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inode 是 UNIX 操作系统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包含了与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在 UNIX 中创建文件系统时,同时将会创建大量的 inode 。通常,文件系统磁盘空间中大约百分之一空间分配给了 inode 表。   
有时,人们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术语,如 inode 和索引编号 (inumber)。这两个术语非常相似,并且相互关联,但它们所指的并不是同样的概念。inode指的是数据结构;而索引编号实际上是 inode 的标识编号,因此也称其为inode 编号 或者索引编号。索引编号只是文件相关信息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下一个部分将介绍 inode 中的其他一些属性。   
inode 表包含一份清单,其中列出了对应文件系统的所有 inode 编号。当用户搜索或者访问一个文件时,UNIX 系统通过 inode 表查找正确的 inode 编号。在找到 inode 编号之后,相关的命令才可以访问该 inode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更改。   
例如,使用 vi 来编辑一个文件。当您键入 vi <filename> 时,在 inode 表中找到 inode 编号之后,才允许您打开该 inode 。在 vi 的编辑会话期间,更改了该 inode 中的某些属性,当您完成操作并键入 :wq 时,将关闭并释放该 inode 。通过这种方式,如果两个用户试图对同一个文件进行编辑, inode 已经在第一个编辑会话期间分配给了另一个用户 ID (UID),因此第二个编辑任务就必须等待,直到该 inode 释放为止。

图1
inode 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每个存储设备或存储设备的分区(存储设备是硬盘、软盘、U盘 ... ... )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来存储数据用的。而inode呢,就是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做个比喻,比如一本书,存储设备或分区就相当于这本书,Block相当于书中的每一页,inode 就相当于这本书前面的目录,一本书有很多的内容,如果想查找某部份的内容,我们可以先查目录,通过目录能最快的找到我们想要看的内容。虽然不太恰当,但还是比较形象。
当我们用ls 查看某个目录或文件时,如果加上-i 参数,就可以看到inode节点了;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例子;

[root@localhost ~]# ls -li lsfile.sh

2408949 -rwxr-xr-x 1 root root 7 04-21 12:47 lsfile.sh

lsfile.sh 的inode值是 2408949 ; 查看一个文件或目录的inode,要通过ls 命令的的 -i参数。

二.inode size 定义
单位:Byte
 
    图2
inode table sample
 
inode table是data area的索引表。
Inode分为内存中的inode和文件系统中的inode,我们这里说的是文件系统中的inode。
1. linux FS 可以简单分成 inode table与data area两部份。inode table上有许多的inode, 每个inode分别记录一个档案的属性与这个档案分布在哪些datablock上(也就是我们说的指针)。
inode两个功能:记录档案属性和指针
2. inode table中红色区域即inode size,是128Byte,在liunx系统上通过命令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就是这么定义的。
Inode size是指分配给一个inode来记录文档属性的磁盘块的大小。
dumpe2fs -h /dev/hda6 | grep node
Inode size:128

3. data ares中紫色的区域block size,就是我们一般概念上的磁盘块。这块区域是我们用来存放数据的地方。
4. 还有一个逻辑上的概念:FS中每分配2048 byte给data area, 就分配一个inode。但一个inode就并不一定就用掉2048 byte, 也不是说files allocation的最小单位是2048 byte, 它仅仅是代表filesystem中inode table/data area分配空间的比例是128/2048,也就是1/16。
mkfs.ext3 -i 2048 这条命令中的-i参数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概念,它的大小决定inode count的大小,redhat5默认-i最小为可设置为1024.
网上很多介绍关于inode的文章,把inode size的定义搞错了,他们把-i参数这个值或block size解读为inode size 所以很多文章令人费解。
5. inode参数是可以通过mkfs.ext3命令改变的:
mkfs.ext3 -i 2048 -b 8192 -f 1024 /dev/sdb2

-i 2048更改inode为每2KB创建一个
-b 8192设置block size的大小为8kB
-f 1024设置fragments的大小为1KB
mkfs.ext3 –N 2939495  /dev/sdb2

–N 2939495更改inode count。

三,inode 的结构
对于经验丰富的 UNIX 开发人员或者管理员来说, inode 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可能还有一些您尚不了解的、令人惊讶的有关 inode 的内幕。下面的定义仅给出了 inode 中所包含的、UNIX 用户经常使用的一些重要信息:   
● inode 编号   
● 用来识别文件类型,以及用于 stat C 函数的模式信息   
● 文件的链接数目   
● 属主的 UID   
● 属主的组 ID (GID)   
● 文件的大小   
● 文件所使用的磁盘块的实际数目   
● 最近一次修改的时间   
● 最近一次访问的时间   
● 最近一次更改的时间   
struct inode {
        struct hlist_node       i_hash; 哈希表
        struct list_head        i_list;   索引节点链表
        struct list_head        i_dentry; 目录项链表
        unsigned long           i_ino;  节点号
        atomic_t                i_count; 引用记数
        umode_t                 i_mode; 访问权限控制
        unsigned int            i_nlink; 硬链接数
        uid_t                   i_uid;  使用者id
        gid_t                   i_gid;  使用者id组
        kdev_t                  i_rdev; 实设备标识符
        loff_t                  i_size;  以字节为单位的文件大小
        struct timespec         i_atime; 最后访问时间
        struct timespec         i_mtime; 最后修改(modify)时间
        struct timespec         i_ctime; 最后改变(change)时间
        unsigned int            i_blkbits; 以位为单位的块大小
        unsigned long           i_blksize; 以字节为单位的块大小
        unsigned long           i_version; 版本号
        unsigned long           i_blocks; 文件的块数
        unsigned short          i_bytes; 使用的字节数
        spinlock_t              i_lock; 自旋锁
        struct rw_semaphore     i_alloc_sem; 索引节点信号量
        struct inode_operations *i_op; 索引节点操作表
        struct file_operations  *i_fop; 默认的索引节点操作
        struct super_block      *i_sb; 相关的超级块
        struct file_lock        *i_flock; 文件锁链表
        struct address_space    *i_mapping; 相关的地址映射
        struct address_space    i_data; 设备地址映射
        struct dquot            *i_dquot[MAXQUOTAS];节点的磁盘限额
        struct list_head        i_devices; 块设备链表
        struct pipe_inode_info  *i_pipe; 管道信息
        struct block_device     *i_bdev; 块设备驱动
        unsigned long           i_dnotify_mask;目录通知掩码
        struct dnotify_struct   *i_dnotify; 目录通知
        unsigned long           i_state; 状态标志
        unsigned long           dirtied_when;首次修改时间
        unsigned int            i_flags; 文件系统标志
        unsigned char           i_sock; 套接字
        atomic_t                i_writecount; 写者记数
        void                    *i_security; 安全模块
        __u32                   i_generation; 索引节点版本号
        union {
                void            *generic_ip;文件特殊信息
        } u; };

从根本上讲, inode 中包含有关文件的所有信息(除了文件的实际名称以及实际数据内容之外)。可以在 AIX 的 Header 文件 /usr/include/jf/ino.h 中、或者 Web 页面 中可以找到完整的 inode 结构。   
以上所列举的信息对于文件来说非常重要,并且在 UNIX 中频繁使用。如果没有这些信息,那么文件将被认为遭到破坏和不可用。   与其他的操作系统相比,UNIX 系统中的目录和文件可能看起来有所不同,但事实并非如此。在 UNIX 中,目录本身就是文件,只是在它们的 inode 中使用了一些附加的设置。目录 本质上就是一个包含了其他文件的文件。另外,其模式信息中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标志,以告知系统该文件实际上是一个目录。
四,使用 inode
了解如何在 UNIX 中使用 inode 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在尚未了解 inode 之前,您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以减少可能碰到的问题。   
df 命令   
如前所述,当您在 UNIX 中创建一个文件系统时,将为 inode 表分配大约百分之一的总磁盘空间。每次在文件系统中创建一个文件时,都会为该文件分配一个 inode 。通常,与一个文件系统相关联的 inode 的数目足够多,但耗尽 inode 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要监视是否发生了这种情况,您可以观察 df 的输出。   
使用 df 命令,您可以查看所有已挂载的文件系统或者特定的文件系统。在该命令的输出中,您可以查看各个文件系统中已使用的 inode 的数目,以及文件系统中总体使用情况百分比,如清单 1 中所示。   

清单 1. 使用 df 来监视 inode 的使用  
 
 
# df -k|head -6   Filesystem 1024-blocks Free %Used Iused %Iused Mounted on   /dev/hd4 229376 138436 40% 4730 13% /   /dev/hd2 8028160 962692 89% 110034 33% /usr   /dev/hd9var 1835008 366400 81% 25829 24% /var   /dev/hd3 524288 523564 1% 98 1% /tmp   /dev/hd1 32768 32416 2% 5 1% /home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某个文件系统 inode 的使用率达到百分之百,那么您将无法在该文件系统中创建更多的文件、设备、目录等等。对于这种情况,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 smitty chfs 命令为该文件系统添加更多的空间,如图 1 所示。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创建较小的 inode 区段。现在,在增强的日志文件系统 (Enhanced Journal File System) 中,IBM AIX 5L 允许 inode 区段小于 16KB 的缺省大小。请记住,如果您在 AIX 5L 中使用这个选项,那么将无法从较早版本的 AIX 访问该文件系统。   

istat 和 stat  在 AIX 中检查 inode 的一种快捷的方式是使用 istat 命令。使用这个命令,您可以找到特定文件的索引编号,以及其他的 inode 项目,如权限、文件类型、UID、GID、链接的数目(非符号链接)、文件大小和最近一次更新、最近一次修改以及最近一次访问的时间戳。   清单 2 显示了 AIX 中文件 /usr/bin/ksh 的 inode 信息。   

清单 2. /usr/bin/ksh 的 inode 信息   

# istat /usr/bin/ksh  Inode 18150 on device 10/8 File   Protection: r-xr-xr-x   Owner: 2(bin) Group: 2(bin)   Link count: 5 Length 237804 bytes   Last updated: Wed Oct 24 17:37:10 EDT 2007   Last modified: Wed Apr 18 23:58:06 EDT 2007   Last accessed: Mon Apr 28 11:25:35 EDT 2008 
 
 除了显示来自 istat 的标准信息之外,现在您还知道了 /usr/bin/ksh 对应的索引编号。如果您同时还找到了该文件所处的逻辑卷,那么甚至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要查找该信息,一种方式是通过使用 df 命令来查看该文件位于哪个已挂载的文件系统中:
   
 
# df /usr/binFilesystem 512-blocks Free %Used Iused %Iused Mounted on/dev/hd2 16056320 1925384 89% 110034 33% /usr 
文件 /usr/bin/ksh 位于目录 /usr/bin 中。查看 df 命令的输出,您可以发现,目录 /usr/bin 包含于 /usr 文件系统中,并且 /usr 文件系统位于逻辑卷 /dev/hd2 之中。现在,您已经知道了索引编号和逻辑卷的名称,那么就可以将这两个信息项作为参数来使用 istat,这样一来,您可以确定组成该文件的磁盘块的十六进制地址,如清单 3 中所示。   

清单 3. 确定文件磁盘块的十六进制地址
  
 
# istat 18150 /dev/hd2  Inode 18150 on device 10/8 File   Protection: r-xr-xr-x   Owner: 2(bin) Group: 2(bin)   Link count: 5 Length 237804 bytes   Last updated: Wed Oct 24 17:37:10 EDT 2007   Last modified: Wed Apr 18 23:58:06 EDT 2007   Last accessed: Mon Apr 28 11:44:20 EDT 2008   Block pointers (hexadecimal):

  11620 ef8c0 
 
 Linux 提供了其特有的 istat 版本:stat。Linux stat 命令可以显示类似的信息,并且还包括一些在 AIX istat 命令中没有提供的命令开关:
   
 
# stat /bin/bashFile: `/bin/bash' Size: 722684 Blocks: 1432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Device: fd00h/64768d Inode: 12799859 Links: 1Access: (0755/-rwxr-xr-x) Uid: ( 0/ root) Gid: ( 0/ root)Access: 2008-04-06 19:13:50.000000000 -0400Modify: 2006-07-12 03:11:53.000000000 -0400Change: 2007-11-22 04:05:30.000000000 -0500 
 
 ls 命令   在您的日常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难以删除或者管理某些文件,因为这些文件的文件名中使用了短横线或者其他特殊字符、或者其文件名完全不正确。这很可能是有人对该文件进行了错误命名。   因为 UNIX 中的大多数命令,包括开关或者选项在内,都是以连字符 (-) 或者双连字符 (--) 开头的,很难使用诸如 rm、mv 和 cp 之类常用的命令来操作这些文件。幸运的是,某些命令提供了一些选项,以用来显示相关文件所关联的 inode 的索引编号。ls 命令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选项:   

# ls- -- -p fileA fileB fileC fileDfileE fileF fileG fileH fileI fileJ fileK fileL

使用 ls -i 命令,您可以看到文件名称旁边的索引编号,如清单 4 中所示。现在,您已经知道了文件的索引编号,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操作该文件了。   

清单 4. 查看文件的索引编号   

# ls –i  38988 38991 -p 38984 fileC 38982 fileF 38977 fileI 38978 fileL   38989 - 38980 fileA 38986 fileD 38983 fileG 38987 fileJ   38990 -- 38979 fileB 38976 fileE 38985 fileH 38981 fileK 
 
 find 命令   使用 UNIX find 命令,您可以完成使用 ls 命令所开始的工作。对于要进行操作的文件,您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索引编号,那么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要删除看似无名的文件,您只需要使用 find 和 -inum 开关对索引编号和文件进行定位。然后,在找到该文件之后,使用 find 和 -exec 开关删除该文件:
  
 
# find . -inum 38988 -exec rm {} \; 
  
要对该文件进行重命名,可以再次进行相同的操作,但这一次使用 mv 而不是 rm:  
 
 
# find . -inum 38989 -exec mv {} fileM \; 
  
为了验证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只需要再次使用 ls -i 命令:   
 
# ls -i38990 -- 38979 fileB 38976 fileE 38985 fileH 38981 fileK38991 -p 38984 fileC 38982 fileF 38977 fileI 38978 fileL38980 fileA 38986 fileD 38983 fileG 38987 fileJ 38989 fileM

fsck 命令   不幸的是,硬件设备不可能一直使用下去,系统可能会在使用多年后出现故障。当发生这种情况,以及由于电源故障或者某些其他问题而导致操作系统异常关闭的时候,您可能会在还原系统备份时碰到一些在崩溃期间处于打开状态的文件,并且现在需要对其加以处理。此时,您可能会碰到一些需要修复 inode 或者存在错误的消息。如果发生这种状况,那么 fsck 命令可以用来救急!您可以使用 fsck 来修复文件系统或者修正受损的 inode ,而不是还原系统、或者甚至重新构建操作系统。   
下面的命令可以尝试修复逻辑卷 /dev/hd1:   

# fsck –p /dev/hd1 –y 
  
通过使用 fsck 命令,您还可以缩小受损 inode 的搜索范围。如果您正在搜索一个特定的 inode ,那么可以使用带 -ii-NodeNumber 开关的 fsck 命令。

五.更改一个分区inode参数的完整操作过程:
1.卸载硬盘分区: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hda7

2.调整inode参数
[root@localhost ~]# mkfs.ext3 -i 1024 -b 8192 /dev/hda7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2048256 inodes, 512064 blocks
25603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25250560
63 block groups
8240 blocks per group, 8240 fragments per group
3251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240, 24720, 41200, 57680, 74160, 206000, 222480, 403760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0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3.修改/etc/fstab
修改前
[root@localhost ~]# vi /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LABEL=/opt  /opt          ext3    defaults          1 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修改后:
[root@localhost ~]# vi /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hda7 /opt   ext3    defaults   1 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4.挂载分区
mount -a

5.完成后,参数-i 最小值是1024,这个值的大小决定inode count的大小,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i=2048 Inode count:1025024
i=1024 Inode count:2048256
inode size的值在这是没有变化的,这也可以证明我上面定义的inode size。
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这几个定义之间的关系。
Inode size
Block size
Inode conut
[root@localhost ~]# dumpe2fs -h /dev/hda7
dump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volume name:   <none>
Last mounted on:          <not available>
Filesystem UUID:          440696ad-80e7-4810-8648-a9efda177ea9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sparse_super
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
Filesystem state:         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2048256
Block count:              1024128
Reserved block count:     51206
Free blocks:              873767
Free inodes:              2048245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2048
Fragment size:            2048
Reserved GDT blocks:      512
Blocks per group:         8176
Fragments per group:      8176
Inodes per group:         16256
Inode blocks per group:   1016
Filesystem created:       Fri Jul 11 18:10:33 2008
Last mount time:          Fri Jul 11 18:11:02 2008
Last write time:          Fri Jul 11 18:11:02 2008
Mount count:              1
Maximum mount count:      34
Last checked:             Fri Jul 11 18:10:33 2008
Check interval:           15552000 (6 months)
Next check after:         Wed Jan  7 18:10:33 2009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128
Journal inode:            8
Default directory hash:   tea
Directory Hash Seed:      ad1b7c40-6978-49e9-82f6-2331c5cac122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size:             32M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mkfs.ext3 -i 2048 -b 8192 -f 1024 /dev/sdb2中这个-i参数的定义,我是根据对应关系推断,给了它只是个逻辑概念的定义。
欢迎大虾们有更有力的论据来解释一下,或推翻我的观点。
六.读取一个树状目录下的文件/etc/crontab 的流程
1.操作系统根据根目录( / )的相关资料可取得 /etc 这个目录所在的 inode ,并前往读取 /etc 这个目录的所有相关属性;
2.根据 /etc 的 inode 的资料,可以取得 /etc 这个目录底下所有文件的关连数据是放置在哪一个 Block 当中,并前往该 block 读取文件的关连性容;
3.由上个步骤的 Block 当中,可以知道 crontab 这个文件的 inode 所在地,并前往该 inode ;
4.由上个步骤的 inode 当中,可以取得 crontab 这个文件的所有属性,并且可前往由 inode 所指向的 Block 区域,顺利的取得 crontab 的文件内容

七,Inode 相关知识

1. inode 相同的文件是硬链接文件;

在Linux 文件系统中,inode值相同的文件是硬链接文件,也就是说,不同的文件名,inode可能是相同的,一个inode值可以对应多个文件。理解链接文件并不难,看看例子就会了。在Linux中,链接文件是通过ln工具来创建的。

创建硬链接,硬链接和源文件关系;

Hard Link 只是在某个目录下新增一个该档案的关连数据而已!
    1).举个例子来说,我的 /home/vbird/crontab 为一个 hard link 的档案,他连结到 /etc/crontab 这个档案,也就是说,其实 /home/vbird/crontab 与 /etc/crontab 是同一个档案,只是有两个目录( /etc 与 /home/vbird )记录了 crontab 这个档案的关连数据罢了!也就是说,我由 /etc 的 Block 所记录的关连数据可知道 crontab 的 inode 放置在 A 处,而由 /home/vbird 这个目录下的关连数据,contab 同样也指到 A 处的 inode !所以, crontab 这个档案的 inode 与 block 都没有改变,有的只是有两个目录记录了关连数据.
2).使用 hard link 设定连结文件时,磁盘的空间与 inode 的数目都不会改变!由上面的说明来看,我们可以知道, hard link 只是在某个目录下的 block 多写入一个关连数据,所以当然不会用掉 inode 与磁盘空间。
3).当我们修改其中一个文件的内容时,互为硬链接的文件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化。如果我们删除互为硬链接关系的某个文件时,其它的文件并不受影响.
4).由于 hard link 是在同一个 partition 上面进行数据关连的建立,所以 hard link 是有限制的:
a. 不能跨 Filesystem.
b. 不能 link 目录。
用ln 创建文件硬链接的语法:

#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要为sun.txt 创建其硬链接sun002.txt。然后看一下sun.txt和sun002.txt的属性的变化;

[root@localhost ~]# ls -li sun.txt 注:查看sun.txt的属性;

2408263 -rw-r--r-- 1 root root 29 04-22 21:02 sun.txt 注:这是sun.txt的属性;

[root@localhost ~]# ln sun.txt sun002.txt 注:我们通过ln 来创建sun.txt的硬链接文件sun002.txt

[root@localhost ~]# ls -li sun* 注:我们列一下sun.txt 和sun002.txt

2408263 -rw-r--r-- 2 root root 29 04-22 21:02 sun002.txt

2408263 -rw-r--r-- 2 root root 29 04-22 21:02 sun.txt

我们可以看到sun.txt在没有创建硬链接文件sun002.txt的时候,其链接个数是1(也就是-rw-r--r--后的那个数值),创建了硬链接 sun002.txt创建后,这个值变成了2。也就是说,我们每次为sun.txt创建一个新的硬链接文件后,其硬链接个数都会增加1。

inode 值相同的文件,他们的关系是互为硬链接的关系。当我们修改其中一个文件的内容时,互为硬链接的文件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化。如果我们删除互为硬链接关系的某个文件时,其它的文件并不受影响。比如我们把sun.txt删除后,我们还是一样能看到sun002.txt的内容,并且sun02.txt仍是存在的。

可以这么理解,互为硬链接关系的文件,他们好象是克隆体,他们的属性几乎是完全一样;

下面的例子,我们把sun.txt删除,然后我们看一下sun002.txt 是不是能看到其内容。

[root@localhost ~]# rm -rf sun.txt

[root@localhost ~]# more sun002.txt

注意:硬链接不能为目录创建,只有文件才能创建硬链接。

3. 软链接的创建,及软接与源文件的关系;

1).软链接也叫符号链接,他和硬链接有所不同,软链接文件只是其源文件的一个标记。当我们删除了源文件后,链接文件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仍保留文件名,
但我们却不能查看软链接文件的内容了.
2).Symbolic Link 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可以给他划上等号,由 Symbolic link 所建立的档案为一个独立的新的档案,所以会占用掉 inode 与 block
3).所以可用使用软链接解决某个分区inode conut不足的问题(软链接到另一个inode count足够多的分区)

创建软链接(也被称为符号链接)的语法;

#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软链接也叫符号链接,他和硬链接有所不同,软链接文件只是其源文件的一个标记。当我们删除了源文件后,链接文件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仍保留文件名,但我们却不能查看软链接文件的内容了。

[root@localhost ~]# ls -li linuxsir001.txt

2408274 -rw-r--r-- 1 root root 29 04-22 21:53 linuxsir001.txt

[root@localhost ~]# ln -s linuxsir001.txt linuxsir002.txt

[root@localhost ~]# ls -li linuxsir001.txt linuxsir002.txt

2408274 -rw-r--r-- 1 root root 29 04-22 21:53 linuxsir001.txt

2408795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04-22 21:54 linuxsir002.txt -> linuxsir001.txt

解释

上面的例子,首先我们查看 linuxsir001.txt 的属性,比如inode 、所属文件种类、创建或修改时间等... ...我们来对比一下:

首先 对比一下节点:两个文件的节点不同;

其次 两个文件的归属的种类不同 linuxsir001.txt是-,也就是普通文件,而linuxsir002.txt 是l,它是一个链接文件;

第三 两个文件的读写权限不同 linuxsir001.txt 是rw-r--r-- ,而linuxsir002.txt的读写权限是 rwxrwxrwx

第三 两者的硬链接个数相同;都是1

第四 两文件的属主和所归属的用户组相同;

第五 修改(或访问、创建)时间不同;

我们还注意到了linuxsir002.txt 后面有一个标记 ->,这表示linuxsir002.txt 是linuxsir001.txt的软链接文件。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我们修改链接文件的内容时,就意味着我们在修改源文件的内容。当然源文件的属性也会发生改变,链接文件的属性并不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把源文件删除后,链接文件只存在一个文件名,因为失去了源文件,所以软链接文件也就不存在了。这一点和硬链接是不同的;

[root@localhost ~]# rm -rf linuxsir001.txt 注:删除linuxsir001.txt

[root@localhost ~]# ls -li linuxsir002.txt 注:查看linuxsir002 的属性;

2408795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04-22 21:54 linuxsir002.txt -> linuxsir001.txt

[root@localhost ~]# more linuxsir002.txt 注:查看linuxsir002.txt的内容;

linuxsir002.txt: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注:得到提示,linuxsir002.txt不存在。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链接文件失去了源,就意味着他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可以看到软链接文件,其实只是源文件的一个标记,当源文件失去时,他也就是存在了。软链接文件只是占用了inode来存储软链接文件属性等信息,但文件存储是指向源文件的。

软件链接,可以为文件或目录都适用。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都可以用rm来删除。rm工具是通用的。
结束语
如果没有 inode ,那么 UNIX 中的文件和目录将根本无法使用。希望在阅读完本文之后,您可以更好地了解 inode 、它们对于 AIX 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管理它们。您可能会对 df 命令的看法大为改观。
参考
http://blog.csdn.net/wangdeng1314/archive/2009/06/10/4254132.aspx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7021.htm
http://www.kuqin.com/linux/20081110/26422.html

struct inode相关推荐

  1. 【文件】VFS四大struct:file、dentry、inode、super_block 是什么?区别?关系?--编辑中...

    简略 推荐:<VFS.超级块.inode.dentry.file>https://www.itdaan.com/blog/2014/08/31/f99ae6e6e574449076a385 ...

  2. Linux那些事儿之我是Sysfs(7)dentry与inode

    我们在进程中要怎样去描述一个文件呢?我们用目录项(dentry)和索引节点(inode).它们的定义如下: include/linux/dcache.h struct dentry { /* RCU ...

  3. linux字符cdev和Inode的关系

    本文所说的Inode是struct inode结构体,并不是在inode块中的inode结点. Char Device Driver 相关数据结构: struct cdev { struct kobj ...

  4. linux 内核 struct file_operations中 ioctl 变为 unlocked_ioctl

    1.消失的确切时间     ioctl的消失到底是从哪个版本开始的?网上给出的时间是2.6.36开始.网上就是这么说,但是自己必须找到代码中的证据.于是我通过git搜索主线内核代码,找到的删除ioct ...

  5. linux 内核 数据结构 file_operations、file、inode

    文件操作结构 将驱动程序操作连接到设备编号,结构定义在<linux/fs.h>,其中包含一组函数指针,每个打开的文件(在内部由一个file结构表示)和一组函数关联(通过包含指向一个file ...

  6. linux VFS 虚拟文件系统 简介 super_block inode dentry file

    1.简介 1.Linux 中允许众多不同的文件系统共存,如 ext2, ext3, vfat 等.通过使用同一套文件 I/O 系统 调用即可对 Linux 中的任意文件进行操作而无需考虑其所在的具体文 ...

  7. Linux驱动程序中的file,inode,file_operations三大结构体

    本文允许转载,但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u010944778/article/details/45077565 file_operations:     该结构是将系统调 ...

  8. linux变量inode,linux字符cdev和Inode的关系

    本文所说的Inode是struct inode结构体,并不是在inode块中的inode结点. Char Device Driver 相关数据结构: struct cdev { struct kobj ...

  9.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学习笔记(一)---基本概念以及inode

    1,文件系统基本概念 文件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和组织计算机文件.目录及其包含的数据的方法,它使文件.目录以及数据的查找和访问得到简化. 2,硬链接和软链接的区别 硬链接和软链接的区别 –         ...

最新文章

  1. Rushcrm:企业部署CRM系统做什么
  2. 如何在企业推行OKR?
  3. java redis释放连接_redis在应用中使用连接不释放问题解决
  4. PyTorch 1.0 中文文档:torch.onnx
  5. 面试官:Spring创建好的单例对象存在线程安全问题吗?
  6. 从零开始学前端:对象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冒泡排序、数组去重 --- 今天你学习了吗?(JS:Day11)
  7. 怎么灵活使用Graph, Document, Key/Value 三种混合模型的数据库?--Java 10分钟教程
  8. html5 textarea 限制字数,如何限制textarea的字符数为225?
  9. 小杯子微信多开 双开共存版 ios8.0微信版本6.0免费获取了
  10. pandas excel合并去重
  11. 1.4.4 Performance Measures
  12. KernelBase.dll中有未经处理的异常,求助大神!!!
  13. ESP32 C3 使用ConfigWiFi配网
  14. 数据管理基础-NoSQL
  15. 全国计算机等级分为几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分几类?
  16. 安卓上利用百度输入法提供的导入词库与个性短语,批量造词方便输入
  17. js第13天(事件绑定方式)
  18. ATFX:人民银行1年期MLF降息10基点,USDCNH大涨
  19. 记录一次oracle中count特别慢的解决方案
  20. springboot项目打包部署到阿里云

热门文章

  1. 8款最给力的学习类应用推荐
  2. 转:如何提高网页的效率(下篇)——Use YSlow to know why your web Slow
  3. Python实现绘制多角星
  4. 浅析嵌入式系统之uboot详解(3)—看门狗
  5. Mabtech丨艾美捷EBI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6. 交易员的胖手指导致美股暴跌
  7. 数据库学习--Hibernate方言(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8. vue 中使用自定义字体
  9. Shapefile转geojson
  10. 【数字图像处理】六.MFC空间几何变换之图像平移、镜像、旋转、缩放具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