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Android的跨进程通信问题上时,总会问到Android的IPC机制,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按操作系统的中的描述,线程是CPU调度最小的单元,同时线程是一种有限的系统资源,而进程是指一个执行单元,在PC和移动设备上指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

在谈IPC机制时候核心的就是Binder的运作原理,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讲Android额Binder原理。

什么是Binder

关于Binder的定义,网上是这样的:Binder是跨进程通信方式、它实现了IBinder接口,是连接 ServiceManager的桥梁。不过这句话有点抽象,那Binder究竟是什么呢?或许下面的图能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基础概念

进程空间分配

在Linux的进程模型中,进程空间被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Kernel),即把进程内用户和内核隔离开来,其中用户空间的数据不可共享,而内核空间是可共享的,所以进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内核进行交互,称为系统调用。模型示意图如下:

Android跨进程通信( IPC )

在Android的进程模型中,一个进程不能直接操作或者访问另一个进程,即Android的进程是相互独立、隔离的。但Android的进程通信继承自Linux,所以Android的进程通信可以通过内核空间进行数据交互,在进而通过进程 的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进行数据交互,最终时间进程之间的通信。模型示意图如下:

而Binder的作用就是连接 两个进程内核空间的通道。

Binder 跨进程通信原理

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模型基于 Client - Server 模式,其原理模型如下图所示:

通过该模型可以发现: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 进程之间的交互都必须通过Binder驱动(使用 open 和 ioctl文件操作函数),而非直接交互。

其中: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进程属于进程空间的用户空间,不可进行进程间交互;Binder驱动 属于 进程空间的 内核空间,可进行进程间 & 进程内交互。

说明:Binder驱动 & Service Manager进程 属于 Android基础架构(即系统已经实现好了);而Client 进程 和 Server 进程 属于Android应用层(需要开发者自己实现)。所以,在进行跨进程通信时,开发者只需自定义Client & Server 进程 并 显式使用上述3个步骤,最终借助 Android的基本架构功能就可完成进程间通信。

说明:Binder请求的线程管理

  • Server进程会创建很多线程来处理Binder请求;
  • 管理Binder模型的线程是采用Binder驱动的线程池,并由Binder驱动自身进行管理,而不是由Server进程来管理的;
  • 一个进程的Binder线程数默认最大是16,超过的请求会被阻塞等待空闲的Binder线程,所以,在进程间通信时处理并发问题时,如使用ContentProvider时,它的CRUD(创建、检索、更新和删除)方法只能同时有16个线程同时工作。

Binder机制具体实现

Binder机制在 Android中的实现主要依靠 Binder类,其实现了IBinder 接口。例如,下面是Client进程调用Server进程的实现加法函数的实例。即Client进程 需要传两个整数给 Server进程,Server进程把相加后的结果返回给Client进程。

1,注册服务

Server进程通过Binder驱动 向 Service Manager进程注册服务,Server进程 创建 一个 Binder 对象,其中Binder 实体是 Server进程 在 Binder 驱动中的具体存在形式,该对象保存 Server 和 ServiceManager 的信息,Binder 驱动通过 内核空间的Binder实体找到用户空间的Server对象。下面是具体的代码实现:

    Binder binder = new Stub();// 步骤1:创建Binder对象 ->>分析1// 步骤2:创建 IInterface 接口类 的匿名类// 创建前,需要预先定义 继承了IInterface 接口的接口 -->分析3IInterface plus = new IPlus(){// 确定Client进程需要调用的方法public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实现IInterface接口中唯一的方法public IBinder asBinder(){ return null ;}
};// 步骤3binder.attachInterface(plus,"add two int");// 1. 将(add two int,plus)作为(key,value)对存入到Binder对象中的一个Map<String,IInterface>对象中// 2. 之后,Binder对象 可根据add two int通过queryLocalIInterface()获得对应IInterface对象(即plus)的引用,可依靠该引用完成对请求方法的调用// 分析完毕,跳出<-- 分析1:Stub类 -->public class Stub extends Binder {// 继承自Binder类 ->>分析2// 复写onTransact()@Override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具体逻辑等到步骤3再具体讲解,此处先跳过switch (code) { case Stub.add: { data.enforceInterface("add two int"); int  arg0  = data.readInt();int  arg1  = data.readInt();int  result = this.queryLocalIInterface("add two int") .add( arg0,  arg1); reply.writeInt(result);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回到上面的步骤1,继续看步骤2<-- 分析2:Binder 类 -->public class Binder implement IBinder{// Binder机制在Android中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Binder类,其实现了IBinder接口// IBinder接口:定义了远程操作对象的基本接口,代表了一种跨进程传输的能力// 系统会为每个实现了IBinder接口的对象提供跨进程传输能力// 即Binder类对象具备了跨进程传输的能力void attachInterface(IInterface plus, String descriptor);// 作用:// 1. 将(descriptor,plus)作为(key,value)对存入到Binder对象中的一个Map<String,IInterface>对象中// 2. 之后,Binder对象 可根据descriptor通过queryLocalIInterface()获得对应IInterface对象(即plus)的引用,可依靠该引用完成对请求方法的调用IInterface queryLocalInterface(Stringdescriptor) ;// 作用:根据 参数 descriptor 查找相应的IInterface对象(即plus引用)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定义:继承自IBinder接口的// 作用:执行Client进程所请求的目标方法(子类需要复写)// 参数说明:// code:Client进程请求方法标识符。即Server进程根据该标识确定所请求的目标方法// data:目标方法的参数。(Client进程传进来的,此处就是整数a和b)// reply:目标方法执行后的结果(返回给Client进程)// 注:运行在Server进程的Binder线程池中;当Client进程发起远程请求时,远程请求会要求系统底层执行回调该方法final class BinderProxy implements IBinder {// 即Server进程创建的Binder对象的代理对象类// 该类属于Binder的内部类}// 回到分析1原处
}<-- 分析3:IInterface接口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IPlus extends IInterface {// 继承自IInterface接口->>分析4// 定义需要实现的接口方法,即Client进程需要调用的方法public int add(int a,int b);
// 返回步骤2
}<-- 分析4:IInterface接口类 -->
// 进程间通信定义的通用接口
// 通过定义接口,然后再服务端实现接口、客户端调用接口,就可实现跨进程通信。
public interface IInterface
{// 只有一个方法:返回当前接口关联的 Binder 对象。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回到分析3原处
注册服务后,Binder驱动持有 Server进程创建的Binder实体

2,获取服务

Client进程 使用某个service前,须 通过Binder驱动 向 ServiceManager进程 获取相应的Service信息。可以使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3,使用服务

Client进程 根据获取到的 Service信息(Binder代理对象),通过Binder驱动 建立与 该Service所在Server进程通信的链路,并开始使用服务。具体的,Client进程将参数发送到Server进程,Server进程 根据Client进程要求调用 目标方法,并将目标方法的结果返回给Client进程。代码实现如下:

步骤1: Client进程 将参数(整数a和b)发送到Server进程// 1. Client进程 将需要传送的数据写入到Parcel对象中
// data = 数据 = 目标方法的参数(Client进程传进来的,此处就是整数a和b) + IInterface接口对象的标识符descriptorandroid.os.Parcel data = android.os.Parcel.obtain();data.writeInt(a); data.writeInt(b); data.writeInterfaceToken("add two int");;// 方法对象标识符让Server进程在Binder对象中根据"add two int"通过queryLocalIInterface()查找相应的IInterface对象(即Server创建的plus),Client进程需要调用的相加方法就在该对象中android.os.Parcel reply = android.os.Parcel.obtain();// reply:目标方法执行后的结果(此处是相加后的结果)// 2. 通过 调用代理对象的transact() 将 上述数据发送到Binder驱动binderproxy.transact(Stub.add, data, reply, 0)// 参数说明:// 1. Stub.add:目标方法的标识符(Client进程 和 Server进程 自身约定,可为任意)// 2. data :上述的Parcel对象// 3. reply:返回结果// 0:可不管// 注:在发送数据后,Client进程的该线程会暂时被挂起
// 所以,若Server进程执行的耗时操作,请不要使用主线程,以防止ANR// 3. Binder驱动根据 代理对象 找到对应的真身Binder对象所在的Server 进程(系统自动执行)
// 4. Binder驱动把 数据 发送到Server 进程中,并通知Server 进程执行解包(系统自动执行)
步骤2:Server进程根据Client进要求 调用 目标方法(即加法函数)// 1. 收到Binder驱动通知后,Server 进程通过回调Binder对象onTransact()进行数据解包 & 调用目标方法public class Stub extends Binder {// 复写onTransact()@Override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code即在transact()中约定的目标方法的标识符switch (code) { case Stub.add: { // a. 解包Parcel中的数据data.enforceInterface("add two int"); // a1. 解析目标方法对象的标识符int  arg0  = data.readInt();int  arg1  = data.readInt();// a2. 获得目标方法的参数// b. 根据"add two int"通过queryLocalIInterface()获取相应的IInterface对象(即Server创建的plus)的引用,通过该对象引用调用方法int  result = this.queryLocalIInterface("add two int") .add( arg0,  arg1); // c. 将计算结果写入到replyreply.writeInt(result);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2. 将结算结果返回 到Binder驱动
步骤3:Server进程 将目标方法的结果(即加法后的结果)返回给Client进程// 1. Binder驱动根据 代理对象 沿原路 将结果返回 并通知Client进程获取返回结果// 2. 通过代理对象 接收结果(之前被挂起的线程被唤醒)binderproxy.transact(Stub.ADD, data, reply, 0);reply.readException();;result = reply.readInt();}
}

如果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的话,栖流程如下:

那为什么Android会重写进程的通信机制,而不直接使用Linux提供的进程通信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高效:Binder数据拷贝只需要一次,而管道、消息队列、Socket都需要2次;通过驱动在内核空间拷贝数据,不需要额外的同步处理;
安全性高:Binder 机制为每个进程分配了 UID/PID 来作为鉴别身份的标示,并且在 Binder 通信时会根据 UID/PID 进行有效性检测;传统的进程通信方式对于通信双方的身份并没有做出严格的验证。如,Socket通信 ip地址是客户端手动填入,容易出现伪造
使用简单:采用Client/Server 架构,实现面向对象的调用方式,即在使用Binder时就和调用一个本地对象实例一样。

再谈Android Binder跨进程通信原理相关推荐

  1. Binder跨进程通信原理(一):动态内核加载模块

    先上一张Binder 的工作流程图.(如果不清晰,可以 复制图片链接到浏览器 或 保存到本地 查看,我经常都是这样看图的哈) 一开始上手,陌生的东西比较多,But,其实并不复杂.喔,流程图是用 Pro ...

  2. Binder跨进程通信原理(三):Binder IPC实现原理

    1. 动态内核可加载模块 && 内存映射 正如上一章所说, 跨进程通信是需要内核空间做支持的. 传统的 IPC 机制如 管道, Socket, 都是内核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内核支持来实 ...

  3. Binder跨进程通信原理(二):内存映射mmap原理分析

    一直都对内存映射文件这个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它和虚拟内存有什么区别,而且映射这个词也很让人迷茫,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下面,我先解释一下我对映射这个词的理解,再区分一下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之后,什么是内 ...

  4. 【Binder】Android 跨进程通信原理解析

    前言 在Android开发的过程中,用到跨进程通信的地方非常非常多,我们所使用的Activity.Service等组件都需要和AMS进行跨进程通信,而这种跨进程的通信都是由Binder完成的. 甚至一 ...

  5. Android的跨进程通信

    Android系统的跨进程简介 为什么不能直接跨进程通信? 为了安全考虑,应用之间的内存是无法互相访问的,各自的数据都存在于自身的内存区域内. 如何跨进程通信? 要想跨进程通信,就要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访 ...

  6. Android Messenger跨进程通信相关学习总结

    Messenger是什么? Messenger是对AIDL的封装,AIDL又是基于Binder机制实现的,使用Messenger能使我们更简单的实现进程间通信 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免于自己去定义.aidl ...

  7. Android跨进程通信Binder机制与AIDL实例

    文章目录 进程通信 1.1 进程空间划分 1.2 跨进程通信IPC 1.3 Linux跨进程通信 1.4 Android进程通信 Binder跨进程通信 2.1 Binder简介 2.2 Binder ...

  8. Android组件化跨进程通信框架Andromeda解析

    关于组件化 随着项目结构越来越庞大,模块与模块间的边界逐渐变得不清晰,代码维护越来越困难,甚至编译速度都成为影响开发效率的瓶颈. 组件化拆分是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解决模块间的耦合关系.将通用模块 ...

  9. 【朝花夕拾】Android跨进程通信总结篇

    前言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andy-songwei/p/10256379.html 只要是面试高级工程师岗位,Android跨进程通信就是最受面试官青睐的知识点之一. ...

最新文章

  1. 一点小兴趣,一份小生意
  2. emacs python plugin_使用 python 扩展 emacs
  3. 路由表及路由的选择算法
  4. 命令行编译 WRK ,windbg 调试
  5. Java文件能编译成lib吗_Makefile用于将一些.cpp和.h编译成lib
  6. JS代码 是否显示横竖条
  7. C++:编译实验之LR分析器
  8.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问题
  9. maven坐标Dependencies和Exclusions详解
  10. 手机电脑自适应导航源码php,自适应各终端懒人网址导航源码 v1.6
  11. 小米MIX 2最简单卡刷开发版启用root权限的方法
  1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支付不了,23日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网上报名...
  13. php微信里面换行符,如何在字符串中间加换行符js微信小程序实现人脸识别
  14. web-h264流媒体验证方案
  15. 分享29个超赞的响应式Web设计
  16. 苹果电容笔和apple pencil区别是什么?值得入手的电容笔品牌排行榜
  17. 极客时间 资源_极客学校:学习Windows 7 –资源访问
  18. 基于词向量空间专业化的动词类跨语言归纳与迁移
  19. 华为eNSP配置防火墙进入web界面
  20. 基于GNSS的CGCS2000数据处理技术综述

热门文章

  1. 药品初级包装标签-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网页前端知识汇总(四)——网页前端搜索框用get或者post提交方式的区别
  3. 【信息汇总】国际“顶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会议大搜罗--附排名接收率
  4. android camera 3d特效 详解与进阶
  5. 仿效小米商城静态页码html+css
  6. (2011-05-12 旧博文搬家)BOX2D_坦克大战
  7. python2.7 安装pypcap出错 pcap.h not found
  8. [luogu p1088] 火星人
  9. 注册编辑已被管理员停用
  10. 人人开源之renren-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