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炼精刚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等,由投笔从戎扫描 | 转贴自:理论研究  
 
(一)百炼钢刀 
(二)曹植铠表 
(三)诸葛连弩 
(三)孟德新书

(一)百炼钢刀 
  公元三一八年,晋将刘琨为鲜卑段匹?(左石右单)拘禁,自知必死,曾写五言诗赠予他的别驾卢谌,在那首诗的最末两句是:“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后来研究中国古代钢铁冶炼史的学者常引这两句诗,用来表述当时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并用“百炼钢”来称呼这种以折叠锻打为工艺特征的钢材。用这种技术锻造的刀剑和铠甲质量优良,极为名贵。东汉末年文人陈琳在他写的《武库赋》中称颂铠甲的精美说:“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从此“百炼成钢”这一成语,流行于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日常用语之中。以比喻那些久经煅炼,非常坚强,因而成材的人。 
  追溯中国古代百炼钢的历史,至少可以早到战国晚期,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战国晚期的钢铁兵器中,经检验有些就是以块炼铁为原料,在炭火中加热渗碳,多次折叠锻打而成的。到西汉时期,这种反复加热锻打的工艺日趋成熟。 
  通过对从河北省满城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佩剑、钢剑和错金书刀的金相检查,表明当时这些钢件的质量比燕下都的出土品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减少了含碳不均匀的分层现象,夹杂物的尺寸和数量也有所减少,因此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同时刘胜佩剑和书刀的刃部还采用了局部淬火的技术,使刃部坚硬锋利。应用刃部局部淬火制成的钢刀,刀刃坚硬而脊背较柔韧,刚柔结合,锋利而不易脆折,不但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而且降低了折损率,因而使格斗兵器的杀伤效能提高,从整体讲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美中不足的是以块炼铁反复加热渗碳锻打的工艺,是十分艰巨的劳动,真是所谓“千锤百炼”,费时费工。据说汉代一位最著名的制刀能手阮师,以他的技能艰苦劳动三年,才制成一千七百七十口刀,平均两天制刀三口,由于过份劳累,结果双目失明。为了改变由于块炼铁生产效率低,炼钢的发展因而受到限制的被动局面,人们努力探求利用可以大量生产的生铁,使它变得具有可锻的性能的新课题。大约到东汉时期,一种以生铁为原料的崭新的炼钢技术,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制作兵器,那就是“炒钢”的技术。 
  炒钢,就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以后,在熔池中加以搅拌,借助于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所含的碳氧化掉。在山东省临沂苍山发现的东汉环首钢刀,为我们提供了时代颇早的炒钢制品。那口刀全长达一百一十一点五厘米,在刀背上有保存完好的错金铭文,共十八字,为:“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清楚地表明那口刀制作于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一一二年,距今已达一千八百余年。经过检验,钢的组织均匀,含碳量适中,约为百分之零点六至百分之零点七,夹杂物细小,刃口经淬火,相当锋利。由于表面氧化层不像块炼铁那样容易剥落,整个刀的抗腐蚀性能也有所提高。经用一百倍显微镜观察刀的断面,可以看到硅酸盐夹杂物分层明显,大约在三十层左右,表明铭文中所记的“卅湅”,数目正与分层数基本一致,正是制作时折叠锻打的次数。在永初六年钢刀出土以后,又曾在江苏省徐州出土了一件时代较它更早些的钢剑,剑上记明制作于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即公元七七年,是“蜀郡西工官”的产品,并记明为“五十湅”。经检验钢剑断面的分层现象,数目近六十层,也与铭文所记五十湅的数目接近。这两件东汉时的钢刀剑,雄辩地说明当时用炒钢制成的百炼钢兵器,质量优良,工艺技术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不仅如此,百炼钢制作的刀还输出国外,在东邻日本境内曾经发现过带有“中平”年号的钢刀,中平是东汉灵帝的年号之一,时当公元一八四至一八九年。它出土于日本奈良县天理市东大寺山的一座古坟中,刀上有错金铭文:“中平口[年]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刚,上应星宿……”。铭中的“百练清刚”正如与陈琳《武库赋》中的“百炼精刚”相合,表明也是以百炼钢所制作。 
  工艺先进的用炒钢制成的百炼钢应用于兵器制作,解决了原来以块炼铁渗碳制钢费工费时的难题,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刀剑的质量。到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的统治者都极注意制作各种百炼钢利器,例如魏武帝曹操早年就曾与工师共作卑手刀,以准备起兵时装备部队。后来他令人制作“百辟刀”,分赠他的儿子们,他在《内诫令》中称其为“百炼利器,以辟不祥。”表明正是以百炼钢制成的宝刀。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还曾作《宝刀赋》,用文学语言生动地描绘过以百炼钢制刀的生产情景。在江南的吴地,吴大帝孙权也极注重刀剑的制作,据梁陶弘景《刀剑录》所记,孙权曾在“黄武五年(二二六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一次制作多达万口钢刀,自然是用于装备部队的兵器。至于蜀汉的诸葛亮,更是注重钢刀的制作,因而流传有“蒲元神刀”的故事。据《太平御览》所引的《蒲元传》记载,蜀相诸葛亮曾请蒲元造刀,蒲元就在斜谷地方开工制作,于是“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制作时需淬火,他认为“汉水钝弱,不任淬火”,叫人去蜀江取水,认为“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不料派去成都取水的人,归途中将水器弄倒,只得取八升涪水补了进去。蒲元将他送来的水用于钢刀淬火,马上发现有问题,“乃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取水者方叩头首服”。这个故事将蒲元说得过于神奇,自然大有夸张的成分,但透过其神奇的色彩反映出的事实,说明三国时淬火技术更向成熟发展,且已能鉴别不同江河的水质及其对淬火效能的影响。 
  上面列举的事例,表明三国时期钢刀制作技术日趋精良。以百炼钢刀为代表的格斗兵器杀伤效能的日益提高,自然导致防护装具的变革,提高防护效能。防护装具的改进,又促使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进一步改进。这些变化也自然改变了战场的面貌。

(二)曹植铠表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曹操的这两句诗咏出他连年南征北讨的军旅生活,他的几个儿子都曾随他行军征战,其中最勇敢善战的是任城王曹彰。曹操曾问诸子所好,曹彰的回答是“好为将”。曹操又问他应如何为将?他回答说“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说得曹操高兴得大笑。后来曹操曾于公元二一八年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去代郡平乌丸叛乱。他果然能身先士卒,英勇战斗,终获胜利。曹操诸子中以诗闻名的曹植,也能领兵战斗。当公元二一九年曹仁的军队被蜀将关羽围困时,曹操曾以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率军去救曹仁,可惜行前他哥哥曹丕暗算他,逼他饮酒大醉,以致不能见曹操面授机宜,使曹操收回成命。在《北堂书钞》中,至今保留有曹植于曹操逝世后上送魏文帝曹丕的《先帝赐臣铠表》,表文中说明当时天下已定,战事减少,故此将过去作战时用的铠甲上交,那些铠甲都是曹操生前赐给他的。原文如下: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公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付铠曹自理。” 
  表文中列举了四种铠甲,还有战马所披马铠一领,这是了解魏晋时期铠甲的重要史料。由于曹植身份较高,铠甲又系曹操亲赐,因此都是当时较稀有和较珍贵的铠甲,它们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发展成军队中大量装备的铠甲类型,其中以两当铠和明光铠最值得注意。 
  两当铠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貌类似当时衣服中的两当(裤档)。东汉时《释名》一书中对两当的解释是“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再看两当铠的特征,正是前面是当胸的胸甲,背后是当背的背甲,两侧腋下相通,在两肩处用带将胸甲和背甲扣连。这类铠甲长仅及腰,两臂挥舞方便,因此极适于骑兵使用。两当铠的雏形在西汉时已出现,但胸、背的护甲在腋下连缀一起,结构也简单,只用丝织的带子系结。真正的两当铠,是在三国时才出现的,铠甲制作精致,用革带以铰具前后扣连。在《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另一则曹植表文,又表明当时两当铠是优于一般铠甲的,原文说:“两当铠,十领,兜鍪自副;铠百领,兜鍪自副。”两当铠排列在前,但数量比一般铠甲少得多,似仅有一与十之比。表明这种新型的优质铠甲虽已装备军队,但还较名贵,因而数量有限。 
  明光铠是另一种三国时才兴起的优质铠甲,其特点是在铠甲的胸、背部分都是由左右两片近椭圆形的护组成,这些大型金属圆护,很像镜子,在战场上,圆护反照太阳光即发“明光”。正如汉代镜铭中的“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一样,所以称为“明光”铠,是制作精致的名贵铠,甲,三国时还是颇罕见的珍品。以后直到南北朝时期,这种铠甲还是质量较高的珍贵铠甲。例如当北齐和北周的军队在邙山的一次战斗中,北周将领蔡祐就披着这种防护能力较强的铠甲参加战斗,所向无前,北齐的军人都称他为“铁猛兽”,纷纷躲避。直到唐代,明光铠仍极受重视,在《大唐六典》的甲制中,仍将明光甲列为首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马铠。保护战马的防护装具,在汉代虽已有使用,但一般仅只是皮革制成的“当胸”,用以保护战马的前胸。直到东汉末年,骑兵使用的马铠才有了新的发展,日趋完善。曹操在与袁绍作战时,军中马铠的数量仍极有限。他在《军策令》中特别讲述过当时的情况:“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时士卒精练,不与今时等也。”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袁绍传》,在曹、袁两军官渡之战时,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而军中才有马铠三百领,能装备马铠的骑兵仅占骑兵总数的百分之三左右,可见马铠在当时还较稀有。至于曹军中,只有不足十领马铠,在实战中已无意义。也许仅能供少数将领使用,所以曹植铠表中列有一领马铠,正与上述史料相符合。 
  在曹植铠表中还有一领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的铠甲,就是环锁铠,又称锁子甲。这也是这种铠甲的名字首次出现于中国文献之中。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过曹魏时期环锁铠的实物或图像资料,难以弄清它的庐山真面目。此后,在古代文献中很长时间没再见过环锁铠的踪迹。直到十六国时,吕光被前秦苻坚派往西域,担任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当进攻龟兹城时,看到西域诸军装备的铠甲是“铠如连锁,射不可入”。吕光的部队对这种铠甲极不熟悉,视为异域风味的新奇装备。当吕光击败龟兹,回师时带回大量战利品,其中自然会包括这种铠甲,可惜也没有实物或图像保留下来。直到隋唐时期,环锁铠还是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当时康国向唐王朝供奉的贡品中,就有锁子甲。不过,当时中原的匠师已掌握了制造这种铠甲的技艺,所以《大唐六典》中已将它列入甲制之中,但排列在第十二位,仍表明它不是军中普遍装备的防护装具。

(三)诸葛连弩 
  论述百炼钢刀时,谈及蜀汉丞相诸葛亮让蒲元制作神刀取水淬火的故事,反映出他为了提高蜀汉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扩大兵器装备的生产规模,并且注重质量,努力改进兵器的性能。保存至今的《作刚铠教》中,他“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推测这也是百炼钢制品,所说的“折”,大约指折叠锻打而言,十折矛是迭锻十次而成,钢铠大约是迭锻五次而成的。诸葛亮时锻造的钢铠是很有名的,因此后来直到六朝时期还把精坚的铠甲传为诸葛亮所造。例如三国到南朝时流行于军中的一种“筒袖铠”,常被称为“诸葛亮筒袖铠”,在南朝时皇帝常常将这类制作精良的铠甲赠送给有关将领。例如《南史·殷孝祖传》中记宋武帝曾经赠送给殷孝祖以名贵的铠甲,就是“诸葛亮筒袖铠、铁帽”,极为牢固,用二十五石的强弩也无法穿透这种制工精良的名甲。在《宋书·王玄谟传》中,同样记有赐给王玄谟以“诸葛亮筒袖铠”的事迹。诸葛亮时期制作的铠甲是否能历经两世纪之久,到南朝刘宋时还能使用?看来可能性不大,但很可能是由于诸葛亮当年主持制作过精坚的钢铠,因此后来就把这类铠甲冠上了他的名字,流传后世,一直沿用到南朝时期的缘故。 
  除对格斗兵器的刀矛和防护装具的铠甲等外,诸葛亮还对远射兵器中的强弩进行了改进,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书中记载,他曾在前代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提高了强弩的杀伤效能。由于记载过于简略,对诸葛连弩的性能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同时发出十箭,与后世的“?(左豆右斗)子弩”相同;也有人认为它是可以先后连续发射十箭,也就是一种连发弩。但是由于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通过目前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魏晋时期的弩机实物,可以看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弩机制造工艺仍然是沿袭着汉代的传统,用青铜铸造,形制和结构也大致相同。例如从南京石门坎出土过带有魏正始二年(二四一年)铭的弩机、在四川郫县出土过蜀景耀四年(二六一年)的弩机、在湖北江陵出土过吴黄武元年(二二二年)铭的弩机等等。其中以江陵出土的黄武元年弩机保存最为完好,同时还保留有弩的木臂,尚能复原其原貌。木弩臂全长五十四厘米,铜弩机全长十七点三厘米,机件完好,在望山上有用于瞄准发射用的刻度,共分六度,每度内又各设四分度,制工精巧。蜀汉景耀四年制作的弩机,机件有所残失,缺少了扳发用的“悬刀”,铜廓全长八点五厘米、宽三点五厘米、厚四厘米,现重一千四百七十五克。在弩机的铜廓上有铭文,标明制作于景耀四年二月三十日,由“中作部”负责制作,并写明制作的工匠杨安和负责的官吏的名字,以及弩的强度和弩机的自重:“十石机,重三斤十二两”。可以看出当时对弩机的制作和管理还是很严格的,那时距诸葛亮逝世已有二十余年了。 
  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诸葛连弩的真实面貌,但可以肯定诸葛亮对制弩技术的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正是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两晋南北朝时期制成了威力更大的强弩,出现了“神弩”、“万钧神弩”等名号;在《晋书》、《宋书》、《南齐书》等史书中,不断有关于在战争中使用“所至无不摧陷”的强弩的记载,它多用于攻夺城的战斗中,称为“万钧”和冠以“神”名,当系夸张之词,但也说明这种强弩的威力是很大的。在南京的秦淮河里,曾出土过五件南朝时期制作的铜弩机,形态和结构虽然与当时通用的弩机一样,具有外廓、悬刀、牛、枢、望山和牙,但是它的尺寸要大得多,弩机的铜廓长达三十九厘米,悬刀全长近二十厘米。如按发掘出土的汉代弩机与弩臂的通常比例,即一比四点五至五点八推算,安装这种大型弩机的木弩臂,其长度至少在一百八十至二百二十六厘米左右,而所用的弩弓,则应长近四百三十至五百四十厘米。这样巨大的弩,如靠一个人的气力是不可能张机发射的,看来只有安装在床子上,靠用绞车等办法才能张开,称之为“神弩”,看来并不为过。它应是唐宋时期流行的车弩或床弩的前身,车弩正是一次可发射七支箭的强大连弩,正与诸葛连弩的性能相合。

(三)孟德新书 
  三国时期,连年征战,在“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曹操《却东西门行》)的军旅生涯中,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军事家。仅被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的著名军事人物的就有曹操、张辽、张郃、徐晃、司马懿、邓艾、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姜维、孙策、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等十余人之多,其中在兵法方面见长的,首推曹操和诸葛亮。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中引用的《魏书》的记载,曹操在长期率军征战的过程中,“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可见当时曹操在总结历年用兵胜负的经验之后,写成的《新书》对指导战争提高将领军事素质起过很大作用。关于曹操的《新书》,还流传有一则蜀人张松过目成诵的故事。当刘璋派张松出使到曹操那里时,没有受到尊敬,只有杨修器重他,将曹操所著兵书拿给他看,张松只看了一遍便可背诵。后来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将这段故事情节加以铺衍,写得有声有色,最后气得曹操连书都烧掉了。如果这一故事属实,表明曹操《新书》撰写成书的时间当在建安十七年(二一二年)张松被杀以前。除了《新书》以外,据《武帝纪》注引孙盛的《异国杂语》一书记载,曹操还曾“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钞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传于世。”这又是曹操的一部关于兵法的著作——《兵书接要》。此外,曹操还为《孙子兵法》作注。 
  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曾居住于隆中十年,专注治国用兵之道。当刘备于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时,已提出了指导以后蜀汉军事总战略的著名《隆中对》,预见以后天下形成鼎足三分的战略态势。后来他也有不少关于兵法的著述,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附的《诸葛氏集》目录中,著录了他一生著述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其中就有《军令》上、中、下及《兵要》等兵法著作。同时他生前还曾“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曹操和诸葛亮的兵法著作,在后世流传了一个时期,在《隋书·经籍志》中还著录有这些著作,包括曹操的《续孙子兵法》二卷,《兵书接要》十卷,又三卷,《兵书略要》九卷,《魏武帝兵法》一卷。还著录有《蜀丞相诸葛亮集》二十五卷。但是历尽沧桑到了今天,那些著作都早已佚失,仅仅在《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我们还能找到有关军令等零星条文,通过这些零散的资料,自难窥知曹操和诸葛亮所撰兵书的庐山真貌,令人极为遗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年曹操曾为《孙子》作注,对使这部兵法巨著流传至今,起了很大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件伟大功绩。 
  《孙子兵法》经汉代刘向、任宏等整理排定篇名、篇次,大致形成今传世本的面貌,其后曹操加以注释,这也是今天传世的最早的注释本。曹操自己在《孙子序》中明确指出:“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并简要地对孙武介绍如下:“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但他又感于“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为了更好地阐述《孙子兵法》,于是他为之作注,“故撰为略解焉。”曹操本人善于领兵,深通兵法,当时又掌握军政实权,经他倡导,对《孙子兵法》的流传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自他发端,后世许多人随之注解研究,形成今天见到的十一家注本,但诸家注文中言简意赅的仍首推曹操。至今流传的《孙子兵法》以宋刻本最早,其中最为可贵的正是《魏武帝注孙子》,它也是现存《孙子兵法》最早注本,宋代单注本,已为孙星衍收入《平津馆丛书》之中。不过曹操注《孙子兵法》的流传,又曾引起近代人产生过不应有的误解,甚至认为今天《孙子兵法》的文字,是经过曹操删修而成,还由于曹操的序文中提到过孙膑,因而误认为孙武与孙膑为一个人,等等,等等,反为研究孙子兵法布了许多人为的迷雾。幸而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从中获得了抄写于西汉初文景时期(或早至秦)的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从而解决了那些聚讼纷纭的难题,不但使人们获得了西汉早期《孙子兵法》的面貌,也使人重新认识了曹操当时只是选择佳本进行注解,并不是删修文字。研究者推测曹操所注的《孙子兵法》三卷本,可能就是当时国家所藏的经汉刘向校定过的版本。总之,曹操注解《孙子兵法》之举,对这部中国古代“兵学圣典”流传至今,是功不可没的。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百炼精刚相关推荐

  1.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铁马驰骋

    六.铁马驰骋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等,由投笔从戎扫描 | 转贴自:理论研究    (一)甲骑具装  (二)马槊代戟  (三)昭陵六骏  (四)太白阴经      (一)甲骑具装  在佛教艺术宝库敦 ...

  2.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秦汉军阵

    四.秦汉军阵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等,由投笔从戎扫描 | 转贴自:理论研究    (一)从<商君书>谈起  (二)秦俑奇观  (三)西汉军阵  (四)长安武库  (五)边疆风貌 (一) ...

  3.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铜兵生辉

    二.铜兵生辉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等,由投笔从戎扫描 | 转贴自:理论研究   (一)初露锋芒  (二)妇好墓兵器  (三)战车春秋  (四)车战五兵  (五)<考工记>六齐 (一)初 ...

  4.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蚩尤造兵

    一.蚩尤造兵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等,由投笔从戎扫描 | 转贴自:理论研究   (一)射日的神话  (二)权威的象征  (三)藤甲的启示  (四)传奇的战斗  (五)蚩尤成"兵主&quo ...

  5. 鸿蒙系统会给其它厂商用,中国通信知名观察家项立刚:鸿蒙系统多终端互通,势必会给其他硬件厂商带来压力...

    原标题:中国通信知名观察家项立刚:鸿蒙系统多终端互通,势必会给其他硬件厂商带来压力 封面新闻记者 雷强 6月2日,华为正式推出HarmonyOS 2.0正式版.自2019年8月,余承东公布华为自研的操 ...

  6. 2019年3月计算机科学ESI排名,2019年3月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出炉,88所院校有进步...

    原标题:2019年3月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出炉,88所院校有进步 3月14日,ESI数据库更新了2019年3月最新ESI数据,这也是2019年第二期的ESI数据.小编整理了2019年3月ESI最 ...

  7. 又双叒获奖了!鼎捷软件获评“中国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百强”

    [鼎捷软件]在国家政策倡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迭代,全球经济下滑倒逼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被推向风口,但很多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认知阶段. 再获认可 实力认证 近期,亿欧智库发布了< ...

  8. 中国首个电子商务百强榜名单-2010-09

    中国首个电子商务百强榜名单,B2C绿森排名前10 中国首个电子商务百强榜名单 2010-09-15 9月15日消息:第二届中国电子商务文化节暨2010中国电子商务百强峰会上,我国首个电子商务百强企业今 ...

  9. 众享比特、众享金联荣登2020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

    众享比特.众享金联荣登2020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和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组委会联合发布2020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 ...

最新文章

  1. linux 环境 安装jdk tomcat mysql git
  2. 关于kotlin GPUImage的使用
  3. springmvc配置同时支持html和jspl两种格式的页面
  4. IO的几种分类(详细)
  5. P2403 [SDOI2010]所驼门王的宝藏(强连通分量)(拓扑排序)
  6. HDU-5935 Car 逆推 贪心 精度
  7. oracle 600 侯,oracle在导入数据时报600错误的解决方法
  8. FreeSql (十四)批量更新数据
  9. ipad鼠标圆圈变成箭头_下一代 macOS 或将支持 Mac「投屏」到 iPad
  10. 在Ubuntu Server14.04上编译Android6.0源码
  11. 萤火虫小程序_玩转跨界营销,《狐妖小红娘》都使上了哪些神仙操作?
  12. python 绘图英文字体_Python3实现英文字母转换哥特式字体实例代码
  13. Android传感器
  14. 聚焦数字经济新基建,复杂美再获认可
  15. 计算机教师个人品德事迹材料,教师个人品德事迹材料
  16. ios旧版本app网站_你的iPhone还需要降级吗?深度分析:苹果为什么不开放iOS降级!...
  17. linux 空格变问号,遭遇UTF-8编码转换后,空格变成问号的问题
  18. 腾讯云服务器安装win10
  19. conda关于频道和存储包pkgs的详解(副pytorch环境安装)
  20. 新手小白开始学习verilog(学习方法有点歪门邪道的,大佬勿喷( ̄▽ ̄)“)

热门文章

  1. appium api 文档
  2. 经典PC大作Steam直降200元:罕见史低!
  3. linux wifi让手机上网
  4. 如何禁止吃鸡游戏,如何屏蔽局域网用户玩绝地求生、终结者2、荒野行动等手游?...
  5. vue 父组件中调用子组件的方法
  6. 将1-9分成三组,组成三个三位数,构成1:2:3的比例
  7. 本周AI热点回顾:百度自动驾驶估值400亿美金;新型嵌入式无电容DRAM为AI而生...
  8. Android 滤镜效果不同实现方式
  9. 部署微信公众号项目的基本步骤
  10. typec转hdmi+vga+pd3.0+usb3.0扩展坞四合一方案|CS5268扩展坞设计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