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样学习的? 又是怎样从无知懵懂的幼儿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成年人的?有些人为什么聪明, 有些人为什么一般?我们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学习的?……寻常的人也许大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我们会在家里不太系统地凭借我们的经验传授以孩子知识和技能,我们还会借助教育机构的帮助:早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正如我们曾经也是如此地长大,我们成为了我们。

可是,我怎样成了现在的我?我是怎样学习的?我在对世界形成意识的早期, 究竟是怎样与世界沟通的?我又如何能帮助自己的小小孩成为更加善于学习,或者说是更加聪明的人? 恐怕这样的问题少有人,抑或教育机构能够回答。

初秋的一天,我们见到了大陆――陆宇斐,这个中国科学院的脑科学博士没有仿效她的师兄师姐到大洋彼岸进行高深的脑科学实验,去继续攻读博士后;而是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把所学应用到实际之中,开设了“童年汇”,一家致力于儿童智能发展与科学素养的早教机构,用她在硕博阶段研究的脑科学知识,科学地引导小朋友和家长们,如何善用自己的大脑,如何更好地学习。

作为采访者,我们两个都是母亲。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接触过许许多多的早教机构,中资的,外资的,公立的,私立的,在这样喧嚣嘈杂的市场之中,像大陆这样静下一颗心来,怀揣着浓郁的学术理想作早教的还真是不多。

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使我们和大陆的对话进行了将近五个小时。

(一)离开实验室的脑科学博士

Q:先来一个三明治的传统问题吧:十年前的这时你在做什么?

A:我当时在中科院硕博连读。做研究,做实验,很迷茫。有一些兴趣爱好和想法,但很不成熟。

Q:你小时候对自己是什么期待,设想过会去读脑科学的博士吗?

A:没有,我从小就是天文迷,想做天文学家。我在杭州读小学时,小学的图书馆里面有一套铜版纸的牛津大百科全书,里面有很多的宇宙学的知识,我很着迷那本书,觉得这个宇宙好神秘,这么多神秘的事情,我小时候就在铅笔盒的里面,夹一张纸条,画了格子,用铅笔在上面写着:我长大要当天文学家。整个小学都放着那张纸。

后来报考大学的时候就想考天文系,但是考得不好,分数不够。本来是想进复旦的物理系的,或者南大的天文系,两个分数线都差一点,高考失败很郁闷,然后我就第二志愿,杭州大学的生物系,那个专业就是我老爸帮我选的。当时我也很茫然,说实话,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茫然。

Q:大学里是什么状态?

A:刚上大学我还不死心,还想继续学天文物理,就到物理系去听课听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觉得生物还蛮好玩的,它跟宇宙天文也有联系。我们说科学分为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还有一个地球空间科学。这三大科学是从幼儿园起,小朋友就应该接触的。物质科学就是肉眼看的到的现象,生命科学需要有一个观察周期,肉眼看不到的是太空,包涵地球空间天文学。

我小时候在少年宫参加过很多的课外活动。书法练了很久,还有国画,还学武术,虽然都是三脚猫。我爸还是相对比较开放,我想学就去学,他也不会反对,虽然每次说起这些他言语之中总是流露出一些失望,觉得我没有坚持,他总希望我学得很精很好,对此我总有些不满。对我来讲,这些曾经的兴趣爱好所学的东西都拿不出手,但是它会影响一个人的头脑和思维。我一直说“联结”,学多一些东西,对于事物的想法可能不一样,我有时候觉得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的,我会做一些联想。这跟我小时候接触这些不同的事物是有关的。

Q:生物系大学又继续读硕士?

A:我是硕博连读,马上就进入中科院了。当时其实还是念念不忘物理,选了一个生物物理交叉的一个学科,后来调整为神经科学这一块。再后来我在脑高级功能组,慢慢地从比较精钻的领域跨出来,硕博连读五年,就在学校花了很长时间去搞研究,就从那个时候起渐渐对人的发展产生兴趣,从一个原来还梦想着天文物理方面的研究者完全转变到人这个领域里面去了。说实话,我开始学的时候,还是不死心的,还是对物理世界更感兴趣,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感兴趣,因为小时候天文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觉得那奥秘无穷,特别想要去探究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满脑子问题,真正去搞大脑高级功能之后才发现“人的发展”原来才是我追寻的一个价值所在,觉得自己怀有某种信念。

Q:一路上虽然你说你茫然,可是你还是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哪怕一不小心走进了不怎么适合的地方,你还能慢慢摸出来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A:我一直在探寻啊,以前还是挺多变的,我父母总说我这个人没有定性,一会想这样,一会想那样,总是在跳跃,我爸爸对此颇有微词的,他觉得就是得不断钻研下去。但是他不知道,对我来讲,我一直心存疑惑,究竟什么是人生价值,我还没有找到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帮我定的目标,但不是我自己要的,虽然我走在那条路上,但我总是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感觉不是我要的。

Q:你刚刚说是从物理天文对这个空间,到对人产生兴趣,小时候当你对这么广袤的地球空间感兴趣的时候,你那个时候你关心身边的人吗?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A:我不太记得很早的时候了,应该说我一直属于不好不坏的学生,小学是比较调皮的,但是中学以上就不一样了,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一直是中等的水平,但是也有好朋友,也不是属于特别活跃的分子,但是也还可以,一般般的那种,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差,就是这样。到了大学稍微活跃一点,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我不突出也不是特别差。当然也有可能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学科特别突出,我小时候数学特别好,后来物理也很好,数学老师特别欣赏我,但是我语文很差,语文老师不喜欢我。

Q:但是你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啊。

A:所以我认为有些东西后天是可以培养的。语文那个时候是因为我不喜欢语文这门课,我根本就不愿意学。真的很抵触语文,到了大学不学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天堂。

G:你对大学教育满意吗?

A:不满意,我不知道大学做了什么,收获只是课外的一些阅读和学习。我大学学到的东西,可以说大半都忘了。但是我非常欣赏我们系的一个教我们生物工程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很有启发性,我很喜欢这种让自己有一点发挥的东西。

中国的科学领域有很多在世界属于尖端的研究,但是对教育这一块,中国的科学教育是很不够很不够的,培养出的人才可能大多是高技术密集型的人才,但是不属于创造性人才。中国在科学界创造性的东西是很少的,只是在某些技术项目上是非常突出的,这个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我的师兄师姐们去美国也是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课题就是老板给你的,要真的能够做一点自己的事情需要熬很长时间。

(二)童年汇与孩子的科学素养

Q:你真的是因为没有为女儿找到合适的幼儿园,才自己开了一个童年汇Kids Vision吗?

A:其实并不尽然。做这件事其实是我从我读博士时就有的想法,博士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大脑早期发育,研究的大脑区域是在前额叶皮层,这是一个高级功能的执行区。后来我研究脑的高级功能,关于“学习记忆”。人是怎么学习的?记忆系统是怎么回事?怎么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就变成了一个丰富知识的成年人。这个过程当中,怎么促进他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有些人可能一般?有一些人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是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方法能够改善?我做了很多的动物实验,相对会集中在行为功能上的,其研究价值在于对特殊儿童可能有帮助,具有某些前景。在那个过程当中,我就发现我的兴趣点特别集中在孩子身上。

Q:对孩子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你博士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吗?

A:我跟我导师说,我以后一定要做和儿童有关的事。那个时候导师还是挺支持我的,他帮我考虑了一些方向,建议我研究多动症儿童。因为多动症领域有很多可研究的课题,很容易出成果,我的导师和日本的学术交流比较多,日本在多动症研究上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可以探索着在中国引进一些治疗行为方面的干预。但我也没有选择这条路。毕业以后,像大部分师兄弟会去美国。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说后来创办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姬十三,也是我们的实验室的奇葩怪才。

2005年博士毕业之后我去了华师大,因为一旦涉及到儿童,我必须要了解教育是怎么回事。华师大那时候正好要成立一个神经科学院研究所,学前和特殊教育学院以及内部心理系等等都会结合进来,做神经科学的研究、认知方面的研究。我正好是神经科学毕业的,就很顺利地过去做博后了,不过后来还是没有继续做研究,因为我希望自己去实践做应用。

Q:你博士毕业后为什么不考虑去美国呢?

A:说实话,我如果去美国就只能专门做理论研究了。我不想去做理论研究——待在实验室,越走越尖端,很难再回到应用里面,更不用说去做教育了。尤其我要做教育做儿童,肯定首先要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的体系跟中国是完全不同,而且在国内的话,华师大是这方面的一个权威,尤其他在做特殊儿童领域有很多研究。所以我就先去了特殊教育学院,那时候华师大引进了许多关于瑞吉欧(Reggio)的著作和进行理论研究,由此我被瑞吉欧的思想所震惊了。

Q:为什么震惊呢?

A:当时大概是在05年,瑞吉欧的理念刚刚被引进或者说刚刚在被研究,还未被实践。虽然在国际上瑞吉欧在90年代已经被研究得非常热,但是在中国比较晚。中国那时大多在研究蒙特梭利。瑞吉欧的研究只是在专业领域,或者某些幼儿园实验性操作。很多相关的书在翻译当中。当时有一个世界巡回展,展出的是学校里的儿童项目,项目写的非常细,整个过程全都描述出来,有录音,录像,照片文字等等。当时我们参与翻译了一本书,叫做《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来介绍这个巡回展,包括华师大学前教育学院的院长朱家雄也去参加了关于瑞吉欧教学研讨的国际会议。我当时非常震惊,就不能想象孩子一下子怎么会体现这么强大的创造力,不能想象这样的一个成果。我有一个想法,想把瑞吉欧引进并实践到中国。那时我的兴趣点就从特殊儿童转移到一般儿童。我在读博士的时候看到国家科学协会一个著名的行动纲领,里面写道:“不问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或种族背景,不问其有何残疾,有何志向,也不管他们对学科怀有什么兴趣和动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高水平的科学素养。”这句话很让我振奋,促使我来做这件事。

Q:你是怎么想到在童年汇中引入科学素养教育的?

A:科学素养的教育源自于美国,美国是最注重科学素养的一个国家,很早就提出普及科学的2061计划,提倡从幼儿园就开始这方面的教育。中国紧接着也提出了一个2049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意即在2049年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但我们还没有延伸到幼儿园,而且难以实现。幼儿园因为孩子多老师少,而且科学实验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材料多场面大,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呢。所以我就想,可以探索一种新的形式来补偿它。我对开幼儿园不感兴趣,所以想到可以在幼儿园之外的课外时间给孩子们进行一些科学素养的教育,同时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在家庭里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科学素养的熏陶。

Q:科学素养的教育很独特,在中国科普比例太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A:我们现在提倡科学素养教育,倒不是说把孩子个个都培养成科学家,这不是我的目标。科学素养能够帮助孩子生活工作,科学思维从根本上来讲是侧重抽象逻辑思维,而最高级的思维功能就是逻辑推理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是让他学习自己去产生问题和探寻问题,这个是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不管你去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的。

从儿童的全人教育来说,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都知道要注重人格培养,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等,可在我看来,这些都在青少年期才是重点,而在早期科学素养的教育,培养产生问题和探寻问题的科学精神更为重要——这些精神会支持着他在青少年期去找到答案并完善自我人格。这里我们把科学素养当作是探究力,具有探究力的人是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的人。

Q:科学素养的教育和早期教育融合起来,有哪些阶段?

A:不同年龄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同。每个人对科学的概念的理解不同,并不是要去买器材带孩子做实验才是科学。婴儿时期进行一些探索活动,我们已经把这个纳入到科学的范畴里了。童年汇的课程从1岁半开始,孩子会走路了,肢体有点力量,可以做一些事情。最好是2岁以上开始。这个时期主要是发展孩子对外探索的欲望,因为这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他们的专注力在“人”身上,我们帮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探究“物体”上,并发展他的独立性。这个时期教育者的姿态是给孩子探究的空间和多样化的感官刺激。

再大一些,当孩子4岁了,他思维也飞跃了,大运动能力加强,这时对探索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会需要掌握对比和观察的方法,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思维模式。教育者会通过提问式的方法来推动孩子的好奇,制造“认知冲突”来促进他探究这个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的探究思维模式,通过长期的引导来养成思维的习惯。

再往上是五六岁的孩子,这时我们提倡多元化的思维,他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并行思考的东西可以更多。比如小小孩子可以通过颜色来思考一样物品,大一点的可以通过形状来思考,两维的,而塑料的红色的三角形这就是多维的思考,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连接更多的经验,这时不需要有更多的知识量,他需要把他已有的经验不断地连接和回顾,在不同的情景下不断被唤醒,以便他分析出应用怎样的策略和经验去解决问题。在科学素养里比较重视“联结”,让孩子进行思维的跳跃,通过很多的渠道和想法来表达同一种事物。

Q:现在家长们面临很多早教机构和各种理念,兴趣班无处不在。孩子在六岁以前学的知识究竟是不是有效的呢?

A:从记忆的系统来说,六岁之前的很多知识会被忘记,但是一些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被重复,就转化成“常识”,或者说长时记忆。很多父母觉得给孩子多一些的知识会带来自信,但是自信心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培养。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自信,让孩子学太多,带来副作用就得不偿失了。从大脑的功能来说,孩子在学这些超越他能力的知识时处于低级的思维过程,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理解,是强行记忆。而高级的思维过程是需要有思考和内在心理运算,通过推理和理解,引起孩子的思考,让孩子观察和比较,这就是高级的思维过程。

当然,在外面报兴趣班也不是说对孩子就会造成什么伤害(除非是逼着孩子去学他不情愿学的东西)。但这样关键是浪费了时间和孩子的脑容量,明明可以去做其他更好的选择。

Q:普通家长如果不来上科学素养的课程,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A: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普通的事。比如大人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怎么穿一根绳子,怎么贴一个封箱带怎么粘住,一些这样的小任务。小朋友哪怕是用剪刀剪一段透明胶都是一件有难度的事。动手能力表面上看来是在锻炼精细动作,但其实是在锻炼了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动用了高级的思维过程。

在童年汇,我们也不是让孩子去进行一个复杂的科学实验,不是教给孩子科学真理,而是精神与素养。

Q:童年汇的的课程都是你设计的吗?

A:对。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中。

Q:把博士阶段的知识化解为图文并茂的从一岁半孩子就能读懂的教案,你是怎么做到的?

A:很多参考书来自国外,国内很少能找到工具书。我现在也在写书,为家长提供一些和孩子日常能玩的游戏。我们还有一个家庭立方体,是童年汇下面一个非盈利的项目,刚刚开始启动。主要是发动家长来进行育儿以及亲子游戏的交流。

Q:你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和科学松鼠会在成人中做科普有点类似,只不是你是把科学精神从娃娃抓起。

A:我当时还跟姬十三开玩笑,看起来我们原来都是很死板的一个科学工作者,离开了实验室,后来都跟科学沾边。我觉得实验室出来的人,对科学还是怀抱着一种感情在里面的。

Q:你们虽然不做科学家,还是在发挥科学的正能量,都很有意义。

A:我不知道他怎么想,我自己觉得我不是做科学的料,虽然从小我梦想成为科学家,我可以成为应用领域的一个比较好的应用者,但是我不能成为科学家。

Q:是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觉得做科学家不能实现你全部的对人生价值的诉求?

A:对,这有一点吧,我有很多想要做的事。

Q:科学家这个角色不够诱惑你。

A:对啊,因为后来我有一点怀疑科学的价值,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科学突飞猛进,成果很多,但是对人类有帮助的东西很少,很多纯粹是在满足科学家自我的好奇与虚荣。我小时候喜欢天文和科学是在满足自我对知识的需求。

(三)科学家创业

Q:我们谈了很多学术理念和抱着科学的态度在做儿童教育,现在换个角度,谈谈创业。在我看来,你是科学家在办企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问问你当初开始做这件事情,到现在这个规模,在现代中国推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感受?

A:我们仍然处于一个萌芽期,我把他看成创业的非常初始的一个阶段,相比于我远大的理想来说的话。

Q:说说你的远大的理想是什么?

A:我想把童年汇做成中国最专业的致力于儿童学前教育的机构。以后童年汇我会延伸到学龄后一直到中学,包括儿童整个时期,但是目前我的目标先是研究学龄前。因为我的教育是要有跟踪的,这一批孩子成长了之后,我一直跟踪他后面,这个需要时间,一个儿童成长十几年呢,所以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现在来讲,我们做了三年,它还在婴儿期。

Q:现在童年汇的孩子有毕业出去升到小学吗?现在有这样的跟踪吗?

A:还没有到小学,大多数还在大班,因为在童年汇前期的话,很多孩子只是来尝试一下,没有长期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目前来讲,有一批稳定学员已经学了二年多了,目前积累的数据还不够的,我们至少要有几百名学员上了三年。那时可以有很多的反馈过来。

Q:2008年刚开始创办童年汇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A:遇到的问题太多了,每年都折腾。最开始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开了一个会所,我就在里面做了一个小教室,实验性的开始开了一个班级,招一些老师来,做了一年多不做了,我就出来自己做。开始的童年汇规模很小,只有5个人。我就拿了我开淘宝店赚的十万块钱,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但是也比较温馨。那个时候我跟老师的工资一样都是2500块。

Q:你的女儿刚好那时两岁,你离开华师大的工作创业,家里人支持吗?

A:我先生不支持,他经常跟我爸妈一样希望我走一条正统的路,待在大学里的研究所里不是挺好的嘛?博后读完一年之内就可以评副教授,干嘛不走那条路?我说要开童年汇的时候,我先生和父母的态度都是觉得我又要玩玩,其实我是很认真的。

Q:一路读完博士,在学术方面的积累过一年就可以开花结果,难道你那个时候就真的没有对这条道路或生活的留恋吗?

A:我没有啊,他们觉得我做童年汇和博士研究好象没关联,其实对我来讲,关联大了。不管是从理论、科学的方法、思维的模式都非常有用。我很清楚孩子学习是怎么回事,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尽管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充分),什么是有效的过程,什么是干扰的成分,如果没有这部分知识的话,我去设计课程就不可能是这个样子,课程设计是需要依据的 。

Q:你先前说读博士的时候发现其实你对应用性东西更感兴趣,那个时候不纠结吗?

A:纠结啊。就在想到底要不要做这个,因为没有参考,也没有做过,很忐忑,说实话,那个时候人也是会受周围的影响,包括父母觉得我应该走这条科研之路。我也一直询问自己说,我是不是应该做科学家,还是走一条别样的路。

Q:你是怎么成为淘宝店皇冠卖家的?

A:06年我女儿出生,因为我发现她的衣服太多了,就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卖卖东西打发时间。。06到07做了一年。也很简单,我也找不到一手货源,就网上批发了一些,可能因为大家觉得我挑的衣服比较好看吧,所以一年做到了皇冠店。我也没有雇客服,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

Q:是不是给了你做生意的自信?

A:跟现在这个是完全不一样,但也有了一点点做商业的感觉。

Q:你需要跟别人“亲”啊“亲”这样聊天吗?

A:我从来不上旺旺,是在篱笆论坛上做的。那个时候我还同时在写女儿的宝宝成长日记。我自己拍照,因为女儿我对拍照很感兴趣,也没有拿她当模特,我觉得那样不好。论坛上认识的人多,他们都知道我什么时候上架,定个时间就行。其实管理的成本很低。后来其实到皇冠店的时候是很忙的,确实需要雇人,我们家有个阿姨,她会帮我打包,后来我就没兴趣继续做了,女儿长大了,我也没啥兴趣去打扮她了,我集中兴趣在怎么引导她进行一些探索性活动和玩游戏上。

Q:所以你就把淘宝店咔碴一下关掉了,没有卖给别人?

A:没有,前段时间我先生拿去玩了,他是IT爱好者,说要卖一些什么产品仪器,哈哈。

Q:你是一个教育理念非常坚定的一个人吗?你和先生之间会不会有教育理念的冲突,你是不是首先要把你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然后你们再一起教育你的女儿?

A:他不管这些教育理念的,但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他管的不多,所以体现出来的并不多,但是我们的某些思路还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们要尊重孩子,要给他自由空间,要让他多动手,要锻炼他的独立性,让他多表达等等。但是也有冲突,比如说我很反感他老喜欢逗女儿,惹惹她开一些玩笑,孩子是会当真的。

Q:然后你从淘宝里把钱端出来就直接开始做童年汇了?

A:我没有做过企业,我就是一个研究工作者,我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做这件事情,就是一直在摸索,到处问朋友,怎么开一个公司我那时也不知道怎么弄,很傻的,初生牛犊,呵呵

Q:现在经营情况如何?

A:还可以。童年汇一年多以后就差不多可以维持了。到今年的年初开始都是属于盈利状态。但是我们现在的规模完全不是为一个中心建的,我们所有的人事架构是比较庞大的,为开新的中心做准备,我有一个培训部门,教师很多,我们教师有17名,孩子三百名。加上其他的管理人员。大概二十二名,现在还新开了一个分中心。

Q:你怎么把你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一开始的五个老师?他们可能没接触过瑞吉欧,你怎么把理念和方法运用在童年汇的教学实践中,让老师们觉得你的这一套更好?

A:我也一样是老师,我跟老师们一起工作,一起教孩子,所以我们是在实践当中互相学习,再进行理论培训和教研交流。最初也许老师们会认为我是博士毕业,有很深厚的学术背景,很尊重我,但是恐怕他内心觉得我不是第一线实践出身的,一直到现在我仍然会带两个班级的孩子,因为我要保持老师的感觉并积累教学经验。我是一个课程设计者,我也需要从孩子这里得到反馈。目前来讲,像我们两个班级的孩子,家长都非常满意,孩子也很喜欢我,所以老师也会比较认可了。

Q:你做童年汇里自己想探索的东西是否更大于你对商业里的追求?或者是说你觉得做一段时间以后,两个都可以同时达到?

A:我早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做商业需要评估风险和利润等等,但开始我是很冲动性的,我一定要去做的,就先做了,然后再想这个事情怎么做好他。但是现在我会考虑生存的问题,我要生存下去,因为我要做很长时间,我要达到我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些东西要妥协,我要迎合市场的需求,有一些商业计划等等。

Q:有没有想过找风险投资?

A:早期有想过,但是后来跟一些朋友聊过以后,觉得教育这个行业不适合风险投资,更适合于民间募集,而且风投也不会投学龄前幼儿的教育,因为发展速度太慢。风险投资介入的最终目的是要上市,幼儿教育机构很难上市。而且对我来讲,不可能盲目快速推进,这有违教育的理念。今后童年汇的模式会是儿童教育和家庭两块一起抓。家庭教育这个模式我还在探索,但我肯定需要一个新的模式。我的理想就是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比较适合他健康成长的“微环境”。微环境包含家庭的环境或者社区环境,微环境建设很重要,对孩子会有深远影响。

Q:对女儿结束学前教育,离开童年汇和你创造的微环境,进入小学有什么设想吗?

A:我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对于女儿的成长,我能承受她在一个不是我认为非常理想的环境之下接受教育的。因为我比较自信地认为家庭教育会对她产生更大的影响。

Q:你不是完美主义吗?

A:我不是完美主义者,尤其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有很多的缺陷,一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去进行补偿的。对我女儿你来说,我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我不希望我总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一个东西。虽然现在她小未必明白,但是长大了她可能会觉得妈妈一直在提供我最好的东西,想尽办法给我弄一个幼儿园,为我找一个班级,进小学……人们这么做恐怕有一部分缘自于对教育体系不信任和不安全感,总怕孩子受到伤害,但是我比较坚定地认为,如果家庭教育能带给孩子正面的能量,那我觉得我有信心说,他在这个体制下一样能够成长得很好。我不觉得他会受到什么心灵伤害,我不常用“心灵伤害”这个词,就是因为我觉得孩子是很强大的,他是可以自己去处理这些问题的,只要我给他知识就可以了。

Q:那你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吗?

A: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敏感的人,但我不那么感性。不敏感就不能抓住孩子的想法。包括在培训当中,你必须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同时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因为现在工作的环境和氛围让我不得不做一个比较理性的人。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会比较感性。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应该比较感性,不要太理性,我说的理性就是那种有点贬义的太冷静太客观太克制的状态。

Q:你跟你女儿会有争吵吗?会有发脾气或者大声呵斥她的时候吗?

A:当然有啊,生气的时候会这样。每位家长都会有生气的时候,我不可能是一个完美妈妈,发脾气当然有,凶她绝对有。我很讲究规则,会有一些家规。比如她从小就有很严的规定,吃饭就在位置上,不许跑,但是在外面饭店吃饭有时候会跑,我就把她叫过来。

Q:最严厉的惩罚是什么?

A:罚站吧。这个我还真说不出来,罚站我觉得很严厉了,就是很难受的,乖乖站在那个地方。因为做危险的事情,也打过,这件事我会非常严厉,诸如过马路,爬窗台之类的。

Q:她现在除了在你自己开的童年汇,此外还学什么别的东西吗?

A: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的。此外她还学钢琴,另外一个玩球的运动课。

Q:你的学校的老师会觉得你是一个严厉的妈妈吗?

A:他们应该不会当着我的面说,但是他们会说小璐妈妈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

Q:还有一个三明治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你的孩子是自己带的吗?还是说有长辈帮手呢?

A:从最开始都是我自己带的。家里有一个阿姨,小朋友小时候时阿姨会帮我搭搭手,但是基本上我从来没有说放给阿姨去管,阿姨主要是做家务和烧饭。我的教育理念或者说育儿理念,跟父母还是有冲突的。而他们又是很难改变的。我是独生女,包括他们对于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护,他们控制不了自己。而身为父母会比较理性地控制某些东西不要过头,长辈反正就是疼啊爱啊。虽然我父母以前对我不是这样毫无原则的爱,他们从小对我的管教是比较严的。我从小对女儿的教养比较严,可能也受到我父母的影响……这一点我也有反思的。

Q:你女儿练习钢琴会有抵抗吗?

A:她很愿意练,不过她最近有个瓶颈,觉得有点难,弹不好,那我就要给她一点自信心,但是用一些方法可以让她很喜欢弹钢琴。我跟女儿的关系一向很好,所以我当时还跟老师家长们说,我很有自信说,我女儿小,我想让她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我就可以让她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这是一种“诱导”,有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技巧,把握孩子的心理是关键。从开始弹我就跟她一起,鼓励她,总是在她面前表现出弹钢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她会受我的情绪感染,觉得很好玩。然后我也是不断地跟她说,弹钢琴很苦,你要不断地练,只有不断地练习努力,你才会有进步的。音乐对孩子非常好,我也是从小喜欢。天文音乐是我两大终身爱好,爱的不得了。

Q:你怎么看虎妈的教育方式?

A:我觉得对于孩子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压力是需要的。因为压力是能促进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关键因素,但是得在他的承重范围之内。虎妈的做法太极端了,但是也不适合为了反驳她而达到另外一个极端,我是一个挺中庸主义的一个人。所以很喜欢瑞吉欧这种动态的弹性的教育。

Q:就是说你跟孩子的互动有一点“无招胜有招”的感觉?因为你一方面有坚定的价值观与原则,另一方面运用他的心理,给一点诱惑或压力,其实这也是一种控制,对吗?

A:对,是控制。我觉得成人少不了控制的。因为自由的概念讲太多了,我就不去强调了,但我不是说不能给孩子自由,成人是一个引导。我们说教育有“教”的成份,有“育”的成份,你要让一个孩子从无知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包括以身作则或其他方面的性格培养等等。这是需要一些思考的,不可能完全任由孩子发展。我跟家长说了一个词(其实在教育界是都这么说的,不是我自己说的),就称为“温柔与控制并重”。对教育者的姿态来讲,要达到这个境界,既温柔对他,但你又要有适当的控制。帮助他引导到一个比较好的轨道上。

Q:但是处在这个控制者角色的时候,你会不会对自己控制的能力,或者说想要把孩子控制成的目标有所疑惑,纠结,或者有所焦虑呢?因为我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焦虑,我这样做对吗?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一种无序性,比如说这段时间他可能对弹琴感兴趣,这个可能持续了一年,他可能对数学感兴趣,持续了一年,他可能最近对某一种运动或者某一种语言文字感兴趣,我会感觉需要更有系统的引导。

A:我有一些思考的,包括引导他的一些程序流程,会有一些控制的成份,但是这个不会让他感觉到,只是一个习惯,或者说我已经把教育学融入在跟她互动当中,比如说我在工作,我跟孩子说一句话,她根本感觉不到,但是我这句话是有目的的,就能达到一定的我的效果。你刚才说的一点,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犯错的,身为父母,你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会做正确的决定,所以要有这个准备,在教育过程中,肯定是不断地有错误要犯,但是我一直跟家长说,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你对孩子的教育是真诚的,然后同时你觉得你是很认真的。这个很关键,第二点是你不要有歉疚心,我一直跟家长说,千万不要为了自己某一个错误一直心怀歉疚,因为歉疚这个感觉会影响你后面的行为,会让你有所偏差。因为你怀着歉疚心,你就不理性了。所以没有什么好歉疚的,因为你对他是真诚的,可以在后面的行为去做一些调整,不要一直怀抱歉疚,这是我的一个原则。我从来不会对孩子觉得,我那么做不好,对不起你。因为我们父母亲通常很民主,甚至会向孩子说“对不起”,“对不起”这个词我很少用在一个很抽象的事件上。比如说我踩了他一下,撞了他一下,我会跟他说对不起,但我不会因为昨天妈妈跟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跟他说对不起。我可能会觉得我昨天的行为有点过头了,不恰当,我应该再耐心一点。应该换一个方式,那我就会注意,以后我会换一个方式,保持自己一种反省的姿态,但是千万不要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放在自己的内心当中。

Q:你刚刚讲的是你对其他家长的话,但是对自己女儿的教育过程中,你是怎么控制自己的歉疚心的?

A:就是一直往前看。觉得相信自己,相信她,相信自己都会变的越来越好,她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我想想看啊,我好象没有什么特别歉疚的行为。

Q:其实我刚才这个问题就是说,我相信大多数现在的父母都没有一个那么明确的目标:我一定要小孩成为钢琴家或者是怎么样的伟人,大部分还是有一个自由发展的宽容性。但是因为你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家长是不是要更多的延续性的较为系统的教学?你在对家长的教育里面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引导?我们经常困惑生活由很多偶然组成,然后生活带给我和孩子的也是很多的偶然,比如说偶然的一次机会,对书法感兴趣了。因为偶然的机会,可能他又放弃了……那你怎么来看待这种偶然,还是说其实也不需要,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因为你是一个教育者,我想问教育需要有目标吗?

A:我做这个工作,宣传的是一个普世精神,但是你不可能要所有人都达到那个状态。作为母亲,我对女儿的教育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不能保证那就是最好的。我的工作很忙,虽然我是个教育者,但是我有很多的理论,但是未必能在她身上完全实现。为什么?因为她出生在我这样的家庭里,我是她的母亲,她某一方面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不可改变的,我不能去空想一个东西,我变的很完美,我强大无敌等,我没有对自己有这么高的要求,我只是说达到自己问心无愧,我尽力。我有时间,只要有精力我就会去做,但是我不能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要陪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做不到的。我也不会给我女儿定一个很高的标准。

所以我尽我所能,我也觉得孩子可能是在很多领域里面都有发展的可能性的,她肯定有机会变得很厉害,但是我并不把它作为一个最终的目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去验证它。我只是怀抱这个梦想,就像无限接近的双曲线一样。所以这个对家长的教育里面,我觉得这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家长一定要不断地努力,你希望给他最好的,你觉得他能达到最好,但是你永远不要去实验你的孩子,不要觉得我想让他达到最好就一定要达到最好,达不到我就急,或者说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让他成为最好。那到了后面会扭曲的。家长怀着这样的理念来教育孩子,控制会变得扭曲,一定要让自己保持这个立场。有的时候心里会急的,当下会急的,觉得孩子当时状态不好,没有达到你心里预期的目标,你就着急了嘛,但是后来你会反思,让心平一平,我并没有想达到怎么样,我还是换一种方法吧,其实后退一步,就会峰回路转。你如果没有反思,你一直急下去,可能一直对他有很大的压力。家长还是需要不断地调整。

(四)瑞吉欧

Q:你前面提到瑞吉欧的理念,请用通俗浅显的话来介绍一下,瑞吉欧究竟是什么?

A:瑞吉欧学校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前学校,这是国际上专业圈子里的共识。

具体来说,瑞吉欧是一个非常新的教育取向(approach),他们非常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一种取向,而不是一个学说体系。他认为他的理论和所有的体系是在不断的演化发展中的,他没有认为这是一个终结和答案,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瑞吉欧整个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个很新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体系,所有的其他教育都不是如此。它是很后现代的一个东西,特别适合我们现代的这种全球的文化发展。他认为没有东西是固有的,儿童的教育受到环境社会各方面影响,瑞吉欧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这个是他的根本点。儿童教育要处理好的,其实不是你家长本身、老师本身、孩子本身,要处理的是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老师与孩子的关系等等。

Q:瑞吉欧的根本点在于处理“关系”?

A:对,再讲的宏观一点,是要处理这个社会与教育体系的关系,现在瑞吉欧的学校在全世界的范围里面是唯一一个获得政府大力支持的。意大利的教育局下设很多协同咨询委员会去分管各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里面,还专门从家长那里挑选一些人来反馈。反馈渠道非常多而通畅,并不断地在修正当中。

另外一个瑞吉欧的特点就是非常具有合作性,这是其他教育比较缺失的。所以在瑞吉欧80年代兴起之后,欧美国家都在学习这个精髓,因为欧美教育起步是非常讲究个性的和独立性,但较少涉及到如何让人合作。瑞吉欧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性,他们很多的项目都是合作完成的,这就是他们能够做出很惊人的作品的一个原因,比如一个不超过6个人的小组可以做一个巨大的恐龙模型。处理关系、讲究合作,这两点是我特别想把它带进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来的。

Q:瑞吉欧里有你所熟悉的脑科学原理吗?

A:其实没有引用很多实际的理论,但是它引用了很多理论在这里支持它的教育体系。比如它首先提出了儿童应该要有多样化的表达,除了艺术(艺术有很多媒介),肢体也是其中的一个表达形式,儿童也需要去动手做实验,需要在一个动手做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和建构自己的知识。

神经科学教育学界有一部分理论家是心理学出身。最著名跟瑞吉欧合作的是哈佛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他有一个项目称为零点项目。就是指从零岁开始起培养孩子。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研究智力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提出了把很多人觉得是非智力的因素囊括进去,比如说情商,我们通常说情商和智力是分开的,但是他把情商概括为两种,一种人际智能,一种内省智能,内省是对自我和对他人情感方面的认识,还把运动也放在智能里,称为运动智能,这几项是出人意料的。

瑞吉欧整个体系很开放,吸纳了很多从20世纪以后的新的学术思想在里面,而且它还在不断的变革当中,总体上来讲,是以“关系”为中心的一个教学体系,这是跟其他所有教学体系的一个最大不同。从脑科学方面来讲的话,大脑的发育和可塑性是持续终身的,所以外在的影响,各种各样的事件都会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或某种变化。脑科学对瑞吉欧的支持力度在哪里呢?就是他认为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儿童是强大的,你不要小看儿童,孩子在任何的领域都可能会出类拔萃,都有这个可能性,只要你给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环境知识,他就能够发展到很好。从脑科学的研究里面来讲,确实也是这样,只是人们不相信而已,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是有一个范围。他会觉得我的孩子又不是天才。我觉得他不行的,很多家长会这么想。我觉得他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的,但其实孩子每个方面都会有,需要给他后天的环境支持,需要在一个“关系”中,将儿童的智能向前推进。

Q: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关系为核心,其实也是以情商的教育为核心的?因为人际智能也是一种智能,关系的处理就比如说孩子跟家长的关系处理,还有家长跟老师跟学校的关系的处理,还有孩子跟社会的关系的处理,其实这都是一种人际之间的互动。

A:其实瑞吉欧所说的关系中心,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针对孩子来讲,他是身处其中,但是他不知道他会受这么多影响,但是教育者要把握这个关系,不能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但是也不能完全以孩子为中心,他考虑很多方面。就比如说,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环境中的教养行为举止,和他在学校里的是不同的,他在对待不同人的时候,他所展现的才能可能是不一样的,对教育者而言,要把握这个点,然后去挖掘他。不能以同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这是很关键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一个项目,就是“协同成长”,我们提供给家长的游戏和老师上课的是不同的,因为他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Q:我们看到学校海报张贴栏里有针对家长的课,很有意思。很多地方只给小朋友上课,不给家长上课的。这个是不是就体现这个关系?

A:没错。你看我们社会其他的教育理念体系其实是一致的,教给孩子的和教给家长的是一样的。这个教育的规则或者是教学的模式会延续到家庭,但是在我们这边就不一样,你家里是另外一种操作方法。

Q:你们怎么给家长上课?

A:对。这里瑞吉欧体系里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家长会参与到教学当中,会邀请家长来当老师,这个项目当中让家长出点子,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不断地融入家长的一些方法,他的需求点诉求点等等,双方就有一个沟通,以便教育达到更好的一个效果。在中国通常是以老师为主导的,从关系的角度来讲,老师和家长的立场不同或观点不同,那是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关系层面上去看这个问题,视角是不同的。但对孩子来讲,这种完全对立或者矛盾对他来讲是不好的,你要调和他,让他平衡,让他很好地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游刃有余、很自如,就需要很多的沟通。

所以我们家长课堂一大部分是既把我们的想法理论说清楚,引用教育学和脑科学的知识讲一讲学习的原理,然后还要说明在学校的环境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有很多孩子集体的时候要这样做,但是在家庭里面是一对一的,你的角色是父母,孩子会怎么去想你,这又是不同的,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之后,他明白了,原来我应该这样做,老师那样做是有老师的道理的,我这样做也有我的道理。成人的态度是会影响儿童的。

Q:现在瑞吉欧在国内的发展是什么状态?

A:瑞吉欧在国内渐渐开始发展了。我所知道上海有一些私立幼儿园正在申请所谓的瑞吉欧资质,但是瑞吉欧在意大利是没有的像蒙氏那样的认证的,因为他本身就很谦虚,没有什么标准。我觉得至少在我们中国的教育领域里面,瑞吉欧已经有很大的影响了。幼儿园二期课改制后的新纲要里面,可以说2/3的内容都吸收了瑞吉欧的理念,虽然没有说是“瑞吉欧”,但是里面包括家长工作、合作性、要搞好关系、要环境创设等等都是瑞吉欧提出的概念。

Q:如果说我们直观地去看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普通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有一个是在接受瑞吉欧教育的小朋友。你觉得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吗?

A:瑞吉欧的孩子思维活跃,非常敢于说和提问,不惧怕生人。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由的环境,表达受到鼓励,他们在这个认为“孩子是强大的”理念之下受教育的,当中有很多的动手的科学实验,所以他动手能力很强,思维特别活跃,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但具体说到他的知识量,他的学业成绩可能是多少,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估他,或者去评估他的智商是多少,没有。只能说从这种他的行为表现上面看出这些差异来。这个是最明显的差异。

Q: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A:如果是讲到具体的话,他们的精细动作非常好,但这是幼儿园老师的一个评估。比如说在做手工的时候,有一些东西就可以做出来,手部的关节应用就是特别灵活。还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解决问题,试图去解决它的能力很强,也就是说思维很灵活。

Q:是不是可以说童年汇所做的尝试是上海或者是中国在瑞吉欧理念的实践上,做的最专业的?

A:我不能说在瑞吉欧方面最专业,我想说的是在儿童教育方面,我们是最专业最认真的,因为虽然我们外在的形式是一个企业,但是我们的内核是完全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去做这件事情的,这延续了瑞吉欧的精神:我们需要不断地前进,我们要在沟通中要不断地去优化整个体系。我觉得目前还是蛮自豪的这一点,就是说问心无愧,所有的老师都非常认可,他们很多是从外面幼儿园或其他机构来的,觉得我们这边就像一个知识宝库一样,一下觉得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学习。所以家长也很认可我们,在这上了一段时间课的家长就会有感受,在家长课堂也有很多收获,这个是让我比较欣慰的,付出了很多努力能看到成果。

Q:很有意思,虽然你已经博士毕业了,但是你还是结合了研究者的心态,来推进这个事情,但是我有一个疑惑。孩子是生活在一个变化中的、多种因素组合成的一个环境之中,那其实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哪怕是一个教育者,不可能只受到一种理念的影响,教育者可能会融合性的结合蒙氏、华德福、瑞吉欧等等各种教学理念,来结合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对家长来说,这些理念都蛮异曲同工的。你怎么看国内最受到推崇的这三种教学理念?

A: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三种理念非常不同。首先,我觉得家长没有必要知道非常具体的差异,但是我非常认同你说的,家长应该融合各方面的理论,比如说我选择了瑞吉欧去做,我不选择蒙氏,不选择华德福,有我自己的观点在里面,但是不代表说,家长选择了瑞吉欧,蒙氏或华德福就是错的。从杜威开始,人们对于儿童的教育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大家认为儿童很重要,我们要关心儿童,要给他爱,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在这方面,华德福、瑞吉欧、蒙氏都是一致的,都要给孩子关怀、尊重和自由,但是再具体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有非常大的截然不同。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分化出来的一些教学模式是很不一样的,这个过程其实最根本涉及到的是教师,不是家长。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不需要以这种很严谨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只是一个亲子关系,但是对家长会有帮助一点是根本的态度以及价值观,这三个教育理念里面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蒙氏我们要从他的起源开始说,蒙氏最开始的背景是从医学角度研究智障儿童,所有的实验以及理论最开始是为特殊儿童服务的,研究怎么去改善他们的智力。所以蒙氏整个教学体系的对象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他对待一个一般儿童和对待特殊儿童是不同的,对待特殊儿童时教育者的姿态,其实是处于一个高度浓缩然后相对夸张、相对强调某一方面的,但是对于一般儿童而言,你不可能以这样的一个姿态面对他,所以我们经常在说,蒙氏有一些理念是好的,不适合以这种方式持续地对待一个一般的儿童,对于一般儿童而言,并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做的很完美。我们说瑞吉欧强调“关系”就是这样。关系其实在于人相互之间的磨合当中有所出入,必然有的时候高一点,有的时候低一点,然后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蒙氏对老师的要求是达到一个完美状态,整个人身心灵三方面合一,这个要求很高,带有宗教性质和仪式化在里面。

华德福就更不同了。华德福的缘起是人智学的理论,当时是为了反科学的机械论提出来的,他们觉得科学在那个时候过度了,忽略了人的精神的部分,所以就提出了人治学,非常注重人的灵性这一块。华德福学校最初是针对小学到中学,研究的也不是学龄前儿童,但后来随着他的发展有了小学中学,就渐渐延续到前面幼儿园的部分,所以才出来了华德福的学前学校,根本上他的理论体系是服务于小学生以上的大孩子。他的理论延伸了,我们不能说他是错误的,但是某一些他对灵性对艺术对情感方面的强调到了极致。因为对于儿童成长而言,最重要的是一个平衡,平衡里面包括了精神,包括了生理成长,智力和情感都是重要的认知。但是华德福相对于把认知这一块淡化掉了,他甚至不赞成在早期给孩子学任何有知识含量的东西,不要“唤醒”孩子,让他自然发展,灵性最重要,精神胚胎最重要。

不管是蒙氏还是华德福的时代背景、价值观理论、哲学思想跟我们现在都是不相称的。华德福那个时代,他的圈子就像一个理想国或桃花源一样,蒙氏从一百多年以前开始,他当时研究的人群和我们目前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瑞吉欧是在二战之后发起的。他的发起是因为一些民族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等左翼力量开始发展而萌发的一个幼儿园的雏形。瑞吉欧的灵魂人物马拉古奇,这个名字估计很少人知道,他不用名字去命名他提出的这个理念,瑞吉欧是一个城镇的名字。马拉古奇这个人,只有研究理论的人才知道,但是教育界认为他的贡献是可以跟杜威齐名的,杜威在教育界里面是一个先驱人物,是最权威的一个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推翻过他的理论,而马拉古奇和他已经齐名了。我认为最和我们现代社会吻合的教育是瑞吉欧,因为时代是变迁的,文化性、价值观都应该与之匹配,不匹配的理念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在发展的。

Q:刚才提到蒙氏的起源着重在特殊儿童,华德福更着重在小学之后的阶段,而瑞吉欧是特别适合现代的学龄前的一般性的儿童。对不对?

A:对,瑞吉欧专注的重点就是学龄前。我感觉到这种理念的推广在中国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其实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属于生活在现代的,学龄前需要更多的引导。瑞吉欧的价值观很适合我们“三明治”人群,这些已经接受到现代思想的年轻父母是很开放民主的。

Q:相比于瑞吉欧来说,蒙氏和华德福有更多的实践者和摸索者,他们肯定也在反思或者是在不断地考虑他们的一种教育方法,现在是否也有相应的改良?

A:当然都有改良。国际上对蒙氏的理论评价是学术上不够开放。蒙特梭利之后的人物很少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他们自觉已经成体系了,不那么需要去吸纳别人的看法。蒙氏最初反对孩子进行一些社会性、假想性的活动,他认为那个是在“神游”,孩子不要跟他玩类似过家家想象性的游戏,他就应该在工作或操作教具。这一点现在没有那么绝对了,后面有很多的改良。蒙氏有一个很突出的贡献是对于儿童思维的数学方面的发展。

不过蒙氏这一套教学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他有一定的规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东西,按照他的模式进行操作,有一些孩子不喜欢这样子。一种孩子特别喜欢专注在物体上,研究这个物,还有一种孩子就是关心环境,环境里面有人,有事件发生,这两类孩子截然不同,第一类关心物的孩子,天生就非常专注,但是社交方面不大交流,不说话闷头玩,第二类的孩子就是关心环境,喜欢和人交流。这种性格是不适合蒙氏的,蒙氏会要求他不要这样子,有游戏要求规则在里面,虽然蒙氏是讲给孩子自由和爱,但是他有很多规则。他包括在工作的时候,不可以说话,不可以聊到别的地方去,不可以神游。因为在蒙特梭利研究的时候,他相当于一个实验室的环境,孩子待在里面,好象我们坐在研究室也是一样,在实验室有操作有教具,有一些任务给他,一对一互动,但是在一个环境里面就不同了,因为蒙氏当时没有那个环境,观察不到孩子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下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包括我们现在社会,有很多很多对孩子的纷扰,比如电子产品等等。那华德福更不用说,他根本就排斥电子,排斥一些机械的东西,工业化的现代的东西。

几个理念表面看起来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但是在瑞吉欧里,有些方面是做到极致的。比如说家长工作那一块,不是简单的沟通或者请家长来,我们还有很详尽的记录给家长,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家长非常清楚知道,他的孩子学了什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发展的。这个在其他教育体系里面没有的,一般只是老师会跟家长讲,某一个孩子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讲一个结果,不会讲整个过程那么漫长,过程也没有时间去讲

Q:这个很有意思。家长的确不太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干了什么,而他是怎么学会一样样东西的。我刚看到你们的记录中,比如说大家在说交通工具,谁第一个举手,谁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像剧本一样记录下来。你们是当场拍视频下来,回头再来描述的吗?

A:有一些是当堂记录的。记录是一个教学工具,有很多方式。除了详尽的文字稿,还有图片视频等各种演示。一般幼儿园的家校联系可能就一页两页上面简短的文字。我们的老师每天会做很多的记录。瑞吉欧的教学是以项目为单位的,就跟成人世界做一个项目一样,这跟其他教学不同,称为方案教学。现在中国的很多幼儿园,包括公立的幼儿园,也会做方案教学,但只是形式上是个主题,不称为方案项目,项目意味着儿童是参与这个项目推进的。而且儿童会生成一些想法纳入进去,主题是老师事先规划好的。

Q:你们做项目的频率是多高?像公立幼儿园是一个星期一个项目,比如说这个星期的项目是树叶,那个星期的项目是交通。

A:我们一般我们会定一到两个月,没有一个固定的必须完成的时间。比如做一个旅行的项目,会从各个方面来触及,从旅行的概念,到孩子做一个手工,了解出发点到目的地,然后我们还到树林里面做寻宝游戏,孩子国庆出去游玩自己打包行李,还有秋游,所有的都在里面。慢慢地深化,瑞吉欧也是提倡孩子不能肤浅地玩,他需要深入地玩。

Q:你学生物还有脑科学,又把儿童教育跟人的科学结合起来做这些创造性的探索,有没有想过以后还会回到高校里面继续做研究?

A:我没想那么远,我不知道,以前说话都是很决断,不可能怎么样。然后有一些朋友会提醒我,不要这样说,你可能以后还会有变化的,现在也不敢说了,觉得未来真不知道。我还是想要填补中国教育的一个空缺,中国的教育里面大部分是文科出来的,这个体系没有把科学纳入其中,甚至我们的教师都没有经过科学思维的培训,他们的教学模式,还是文科式的思维模式,所以这一块就是很大的空缺,需要去填补的。我也要感谢孩子让我成熟了不少,那天见我的博士导师,他说我是所有学生中变化最大的。所以未来或许还有一些变化吧。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选择童年汇相关推荐

  1. 童年汇老师教你如何给宝宝选玩具

    小积木:当宝宝9个月大时,父母可向其示范「互敲2个小积木」的动作,促进左右手的互动:10个月大时,鼓励宝宝把小积木放到父母的手上,练习定点放置物品:11-12个月大时,准备一个杯子,鼓励宝宝把小积木一 ...

  2. 汇佳学校体育|李佳憶:马术3年,我的成长与众不同

    马术,因其能够培养技巧.速度.耐力,又兼具品味.修养和骑士精神,逐渐成为国内许多家长青睐的时尚运动:却也因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让不少家庭中途退却. 在汇佳,有一位七年级的女孩子已经坚持练习马术3 ...

  3. 在线教育雪崩:藏在家长群里的“水军”消失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凤凰WEEKLY财经] ID:fhzkzk 作者:司雯雯 离开公司时,李哲尚未意识到,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正陷于一场巨大风暴.那些短期班的家长本来由李哲负责,作为在线教育头部公司作业帮的一 ...

  4. 计算机派位志愿填报技巧,海淀小升初哪些入学途径采取电脑派位 志愿又怎么填报 2021家长了解...

    近日有2021海淀小升初家长咨询在海淀小升初中哪些入学途径采取电脑派位?每种采取电脑派位的途径志愿又该如何填报?以2020升学政策为基准整理,海淀区小升初采用电脑随机派位录取的入学途径有公办初中登记入 ...

  5. 教师在家长群内表扬配合家长的话术

    教师们经常会在家长群众发布一些班级管理相关的信息,有些家长会回复,有些家长选择直接无视.那么对于配合的家长,教师是否应该回复进行表扬,这是一个问题.有的老师觉得没有必要,通知到家长就可以了.有的教师觉 ...

  6. 幼儿园教师怎么教计算机知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到底包含哪些,家长必知!...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一般需要经过这几步,综合考虑以下这几个因素. 首先,选择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家长们第一个考虑因素是幼儿园属于公立还是私立,并对私立和公立进行分析和比较.比如说,幼 ...

  7. 汇智动力——北大研究生的抉择!

    小时候,有算命先生说,我这辈子跟北大有不解之缘,我期盼着,期盼着,转眼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北大却依然在我千里之外.我一度以为算命先生打了诳语,直到遇见了他--一位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小哥,毫不尴尬的 ...

  8. 英语磁带与计算机磁带区别,小学英语教材配听力磁带 家长:谁还用复读机?...

    时间倒回十多年,大家听歌.听英语还是用磁带,复读机.录音机也是学生人手必备的学习用品.但在各种高端电子产品充斥的今天,再去找个录音机可能就非常困难了.这不?刚刚开学,就有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被难倒了,学校 ...

  9. 关于“校外”小饭桌就餐安全致全区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们: 你们好!我们是唐山市路北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同时也是我区各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春天已如约而至,疫情即将被我们战胜,我区中小学即将分批次开学,同学们又将重返熟悉的校园,投入有规律的学习 ...

最新文章

  1. 【Spring源码分析系列】bean的加载
  2. AI开发学习: 第一款AI药物诞生:英国公司“光速”制药碾压传统研发
  3. 大数据初学者必备的详细版学习路线图
  4. 系统新模块增加需要哪些步骤_防锈高效型干式地暖模块解决了装修施工配合的哪些难点?...
  5. Mesos源码分析(9): Test Framework的启动
  6. html datatype自定义,$.ajax中dataType为html实现地区显示效果
  7. Java基础:Collections集合、Map集合综合案例 —— 斗地主
  8. [C#学习]在多线程中如何调用Winform[转]
  9. http 协议基本格式
  10. 自定义Popwindow
  11. 跨平台 H264 H265/HEVC 编解码 硬件加速
  12. 【云计算】阿里云-pyodps处理指南
  13. Event-Driven架构设计消息处理系统
  14. u盘上传百度网盘照片显示服务器错误,百度云上传文件失败怎么办-百度云上传文件失败的解决方法 - 河东软件园...
  15. Flink Event Time , Processing Time 和 Ingestion Time概念
  16. 【微信小程序】图片选择、转码、压缩、预览、上传,file与base64
  17. 韩顺平老师的linux基础课(复习笔记)
  18. 笔记本计算机打开任务管理器,笔记本电脑按哪个键打开任务管理器
  19. 训练过程曲线分析:acc/loss/val_acc/val_loss【转载】
  20. 喜获蚂蚁offer,定级p7,面经分享,万字长文带你走完面试全过程

热门文章

  1. A5年终盘点:整理2013站长圈里的N多个盘点 N多个热点
  2. 月薪过万的UI设计师都具备哪些设计能力?
  3. 超级AI大脑 / springboot-openai
  4. flutter dialog中软键盘遮挡解决冲突
  5. 2021-01-12 腾讯CSIG一面
  6. 系统架构分析,C/S架构和B/S架构
  7. MOS管驱动芯片 IX4426 IX4427 IX4428
  8. IC设计行业中哪个岗位最适合转行?IC设计岗位详解
  9. 【个人Onenote笔记】整理+搬运
  10. 一套很好的C++学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