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04/2516/078798026441.html

作者 | Scott O. Lilienfeld, Steven Jay Lynn,

John Ruscio, and Barry L. Beyerstein

翻译 | 郑雯文

审校 | 李虹

编辑 | 能能

boing

大众心理学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格言、真理和半真理的形式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为我们提供了成堆的建议,引导我们走过人生的坎坷。每年大约有 3500 本自助类图书出版,每月有大量的心理健康网站涌现(朋友圈的分享就更别提了)。其中一些信息是准确、有用的,但也有些大众心理学文章充斥着我们所谓的“心理学谬论”(psychomythology)。

由于在辨别心理学事实与虚构信息时缺乏可靠的专业指引,公众只好任由自助大师、脱口秀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自诩的心理健康专家摆布,而这些人当中,有许多都是在传播不可靠的心理学信息和指导。

Adam Carrozza, 该“假“心理学家被当地法官起诉前曾为心理健康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 theage.com.au

比如,下面这些普遍认同的观点就基本上或者完全是错误的:

  • 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全部脑力的 10%。

  • 恋爱时,迥然不同的两个人更容易相互吸引。

  • 我们的大脑会像摄像机那样如实地记忆事件。

  •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多重人格。

  • 只有抑郁的人才会自杀。

  • 所有成功的心理疗法都强迫人们面对源自童年时期的问题根源。

还有一些荒诞观念可能源于我们日常经验的强势诱导。例如,我们主观上认为记忆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性毫无疑问。然而事实上,众多研究表明,我们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扭曲变形。

本文中揭露以下 6 个大众心理学谬论的真相:

谬论一:发泄比压抑更健康

人们总是认为发泄比压抑更健康。在一项调查中,66% 的大学本科生认为,把憋在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是控制攻击情绪的一个好办法。大众传媒也使我们确信,愤怒是魔鬼,必须通过“排出怨气”、“大发脾气”、“泄出心中怒火”来抚平。

曾有人建议,与其“憋着闷气,伤害身体”,不如“一边打枕头或沙袋,一边大声叫喊咒骂”。一些流行疗法鼓励人们生气时尖叫、打枕头或往墙上扔球。

然而 40 多年的研究显示,发泄愤怒实际上会增加攻击性。

图源网络

在一项实验中,受到别人冒犯之后,猛敲钉子发泄怒火的人变得比没有敲钉子的人更加刻薄。

其他研究显示,参与攻击性体育运动,比如足球,实际上增加了人们的敌意。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心理学家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发表的一篇 35 项研究的文献综述表明:玩暴力电脑游戏,例如侠盗猎魔(Manhunt,玩家的刺杀等级以 5 分制来分级),会增加人们在实验室以及日常社会情境中的攻击性。

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和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 图源网络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利特雷尔(Jill Littrell)从一份已出版的文献回顾中得出结论:只有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者进行过意在减少挫败感的沟通,发泄怒火才有效。

心理学家吉尔·利特雷尔(Jill Littrell)| youtube.com

所以,如果因为同伴一再忽略我们的感受而感到不爽时,冲对方咆哮似乎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好起来,更别说改善境况了。

但是冷静而果断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我觉得你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你这么做让我没办法和你愉快相处”)通常能平息自己的怒火。

谬论二:“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最近的大多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这一观点已被奉为圭臬。许多畅销图书,以及吸引众多教师和校长的讲习班都在对该观点大加颂扬。

在一些学校中,教师们甚至开 始给孩子们分发印有字母 V、A、K 的T恤,这三个字母代表着三种被广泛接受的学习方式: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动觉型 (kinesthetic)。

然而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难被可靠地区分,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不同情境中常常显示出很大差异。比如说,一个孩子可能在美术课上表现出一种方式,而在数学课上表现出另一种方式。

图源网络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多数研究没能证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能提高学生的分数

反而是一些不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通用教学法——比如对学生寄予厚望、为他们提供动力以及实现目标的技巧等——获得的效果更好。

至于“匹配式”教学法鼓励教育者对学生扬长避短进行教学,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从长远来看,学生需要学会弥补缺点,而不是一味逃避。

谬论三:积极心态有助癌症治疗

在《攻克/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的 9 个步骤》一书中,希瓦尼·古德曼(Shivani Goodman)认为,她的癌症就是消极心态导致的——因为她潜意识里讨厌做一个女人。古德曼称,自从发现自己的心态有害健康,她就把心态转变成了可以产生“容光焕发的健康”的治疗方法。

大量自助类书籍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积极的心态可以阻止癌细胞扩散,至少能够阻止病情恶化。

大多数幸存下来的女性癌症患者似乎都同意这一点。根据研究,40%~65% 的康复者认为他们的癌症是压力导致的;60%~94% 的人认为,癌症康复是由于他们积极的心态。

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乐观主义是癌症救星这一观点。大多数研究没能在癌症风险与压力或情绪之间找到联系。

事实上,在几项调查中,研究者观察到,与工作压力相对较低的女性相比,工作压力较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低。科学家也一直没能发现积极心态和癌症康复之间的联系。

图源网络

病患脸上的乐观表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这使人们对援助小组的医疗价值和他们提供的情感援助产生怀疑。

早期研究似乎显示,参加援助小组有助于延长生命。

不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科因(James Coyne)和同事回顾了近期科学可靠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研究表明,尽管心理干预(包括援助小组)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延长他们的生命。

詹姆斯·科因(James Coyne)| Twitter.com

通过寻求高质量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联系朋友和家人、时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癌症患者可以减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重负。他们还可以从现在已经确认的科学发现中获得安慰:他们的心态、情绪和压力经历并不是致病原因。

谬论四:戒掉酒瘾的人,终生不能再沾

昔日的酒鬼最终能否不屈服于曾经的酒瘾而适度饮酒

在一项 3000 多人的调查中发现,只有 29% 的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这一看法正吻合了嗜酒者互戒协会(Alcoholics Anonymous, AA)的口号:“一旦再碰,立马成瘾。”

嗜酒者互戒协会(Alcoholics Anonymous, AA)宣传海报 | aa.org

我们熟知的 AA 12 步法鼓励会员承认他们对酒精无法抗拒。基于这 12 步法的治疗方案的康复率高达 85%。

但有一个问题:多达 2/3 的酒徒在加入 AA 后不到 3 个月就退出,AA 只帮助了 1/5 的人彻底戒酒。

认为曾经酗酒的人能够安全地“控制饮酒”(controlled drinking)的论断引发了一场论战。

2001 年— 2002 年,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调查了 40,000 多人,结果显示 18% 曾经酗酒的人能够适度饮酒,不再酗酒。这一调查结果挑战了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假说:完全戒酒是酗酒者的必要目标。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以适度饮酒为目标的行为自制训练程序,效果不比 12 步法差。在这些以自制为中心的治疗程序里,治疗人员训练人们监控自己的饮酒量,为酒精消费设限,控制饮酒频率,并奖励进步。

训练程序还教人们对付酒瘾的技巧,帮助他们捱过酒瘾勾起的强烈欲望,避免卷入引诱他们饮酒的情境。

谬论五:越老越不开心

早在童年时期,人们就开始接触由媒体刻画的种种靠不住的老年人形象。在一项对迪斯尼儿童电影的调查中,调查者发现 42% 的老年角色都具有不够乐观、健忘以及想入非非等特征。

如此不招人待见的形象在青少年电影中也非常普遍。一项对青少年电影的研究显示,大多数老年角色都显现出消极的心态,其中有 1/5 的人让人极其讨厌。

图源网络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个科研小组调查了 21 岁~ 40 岁的成年人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幸福感评估,以及对他们自己当前年龄段,即 30 岁和 70 岁人群平均幸福感的评估。

年轻人预测人越老越不幸福。而实际上调查中的老年人要比年轻人幸福感更强。

人群调查显示,25 岁~ 45 岁之间的人患抑郁的比率最高,总体来说,最幸福的人群是 65 岁以上的男性。65 岁~ 70 岁期间,甚至 70 岁以上,幸福感都在不断增强。

谬论六:接受死亡的五个阶段 

许多和上了年纪的人打交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专家,都熟记这一组首字母缩略词:DABDA。它代表着瑞士裔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 (Elisabeth Kubler-Ross)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推广的、人们走向死亡时经历的五个阶段:否认(denial)、愤怒(anger)、讨价还价 (bargaining)、沮丧(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与 DABDA 理论 | slideplayer.com

这些阶段描绘了人们快要到达生命终点时必然经历的一系列转变过程。根据库布勒-罗斯的说法,当得知自己将死,我们首先会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否认),然后当意识到事实的确如此时就会变得愤怒不已(愤怒),接下来再徒劳地寻求推迟死亡的办法,比如说还要活着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讨价还价),再之后当意识到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就会感到很悲伤(沮丧),最终理解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并镇定平和地接受(接受)。

尽管库布勒-罗斯的理论很流行,但它缺乏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许多人都跳过了一个或多个库布勒-罗斯定义的阶段,甚至顺序颠倒。例如,一些人最初接受了自己将要死亡的事实,随后又极力否认。也没有研究能证实在悲伤情绪中也存在这五个阶段。

图源网络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乔治·博南诺(George Bonanno)和同事的研究,并不是所有人在自己所爱的人,包括配偶和亲人逝世后,都会陷入沮丧或者显着痛苦的状态。

乔治·博南诺(George Bonanno)| youtube.com

此外,2007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康涅狄格州 233 位刚刚丧偶的居民中,接受是人们得知丧偶消息时最初的主要反应,而不是否认。库布勒-罗斯的阶段理论之所以能够抓住众人的心,或许是因为它能让人们感觉对无法掌控的事件具有预知能力

我们大家都会被心理谬论愚弄,因为大多谬论都与我们的直觉、预感和经验密切吻合。因此,仔细审视大众心理学断言,可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新的视窗,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生活决策。

古生物学兼科学作家史蒂文·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提醒我们,击碎荒谬之词必然可以揭去隐藏真相的面纱,从而让我们更公正地调整自己的期望,使之更贴近现实。

这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大众心理学观点,都是谬论!相关推荐

  1. 和谐平等_并非所有观点都是平等的

    和谐平等 This blog post is a reaction to this blog post by David Hansson. If you have the time, I highly ...

  2. 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 —— 2020 年产品沉思录卷首语摘录

    小时候很喜欢看<读者>,尤其是其中的「言论」部分,在那个能把所有书籍读完的时代,很难走出家门五公里的年代,这些字字玑珠的文字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抽空把 2020 年产品沉思录的 ...

  3. 为什么顶尖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作者:findyi,腾讯.360码农,前哒哒少儿英语技术VP,现任土豆教育CTO.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认为"快"才是真理,"慢"就是原罪. 大家都对 ...

  4.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

    来源:科研大匠 整理翻译:思庐哲学 诺奖可说是国人心中一直的痛. 目前,在诺贝尔奖获奖国家中,美国堪称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截止发文,美国人已经获得了384枚诺贝尔奖!因此,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把目光聚焦在 ...

  5. 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都告诉你: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中)

    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弱人工智能,然后讨论了为什么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是个很大的挑战,然后我们谈到了为什么技术进步的指数级增长表面强人工智能可能并不那么遥远.第一部分的 ...

  6. 这几个关乎我们一生教养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 点击查看 最近刷到这样两条微博,让人心头一暖. 一条是杭州一个小男孩给医院捐款千元,还附上了一封感谢信.临走时还给医生敬了个少先队礼. 另一条是扬州一名女孩把自己的小黄鸭储蓄罐整个捐到派出所,留下 ...

  7. 为什么诸多顶级期刊论文中的观点也不靠谱?

    12月10日,东北大学的某位教授来京出差,顺便看望了咱.聊天时,咱问道"您平常看什么期刊的文献?"他答曰"常看<Nature>和<Science> ...

  8. 科研|诺奖得主本庶佑: 不要相信论文里写的东西,《自然》《科学》这些杂志上的观点有九成是不正确的...

    本庶佑: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 日本医学家,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 关于选择 我做了这么多年研究,一直都觉得做研究很快乐.我从没有感到痛苦而想要放弃研究的时候.不过 ...

  9. 学习C++的五十个观点

    [转贴]学习C++的五十个观点 <K's 50 PV> (上) 条款1. 把C++当成一门新的语言学习(和C没啥关系!真的.): 这一条源于我在<程序员>杂志2001年第4期上 ...

  10.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编程很难学?

    很多进入计算机专业就读的学生,最初至少有一大半对真实的软件开发完全不了解,是"一张白纸". 不幸的是,学了四年之后,许多张"白纸"又变成了许多罐"浆糊 ...

最新文章

  1. 2021年人工神经网络第四次作业 - 第三题Cifar10
  2. 华东信标组预赛前三名
  3. error C3872: '0x3000': this character is not allowed in an identifier 解决方法
  4. 田牌魔术 | .NET Core 3.0 + Azure 远程点亮树莓派上的一盏灯
  5. 为什么金融分析需要应用python语言_python入门第一篇:python语言简介
  6. 传统接口写法与Restful API 区别
  7. mysql 数据备份 crontab
  8. halcon中的深度学习
  9. D8(YT88)加密狗破解与加密工具
  10. java实现图片去除底色,图片变成透明背景
  11. 蝙蝠聊天软件显示无法连接服务器失败,蝙蝠聊天软件为什么没有来信息提示音?...
  12. 超声波清洗机 - 拆机与逆向工程
  13. 9块9的U盘,你敢买吗?
  14. ScreenFlow 8 for Mac(mac录屏软件)免激活版
  15. 小兴看看Q强势发布,真正的全实时流畅体验
  16. ebcdic java_在Java中将EBCDIC转换为ASCII
  17. 中国石油大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含课程设计)》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18. 对面向接口编程的理解
  19. 开发软件需要学习什么?
  20. 高中信息技术python及答案_高中信息技术《Python语言》模块试卷.doc

热门文章

  1. 【Vue】报错Parsing error: No Babel config file detected for D:\VuecliWorkspace\vue_test\src\main.js.
  2. 战战兢兢尝试tensorflow2.0
  3. 计算机显示不出桌面的文件夹,win10电脑保存文件路径不显示桌面怎么办?
  4. 同态加密 bootstrapping自举算法
  5. [QUANTAXIS量化分析]滚动复利策略
  6. qs2021年世界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北科大新闻网-学校在QS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46 上升16名...
  7. Compose的手势(六)
  8. 索引知识系列一: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详解
  9. vnc远程控制软件下载,四款神级能够下载的vnc远程控制软件
  10. 物联网应用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