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华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1万亿美元,2020财年财报中的GMV刷屏,阿里成为全球首个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数字商业平台。

“另一边”,阿里云财年收入破40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62%,这意味着阿里云打破了“大体量下增速必然下滑”的云计算行业魔咒。而阿里云估值已经顺势上涨到了770亿美元——这已经倍数于很多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整体。

就在一个月前,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公布了投资规模扩大计划,宣称“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来搞新技术、新基建。”这些投资将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在已有全球21个区域上百个数据中心、飞天操作系统管理规模超百万台服务器的情况下,未来阿里云可能要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毫无疑问,阿里的科技战略已经开花结果,跻身世界顶级高科技公司。

旧时都说百度强于技术、腾讯强于产品、阿里强于运营,现在旧的标签不用撕下来,但阿里又获得了另一个“科技公司”的标签,这是阿里的B面,也是另一个阿里。

一、种因得果,“技术专注力”造就“科技公司”阿里?

在宣布2000亿投资计划时,张建锋说“我们已经坚持投了11年”,现在还要加大投入。

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移动互联网沧桑巨变,技术创新不断。回过头来看,一向有着浓厚“商业”印记,较少被人往技术上靠的阿里,可能才是最有“技术专注力”的那个。

不妨从这么多年,业界出现的三类对待技术的主要态度说起。

1、“目的派”:先有商业化功利性目的,再有技术的各种配套发展

这类企业的最大特征是以技术立身,在残酷的商业化竞争中,试图通过技术来获得商业化竞争优质,并增加博得移动互联网一席之地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它们往往是先有商业化的功利性的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配套各种技术布局,技术的发展是倒推的过程。例如,盯住了自动驾驶市场的广袤前景,才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看到了语音技术的市场潜力价值(软件/硬件/入口),就投入资源将智能语音技术做起来。

这使得这类企业往往一边做场景应用,一边打技术基础,二者相互协同前行,再加上技术底子,在外界表现出强烈的技术标签。

2、“结果派”:技术的应用是技术自然发展的结果

这类企业的种种技术虽然最终也在广泛的商业化案例中落地,但由于企业本身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以技术立身,或者说,不靠技术吃饭,这些应用落地,只是长期以来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种了一棵果树,长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结果了。

阿里是这方面的典型。

一个经典而常见于互联网的事件是,当年阿里云刚刚起步时饱受内外部非议,但阿里决策层坚定投入云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马云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技术不需要那么强烈地与商业价值捆绑,至少短期内企业不指望这些技术活着,这使得阿里的技术发展呈现一层一层打牢技术基础的过程,先有基础体系再结出一个个果实,而不是有了果实去找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阿里具备技术的实际却缺乏技术的标签,这也导致一旦阿里往外展现一系列技术的成果时,就证明背后的技术体系已经十分稳固和成熟。

3、“外挂派”:技术并非主要赛道,而是“配置”倒逼

这类企业对技术没有强烈的兴趣,但深知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因而在有需要的时候就进行配套研发。

最典型的是腾讯,产品方面的强大能力让腾讯一直不算是个技术派,可能也没有体系化的技术基础建设——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腾讯内部负责创新技术的各个部门还存在某种割裂,例如AI方面微信就几乎自成一派,甚至与集团其他技术研发有重叠之处。

当然,产品上的巨大成功、赛马机制带来的现实价值,让腾讯此类做法也无可厚非。

总得看来,在PC互联网转移动互联网这十数年来,“最商业”的阿里可能才是最具备技术专注力的平台,“科技公司”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公开信息显示,阿里的已经拥有6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数十位科学家获得院士、顶级协会Fellow、杰出科学家等荣誉。

Canalys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环比上涨至46.4%,另据Gartner和IDC数据,阿里云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三,增速高于亚马逊和微软,从此次财报来看,这种增速优势将仍然保持。

2020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阿里云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两大奖项,这是互联网公司首次同时获评两大奖项,其标志着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引擎”,阿里十年技术战略进入收获期,“科技公司”彻底坐实。

二、从“科技公司”视野看阿里技术,有哪些不同?

如果以“科技公司”,而不是零散的、只是把技术当作附庸的视野看阿里,就会发现,阿里的技术已经在过去10年潜移默化建立了完整、立体且深度的体系,说是“另一个阿里”并不为过。

1、宏观布局上,不仅有大树,还有繁茂的枝干

要论所谓的“宏观布局”,其实很多企业的官方介绍中,往往都包括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5G等一系列热门技术,每个门类下都会有看起来很亮眼的创新或者优势。

这像是一种“应有尽有”——既然是时代趋势,自己怎么着也要凑起来,实际往往只是装饰一下门面,挖一些技术人员建个框架就说自己有了这个能力,典型的如后进电商平台,其技术布局大抵如此。

但是,“结果派”阿里一层一层摞起技术基础的过程,使其在技术宏观布局上,不仅有全面布局的大树,也有繁茂而非装饰的枝干。

在“大树”层面,近两年,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为中心,先后成立达摩院、平头哥等研究团队,在云计算、数据库、AI等领域都抢占了全球领先排位,此外在底层芯片、量子计算、区块链、IoT等领域都实现了全面布局。

在“枝干”层面,阿里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深度的积淀。例如,在如火如荼的AI领域,其拥有包括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等在内的完善人工智能布局;在更细节的层面,截至2019年9月,阿里AI调用规模已超每天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日处理图像10亿张、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及自然语言5千亿句。

2、技术跨度上,既有一线消费级技术应用,也有顶尖技术对垒

从技术的跨度看,阿里囊括了从消费级技术应用到顶尖前沿技术不同层次的布局,从基础研究到现实应用几乎没有偏废。

在底层硬件方面,平头哥RISC-V处理器玄铁910、一站式芯片设计SoC平台无剑、AI推理芯片含光800均处在世界前列,此外阿里还在服务器硬件方面有诸多突破;

在云操作系统方面,阿里建成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配套了神龙服务器、数据库、交换机、交换机操作系统等一系列自研技术,作为全球集群规模最大的大数据计算平台,飞天被应用到“最多跑一次”、城市大脑等场景中;

在大众最直接感知的消费级应用方面,基于智能语音技术广泛渗透市场和场景的天猫精灵,来源于图像识别技术给网络购物带来极大便利的拍立淘……这些都是消费级市场的典型技术应用;

甚至,在尖端基础科学技术方面,2018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研制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被美国连线杂志称作有望打破谷歌提出的“量子霸权”的有力产品,虽然基础科学与商业应用隔得比较远,在达摩院研发比例也不算高,但阿里亦没有放弃为未来做准备。

3、场景应用上,“创造问题”式场景应用形成深度解决方案体系

对于技术与场景应用的关系,在阿里有一个公认的演变过程:从技术支持商业,到技术融入商业,再到技术改造商业,直到技术驱动商业。

技术驱动商业,在阿里,呈现一种技术与商业的特殊关系:不是像其他企业的普遍做法那样,商业有问题找技术进行优化,而是技术主动去发现商业中的问题、痛点和值得改进之处进行优化。

技术与商业的地位是对等的,这种“创造问题”式场景应用,让阿里不断形成更有深度的解决方案体系。

例如,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几乎就是一个完全由技术驱动形成的平台,智能供应链和无人仓技术提供无人仓群、全球最大的仓储系统和智慧供应链,大快递技术提供电子面单、智能分单、智能路由、智慧天眼等提升快递效率和质量,此外,还有通过智能算法为消费者提供寄件服务的菜鸟裹裹,能够实现全程无人化操作、秒级取走快递的菜鸟驿站,甚至快速无人车也已经在积极准备量产。

在技术驱动下,阿里几乎一次性打穿了所有跟物流场景有关的场景应用。

4、企业应对力上,技术让阿里经济体不仅有体量更有灵活度

深耕技术的另一个好处,是让阿里拥有对外界需求的快速应对能力(当然,这需要组织能力的配合),使得阿里能够走出“有体量则缺乏灵活度”的互联网普遍规律。

对比另一家巨头,这也使得阿里没有所谓企业基因论的桎梏,不论是To C、To B、To G,共通的技术基底让阿里具备十足的业务弹性。

这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短短几个月内,全国28个省市与阿里云合作建设数字防疫系统,健康码在200多个城市上线,在阿里云的支撑下,1.8亿学生在家上课、2亿上班族在家办公。

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防疫效率,保障了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是阿里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融合的体现,但换个角度看,如果这种需要不是来自疫情防控的公益需求,而是来自“客户”的新型需求,阿里同样有能力快速满足。

三、“科技公司”究竟给阿里带来了什么?

脱离具体的技术实践,从更宏观层面来看,“科技公司”标签还给阿里带来了两个层面的深度价值。

1、对内,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运营”标签

2019年双11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核心系统100%上云,成为全球首个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同为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微软、Google等都尚未迈出这一步。

54.4万笔/秒的订单创建峰值被阿里云公共云扛下来,技术对阿里商业价值的创造,贡献越来越大。

随着技术在阿里经济体的全面渗透,可以说,万亿GMV的实现,是阿里“商业帝国”+“科技公司”AB面的共同作用。现在,阿里的“科技公司”属性越来越浓厚,并没有弱化阿里一直以来的“运营”标签,反而在强化阿里的运营能力和创造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

2、对外,新基建洪流下阿里拿到头等舱船票

基础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被新基建划了重点,而阿里10年的技术储备已经自然而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积淀,“科技公司”的一面在当下集中显露,也帮助阿里拿下了新基建的船票,还是头等舱。

事实上,阿里技术推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改造早已开始,在杭州“成名”的城市大脑已推广至全球23个城市已经引入城市大脑;在工业领域,阿里的技术帮助制造企业寻找上千个参数的最优搭配,已经在为中国制造良品率提升贡献力量。

从数字政务来看,浙江最多跑一次打通100个事项70多亿条数据,成为数字化政务范本。当前阿里云已经形成“一云+两端+两中台+N智能应用”的新型数字政务服务模型,阿里巴巴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达成了合作,覆盖全国442个城市,涵盖1000多项服务,累计服务9亿人次……

而这些,就是“新基建”。

结语

阿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技术的加持,而技术本身也已经构成了另一个“科技公司”阿里。

作为可能唯一拥有商业和技术两类标签的互联网巨头,阿里既实现了主体电商、本地生活业务独占鳌头,也没有错失时代大潮下的机会,这一切,只能来自过去数十年的未雨绸缪——经历先隐忍、后低调、再露出的10年,阿里完成了两套相互独立又处处协同的体系的构建,A面是阿里,B面亦是阿里。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A面商业,B面科技:阿里终于再造了一个阿里相关推荐

  1. 【深度观察】小米、京东做了一年智能硬件后,阿里终于醒悟了

    智能硬件平台太多,创业者完全不够用.为了拉拢合作伙伴站队,即使是大公司也得"蛮拼的"才行--小米投资生态链,京东开JD+智能奶茶馆,百度推未来商店. 最近,一直以来总是" ...

  2. 互相封杀8年后,阿里终于挖开腾讯12亿流量金矿?

    腾讯与阿里两大山头的"互联互通"有了新进展. 11月29日晚,微信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调整外部链接管理措施. 用户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也就是私聊窗口)中将可直接访问外链:同时将在群聊场 ...

  3. 1月28日云栖精选夜读 | 终于等到你!阿里正式向 Apache Flink 贡献 Blink 源码

    如同我们去年12月在 Flink Forward China 峰会所约,阿里巴巴内部 Flink 版本 Blink 将于 2019 年 1 月底正式开源.今天,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热点热议 终于等 ...

  4. 每日新闻:Gartner报告:这五大新兴科技趋势将模糊人机界限;阿里云肖力:阿里云安全三大“核驱动: 可信、智能、合规...

    点击关注中国软件网 最新鲜的企业级干货聚集地 趋势洞察 2018中国软件生态大会 西安站就要与您见面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喔 趋势洞察 阿里云肖力:阿里云安全三大"核驱动: 可信 ...

  5. 时隔 17 年,美科技股终于“收复失地”,但这次不是泡沫了

     时隔 17 年,美科技股终于"收复失地",但这次不是泡沫了 美国时间周三,据路透社报道,时隔 17 年,代表科技行业的标普500信息科技指数(S&P 500 info ...

  6. 阿里终于杀进5G了!“新基建”赛道谁更胜一筹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少林寺里有一位打扫藏经阁的扫地僧,多年以来,隐匿于江湖,直到在少室山举行的武林群雄大会中,他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出场,向萧峰等众人解说强行练习少 ...

  7. 终于来了,阿里开源的“SpringCloudAlibaba 笔记”

    SpringCloud Alibaba 为什么会出现? Spring Cloud Netflix 项目进入维护模式,Spring Cloud Netflix 将不再开发新的组件,我们知道 Spring ...

  8. android beam苹果,安卓多年黑科技 苹果终于蹒跚追上_苹果 iPhone X _手机评测-中关村在线...

    安卓多年黑科技 苹果终于蹒跚追上 用"Android系统多年的黑科技,iOS现在终于用上了"这一句话来形容iOS 11.3支持刷公交卡这个行为一点也不为过.是的,早在三四年前多数A ...

  9. 独角兽百望云:跑出商业进步和科技向善的加速度

    如果说2023年,整个创新创业圈的注意力都被AIGC吸引,应该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随着OpenAI的大型语言生成模型ChatGPT刷爆网络,全球各大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拥抱AIGC,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 ...

最新文章

  1. Scrum Master的职业发展路线
  2. 使用matlab构建一个信号、添加噪声信号并图示信号
  3. 斑能不能彻底去掉_淡妆能不能只用洗面奶卸掉?
  4.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1.3.4-tesserocr的安装
  5. TENSORFLOW 指定使用GPU跑
  6. ubuntu修改登陆用户名称_MySQL对于相同名称用户但host不同的登陆选择
  7. 计算机刷bios版本,怎么升级Bios?教你快速更新升级Bios
  8. C++模拟鼠标键盘操作(转)
  9. 用一根网线连接树莓派跟pc
  10. 偷菜游戏,悄悄开启毁灭中国的魔盒
  11. 《软件测试》 --- 读书笔记
  12. mapbox-gl加载three.js泛光效果(视频)
  13. 个人博客(八)Hexo新建文章、主题小修改
  14. hive使用适用场景_大数据入门:Hive应用场景
  15. Unity判断物体相对位置
  16. HoloCubic-稚晖君开源项目制作心得
  17. chart.js使用用法
  18. type接口和class的区别(类型和类)
  19. 计算机高级工考试题库2018,080720 自考软件工程:07163高级数据库技术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8年 2017年 2019年真题和答案...
  20. matlab norm函数使用_matlab中norm函数的用法

热门文章

  1. Win7+CentOS7双系统安装
  2. Jupyterhub嵌入Superset之Jupyterhub配置
  3. 培养成功人脉的交际经验
  4. 在浏览器中使用VLC插件实现播放RTSP流视频
  5. 怎么恢复丢失的硬盘文件夹?
  6. C语言 const和指针
  7. vscode配置prettier
  8. 清理系统垃圾(windows批处理脚本)
  9. flask 多进程/多线程 解决高并发问题
  10. 【运维知识基础篇】Linux常用基础命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