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会议系统中,视频质量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对视频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在开发腾讯会议质量评估系统的过程中,有哪些技术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腾讯技术开放日 · 云视频会议专场】中,腾讯多媒体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王海强进行了分享。

本次分享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视频质量评估的背景介绍;第二部分,介绍在视频会议这种实时通信系统中,与质量损伤相关的环节及对应的优化策略;第三部分,介绍针对腾讯会议场景所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估算法;第四部分是围绕腾讯会议搭建的一个端到端的质量评估系统,它能够对会议进行自动化评估和监测。

什么是视频质量评估?

视频质量评估致力于评估视频的人眼感知质量,总的来说有两种评估方式:

  1. 主观质量评估,依赖人眼观看并打分,这种得到的分数比较精确,但是很耗时间,而且不方便大规模部署。
  2. 客观质量评估,主要是计算损伤视频的质量分数。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就是衡量主观分数和客观分数的相关系数,一般来说系数越高越好。

客观质量评估算法大概分三类,主要取决于是否使用无损的源视频作为参考。

  1. 全参考,比如PSNR就是典型的全参考算法,通过与源视频进行各种层面比对,来衡量损伤视频的质量。
  2. 无参考,有的算法不使用源视频,只使用接收端的视频,来衡量它自己本身的质量。
  3. 部分参考, 比如从源视频中提取一个特征向量,特征向量随着损伤视频一块发送到用户端用来计算质量。视频会议这种场景要做全参考本来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可能把本地无损的源视频送到用户端或者其他地方计算质量,我们这次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会议这种典型的实时场景转化成一个可以使用全参考算法离线优化的场景

根据视频内容,视频质量评估可以分为PGC质量评估和UGC质量评估。PGC,就是专业制作内容,比如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它的内容,设备、光照、演员各种指标都是接近完美的状态。UGC是用户原创内容,像短视频、直播、实时视频通话都属于这一类。

UGC对视频质量优化提出了更多挑战。下面的图表给出了原因,右上角这个代表着传统的PGC,而UGC可能属于四种情况中的任意一个。对于传统的PGC,大家基本默认很难增强它的质量,像素改变越多它的质量会越低。而UGC情况就比较复杂,有的视频可以通过算法,渐渐增强质量,但是如果做的过的话反而又会降低质量;有些视频的特性是,在小范围内调整它的质量几乎是不变的;还有些视频,这种比较少,质量改变和象素改变几乎成线性关系。会议这种场景就属于典型的UGC场景。

考虑到拍摄、构图、色彩、相机的稳定度等,相比PGC,UGC都更难优化。而且,PGC优化可以参考源视频,运用全参考算法,而UGC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无损源,所以UGC对视频质量评估领域提出很多挑战。

实时音视频通信系统中质量相关模块

下面结合会议这种实时通信系统来介绍和质量损伤有关的模块。总体来说,实时通信包括发送端采集“源视频”,这里加了个引号,来说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损源。采集环节之后,是预处理环节,比如背景虚化、各种增强,然后是编码、上行码流经过网络传输,接收端接收下行码流,然后解码再经过后处理,再渲染得到损伤视频。质量评估在于哪儿呢?在接收端,质量评估去评估损伤视频的质量,后面的所有模块对质量评估来说都是一个黑盒。

在会议实时通信过程中,网络可用带宽是限制整个系统的瓶颈。可以通过二阶统计量来描述带宽,一个是平均可用带宽,它决定了视频编码出来的平均码率,另外一个是网络实时抖动决定了最高码率。因为如果网络在某一段时间带宽比较低,而码率持续的比较高,就会引起卡顿、丢帧甚至掉线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某些部位加一些缓冲区增强它的稳定性,但是缓冲期一般会增大时延。

对于编码器来说,就是给定一个恒定码率,编码器要调整编码策略,一般通过调节QP,也可以通过调分辨率、或者调帧率来把编码码流对齐到目标码流

先说一下帧率,因为帧率对视频质量的影响远远大于分辨率和QP。对比下面两个视频,左边是24 fps其实它压的比较厉害,QP是36;右边的经过两次时域SVC,只有6fps,QP18。本来右边画面质量更好,但是它帧率更低,跳帧对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右边视频质量反而没有左边的好。

接下来看QP和分辨率。视频压缩失真引起主要的质量损伤,也就是说给定一个目标码率,要通过适配一定的QP和分辨率策略,来达到给到的码率目标。

下面以传统的PGC优化分辨率和压缩比的组合作为例子,讲一下优化编码策略,这两个材料都来自VMAF。

左边这个图给出了一些码率和视频质量的组合,这里面有三条黑色的线,代表着同一个视频不同分辨率的版本,红色的线Convex Hull是结合这三个分辨率找出最优曲线,在码率确定的时候,只要找到和Convex Hull接近的点就是在当前场景下应该采用的分辨率。

右边是传统的基于反复测试得到的关于PGC视频的码率表,可能现在业界也有些人用固定的码率表,但是那个码率表要么是基于经验,要么是基于自己的反复测量的结果,没有经过太多优化。对于会议这样一个场景,腾讯会议也想要一个它的convex  Hull和码率表。

追求更高精确度,腾讯会议开发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估算法

基于前面讲到的内容,腾讯会议开发了一个实时视频全参考质量评估算法。因为视频编解码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模块,所以我们希望这个视频质量准则有足够的精确度和区分度来衡量编解码器细微的差异。

我们测试了已有的图像质量评估算法,包括PSNR、VMAF等等,发现他们有的对于网络波动区分度不够,有的对时域上的运动信息或质量波动把控不够,测试完后觉得这些算法并不满足需求

于是腾讯会议使用深度学习设计了一个新的网络,来自动学习视频质量的相关特征,然后在PGC数据集上训练得到一个通用的网络。而对于UGC的网络,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主观质量数据库来调优模型。

这是腾讯会议开发的视频质量评估算法,名字是Video Quality Assessment with 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这里面一个大的创新点是使用三维卷积核来提取时空联合特征,使得视频质量和时域运动大小更相关。

这个模型是用PyTorch开发的,也在VideoSet这个PGC主观数据库上进行了预训练,用额外收集的会议视频质量数据库进行微调。对应的算法开源在腾讯的官方Github上,算法名字叫做DVQA,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下图给出我们所设计的神经网络结构图,它的输入包含两部分,损伤的视频帧 (distorted frames)和residual frames,这两部分相加就是源视频帧。前面黄色框是两层二维卷积网络,然后经过四层三维卷积得到失帧可感知度的阈值,再把阈值和residual frames乘起来,最后是一个Pooling和两层FC层,来把得到的特征regression到最终的score上面。

下面的例子更直观一些,图(b)中小女孩的头发区域,头发比较黑而且纹理复杂,在人眼视觉下,如果头发区域有一些压缩失帧是很难看出来的,图(g)是神经网络学习的结果,这片是黑色,也就是说可感知失真很小,那么这个神经网络学习到的特征和人眼视觉感知特征是一致的。图(i)中砖块是相对平滑的区域,如果在这里有损伤应该是比较容易被看出来,那么在神经网络学习的图(n)中也是同样的结果。

前面讲的都是基于PGC数据库的例子,我们的UGC的数据库还没有公开出来。我们在LIVE和CSIQ两个公开数据集上把我们的算法同其它算法进行比较。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我们算法的性能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领先的。

大家知道,要训练一个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很大的数据库来支持。可能会有人问,你们这个算法用的数据库是什么?左边这个表给出了现在业界常规的主观质量数据库的大小,总共的视频包括源和损伤视频大概在100、200左右甚至几十个,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源和一个源对应的五个或者几个损伤视频。其实真正的源算下来也就十个左右。用这样的数据量去训练网络还是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腾讯会议搭建了一个在线视频质量打分平台来收集视频的主观数据,这个打分平台既有PGC也有UGC。网址是mos.medialab.qq.com,大家可以体验,右边是看完视频展示之后的打分界面。

这里的例子是采用AB tst模式,每次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源,另外一个是处理过的。两个是随机模式,看完之后会问志愿者,觉得第一个视频质量效果好还是第二个好,还是觉得两个都一样,选完之后可以进入下一个比较。腾讯会议收集了超过100多万次打分,对上百个源视频进行了打分。

我所在的质量平台组负责腾讯会议的专项测试工作,包含性能、码率、抗性、时延、音画同步,其实这也是网络组需要的参数,还包括最终的视频质量。根据实践,前面这些像性能、码率、抗性、时延、音画同步都可以借助专门的硬件和软件测出来,而对于视频的主观质量,我们更多时候是通过人工看来判断。

另外,视频会议一直在快速迭代,有很多版本,其中比较头疼的是需要对齐电脑当前的本地环境和网络环境,如果这两个对不齐的话,版本比较结果不容易让人信服

自动化评估与检测,开发端到端视频质量评估系统

腾讯视频也开发了端到端自动的质量评测系统,这是整体的框架图。其实它的策略相对来说没那么复杂,就是在发送端播放源视频,经过可控的损伤网络之后,另一边是接收端,在接收端捕获会议呈现的画面,把这个画面拿出来再结合发送端的源视频去计算它的质量分数。前面提到的性能、码率这些绝对的指标都可以得到,抗性更多取决于什么样的网络情况下体验特别糟糕,时延、卡顿、音画同步、包括帧率都可以通过比对这两个视频得到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个系统已经实现完全自动化。

这是端到端质量评估系统的外部交互界面,叫RTQoE-Real  Time  Quality  of  Experience。在这个系统中,可以选定源视频,可以选定上行和下行的网络状况,提交任务之后就是发送端、接收端各自完成之后去算对应的指标,然后在这里展示出来。

下一步的计划,是在RTQoE系统中引入temporal纬度。上面的模型目前只能做调QP和调分辨率这两个组合的方式,引入temporal纬度后就变成QP、分辨率、帧三个组合,一起衡量网络波动对视频质量的影响。

Q&A

Q: 能介绍一些公开的PGC数据库吗?

A: 腾讯会议的PGC数据库是公开的,搜索Videoset应该能搜到,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查一下代码库,里面提到了数据库在那里可以下载。

Q: 网络如何影响视频质量评估?

A: 这里面包含丢帧的情况。因为网络决定了分辨率和编码器的编码策略,调QP、调分辨率、调帧率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厂商。实时的网络波动也会影响丢帧的情况。腾讯会议计划引入temporal纬度衡量网络波动,这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网络波动对丢帧的影响,另外一个是网络可用情况对编码策略的影响,怎么调QP的、怎么调分辨率、怎么调帧率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腾讯技术开放日 | 腾讯会议如何进行视频质量评估与优化?相关推荐

  1. 腾讯技术开放日 | 腾讯会议如何构建实时视频传输算法架构,来实现用户体验质量最优?

    在实时视频通讯中,要达到终端用户的体验质量(QoE)最优,需要实现实时视频传输的信号质量和交互性最优,而时延和带宽是有限的,如何衡量取舍对有限资源进行分配,成为构建腾讯会议实时视频传输算法架构的核心问 ...

  2. 【招募】腾讯技术开放日·5G多媒体专场

    导语:9月7日,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云+社区邀您参加<腾讯技术开放日·5G多媒体专场>活动,聚焦5G国际标准和新兴媒体技术,结合腾讯多媒体实验室的实践成果,共同探讨5G时代下的创新媒体技术, ...

  3. 腾讯技术分享:微信小程序音视频技术背后的故事

    1.引言 微信小程序自2017年1月9日正式对外公布以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小程序上的各种技术体验也越来越丰富.而音视频作为高速移动网络时代下增长最快的应用形式之一,在微信小程序中也当然不能错过. ...

  4.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估算法

    腾讯有多个视频业务线,点播视频有腾讯视频.企鹅影视,短视频有微视.K歌,直播类有Now直播.企鹅电竞,实时传输类有QQ和微信的音视频通话.无线投屏和腾讯会议等. 用户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程度的期待:比如 ...

  5. 报名|腾讯技术开放日·5G技术专场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对社会进行一次深度改造.5G"山雨欲来",众多行业都将会搭乘这次"通信升级"的列车实现跃迁,极大的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转型.5G将如 ...

  6. 腾讯技术工程 | 腾讯数据平台部总监刘煜宏:这5大产品平台,展示了腾讯大数据的核心能力...

    12月13日,"2017互联网+大数据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拉开帷幕.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及高校.企业的大数据专业人士共聚一堂,以"慧聚数据之力,赋能智慧政企" ...

  7. 腾讯技术分享:微信小程序音视频与WebRTC互通的技术思路和实践

    概述 本文来自腾讯视频云终端技术总监rexchang(常青)技术分享,内容分别介绍了微信小程序视音视频和WebRTC的技术特征.差异等,并针对两者的技术差异分享和总结了微信小程序视音视频和WebRTC ...

  8. ava查询mysql的数据_【技术综述】AVA-第一个大规模的美学质量评估数据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与有三学AI>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笔者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 <干掉柯洁的下一步,阿尔法狗创始人又要毁掉这个行业(深度学习)> 文章在在公众号和知乎专栏都有 ...

  9. 腾讯技术工程 | 腾讯企业级消息中间件CMQ技术解密

    作者简介:ziza,2012年加入腾讯,一直专注于腾讯中间件产品的建设,主导参与了腾讯消息中间件CMQ.CKafka.MQ for IoT 等项目,见证了腾讯云消息服务从0到1的整个过程.目前专注于于 ...

最新文章

  1. Java序列化(Serialization)的理解
  2. mysql 占比函数_MySQL中你必须了解的函数
  3. 机器学习中非平衡数据处理
  4. Spring Boot笔记-使用RestTemplate优雅的调用百度ORC接口
  5. (80)Vivado综合约束方法
  6. 墨迹天气回应IPO失败:不会因一次失利而止步
  7. python 提取最小外接矩形_python给人脸带上口罩(简单版)
  8. linux如何批量清理文件大小,Linux下自动清理超过指定大小文件的方法
  9. SQL 中为什么经常要加NOLOCK?
  10. [SAP ABAP开发技术总结]以二进制、字符模式下载文件
  11. 康末otdr测试软件丢失,利用OTDR快速定位光缆线路故障-测试测量-与非网
  12. time+dd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13. Java编程降序排序代码,Java选择排序(升序跟降序)
  14. java pojo类
  15. origin2019插入图片_OriginPro2019免费版
  16. 全栈python之路——三篇文章带你踏入python大门-基础01
  17. c语言存储器模式,单片机C51存储器类型及存储模式
  18. HCTF2017-Web-Writeup
  19. 代价高昂的免费机器人课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之个人感悟}
  20. 大脑状态的重构与认知行为之间的映射

热门文章

  1. 软件测试工程师自我介绍范文_软件测试面试自我介绍
  2. SpringBoot入门系列(二)如何返回统一的数据格式
  3. 微信小程序 手写签名_微信小程序实现电子签名功能
  4. python中美元人汇率_Python获取美元人民币实时汇率
  5. 操作系统中的虚拟内存详解
  6. 两个有序链表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单链表
  7. 数据集:Udacity Self-Driving 目标检测数据集
  8. 死磕YOLO系列,YOLOv1 的大脑、躯干和手脚
  9. opencv medianBlur均值滤波
  10. 75行代码 完美实现图片完整展示 flex 横向瀑布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