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自2018年开始,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疲态”初显,并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市场负增长,这也成为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关键节点。基于此,以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进化的新方向和新未来。

其中,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更成为目前业内外关注的新焦点。去年3月,工信部官网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未来会成为“中国版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可以预期的是,越来越多的整车厂今后都将会“标配”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中国汽车行业也有望率先进入自动驾驶的新时代。

但也要看到,自动驾驶的研发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比如,整个自动驾驶研发流程中涉及多个环节,数据前后关联且访问协议不同;同时,不同环节的性能模型差异很大,处理效率又要求很高;此外,原始数据处理完成后还需要长久保存,这又带来了海量数据存储的难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动驾驶的新时代是美好的,但挑战也是巨大的。因此,采用何种技术战略和产品方案来化解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带来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压力,并打造出整车厂的全新竞争力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背后三重挑战

我们知道,业界将自动驾驶分为L1—L5五个等级,可以说自动驾驶的出现是汽车产业与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本质是汽车产业的迭代和升级,这也意味着整个产业进入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可以看到,这一革命性技术正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酵”。数据显示,目前汽车的车内代码行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万行,发展到2010年代的约1200万行,再到2018年的约1.5亿行,而2025年则可能会跃升到15亿行,如此庞大的代码量,对整个行业开发人员的能力将形成巨大挑战,尤其是因为完善算法而收集和产生的数据量将会激增。

换句话说,要训练出满足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整车厂商不但需要大量的算法,更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而这个过程始终围绕着数据展开,并由数据来驱动的,这种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如何“存储、管理、利用和归档备份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做观察:

一是,从数据量看,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发展,车辆相关的数据量将日益增大。保守估计,当前一辆配备三颗摄像头、一颗32线激光雷达以及组合惯导系统等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小时约产生20GB数据,后续随着L3或L4级别的车辆的量产落地,其传感器和计算模块的数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汽车每天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这些并行的工作负载需要底层存储提供极高的吞吐性能,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扩展性以及更低TCO。

二是,从工作负载看,自动驾驶的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采集海量的真实数据,同时也需要配合虚拟仿真引擎来测试和验证在罕见场景中各种算法的可靠性。这就会出现各种小文件、大文件、顺序IO、随机IO、混合读写等不同的工作负载;同时,自动驾驶中的一些典型的工作场景,也需要持续运行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如深度学习中对模型算法的训练,软件在环(SiL)的仿真模拟中对感知决策算法的反复回归优化等。因此,这也需要底层存储基础设施能够支撑多种工作负载,且能够提供企业级的高可用,以保障自动研发长周期工作任务的持续运行而不中断。

三是,从数据流转看,自动驾驶的研发流程也十分的复杂,包括数据上传、数据预处理、深度学习、模拟仿真、大数据分析、归档备份等等。此外,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上路之后,大量自动驾驶数据会在用户端、汽车端、云端等多场景下实现交互,这也让数据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因此如何确保这些交互数据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对整车厂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的研发不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当,更是一个涉及到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的过程,因此整车厂找到更经济、更可靠的存储,有效地处理各种负载,同时降低数据的管理和运维成本,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的研发中去,就变得至关重要。

从ESG测评看华为实力

那么,在此过程中,汽车整车厂该如何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突围呢?——近期ESG技术测评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存储的实战性能和功能测试结果,无疑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

ESG的技术评测结果显示,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存储,无论是在高密设计和总体拥有成本(TCO)、混合负载测试、多协议支持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数据,具体来看:

首先,在高密设计和TCO方面,ESG对部署横向扩展NAS系统和华为OceanStor Pacific 9550高密系统时的预估存储成本进行了建模和比较,并假设某公司需要为其高可用、混合协议的HPDA生产环境提供16.5PB的可用容量。

ESG分析表明,华为OceanStor Pacific的五年TCO比高密横向扩展NAS系统低61%,同时提高了可用性并减少了运营工作量。由于华为OceanStor Pacific提供极高密度的平台,所以最大的节省(64%)来自托管成本。此外,资本支出(CapEx)也节省了62%,同时供电和冷却也有32%的优势。

其次,在混合负载测试方面,ESG基于华为分布式并行客户端(DPC)测试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并行文件系统的性能。与传统NFS客户端不同的是,DPC可以让单个客户端并发访问多个存储节点,消除了单客户端和单流的性能瓶颈。与此同时,DPC支持MPI-IO和RDMA网络,从而更好地适应应用生态并降低响应时间。此外,DPC还能实现I/O级负载均衡,可以充分利用了存储集群能力。

测试显示,写带宽负载时,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单个客户端在单流情况下可以实现7044MB/秒,在8流情况下可以实现8258MB/秒。11台主机能够实现50680MB/秒的写吞吐量;而读带宽负载情况下,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单个客户端在单流情况下可以实现10192MB/秒,在8流情况下可以实现10683MB/秒,11台主机能够实现82355Mb/秒的读吞吐量。

最后,在多协议支持方面,HPDA场景中的数据流程的不同阶段,通常会使用到文件、对象和大数据(HDFS)服务。基于此,ESG在多协议测试环境中分析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并验证了语义完整性、存储性能和高级功能,如快照、配额、QoS、对象存储多版本和对象多版本。

在技术测试中,ESG首先对文件进行访问并下载到每个客户端,然后根据源系统中记录的MD5哈希值对这些文件的MD5哈希值进行了检查,确认了文件的一致性。之后,4个客户端分别使用匹配各自协议的前缀在共享目录中创建更多的文件。搜索查询能够快速找到不同协议创建的全部文件。此外,ESG还关注了若干高级特性,包括快照、配额、QoS、数据加密、S3桶策略控制和对象多版本控制。这些特性在不同协议的测试中,都表现出优秀的工作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ESG还评估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原生多协议性能。在测试中,配置多台主机使用NFS、S3和HDFS协议访问系统。每个客户端通过4GB文件和顺序I/O生成读写负载。在多个客户端访问相同的命名空间并使用相同的数据时,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实现了大于10GB/秒的写入。此外,这些客户端也均能支持近11GB/秒的读带宽。在ESG看来,华为OceanStor Pacific平台可以实现跨文件和对象协议的持续无损高性能。

从ESG的评测报告中,不难发现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可以很好的化解诸如自动驾驶这类HPDA应用中所需要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支持各种混合负载,并能更好的的支撑数据流转等难题,因此ESG也专门提出建议,如果企业希望在提高容量和性能的同时降低存储TCO,那么可以使用专为HPDA设计的下一代系统,而华为OceanStor Pacific平台正是企业化解HPDA业务的“理想之选”。

进入自动驾驶“朋友圈”

毫无疑问,受“新基建”、5G以及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落地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大量的自动驾驶势必会加速进入到产品落地的新阶段,整个自动驾驶领域也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

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明确提到,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L4)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可以说自动驾驶已成为当下汽车领域最热门的“风口”。

在此过程中,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存储,也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赢得了车企的信任,进入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朋友圈”。例如,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就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

沃尔沃认为,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超大规模横向扩展能力,充分适应沃尔沃汽车研发中心ADAS开发训练平台整个研发周期内的容量规划,加上单节点带宽高达2.8GB/s,同时满足高并发、大带宽的性能需求,有效提升仿真验证效率。此外,华为OceanStor海量存储系统的远程复制功能,可实现跨数据中心灾备能力保障数据安全,保证了开发训练平台数据的高可用和开发平台稳定运行。

由此可见,车企在迈向自动驾驶的“新征程”中,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不仅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能力,更为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真正打牢了基础。

事实上,这也与ESG的技术评测形成了相互的“印证”。比如,ESG技术测试就表明,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新一代并行文件系统,能以极低的延迟对业务关键型及任务关键型负载与海量数据集进行整合,这就充分满足了自动驾驶对于混合负载的要求;此外,ESG测试的环境还处理了多种负载,并使用多种协议访问相同的数据,而这也正是华为OceanStor Pacific存储所独有的“多协议互通”的优势,在提供NFS/CIFS/HDF/S3多协议支持的同时,也能通过原生接口,让语义与性能无损,由此最大化提升自动驾驶的研发效率。

与此同时,ESG在技术评测中也提出,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华为 OceanStor Pacific 存储还能够提供两种高密度硬件架构:一是高密性能型的华为OceanStor Pacific 9950,每机箱可提供高达160GB/s带宽和200万IOPS的极速数据访问;二是高密容量型的华为OceanStor Pacific 9550,支持在每个5U机箱中集成2个存储节点,每机箱最多支持120个3.5英寸SATA盘,能够在5U空间内可提供超过1.6PB的裸容量,这就使得自动驾驶的研发团队能够利用不同存储带来的性能,解决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方面的难题。

总的来说,客户的选择以及第三方的评测报告,都肯定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存储的能力和实力,相信未来通过华为在下一代HPDA存储领域中的不断技术创新和突破,无疑会帮助汽车行业客户寻找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未来,这是华为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能够不断赋能的关键所在,更是之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今后转型升级的价值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ESG评测报告

了解更多华为OceanStor Pacific详情!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自媒体人申斯基创办,18年企业级科技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企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智慧城市、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观察】加速自动驾驶落地,华为OceanStor Pacific有何“独门秘籍”?相关推荐

  1. 华为任旭东:通过产业合作加速自动驾驶网络

    [美国,圣何塞]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2019年北美开放网络峰会(ONS NA 2019,Open Networking Summit North America 2019)上,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 ...

  2. 新应用 · 新负载 · 新存储——华为OceanStor Pacific的创新之道

    关注云报 洞察深一度 数字宇宙大爆炸,这个最初源于IDC的描述今天将成为现实.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惊人的1YB.从人们津津乐道的PB数据时代飞跃到YB数据时代,不仅仅是数 ...

  3. 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雷刚 发自 副驾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这是自动驾驶发展史上的魔幻现实一幕. 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自动驾驶.观光巴士自动驾驶-- 清扫车.巡逻车.微循环社区公交.摆渡车,都由自动驾驶 ...

  4. 实测 | 海纳百川,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为多元算力应用带来更优选择...

    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在自己的书房中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以做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包容的胸怀是我们做成很多事情的根基,也是一项产业战略.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数据基础 ...

  5. 华为OceanStor Pacific打底,中国医学科学院开启生物医学新时代

    中国医学科学院则通过与华为合作,借助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构建基因测序HPC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支撑基因测序的研究,也能够进一步助力科技创新. 出品 | 常言道 作者 | 丁 ...

  6. 十年磨一剑,华为OceanStor Pacific再立海量存储标杆

    大约十年前,华为还没有分布式文件存储产品,这是进入海量存储市场的必备门票,当时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市场,国外厂商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为此,华为存储立下决心.埋头苦干,终于在2014年推出了全对称分布式架构 ...

  7. 自动驾驶落地物流场景,嬴彻科技驶入快车道

    今年4月,中国第一大商用车管理平台G7联合普洛斯和蔚来资本宣布共同出资组建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时隔半年,新公司业务模式日渐清晰,聚焦于自动驾驶落地物流运营场景,这一清晰定位吸引行业菁英纷纷加入,中美两地 ...

  8. 备受青睐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何以助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

    近日,海外媒体曝出特斯拉已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车辆变更申请,并猜测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硬件HW4.0或将很快量产上车.据爆料,HW4.0最大的变化是马斯克放弃的毫米波雷达又加了回来,根据国外知名博主Gr ...

  9. 自动驾驶仿真——腾讯(00700)发布自动驾驶仿真平台TAD Sim 2.0,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布局

    6月24日,腾讯(00700)发布新一代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TAD Sim 2.0.TAD Sim 2.0在行业内率先使用真实数据和游戏技术的双擎驱动,在真实性.全面性.可视化.标准化.轻量化五个维度 ...

最新文章

  1. HTMLCanvasElement.toDataURL()
  2. query判断值是否为空,针对前台提交数据的校验
  3. 结构体成员管理AVClass AVOption之2AVOption,设置选项值
  4. Tomcat集群快速入门2
  5. CodeForces - 1213E Two Small Strings(暴力+构造)
  6.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计算公式_【小马建考干货】天天送检,你知道混凝土试块检测哪些性能标指吗?...
  7. BZOJ2646 : neerc2011 flight
  8. python绘制动态图-数据可视化
  9. 中消协:视频平台不应向VIP老会员收取超前点播费
  10. 团队项目需求分析——NABCD
  11. MyEclipse中的ant初识
  12. [转载]如何学习ANSYS?
  13. 无人车业务中的视觉三维重建
  14. Vue高仿网易云音乐APP (vue.js 移动端)
  15. stm32项目实战ST7735环境质量检测仪
  16. 内网渗透之CFS三层靶场渗透
  17. 用炒菜的思路搞定你的复杂分析
  18. error: src refspec master does not match any error: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to ‘https://gitee.com/s
  19. Word 中利用“多级列表“功能实现章节标题自动编号
  20. 企业物流营销组合模式探讨 (zt)

热门文章

  1. log4cplus日志格式输出配置
  2. Series(一):Series的创建方式和常用属性说明
  3. java执行CMD命令,文件路径或文件名带空格处理
  4. 赋能数智化· 从数据到价值转变 | GCT冠骋信息高科技电子行业智能制造高端研讨会成功举办
  5. 陆奇:除了好代码,工程师怎样才算优秀?
  6. 7-6 重要的话说三遍(5 分)
  7. 开机读不了bios,提示为 press del to enter setup, esc to enter boot menu?
  8. 转贴:定式中的“纳什均衡”与“有限理性”
  9. Spring boot之Actutor
  10. java文件大小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