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篇论文写好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发表。
  • 向学术界报告新的研究发现;
  • 为了毕业;
  • 为了提升竞争力,学术能力的一种体现;求职加分;就业加分
  • o o o o o
  • 切记不要一稿多投。当论文投出去后,在没有确切消息情况下,绝对不可以将论文在投到其他期刊。

1. 期刊的选择

1.1 明确自己要发表的期刊类型

  • ·中文期刊-英文期刊
  • ·核心-非核心.SCI or普通外文
  • ·当然了,分类依据不是唯一的,按照自己对研究领域的理解即可。

1.2 确认选题是否符合

查询期刊介绍与收录方向
·把选题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缩小选题范围了。具体做法是:

  • 从论文中提取几个关键词
  • 在该期刊网站检索五年内发表的相关论文
  • 观察期刊是否收录相同类型的论文
  • 根据这些标准预估该期刊收录我们论文的可能性。

1.3如何判断期刊质量?

五个非常重要的标准——IF、H指数、CiteScore、Eigenfactor、SNIP

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

  • 一提及评价期刊价值的重要标准,大家第一反应是期刊影响因子。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期刊影响因子提出时间比较早,在行内认可度较高。
  • 同时,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也较为简单,影响因子=该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期刊价值也随之越高,其审稿和选稿的标准更为严格。
  • 优点:公式简单,有历史数据
  • 缺点: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2年的出版时间太短;分子中包含对未计入分母的论文的引用

被SCI收录的新期刊,最早也要三年才能获得第一个IF数据,收录时间不足三年的SCI期刊不提供IF(NotAvailable),被剔除出SCI的学术期刊也没有IF。

 H指数

  • ·H指数(H-index),指的是该期刊或该人至多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帮助我们判断该期刊或者该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以及被引强度。
  • ·显然,H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一本期刊的学术价值。一本期刊的h指数越高,说明该期刊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 ·优点:能够衡量学术表现;不受外部影响(如其他高引用的论文)
  • ·缺点:基于学科领域;忽视作者顺序;随着作者的年龄增长、产出率提高而提高;对自引和操纵敏感,这一点在谷歌学术上尤为明显

CITESCORE 引用分

  • CiteScore是爱思唯尔于2016年12月宣布推出用来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新指标。以三年区间为基准来计算每本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并提供期刊领域排名、期刊分区的相关信息,方便我们了解期刊在其领域的重要性和趋势分析。
  • ·刊物的总被引频次多说明其被使用的范围广、受重视的程度高,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大。
  • ·优点:具有透明性,没有试图按文章类型分类或设限;基于更广泛的Scopus数据集;免费资源
  • ·缺点:对发表社论、新闻、信函等前辅文(front matter)的期刊不利

EIGENFACTOR特征因子

  • ·特征因子是根据一个期刊在五年内是否被其他知名期刊引用来衡量它的期刊声望。假设某期刊多次被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引用,则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高,期刊声望也越高。
  • ·同时,Eigenfactor 不仅考察了引文的数量,而且考虑了施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体现了顶级期刊的学术水平。
  • ·优点:该指标能够更加真实地对科研影响进行结构性反映
  • ·缺点:计算复杂,难以检验,且其应用于大多数期刊的结果常常与计算更简便的指标(如影响因子)所得出的结果无异

SNIP

  • - SNIP即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是由荷兰莱顿大学团队HenkMoed教授2010年提出来的,其根据某个主题领域的总引用次数、给予引用权重,进而衡量上下文引用所造成的影响。
  • SNIP旨在从篇均引文数的角度减少不同主题领域期刊的引用行为的差异,从而试图对不同主题领域的来源期刊进行直接比较,以此可以突破传统影响因子(JCR)无法考量不同研究领域的引用情形。
  • ·优点:能够跨领域比较期刊
  • ·缺点:标准化的评分使得指标不那么透明

2. 投稿准备

  • ·附信(cover letter)
  • ·期刊编辑都非常忙碌。他们没有时间阅读每一份稿件,因此他们会利用简短的附信来确定哪些文章他们会最感兴趣、哪些文章最适合该刊的目的和范围。
  • ·附信是你与期刊编辑直接沟通以图“售出”作品的一种方式。
  • ·繁忙的期刊编辑在快速浏览稿件时很可能会忽略一些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而附信则可以突出展示这些成果。
  • ·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让期刊编辑对你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附信应明晰、简洁(通常长度不超过一页),对潜在的客户(期刊编辑)具有吸引力,并包括了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

2.1 附信(cover letter)

“一封合格的附信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一部分)

  • ·一封专业的附信能给期刊编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并表明论文是高质量的。附信包括以下要点。当撰写附信时,切记要通过附信说服期期刊编辑,使之相信你的稿件是适合在该刊发表的。
  • ·个性化的介绍。使用期刊主编或其他人员的姓名作为称谓,而不要泛泛地称“DearSir/Madam"。
  • ·稿件标题和类型(例如论著、病例报告和短篇报道)。
  • ·研究背景(即本领域已知的知识)和开展此研究的原因。这些内容应该以两到三句话简要解释,可帮助期刊编辑、审稿人和潜在的读者理解你开展此项研究的动机。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是如何发现的。在下一段中,应当简要描述研究方法和结果。此处不要纳入太多的数据或统计细节,但要概述最重要的结果。
  • ·作品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结果在本领域的意义。在同一段中,应强调本作品的重要性。也可阐释此项研究结果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强调你的研究发现的新颖性,你可以这样写:“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showing that...”。
  • 为什么该刊的目标读者会对这些研究结果感兴趣。如果你准备把稿件另投他刊,不应该原封不动地使用此句。相反,应该重新改写这个句子,使之与目标期刊的目的和范围相符。

一封合格的附信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二部分)

  • ·审稿人的建议。如果你的附信已说服期刊编辑将稿件送审,你可以提出一些候选审稿人的姓名,以帮助加快这一进程。这些人员不应该是你的朋友或合作者,而应是本领域知识渊博的科研人员。尽量推荐那些职称相对较低的科研人员,因为这些人员要比部门负责人有更多时间开展同行评议。你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句子,如“We would like to suggest the following as potential peerreviewers of our study"”,然后提供3~5名科研人员的完整联系信息(包括其电子邮件地址)。出于利益冲突等原因,你还可以列举出你不希望送审的人员名单(但要确保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 选择曾在目标期刊中发表过论文的科研人员作为你的审稿人,因期刊编辑会对他们比较熟悉。那些审稿人早已与期刊编辑建立了联系,因此较易被期刊编辑接受。
  • ·结束语。有礼貌地感谢占用主编的时间:“Thank you for receiving ourmanuscript and considering it for review. We appreciate your time and look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Please address allcorrespondence to...”。然后,通讯作者应在“Yours sincerely”后签名并提供完整的联系信息。

范例:
Dear editor:
    We are very excited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ted "Uniform lithiophiliclayers in 3D current collectors enable ultra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i batteries,"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publication in "Nano Energy".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script,and the manuscript is approved by all authors for publication We wouldlike to declare, on behalf of the co-author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is original
research that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and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publication elsewhere,in whole or in part All the authors 1isted have approvedsubmission of the manuscript.
    Confining lithium meta1 (LM) in 3D 1ithiophilic current collectors (3DLCCs) is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suppress lithium dendrites growth and infnite volume changeof LM, which is most critical to achieve utrastability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During Li deposition,3DLCCs can generat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Dcomponents in situ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lithiophilic materials and Li,which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subsequent Li plating stripping. Nevertheless, themechanism on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lithiophilic materials on the 3DLCCimpact on SEI formation, although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LMBs,is rarely studiedand remains unclear. Herein, a simple and an uftrafast solution combustion method isdeveloped to fabricate a series of metal oxide based 3DLCCs, from which formationof a unifom and stable lithium dendrite-fre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enabled by auniform lithiophilic metal oxide layer is demonstrated. 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new an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interfacial chemistry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layers, bu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table LM batteries.Thefollowing five aspects of this manuscript will make it interesting to general readers.
1. Lithiophilic metal oxides modified 3D current collectors are prepared through asimple and an ultrafast (in seconds) sotution combustion method, which is scalable for
large scale applications.
2. Mechanisms of regulating the composite Li anode nterfaces through tuning theuniformity of lithiophilic metal oxide layer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3.Although lithiophilic materials can reduce the nucleation overpotential and helpguide uniform Li plating stripping excess or insufficient loading of the lithiophilicmaterials will lead to undesirable side reactions, SEI of low ionic conductivities, highactivation energies for Li* diffusion, and low SEI stability,which can significantlyshorten the lifespan of the LMB.
4.Taking Coz0: as a proof of concept study, at optimal Co;0 loading, thus a uniformCo;0s layer, the Co;Osmodified nickel foam based composite Li anode achieves adesirable Li* adsorption energy of -4.14 eV, a stable SEI,and a low Li* diffusionactivation energy of 17.65 Kmof-1. Outstanding half-cell, symmetric cell, andfull-cell performances are acquired.
5.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considerable mileston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Iformation mechanism on 3DLCCs and its effects on relevant 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s of the electrode

2.2 投稿清单

  • ·在写完附信并已准备好投稿后,请使用以下清单以避免遗漏。检查你已经有
  • ·一份有说服力的附信(根据目标期刊量身定做,而不是在上次投稿后照搬照抄)
  • 完成网上注册(如适用)
  • ·以正确的格式和大小保存所有文件(包括图、表和关联的标题)
  • 提供通讯作者的完整联系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地址、邮政地址和电话/传真号码)
  • ·以清晰的字体撰写稿件,检查拼写和语法,并遵循目标期刊的稿件格式要求·检查所有参考文献是否被引用并使用了正确的格式
  • 提供任何必需的文件/表格,如患者同意书、致谢信、利益冲突以及从其他来源复制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的授权信。

期刊会就如何经由其网站投稿提供详细说明,且大多数期刊的投稿都在网上进行。在稿件提交后,将由期刊编辑审核你的稿件。初审不过关会导致稿件被迅速退稿(有时可在2~3天内)。如果稿件通过初审,即可被送审。

2.3 伦理方面的问题

在对稿件进行初审时,期刊编辑会想要确定你已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即:

  • 无一稿多投
  • 研究结果是原创的、未发表的
  • 全体作者均已同意向该刊投稿
  • 任何利益冲突均已明确列出
  • 资助来源已披露
  • 所有作者均满足署名条件
  • 当这些事情完成后,我们就需要在投稿系统里面按下“submit”键,开始等待编辑及审稿人的“审判”。
  • 提交后稿件会送到编辑部,状态一般有“with editor”.“under consideration”、“initial assessment"”......

3.  编辑部的回复

·论文审稿回来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审稿意见:.

  • (1)   小修(minor revision)
  • (2)大修(major revision)
  • (3)拒稿(reject)
  • (4)拒稿重投(reject and resubmission)
  • (5)转投(transfer)
  • (6)直接接收(accept)

3.1 返修

  • ·返修意味着文章发表有希望,所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编辑及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写好回复信。
  • ·一般编辑会给出具体返修截止时间,如果觉得时间太短,需要补的数据比较多,无法在规定时间返稿回去,可以向编辑写信申请延长时间。

答复审稿人的诺布尔10法则

  • 1.回复意见应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overview,orgeneral reply),说明你整体上是如何修改的,第二部分是逐条
  • 回复。第一部分有助于综合所有审稿人的意见,让每位审稿人了解到还有哪些自己没有要求的修改。
  • -2.礼貌并尊重所有审稿人,不要用不礼貌的言辞回应审稿人的负面意见。
  • ·3.接纳审稿人对论文工作的指责,哪怕是审稿人没有搞清楚,也要反过来为自己没说清楚而道歉。
  • ·4.让回应自成一体,便于审稿人节省再审时间。对于每一条修改意见,指明你在修改稿中什么位置进行了修改,如何进行了修改,避免审稿人在修改稿中找来找去才能搞清楚你如何修改的。指明位置时,可以精确到第几页、第几段和第几行。
  • ·5.回答审稿人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或评论,避免审稿人觉得你没有搭理他/她的某些意见。因此不能将几条意见合在一起回应,一石多鸟肯定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 -6.在回复函中,使用不同排版方式来区分审稿人的意见、你的回应和你所做的修改。就是说,你可以逐条拷入审稿人意见(用一种字体),紧接着用另外的字体写下你的回应,以及你如何做的修改。
  • -7.对于每条评论,在可能情况下直接先回应“是”与“否”,再说明你是如何修改的或不修改的原因。
  • -8.尽可能按照审稿人要求去做,除非你能指出足够的理由。-9.指明修改稿相比于前一版本有什么变化,可以在上传的修改稿中,用标亮的方式标注被修改或添加的内容,并在回复函中说明有哪些重要变化。
  • 10.最好两次书写答复意见。第一次是在修改论文前书写,用于指导自己修改论文。第二次是正式的,在准备上传修改稿时书写,在上传修改稿时提供。

同意、反对审稿人建议该如何回复

  • ·1、当你同意审稿人建议时...这是最简单的情况。承认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确认你已经做出修改即可。

·示例:· We thank the reviewer for pointing this out. We have revised.· Wehave removed.·We agree and have updated.· We have fixed the error. Thisobservation is correct. We have changed.- We have made the change. The newsentence reads as follows.

  • ·2、当你不同意审稿人意见时...编辑回复时一定要注意措辞。首先,强调你对审稿人的建议表示赞同。然后再解释为什么没有做出修改。

·示例:v We agree with the reviewer that further elaborating on this point using new data would be helpful.However, we believe that expanding our dataset is neither feasible, given the costs involved, nor wouldsignificantly support our argument. For this reason, we chose not to make this change, but we added thefollowing sentence to paragraph 3 in the discussion:"Though having a larger dataset would offer furtherinsight.….".(我们同意审稿人的这条意见:在这一点上使用新数据进一步阐述会更有帮助。然而,我们认为,考虑到所涉及的成本,扩展我们的数据库既不可行,对我们的论点也不会有显著影响。出于这些原因,我们选择不做这个修改,但我们在讨论部分的第3段中添加了以下句子:“尽管使用更大的数据库将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We apologize if our original Figure 2 did not show....We did not intend to... We have modified thefigure and hope that it is now clear that...e believe that adding a new figure, as the reviewer suggested,would be unnecessary given that our new Figure 2 shows...(如果最初的图2没有显示清楚我们深表意,我们已修改了该图表,希望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图表中的内容。我们认为,按照审稿人的建,添加新图表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已经对图2做出了修改。)
 We appreciate the reviewer 's insightful suggestion and agree that it would be useful to demonstratethat..; however, such an analysis is beyond the scope of our paper, which aims only to show that....Nevertheless,we recognize this limitation should be mentioned in the paper, so we added the followingsentence...((我们感谢审稿人的建议并同意证明以下几点很有用....;然而,这样的分析超出了本论文的范围,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表明.…但是,我们认识到这一局限性在论文中应该提到,所以我们增加了以下句子.….….
·总之,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审稿人的建议,都要证明你理解他们的建议并认真对待他们所提出的建议。

  • ·3、当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时...

当审稿者们给了你不一致的建议时,不要回答:"As another reviewer suggested the opposite, we didn't change the text.(另一个审稿人的建议正好相反,所以我们没有修改文本。)”。必须选择你所赞同的建议,然后向另一个审稿人证明你的选择。例如,你可以这样说,“As we received conflicting advice from another reviewer, wedecided to make the change they suggested, because... We hope this was the rightdecision.(我们从另一个审稿人那里收到了不一致的建议,我们决定按照他的建议来做修改,因为.…..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3.2 直接拒稿(desk rejection)

  • ·论文提交后,编辑会对论文进行初审,如果没有过编辑关,论文将在此阶段被无情的直接拒稿。
  • ·直接拒稿原因一般是论文选题方向与期刊方向不符合、由于论文的数据选择有问题、由于论文的语言表述不恰当等原因,期刊直接拒稿。
  • ·拿到审稿意见,如果是minor revision,意见只有寥寥数行,那当然会情不自禁的一蹴而就,一天甚至几小时搞定修改。
  • 大修要认真回复审稿意见,因为可能要面临二次送审。不要很快就把审稿意见回复过去,显得不是很重视,可以放一段时间,在返回期刊去。

3.3 催稿信

  • ·期刊审稿都是有一定的周期和时限的,这个时限期刊一般都有所说明。如果你的稿件确实超过了正常的审稿期限,一般来说,大多是卡在审稿人那个环节。因为审稿人本身可能业务繁忙,拖着一直没反馈审稿意见,或者没有回复是否愿意审稿,而编辑也并没有时刻紧盯这一篇文章的状态。这个时候确实可以发一封邮件催稿或者询问。

催稿信怎么写?

  • 尽量简单直接。毕竟编辑每天需要处理大量邮件,如果你的催稿信弯弯绕绕半天不进入主题,编辑可能会没有耐心认真阅读。所以,你只需要写明自己的稿件投稿编号,投稿时间,以及已经超过约定时限的问题,然后咨询一下目前稿件处理是什么阶段了。

催稿信发给谁?

  • 催稿邮件一般是发给期刊编辑。因为期刊编辑就相当于“客服”,虽然你的稿件很可能卡在审稿人手上,但是你没有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所以你咨询一下期刊编辑,他会想起来确实你的文章超过了正常周期,然后由他来催审稿人。如果审稿人长时间不回复,编辑也会考虑换一个审稿人。

范文

Dear Prof.xxx: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script titled"Paper Title". (ID:文章稿号),
although the status of"XXXX"has been lasting for more than XX months, sincesubmitted to journal XXX months ago.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my manuscript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check the statusfor us.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on the reviewer's comment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XXXX××
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E-mail: XXX×@×XXX

3.4 审稿,看重什么?

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
看论证是否合理,实验设计有没有问题,表述是否清晰等等
语言、格式问题,笔误

一定要客观、公平、公证

不要嫉妒新人的成果而拒稿。

不能因为反对自己的观点而拒稿。

不要因为写作水平差就随便拒稿。

4. 总结

本文学习了论文写作——投稿和审稿,后期会分享更多有趣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充分认识这个有机与无机的环境,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创作和发挥效益,然后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论文写作——投稿和审稿】相关推荐

  1. 科技论文写作投稿相关

    首先我自己目前也没有发表过文章,好在学校请来了编辑做了讲座,知识总是要被记录.下面就是一些简要记录. 一.出版社 出版社层级分工: 主编:把握期刊方向,把控好每篇文章的学术质量 副主编:往往采用责任制 ...

  2. 【论文写作】-我的第一篇论文形成记(投稿过程、课题来源、python与数学学习、实验设计、论文思路建立与写作、回复审稿人)

    我的第一篇论文形成记 投稿过程 背景记录 课题来源-本科毕业设计 python及数学学习 实验设计 调参阶段 实验阶段 论文思路建立 论文写作 回复审稿人 总结 投稿过程 2022年12月28日 投A ...

  3. SCI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如何入门搞科研和写作

    一.如果有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可以参考B站上的这个视频系列,如何写作论文 某自动化博士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W411y7Sm/ ...

  4. 转:论文写作与投稿的一点经验,加两封催稿信

    最近投稿比较频繁! 也遇到很多有趣的事, 希望在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 我不知道对高影响因子的是否适用. 因为我投的都是1点几的杂志. 另外,在分享论文接收快乐的帖子里,我把cover let ...

  5. 北大施柏鑫:审稿人角度,CV顶会论文从投稿到接收如何避雷?

    智源导读:CV领域,每年的各大顶会竞争激烈.以CVPR为例,众所周知,在接收率上,CVPR已是"二连降":2018.2019.2020年的接收率分别为 29%.25%.22%左右. ...

  6. 论文写作心得与投稿总结

    最近有幸从实验中发现了一点有趣的东西,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完成理论分析.逻辑组织和论文写作,最终投稿到某CCF A类会议,过程曲折,收获颇多,特此记录. 本文目标在于帮助刚开始写论文的博士小白写一份&q ...

  7. 审稿人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

    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结合个人的经验,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 (1)原创性 (2)创新性 (3)题目 ...

  8. 审稿+写作经验总结:研究生易范的学术论文写作错误与不足

    转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75457026 结合近几年来的学术论文写作经验,加之近一年来的审稿经验,总结学术论文中常见错误和不足,供大家参考对照: 1.摘要部分 ...

  9. 【资料整理】论文写作+近期会议论文投稿

    论文写作 智源论坛·论文写作专题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兰艳艳<论文写作小白的成长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赵鑫<谈如何写一篇合格的国际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研究员 ...

最新文章

  1. htc one m7刷Linux,HTC One M7刷机教程 HTC One M7线刷教程
  2. PNAS | 理解单个神经元在深度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3. MapReduce: 提高MapReduce性能的七点建议【译】
  4. 【Python基础】如何编写简洁美观的Python代码
  5. Spark源码分析之Worker
  6. 2019年JavaScript状态调查中的新增功能
  7. 前17名最喜欢的操作系统黑客(2017年名单)
  8. 阿里云OSS云存储平台
  9. Java描述 数据结构与算法
  10. 【Java从0到架构师】Redis 进阶 - 持久化(RBD、AOF)、高可用(主从复制、哨兵机制、Cluster)
  11. 【网络技术题库整理5】网络安全技术
  12. 计算几何——扇形面积
  13. sql根据身份证计算年龄
  14. coldfusion_ColdFusion组件-简介
  15. 海思HI3518E视频处理基础概念《二》----- 视频输入VI和 视频输出VO
  16. CSS单位中px、en和rer的区别?
  17. python获取当前时间、今天零点、23时59分59秒、昨天的当前时间、明天的当前时间
  18. 「UG/NX」BlockUI 控件集合
  19. MacBook, OS X系统下解压RAR文件
  20. 一个骚操作,公众号粉丝破10万!

热门文章

  1. 性能测试中怎么检测CPU情况
  2. cath数据库fasta备注_sam's note
  3. node.js map 的用法
  4. Solace 备份/恢复solace配置
  5. JavaScript中的经典题型(类数组、CSS Sprites、事件委托、经典去重、原型链、闭包、深浅克隆、附带思路流程和源码)
  6. 知识图谱--实体关系抽取,依存句法分析
  7. 信修修:固态硬盘各式样,对比起来哪家强?
  8. RK3568平台开发系列讲解(音视频篇)如何把音视频流进行网络传输?
  9. checkbox选中时如何改变默认样式
  10. static, const, static const 与 const 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