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lib.csdn.net/article/deeplearning/46182

paper链接: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

&创新点

设计Region Proposal Networks【RPN】,利用CNN卷积操作后的特征图生成region proposals,代替了Selective Search、EdgeBoxes等方法,速度上提升明显;

训练Region Proposal Networks与检测网络【Fast R-CNN】共享卷积层,大幅提高网络的检测速度。

&问题是什么

继Fast R-CNN后,在CPU上实现的区域建议算法Selective Search【2s/image】、EdgeBoxes【0.2s/image】等成了物体检测速度提升上的最大瓶颈。

&如何解决问题

测试过程

Faster R-CNN统一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可以简单看作RPN网络+Fast R-CNN网络。

注意:上图Fast R-CNN中含特有卷积层,博主认为不是所有卷积层都参与共享。

  1. 首先向CNN网络【ZF或VGG-16】输入任意大小图片;
  2. 经过CNN网络前向传播至最后共享的卷积层,一方面得到供RPN网络输入的特征图,另一方面继续前向传播至特有卷积层,产生更高维特征图;
  3. 供RPN网络输入的特征图经过RPN网络得到区域建议和区域得分,并对区域得分采用非极大值抑制【阈值为0.7】,输出其Top-N【文中为300】得分的区域建议给RoI池化层;
  4. 第2步得到的高维特征图和第3步输出的区域建议同时输入RoI池化层,提取对应区域建议的特征;
  5. 第4步得到的区域建议特征通过全连接层后,输出该区域的分类得分以及回归后的bounding-box。

解释分析

RPN网络结构是什么?实现什么功能?具体如何实现?

单个RPN网络结构如下图:

注意:上图中卷积层/全连接层表示卷积层或者全连接层,作者在论文中表示这两层实际上是全连接层,但是网络在所有滑窗位置共享全连接层,可以很自然地用n×n卷积核【论文中设计为3×3】跟随两个并行的1×1卷积核实现,文中这么解释的,博主并不是很懂,尴尬。

功能:实现attention机制,如图所示,RPN在CNN卷积层后增加滑动窗口操作以及两个卷积层完成区域建议功能,第一个卷积层将特征图每个滑窗位置编码成一个特征向量,第二个卷积层对应每个滑窗位置输出k个区域得分和k个回归后的区域建议,并对得分区域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后输出得分Top-N【文中为300】区域,告诉检测网络应该注意哪些区域,本质上实现了Selective Search、EdgeBoxes等方法的功能。

具体实现: 
①首先套用ImageNet上常用的图像分类网络,本文中试验了两种网络:ZF或VGG-16,利用这两种网络的部分卷积层产生原始图像的特征图;

② 对于①中特征图,用n×n【论文中设计为3×3,n=3看起来很小,但是要考虑到这是非常高层的feature map,其size本身也没有多大,因此9个矩形中,每个矩形窗框都是可以感知到很大范围的】的滑动窗口在特征图上滑动扫描【代替了从原始图滑窗获取特征】,每个滑窗位置通过卷积层1映射到一个低维的特征向量【ZF网络:256维;VGG-16网络:512维,低维是相对于特征图大小W×H,typically~60×40=2400】后采用ReLU,并为每个滑窗位置考虑k种【论文中k=9】可能的参考窗口【论文中称为anchors,见下解释】,这就意味着每个滑窗位置会同时预测最多9个区域建议【超出边界的不考虑】,对于一个W×H的特征图,就会产生W×H×k个区域建议;

③步骤②中的低维特征向量输入两个并行连接的卷积层2:reg窗口回归层【位置精修】和cls窗口分类层,分别用于回归区域建议产生bounding-box【超出图像边界的裁剪到图像边缘位置】和对区域建议是否为前景或背景打分,这里由于每个滑窗位置产生k个区域建议,所以reg层有4k个输出来编码【平移缩放参数】k个区域建议的坐标,cls层有2k个得分估计k个区域建议为前景或者背景的概率.

Anchors是什么?有什么用? 
Anchors是一组大小固定的参考窗口:三种尺度{128^2,256^2,512^2}×三种长宽比{1:1,1:2,2:1},如下图所示,表示RPN网络中对特征图滑窗时每个滑窗位置所对应的原图区域中9种可能的大小,相当于模板,对任意图像任意滑窗位置都是这9中模板。继而根据图像大小计算滑窗中心点对应原图区域的中心点,通过中心点和size就可以得到滑窗位置和原图位置的映射关系,由此原图位置并根据与Ground Truth重复率贴上正负标签,让RPN学习该Anchors是否有物体即可。

作者在文中表示采用Anchors这种方法具有平移不变性,就是说在图像中平移了物体,窗口建议也会跟着平移。同时这种方式也减少了整个模型的size,输出层512×(4+2)×9=2.8×10^4个参数【512是前一层特征维度,(4+2)×9是9个Anchors的前景背景得分和平移缩放参数】,而MultiBox有1536×(4+1)×800=6.1×10^6个参数,而较小的参数可以在小数据集上减少过拟合风险。

当然,在RPN网络中我们只需要找到大致的地方,无论是位置还是尺寸,后面的工作都可以完成,这样的话采用小网络进行简单的学习【估计和猜差不多,反正有50%概率】,还不如用深度网络【还可以实现卷积共享】,固定尺度变化,固定长宽比变化,固定采样方式来大致判断是否是物体以及所对应的位置并降低任务复杂度。

Anchors为什么考虑以上三种尺度和长宽比?

文中对Anchors的尺度以及长宽比选取进行了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实在VGG-16模型下,采用PASCAL VOC 2007训练集和PASCAL VOC 2007测试集得到。相比于只采用单一尺度和长宽比,单尺度多长宽比和多尺度单长宽比都能提升mAP,表明多size的anchors可以提高mAP,作者在这里选取了最高mAP的3种尺度和3种长宽比。

如何处理多尺度多长宽比问题?即如何使24×24和1080×720的车辆同时在一个训练好的网络中都能正确识别?

文中展示了两种解决多尺度多长宽比问题:一种是使用图像金字塔,对伸缩到不同size的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虽然有效但是费时; 
另一种是使用滤波器金字塔或者滑动窗口金字塔,对输入图像采用不同size的滤波器分别进行卷积操作,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枚举图像或者滤波器size; 
作者提出了一种叫Anchors金字塔的方法来解决多尺度多长宽比的问题,在RPN网络中对特征图滑窗时,对滑窗位置中心进行多尺度多长宽比的采样,并对多尺度多长宽比的anchor boxes区域进行回归和分类,利用Anchors金字塔就仅仅依赖于单一尺度的图像和特征图和单一大小的卷积核,就可以解决多尺度多长宽比问题,这种对推荐区域采样的模型不管是速度还是准确率都能取得很好的性能。

同传统滑窗方法提取区域建议方法相比,RPN网络有什么优势?

传统方法是训练一个能检测物体的网络,然后对整张图片进行滑窗判断,由于无法判断区域建议的尺度和长宽比,所以需要多次缩放,这样找出一张图片有物体的区域就会很慢; 
虽然RPN网络也是用滑动窗口策略,但是滑动窗口实在卷积层特征图上进行的,维度较原始图像降低了很多倍【中间进行了多次max pooling 操作】,RPN采取了9种不同尺度不同长宽比的anchors,同时最后进行了bounding-box回归,即使是这9种anchors外的区域也能得到一个跟目标比较接近的区域建议。

训练过程

RPN网络预训练

       样本来源                   ILSVRC 20XX         

样本中只有类别标签; 
文中一带而过RPN网络被ImageNet网络【ZF或VGG-16】进行了有监督预训练,利用其训练好的网络参数初始化; 
用标准差0.01均值为0的高斯分布对新增的层随机初始化。

Fast R-CNN网络预训练

       样本来源                   ILSVRC 20XX         

样本中只有类别标签; 
文中一带而过Fast R-CNN网络被ImageNet网络【ZF或VGG-16】进行了有监督预训练,利用其训练好的网络参数初始化。

RPN网络微调训练

样本 来源:PASCAL VOC
正样本 与Ground Truth相交IoU最大的anchors【以防后一种方式下没有正样本】+与Ground Truth相交IoU>0.7的anchors
负样本 与Ground Truth相交IoU<0.3的anchors

PASCAL VOC 数据集中既有物体类别标签,也有物体位置标签; 
正样本仅表示前景,负样本仅表示背景; 
回归操作仅针对正样本进行; 
训练时弃用所有超出图像边界的anchors,否则在训练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难以处理的修正误差项,导致训练过程无法收敛; 
对去掉超出边界后的anchors集采用非极大值抑制,最终一张图有2000个anchors用于训练【详细见下】; 
对于ZF网络微调所有层,对VGG-16网络仅微调conv3_1及conv3_1以上的层,以便节省内存。

SGD mini-batch采样方式:同Fast R-CNN网络,采取”image-centric”方式采样,即采用层次采样,先对图像取样,再对anchors取样,同一图像的anchors共享计算和内存。每个mini-batch包含从一张图中随机提取的256个anchors,正负样本比例为1:1【当然可以对一张图所有anchors进行优化,但由于负样本过多最终模型会对正样本预测准确率很低】来计算一个mini-batch的损失函数,如果一张图中不够128个正样本,拿负样本补凑齐。

训练超参数选择:在PASCAL VOC数据集上前60k次迭代学习率为0.001,后20k次迭代学习率为0.0001;动量设置为0.9,权重衰减设置为0.0005。

Fast R-CNN网络微调训练

样本 来源:PASCAL VOC
正样本 Ground Truth +与Ground Truth相交IoU>阈值的区域建议
负样本 与Ground Truth相交IoU<阈值的区域建议

PASCAL VOC 数据集中既有物体类别标签,也有物体位置标签; 
正样本表示每类物品的Ground Truth以及与Ground Truth重叠度超过某一阈值的区域建议,负样本表示同Ground Truth重叠度小于某一阈值的区域建议; 
回归操作仅针对正样本进行。

RPN网络、Fast R-CNN网络联合训练 
训练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RPN网络、Fast R-CNN网络联合训练是为了让两个网络共享卷积层,降低计算量。 
文中通过4步训练算法,交替优化学习至共享特征: 
① 进行上面RPN网络预训练,和以区域建议为目的的RPN网络end-to-end微调训练; 
② 进行上面Fast R-CNN网络预训练,用第①步中得到的区域建议进行以检测为目的的Fast R-CNN网络end-to-end微调训练【此时无共享卷积层】; 
③ 使用第②步中微调后的Fast R-CNN网络重新初始化RPN网络,固定共享卷积层【即设置学习率为0,不更新】,仅微调RPN网络独有的层【此时共享卷积层】; 
④ 固定第③步中共享卷积层,利用第③步中得到的区域建议,仅微调Fast R-CNN独有的层,至此形成统一网络如上图所示。

解释分析

  1. RPN网络中bounding-box回归怎么理解?同Fast R-CNN中的bounding-box回归相比有什么区别? 
    对于bounding-box回归,采用以下公式:

    tx=(x−xa)/waty=(y−ya)/ha
    tw=log(w/wa)th=log(h/ha)
    t∗x=(x∗−xa)/wat∗y=(y∗−ya)/ha
    t∗w=log(w∗/wa)t∗h=log(h∗/ha)

    其中,x,y,w,h表示窗口中心坐标和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变量x,xa和x∗分别表示预测窗口、anchor窗口和Ground Truth的坐标【y,w,h同理】,因此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从anchor窗口到附近Ground Truth的bounding-box 回归;

    RPN网络中bounding-box回归的实质其实就是计算出预测窗口。这里以anchor窗口为基准,计算Ground Truth对其的平移缩放变化参数,以及预测窗口【可能第一次迭代就是anchor】对其的平移缩放参数,因为是以anchor窗口为基准,所以只要使这两组参数越接近,以此构建目标函数求最小值,那预测窗口就越接近Ground Truth,达到回归的目的;

    文中提到, Fast R-CNN中基于RoI的bounding-box回归所输入的特征是在特征图上对任意size的RoIs进行Pool操作提取的,所有size RoI共享回归参数,而在Faster R-CNN中,用来bounding-box回归所输入的特征是在特征图上相同的空间size【3×3】上提取的,为了解决不同尺度变化的问题,同时训练和学习了k个不同的回归器,依次对应为上述9种anchors,这k个回归量并不分享权重。因此尽管特征提取上空间是固定的【3×3】,但由于anchors的设计,仍能够预测不同size的窗口。

  2. 文中提到了三种共享特征网络的训练方式? 
    ① 交替训练 
    训练RPN,得到的区域建议来训练Fast R-CNN网络进行微调;此时网络用来初始化RPN网络,迭代此过程【文中所有实验采用】;

    ② 近似联合训练 
    如上图所示,合并两个网络进行训练,前向计算产生的区域建议被固定以训练Fast R-CNN;反向计算到共享卷积层时RPN网络损失和Fast R-CNN网络损失叠加进行优化,但此时把区域建议【Fast R-CNN输入,需要计算梯度并更新】当成固定值看待,忽视了Fast R-CNN一个输入:区域建议的导数,则无法更新训练,所以称之为近似联合训练。实验发现,这种方法得到和交替训练相近的结果,还能减少20%~25%的训练时间,公开的python代码中使用这种方法;

    ③ 联合训练 
    需要RoI池化层对区域建议可微,需要RoI变形层实现,具体请参考这片paper:Instance-aware Semantic Segmentation via Multi-task Network Cascades。

  3. 图像Scale细节问题? 
    文中提到训练和检测RPN、Fast R-CNN都使用单一尺度,统一缩放图像短边至600像素; 
    在缩放的图像上,对于ZF网络和VGG-16网络的最后卷积层总共的步长是16像素,因此在缩放前典型的PASCAL图像上大约是10像素【~500×375;600/16=375/10】。

    网上关于Faster R-CNN中三种尺度这么解释: 
    原始尺度:原始输入的大小,不受任何限制,不影响性能; 
    归一化尺度:输入特征提取网络的大小,在测试时设置,源码中opts.test_scale=600。anchor在这个尺度上设定,这个参数和anchor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想要检测的目标范围; 
    网络输入尺度:输入特征检测网络的大小,在训练时设置,源码中为224×224。 
    以上6行博主并不懂,还需要仔细研究源码。

  4. 理清文中anchors的数目。 
    文中提到对于1000×600的一张图像,大约有20000(~60×40×9)个anchors,忽略超出边界的anchors剩下6000个anchors,利用非极大值抑制去掉重叠区域,剩2000个区域建议用于训练; 
    测试时在2000个区域建议中选择Top-N【文中为300】个区域建议用于Fast R-CNN检测。

Faster R-CNN论文详解相关推荐

  1. Fast R-CNN论文详解

    Fast R-CNN论文详解 作者:ture_dream &创新点 规避R-CNN中冗余的特征提取操作,只对整张图像全区域进行一次特征提取: 用RoI pooling层取代最后一层max po ...

  2. YOLO v1论文详解

    YOLO v1:一体化的,实时物体检测 声明:笔者翻译论文仅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博文,谢谢! 源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506.02640.pdf 注:文 ...

  3. KernelGAN论文详解分享

    KernelGAN- Blind Super-Resolution Kernel Estimation using an Internal-GAN论文详解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 ...

  4. RepVGG论文详解

    RepVGG 论文详解 RepVGG 是截止到 2021.2.9 日为止最新的一个轻量级网络架构.在我的测试中,其在安霸 CV22 上的加速效果不如 ShuffleNet v2.根据作者的描述,Rep ...

  5. [3D检测系列-PV-RCNN] PV-RCNN论文详解、PV-RCNN代码复现、包含官网PV-RCNN预训练权重及报错问题

    [3D检测系列-PV-RCNN] PV-RCNN论文详解.PV-RCNN代码复现 一.论文详解 1.3D voxel CNN 2.体素到关键点场景编码 2.1.关键点抽样 2.2.体素抽象 3.VSA ...

  6. 智能城市dqn算法交通信号灯调度_博客 | 滴滴 KDD 2018 论文详解:基于强化学习技术的智能派单模型...

    原标题:博客 | 滴滴 KDD 2018 论文详解:基于强化学习技术的智能派单模型 国际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会议 KDD 2018 在伦敦举行,今年 KDD 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共 1480 篇论文投递,共 ...

  7. 【深度学习系列】卷积神经网络CNN原理详解(一)——基本原理(1)

    上篇文章我们给出了用paddlepaddle来做手写数字识别的示例,并对网络结构进行到了调整,提高了识别的精度.有的同学表示不是很理解原理,为什么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简单的神经网络(如多层感知机)都可 ...

  8. 视频分类之 UCF-101 上的 CNN 方法详解

    视频分类之 UCF-101 上的 CNN 方法详解 Code at Github: https://github.com/sujiongming/UCF-101_video_classificatio ...

  9. transfromer-XL论文详解

    transfromer-XL论文详解 – 潘登同学的NLP笔记 文章目录 transfromer-XL论文详解 -- 潘登同学的NLP笔记 Vanilla Transformer Segment-Le ...

  10. ShuffleNetv2论文详解

    ShuffleNet v2 论文详解 近期在研究轻量级 backbone 网络,我们所熟悉和工业界能部署的网络有 MobileNet V2.ShuffleNet V2.RepVGG 等,本篇博客是对 ...

最新文章

  1. c语言实现python列表_C语言实现的Python扩展模块
  2. Winform中设置多条Y轴时新增的Y轴刻度不显示问题解决
  3. GDCM:gdcm::FileChangeTransferSyntax的测试程序
  4. vue笔记(二)Vue-class与style、事件、计算属性、数据监听、指令+自定义指令、过滤器
  5. shiro学习(20): 自定义过滤规则
  6. Java多线程系列---“JUC锁”01之 框架
  7. 容器编排技术 -- Google Computer Engine入门
  8. 容量法和库仑法的异同点_卡尔费休滴定仪容量法与库仑法有什么区别
  9. 转:Socket编程知识必学
  10. git的SSH上传方式
  11. 全球第一开源ERP Odoo操作手册 数据库简介
  12. android 收货地址功能,22、【收货地址管理模块】——收货地址增、删、改、查、分页列表、地址详情的功能开发...
  13. python无头浏览器兼容问题_docker+python无头浏览器爬虫
  14. 时间或许从未流逝,而人在氧化新陈代谢与日升日落中,以自己为坐标,定义了时间!...
  15. 利用input[type=range]制作一个简易的音乐播放器
  16. openstack下创建windows虚机出现do_hivex_close
  17. 计算机 蓝牙鼠标卡顿,罗技蓝牙鼠标卡顿是怎么回事
  18. 【xyplorer】通过右键新建word文件
  19. GCN的Python实现与源码分析
  20. python游戏功能_python 游戏(龙的国度)

热门文章

  1. boost::mp11::mp_replace_second相关用法的测试程序
  2. boost::mp11::mp_eval_or相关用法的测试程序
  3. boost::hana::any_of用法的测试程序
  4. hana::detail::variadic::split_at用法的测试程序
  5. GDCM:gdcm::PixelFormat的测试程序
  6. boost::pointer_traits用法实例
  7. Boost:基于Boost的HTTP客户端的程序
  8. ITK:使用FFT与输入图像的掩码图像进行归一化相关
  9. VTK:可视化之NamedColors
  10. OpenCV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的图像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