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三十年创新路

编者注:深度学习火了,从任何意义上,大家谈论它的热衷程度,都超乎想象。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提出不同的声音,说深度学习的火热,有可能是过度的繁荣,乃至不理性的盲从。而这次,有不同的想法出现了。

本篇文章来自依图科技 CEO Leo的投稿,依图科技是一家专注研究CV(Computer Vison,计算机视觉)的以技术驱动的创业公司,Leo自己也在这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因此这次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回顾一下深度学习三十年的创新之路。

近期Nature杂志刊登了Lecun、Bengio、Hinton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文章,是对最近深度学习火爆进展的总结,也是对他们三十年专注突破精神的最佳肯定。

深度学习火到什么程度呢?据我所知,在工业界,Google、Facebook、微软、百度、腾讯以及其它创业公司,没有一家公司不用深度学习可以做到顶级的智能识别实用精度(语音识别、人像识别等)。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让它载入史册,可以比肩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的图灵奖工作--哈佛教授 Leslie Valiant的可学习性理论(2010年图灵奖,90年代初在此思想下诞生了著名的 Boosting 算法)、 UCLA教授 Judea Pearl 的基于概率推断的人工智能(2011年图灵奖,90年代末开始基于此思想的图模型风靡学术界)。

上图为Harvard教授 Leslie Valiant

UCLA教授 Judea Pearl

我时常和业内人士交流 ,包括硅谷的工程师、研究员(图像分类、广告推荐等),风险投资者,美国学术界的教授,还有在创业公司的和在学校实验室做研究的清华、交大学生。大家对深度学习的历史背景缺乏全面细腻的了解,甚至有些盲从。

在我创业前,深度学习还没“火”,我在Yann Lecun的实验室呆了一年,研究图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关系——当时对两个体系都深刻理解的人几乎没有。而在本该功利的创业环境里,到目前为止,我们团队还未使用深度学习,显得有些“另类”甚至“落伍”,所以带着这样熟悉又陌生的心情,今天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算是对深度学习以及Hinton和Lecun的三十年创新之路的致敬。

首先,来介绍下Deep Learning的主要人物背景:

Geoff Hinton是深度学习学派的祖师爷,老爷子腰椎不好,经常得站着写代码到夜里一点,不能坐飞机,得坐火车从东边到西边去开会。

Geoff Hinton,deep learning 学派创始人之一

Yann Lecun 是 Geoff Hinton 三十年前的弟子。最近深度学习应用于智能理解特别广泛的模型是卷积神经网(ConvNet),就是 Yann Lecun 发明的 / 命名的。在学术上,这和传统的深度学习其他的模型有显著性差异 —— 我甚至认为这是思想性的巨大差异(世界可学性的假设)。

上图右为Yann Lecun,卷积神经网的发明者,Geoff Hinton的弟子

Andrew Ng 是 Michale Jordan( Berkeley 教授,图模型的泰斗)的明星弟子,Andrew 独立后,在Stanford,、Google 和 Baidu 做的反而是deep learning (有点武当弟子学了少林,或者少林弟子学了武当的意味)。后来做了网络公开课程Coursera后名声大噪,意义大大超越了其学术界的地位和范畴。

上图为吴恩达(Andrew Ng),百度首席科学家,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创始人

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 深度学习为什么突然火了?

标志性事件是,2012年底,Geoff Hinton的博士生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他们研究深度学习时间并不长)在图片分类的竞赛ImageNet上,识别结果拿了第一名。其实类似的比赛每年很多,但意义在于,Google团队也在这个数据集上做了测试(非公开的,Google没有显式参加学术界的“竞赛”),用的也是深度学习,但识别精度比Geoff Hinton的团队差了很多,这下工业界振奋了。

这个“Google团队”的特殊意义在于,不同于其他Google团队,这个项目受到Google足够的战略级重视,有着世界级的明星领导者,包括 Andrew Ng,还有 Google 神人 Jeff Dean(他们在深度学习领域已投入很多,并到处宣讲他们的战果),以及业界无法企及的硬件和数据资源支持。我想,如果没有这样巨大反差,深度学习还不会得到这么快的传播和认可(当时的学术界还不知道Google内部的测试成绩,只知道Geoff Hinton得了第一,击败了另一个学术界顶级的Oxford团队;甚至今天,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段历史)。两个“小毛孩”打败了业界神话。到这里,Google投入产出并不有说服力,甚至是可耻的。

工业界似乎不需要、也不该关心面子。紧接着,巨头的垄断游戏开始了。在机器学习方面顶级年度会议(NIPS),Google竞价超过了微软等其他公司,收购了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 和 Geoff Hinton 刚刚注册几个月的公司,好像是5000万美元买了三个人的部分时间。现在,Google 做不好的人可以正式拉着 Geoff Hinton 聊天了;Facebook作为回应,挖了Yann Lecun,让他在纽约领导成立了 Facebook AI lab;Andrew Ng则离开Google去了百度。

从“硬”结果来说,其实此时的百度做得不会比过去的 Google 差,但“软”名声还是因此提高很多:相比于Google X, Facebook AI lab, Google Brain等,“深度学习研究院”这个用算法命名部门的主意得要“魄力”的。后来Yann Lecun组的学生出来了一半,陆续开了几家深度学习的创业公司,其中一家早被 Twitter 收购。另外一些,加入了 Facebook 和 Google 。估计深度学习给 Geoff Hinton和 Yann Lecun 的组带来了近十个千万富翁。

但更有意思的是(很有启发性并值得思考),Alex Krizhevsky 和 Geoff Hinton的竞赛用的正是 Yann Lecun 发明的卷积神经网,但结果刚出来时(实现细节还没有公布),Yann Lecun和他的NYU实验室成员甚至没法重复Geoff Hinton的结果。自己发明的算法,使用结果不如另外一个组。这下炸了锅,Yann Lecun开了组会,反思的主题是“为什么过去两年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成绩” 。

高手过招,Idea is cheap;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有想法很廉价;魔鬼在细节处)。想法其实很重要,但只能区分高手和普通人。高手都有想法,但谁才能创造历史呢?Yann Lecun 这样的实验室需要反思什么呢?先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吧。我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十五年前,这里的实习生只能是名校的各系第一名)、UCLA (排名10名左右)、MIT AI lab (计算机专业第一名),实验室的茶歇时间 Tea Time, 过道挤满了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获得者---NIPS, CVPR等 。基于以上经验,我先介绍一下 Yann Lecun 实验室的过人之处。

Yann Lecun上课教授和使用的是他自己写的语言Lush,用来替代 matlab(很方便描述矩阵运算、图像处理等)、python在科学研究的功能;他的团队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神经网络的研究,从不随波逐流,课题覆盖卷积神经网的方方面面。有的博士生聪明数学好,非常敏感于卷积神经网模型的深刻理解;有的博士生专注于结构参数的行为分析(多少层啊之类);有的博士生研究在不同数据分布(应用场景下)的表现,比如字母识别、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场景分类等。

这样的学术坚持,是在怎样的艰难背景下呢?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思想在80年代末开始衰落,之后分别经历了几个划时代的图灵奖级工作的兴起,统计学习理论(带来支持向量机 SVM 算法),可学习理论(带来 Boosting 算法),概率推断(图模型,graphical model)几乎垄断了过去的三十年。在之前提到2012年的 Geoff Hinton 团队的深度学习打败Google的标示性事件前,图模型的思想横扫计算机视觉领域(超越了boosting,SVM等)。这使得深度学习生存艰难,没有多少同行在研究中使用深度学习,更多年轻学生愿意去“时髦”的机器学习研究组。

2006年,Yann Lecun的文章还在阐述深度学习如何能跟当年流行的图模型(比如条件随机场模型)等价,证明自己的工作在不同数据集上也能和图模型做到相当的识别精度。尽管在2012年末,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 两个“小毛孩”在竞赛中用深度学习打败了Google团队,工业界炸锅。但是,工业界对深度学习的追捧传递回学术界发生在一年以后 ,原因是, 除了顶级教授因为私人关系能知道工业界最前沿进展,大部分学术界教授并没有公开渠道及时获取信息,但这些教授却是学术工作评审的主力。因此,直到2013年,Yann Lecun 的文章在计算机视觉的顶级会议上(CVPR)依然很难发表(这时的深度学习在多项数据集上相比其他“传统”方法并不排他性的出色)。

Yann Lecun 像战士一下对抗着学术界的“庸俗”和“传统”,在不同场合讨伐从业人员的态度、标准和品味,公开发文抵制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并于2013年创办了新的学术文章发布体系(ICLR)。可笑的是,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现在,视觉的文章没用上深度学习很难发表。主流(不见得创造历史)的和最需要独立思想和自由批判精神的年轻学者,却似乎没有节操的要和深度学习沾上边(当上“千”个博士生都在研究深度学习的时候,应该不需要什么独立见解和勇气)。今天,反而是三十年后卷土重来的Yann Lecun(还有Bengio,Geoff Hinton)愿意站在先锋,批判性的谈论深度学习的泡沫繁荣,呼吁学术界、资金拥有者冷静。反差很是让人感慨。

上图为Yoshua Bengio

到底当时,Yann Lecun 和 Geoff Hinton的团队细微差别在哪呢?高手也可能错过什么呢?或许我们很难有接近事实的答案,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技术上的分解(下次我会撰文就这个问题专门讨论一下,期待有兴趣的朋友和我共同交流,邮箱:leo@yitu-inc.com)。以及对于历史的真实解读才有助于我们抛开浮华,启发一样追求创新的我们,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创业。

附:作者和深度学习的关系:作者 Leo 是依图科技CEO,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统计学博士,师从 Alan Yuille 教授,思想上属于 Bayesian 理念,继承大师 Stuart Geman(美国数学家,科学院院士, 他和弟弟在84年的马尔科夫随机场奠基性工作,足足影响了之后三十年的科研历史)、David Mumford(美国数学家,74年菲尔兹奖得主)和概率学大师Ulf Grenander开创的 Pattern Theory 学派(这些数学家的工作大大早于计算机领域的图模型)。创立依图前,作者在 Yann Lecun 的实验室研究图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视角看深度学习。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ymn/p/4594671.html

深度学习三十年创新路相关推荐

  1. 推荐系统遇上深度学习(三十九)-推荐系统中召回策略演进!

    推荐系统中的核心是从海量的商品库挑选合适商品最终展示给用户.由于商品库数量巨大,因此常见的推荐系统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召回阶段和排序阶段.召回阶段主要是从全量的商品库中得到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一小部分候选 ...

  2.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三十问!一位算法工程师经历30+场CV面试后总结的常见问题合集(含答案)...

    作者丨灯会 来源丨极市平台 编辑丨极市平台 导读 作者灯会为21届中部985研究生,凭借自己整理的面经,去年在腾讯优图暑期实习,七月份将入职百度cv算法工程师.在去年灰飞烟灭的算法求职季中,经过30+ ...

  3. 深度学习三十问!一位算法工程师经历30+场CV面试后总结的常见问题合集(含答案)...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丨灯会 来源丨极市平台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作者灯会为21届中部985研究生,凭借自己整理的 ...

  4. 推荐系统遇上深度学习(三十六)--Learning and Transferring IDs Representation in E-commerce...

    本文介绍的文章题目为<Learning and Transferring IDs Representation in E-commerce>,下载地址为:https://arxiv.org ...

  5. 图灵奖颁给深度学习三巨头,他们曾是一小撮顽固的“蠢货”

    栗子 安妮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深度学习三巨头成为新晋图灵奖得主! ACM刚刚官宣,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Yann Le ...

  6. 天才制造者:独行侠、科技巨头和AI|深度学习崛起十年

    来源|The Robot Brains Podcast 翻译|沈佳丽.胡燕君.贾川 一次技术蓬勃的背后,必然需要长时间的酝酿,更离不开决定这一爆发瞬间的少数关键人物.正因有了那些特立独行的天才,他们的 ...

  7. 深度学习崛起十年:“开挂”的OpenAI革新者

    来源|The Robot Brains Podcast 编译|OneFlow社区 AlexNet,AlphaGo,GPT.CLIP.DALL-E和Codex,这些在AI界轰动一时的杰作,对于任何一个A ...

  8. “深度学习”这十年:52篇大神级论文再现AI荣与光

    来源:新智元 本文约4100字,建议阅读6分钟 从"深度学习三巨头"到何恺明,从谷歌到MIT,52篇神级论文带大家回顾深度学习这十年. [ 导读 ]从自动驾驶到Deepfake,深 ...

  9. 实至名归!ACM宣布深度学习三巨头共同获得图灵奖

    昨日晚间,ACM(国际计算机学会)宣布,有"深度学习三巨头"之称的Yoshua Bengio.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共同获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这是 ...

最新文章

  1. POJ1523 SPF tanjar割点求块数
  2. matlab 堆叠状柱状图
  3. linux禁用页面拷贝粘贴,【Linux基础】VI命令模式下删除拷贝与粘贴
  4. css中变量_CSS中的变量
  5. 怎样提高WebService性能大数据量网络传输处理(转)
  6. JDK时区与电脑系统时区不一致,导致时间new date不对
  7. linux 16.04 WIFI,手动配置 WIFI无线网络 (Ubuntu 16.04)
  8. python中括号配对检测_使用模板匹配在Python上进行对象检测!(附代码)
  9. 联想昭阳k29轴拆机步骤图_【tableau入门教程23】雷达图
  1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范围分析
  11. @NotEmpty@NotNull和@NotBlank的区别
  12. PHP SQL注入攻击与防御
  13. 鞋店商城小程序开发价值
  14. 【Espruino】NO.18 使用L298N驱动直流电机
  15. t分布em参数估计matlab,参数估计的MATLAB实现.ppt
  16. 【乐理入门】——音符与五线谱(1)
  17. 【生活日记】最近心态不好啊,沉不住气
  18. 函数在线绘图工具fooplot desmos
  19. LoRa点对点系统4 进程通信
  20. Python 编码错误UnicodeDecodeError: ‘gbk‘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ac in position 131: illegal multibyte

热门文章

  1. 在EditPlus里直接运行PHP
  2. mysql在线备份恢复--Xtrabackup
  3. 新练习作,实验室网站首页——未采用
  4. word不能插入压缩包等文件的解决办法
  5. Tips/Tricks#4:不同页面之间传递值
  6. linux 环境变量设置(临时 + 永久)
  7. id长度 雪花算法_分布式系统中唯一ID算法之雪花算法
  8. 1080. MOOC期终成绩 (25)-PAT乙级真题
  9. 1108. Finding Average (20)-PAT甲级真题
  10. python的dropna 和notna的性能_python轻松滤除缺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