正定的,可能会使得函数值不降反升。 拟牛顿法可以使目标函数值沿下降方向走下去,并且到了最后,在极小值点附近,可使构造出来的矩阵与Hesse矩阵“很像”了,这样,拟牛顿法也会具有牛顿法的二阶收敛性。 #####推导证明 涉及到Hession矩阵,自然就涉及到二阶导数矩阵了,Hession矩阵只是对于多变量二阶导数的一种描述方式。Taylor展开:$$f(x) = f(x_{i+1})+(x-x_{i+1})^T\nabla f(x_{i+1}) + \frac{1}{2}(x-x_{i+1})^TH_{i+1}(x+ x_{i+1})+o(x+x_{i+1})....$$还是用二次导数做近似,很多函数都可以用二次导数做近似。去掉高次项两边求导数:$$\nabla f(x_i) = \nabla f(x_{i+1}) + H_{i+1}(x_i-x_{i+1}) \ H^{-1}\nabla f(x_i)=H^{-1}\nabla f(x_{i+1}) + (x_i-x_{i+1}) \ H^{-1}(\nabla f(x_i) - \nabla f(x_{i+1})) = (x_i - x_{i+1})$$ 上面那个方程就是拟牛顿方程。上面那个矩阵就是一个近似矩阵。近似矩阵有很多种,如果按照上面那种方式进行计算,复杂度没有降多少,所以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迭代计算,比较常见的迭代方式:$$H_{i+1} = H_i + E_i$$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要这么设计。一般给出的设计就是$$E = mvv^T+nww^T$$因为希望每次迭代h能有一个微小的变化而不是巨大的变化,这样才有可能收敛。而且这个结构设计的也很简单,也是对称的。 代入上面的拟牛顿方程:$$H_{i+1}(\nabla f(x_{i+1})-\nabla f(x_i)) = (H_i+E_i)(\nabla f(x_{i+1}) - \nabla f(x_i)) \ (H_i + mvv^T+nww^T)(\nabla f(x_{i+1}) - \nabla f(x_i))=x_{i+1} - x_i \ H_i(\nabla f(x_{i+1})-\nabla f(x_i)) + mvv^T(\nabla f(x_{i+1})-\nabla f(x_i)) + nww^T(\nabla f(x_{i+1})-\nabla f(x_i)) = x_{i+1}-x_i \ support: q_i = (\nabla f(x_{i+1})-\nabla f(x_i)) ,s_i = x_{i+1}-x_i \ then: H_iq_i+mvv^Tq_i+nww^Tq_i = s_i \ H_iq_i+v(mv^Tq_i)+w(nw^T)q_i = s_i$$仔细看一下这个式子,右边的是一个nx1的向量,而均为实数,也就是点积。可以直接假设,于是有。 代入上面的式子:$$H_{i+1} = H_i+\frac{s_is_i^T}{s_i^Tq_i}-\frac{H_iq_iq_i^TH_i}{q_i^TH_iq_i}$$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推导过程,我是一脸懵逼的。原来数学家也有猜的时候,这个过程和前面假设H的形式在凸优化里面,是用"很显然"来描述的,嗯,很显然!我就是他妈的没看出来显然在哪了,后面的LBFGS也是,真的很显然,但是这个我是真的不知道。看到网上的很多解释都离不开特殊情况,也就是为0或者是直接假设的,都差不多的解释。 已知初始正定矩阵H,从一个初始点开始(迭代),用式子  来计算出下一个搜索方向,并在该方向上求出可使目标函数极小化的步长α,然后用这个步长,将当前点挪到下一个点上,并检测是否达到了程序中止的条件,如果没有达到,则用上面所说的[13]式的方法计算出下一个修正矩阵H,并计算下一个搜索方向……周而复始,直到达到程序中止条件。 所以整一个流程: ①给定一个初值 ②搜索方向: ③利用搜索得到步长,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Armrji搜索或者等等的改进方法。 ④更新一波 ⑤计算,转回去继续更新。 DFP还是有缺点的:具体主要内容就是说如果Hession矩阵的是错误估计的,你们BFGS会在很少的迭代回到正确的方向,但是DFP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至于为什么不明显,我从公式还不能直接看出来。既然提到了BFGS,下面就是BFGS了。 ###BFGS BFGS和DFP其实是属于对偶的解法,一个直接求海赛矩阵逆矩阵(DFP),另一个就是求海赛矩阵(BFGS)。还是使用拟牛顿公式:,而DFP使用的是,直接求出来的就是逆矩阵了。推导过程其实很简单,和上面DFP类似,差别不大,甚至除了换一下没什么差别的。 #####推导证明 假设都和上面DFP的一样。还是,E就是矫正矩阵。E的形式和之前的是一样的。代入上面的公式:$$q_i = H_{i+1}s_i \ q_i = (H_i + mvv^T + nww^T)s_i \ q_i = H_is_i+(mv^Ts_i)v+(nw^Ts_i)w$$同样假设,同样选取特殊情况,,代进矫正函数的表达式:$$H_{i+1} = H_i+\frac{vv^T}{v^Ts_i} - \frac{ww^T}{w^Ts_i} \ H_{i+1} = H_i+\frac{q_iq_i^T}{q_i^Ts_i} - \frac{H_is_is_i^TH_i^T}{s_i^TH_is_i} $$仔细看一些这个式子,和DFP那个式子是换了一下位置而已,所以这个过程和步骤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按照常规套路,一般是这样: 所以整一个流程: ①给定一个初值 ②搜索方向: ③利用搜索得到步长,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Armrji搜索或者等等的改进方法。 ④更新一波 ⑤计算,转回去继续更新。 然而,如果是这样,复杂度还是存在的,还是得求个导数啊。所以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行的,因为拟牛顿法的改进有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就是计算复杂度的问题了。 对于求逆矩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Sherman-Morrison公式:$$(A+uv^T)^{-1}=A^{-1}-\frac{A^{-1}uv^TA^{-1}}{1+v^TA^{-1}u}$$ 用Sherman-Morrison公式改造一下:至于是怎么改造的,有兴趣自己看吧,原谅我并没有看懂,懂了我也想不出来。 根据这个结果改造一下: 所以整一个流程: ①给定一个初值 ②搜索方向: ③利用搜索得到步长,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Armrji搜索或者等等的改进方法。 ④更新一波 ⑤计算,转回去继续更新。 完美的达到了降低复杂度的目标。但是我还是不知道BFGS为什么相对DFP来说对于纠正方向要更快一点。这两个是对偶式子,难到是因为用了Sherman-Morrison公式吗? #####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DataProcesser import DataProcesserdef bfgs(feature, label, lam, maxCycle):n = np.shape(feature)[1]w0 = np.mat(np.zeros((n, 1)))rho = 0.55sigma = 0.4Bk = np.eye(n)k = 1while (k < maxCycle):print('Iterator: ', k, ' error: ', get_error(feature, label, w0))gk =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0, lam)dk = np.mat(-np.linalg.solve(Bk, gk))m = 0mk = 0while (m < 20):newf = get_result(feature, label, (w0 + rho**m*dk), lam)oldf = get_result(feature, label, w0, lam)if (newf < oldf + sigma * (rho ** m)*(gk.T*dk)[0, 0]):mk = mbreakm += 1#BFGSw = w0 + rho**mk * dksk = w-w0yk =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 lam) - gkif (yk.T * sk > 0):Bk = Bk - (Bk * sk * sk.T * Bk) / (sk.T * Bk * sk) + (yk * yk.T) / (yk.T * sk)k = k + 1w0 = wreturn w0def get_error(feature, label, w):return (label - feature * w).T*(label - feature * w)/2def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 lam):err = (label - feature * w).Tleft = err * (-1) * featurereturn left.T + lam * wdef get_result(feature, label, w, lam):left = (label - feature * w).T * (label - feature * w)right = lam * w.T * wreturn (left + right)/2复制代码

最主要的部分也就是公式那部分了,没有什么好讲的。实现效果:

###L-BFGS L-BFGS的出现还是为了节省,但这次是为了节省内存。每一次存储高纬度的数据需要的空间太多了,所以LBFGS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内存的开销。不再完整的存储整一个矩阵了,它对BFGS算法做了近似,而是存储计算时所需要的,然后利用哪两个向量的计算来近似代替。对于也不是存储所有的,而是只保存那么后面的m个,也就是最新的m个就好。这样就把空间复杂度降到。 毫无疑问,LBFGS是从BFGS演化而来的。对于逆矩阵的公式:$$H_{k+1}^{-1}=(I-\frac{s_ky_k^T}{y_k^Ts_k})H_k^{-1}(I-\frac{y_ks_k^T}{y_k^Ts_k})+\frac{s_ks_k^T}{y_k^Ts_k}$$ 假设,改造一下上式:$$H_{k+1}^{-1} = v_k^TH_k^{-1}v_k+p_ks_ks_k^T$$ 假设: 递推一下:



根据推论,一般的有:$$D_{k+1} = (v_k^Tv_{k-1}^T...v_1^Tv_0^T)D_0(v_0v_1...v_{k-1})\ +(v_k^Tv_{k-1}^T...v_2^Tv_1^T)(p_0s_0s_0^T)(v_1v_2...v_{k-1}v_k)\ +(v_k^Tv_{k-1}^T...v_3^Tv_2^T)(p_1s_1s_1^T)(v_2v_3...v_k-1v_k)\ +...\ +(v_k^Tv_{k-1}^T)(p_{k-2}s_{k-2}s_{k-2}^T)(v_{k-1}v_{k})\ +v_k^T(p_{k-1}s_{k-1}s_{k-1}^T)v_k\ +p_ks_ks_k^T$$ 可以看的出,当前的海赛矩阵的逆矩阵是可以由给出的,所以直接存储对应的即可,上面提到过为了压缩内存,可以只是存储后面的m个,所以更新一下公式:$$D_{k+1} = (v_k^Tv_{k-1}^T...v_{k-m+1}^Tv_{k-m}^T)D_0(v_{k-m}v_{k-m+1}...v_{k-1})\ +(v_k^Tv_{k-1}^T...v_{k-m+2}^Tv_{k-m+1}^T)(p_0s_0s_0^T)(v_{k-m+1}v_{k-m+2}...v_{k-1}v_k)\ +(v_k^Tv_{k-1}^T...v_{k-m+3}^Tv_{k-m+2}^T)(p_1s_1s_1^T)(v_{k-m+2}v_{k-m+3}...v_k-1v_k)\ +...\ +(v_k^Tv_{k-1}^T)(p_{k-2}s_{k-2}s_{k-2}^T)(v_{k-1}v_{k})\ +v_k^T(p_{k-1}s_{k-1}s_{k-1}^T)v_k\ +p_ks_ks_k^T$$ 公式长是有点长,但是已经有大神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算法解决这个问题,two-loop-recursion算法: end for 这个式子到底行不行呢?证明一下理论:

这样就证明这个算法的正确性。然而其实我根本不关心这个算法正确性,我只是想知道 ###这是怎么想出来的,说实话第一眼看根本没有get到这个算法就是实现了LBFGS,所以如果有大神知道麻烦私信我!渣渣感激不尽。 按照上面算法得到方向之后就可以使用线搜索得到合适的步长最后结合更新了。 #####代码实现 前面求梯度都一样的,就是后面的更新有不同:

def lbfgs(feature, label, lam, maxCycle, m = 10):n = np.shape(feature)[1]w0 = np.mat(np.zeros((n, 1)))rho = 0.55sigma = 0.4H0 = np.eye(n)s = []y = []k = 1gk =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0, lam)dk = -H0 * gkwhile (k < maxCycle):print('iter: ', k, ' error:', get_error(feature, label, w0))m1 = 0mk = 0gk =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0, lam)while (m1 < 20):newf = get_result(feature, label, (w0 + rho ** m1 * dk), lam)oldf = get_result(feature, label, w0, lam)if newf < oldf + sigma * (rho ** m1) * (gk.T * dk)[0, 0]:mk = m1breakm1 = m1 + 1w = w0 + rho ** mk * dkif k > m:s.pop(0)y.pop(0)sk = w - w0qk = get_gradient(feature, label, w, lam)yk = qk - gks.append(sk)y.append(yk)t = len(s)a = []for i in range(t):alpha = (s[t - i -1].T * qk) / (y[t - i - 1].T * s[t - i - 1])qk = qk - alpha[0, 0] * y[t - i -1]a.append(alpha[0, 0])r = H0 * qkfor i in range(t):beta = (y[i].T * r) / (y[i].T * s[i])r = r + s[i] * (a[t - i - 1] - beta[0, 0])if yk.T * sk > 0:dk = -rk = k + 1w0 = wreturn w0复制代码

中间还要有一个判断下降方向的过程。

数据比较少,所以效果差别都不大。 ###总结 首先提到的是梯度下降,梯度下降算法虽然很简单,但是下降的方向会有所偏差,可能胡局部不稳定,速度不会特别快,但是最终是会到达终点。于是改进一下,梯度下降是一阶拟合,那么换牛顿法二阶拟合,但是牛顿法问题来了,迭代的方向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改进一下,加点阻力,就算是不准确的,用linear search也可以调整一下。但是对于阻尼牛顿法还是存在了计算复杂度的问题,于是改进一下,用DFP直接做近似逆矩阵,达到了降低复杂度的问题,但是对于方向梯度的问题还是不是特别好,于是又出来了BFGS,用了比较牛逼的Sherman-Marrion公式求出了逆矩阵。问题又来了,每次都存储这么大的矩阵,有没有办法降低一些呢?于是改进了一下,就出现了LBFGS,用两个nx1的矩阵来表示逆矩阵,并且只存储后m个更新的内容,改进一下出现了two-loop-recursion算法。后面又继续改进了一下。这部分的知识比较靠近数值优化我心脏已经受不了了。

####GitHub代码:github.com/GreenArrow2…

转载于:https://juejin.im/post/5c32115fe51d45524025d09b

Optimiz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相关推荐

  1. 最新《机器学习最优化》课程笔记,38页pdf,Optimization for Machine Learning

    点上方蓝字计算机视觉联盟获取更多干货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与你不见不散 仅作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于:专知 AI博士笔记系列推荐 周志华<机器学习>手推笔 ...

  2. 机器学习与优化基础(Machine 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新机器视觉 引用大佬Pedro Domingos的说法: ...

  3. 文献学习(part90)--How Can Machine 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Help Each Other Better?

    学习笔记,仅供参考,有错必纠 关键词:优化:机器学习:概括能力:数据 文章目录 How Can Machine 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Help Each Other Be ...

  4. Auto Machine Learning笔记 - Bayesian Optimization

    原文链接:Auto Machine Learning笔记 - Bayesian Optimization 优化器是机器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确定损失函数时,你需要一个优化器使损失函数的参数能够快速 ...

  5. Federated Machine Learning: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

    郑重声明:原文参见标题,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将会撤销发布! 今天的人工智能仍然面临两大挑战.一种是,在大多数行业中,数据以孤岛的形式存在.二是加强数据隐私和安全.我们提出了一个解决这些挑战的可能方案 ...

  6. Machine Learning Project Checklist

    文章目录 Machine Learning Project Checklist Frame the Problem and Look at the Big Picture Get the Data E ...

  7. A Survey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rom a Machine Learning Perspective

    A Survey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rom a Machine Learning Perspective 机器学习视角优化方法的综述 读了一篇关于优化方法的综述,记录的 ...

  8. Auto Machine Learning 自动化机器学习笔记

    ⭐适读人群:有机器学习算法基础 1. auto-sklearn 能 auto 到什么地步? 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模型中: 常规 ML framework 如下图灰色部分:导入数据-数据清洗-特征工程-分 ...

  9. Machine Learning | (2) sklearn数据集与机器学习组成

    Machine Learning | 机器学习简介 Machine Learning | (1) Scikit-learn与特征工程 Machine Learning | (2) sklearn数据集 ...

最新文章

  1. C++11 带来的新特性 (2)—— 统一初始化(Uniform Initialization)
  2. 安卓下拉刷新、上拉加载数据显示
  3. PostgreSQL — 基于 Recovery 流复制的数据备份
  4. suse系统_你知道吗,Artifactory还可以管理SUSELinux系统的依赖
  5. json python无效语法_在python中打开无效的json文件
  6. SQL Server 2005远程连接连不上的解决办法收藏 Microsoft给的方法
  7. Android动态显示和隐藏状态栏
  8. c中获取python控制台输出_linux c程序中获取shell脚本输出的实现方法
  9. cm10主题android l,索爱MK16i刷机包[Nightly 2013.03.18 CM10] Cyanogen团队定制
  10. 彻底卸载流氓软件如360等 1. 使用卸载软件(附下载链接) 2. 安全模式删除两种方法
  11. Perl读取文件信息
  12. 实拍:丽江特色美食腊排骨火锅
  13. 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bug--05
  14. 一个三本学生的面试之旅
  15. Win10打印机使用异常?windows系统如何删除更新补丁,驱动人生解决方案
  16. JMS578开PS3111固件方法,SATA/USB通用,附群联PS3111量产开卡软件
  17. VS使用C++开发桌面程序
  18. CSS空格和换行的处理
  19. java基础 马士兵_马士兵java零基础
  20. 串--串的定义,顺序、链式存储结构,BF、KMP模式匹配算法(C语言描述)

热门文章

  1. 何时可以开启透明数据加密(TDE)?
  2. Puppet常用配置与管理
  3. 制作U盘启动的并可保持更改更新和设置的BT4最终版完全手册
  4. 在Windows Server 2008中安装Exchange Server 2007 SP1
  5. C++指针探讨 (二) 函数指针
  6. andriod数据库的开发
  7. spring-security3 配置和使用
  8. Javascript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9. LNMP+HAProxy+Keepalived负载均衡(五)- 通过rsyncd实现文件的相互同步
  10. Facebook何恺明团队提出SlowFast网络,视频识别无需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