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skade

译者 | 弯月,责编 | 夕颜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当Google Wave在2009年的I/O大会上首次亮相时,人们感到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工具。不仅是因为它是远程办公热潮出现之前的第一个统一办公区和协作平台,而且还在尝试解决如今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

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Google Wave就失败了。

如果我们回顾该平台的推出方式,就不会对于为何它在Saas创新历史上的昙花一现感到奇怪了。该产品缺乏重点,涉及定位问题以及发布计划乏善可陈等等,而且这些只是其中的部分问题。

如今,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分布式模型,因此从Wave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非常重要。随着实时协作工具的全面兴起,反思先驱的故事可以为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Google Wave。

Google Wave的历史

Google Wave的缘起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时至今日我们才发明了电子邮件,那么它将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引发了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实时协作工具。

让我们来看看Wave的发展过程,从代号“ Walkabout”开始到2012年4月最终关服,再到2018年开源退役。

2006–2008:产品发布初期

Wave的故事始于2004年10月,当时Google收购了一家名为Where 2 Tech的创业公司。这项收购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最终诞生了人们出行时最喜爱的Google地图。

新项目由主力开发人员的Lars和Jens Rasmussen兄弟负责。当初他们二人合力发布了第一版的Google地图,后来这俩兄弟开始思考下一步在Google干什么。

专注于沟通的想法来自Jens,他注意到人们在线互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兄弟俩达成了共识:建立一个平台来反映这些变化。

在Google地图项目完成后,Lars和Jens开始着手开发名为“ Walkabout”的产品。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有关人们如何在线交流的许多问题:

  • 为什么人们会分别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和基于文档的通信?

  • 是否可以创建一个能够无缝跨越所有或大多数系统的单一通信渠道?

  • 是否可以让这种形式的沟通更加简单?

  • 如何设计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当前计算机的能力?

Rasmussen兄弟依据这个想法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团队。几个月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原型,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发展成了产品发布。

他们称该平台为Google Wave。

2009–2011:开发人员预览版

2009年5月,Lars、Jens和产品经理Stephanie Hammond在Google的I/O大会上发布了预览版的Wave。Walkabout正式成为了一个产品、一个平台和一项协议,它通过一种名叫“wave”的流程工具来实现实时通信。

以下是Google官方博客对Wave的描述:

“在Google Wave中,你可以创建wave,并添加人员。Google Wave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富文本、照片、小工具,以及网络上其他来源的文件。他们可以插入回复或直接编辑wave。这是一款富文本编辑工具,可供多人同时编辑,你可以通过屏幕实时地看到其他协作者在wave中输入的内容。Google Wave既适用于持久性内容,也支持快速消息,可用作协作和交流。你还可以使用回放的功能,重新查看wave的发展经过。”

— Wave的博客公告

Wave的主题演讲以现场演示的形式进行,以Lars、Jens和Stephanie乘船为例展示了Wave的功能。

在演示过程中,他们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在Wave上制定游轮旅行计划的过程,重点介绍了Wave的实时更新、上下文话题以及图像共享等方面。

尽管期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Lars和Jens将其归因于Wave尚在开发人员预览中。总体而言,大家最初的反映都表示欢迎。

Wave的主动测试

尽管参加I/O大会的每个人都想尽早使用Wave,但Lars和其他人强调该工具仍在积极开发中。他们认为,团队在改善产品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希望参加I/O的开发人员能够给予帮助。

每个开发人员都可以通过预览账号访问Google Wave的API,这是此次发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当时Lars仍认为该平台是一个开源项目。给予用户API的使用权可以让他们将Wave连接到现有的Web应用程序,并建立各自的集成。

事实证明,邀请开发人员进行主动测试是有风险的,而且这也酿成了Wave推出计划中错误的第一步。很快,大约5,000名Google I/O大会的与会者就成为了使用Wave并发现其某些头痛问题的第一批“外部用户”。

第一波问题

到2009年7月,Google已经推出了大约6,000个开发者账号,而且还有另外20,000个请求等待处理。当时Wave在各大论坛、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渠道上也获得了很大的关注。

人们争先恐后地访问该平台,但Google不愿意接受如此多的申请。他们只向个人发送邀请,而这实际上削弱了Wave团队协作的目的。

尽管Google很聪明,他们不希望吸引大量用户给这个全新的平台施加压力,但限制邀请也意味着他们无法很好地利用围绕该产品带来的流量。

最终,Google决定开放Wave,并决定接纳100,000个新用户。然而,到2009年9月,只有27,000个使用Wave API的活跃开发者账号,这个数字远不及Lars的乐观预测:

“数以百万计的人想尝试我们今年晚些时候才发出的仅限邀请预览。Wave成为了2009年Twitter上最受欢迎的技术话题。它获得的关注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些人称之为炒作。”

—— Lars Rasmussen,《赫芬顿邮报》

在新用户可以使用该平台后,这股热潮很快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混乱:

“Twitter上‘可以访问了Google Wave,然后呢?’之类的话题层出不穷,更糟糕的是:早期那些热情的用户慢慢地都退出了,因为他们的朋友还无法使用Wave。当初演示带来的感叹很快就被某些唱衰所取代。”

—— Lars Rasmussen,《赫芬顿邮报》

人们不满意的原因大多在于,Wave中小组的对话并没有用户期望的那般容易。奇怪的是,团队仍然不是Google新产品的目标受众。

群组,还原和其他更新

2009年12月,在I/O大会公开发布该平台七个月后,Wave终于增加了人们期待已久的Groups功能。2010年1月,他们还发布了其他两个功能:允许用户添加只读参与者,并还原到以前版本的Wave(版本历史记录)。

经过诸多曲折之后,似乎Wave终于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

2010年3月,Google引入了通知功能,并在经过一年的封闭用户测试之后,于2010年5月将Wave作为Google Labs项目孵化器的一部分面向公众发布。此次发布还有一个非常简短的主题演讲,Lars讨论了来自不同用户的用例。

同时,Lars和团队决定公开过去一年中他们遇到的棘手问题:

“大约半年前,我们开始仅接受邀请的预览,自从那时以来,我们已经大大提高了Wave的速度、稳定性和易用性。我相信,从高德纳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来讲,Google Wave已经站在了‘稳步爬升的光明期’的山脚下,该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已出现实际的用例,而这些用例充分说明了该项新技术的优势。”

—— Lars Rasmussen,《赫芬顿邮报》

Lars的坦诚揭示了Google Wave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这个团队并不是十分清楚他们想要塑造怎样的产品。实际上,Google仍在实验该平台很大一部分的功能。

时间来到了2010年8月,Google宣布停止该项目的积极开发:

“尽管我们不太确定用户将会这种截然不同的通信方式做出怎样的反应,但我们内部同样对Google Wave充满了热情。我们看到一些用例突出了这项技术的强大功能:实时共享图像与其他媒体;拼写检查不再仅着眼于单个单词,还能理解每个单词的上下文;并允许第三方开发人员构建新工具,例如旅行等消费类小工具或用于代码检查的机器人。尽管我们获得了这些胜利,还收获了众多忠实的拥护者,但Wave仍然没有取得我们期望的用户采用率。”

由于采用率低迷不振,Google决定取消Wave项目,并在两项新计划中使用该技术:

  • Google共享空间允许开发人员继续使用Wave的实时协议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一些示例包括地图、调查报告和简单的浏览器游戏。

  • Apache Wave是一个开源项目,由开源领域的领导者阿帕奇软件基金会负责开发。虽然该项目不属于Google,但表明了将来继续开发实时协作工具的希望。

2012–2018:在开源中沉没和逐渐死亡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Google Wave几乎被雪藏了。但这并没有终止人们在线上讨论该产品的愿景及其用户体验的问题。

这种兴趣一直持续到2012年1月,Wave永久地进入了只读阶段。尽管用户仍然可以导出现有的wave,但不能再使用其核心技术。

2012年4月,Google完全关闭了Wave服务器。该平台唯一的残存部分是Apache Wave和Wave的一种实验性开源代码,称为Walkaround。

尽管那时Wave几乎已死,但阿帕奇软件基金会仍然管理着该产品的分支。但是,由于没有来自开源社区的投资,该项目也于2018年1月正式退役。

为什么Google Wave失败了?

为什么虽然背后有Google雄厚的财力支持,今时今日却没有人使用Wave呢?是什么导致了这款革命性的实时协作工具在短短几年内失败了呢?

回顾这段动荡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Wave过于超前。Google试图解决当时市场尚未充分消化的问题。

  2. 缺乏方向,面临定位问题。开发团队并不真正了解Wave的产品定向以及用途。

  3. 不幸的启动。过早的发布导致Google无法通过该产品带来的流量获益。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实时协作工具的世界。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协同办公创业公司的兴起,我们宛如生活在生产力的天堂。

但是在当时,Google Wave是前所未有的工具。为了将聊天、电子邮件、图像共享和文档集成在一起,Google创建了一个人们前无古人的工具。

“但是Wave不仅仅涉及我们已经习惯的电子邮件和IM等传统消息和回复方式,你还可以通过并行组协作来编辑Wiki风格的文档。任何曾经尝试过Google Docs等文档组编辑的人都知道,这种编辑方式非常快。”

—— TechCrunch

在2009年,上下文线程、长期运行的对话历史记录和富文本支持都是新事物。如果没有适当的培训,用户几乎不可能理解Google Wave提供的真正价值。

该产品在发布后,虽然受到了一些好评,但一旦有更多的用户使用该产品,该平台缺少的易用性便会扼杀其潜力。

“要求尝试预览版的500万人远不如最初的100万人宽容。12月和1月,新用户的保留率大幅下降。”

—— Lars Rasmussen,《赫芬顿邮报》

我们可以从Google Wave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导致Wave最终灭亡的因素有多个,对于当今其他SaaS业务来说,每个因素都是宝贵的教训。在实时协作迅速普及的时代,Google Wave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Wave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定位就是一切。

我们生活在一个选择的世界中。如果你想构建产品,但不了解该产品为最终用户提供的具体价值,那么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当人们感觉不到你的工具所带来的影响时,他们会迅速求助于更好的(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你需要给用户一些时间来了解你的产品所提供的价值。到Google Wave停服为止,一共经历了18个月的积极开发。用户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产品的发展,并与之一起发展。

最后,发布计划是关键。发布Wave时,Google限制了可以积极参与的人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你需要尽快将信息发布给尽可能多的人,这点至关重要。

毕竟,产品离不开用户基础的支持。

失败乃成功之母

Google Wave是最早的一次实时协作尝试。它具有席卷市场的潜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通过观察该平台从“前途不可估量”变为“令人失望”,我可以将构建成功工具的要素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理解自己的产品,并决定你想塑造怎样的产品。

  2. 确立用户是谁,然后向他们获取反馈。

  3. 找准最佳发布时间。

一旦做到这些,你就可以吸引真正了解你的产品如何帮助他们完成工作的用户。

原文链接:

https://www.taskade.com/blog/google-wave-history/

本文为CSDN翻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更多精彩推荐

比特币当赎金,WannaRen 勒索病毒二度来袭!

☞深度|一文读懂“情感计算”在零售中的应用发展

☞三大运营商将上线5G消息;苹果谷歌联手,追踪30亿用户;jQuery 3.5.0发布|极客头条

☞曾遭周鸿祎全网封杀的360猛将:草根打工到36岁身家上亿的逆袭!

☞你公司的虚拟机还闲着?基于Jenkins和Kubernetes的持续集成测试实践了解一下!

☞从 Web 1.0到Web 3.0:详析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及未来方向

☞一文读懂“情感计算”在零售中的应用发展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Google Wave 的失败给现代实时协作办公的一个重大教训!相关推荐

  1. Apache将整合Google Wave功能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于今年8月宣布关闭在线实时沟通协作服务Google Wave.但开源项目Apache软件基金会日前宣布将推出一款类似于Google Wave的服务,在其开 ...

  2. Google Wave了解(资料收集)

    Google Wav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Google_Wave Google Wave从入门到进阶(转载:http://www.ke ...

  3. wave数据格式_在关闭之前先从Google Wave导出和备份数据

    wave数据格式 Would you like to save all of your conversations and more from Google Wave before it is shu ...

  4. Colab不好用,有人花两年开发了一个新notebook,支持实时协作还更快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工具不好用就自己开发一个,「不将就」的开发者就是这么任性. 市场上现有的数据科学 notebook 工具都有很多痛点,比如版本控制.可复现性.协作体验等,与其他工具配合使 ...

  5. [译] 数据可视化教程:基于Google Sheets 和 RStudio Shiny 建立实时仪表盘

    Thanks for Douglas Watson,the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is http://douglas-watson.github.io/post/gdocs ...

  6. 大神!有人花两年开发了一个新notebook,支持实时协作还更快

    点上方蓝字计算机视觉联盟获取更多干货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与你不见不散 仅作学术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于:机器之心 AI博士笔记系列推荐 周志华<机器学习> ...

  7. WebRTC与Ace在线代码编辑器合作,实现实时协作编程

    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日期:2013-5-17  来源:GBin1.com 距离WebRTC真正的应用到一些很酷的应用中还有一段时日,但是即便是这样,很多开 ...

  8. 实时协作文档编辑器Etherpad

    今天上海全市统一核酸,6 点起来的,不到 7 点就做完了,继续足不出户. 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刷上海发布和上海杨浦,看病例的居住地.昨天群里就在传小区有核酸异常,今天已经被官方确认了,只是还不清 ...

  9. darknet框架 VS2017 平台工具集141_Nvidia推出Omniverse平台,可远程进行2D/3D多软件实时协作...

    编译/VR陀螺 Nvidia表示,将开始对其Omniverse计算机图形和仿真平台推出抢先试用,该平台可让3D创作者实时协作进行建筑.工程和建设项目.Nvidia在其GTC 2020主题演讲活动中宣布 ...

最新文章

  1. re.split()用法详解
  2. 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词法、句法分析研究进展综述
  3. xSocket 通讯框架 demo
  4. CodeForces - 1485E Move and Swap(树形dp)
  5. IIS Service Unavailable问题
  6. 个性艺术创意风采人物海报,psd分层模板
  7. 【网络安全入门大总结】—Java语言中常用的渗透漏洞大汇总
  8. 2018-2019-1 20165204 实验三 实时系统
  9. C/C++取数据中高8位,低8位,合成新数据
  10. GNS3各种IOS下载
  11. servlet实现统计网站访问量
  12. 【总结】期望和方差以及为什么方差是要除以n-1
  13. linux 查壳工具,die查壳工具 使用教程
  14. edge/chrome更新113版本后页面崩溃 STATUS_STACK_BUFFER_OVERRUN解决方案
  15. MOV AX,BX 与 MOV AX,[BX] 区别
  16. 移动、联通、电信卡的接入点名称
  17. 专家总结常见机器视觉软件
  18. 【Datawhale第25期组队学习】Task03:基于线性模型的异常检测
  19. 如何让mysql榨干电脑性能_榨干多核CPU?这个方法你必须试试!
  20. Mysql函数-数学函数

热门文章

  1. java事件处理机制(自定义事件)
  2. 3 HTMLJS等前端知识系列之javascript的基础
  3. 利用遗传算法演化一个棋类游戏的人工智能
  4. 聚合数据接口,提供开放API
  5. 【转】对Java Serializable(序列化)的理解和总结
  6. MVC Code First中的惯例(约定)
  7. Hive中Database、Table的创建与查询
  8. java栈最小值的实现,关于java:算法图解如何找出栈中的最小值
  9. 剑指Offer之寻找二叉树下一个节点
  10. python建立虚拟环境付款_python 创建虚拟环境(virtuale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