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中央处理器
    • CPU的功能和组成 — 掌握
      • CPU的功能
      • CPU的基本组成
      •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
    • 指令周期 — 掌握
      •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 了解
      •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
      • 时序信号产生器
      • 控制方式
    • 微程序控制器 — 掌握
      • 微程序控制原理
      • 微程序设计技术
    • 流水CPU — 理解
    • 例题
  • 总线系统
    •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 理解
      • 总线的基本概念
      • 总线的连接方式
      • 总线的内部结构
      • 总线结构实例
    • 总线接口 — 了解
      • 信息的传送方式
      • 接口的基本概念
    • 总线的仲裁 — 理解
      • 集中式仲裁
      • 分布式仲裁
    •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 了解
      • 总线的定时
      • 总行数据传送模式
    • 例题
  • 外围设备
    • 外围设备概述 — 了解
      • 外围设备的一般功能
      • 外围设备的分类
    • 磁盘存储设备 — 掌握
      • 磁记录原理
      • 硬磁盘机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 硬磁盘驱动器和控制器
      • 磁盘上信息的分布
      • 磁盘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 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 了解
    • 显示设备 — 理解
    • 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 理解
    • 例题
  • 输入输出系统
    •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与信息交换方式 — 了解
      •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
      • 信息交换方式
    • 程序查询方式 — 理解
    • 程序中断方式 — 掌握
      • 中断的基本概念
      • 程序中断方式的基本IO接口
      • 单级中断
      • 多级中断
      • Pentium中断机制
    • DMA方式 — 掌握
      • DMA的基本概念
      • DMA传送方式
      • DMA控制器
      • DMAC的类型
    • 通道方式 — 了解
      • 通道的功能
      • 通道的类型
    • 通用I/O标准接口 — 了解
    • 例题

中央处理器

CPU的功能和组成 — 掌握

CPU的功能

  • 指令控制: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
  • 操作控制:对指令操作码译码后产生控制信号
  • 时间控制:维持各类操作的时序关系
  • 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CPU的基本组成

现代的CPU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片内Cache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条指令的存放位置
  • 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
  • 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

  • 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
  • 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1. 数据缓存寄存器(DR)

    暂时存放运算器与外界传送的数据,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的中转站,并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

  2. 指令寄存器(IR)

    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其对应的操作码字段直接作为指令译码器的输入

  3. 程序计数器(PC)

    始终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对应于指令cache的访问

  4. 地址寄存器(AR)

    保存当前CPU所访问数据的内存单元地址

  5. 通用寄存器

    暂时存放ALU运算的数据或结果

  6. 状态条件寄存器(PSW)

    保存各种状态和条件控制信号,每个信号由一个触发器保存,从而拼成一个寄存器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

数据通路:两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操作控制器: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建立正确的数据通路,从而完成指令的执行

操作控制器可分为:

  • 硬布线控制器:采用时序逻辑技术实现
  • 微程序控制器:采用存储逻辑实现
  • 前两种方式结合

指令周期 — 掌握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CPU执行程序是一个“取指令-执行指令”的循环过程

指令周期: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完毕的时间总和

CPU周期:又称机器周期,一般为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完整的指令周期:取指周期 — 间址周期 — 执行周期 — 中断周期

时钟周期:也叫节拍脉冲或T周期,是计算机工作的基本时间单位

不同指令的指令周期不一定相同,但是所有指令的第一个机器周期必为取指周期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方框:代表一个CPU周期,方框中的内容表示数据通路的操作或某种控制操作

菱形:通常用来表示某种判别或测试,时间上依附于之前一个方框的CPU周期,而不单独占用一个CPU周期

~(公操作符):表示一条指令已经执行完毕,转入公操作

示例:

  1. “ADD R2,R0”指令完成(R0)+(R2)→R0的功能操作,画出其指令周期流程图,并列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指令周期应包括取指周期和执行周期,执行周期中应首先将R0、R2两寄存器的内容送入ALU的操作数缓冲器中,再执行加法运算

  1. “SUB R1,R3”指令完成(R3)-(R1)→R3的操作,画出其指令期流程图,并列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 了解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

时序信号的作用:使计算机准确、迅速、有条不紊的工作

CPU通过时序控制来识别指令和数据

时序信号的体制:电位 — 脉冲制

硬布线控制器的时序信号:常采用主状态周期 — 节拍电位 — 节拍脉冲三级体制

微程序控制器的时序信号:一般采用节拍电位 — 节拍脉冲二级体制

时序信号产生器

用逻辑电路实现时序的控制

微程序控制器中时序信号产生器的组成:时钟源、环形脉冲发生器、节拍脉冲和读写时序译码逻辑、启停控制逻辑

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在任何情况下,已定的指令在执行时所需的机器周期数和时钟周期数都固定不变

异步控制方式:每个指令周期包含的机器周期数目由联络信号控制,不固定

联合控制方式

  • 大部分操作序列为固定的机器周期
  • 机器周期的节拍脉冲数固定

微程序控制器 — 掌握

微程序控制原理

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软件方法来设计硬件的一门技术,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一系列优点

基本思想

  • 仿照通常的解题程序的方法,把操作控制信号编程所谓的“微指令”,存放到一个只读存储器里
  • 当机器运行时,一条一条地读出这些微指令,从而产生全机所需要的的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使部件执行规定的操作

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之间的联系

  • 控制部件向执行部件发出控制信号
  • 执行部件向控制部件返回状态信息

微命令: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各种控制命令

微操作:执行部件的最基本的操作,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执行的操作

状态测试:执行部件通过反馈线向控制部件反应当前操作状态,以使控制部件决定下一步的微命令

微操作的分类:

  • 相容性微操作:在同时或同一个CPU周期内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 相斥性微操作:不能在同时或不能再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微指令:一个CPU周期中,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一组微命令的组合,一般包括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大部分

微程序:能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功能的多条微指令序列;每条机器指令都对应着一段微程序

微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微指令;由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部分构成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一个微程序是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的

微程序设计技术

微命令编码的表示方法有:直接表示法、编码表示法、混合表示法

微程序的入口地址:微程序的第一条微指令所在控存单元的地址

微指令中确定后继微地址的方法:计数器的方式、多路转移方式

微指令格式

  • 水平型微指令
    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微命令的微指令(一般由操作控制字段、判别测试字段、下地址字段三部分构成)
  • 垂直型微指令
    微指令中设置微操作码字段,采用微操作码编译法,由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流水CPU — 理解

并行性的两种含义

  • 同时性: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 并发性: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的三种形式:

  • 时间并行:使用流水处理部件,时间重叠
  • 空间并行:设置重复资源,同时工作
  • 时间并行 + 空间并行:时间重叠和资源重复的综合应用

流水CPU的加速比

若某CPU指令执行,可划分为K个阶段,每个阶段1个周期

非流水线CPU处理n个任务时,所需始终周期数 T = n x k

一个具有k级过程段的流水CPU处理这n个任务时,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Tk = k + (n - 1)

  • k个时钟周期用于处理第一个任务
  • k个周期后,流水线被装满,剩余的n-1个任务只需n-1个周期即可完成

将T1和Tk的比率定义为k级线性流水处理器的加速比:Ck = T1 / Tk

指令流水线的性能指标:

流水线分类

  • 指令流水线
  • 算术流水线
  • 处理机流水线

例题

例一

计算机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法,为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字段直接编码法,共有33个微命令,构成5个互斥类,分别包含7、3、12、5和6个微命令,则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_15位_

解析:字段直接编码就是把微命令多个段,段的数目等于互斥类的数目。因此这里分为5个段,每段里要留一个离散状态表示自己没命令。所以7个微命令对应3位,3个微命令对应2位,12个微命令对应4位,5个微命令对应3位,6个微命令对应3位,共15位。

例二

指令流水线有取值(IF)、译码(ID)、执行(EX)、访存(MEM)、写回寄存器堆(WB)五个过程段,共有7条指令连续输入此流水线,时钟周期为100ns

解析:

  1. 请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

  2. 求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

    流水线执行完7条指令的时间是 5 + (7 - 1)= 11 个时钟周期
    故实际吞吐率为 7 / (11 x 100ns) = 64 x 10^5条指令/s

例三

判断一下三组指令个存在哪种类型的数据相关

例四

不会引起流水阻塞的是 (数据旁路);
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 (程序计数器);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 ,构成控制信号序列的最小单位 (微命令);

例五
假设某机器有80条指令,平均每条指令由4条微指令组成,其中有一条取指微指令是所有指令公用的。已知微指令长度为32位,请估算控制存储器容量

解析:

总线系统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 理解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路

总线的分类

  • 按传送的信息分:

    • 数据总线:单向,三态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
    • 地址总线:双向,三态总线,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 控制总线:传送控制、状态信息
  • 按连接部件分
    • 内部总线:各芯片内部逻辑器件的连接总线
    • 系统总线: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连接总线
    • 通信总线:微机系统与微机系统、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总线

总线的性能指标

  • 总线宽度:一次总线操作中,最多可传送的数据位数

  • 总线周期:依次总线操作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总线周期与总线的时钟频率成反比

  • 寻址能力:取决于地址总线的根数

  • 负载能力:总线上能够连接的设备数

  • 传输率:也称为总线带宽,通常指总线所能达到的最高数据传输率,单位是Bps(每秒传送字节数)
    计算公式:Dr = D X f/N

    D — 数据宽度;f — 总线时钟频率;N — 完成一次数据传送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 是否支持突发传送

    总线上数据传送方式:
    正常传送 — 每个传送周期先传送数据的地址,再传送数据
    突发传送 — 支持成块连续数据的传送,只需给出数据块的首地址,后续数据地址自动生成

总线的连接方式

  • 单总线结构
    使用一条系统总线来连接CPU、内存和I/O设备

  • 双总线结构
    在CPU和主存之间专门设置了一组高速的存储总线

  • 三总线结构
    在各外部设备与通道之间增加一组I/O总线

  • 多总线结构
    通过桥将总线彼此相连

总线的内部结构

现代总线可分为四个部分

  • 数据传送总线: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
  • 仲裁总线:总线请求线、总线授权线
  • 中断和同步总线:中断请求线、中断认可线
  • 公用线:时钟信号、电源等

总线结构实例

总线的发展历程

总线接口 — 了解

信息的传送方式

  • 串行传送
    使用一条传输线,采用脉冲传送
    特点:成本比较低廉,信息传送速度慢
  • 并行传送
    每一数据位需要一条传输线,一般采用电位传送
    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方式
  • 分时传送
    总线传送信息的分时复用
    共享总线部件对总线的分时复用

接口的基本概念

接口:I/O设备适配器;指CPU和主存、外围设备之间用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

接口的典型功能:控制、缓冲、状态、转换、中断等

一个适配器必须有两个接口,一个同系统总线相连,采用并行方式;另一个同设备相连,可能采用并行方式或是串行方式

利用串行方式传送字符,每秒钟传送的比特(bit)位数常称为波特率

总线的仲裁 — 理解

多个功能模块争用总线时,必须由总线仲裁部件选择一个主设备使用总线

总线占用期:主方持续控制总线的时间

集中式仲裁

由中央仲裁器决定总线使用权的归属

链式查询方式
设备的优先权与总线控制器的距离有关

连接方式

  • 采用菊花链的方式连接所有具有总线使用能力的部件
  • 各设备共用一根总线请求信号线BR、总线授权信号线BG、总线忙信号线BS与中央仲裁器连接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设备的优先权由计数值决定,计数值为0时同链式查询方式

连接方式

  • 省去总线授权信号BG
  • 增加计数器和设备地址线号线,每次相应总线申请,由计数值决定相应的顺序

独立请求方式
设备的优先权由中央仲裁器的内部排队逻辑决定

连接方式:每个部件均由独立的请求和响应信号线,由中央仲裁器的内部排队逻辑决定响应顺序

分布式仲裁

分布式仲裁不需要中央仲裁器,由分布在各部件中的多个仲裁器竞争使用总线

每个潜在的主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器和唯一的仲裁号,通过仲裁总线上仲裁号的比较,决定可占用总线的部件

分布式仲裁是以优先级仲裁策略为基础

工作过程:

设备请求总线 读取仲裁总线上的设备号(该设备号为正在使用总线设备的设备号)与本设备号比较,若本设备优先级低,不能获取总线 不断比较;若本设备优先级高 向仲裁总线送出设备号 获得总线控制权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 了解

总线的定时

总线的信息传送过程: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信息传送、状态返回

定时:确定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序关系

定时的分类:同步定时、异步定时

同步定时

系统采用统一的时钟信号,所有事件的出现时间均由该时钟信号确定

优点:各模块配合简单一致;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缺点:各模块的速度差异较大时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时钟信号受到干扰时,会引起错误的同步

适用于总线长度较短,各功能模块速度相差不多的系统

异步定时

系统依靠应答方式或互锁机制来决定事件出现的时间

优点:总线周期长度可变
缺点:增加了总线的复杂性和成本

适用于设备工作速度不一致的系统

总行数据传送模式

块传送操作:只需给出块的起始地址,然后对固定块长度的数据一个接一个地读出或写入

广播:总线允许一个主方对多个从方进行写操作
广集:与广播相反的操作,它将选定的多个从方数据在总线上完成AND或OR操作,用以检测多个中断源

例题

例一
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64位数据,总线时钟频率升为66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

解析:
一个总线周期 T = 1/f
一个总线周期传送的数据量 D = 64/8B = 8B
总线带宽 Dr = D/T = D X f = 8B X 66 X 10^6/s = 528MB/s

例二
假设数据传送速率为120个字符/秒,每一个字符格式规定包含10位(起始位、停止位、8个数据位),问传送的波特率是多少?每位占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

波特率为:10位×120/秒=1200波特
每个bit位占用的时间Td是波特率的倒数: Td=1/1200=0.833×0.001s=0.833ms

例三

下列选项中的英文缩写均为总线标准的是( D )
A. PCI、CRT、USB、EISA
B. ISA、CPI、VESA、EISA
C. ISA、SCSI、RAM、MIPS
D. ISA、EISA、PCI、PCI-Express

例四
某同步总线采用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方式,其中地址/数据线有32根,总线时钟频率为66MHz,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两次数据(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总线带宽)是( 528MB/s )

解析:
总线带宽Dr = 2D / T = 2D x f = 2 x 32bit x 66M = 4224bit x 10^6/s = 528MB/s

例五
一次总线事务中,主设备只需给出一个首地址,从设备就能从首地址开始的若干连续单元读出或写入多个数据。这种总线事务方式称为(突发传输)

例六

下列关于I/O接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状态端口和控制端口可以合用同一个寄存器
B. I/O接口中CPU可访问的寄存器称为I/O端口
C. 采用独立编址方式时,I/O端口地址和主存地址可能相同
D. 采用统一编址方式时,CPU不能用访存指令访问I/O端口

例七

下列选项中,可提高同步总线数据传输率的是( I、II、III)。

I. 增加总线宽度 II. 提高总线工作频率

III. 支持突发传输 IV. 采用地址/数据线复用

例八

  1. 同步通信之所以比异步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是因为(同步通信用一个公共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2. 在集中式总线仲裁中,(独立请求)方式响应时间最快,(菊花链)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3. 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指定主存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4. 系统总线中控制线的功能是(提供主存、I/O接口设备的控制信号和响应信号)

可结合 https://blog.csdn.net/AKUANer/article/details/104647526/ 学习

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概述 — 了解

外围设备的一般功能

外围设备的定义:计算机系统中,除CPU和主存之外的部件都可看做外设

外围设备的功能:在计算机和其他机器,或与用户之间提供联系

外围设备的基本组成

  • 存储介质:用于信息的保存
  • 驱动装置:用于移动存储介质,使之正常工作
  • 控制电路:用于使该外设与外界的信息传递

外围设备的分类

分类

  • 输入/出设备
  • 外存设备
  • 数据通信设备
  • 过程控制设备
  • ……

外设都是通过适配器与主机连接的

磁盘存储设备 — 掌握

磁记录原理

磁表面存储器:用磁性材料薄薄地涂在金属铝或塑料表面作载磁体来存储信息

磁表面存储器的优点

  • 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
  • 记录介质可以重复使用
  • 记录信息可以长期保存而不丢失
  • 非破坏性读出,读出时不需要再生信息

磁表面存储器的缺点

  • 存取速度较慢,机械结构复杂
  • 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写操作

  • 原理:电-磁变换
  • 利用磁头写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在磁表面每个存储元上形成不同的磁化状态

读操作

  • 原理:磁-电变换
  • 利用磁头读线圈,将磁表面每个存储元上的不同剩磁状态转换成电信号读出

硬磁盘机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硬盘的逻辑结构组成

  • 磁记录介质
  • 磁盘控制器
  • 磁盘驱动器

硬磁盘驱动器和控制器

磁盘驱动器

  • 定位驱动系统
  • 主轴系统
  • 数据转换系统

磁盘控制器:主机与磁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

磁盘上信息的分布

记录面:一个盘片有上下两个记录面;磁盘组的最上下盘面只有一个记录面

磁道

  • 记录面上一系列同心圆
  • 最外圈为0磁道,依次为1、2、……、N磁道
  • 每个磁道的存储容量均相同
  • 不同盘片的相同磁道构成一个柱面

扇区:同心圆上一段磁道区域;每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也相同

磁盘上信息地址由记录面号、磁道号、扇区号三部分组成

索引:磁道的起始位置

磁盘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存储密度

  • 有道密度、位密度、面密度三个不同的指标
  • 相关概念
    道距:相邻两磁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道宽:磁化轨迹的宽度

存储容量:一个磁盘存储器所能存储的字节总数

数据传输率:磁盘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数据的字节数

道密度: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道/英寸)

位密度

  • 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位数(位/英寸)
  • 0磁道的位密度为最低位密度;
  • 位密度 = 道容量 / 磁道周长

面密度:位密度和道密度的乘积(位/平方英寸)

存储容量 = 记录面数 X 每面磁道数 X 磁道容量

平均寻址时间等于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等待时间之和

平均寻道时间:最大与最小寻道时间的平均值

平均等待时间:与磁盘转速有关,是磁盘旋转一周时间的一半

外部传输率:从硬盘内部的缓冲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该指标与硬盘接口类型、硬盘缓冲区大小有关

内部传输率

  • 从盘片上将数据读取到磁盘内部缓冲区的速度
  • 衡量硬盘读写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 设磁盘旋转速度为每秒n转,单个磁道容量为N个字节
    数据传输率Dr = n X N(字节/秒)

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 了解

光盘存储器

  • 采用聚焦激光束在盘式介质上非接触地记录高密度信息
  • 以介质材料光学性质的变化来表示所存储信息的“0”或“1”

光盘优点:存储容量大
光盘缺点:存取时间长,数据传输率低

光盘存储器的分类

  • 只读型:CD-ROM
  • 写一次型:WORM、CD-R
  • 重写型: CD-RW
  • DVD-ROM光盘: DVD-ROM

硬盘、磁带、光盘的性能比较:

显示设备 — 理解

显示设备的分类

  • 按显示器件分类
    阴极射线管(CRT)、液晶(LCD)、等离子(PDP)等
  • 按显示的内容分类
    字符显示器、图形显示器、图像显示器
  • CRT显示设备

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 理解

分辨率是指显示器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

  • 像素是指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
  • 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像显示越清晰

灰度级

  • 在黑白显示器中所显示的像素点的亮暗差别
  • 在彩色显示器中则表示为颜色的不同
  • 灰度级越多,图像层次越清楚逼真

灰度级取决于 每个像素对应刷新存储器单元的位数和CRT本身的性能;只有两级灰度的显示器称为单色显示器;图像显示器的灰度级一般在256级以上

刷新频率:显示器每秒能够对整个屏幕的刷新次数

刷新存储器带宽 = 分辨率 X 颜色深度 X 刷新频率

显示适配卡,也叫显卡

  • 显示器与主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 负责将主机发送的待显示的信号送给显示器

显卡的主要构成部件:图形处理器GPU、显存、显卡BIOS、印刷电路板(PCB)

显卡不同标准:VGA、XGA、SVGA

输入设备:图形输入设备、图像输入设备、语音输入设备

打印设备: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例题

例一

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盘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信息12288字节,最内层磁道直径为230mm,共275道:

解析:

例二

设某磁盘有两个记录面,存储区内径为2.36英寸,外径为5英寸,道密度为 1250TPI(道/英寸),内径处的位密度为52400BPI (字节/英寸) ,转速为7200转/分,问

解析:

例三

假定一台计算机的显示存储器用DRAM芯片实现,若要求显示分辨率为1600*1200,颜色深度为24位,帧频为85Hz,显示总带宽的50% 用来刷新屏幕,则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 7834Mbps )

解析:

显存总带宽 = 1600×1200×24b×85Hz×2 = 7 833 600 000 bps ≈7834Mbps

例四

若磁盘转速为7200 转/分,平均寻道时间为 8ms,每个磁道包含 1000 个扇区,则访问一个扇区的平均延迟时间大约是(12.2ms)

解析:

存取时间 = 寻道时间 + 延迟时间 + 传输时间。存取一个扇区的平均延迟时间为旋转半周的时间,即为 (60/7200)/2=4.17ms ,传输时间为 (60/7200)/1000=0.01ms ,因此访问一个扇区的平均存取时间为 4.17+0.01+8=12.18ms ,保留一位小数则为 12.2ms

例五
已知某磁盘存储器转速我2400转/分,每个记录面道数为200道,平均找到时间为60ms每道存储容量为96Kb,求磁盘的存取时间与数据传输率

解析:

输入输出系统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与信息交换方式 — 了解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

根据外设的工作速度,CPU与外设的定时方式有3种:

  • 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围设备

    CPU直接接收或发送数据

  • 慢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

    采用异步定时方式,或称为应答式数据交换;CPU与外设之间通过两个相互的联络信号来决定开始数据传送的时间

  • 高速的外围设备(如主存、辅存)

    采用同步定时方式,CPU以等间隔的速率执行输入 / 输出指令

信息交换方式

  • 程序查询方式
  • 程序中断方式
  •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
  • 通道方式
  • 外围处理机方式(PPU)

程序查询方式 — 理解

工作过程:CPU传送数据之前先检查外设的状态,若没有准备好,则继续查询等待,直至外设就绪即进行数据传送

硬件要求:只需接口电路的状态、数据口,不需增加其他控制电路

适用场合:CPU不太忙且对传送速度要求不高的系统

程序中断方式 — 掌握

工作过程:CPU有传送要求时,启动外设后可处理其他事件,当外设准备就绪后,通过中断的方式和CPU完成数据传送工作

硬件要求:需要附加的中断控制电路

适用场合:CPU与慢速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

中断的基本概念

定义:中断是指CPU正常运行程序时,由系统内/外部非预期事件或程序中预先安排好的指令性事件引起的,CPU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为该事件服务的程序中执行,服务完毕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CPU的中断处理流程

  • 中断请求
    CPU在结束一个指令周期后,检测中断请求信号
  • 中断响应
    • 关中断
    • 保护断电现场
    • 判断中断源,获取中断向量
    • 根据中断向量转入中断服务程序执行
    • 开中断
  • 中断服务
    •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 恢复CPU现场
  • 中断返回
    恢复断电现场,返回主程序继续执行

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包括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

CPU使用向量中断的过程:

中断类型号(n)x 4 = 中断向量在表中的偏移地址,如:n=8,则应从向量表20H~23H中取出中断向量

程序中断方式的基本IO接口

数据传送过程:

  • CPU向接口发送控制命令,使忙状态置位,就绪状态复位;
  • 接口向外设发送启动信号,外设开始准备数据;
  • 外设将准备好的数据送入接口;
  • 数据传送完成,外设向接口发回结束信号,使就绪状态置位;
  • 若接口允许触发器有效,则产生中断请求,提交给CPU;
  • CPU执行完成一条指令,检测中断请求信号;
  • 若CPU允许该中断响应,则发回响应信号中断响应期间,同时硬件自动关中断;
  • 接口向CPU提供中断向量;
  • 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将数据读入;
  • 中断返回后,接口内部的就绪状态、忙状态复位;

单级中断

所有的中断源都属于同一个级别,不允许有中断嵌套

多级中断

中断源分为不同的级别,可以发生中断嵌套,高优先权的中断源请求可以打断低优先权的中断服务

中断屏蔽触发器IM:可决定对应级别的中断源是否能够被响应

  • 中断请求触发器:1——有请求;0——无请求;
  • 中断屏蔽触发器:1——被屏蔽;0——未被屏蔽;

若系统中共有n级中断,则有两个n为中断请求寄存器和中断屏蔽寄存器

改变优先级的方法:修改屏蔽字

Pentium中断机制

DMA方式 — 掌握

工作过程:CPU分配总线使用权之后,在硬件DMA控制器(DMAC)的控制下完成存储器与高速外设之间的大量数据的传送

硬件要求:需要相应的DMA控制器及数据通路,电路结构复杂,硬件开销大

适用场合:需要高速大批量数据传送的系统中

DMA的基本概念

DMAC对数据传送的控制是建立在掌握系统总线的使用权基础上的

  • 正常工作下,系统总线的使用权归CPU所有
  • DMAC要控制DMA传送,必须要从CPU得到总线使用权

DMAC的两种工作状态

  • 被动态
  • 主动态

DMAC传送的过程

  • 总线申请阶段
  • 总线响应阶段
  • 数据传送阶段
  • 传送结束阶段

DMA方式和中断控制方式的区别:

区别 DMA方式 中断控制方式
数据传送实现方式 硬件实现 程序传送
CPU响应请求时间 一个总线周期结束 一个指令周期结束
请求的目的 总线的使用权 CPU的服务
是否需要保护现场 不需要(CPU不参与数据传送) 需要
对于不需要访存的现行程序的执行 无影响 延迟现行程序的执行

DMA的优先权高于中断的优先权

DMA传送方式

  • 停止CPU访问方式(连续方式)
  • 周期挪用方式(单字节方式)
  • DMA与CPU交替访问方式(透明DMA方式)

DMA控制器

组成部分

  • 地址寄存器和字节计数器
  • 数据暂存器
    外设与主存交换数据时,直接通过数据总线传送;主存与主存交换数据时,需要将数据在DMAC内部中转
  • DMA请求标志
  • DMA传送终止机制

DMAC的类型

  1. 选择型DMAC
    相当于一个逻辑开关,适用于数据传输率很高的设备
  2. 多路型DMAC
    各设备以字节交叉方式进行数据传送,设备对DMAC的请求课采用链式,或独立请求方式

通道方式 — 了解

工作过程:CPU将IO控制的权利下放给通道,由通道统一管理所有的输入输出操作

硬件要求

  • 需要IO通道(也称IO处理器,IOP)
  • 通道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

适用场合:高性能要求的系统中

通道的功能

  • 执行通道指令、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输
  • 按I/O指令要求启动外围设备,向CPU报告中断

通道对设备控制器的管理

  • 通道使用通道指令控制I/O模块进行数据传送操作
  • 通道接收通道状态字了解外设的状态

通道的类型

  • 选择通道(高速通道)
    物理上可以连接多个设备,但这些设备不能同时工作
  • 多路通道(多路转换通路)
    同一时间能处理多个I/O设备的数据传输、

    • 数组多路通道(连接高速设备)
    • 字节多路通道(连接低速设备)

通用I/O标准接口 — 了解

  • 并行I/O标准接口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设计思想来源于IBM大型机系统的I/O通道结构;
    • 目的是使CPU摆脱对各种设备的繁杂控制。
    • 它是一个高速智能接口,可以混接各种磁盘、光盘等设备。
  • 高速串行I/O标准接口IEEE 1394

例题

例一

某机有5个中断源L0~L4,按中断响应优先级从高到低为L0→L1→L2→L3→L4,现要求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L1→L3→L4→L0→L2,请写出各中断源的屏蔽字

解析:

中断源 屏蔽字(L0L1L2L3L4)
L0 10100
L1 11111
L2 00100
L3 10111
L4 10101

例二

下列选项中,能引起外部中断的时间是(A) A. 键盘输入 B. 除数为0 C. 浮点运算下溢 D. 访存缺页

例三

单级中断系统中,中断服务程序执行顺序是( A ) I、保护现场 II、开中断 III、关中断 IV、保存断点 V、中断事件处理 VI、恢复现场 VII、中断返回
A、I->V->VI->II->VII B、III->I->V->VII C、III->IV->V->VI->VII D、IV->I->V->VI->VII

解析:

单级中断系统中,不允许中断嵌套。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
1.关中断;2.保存断点;3.识别中断源;4.保存现场;5.中断事件处理(开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关中断);6.恢复现场;7.开中断;8.中断返回。其中,1~3步由硬件完成,4~8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正确选项为A。

例四

某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宽度为32位,地址/数据线复用,每传输一个地址或数据占用一个时钟周期。若该总线支持突发(猝发)传输方式,则一次“主存写”总线事务传输128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50ns )

解析:

128位数据的猝发传输,需要传输1次地址和128/32次数据;
所需的时间为:(1+4)T=5 / f = 5 /(100 *106)= 50ns

例六
下列选项中,在I/O总线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息包括(II、II、III)

I. I/O接口中的命令字 II.I/O接口中的状态字 III.中断类型号

例七
响应外部中断的过程中,中断隐指令完成的操作,除保护断点外,还包括( I、III )

I. 关中断 II.保存通用寄存器的内容 III. 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并送PC

例八
假定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0MHz,CPI为4,并且平均每条指令访存1.5次,主存与Cache之间交换的块大小为16B,Cache的命中率为99%,存储器总线宽度为32位

解析:

  1. 该计算机的MIPS数是多少?
    MIPS = f / CPI = 80M / 4 = 20 MIPS

  2. 平均每秒Cache缺失的次数是多少?
    每秒访存次数 * Cache失效率
    = (1.5 * MIPS)*(1 – 99%) = 30M * 0.01 = 0.3M次/s

  3. 在不考虑DMA传送的情况下,主存带宽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CPU的访存要求?
    每次Cache缺失,主存都会将一块数据调入Cache;
    主存带宽:0.3M/s * 16B = 4.8MB/s

  4. 假定在Cache缺失的情况下访问主存时,存在0.0005%的缺页率,则CPU平均每秒产生多少次缺页异常?
    上题计算每秒Cache的缺失次数为0.3M;
    缺页异常:0.3M /s* 0.0005% =1.5 次/s

  5. 若页面大小4KB,每次缺页都需访问磁盘,访问磁盘时,DMA传送采用周期挪用方式,磁盘I/O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为32位,则磁盘I/O接口平均每秒发出的DMA请求次数至少是多少?
    周期挪用方式:每次DMA传送4B,则传送一页需1K次DMA
    每秒钟DMA次数:1K * 1.5次 = 1.5K次

  6. CPU和DMA控制器同时要求使用存储器总线时,哪个优先级更高?为什么?
    CPU和DMAC同时申请总线时,DMA优先权更高;
    若DMA请求得不到及时响应,I/O传输数据可能会丢失。

  7. 为了提高性能,主存采用4体交叉存储模式,工作时每1/4个存储周期启动一个体。若每个体的存储周期为50ns,则该主存能提供的最大带宽是多少?
    每个存储周期启动4个存储体,每个存储体读写32位数据;
    带宽:4B * 4体 / 50ns = 320MB/s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后四章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组成原理二进制地址码,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第三讲.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第三讲 第四章 存储器;存储器概述分类层次结构主存储器概述半导体存储芯片静态随机存储器动态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存储器的校验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 高位字节 地址为 ...

  2.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ppt,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指令系统.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指令系统.ppt 1,第四章 指令系统,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4.2 指令格式 4.3 操作数类型 4.4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4.5 典型指令 4.6 ARM ...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存储系统(二)测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存储系统(二)测试 32位处理器的最大虚拟地址空间为 A.2G B.4G C.16G D.8G 答案 B 在虚存.内存之间进行地址变换时,功能部件 ( )将地址从虚拟(逻辑)地址 ...

  4. 计算机组成原理左规右规,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严军勇)-2003-2012年.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严军勇)-2003-2012年 规格化浮点运算 浮点加减运算 尾数结果规格化--左规 左规=Cs1Cs2C1+Cs1Cs2C1 尾数每左移一位,阶码相应减1(EC-1→EC) ...

  5.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复习).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复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 指令系统 本章复习要点: 1. 理解指令的基本格式. 定长与扩展操作码格式 2. 掌握指令寻址方式的基 本概念.常见寻址方式 及其有效地址的计算 ...

  6.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例4.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ppt

    文档介绍: 第四章指令系统4.1序4.2指令格式4.3指令类型4.4寻址方式舅骇引袜米匣栅撬井井芬庙从赚懂一纱灶诛呸仆苔樊能侮柿卸鲤兹掷摆牧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14.1序指令:完成 ...

  7.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寻址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第4讲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第4讲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第4讲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ppt(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 ...

  8.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笔记)

    目录 第四章 存储器 4.1 概述 4.1.1 存储器分类 4.1.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4.2 主存储器 4.2.1 概述 4.2.2 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 4.2.3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4. ...

  9. 西交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17春西交《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doc

    西交<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设机器数采用补码形式(含l 位符号位),若寄存器内容为9BH,则对应的十进制数为( ) . A. -2 ...

最新文章

  1. Future is IMPACT! 未来就是影响力!(演讲稿)
  2. Linux awk+uniq+sort 统计文件中某字符串出现次数并排序
  3. 最长上升子序列问题 (LIS)
  4. (11) ejb学习: Jpa事务管理类型 container 和 bean
  5. CSS3中的display:grid网格布局介绍
  6. arial字体可以商用吗_【工作总结】莫让字体版权引火上身
  7. 开源SQL-on-Hadoop系统一览
  8. java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
  9. DevExpress 用户控件 分页(中)
  10. Python标准库 urllib
  11. 同济大学 线性代数 第六版 pdf_线性代数(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12. Linux网络命令之 `Hping3`
  13. 让Visio2007/2003支持UML2.2
  14. 搞清楚p问题、NP问题、NP完全问题和NP难问题
  15. CSS学习笔记 | CSS复合选择器
  16. win10开启移动热点,手机无法获取ip地址
  17. 感觉生活一直在退步~
  18. Python-Django毕业设计汽车站售票管理系统(程序+Lw)
  19. XUL 用户界面语言介绍
  20. 工业相机基本参数以及选型参考(二)

热门文章

  1. python:collisions=pygame.sprite.groupcollide(bullets,aliens,True,True)
  2. 基于python为Torch创建hdf5训练文件
  3. 计算机英语的职业,职业计算机英语教育思索
  4. 转:HEVC、AV1、VVC:如何理解2019年的编解码器世界(干货!)
  5. 计算机辅助设计没交作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业要求
  6. 【博主推荐】html好看的音乐播放器(附源码)
  7. 520了,教你如何制作自己的表白网站(附模板源码)
  8. 我所知道坦克大战(单机版)之画出炮筒、让坦克发射多发炮弹、让炮弹消亡...
  9. vs2019无法连接到远程服务器,VS2019无法添加引用问题
  10. 关于window 10 更新后电脑没声音的解决方案(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