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浩杨
来源|尔达 Erda 公众号

本文整理自刘浩杨在 GopherChina 2021 北京站主会场的演讲,微信添加:Erda202106,联系小助手即可获取讲师 PPT。

前言

当今时代,数字化转型概念在 ToB 领域非常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涌入了 ToB 市场,端点就是其中一员。

端点的核心业务是给企业提供从采购、交易、履约、仓储到零售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围绕这个目的,我们建立了一整套面向云原生的企业数字化软件产品,其中:

  • PaaS 平台 Erda 是技术底座。
  • Trantor 是具有 HPAPaaS 能力的研发底座,运行在 Erda 之上,提供低代码和高效开发的能力。
  • Gaia 是完整的业务能力平台,覆盖计划、寻源、采购、营销、服务、销售、交易、履约、结算等企业供应链业务领域,提供会员营销、全渠道运营、SRM 采购和在线销售平台等业务产品。

通过这几层能力的组合,使我们具备了生产可定制 SaaS 化产品的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满足各行业不同客户的各类需求。所以可以看到在这个分层的企业数字化研发体系中,我们通过 PaaS 平台向下屏蔽复杂的基础设施,使整个业务系统拥有架构多云之上的能力;同时,PaaS 平台也向上提供微服务研发和治理的技术中台能力,让上层用户能够更专注于业务系统自身的构建。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构建 Erda 过程中的思考,文章后半部分将回到技术本身,来分享一下我们如何使用 Golang 实现云原生的 PaaS 平台。

软件交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端点从 2012 年成立到现在,一直聚焦在企业级软件开发和交付上,我们也从最开始的软件定制交付,到今天使用标准软件 + 二开机制解决定制需求的方式交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 4 点:

  1. 随着交付规模的快速增长,开发和交付团队要如何提效?
  2. 业务软件系统如何适配复杂的客户部署环境?
  3. 大规模交付的部署过程需要可被标准化。
  4. 交付上线后需要持续保障业务稳定性。

如今,敏捷开发是一个相对普及的概念,我们在做软件交付的时候,也需要把开发流程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转变为敏捷开发,比如一个理想的开发方式是:使用项目协同工具来管理研发过程的需求、任务、缺陷;使用 gitflow 来管理功能需求的开发;使用自动化的流水线实现持续集成;然后基于容器化来部署我们的软件;部署之后触发自动化测试来验证功能的正确性。同时,像 API 网关、微服务治理、容器服务、流计算等这些在互联网公司流行的技术,也逐渐开始受到大型传统企业的青睐,这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个完整的 DevOps 平台来支撑整个研发交付的流程,来达到提高研发效能的目的。

刚才讲了在研发过程中的问题,接下来聊一下在需求开发完成后,去企业提供的环境进行交付的环节。

在我们做过的客户里面,有自建机房用 zstack 来提供虚拟化,也有采购阿里云、腾讯云、或者微软云 azure 的 ECS,还有的会提供现成的容器环境但管理接口不同,比如 Rancher 和 OpenShift,这些情况我们都碰到过。甚至最近的一个项目里,客户提供的是 arm 架构的运行环境。

因为这些企业提供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交付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回顾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史,我们知道 java 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开发语言和平台,java 能流行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提出了 Java 虚拟机,通过编译 Java 代码到通用的字节码,再由运行时去即时编译字节码到不同平台的汇编方式来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那么,我们构建的软件系统是否也可以像 java 一样 “一次打包,到处运行”?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基于 Docker 和 Kubernetes 作为软件的运行时也可以让我们的软件制品屏蔽掉不同的部署环境。但是,管理不同环境下的 Kubernetes 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向上承载不同的业务系统,向下管理资源和应用调度。

我们今天的做法是通过一个多云管理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软件系统在验收交付上线后,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平台实时监控、洞察系统的健康状态,将会导致各种问题(稳定性、异常、错误、攻击)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保证业务稳定性也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客户的核心服务之一。

在之前的案例里,我们利用 PaaS 上监控的高度扩展性,帮助一家排名世界 500 强的外企搭建了一套云上的统一监控运维平台,真正实现了从云产品,比如 SLB、WAF、ECS、RDS,到平台层、再到 PaaS 上运行的业务系统的全链路监控和日志数据的统一分析,再通过 PaaS 内置的可视化和告警入口,使得客户只需要投入很少的 IT 运维人员就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另一个场景是我们的 PaaS 平台自身。我们现在同时在运维着 100+ 的 Kubernetes 集群,但全职负责运维的同事大概只有三四人,而且可预见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不需要在运维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这也得益于我们对平台可观测性的全面覆盖。

所以可以看到,研发、交付、运维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是通过 PaaS 很好地解决了。

端点一站式 PaaS : Erda

前面提到,我们构建 PaaS 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端点自身的需求。早在 2016 年我们就开始搭建端点的部署和应用监控平台,当时的选择是使用 Docker 和 Jenkins 等开源工具、让业务应用手写 dockerfile 的方式来进行发布;在监控的选型上,使用 Zipkin 作为分布式应用的追踪系统、使用 ELK 作为日志平台,这可能也是很多公司常见的做法。这套系统搭建起来以后,在一段时间里满足了公司内部的开发使用,但是随着业务对平台要求越来越多,我们也引入了更多的开源组件,维护这套系统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有客户希望我们能把技术平台也一起对外输出,很显然使用开源组件混搭的这台系统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在 2017 年,我们想要重新设计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研发平台产品,于是选择了以 DC/OS 为底座,在上层使用 Java 构建 DevOps 和服务治理平台,并且在 2018 年初交付了第一个客户。现在来看,选择 mesos 而不是 K8s,当时是走了弯路的,所以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也全面拥抱 K8s 生态。同时因为 Java 的性能和资源占用问题,我们做了第二次的 PaaS 架构升级,开始使用 Golang 重写了大部分的平台组件,也因为要同时支持 DC/OS 和 K8s 两个容器平台,我们拆分出了异构的调度器模块和流水线模块。时至今日,我们正在交付的所有客户都已经在使用 K8s 架构。

越往后走,我们开发的功能就越多,平台覆盖的范围也越大。我们陆陆续续在平台上实现了微服务治理、快数据、移动开发、边缘计算等诸多平台级应用,演变成了今天 Erda 的一站式 PaaS 产品矩阵。

上图是 Erda 现今的产品大图,其中以多云管理、 DevOps、微服务治理和快数据四个平台为核心。我们在多云管理平台里面实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能力:

  • 一个是对异构资源环境的支持,支持管理物理机、虚拟机、支持原生的 K8s 集群、DC/OS 集群等。
  • 另一个能力是原生的多集群架构,可以通过不同的集群对环境进行物理隔离,比如实现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资源互不影响。基于容器化,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对资源池的精细管理,按 CPU 和内存的粒度精确控制不同应用的资源分配等。

在多云平台之上,DevOps、微服务和快数据平台分别来管理业务和数据。在业务侧提供软件开发的需求、开发、测试、部署、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功能,在数据侧也通过批流一体实现真正快数据治理能力。除此之外,业务和数据的统一协同,业务可以更大程度地通过数字进行描述,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化的运营。

Erda 架构的思考

前面介绍了 Erda 提供的的一站式能力,那么我们是怎么去实现在 PaaS 上实现构建不同的平台服务,实现同一个内核支持微服务开发和数据治理的能力呢?首先来看我们对 PaaS 扩展架构的思考。

在最初的版本里,我们只有简单的应用部署功能,把所有的代码放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单体服务。随着平台功能逐渐增多,我们也开始把系统拆分成更多的微服务,在拆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些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架构分层来避免服务爆炸。在 Erda 当前的系统架构中,我们把系统分为三层:平台应用层,服务层和 PaaS 的内核层,并且约定每一层之间不允许产生横向调用,只允许调用下一层服务提供的接口。

内核层提供了 PaaS 和基础设施交互的能力**,**它包含三个核心组件和相对独立的监控系统:

  • cluster manager 通过和每个集群的 cluster agent 通信,实现多集群管理的能力。
  • pipeline 服务实现了 workflow 的编排和 job 调度能力,包括短时任务、数据的批任务、流任务等。
  • orchestrator 服务实现了 workload 的编排和有状态/无状态的服务调度能力。
  • 监控系统负责收集、计算和展示每个集群上报的可观察性数据。

服务层类似于业务系统中提到的中台概念,提供平台中的公共功能模块的能力,如用户、租户、权限、通知、报表、事件、审计、版本控制、项目管理等。

应用层则是每个平台调用下层的能力进行自身的业务逻辑封装,同时提供和前端交互的接口。

通过这样一个分层架构,可以很容易地去实现一个新的平台应用。例如在实现移动开发平台时,代码管理、构建流水线、审计可以复用 DevOps 原有的能力,用户行为分析、异常分析等功能依赖监控系统的能力得以实现。

众所周知,Kubernetes 作为云原生应用的最佳部署平台,开放了容器运行时接口(CRI)、容器网络接口(CNI)和容器存储接口(CSI),这些接口让 Kubernetes 的开放性变得最大化,而 Kubernetes 本身则专注于容器调度。同样,在以应用为中心的 DevOps 平台中,CI/CD 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而我们也认为 CI/CD 的核心是对 workflow 和 workload 的管理,所以我们也开放了 workflow 接口和 workload 接口,让 DevOps 平台专注于应用开发管理,而不必关注 JOB 和应用被部署到何种平台上。

这里我们也在实践基础设施即代码的思想。在 Erda 上,你可以使用 pipeline.yaml 来定义应用的 CI/CD 全流程,比如代码拉取、质量扫描、单测执行、应用编译、构建和部署。

一个 pipeline.yaml 的示例如下:

stages:stage:- git-checkout:stage:- buildpack:params:context: ${git-checkout}stage:- release:params:services:trade-server: ${buildpack:image}erda_yaml: ${git-checkout}/erda.yamlstage:- deploy:params:release_id: ${release:id}

同时,还可以使用声明式的 erda.yaml 来描述你的应用微服务架构,包括微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中间件的依赖等,任何标准的 erda.yml 都可以被 DevOps 平台所部署。一个 erda.yaml 的示例如下:

services:trade-server:resources:cpu: 2mem: 2048deployments:replicas: 2ports:- port: 8080envs:ENABLE_ALIPAY: true
addons:mysql:plan: mysql:basicoptions:version: 5.7.23create_dbs: trade_db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 pipeline(流水线)和 erda(部署)两个定义之上,我们构建了丰富的 addon 和 action 市场,你可以把自己的服务打包成一个开箱即用的 addon,也可以来实现自己的流水线 action,这些机制让 DevOps 平台的扩展性得到极大的增强。

我们再来看一下 Erda 微服务平台的设计。共分为控制面和微服务引擎两个部分,它们之间通过我们设计的协议进行通信。通常,我们会使用 Erda 内置的微服务引擎,这里的选型是使用了 Spring Cloud Alibaba 组件作为内置实现,可以兼容企业原有的 Spring Cloud & Dubbo 的业务应用,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即可接入。同时,对于有特殊需求使用云服务的用户,也支持直接对接云厂商的微服务引擎,我们已经实现了阿里云 MSE 的可选实现。在这样的设计下,现在很流行的 ServiceMesh 系统比如 Istio 也可以很容易的作为 Erda 微服务引擎的一种实现被接入。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下监控系统的设计。在 Erda 的场景里,监控系统同时支撑基础监控、APM 和浏览器端的监控,所以我们没有直接使用社区流行的监控系统,比如 Prometheus 或者 Skywalking,而是选择了自研一套监控系统,在采集端适配社区的标准化协议。

首先我们在每个集群中安装基于 Telegraf 深度定制的 Cluster Agent,负责采集 Kubernetes、Erda 在集群中部署组件的可观察性数据,同时这个 Agent 也可以模拟成一个 Prometheus Server,拉取集群中被自动发现的 Exporters 数据。

那么在每个节点上,也会部署一个 Node Agent,可以自动发现节点上的 Pod,并把 Pod 识别为 Erda 平台定义的 Service、Job 或者 Addon 组件。同时 Node Agent 也会作为一个本地 Proxy,接收 Pod 中的业务应用 Java Agent 探针和 NodeJS 探针上报的应用请求和 Trace 数据,转发给后端的 Metrics Gateway 组件。
在未来,我们计划支持更多的第三方协议,如 SkyWalking 和 OpenTelemetry,来更多地提高 Erda 在可观察性上的扩展。

Erda Infra 模块化开发框架

前面从架构的角度讲了我们对 PaaS 扩展的一些思考,也提到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来构建整个平台,实现微服务化的重点就是要对系统功能进行合理拆解,把系统拆解成诸多边界清晰、可以内聚的业务模块。

虽然在 golang 社区中有很多 web 开发框架,如 gin、go-zero、beego,但深思熟虑后,我们发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Web 框架和微服务框架,而且还需要一个以模块化开发为核心,可以通过接口对系统进行扩展的开发体系。基于此我们设计了 Erda Infra,一套轻量级 Go 微服务框架,包含大量现成的模块和工具,能够快速构建起以模块化驱动的应用程序。

Erda-Infra 的核心特性包括:

  • 以模块化设计方式来驱动应用系统实现,支持模块可插拔。
  • 统一配置读取,支持默认值、支持从文件、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读取。
  • 统一模块的初始化、启动、关闭。
  • 统一管理模块间的依赖关系。
  • 支持模块间的依赖注入。
  • 包含大量现成的微模块 Provider,包括 etcd、docker、cassandra 、es 的 sdk、Http Server、gRPC Server等。
  • 使用 Protocol Buffer 定义接口,支持自动生成 gRPC 和 HTTP 接口和客户端调用代码。
  • 提供快速构建模块的代码生成工具。

Erda 现在有数千个功能点包含在几十个服务里面,一旦服务功能拆分设计的不合理,很容易引发整个项目的维护成本问题。我们在从架构层面审视模块拆分的同时,也期望使用开发框架来对开发进行一些约束。

第一个原则是对模块的拆分粒度要尽可能小,让每个模块的逻辑能高度内聚,对外的依赖可以松耦合。拿应用监控这个子系统来说,我们拆解成了拓扑、服务列表、服务监控、浏览器监控、错误分析、链路追踪等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使用 Erda Infra 提供的能力拼装到一起组成监控的服务。

第二个原则是模块的开发者需要面向接口开发,而不是面向实现;模块之间依赖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做的好处是需要对模块进行扩展的时候,可以不需要修改已有的代码。我们也在 Erda Infra 中实现了依赖注入容器,通过类似 Spring 中 IoC 的方式,让开发模块的人更关注自己负责的逻辑单元。

下面来看一个 Erda Infra 中最简单的模块示例,我们把模块定义为 provider 结构,可以把需要注入的接口声明在 provider 的字段中,同时还需要实现 Init 、Run 函数来控制模块的生命周期,最后把定义好的模块注册到全局的服务容器中,即可完成一个微模块的实现。

那么我们如何在服务容器中定位到实现的接口呢?Erda Infra 提供了一个 Provide 接口,在这个接口中我们可以显示声明接口的具体实现,下面是 mysql-client 模块的声明示例:

对于接口的获取,Erda Infra 提供了自动注入和使用服务定位器来解析两种方式。

自动注入和 Spring 的使用一样,通过在字段上标记 autowired 标签即可生效:

服务定位器模式则可以使用在后台任务中,通过框架的服务上下文来获取需要的接口具体实现:

最后再来聊一聊 Erda 中的 API 定义方式,我们把 API 统一都定义在 Protobuf 文件中,这样可以统一生成 gRPC、HTTP、OpenAPI 接口,以及 Client 的代码。

假设系统中有一个服务叫 Greeter ,定义如下所示。其中:通过 google.api.http 选项,来定义 http 相关的信息,可以自动把请求的数据解析到 Path 参数和 Query 参数上。还可以通过在对应的接口上声明 +publish 特殊的注释,来表示发布该接口到 OpenAPI 上,如果想要把某个接口强制标记为内部接口,那么也可以通过 +private 注释来实现。

// +publish prefix:"/api/greeter" backend-prefix:"/api" service:"user-center"
service GreeterService {// say hello// +publishrpc SayHello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sponse)  {option (google.api.http) = {get: "/api/hello/{name}",};}}message HelloRequest {string name = 1;}message HelloResponse {string data = 1;}

Erda Infra 作为我们使用的基础框架,现在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后续计划继续添加服务注册发现的支持,来实现运行时的服务模块管理等,以此持续增强 Erda 的平台扩展性。

总结

我们从 3 月开始计划 Erda 的开源,到现在已经构建了第一个稳定的开源版本,第二个版本也将在近期发布。

Erda 本身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开发治理和数据治理功能已经非常丰富,我们接下来将会重点对用户体验和功能细节进行打磨,对开源代码重构以提高代码质量,简化平台的安装部署方式等。欢迎大家关注 Erda 开源项目,一起探讨、交流云原生 PaaS 相关的技术,共建开源社区。

  • Erda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erda-project/erda
  • Erda Cloud 官网:https://www.erda.cloud/

基于 Golang 构建高可扩展的云原生 PaaS(附 PPT 下载)相关推荐

  1. KubeVela 正式开源:一个高可扩展的云原生应用平台与核心引擎

    [来源:阿里巴巴云原生公众号] 美国西部时间 2020 年 11 月 18 日,在云原生技术"最高盛宴"的 KubeCon 北美峰会 2020 上,CNCF 应用交付领域小组(CN ...

  2. KubeVela 高可扩展的云原生应用平台与核心引擎

    https://www.oschina.net/news/121015/kubevela-open-source 目录 什么是 KubeVela ? KubeVela 解决了什么问题? 1. 应用开发 ...

  3. 《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第一版勘误表(附脚本下载)

    <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因为印刷或自己检查不仔细的原因还是有许多错误的,这个在第二次印刷时会统一改正(脚本下载地址为 http://www.hzbook.com/Books/6021 ...

  4. 【华为大咖分享】9.2018加速度,洞悉DevOps高效能组织的秘密(后附PPT下载地址)

    文:华为云DevCloud  姚冬 DevOps现在调查报告,是一份非常权威且科学的调查报告,是DORA主持开展的持续了5年的DevOps行业现状调查研究.今年的报告长达80页,不仅包含了DevOps ...

  5. Golang 开发的一站式云原生 PaaS 平台 —— Erda

    Erda 是什么? Erda 是端点开源的一站式云原生 PaaS 平台,具备 DevOps.微服务治理.多云管理以及快数据管理等平台级服务.以容器服务作为底座,凭借云原生的优势,为企业打造一个完整的技 ...

  6. 阿里云熊鹰:基于融合、协同系统的边缘云原生架构演进和实践

    简介: 云原生和边缘计算是近两年都非常火的技术话题了,在第十届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上,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熊鹰分享了<基于融合.协同系统的边缘云原生架构演进和实践>,希望通过介绍现在阿里云在 ...

  7. 【华为大咖分享】4.反脆弱,高效能组织的能力构建(后附PPT下载地址)

    文:华为云DevCloud  姚冬 PPT下载请访问原文地址: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12723-1-1.html 华为云DevCloud作为 ...

  8. 秒云容器云平台:一站式云原生PaaS平台

    本篇文章开始之前,我们以目前室内装修里比较流行的2种方式做对比,来讲一下所谓的"半包"和"全包"的区别.简单讲半包和全包的差别其实就是辅材和主材由谁提供的问题. ...

  9. 终极套娃 2.0|云原生 PaaS 平台的可观测性实践分享

    某个周一上午,小涛像往常一样泡上一杯热咖啡 ☕️,准备打开项目协同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突然隔壁的小文喊道:"快看,用户支持群里炸锅了 -" 用户 A:"Git 服务有点问题 ...

最新文章

  1. 如何在 Linux 上使用 kill 和 killall 来管理进程
  2. 看到外卖平台这样改善数据库架构,DBA表示放心了
  3. (Mybatis)增删改查实现
  4. Python中常见的配置文件写法分享!
  5. 文献记录(part46)--Building Outlier Detection Ensembles by Selective Parameterization of ...
  6. scrapy startproject【学习笔记02】
  7. 虚拟机安装菜鸟教程(1)—CentOS6.4系统VMware安装及配置详细教程
  8. 悄悄告诉你如何快速突破大厂逻辑题
  9. Nacos忘记密码Nacos密码加密方式
  10. mina框架详解-小白收藏
  11. 多边形的定义为什么要强调封闭图形_多边形的定义及其定理
  12. BiTree T 和 Bitree T 和 BitNode *T 和 T-lchild
  13. 基因表达矩阵中排除表达量低的样本和基因
  14. 2020年9月份英语六级翻译-西游记
  15. QIIME 2教程. 07Cell帕金森小鼠Parkinson's Mouse(2021.2,最佳实战)
  16. WiFi信号图标等级计算
  17. NVDLA runtime vp 搭建
  18. 系统自带扑克牌资源动态链接库cards.dll逆向分析笔记
  19.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快乐、快乐分享
  20. 无胁科技-TVD每日漏洞情报-2022-7-30

热门文章

  1. 红米android怎么样,红米5怎么样 红米5值不值得买
  2. 安卓sdk安装步骤【转载】
  3. 测试类笔试和面试训练题,40道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秘籍
  4. 【Hexo】全面改造美化属于你的个性化博客
  5. 原理剖析(第 013 篇)应用系统性能调优
  6. 计算机基础word试题七年级,2017年计算机基础试题「有答案」
  7. c语言打印直角三角形
  8. Android设备Root检测方法
  9. [译] ALTER SYSTEM CANCEL SQL : 在 Oracle Database 18c 的会话中取消 SQL 语句
  10. 贪婪算法小结(Java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