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程序员小乐"关注, 星标或置顶一起成长

每天凌晨00点00分, 第一时间与你相约

每日英文

All problems, and ultimately is a matter of time. All the worry, in fact is a bother.

一切问题,最终都是时间问题。一切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

每日掏心

人生一定要冲动一次,要么为了一个人,要么为了爱情,要么为了旅行,或者是为了梦想。

来源:机器之心 | 责编:乐乐

程序员小乐(ID:study_tech)第 724 次推文   图片来自网络

往日回顾:广告太多超烦人?让你和烦人的弹窗广告说拜拜!

   正文   

Python 是一个设计优美的解释型高级语言,它提供了很多能让程序员感到舒适的功能特性。但有的时候,Python 的一些输出结果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这个有趣的项目意在收集 Python 中那些难以理解和反人类直觉的例子以及鲜为人知的功能特性,并尝试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真正的原理!

虽然下面的有些例子并不一定会让你觉得 WTFs,但它们依然有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你所不知道的 Python 有趣特性。我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编程语言内部原理的好办法,而且我相信你也会从中获得乐趣!

如果您是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 Python 程序员,你可以尝试挑战看是否能一次就找到例子的正确答案。你可能对其中的一些例子已经比较熟悉了,那这也许能唤起你当年踩这些坑时的甜蜜回忆~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读了, 你可以在这里获取变动内容.

  • 更新说明:https://github.com/satwikkansal/wtfpython/releases/

  •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eisurelicht/wtfpython-cn

  • 英文版:https://github.com/satwikkansal/wtfpython

  • pdf 版:http://www.satwikkansal.xyz/wtfpython-pdf/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Structure of the Examples/示例结构

所有示例的结构都如下所示:

> 一个精选的标题 *

标题末尾的星号表示该示例在第一版中不存在,是最近添加的。

# 准备代码.# 释放魔法...

Output (Python version):

>>> 触发语句出乎意料的输出结果

(可选):对意外输出结果的简短描述。

说明:

  • 简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如有必要, 举例说明

Output:

>>> 触发语句 # 一些让魔法变得容易理解的例子# 一些正常的输入

注意: 所有的示例都在 Python 3.5.2 版本的交互解释器上测试过, 如果不特别说明应该适用于所有 Python 版本.

Usage/用法

我个人建议,最好依次阅读下面的示例,并对每个示例:

  • 仔细阅读设置例子最开始的代码。如果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 Python 程序员,那么大多数时候您都能成功预期到后面的结果。

  • 阅读输出结果,

  • 确认结果是否如你所料。

  • 确认你是否知道这背后的原理。

  • 如果不知道, 深呼吸然后阅读说明 (如果你还是看不明白, 别沉默!可以在这 (https://github.com/satwikkansal/wtfPython) 提个 issue)。

  • 如果知道,给自己点奖励,然后去看下一个例子。

PS: 你也可以在命令行阅读 WTFpython. 我们有 pypi 包 和 npm 包 (支持代码高亮)。(译: 这两个都是英文版的)

安装 npm 包 wtfpython(https://www.npmjs.com/package/wtfpython)

$ npm install -g wtfpython

或者, 安装 pypi 包 wtfpython(https://pypi.python.org/pypi/wtfpython)

$ pip install wtfpython -U

现在, 在命令行中运行 wtfpython, 你就可以开始浏览了.

Examples/示例

Section: Strain your brain!/大脑运动!

> Strings can be tricky sometimes/微妙的字符串 *

1.

>>> a = "some_string"
>>> id(a)140420665652016
>>> id("some" + "_" + "string") # 注意两个的id值是相同的.
140420665652016

2.

>>> a = "wtf"
>>> b = "wtf"
>>> a is bTrue
>>> a = "wtf!"
>>> b = "wtf!"
>>> a is bFalse
>>> a, b = "wtf!", "wtf!"
>>> a is b
True

3.

>>> 'a' * 20 is 'aaaaaaaaaaaaaaaaaaaa'
True
>>> 'a' * 21 is 'aaaaaaaaaaaaaaaaaaaaa'
False

很好理解, 对吧?

说明:

  • 这些行为是由于 Cpython 在编译优化时, 某些情况下会尝试使用已经存在的不可变对象而不是每次都创建一个新对象。(这种行为被称作字符串的驻留 [string interning])

  • 发生驻留之后, 许多变量可能指向内存中的相同字符串对象。(从而节省内存)

  • 在上面的代码中, 字符串是隐式驻留的. 何时发生隐式驻留则取决于具体的实现. 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用来猜测字符串是否会被驻留:

  • 所有长度为 0 和长度为 1 的字符串都被驻留。

  • 字符串在编译时被实现('wtf' 将被驻留, 但是 ''.join(['w', 't', 'f'] 将不会被驻留)

  • 字符串中只包含字母,数字或下划线时将会驻留. 所以 'wtf!' 由于包含 ! 而未被驻留. 可以在这里找到 CPython 对此规则的实现。

  • 当在同一行将 a 和 b 的值设置为 "wtf!" 的时候, Python 解释器会创建一个新对象, 然后同时引用第二个变量。如果你在不同的行上进行赋值操作,它就不会「知道」已经有一个 wtf!对象 (因为 "wtf!" 不是按照上面提到的方式被隐式驻留的). 它是一种编译器优化, 特别适用于交互式环境。

  • 常量折叠 (constant folding) 是 Python 中的一种 窥孔优化 (peephole optimization) 技术。这意味着在编译时表达式 'a'*20 会被替换为 'aaaaaaaaaaaaaaaaaaaa' 以减少运行时的时钟周期。只有长度小于 20 的字符串才会发生常量折叠。(为啥? 想象一下由于表达式 'a'*10**10 而生成的 .pyc 文件的大小)。相关的源码实现在这里(https://github.com/python/cpython/blob/3.6/Python/peephole.c#L288)。

> Time for some hash brownies!/是时候来点蛋糕了!

  • hash brownie 指一种含有大麻成分的蛋糕, 所以这里是句双关

1.

some_dict = {}
some_dict[5.5] = "Ruby"
some_dict[5.0] = "JavaScript"
some_dict[5] = "Python"

Output:

>>> some_dict[5.5]
"Ruby"
>>> some_dict[5.0]
"Python"
>>> some_dict[5]
"Python"

"Python" 消除了 "JavaScript" 的存在?

说明:

  • Python 字典通过检查键值是否相等和比较哈希值来确定两个键是否相同。

  • 具有相同值的不可变对象在 Python 中始终具有相同的哈希值。

>>> 5 == 5.0
True
>>> hash(5) == hash(5.0)
True

注意: 具有不同值的对象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哈希值(哈希冲突).

  • 当执行 some_dict[5] = "Python" 语句时, 因为 Python 将 5 和 5.0 识别为 some_dict 的同一个键, 所以已有值 "JavaScript" 就被 "Python" 覆盖了.

  • 这个 StackOverflow 的回答(https://stackoverflow.com/a/32211042/4354153)漂亮的解释了这背后的基本原理.

> Return return everywhere!/到处返回!

def some_func():try:return 'from_try'finally:return 'from_finally'

Output:

>>> some_func()
'from_finally'

说明:

  • 当在 "try...finally" 语句的 try 中执行 return, break 或 continue 后,finally 子句依然会执行。

  • 函数的返回值由最后执行的 return 语句决定。由于 finally 子句一定会执行,所以 finally 子句中的 return 将始终是最后执行的语句。

> Deep down, we're all the same./本质上, 我们都一样. *

class WTF:pass

Output:

>>> WTF() == WTF() # 两个不同的对象应该不相等
False
>>> WTF() is WTF() # 也不相同
False
>>> hash(WTF()) == hash(WTF()) # 哈希值也应该不同
True
>>> id(WTF()) == id(WTF())
True

说明:

  • 当调用 id 函数时,Python 创建了一个 WTF 类的对象并传给 id 函数。然后 id 函数获取其 id 值 (也就是内存地址),然后丢弃该对象。该对象就被销毁了。

  • 当我们连续两次进行这个操作时,Python 会将相同的内存地址分配给第二个对象。因为 (在 CPython 中) id 函数使用对象的内存地址作为对象的 id 值,所以两个对象的 id 值是相同的。

  • 综上,对象的 id 值仅仅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唯一。在对象被销毁之后,或被创建之前,其他对象可以具有相同的 id 值。

  • 那为什么 is 操作的结果为 False 呢?让我们看看这段代码。

class WTF(object):def __init__(self): print("I")def __del__(self): print("D")

Output:

>>> WTF() is WTF()
I
I
D
DFalse>>> id(WTF()) == id(WTF())
I
D
I
DTrue

正如你所看到的, 对象销毁的顺序是造成所有不同之处的原因.

> For what?/为什么?

some_string = "wtf"
some_dict = {}
for i, some_dict[i] in enumerate(some_string):pass

Output:

>>> some_dict # 创建了索引字典.
{0: 'w', 1: 't', 2: 'f'}

说明:

  • Python 语法 中对 for 的定义是:

for_stmt: 'for' exprlist 'in' testlist ':' suite ['else' ':' suite]

其中 exprlist 指分配目标。这意味着对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一项都会执行类似 {exprlist} = {next_value} 的操作。

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for i in range(4):print(i)i = 10

Output:

0
1
2
3

你可曾觉得这个循环只会运行一次?

说明:

  • 由于循环在 Python 中工作方式,赋值语句 i = 10 并不会影响迭代循环,在每次迭代开始之前,迭代器 (这里指 range(4)) 生成的下一个元素就被解包并赋值给目标列表的变量 (这里指 i) 了。

  • 在每一次的迭代中, enumerate(some_string) 函数就生成一个新值 i (计数器增加) 并从 some_string 中获取一个字符. 然后将字典 some_dict 键 i (刚刚分配的) 的值设为该字符. 本例中循环的展开可以简化为:

>>> i, some_dict[i] = (0, 'w')
>>> i, some_dict[i] = (1, 't')
>>> i, some_dict[i] = (2, 'f')
>>> some_dict

> Evaluation time discrepancy/评估时间差异

1.

array = [1, 8, 15]
g = (x for x in array if array.count(x) > 0)
array = [2, 8, 22]

Output:

>>> print(list(g))
[8]

2.

array_1 = [1,2,3,4]
g1 = (x for x in array_1)
array_1 = [1,2,3,4,5]array_2 = [1,2,3,4]
g2 = (x for x in array_2)
array_2[:] = [1,2,3,4,5]

Output:

>>> print(list(g1))
[1,2,3,4]>>> print(list(g2))
[1,2,3,4,5]

说明

  • 在生成器表达式中,in 子句在声明时执行,而条件子句则是在运行时执行。

  • 所以在运行前,array 已经被重新赋值为 [2, 8, 22],因此对于之前的 1, 8 和 15, 只有 count(8) 的结果是大于 0 的,所以生成器只会生成 8。

  • 第二部分中 g1 和 g2 的输出差异则是由于变量 array_1 和 array_2 被重新赋值的方式导致的。

  • 在第一种情况下,array_1 被绑定到新对象 [1,2,3,4,5],因为 in 子句是在声明时被执行的,所以它仍然引用旧对象 [1,2,3,4](并没有被销毁)。

  • 在第二种情况下,对 array_2 的切片赋值将相同的旧对象 [1,2,3,4] 原地更新为 [1,2,3,4,5]。因此 g2 和 array_2 仍然引用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现在已经更新为 [1,2,3,4,5])。

> is is not what it is!/出人意料的 is!

下面是一个在互联网上非常有名的例子.

>>> a = 256
>>> b = 256
>>> a is b
True>>> a = 257
>>> b = 257
>>> a is b
False>>> a = 257; b = 257
>>> a is b
True

说明:

is 和 == 的区别

  • is 运算符检查两个运算对象是否引用自同一对象 (即, 它检查两个预算对象是否相同)。

  • == 运算符比较两个运算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因此 is 代表引用相同,== 代表值相等。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点,

>>> [] == []
True
>>> [] is [] # 这两个空列表位于不同的内存地址.
False

256 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对象, 而 257 不是

当你启动 Python 的时候, -5 到 256 的数值就已经被分配好了。这些数字因为经常使用所以适合被提前准备好。

引用自 https://docs.python.org/3/c-api/long.html

当前的实现为-5 到 256 之间的所有整数保留一个整数对象数组, 当你创建了一个该范围内的整数时, 你只需要返回现有对象的引用. 所以改变 1 的值是有可能的. 我怀疑这种行为在 Python 中是未定义行为. :-)

>>> id(256)
10922528
>>> a = 256
>>> b = 256
>>> id(a)
10922528
>>> id(b)
10922528
>>> id(257)
140084850247312
>>> x = 257
>>> y = 257
>>> id(x)
140084850247440
>>> id(y)
140084850247344

这里解释器并没有智能到能在执行 y = 257 时意识到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整数 257,所以它在内存中又新建了另一个对象。

当 a 和 b 在同一行中使用相同的值初始化时,会指向同一个对象。

>>> a, b = 257, 257
>>> id(a)
140640774013296
>>> id(b)
140640774013296
>>> a = 257
>>> b = 257
>>> id(a)
140640774013392
>>> id(b)
140640774013488
  • 当 a 和 b 在同一行中被设置为 257 时, Python 解释器会创建一个新对象, 然后同时引用第二个变量. 如果你在不同的行上进行, 它就不会 "知道" 已经存在一个 257 对象了。

  • 这是一种特别为交互式环境做的编译器优化. 当你在实时解释器中输入两行的时候, 他们会单独编译, 因此也会单独进行优化. 如果你在 .py 文件中尝试这个例子, 则不会看到相同的行为, 因为文件是一次性编译的。

> A tic-tac-toe where X wins in the first attempt!/一蹴即至!

# 我们先初始化一个变量row
row = [""]*3 #row i['', '', '']
# 并创建一个变量board
board = [row]*3

Output:

>>> board
[['', '', ''], ['', '', ''], ['', '', '']]
>>> board[0]
['', '', '']
>>> board[0][0]''
>>> board[0][0] = "X"
>>> board
[['X', '', ''], ['X', '', ''], ['X', '', '']]

我们有没有赋值过 3 个 "X" 呢?

说明:

当我们初始化 row 变量时,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内存中的情况。

而当通过对 row 做乘法来初始化 board 时, 内存中的情况则如下图所示 (每个元素 board[0], board[1] 和 board[2] 都和 row 一样引用了同一列表.)

我们可以通过不使用变量 row 生成 board 来避免这种情况. (这个 issue 提出了这个需求(https://github.com/satwikkansal/wtfpython/issues/68)

>>> board = [['']*3 for _ in range(3)]
>>> board[0][0] = "X"
>>> board
[['X', '', ''], ['', '', ''], ['', '', '']]

> The sticky output function/麻烦的输出

funcs = []
results = []
for x in range(7):def some_func():return xfuncs.append(some_func)results.append(some_func())funcs_results = [func() for func in funcs]

Output:

>>> results
[0, 1, 2, 3, 4, 5, 6]
>>> funcs_results
[6, 6, 6, 6, 6, 6, 6]

即使每次在迭代中将 some_func 加入 funcs 前的 x 值都不相同, 所有的函数还是都返回 6。

// 再换个例子

>>> powers_of_x = [lambda x: x**i for i in range(10)]
>>> [f(2) for f in powers_of_x]
[512, 512, 512, 512, 512, 512, 512, 512, 512, 512]

说明:

  • 当在循环内部定义一个函数时,如果该函数在其主体中使用了循环变量,则闭包函数将与循环变量绑定,而不是它的值。因此,所有的函数都是使用最后分配给变量的值来进行计算的。

  • 可以通过将循环变量作为命名变量传递给函数来获得预期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可行?因为这会在函数内再次定义一个局部变量。

funcs = []
for x in range(7):def some_func(x=x):return xfuncs.append(some_func)

Output:

>>> funcs_results = [func() for func in funcs]
>>> funcs_results
[0, 1, 2, 3, 4, 5, 6]

> is not ... is not is (not ...)/is not ... 不是 is (not ...)

>>> 'something' is not None
True
>>> 'something' is (not None)
False

说明:

  • is not 是个单独的二进制运算符,和分别使用 is 和 not 不同。

  • 如果操作符两侧的变量指向同一个对象,则 is not 的结果为 False, 否则结果为 True。

本文中,机器之心摘录了该项目中约 1/4 的例子,更多内容请查看原项目页:

  • github.com/leisurelicht/wtfpython-cn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新的认识,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欢迎各位读者加入程序员小乐技术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或者“学习”即可。

猜你还想看

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最新面试题汇集

百亿数据量下,掌握这些Redis技巧你就能Hold全场

Linux 中的零拷贝技术,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HTTPS 原理分析:带着疑问层层深入

关注「程序员小乐」,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嘿,你在看吗

WTF Python:有趣且鲜为人知的Python特性相关推荐

  1. 【Python】有趣且鲜为人知的 Python 特性,火了!

    小编最近逛Github发现了一个给力的Python项目,绝对能让你傻眼!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测试你对Python的熟悉程度! 这个项目叫做 "What the f*ck Python! ???? ...

  2. python有趣小程序 表白-python表白小程序

    广告关闭 2017年12月,云+社区对外发布,从最开始的技术博客到现在拥有多个社区产品.未来,我们一起乘风破浪,创造无限可能. # tkinter是python的标准gui(图形用户界面)库 ,pyt ...

  3. 有趣且鲜为人知的 Python 特性,火了!

    小编最近逛Github发现了一个给力的Python项目,绝对能让你傻眼!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测试你对Python的熟悉程度! 这个项目叫做 "What the f*ck Python!

  4. python有趣的小项目-Python几个有趣和特别的小故事

    前言 当一门编程语言是开源的时候,往往会有产生一些搞笑和有趣的东西.通常,这意味着社区的贡献者会为该语言添加一些有趣和特别的彩蛋以及隐藏的特性(当然前提是不会增加在生产环境中使用的风险). Pytho ...

  5. 一份鲜为人知的Python特性

    GitHub 上有个非常牛逼的仓库,作者收集了很多有趣且鲜为人知的 Python "特性".这些特性有些是真正的特性,也有些是陷阱,因为光从表面看起来就觉得反人类直觉,而所有的一切 ...

  6. 51个Python鲜为人知的秘密特性,老司机看完都惊叹不已

    Python真的很奇妙,目前是最火的语言.语法简单,功能强大,我学Python已经好多年了,从2.6的时代一直到现在的3.8,算算也是老鸟了.今天看了一个网站,上面讲了很多Python鲜为人知的特性, ...

  7. python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功能特性

    经常逛GitHub的可能关注一个牛叉的项目,叫 What the f*ck Python! 这个项目列出了几乎所有python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功能特性,有些功能第一次遇见时,你会冒出 what the ...

  8. Github上有趣的100个python项目

    Github上面有很多有趣的python项目,包括软件.库.教程.资源等.这次收集了其中比较受欢迎的100个,供大家参考. 资料来源:https://github.com/521xueweihan/H ...

  9. python搞笑代码-python有趣代码

    广告关闭 腾讯云11.11云上盛惠 ,精选热门产品助力上云,云服务器首年88元起,买的越多返的越多,最高返5000元! 前言本月将更新八篇python有趣系列文章. 本系列通过多个有趣案例,讲解pyt ...

最新文章

  1. csgo如何保存自己的cfg_KXCSGO:CSGO开箱饰品交易方法
  2. css你所不知道技巧
  3. 完美脱壳组装PE的一般步骤(Obsidium1.3.6.4 DEMO 主程序)
  4. java 1000个线程_关于Java多线程的一个问题
  5. 【转】正则表达式–零宽断言详解
  6. Junit 4 与Junit 5区别
  7. 计算机网络概述测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单元测试 附答案...
  8. Java学习笔记(五):Complex类的设计及加减乘除运算的实现
  9. 云锁和安全狗哪个好 Bypass阿里云盾、百度云加速、安全宝、安全狗、云锁、360主机卫士SQL注入防御-系统/上网/安全
  10. 力扣中国(LeetCode) 算法题 有效独数(python)
  11. 喜欢上Cinnamon的10个理由
  12. python里的map是什么意思_map在python中什么意思
  13. quicktime 的历史
  14. Ubuntu9.10学习小结
  15. 视频拼接器 输出卡的架构实现
  16. 回首来路漫漫,矢志不改初心
  17. Refused to apply style from ‘http://localhost:63342/.../user.css‘ because its MIME type(‘text/html‘)
  18. vivado 亚稳态_【DNN Weaver FPGA实现】Vivado BRAM资源使用
  19. 自然语言处理NLP(11)——篇章分析与指代消解
  20. springBoot启动成功控制台打印图案

热门文章

  1. 京东要自己干保险!刘强东砸下4.83亿,曾不满“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
  2. 数据挖掘情感分析python_数据挖掘实战:Twitter情感分析
  3. 迷你辦公室 迷你寫字樓 商務寫字樓 商務中心
  4. 记汶川地震微软华人赈灾义卖
  5. CC2530利用中断控制LED
  6. 字符串转换成整数 php,PHP字符串怎么转化为整数
  7. 重磅推荐!Matplotlib官方小抄手册公开啦,值得收藏
  8. html-footer样式
  9. ffmpeg mp4 mp3 pcm flac转换
  10. html怎么做成多彩背景随心换,html实现像百度的首页效果一样的背景图(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