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Z哥。
虽然从标题上看,这篇文章是写给“技术人”的,但从广义上来说,只要你是一位以理性见长的人,那么这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可能会与你有关。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你现在打算做一件事A,它的目的是为了X。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可以多做一件事B,能让目的X的效果更好(假设效果更好是确定的)。

你会毫不犹豫的去做B吗?

比如,作为程序员的你正在做性能优化。这时候,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某新技术比你当前用的老技术,性能高10倍,你会不假思索的去试一下新技术么?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的「技术思维」过重了,得“治”一下。否则,说明至少你现在还没有被「技术思维」牵着鼻子走。
远的不敢说,技术思维过重的毛病至少在程序员圈子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越是“技术狂人”,越容易陷入到这个问题的“黑洞”中。
Z哥也是一位地道的技术人,曾经也经历过这个时期。所以我深知陷入这个思维黑洞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想分享一些我的经验给你。

这个“毛病”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你会发现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
  • 在需求评审会上,针对产品经理设计的一个功能,技术人员们倒没有提出什么对这个功能本身的异议。反而在激烈的讨论这个功能应该怎么实现才最好,该用什么技术。

  • XXX技术性能贼强悍,我觉得把A功能里用到的YYY技术用XXX替换掉,性能至少翻一倍。

  • ……

你是不是也对这些事乐此不疲呢?
其实这些乍一看都是好事,都是在做一些让结果变得更好、改善现状的事情。应该鼓励和提倡才对啊。
没错,的确是这样。
而且,“寻求最优解”是技术人的强项,因为技术思维其实就是工程化的思维,“最优解”就是这种思维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但是,所谓成也“强项”,败也“强项”。来看看我们技术人的这个强项是怎么得来的?
我们每个人的“强项”,真正由天分决定的微乎其微,大都是后天培养而成的。思维也是如此,也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而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一个东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巴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 世纪 80 年代,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沃尔夫勒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对老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他和他的同事们先将老鼠喜欢的苹果片放在投射屏幕后面,当老鼠找到并咬下这些食物时,他们立刻观察到了大鼠脑内的多巴胺反应。
更为关键的是,舒尔茨教授的一系列实验最终的结论是:一开始预期一个行为能够获得奖励,如果真的得到了奖励,就能使这个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把视角拉回到每个做技术的人身上。我们在刚入行的时候,专业性是很低的,做事质量不高、效率不高、计划经常失控等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我们一次次地尝到了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提升带来的好处。做事的结果越来越好了,开始得到表扬、升职加薪等等。
这个过程其实和上面的老鼠实验是一样的,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你陷入了一个循环之中,逐渐形成了你的做事习惯和思维方式

「技术思维」的短板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单纯只用「技术思维」来考量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虑的维度过于单一。抽象的说,这只是在“how”的范围内考虑问题。
而“how”之前的概念其实更加重要,就是“what”和“why”。
如果说how是1~100的话,那么之前的what和why就是0~1。因为what和why才是做一件事how的意义。
这就好比,有人说我们现在要烧火取暖。然后,我们不断在花时间研究如何让火烧的更大、更旺上。而不是去考虑,取暖到底需要多大的火才够。
超过原始目的所需的临界点之后的投入,其实都是浪费的。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比如火虽然更旺了,但是烟雾也更大了,更容易呛到喉咙。

长期以往会陷入的困境

作为技术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思维习惯中,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未来职业道路只会剩下做「专才」这一个选择了
因为你的其它思维模式得不到运用和锻炼,导致你看问题总是片面的、局部的、单一的。
所以,「广度」上不行,只能往「深度」上走了。
如果你想让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那必须得从技术思维中走出来。

如何破局?

有什么破局的办法呢?
Z哥建议你从思维模式的“形态”来考虑,就可以找到突破口。
大部分思维模式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技术思维也不例外。
技术思维典型的场景是:
  • 因为……,所以……

  • 如果……,就会……,否则就会……

在形态上,这种思维模式是「直线」的。沿着这根直线可以去找终点。
但是很明显,在这条直线之外因素都会自然而然地被忽略。
如果我们将“因果”的「直线」形态,转换成“相关”的「网状」形态就可以破局
以终点为圆心,将所能想到的、与终点相关的因素都放进来,建立关联。
然后,标出所有的因素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再根据这多个维度去做how的考虑和决定。
沿着这个思路走,你会自然而然地基于问题的现实、基于场景去考虑问题了,广度自然就有了。
具体的做法,我有三个小技巧想分享给你。

三个破局小技巧

01
追问根源和目的,并且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将目的给“丢”了。要一直把目的作为「锚点」,防止自己所考虑的内容脱离了最初的目的。
比如,当自己准备下一个结论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下面的问题:
  1. 做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

  2. 确定这个理由是这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吗?

  3. 不这样决定会怎样?

这几个问题会让你从思维的黑洞中拉回来,回到“网状”形态的思维中去。
这其实也是「寻求合适,而不是极致和完美」的体现。
虽然完美主义并不是技术人的专属特质。但是在我的观察中,技术人有完美主义特质的比例相对其它人群是更高的。
所以,技术人也更容易成为脱缰野马,离最初的目的越来越远。
02
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这个在很多讲管理学相关问题的时候会经常听到。
在我们现在聊的这个场景中,所谓的「广度」和你所能看到的“视野”大小是正相关的。
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考虑问题,这事的确挺难做的。毕竟,自己没有真的站在那里过,没经验啊,很难进行所谓的「换位思考」。
我的一个办法是,在你的所有经历中,搜寻与这个位置更高的人当前所处的境地接近的场景。当时的你就是现在的他,然后把这个感觉带到当前的场景中来,考虑眼前的问题。
比如,虽然我没做过管理,但是我在学校里做过班长、组长啊。对于管理中的分工、协作等概念其实是相通的。
如此能让“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的效果更好一些。
03
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寻求其它的因子做乘法。
技术 * X = 社会价值
技术脱离现实的问题后,价值等于0,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技术本身没有社会价值。
你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外,会发现一些新的“宝藏”,这都很正常。
而要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客观理性的办法,除了第一点「目的导向」之外,还有这个「价值导向」。区别是,前者倾向于保守,后者倾向于激进。
比如,发现的一个新宝藏,虽然会让我们多投入1.5倍的成本,但是可以发挥2倍的正向价值。这才算的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才值得去讨论和可以考虑是否要为之调整最初的目的。

禁锢思维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其实技术思维并不只能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思维模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迁移性是很强的。
比如,管理思维中的分工、协作,其实和技术思维中的分治、分布式系统等概念是相通的。
所以,虽然我们手握着技术思维的“锤子”,但是不要只用来找技术的“钉子”去敲。
如今,不管是整个社会,还是技术人所运用的那些技术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一样,技术领域中的模块化、分治等等概念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底层支撑。
但是,这也让我们每个人更容易陷入到“只看到树木而忘记了森林”境地。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摆脱这个困境。

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
这篇主要讲述了技术人身上很常见一个思维惯性,「技术思维」。
我帮你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以及会导致的后果。
然后分享了对我自己有效的破局办法,其中包含了三个实践小技巧。
  • 目的导向的“三问”

  • “处境联想”的换位思考

  • 「技术 * X = 社会价值」的公式化价值导向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是一位技术人,并且想让自己的未来在专才之外多一些可能性,那么赶紧行动起来,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吧。

推荐阅读:

原创不易,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在看」或者「分享」一下吧。鼓励我的创作 :)

如果你有关于软件架构、分布式系统、产品、运营的困惑

可以试试点击「阅读原文

如何摆脱「技术思维」的惯性?相关推荐

  1. 第三十二期:如何摆脱「技术思维」的惯性?

    虽然从标题上看,这篇文章是写给"技术人"的,但 从广义上来说,只要你是一位以理性见长的人,那么这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可能会与你有关. 虽然从标题上看,这篇文章是写给"技术人& ...

  2. 「技术人生」第4篇:技术、业务、组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

    简介: 本文讨论了如何让技术一号位能够从理论上.以宏观的视角看清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为顺应规律办事或者创造条件打破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往期技术一号位方法论系列文章: 「技术人生」第1 ...

  3. 「技术人生」第10篇:如何做研发效能提升(即指标体系建设过程回顾)

    01 背景 Aliware 纵观软件研发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业务需求开发"是核心主线的话,那么研发效能建设就是这一核心主线之外最大的一条支线.每个历史阶段的研发效能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

  4. 「技术人生」第3篇:解决问题的规律总结

    简介: 本文将介绍问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贺科学 往期技术一号位方法论系列文章: 「技术人生」专题第1篇:什么是技术一号位? 「技术人生」第2篇:学会分 ...

  5. 「技术人生」第2篇: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简介: 对于研发同学而言,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基础最核心最先需要被掌握的技能,没有之一. 作者:贺科学 技术一号位不是岗位,更多的是技术人员在公司中做事的一种心态,这个系列的文章适合所有想要对日常工作 ...

  6. 克服这些「学生思维」,离职场达人更进一步

    最近看到一些粉丝在后台留言,抱怨自己作为职场新人,特别迷茫,常常被老员工或主管批评,说他们学生气太重. 他们问我,怎么才能去掉学生气? 仔细一想,自己每年都会带一些大学生,也专门做过职业辅导,为了让他 ...

  7. 「技术综述」有三AI不得不看的技术综述

    https://www.toutiao.com/i6715153780863664653/ 文/编辑 | 言有三 最近遇到了很多新手来交流,网上资料甚多,筛选有时候是个大问题,一般遇到一个新方向,找技 ...

  8. 合格的CTO应该是什么样?雷军王海峰王小川等共谈「技术创新」| CNCC2020

    金磊 发自 CNCC现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企业在社会中的分量有多重? 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改变人类生活的160种主流创新工业,80%以上是由公司来完成. 今天,全世界 ...

  9. 「技术人生」:技术同学应该如何理解业务?

    简介:本文以大量理论论述解析业务,并提供多种基于不同场景的实操方法,帮助技术同学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日常工作.指导团队开展业务建设,保障顶层设计的落地执行. 一. 背景 目前已经发布<技术一号 ...

最新文章

  1. web前端小数点位数处理
  2. 微软Http错误Code解析
  3. JAVA连接MYSQL数据库
  4. org.hibernate.service.ServiceRegistryBuilder被弃用
  5. @Deprecated新外观可能是什么?
  6. 心学 禅宗_禅宗宣言,用于有效的代码审查
  7. Centos 下PHP编译安装fileinfo扩展
  8. 网络编程---tcp/udp协议
  9. Jupyter Lab——无法显示matplotlib绘制的图像
  10. c#学习-base和this在构造函数中的应用
  11. 30件你不知道可以通过Internet来办到的事
  12. Ajax 重新绑定 webgrid 数据,绑定WebGrid表单AJAX
  13. java applet_Java Applet 基础
  14. 合适新手入门的串口屏学习分享
  15. 坐标计算机在线,公路坐标计算系统免费版
  16. 即时通讯系统————基于TCP协议的C/S架构(Client)
  17. java中怎么使用json数据_java中使用Json数据
  18. php判断图片有没有ps过,你知道你PS过的图片会侵犯别人的权利吗?
  19. 大数据分析师高级证书_数据分析师资格证书好考吗_大数据分析师认证
  20. 小程序推荐——那些好用实用的小程序(图片类、资讯类、工具类)

热门文章

  1. NetBeans Weekly News 刊号 # 27 - Sep 24, 2008
  2. 三阶魔方魔方公式_观看此魔方的自我解决
  3. mysql qt自增_mysql自增设置
  4. 脚本进阶,函数调用实例练习
  5. weblogic清除缓存
  6. setTimeout(function(){}, 0);
  7. 酷桌面:随身携带你的企业
  8. mysql 启动、重启、kill脚本
  9. 技术分享 | 混合云模式下SaaS端前端最佳实践
  10. 强制升级?!.NET Core 2.1容器镜像将从Docker Hub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