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实验环境使用说明

1.1 环境部署

1.2 源码下载

1.3 代码编译

1.4 qemu运行

1.5 qemu调试

1.5.1 启动GDB Server

1.5.2 连接GDB Server

1.5.3 调试环境改进

2 编译后结果分析

2.1 磁盘中的Section

2.2 加载到内存中的Segment

2.2.1 Segment 0分析

2.2.2 Segment 1分析

3 实验代码分析

3.1 代码布局

3.2 重要编译配置文件

3.2.1 scripts/build.sh

3.2.2 CMakeLists.txt

3.2.3 boot/config.cmake

3.2.4 scripts/linker-aarch64.lds.in

3.2.5 kernel/CMakeList.txt

3.3 程序流程分析

3.3.1 入口点分析

3.3.2 init_c函数分析

3.3.3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4 实验1:完善内核打印流程

4.1 内核打印流程分析

4.1.1 kinfo函数分析

4.1.2 printk函数分析

4.1.3 simple_vsprintf函数分析

4.1.4 printk_write_num函数分析

4.1.5 prints函数分析

4.1.6 simple_outputchar函数分析

4.2 完善printk_write_num函数

4.3 实验结果

5 实验2:实现栈回溯

5.1 函数栈使用分析

5.1.1 函数栈相关寄存器

5.1.2 函数调用惯例

5.2 任务分析

5.3 函数实现

5.4 实验结果


1 实验环境使用说明

1.1 环境部署

实验环境基于Ubuntu 20.04构建,需要安装如下软件

# 安装git环境sudo apt-get install git# 不使用docker而直接编译的工具,编译lab时运行`./scripts/build.sh`# 我们这里不使用docker编译sudo apt-get install gcc-aarch64-linux-gnu# 安装lab运行环境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gdb-multiarch cmake ninja-build qemu-system-arm

说明:环境部署可参考

ChCore实验环境配置

1.2 源码下载

实验代码gitee地址如下

ChCore-lab: 上海交通大学IPADS 《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现》chcore 课程实验实验文档请访问:《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现》主页(https://ipads.se.sjtu.edu.cn/mospi/) - Gitee.com

说明:此处默认下载的是lab1的实验代码,根据不同的实验可以切换分支

1.3 代码编译

执行如下命令,可实现对工程的编译

/scripts/build.sh

说明1:实验代码使用CMake + ninja编译

说明2:实验代码还可以在docker中编译,我们目前不使用该方式

1.4 qemu运行

执行如下命令,可以在qemu中模拟运行编译出的镜像

make qemu

命令执行效果如下,

可见在运行时会启动一个图形化界面

说明:make qemu执行命令分析

① 使用的qemu程序为qemu-system-aarch64,可以在X86体系结构上模拟AArch64体系结构

② -machine raspi3:模拟的设备为树莓派3

③ -serial null:Redirect the virtual serial port to host character device null

④ serial mon:stdio:creates a multiplexed stdio backend connected to the serial port and the QEMU monitor

⑤ -m size=1G:设置虚拟机内存为1GB

⑥ -kernel $(BUILD_DIR)/kernel.img:指定kernel文件

⑦ -gdb tcp::1234:启动qemu中的GDB Server,并在tcp::1234上等待连接

1.5 qemu调试

1.5.1 启动GDB Server

首先在一个窗口中执行如下命令,启动qemu中的GDB Server

make qemu-gdb

命令执行结果如下,

说明:make qemu-gdb执行命令分析

make qemu-gdb相较于make qemu,增加了2个命令行参数

① -nographic:启动的虚拟机没有图形化界面

② -S:Do not start CPU at startup(qemu会在执行第一条指令之前暂停)

1.5.2 连接GDB Server

在另一个窗口中执行如下命令,连接GDB Server并启动调试

make gdb

命令执行效果如下,

可见已进入GDB调试界面

说明1:进入调试的位置

① 通过GDB中的where命令,可见调试的第1条指令位于0x00080000,函数为_start

② gdb的where指令是backtrace指令的同义词,可以显示程序的当前位置及调用栈

说明2:make gdb执行命令分析

① 由于是在X86-64平台上使用GDB来调试AArch64代码,因此使用gdb-multiarch程序

② .gdbinit是启动gdb-multiarch的initial command file

说明3:.gdbinit文件分析

① set architecture aarch64

设置要调试的目标体系结构为aarch64

② target remote localhost:1234

通过网络连接GDB Server

③ file ./build/kernel.img

设置要调试的文件,GDB从该文件中读取符号表

1.5.3 调试环境改进

1.5.3.1 当前调试环境问题

目前调试时不能对照源码,因此无法达到调试的目的

而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因为GDB目前加载符号表是失败的

在GDB命令行中使用file命令再次加载kernel.img,可见该文件中没有调试用的符号表(debugging symbols)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目前在编译代码时没有带-g选项,所以编译出的镜像不携带调试所需的符号表

1.5.3.2 改进方法

1. 编译时增加-g选项

修改文件:CMakeLists.txt

2. 启动gdb-multiarch时增加--tui选项

修改文件:Makefile

这样在调试时就可以查看对应的源码,修改之后调试效果如下,在调试到head.S时可以同步查看对应的源码

但是修改后的环境只能从kernel代码的head.S文件开始显示对应源代码,boot代码还不可以,目前尚未解决

3. 在调试环境下使用layout regs命令显示寄存器的值

说明:增加-g编译选项后新增Section

① 增加-g编译选项前

② 增加-g编译选项后

可见在增加-g选项后,会增加调试相关的Section

2 编译后结果分析

2.1 磁盘中的Section

使用readelf -S命令查看磁盘中的Section

下面对比较重要的Section进行说明,

1. .init

保存bootloader的代码和数据(对应源码中的boot目录,该段的组成详见下文分析)

2. .text

保存内核程序代码

3. .data

保存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数据

4. .rodata

保存只读数据,包括一些不可修改的常量数据

5. .bss

记录未初始化或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链接器只记录地址和大小,而不实际占用磁盘上的存储空间

2.2 加载到内存中的Segment

使用readelf -l命令查看将ELF文件kernel.img加载到内存后的Segment

说明:从Section与Segment的对应关系可见,相同类型的Section在加载到内存时,会被汇总到同一个Segment中

2.2.1 Segment 0分析

1. 属性为RWE(可读可写可执行)

2. 加载内存的物理地址为0x80000

3. 运行时的虚拟地址为0x80000

说明:.init段存储的是bootloader的代码和数据,他们被加载到物理地址0x80000处,运行时的虚拟地址也是0x80000

2.2.2 Segment 1分析

1. 属性为RWE(可读可写可执行)

2. 加载内存的物理地址为0x90000

3. 运行时的虚拟地址为0xFFFFFF0000090000

说明1:.text / .rodata / .eh_frame / .bss段存储的是内核的代码和数据,他们被加载到物理地址0x90000处,运行时的虚拟地址为0xFFFFFF0000090000

说明2:ELF文件的加载与执行

ELF文件的加载(load)与执行(execute)是启动一个程序的两个重要步骤,

① 加载

将程序的ELF文件按照链接规则从存储器中按照每个段的加载内存地址(Load Memory Address,LMA)拷贝到内存上指定的地址

② 执行

将ELF文件中的段"放到"(通过拷贝或页表映射等方式)虚拟内存地址(Virtual Memory Address,VMA),然后开始真正执行ELF文件中的代码

说明3:使用objdump -h命令可以查看ELF文件中每个段的LMA和VMA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段的LMA和VMA是相同的,这里不同的原因,详见下文实验代码分析

3 实验代码分析

3.1 代码布局

实验代码中包含了bootloader和kernel两部分

3.2 重要编译配置文件

3.2.1 scripts/build.sh

scripts/build.sh为编译镜像时执行的顶层脚本

3.2.2 CMakeLists.txt

由于是在实验代码的顶层目录执行scripts/build.sh脚本,所以对应使用的配置文件为顶层目录的CMakeList.txt

3.2.3 boot/config.cmake

boot/config.cmake用于指定bootloader包含的源文件

3.2.4 scripts/linker-aarch64.lds.in

说明1:链接器脚本中的标号地址

下面根据kernel.img符号表验证链接器脚本中的标号地址

链接地址

符号类型

标号

0x80000

T(External Text)

imag_start

0x90000

A(External Absolute)

init_end

0xa00f4

R(External read only)

_bss_start

0xa00f4

R(External read only)

_edata

0xa8350

B(External zeroed data)

_bss_end

0xb0000

B(External zeroed data)

_img_end

可见各标号的地址是符合预期的

说明2:.text KERNEL_VADDR + init_end : AT(init_end)语法说明

该语法用于指定输出段的地址,完整语法为

section [address] : [AT(lma)]

可见.text段的VMA为KERNEL_VADDR + init_end(0xFFFFFF0000090000),LMA为init_end(0x90000),这也就是kernel部分VMA与LMA不同的原因

说明3:如上文分析,kernel.img的入口标号为_start,该标号的地址为0x80000。之所以将该标号的地址在链接器脚本中设置为0x80000(TEXT_OFFSET),是因为树莓派在启动时会将kernel.img加载到内存0x80000处运行

关于树莓派启动流程,可参考02. 搭建实验环境 chapter 4.4

3.2.5 kernel/CMakeList.txt

kernel/CMakeList.txt用于指定kernel包含的源文件

3.3 程序流程分析

3.3.1 入口点分析

文件:boot/start.S

3.3.1.1 当前特权级

在进入调试后执行info regs命令,查看其中cpsr寄存器的值(bit[3:2] = 0b11),对照CurrentEL在cpsr中的位置,可知当前特权级为EL3

3.3.1.2 判断主核与从核

通过读取MPIDR_EL1寄存器判断当前处理器编号

MPIDR_EL1寄存器的具体实现由对应的处理器核架构定义,树莓派3使用的BCM 2837 SoC为Cortex-A53处理器核架构,需要参考《Arm Cortex-A53 MPCore Processor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Cortex-A53处理器核架构每个cluster最多支持4个核,使用MPIDR_EL1寄存器的bit[7:0]标识CPU ID

3.3.1.3 迁移特权级到EL1

1. 当前特权级为EL3,目标特权级为EL1,也就是说是要降低特权级

2. 根据ARMv8体系结构,只能通过从异常返回的方式(eret)降低特权级

说明:关于异常返回地址与特权级的设置

arm64_elX_to_el1函数寄存器设置与ARMv8体系结构及Cortex-A53处理器核架构相关,这里只说明与异常返回地址与特权级相关的内容,其余内容随ARMv8体系结构的学习展开

此处构造的是从EL3返回EL1的异常返回场景,其中

① 返回地址(ELR_EL3)设置为.Ltarget标签,该标签位于arm64_elX_to_el1函数返回之前

② 返回后的异常等级为EL1H(EL1 + 使用SP_EL1作为栈指针)同时关闭(mask)中断

3.3.1.4 设置栈

1. 执行到该步骤时,处理器核已经处于EL1异常等级,并且使用SP_EL1作为栈指针

通过调试验证,此时异常等级为EL1

2. 由于初始化要进入C语言阶段,因此需要进行栈的设置

说明:栈的位置

① 栈所使用的内存空间在boot/init_c.c文件中定义

可见此处为每个核在启动阶段准备了4KB作为栈使用

② 可以查看内核符号表,确定boot_cpu_stack符号的地址

③ 此处使用boot_cpu_stack + 4KB(0x88d00)设置当前栈指针,对于满减栈,这就是CPU0的栈顶

通过调试验证,设置的值符合预期

3.3.2 init_c函数分析

3.3.2.1 清空BSS

在clear_bss函数中使用了链接器脚本中的符号,需要通过取地址才能获取BSS段的链接地址,相关内容可参考04. 代码重定位 & SDRAM初始化 chapter 1.3.4

3.3.2.2 初始化串口

初始化串口通过设置相关寄存器实现,具体内容可参考树莓派芯片手册

3.3.2.3 初始化页表

3.3.2.3.1 初始化页表目的

1. 根据上文分析,编译内核镜像时,kernel部分的起始虚拟地址为0xFFFFFF0000090000,而加载的物理地址为0x90000

2. 目前程序在boot部分运行,尚未开启MMU,因此使用的是物理地址(从0x80000开始)

3. 在跳转到kernel部分运行之前,需要建立页表,将虚拟地址0xFFFFFF0000090000映射到物理地址0x90000处

3.3.2.3.2 ARMv8虚拟内存结构简述

以最常见的使用4KB页为例,

1. 页大小为4KB

2. 页目录项与页表项大小为8B,因此每页可以存储512个页目录项或页表项

3. 索引512个页目录项或页表项需要9位,因此48的虚拟地址被划分为9 + 9 + 9 + 9 + 12,即Level 0 ~ Level 3共4级页表

说明:参考上文中图D5-7,页目录中除了设置Page descriptor指向下级页表,还可以设置Block descriptor直接映射一个内存块(本课程实验代码使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3.3.2.3.3 数据结构定义

1. 通过定义数组存储页表集,这里定义了从Level 0 ~ Level 2共3级页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些页表可以映射的内存大小

2. 可映射内存的最大值如下

512(Level 0页表索引) * 512(Level 1页表索引) * 512(Level 2页表索引)*
2MB(映射的Block大小)= 2^48即可以映射ARMv8中使用的48位完整虚拟地址空间

可以看出,映射Block的大小2MB就是512 * 4KB,也就是Level 3页表所能映射的内存大小

3.3.2.3.4 宏定义

3.3.2.3.5 函数流程分析

1. 建立低端1GB物理内存恒等映射

① 将虚拟地址0x0 ~ 0x40000000映射到物理地址0x0 ~ 0x40000000

② 恒等映射页表后续将设置到TTRB0寄存器,也就是用户页表

2. 建立低端1GB物理内存线性映射

① 将虚拟地址0xFFFFFF0000000000 ~ 0xFFFFFF0040000000映射到物理地址0x0 ~ 0x40000000

② 线性映射页表后续将设置到TTRB1寄存器,也就是内核页表

③ 内核页表的设置与编译内核模块时的链接地址是匹配的

3. 建立后续1GB物理内存线性映射

① 将虚拟地址0xFFFFFF0040000000 ~ 0xFFFFFF0080000000映射到物理地址0x40000000 ~ 0x80000000

② 实现方式是在Level 1页表中设置Block映射项

3.3.2.4 使能MMU

3.3.2.4.1 设置MAIR_EL1寄存器

1. MAIR_EL1寄存器用于设置memory属性,最多可设置8种属性,页表格式中的AttrIndx[2:0]则是用于索引MAIR_EL1寄存器中设置的属性

2. el1_mmu_activate函数中设置的memory属性如下

3.3.2.4.2 设置TCR_EL1寄存器

TCR_EL1寄存器用于控制地址转换属性

实验代码设置了如下属性,

1. TTBR0_EL1的分页粒度为4KB

2. TTBR1_EL1页表分享属性为Inner Shareable

3. TTBR1_EL1的Outer cacheability属性为Normal memory, Outer Write-Back Read-Allocate Write-Allocate Cacheable

4. TTBR1_EL1的Inner cacheability属性为Normal memory, Inner Write-Back Read-Allocate Write-Allocate Cacheable.

5. TTBR1_EL1的region size为(64 - 48)

6. TTBR1_EL1的分页粒度为4KB

7. TTBR0_EL1页表分享属性为Inner Shareable

8. TTBR0_EL1的Outer cacheability属性为Normal memory, Outer Write-Back Read-Allocate Write-Allocate Cacheable

9. TTBR0_EL1的Inner cacheability属性为Normal memory, Outer Write-Back Read-Allocate Write-Allocate Cacheable

10. TTBR0_EL1的region size为(64 - 48)

11. Intermediate Physical Address Size为48位,即256TB

12. ASID Size为16位

3.3.2.4.3 设置TTBR寄存器

将之前设置好的页表集物理地址设置到TTBR寄存器中

3.3.2.4.4 设置SCTLR_EL1寄存器

SCTLR_EL1为系统控制寄存器

实验代码设置了如下属性,

1. 使能EL1 & EL0 stage 1地址转换

2. disable EL1 & EL0 load / store指令的alignment检查

3. disable EL0的栈alignment检查(否则栈操作需要16B对齐)

4. disable EL1的栈alignment检查(否则栈操作需要16B对齐)

5. disable EL0 & EL2特定指令的alignment检查

6. 使能EL0 & EL2 data access cacheable

7. 使能EL0 & EL2 instruction access cacheable

3.3.2.5 跳转到kernel执行

1. start_kernel函数在kernel/head.S文件中定义,属于kernel模块

2. 在init_c函数中调用start_kernel函数,就将控制从boot模块转移到了kernel模块

说明:start_kernel的虚拟地址为0xFFFFFF0000090000,由于已经设置了页表并使能MMU,所以可以跳转到该函数执行(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都是在EL1异常等级运行)

3.3.3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3.3.3.1 设置Thread ID

1. TPIDR_EL1寄存器用于设置EL1的software thread ID,该寄存器供操作系统使用,PE不会使用该寄存器

2. 实验代码中将TPIDR_EL1设置为当前处理器核的CPU ID

3.3.3.2 设置内核栈

1. 内核栈定义在kernel/main.c文件中

2. 内核为每个CPU准备了8KB作为栈使用

3. 此处设置的内核栈将替换之前在boot模块中设置的栈

4. 当前运行的是CPU 0,因此将SP设置为该核对应的内核栈栈顶

说明:kernel_stack虚拟地址

其中符号类型B表示External zeroed data

3.3.3.3 跳转到main函数执行

通过bl main指令,跳转到main函数执行

3.3.4 main函数分析

main函数就是本次实验要修改的部分

4 实验1:完善内核打印流程

4.1 内核打印流程分析

4.1.1 kinfo函数分析

1. kinfo函数根据当前LOG_LEVEL的设置,实现为空函数或调用printk函数

2. LOG_LEVEL宏定义在CMakeLists.txt中,目前定义的LOG_LEVEL为1,因此kinfo可以打印

2. 调用printk函数时##记号的作用是当__VA_ARGS__为空时,消除fmt字符串最后的逗号,详情可参考Linux设备驱动01:Linux设备驱动概述_麦小兜的博客-CSDN博客 chapter 6.5

4.1.2 printk函数分析

1. printk函数的实现使用了C语言对可变参数函数的支持,详情可参考S5PV210体系结构与接口06:串口编程_麦小兜的博客-CSDN博客_s5pv210的接口有哪些 chapter 4.2

2. 经过va_start调用后,va指向函数的可变参数部分

4.1.3 simple_vsprintf函数分析

1. 当调用传递到simple_vsprintf函数时,fmt指向格式字符串,va指向可变参数。simple_vsprintf函数的工作就是根据fmt指向的格式字符串来解析va指向的可变参数

2. 在解析过程中,通过va_arg宏从可变参数中取出指定类型长度的数据

4.1.4 printk_write_num函数分析

4.1.4.1 printk_write_num函数功能

printk_write_num函数用于按进制打印数字,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将一个"数值"按进制转换成字符并打印

4.1.4.2 printk_write_num函数参数

4.1.4.3 printk_write_num函数流程

1. 本实验要完善的就是将u按进制转换为字符串,并打印到print_buf数组中的功能

2. 在最后调用prints函数时,s指针应该指向转换后字符串的首地址

4.1.5 prints函数分析

4.1.6 simple_outputchar函数分析

4.2 完善printk_write_num函数

由于分离数值中的位数时,只能从最后一位开始,所以此处从后向前使用print_buf数组

4.3 实验结果

main函数中的kinfo函数测试用例如下

实验结果如下,可见打印结果正确

5 实验2:实现栈回溯

5.1 函数栈使用分析

5.1.1 函数栈相关寄存器

1. 栈指针(Stack Pointer,SP)

① 在AArch64中使用sp寄存器

② 指向当前正在使用的栈顶,即栈上的最低地址处(对于递减栈)

2. 帧指针(Frame Pointer,FP)

① 在AArch64中使用x29寄存器

② 指向当前正在使用的栈底,即栈上的最高地址处(对于递减栈)

说明1:FP和SP之间的内存空间,就是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的栈空间

说明2:在AArch64中,SP和FP均为64位地址,并且8B对齐

5.1.2 函数调用惯例

5.1.2.1 概述

根据调用惯例(calling convention),在进入函数时,该函数在真正执行函数内部逻辑之前,会有一些初始化栈的代码,通常包含如下操作,

1. 将上一个函数所使用的FP压栈,保存旧的FP

2. 将当前SP的值赋值到FP,用于构成新的栈底

3. 在新的栈中保存函数的返回地址、函数参数、寄存器值等

说明:函数返回地址保存在链接寄存器(Link Register,LR),在AArch64中使用x30寄存器

5.1.2.2 反汇编分析

1. 目标代码

首先说明一下我们要分析的C代码,我们要使用stack_test函数实现栈回溯功能。实验代码中将其优化等级设置为O1,目的是为了避免编译器优化导致无法回溯函数栈

2. stack_test函数调用点反汇编

以下为调用stack_test函数的反汇编,可见使用x0寄存器传递参数

3. stack_test函数反汇编

可见在stack_backtrace函数中,开辟了32B的栈,其中压入了FP、LR和函数参数,还有8B没有使用

说明: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X86体系结构不同,在AArch64中是将新建的栈顶赋值给x29

在X86体系结构中,是将新建的栈底(高地址处)赋值给EBP寄存器

5.1.2.3 gdb分析

1. 调试断点

对照反汇编代码及内核符号表,相关寄存器状态如下,

① pc = 0xffffff0000090030

此时stack_test函数的压栈操作已经完成

② x30(lr) = 0xffffff00000900d8

指向跳转到stack_test函数后的下一条指令地址,也就是stack_test函数的返回地址

③ sp = 0xffffff00000a22f0

指向新栈的栈顶

④ x29(FP) = 0xffffff00000a22f0

mov x29, sp,将新建栈顶赋值给x29

⑤ x19 = 0x5

mov x19, x0,保存函数参数

2. 函数栈布局

使用如下指令查看函数栈布局

# x: gdb查看内存指令# g:按8B显示# $x29:内存起始地址为x29寄存器的值x/g $x29# 10g:显示10 * 8Bx/10g $29

根据上述内容,stack_test函数栈布局如下。可见只要获取了FP寄存器,就可以实现栈的回溯

说明:最后一级stack_backtrace函数的构造方式如下

5.2 任务分析

1. 在main函数中以参数5调用stack_test函数

2. stack_test函数中会递归调用stack_test函数,直到递归出口时调用stack_backtrace函数进行栈回溯

3. 当调用到stack_backtrace函数时,已经递归调用了stack_test(5) ~ stack_test(0),因此可以回溯之前的函数调用栈

5.3 函数实现

1. 如上文stack_test函数栈布局所示,stack_test(0)的参数保存在下一级函数调用的栈中

2. stack_test(n > 0)的参数保存在stack_test(n - 1)的函数调用栈中

5.4 实验结果

1. 0xffffff0000090050表示的函数返回值

当以参数4 ~ 0调用stack_test函数时的返回地址

2. 0xffffff00000900d8表示的函数返回值

当以参数5调用stack_test函数时的返回地址

3. 0xffffff0000090018表示的函数返回值

在start_kernel函数中跳转到main函数时的返回地址

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04:实验1:机器启动相关推荐

  1. 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考前最后一练

    局部题目:建议理解全部概念再来看题目 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考前最后一背_神迹小卒的博客-CSDN博客操作系统第二章 进程管理 - 幕布2.1 前趋图和程序执行2.2 进程的描述2.3 进程控制http ...

  2.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

    目录 三课合一: 要求学完要做到什么? 教材 目录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引例:操作系统在做什么? 你知道哪些操作系统的名字? 什么是OS操作系统?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方便性.有效性. ...

  3. linux系统基本命令实验原理,《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实验一 Linux基本命令.doc

    <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 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日期: 2011年11月1日 班 级:B09513 学 号:20094051311 姓 名:王晓珍 计 ...

  4.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实验安排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版)>胜在超凡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合为一体,"易学,易教,内容新"  第10章 实    验.... 235 实验1 水晶头的制作... 23 ...

  5. 在Ubuntu中实验环境配置《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李治军》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f4OefOoFGLOWfU3hegQfw 提取码:8C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7fNJ0R6EcaF ...

  6. 实验四:文件状态测试--动态检测指定文件的状态信息,当文件的大小发生改变时,给出提示信息,并继续前进检测。当文件的大小的变化次数或持续检查无变化次数达到一定值时,退出检查--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

    实验目的 熟悉UNIX的基本SHELL程序设计方法,包括: 命令行参数检测 变量设置 文件状态检测与特定信息读取 程序运行控制 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SHELL程序,动态检测指定文件的状态信息,当文件的大 ...

  7. 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04:内存管理

    目录 1. Linux内存管理概述 1.1 内存的层次结构 1.2 虚拟内存概述 1.2.1 虚拟内存基本思想 1.2.2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 1.3 内核空间到物理空间的映射 1.3.1 内核空间的线 ...

  8. 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02:硬件结构

    目录 1 冯.诺依曼结构 1.1 中央处理单元 1.2 存储器 1.3 输入输出 2 CPU与指令集架构 2.1 指令集架构概述 2.2 ARMv8体系结构概述 2.2.1 ARMv8 SoC基本结构 ...

  9.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2操作系统的引导

    3. 实验内容 此次实验的基本内容是: 对计算机和 Linux 0.11 的引导过程进行初步的了解: 改写 0.11 的引导程序 bootsect.s 进入保护模式前的设置程序 setup.s 改写 ...

最新文章

  1. SAP WM高阶之下架策略M(Small Large Quantity)
  2. 摄影师张梦格App项目总结
  3. 微软将Bing变开放平台 同谷歌争夺开发者
  4. Linux Shell实例精讲学习笔记
  5. [POI2008] Poc (原名 Trians) Treap+Hash
  6. 又拍云张聪谈安全、HTTPS、自定义、CDN的未来趋势
  7. vue中使用watch监听$route 无效问题
  8. 复盘二进制的习题(1)
  9. SpringBoot与日志slf4j使用原理
  10. 易懂的比特币工作机理详解
  11. springboot指定Tomcat版本
  12. 工业级Pass云平台SpringCloudAlibaba综合项目实战(一):序言
  13. leach算法的实现过程_LEACH-REC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14. OpenCV的图像分类基础知识
  15. Python爬虫进阶教程:抖音APP无水印视频批量下载
  16. 百度定位 Android 经纬度出现4.9E-324 问题解决
  17. C语言编程>第二十二周 ⑥ 请补充fun函数,该函数的功能是:把字符下标能被2和3同时整除的字符从字符串s中删除,把剩余的字符重新保存在字符串s中。
  18. 一场雨我们的见证了什么?
  19. 如何构建用户画像,给用户打“标签”?
  20. 3.21bootstrap

热门文章

  1. 自己动手写Docker系列 -- 3.1构造实现run命令版本的容器
  2. Dropping Balls UVA - 679(二叉树的遍历)
  3. Rails UVA - 514(栈)
  4. 回归标准差和残差平方和的关系_ISLR实验:简单线性回归
  5. IPLAT62--后台返回提示参数
  6. math.hypot java_Java Math hypot()用法及代码示例
  7. linux怎样进入src目录,Linux配置目录
  8. cudnn版本_踩过cuda、cudnn的坑[持续更新]
  9. 小帅小胖智能机器人价格_小胖机器人CEO魏然:机器人+教育,是未来教育大势所趋...
  10. 从spring管理的datasource中获取conn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