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开头:关于德布罗意的电子波(1)

德布罗意家族的历史悠久,他的祖先中出了许许多多将军、元帅、部长,参加过法国几乎所有的战争和各种革命,后来受到路易.腓力的册封,继承了这最高世袭身份的头衔:公爵。路易斯.德布罗意的哥哥:莫里斯.德布罗意便是第六代德布罗意公爵;当1960年莫里斯去世以后,路易斯终于从他哥哥那里继承了这个光荣称号:第七代德布罗意公爵。

路易斯.德布罗意从小对历史很感兴趣,他的哥哥莫里斯.德布罗意是一位著名的放射线物理学家,并在1911年参加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他将会议记录带回了家;小路易斯看到了这些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和最新思潮,完全被物理学给吸引了,于是他立志成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导师是著名的保罗.郎之万,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在波尔的原子模型里面自然而然的引进一个周期的概念,以符合观测到的现实。原本这个条件是强加在电子上面的量子化模型: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但是为什么必须如此呢?对于这个问题,玻尔做了硬性的规定,而没有解释原因,而电子只能听玻尔的话,乖乖的做着不连续的运动。德布罗意想,是时候释放你们的天性了,自由的飞翔吧。

1919 ~1922年,小布里渊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玻尔原子的论文,试图解释只存在分离的定态轨道这一个事实,在老布里渊(小布里渊他爹)看来,那是因为电子在运动的时候会激发周围的“以太”(虽然爱因斯坦已经宣判了“以太”死刑,但是只有老一辈人的时代彻底结束,才能让“以太”真正死亡),这些被振荡的“以太”形成一种波动,它们相互干渉,在绝大部分地方抵消掉了,因此“以太”不能出现在那里。德布罗意看了布里渊的文章后就所有启发,虽然“以太”那玩意实在让人不爽。德布罗意又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开始这样推论:根据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方程,如果电子有质量m,那么它一定有一个内禀的能量:E = m*C²。我们再回顾下量子基本方程:E = h*v,也就是说对应这个能量,电子一定会具有一个内禀的频率。这个频率的计算也很简单: m* C²= E =h*v,所以v = m*C²/h。

那这个电子内禀的频率又是啥玩意呢?它是某种振动的周期,那么我们又得出结论:电子内部有某些东西在振动。那又是什么东西在振动呢?德布罗意借助相对论,开始了他的运算,结果发现当电子以速度v0前进时,必定伴随着一个速度为C²/ v0的波……,这个波的速度将比光速C还要快上很多,德布罗意又证明:这种波不能携带实际的能量和信息,因此不违反相对论。爱因斯坦只说了:没有一种能量信号的传递能超过光速;所以对于德布罗意波也就打了个马虎就应付过去了。德布罗意称这种波为“相波”,后人也称之为“德布罗意波”。 (参考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

二,MOS管导通过程

1,MOS管特征曲线

在具体分析MOS管导通过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MOS管的特征曲线;如下图所示以N沟道增强型MOS管为例的V-I特征曲线,横轴为VDS电压,纵轴为ID电流。整个曲线图分为4部分:截止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击穿区。

1. 截止区(夹断区):当满足VGS < VGS(th) ,MOS管进入截止区;截止区位于特征曲线下方,表示MOS管不能导通处于截止状态;

2. 恒流区(饱和区):当VGS > VGS(th),且VDS > VGS-VGS(th)时,MOS进入恒流区;

——恒流区在输出特性曲线中间的位置,电流ID基本不随VDS变化, ID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电压VGS;当MOS用来做放大电路时就是工作在恒流区。

3. 可变电阻区:当满足VGS> VGS(th), 且VDS > VGS-VGS(th)时,MOS管进入可变电阻区;

——在可变电阻区,ID随着VDS的增加而上升,两者基本上是线性关系,另外VGS不同RDS的阻值也会不同,我们一般看到的MOS管Datasheet中RDS(ON)参数是可变电阻区的导通电阻值。

2,MOS管导通过程

通过之前章节的分析,我们知道打通MOS管,需要VGS达到一定的电压;如下左图所示,以增强型NMOS为例,假设驱动芯片通过串阻RGATE来驱动MOS管G极电压。如下为MOS管理想的导通过程分析:

1. t0->t1阶段:驱动通过RGATA对Ciss充电,电压VGS以指数的形式从0V上升至Vth;

1, 本阶段VGS<VGS(th),此时MOS管DS未打通,ID=0;

2, 此时VGS增加,VGD会减小;

3, 第一阶段驱动对Ciss充电,主要是对CGS充电;

——若D与G完全没有回流通路,则不会对CGD放电,D极电压被抬升;事实上如果对于缓启动电路,D极有大电容接至GND,那相当于有一条间接的回流通路从G->D->S。

2. t1->t2:VGS达到MOS管开启电压,进入线性区,ID缓慢上升,至t2时刻ID到达饱和或是负载最大电流;

1, 本阶段VGS>VGS(th),此时MOS管DS已经打通,ID>0,且随VGS增加ID不断增大;

2, 此时由于D与S之间已导通,G与D之间的回流通路通过ID建立了起来,形成CGD的放电回路,对CGD进行放电;同时,继续对CGS充电;

3, 如下右图所示,t1->t2红色箭头的高度,取决于负载对ID电流大小的需求,并非是一个固定值;假如ID在VGS=5V即可满足负载对电流的需求,那么t1->t2阶段就将在VGS=5V结束;

4, 如下右图所示,在此阶段VDS一直承受近乎全部电压VDD,所以损耗较大。

3. t2->t3(米勒平台):t2时刻 ID达到饱和并维持稳定值,MOS管工作在饱和区;

1, 本阶段从ID电流角度来看,VGS电压已将MOS管完全打通,ID保持不变,VGS保持不变, 同时VDS电压开始下降;

2, 此阶段VGD先减小(VD>VG阶段)后反向增大(VG>VD阶段),对于CGD来说先放电后充电,对于CGS则不再消耗电荷(具体原理,下节“米勒平台”详细分析);

3, 米勒平台阶段ID电流很大,在平台期间MOS管损耗较大,同时它延长了MOS管的开关时间,对于快速开关的应用,要尽量减少米勒平台时间。

4. t3->t4:VDS电压下降到0V,VDD继续给CGS充电,直至VGS = VDD,MOS管完成导通过程;

1, 本阶段MOS管进入可变电阻区,随着VGS不断增加,RDS不断减小,ID值取决于负载的变化;

2, 此阶段VGS增加,VDS基本保持不变,VGD也随VGS同时增加,此时已结束米勒平台,所以CGD远小于CGS,VGS电压得以正常速度增大。

5. MOS管关断过程:是开通过程的反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断过程与开启过程的步骤刚好相反,所以MOS管关断过程也同样存在较大的损耗。

3,米勒平台

我们已经知道了米勒平台是什么,它是MOS在开启或关断过程中, VGS电压维持不变的状态。那为什么会称它为米勒平台呢?是米勒老先生发现了MOS管上电过程中的这个“台阶”么?其实不然,米勒老先生发现的是:一种特殊运放电路结构导致反馈电容容值被放大的效应;人们称之为:米勒效应。而MOS管上的米勒平台正是由于米勒效应所产生的,米勒先生发现的这个效应听起来好像很悬,接下来,我们先从两个角度来了解米勒效应。

1. 第一种方法:如下图所示,我们假设一个增益为-Av的理想反向电压放大器(运放负极接输出),在放大器的输出和输入端之间跨接容抗为 Z = 1/(jωC)的电容,定义输入电流为 Ii,输入阻抗为 Zin;

1, 反向电压放大器增加了电路输入电容容值,并且放大系数为(1+Av):Zin = 1/[jωC*(1+Av)],计算过程如上图所示(如上式中复平面S=jω)。

2, 米勒发现的是:输入阻抗被缩小1/(1+Av)的这么一个效应;对于电容来说,容抗与容值成反比(容抗小,容值越大),所以相当于电容容值增加了(1+Av)倍。

2.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纯数学的推导,虽然数学推理肯定错不了,但还是感觉结论挺奇怪;是否有更加便于理解的方式呢?如下图所示,我们将反馈路径上的电容C0人为地分成C1和C2,并且C1和C2中间接到GND;

——C1 = C2 = C0,只是从充电电量(Q)的角度进行划分。

1, C1跨接在Vi和GND之间,那么电容C1两端的电压是:Vi;那么从充电电量(Q)的角度来看:C1 = C0;

2, C2跨接在GND和Vo之间,而Vo = -Av*Vi,所以电容C2两端的电压是:Av*Vi;所以从充电电量(Q)角度来看:C2 = Av*C0;

3, 所以C1和C2的充电电量加在一起:(1+Av)*C0,相当于电容C0的容量增加了(1+Av)倍。

——我们再来直观理解一遍:如果电源电压Vi直接加在C0上(C0两端电压为Vi),则其表现为C0电容值;但由于运放的作用,加在C0两端的电压变成(1+Av)*Vi,那么相同电容值的电量(Q)增加了(1+Av)倍,所以表现出来电容值被放大了(1+Av)倍。

这个效应最早是由 John Milton Miller 发现的并发表在他 1920的著作中,所以称之为米勒效应。米勒效应是跟运放相关,也还没扯到MOS管哪,跟米勒平台有什么关系呢?

如下图所示为MOS管的共源电路(common source):D为输出端,S接地,G为输入端;

1. 根据 MOS的小信号模型(具体可参考“半导体物理”相关书籍中的MOS管小信号分析章节), 形成一个反向电压放大器,其等效电路可以由右下图来表示;

2. CGD是跨接在输入(G)和输出(D)上的反馈电容,不同MOS管放大系数不同,最大可达几百倍。

MOS管的开启过程就是MOS共源电路工作模式,此时CGD将会被放大n倍,变成米勒电容。正常情况下CGS比CGD要大很多,但一旦进入米勒平台时CGD反而远大于CGS了。

如下图所示,为什么CGD很大,CGS小就会导致VGS保持不变呢?

我们看到大多解释:在米勒平台阶段CGS相比CGS大很多,导致同时对CGS和CGD充电时,绝大多数电流通过CGS->D端->S端这条路径,而CGS只有非常小的电流流过,所以VGS基本保持不变。对于这个解释,我个人一直没有理解,所以也不认同。

那关于MOS管米勒平台,我是怎么理解的呢?首先我们假设负载电流在米勒平台阶段需求电流保持不变,分如下几个步骤来分析:

1. 首先,MOS管在米勒平台阶段,输入VGS和输出电压VDS是一个负反馈系统(输入VGS和输出电流ID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2. 其次,当VDS电压开始变小,MOS管进入米勒平台阶段,在这个电路中我们看到VS是GND不变的,所以是VD电压开始减小,一直到VDS为0时米勒平台结束;

3. 一旦VD减小,我们看到CGD两端的电压开始变小(接VD端电压大,VG端电压小),从VG的角度来看CGD开始充电,所以G端的驱动电流是有通道的;

4. 但是如何确定电流是全部流过CGD而不会流过CGS呢?

5. 我们可以看到:在VDS电压开始变化时,ID电流已经达到最大(根据负载需求,不取决于MOS管本身);

1, 如果VDS电压下降速度过快(不能维持VGS不变),VGS电压下降(下降速度超过电容电压充电速度),此时MOS管将会被稍微闭合一点,导致RDS增加,那么VDS电压下降速度会减缓,VGS电压会上升;

2, 如果VDS电压下降速度过慢,则必然会导致VGS电压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电容电压充电速度),此时MOS管将会被打开大一点,导致RDS减小,那么VDS电压下降速度加快,VGS电压会下降;

3, 所以正常情况下VGS电压保持固定电平,由MOS管CGS寄生电容和负载电流的大小决定了VDS电压变化速度。

6. 那么如果VG电压突变,是否会导致米勒平台的混乱或变化呢?我们来看如下两个假设:

1, 假设VGS突然变大(RDS变小),此时VDS会突然变小(相对原VDS变化的速度);由于CGD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VG电压就会变小;

2, 假设VGS突然变小(RDS变大),此时VDS会突然变大(相对原VDS变化的速度);由于CGD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VG电压就会变大;所以MOS管的反馈机制会调整VGS的变化,就算外界干扰,也能自动调整回平衡状态。

所以从我个人对MOS管米勒平台分析来说:米勒平台本身就是由于MOS管开启/关闭阶段的负反馈机制所决定,而非因为米勒效应产生;但米勒效应将这个平台变长、变明显。明显到影响了MOS管的应用:

1. 影响MOS管的开关频率,开关损耗,要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极力减小它的影响;

2. 用于电源缓启动应用时,要通过辅助手段增加CGD来延长米勒平台。

半导体器件基础09:MOS管特性和应用(2)相关推荐

  1. 半导体器件基础09:MOS管特性和应用(1)

    说在开头:关于泡利不相容 又一次要聊到泡利不相容了,这说明它在量子论中是多么地重要. 泡利来到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玻尔给了他一个苦差事:研究反常赛曼效应.正常的赛曼效应光谱在磁场下会分裂成三条: ...

  2. 半导体器件基础08:MOS管结构和原理(2)

    说在开头:关于海森堡和泡利(3) 索末菲每周都要和学生们谈话,跟每个学生都保持了密切联系,他推荐泡利和海森堡去哥廷根大学找玻恩学习,玻恩很赏识这两个年轻人.玻恩也有一个研讨班,搞了一班优秀的学生在深造 ...

  3. [.net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13)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多态

    [.net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13)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多态 前面两节,我们了解了面向对象的的封装和继承特性,面向对象还有一大特性就是多态.比起前面的封装和继承,多态这个概念不是那么好理解.我们 ...

  4. polymorphism java_Java基础-面向对象第三大特性之多态(polymorphism)

    Java基础-面向对象第三大特性之多态(polymorphism)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多态概述 多态是继封装,继承之后,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性,多态的 ...

  5. Java基础之Java8 新特性

    hp实训8.19_Java基础之Java8新特性 // 信息展示方法 ,接口中,就可以提供一种实现. 就可以使用这种功能.default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 ...

  6. Hive基础09、HQL查询语句

    Hive基础09.HQL查询语句 目录 Hive基础08.HQL查询语句 1.基础查询语句 2.数组查询 3.map 4.struct 5.聚合查询语句 HQL查询内容全: 第一部分: Hive查询语 ...

  7. 阻容感基础09:电感器原理(2)-电感器基本特性

    说在开头:关于中子星(2) 1932年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叫做<中子可能存在>的文章,作者是查德威克.查德威克受益于法国实验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不错,就是老一代居里 ...

  8. 半导体器件基础08:MOS管结构和原理(1)

    说在开头:关于海森堡和泡利(2)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泡利,那就是聪明,聪明绝顶.不过他的教父更牛,是哲学大神马赫.泡利1918年刚刚中学毕业,就带着父亲写的推荐信来找索末菲:他要求不上本科了,直接读 ...

  9. 半导体器件基础07:三极管基础(3)

    说在开头:关于海森堡和泡利(1)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玻恩向他发去了热烈地祝贺.玻恩和爱因斯坦两人都是犹太人,而且还都是闵可夫斯基的学生,所以两人的关系非常好.玻恩的博士生导师是希 ...

最新文章

  1. vue总结 08状态管理vuex
  2. 驱动编程中的头文件与内核源码的关系
  3. 利用 FC OSS 快速搭建 Serverless 实时按需图像处理服务
  4. 【Apache Mina2.0开发之二】自定义实现Server/Client端的编解码工厂(自定义编码与解码器)!...
  5. ROS探索总结(四)——简单的机器人仿真
  6. java jpasswordfield_JAVA中JPasswordField实现密码的确认
  7. 台湾印象之八:海角七号
  8. 如何以及为什么使用Spoon分析,生成和转换Java代码
  9. 操作系统上机题目(多线程2)
  10. 关于Kernel的思考
  11. css中设置背景颜色、背景图片
  12. PostgreSQL pgAdmin The application server could not be contacted 问题
  13. 计算机sci转让,紧急转让的环境sci,一共四十个选题,2020年上半年出版,包SCI检索...
  14. [整站源码]thinkphp家纺针织床上用品类网站模板+前后端源码
  15. 今日头条阅读量怎么刷_今日头条推广 今日头条阅读量怎么刷
  16. TextView文字下划线的添加
  17. 自我管理类书籍推荐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18. 解决NameError: name ‘xxx‘ is not defined
  19. SQL更新(INSERT,UPDATE,DELETE)语句的一般格式及注意事项
  20. 一个有趣的时钟flash

热门文章

  1. 打开局域网共享 提示无任何网络提供程序接受指定的网络路径
  2. CSS基础 外部样式表 内嵌样式表 行内样式表
  3. 项目产品宣传文案和推广方案
  4. FMEA软件——FMEA的使用情形?
  5.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功率放大器
  6. flume采集hive日志写到hdfs问题
  7. 深入了解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
  8. 四年级计算机期末质量分析,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9. 各种数字字体样式_正言读书丨聊聊我的字体选择“变态”史,以及最近迷上的两款字体...
  10.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企划书100篇(二)- 武汉思睿锦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材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