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杨中科

来自:如鹏网http://rupeng.com/forum/tj-9034-47575.html

正文:

有很多同学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到底应不应该考研?”,很多同学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今天在这里向同学们统一解答一下。

“考研”这个词围绕在我们每个人周围,学校海报栏中最大的广告一定是考研培训班的,不仅很霸道的贴满所有区域,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校书店里卖的最火的书一定是考研的辅导书;每到临近考研,学校里的自习室、图书馆一定被考研的同学长期“占座”;同学们之间经常聊的也是“你考不考研,想考哪儿的研?”,仿佛不想考研就是没追求的表现。
到考研报名的时候每个班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了名,问到选择考研的原因,回答一般都是:“大家都考研”、“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工作不好找,只能读研争取好的发展”、“读研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想读研进一步深造,研究专业知识”、“我一直成绩很好,不读研可惜了”、“我父母让我考研”。

首先我对一些同学的误解进行一一破解。

误解一、“大家都考研,我也考”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特点,就像葛优在广告里说的那样“哪儿人多我去哪儿,我就是相信群众”。在大街上大家都爱往扎堆儿的地方走;在火车站里哪怕不知道哪儿是进站口,只要跟着大流走,一般都不会走错;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也经常选择其他班级去过的地方玩儿。因为“跟着大伙走,一定不会有错”。在很多情况下“哪儿人多我去哪儿”是非常合理的一种“选择”方式,因为根据概率来讲,大部分人选择的道路有非常大的概率是正确的道路。好像根据这种说法,“大家都考研,我也就考研”是非常合理的一种想法,可是实际并非如此,因为考研和上边举的这些例子有太多的不同。

首先,目的性不一样。逛街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目的就是“看热闹”,人越多的地方肯定越热闹;在火车站里,几乎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进站”,因此跟着大家走也肯定没错;班级活动,大家的目的都是“玩儿好”,其他班级都选择的地方肯定都挺好玩。可是考研却不一样,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考研成功读研”,注意“读研”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读研”,因此“读研”的目的才是“考研”的目的。很显然,不同的同学考研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是为了考更高的学位,增光耀祖、显耀门庭;有的同学是为了读研、读博,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同学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拿更高的文凭,找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学是为了跨专业考研,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的同学是为了能从普通大学考入名校,圆自己的“名校梦”。看似大家的共同目标都是“考研”,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如果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就加入考研大军的话,无疑是成为了“群体性盲动”大军中的一员。

其次,选择错误路线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大街上有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专门找托儿撑场面的,如果被托儿吸引到这里,却发现没什么意思的话,大不了再去其他的地方;火车站中偶尔也会有临时性的调度,你随大流到了目的地以后却发现,其实那些人是出站,大不了再走回头路重新找进站口;选其他班级都选择活动线路的后才发现其他班的同学太低级趣味了,不符合你们的喜好,大不了这次玩儿的不开心,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是考研就不一样了,考研失败了的话,就业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再找合适的工作非常难;即使考研成功了,上研以后才发现研究生生活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各种原因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发展还不如那些没上研的同学。一旦考研这条路选择错了,你是没法走回头路的。

从众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担责任,不用担心选错了道路造成的后果,因为“大不了大家一起死” 。“死亡率”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死亡率只有0%和100%,因此在决定从众之前,需要掂量一下是否这件事情是否值得“”。
在决定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千万不能有“大家都考,我也考”的想法,考研还是不考研,都请“给我一个理由先!”,找到了理由,再往下看。

误解二、“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

很多同学从上大一开始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理由很简单“上小学的目的是上初中,上初中的目的是上高中,上高中的目的是上大学,上了大学当然要读研了”,“我一直成绩很好,不读研可惜了”,在这些同学心中,人的前进就是不停的考,有同学在如鹏网上发过一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笑话就很能反映这个现象:“学士上面是硕士,硕士上面是博士,博士上面是博士后,那博士后上面呢? 如果你够勇敢再读2年是勇士,再读5年是壮士,再读7年是烈士,烈士以后呢? 教育部会推出圣斗士,读满2年是青铜圣斗士,5年是白银圣斗士,7年是黄金圣斗士。毕业以后愿意再读上去的女孩子有机会考出--雅典娜”。
如鹏网的朱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认识的一个人,学习非常厉害,上大学、考硕士、考博士,都是一路顺风,毕业后又考过了司法考试(难度非常高的考试),能考得试都让他考过了,然后发现自己“没得可考”了,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最后只好进入法院工作,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实际的工作,找不到以前那种考试时春风得意的感觉,每天都要处理很多自己不愿意处理的事情,最后竟然精神分裂进入了精神病院。
上大学的目标不只有“考研”这一条所谓的“出路”。按照严格的区分,研究生是为有志于从事本专业深层次理论知识钻研而设置的,其培养的目的是“研究员”甚至“科学家”。但是,由于大学扩招、国家产业结果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严重下降,而“研究生扩招”则可以暂时“饮鸩止渴”性质的提升所谓的“就业率”,同时,有些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也想利用“研究生扩招”大捞一把,因此他们利用在社会上、媒体上的话语权,大肆鼓吹“本科毕业以后还是考研好”,这更是使得很多同学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

同学们可能已经看到了我在上边给“出路”两个字加了双引号,的确,考研不是本科生的“出路”,因为“考研、读研”只是过程,不是出路,除非你想一辈子考呀考,以死前考上“雅典娜研究生学位”为目标,否则一切过程的真正的目标都是“工作、赚钱、娶媳妇、生孩子、养二老、买房、买车、买油、买面……买坟”,你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应该围绕这个最终目标而进行规划。
不要把“考研”当成唯一的出路,考虑自己的情况,考虑“工作、赚钱”这一终极目标,做出自己的决定。

误解三、“现在工作不好找,只能读研争取好的发展”
这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决定考研的理由,因为听说毕业工作不好找,害怕“毕业即失业”,因此把希望寄托于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有的同学则是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没有工作所需要的本领,害怕面对找工作,“考上研究生就能多争取两三年学习时间,上了研一定好好学”。
现在的工作真那么不好找吗?就业机会真的那么少吗?别的专业我不敢妄加评论,看这篇文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可能毕业以后要从事IT相关工作的,根据我工作这些年接触的来看,很多IT企业有“人才荒”的现象,也就是很多职位长期缺人,招不到人。有同学听到这里疑惑了“怎么可能缺人呢?每年毕业这么多学生?”,有一句话很伤人、也很找骂,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企业不是招要饭的,不是随便招一个阿猫阿狗凑数就行;企业要招的是能帮它赚钱的能人”。

难道是企业里对学生们的要求太高了吗?来听听企业招聘人员的评论吧:
“招聘启事发出去了,邮箱很快就被简历撑爆了,但是大部分简历都是只有个人信息、专业课程设置、从小学到大学的考学履历,最后跟着一封热情洋溢、废话连篇,却空无一物的求职信,好像这几千份简历都像是一个人的简历一样,没有丝毫自己的特色。真不知道除了他满足我们在招聘启事中说的‘2010届应届生’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条件满足。”
“一个学生来应聘网络管理员,我问他一台计算机连不上网了,有可能有哪些问题,你会怎么进行故障排除。那个同学竟然支支吾吾半天,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出来,哪怕说一句‘可能是网线断了’都行呀!”
“一个学生来应聘软件工程师,我问让他写一个打印菱形的控制台程序,这是C语言教材上前几页的最简单的程序,竟然愣了半天一行代码都写不出来,问他当时C语言考试是怎么过的,他回答的很干脆‘就那么过的’!”

其实企业里对应届生要求并不高。比如对于软件开发职位的学生来说,企业里的要求就是“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不需要你懂这个工具、那个工具,不需要你会这个语言、那个语言,不需要你懂这个框架、那个框架,只要“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那些工具、语言、框架公司只要培训一下就可以掌握,“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也不是只有聪明的学生才能具备的品质,只要智商正常,平时多动手、多写程序,成为“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一点都不困难。可是实际情况是,纵观一个有50个学生的班级,有10个人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有10个人对本专业完全不感兴趣,有10个人迷迷糊糊,有10个人只会死读书,还有5个人今天学两页C语言、明天学两页Java、后天学两招黑客技术,真正能踏实下心来多动手、多写程序的能有两三个就相当不错了。

有一个笑话大家都听说过:

有两个人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一个人忙伏下身去系鞋带。
另一个人问:“你系什么鞋带啊?你难道还能跑得过老虎吗?”
这个人说:“我那能跑得过老虎啊。不过我只要跑的过你就行了!”

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名列前三名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成为被企业相中的两三个人却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多动手、多写程序”,而你只要“多动手、多写程序”就足够了。有同学会问“我们班的同学都看了如鹏网的这篇文章,那岂不是他们都和我一起努力竞争了,我又没有优势了?”,同学们太高看我了,我没那么大的能量,我不比游戏更能吸引同学,很多你的同学根本不会看到我这篇文章,哪怕有人看到也只会随便瞄一眼,而能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的则又少之又少,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并且相信我讲的这些道理并且长期坚持照着做的能多一个我就很欣慰了。

因此那些害怕工作不好找而想考研逃避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只要你能比身边的同学多努力一小点儿,就可以很轻松达到企业对应届生的要求。及时那些大一、大二、大三都玩儿过来的同学也不必担心,踏实下心来,用剩下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强化一下自己,想搞编程的吃准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多练、多写,想搞网络管理的同学报一个思科培训班苦练实际的技能,想搞嵌入式开发的同学弄个开发板把常用的嵌入式功能实现……,相信半年之后达到企业的要求轻而易举。
如果你只是怕工作不好找而考研的同学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关了这个网页抓紧“系鞋带”去吧。

误解四“我父母让我考研”

现在有一些大学生让人感觉很可怜,从小就被家长安排着,早餐吃什么、买什么衣服、放学了去哪儿玩、周末做什么、上哪所小学、上哪所中学、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报哪所大学、考哪个专业……一切一切都听父母的。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就是超人,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可是你在茁壮成长,父母却在慢慢老去,总有一天在知识、阅历、判断力上会不如你。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做的一切的决定的初衷也是会孩子好的,可是有时候他们的好心会办成坏事的。
我认识的一个在读硕士的朋友说,他父母在规划他未来的时候,说他家里几代人没出一个“有文化”的人,希望他好好努力,能考多高就考多高,“硕士上完了,考博士,博士考完人考博士后,无论你考多高我和你妈都全力供你上学,咱们要增光耀祖!”,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希望孩子成为地位高的人,这样以后就可以说“我们家孩子是博士后!”,他们连“博士后其实是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不是比博士更高的学位”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他们的安排我们怎么能听呢?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供养我们长大、上学,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孝敬的,但是他们的想法并不总是对的,如果不自己分辨只是一味听他们的话,早晚有一点会被他们的好心害惨的。
有一个很老的纪录片叫做《狐狸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窝小狐狸出生了,在老狐狸的呵护下成长,小狐狸渐渐长大了,外形已经显得跟父母一样高大。老狐狸一朝突然变脸,驱赶小狐狸出门。被赶出家门的小狐狸好生可怜伤悲,不愿离开,一次次回家门口,但是老狐狸不仅不让小狐狸进门,反而以“疯狂地嘶咬”的方式,生把小狐狸撵走。从此,小狐狸一个个无依无靠,形单影只,在饥恶、天敌和猎人的胁迫下到处流浪。经过重重考验,小狐狸终于获得了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强的生存的能力。狐狸尚且懂得这个道理,那我们人呢?

有的家长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从很小就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不对孩子轻易做干涉,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能成为社会中的强者。但是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家长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只要他们还能动,就尽他们的一丝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选择道路、扫清障碍,慢慢的培养了一批离了父母就无所适从、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孩子。
如果你的父母还在尽力为你做着决定,那么请你很尊敬的告诉你的父母:“爸!妈!谢谢你从小到大为我做的一切。现在我长大了,我要学着自己做决定了。我会向着进步的方向前进的,不要担心我。是不是考研我会自己决定的,我会认真考虑你们给予我的建议的。我会找到自己的路,无论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做一个好孩子。我要成长为一个有能耐的孩子,然后有能力孝顺你们,赡养你们!”。

无论是在是否考研这件事情上,还是在以后的其他事情上,把父母的建议当成一个朋友、一个长者的参考,然后最终自己决定吧!

误解五“很多工作都要求硕士学历,找工作的时候满地都是硕士”

很多同学听说过类似的传言: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大部分公司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哪怕值要求本科学历的门前也会有好多硕士生来求职,我们“小本”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的自信,不读研怎么行。
       “大部分公司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这是明显带着偏见得出来的结论,很多同学看到如鹏网的“就业信息”贴出的招聘信息以后就感叹“怎么这些公司都要求硕士学历呀!”,但是其实理性的统计一下,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不足10%。经过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要求硕士以上学习的公司或者职位一般都有如下的特点:国字头、中字头的单位,比如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比如省公安厅、红十字会;高校、科研机构。由于众所周知而在这里又不方便说明(害怕被河蟹)的原因,国字头、中字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招博士生去看大门的事情都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这是事实,他们招聘的时候就要尽可能招高学历的人,这样才能达到他们的某些目的;高校、科研机构由于特殊的原因,招聘的人员也必须是高学历的。如果想去国字头、中字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任职的话,必须有高学历,否则哪怕你能力再强也没用,没有那张文凭一切都是白搭。
       其实还有另外一些职位也是经常标明“硕士学历”的,那就是一些公司的“研究院”,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IBM研究院等,这些职位通常都是进行一些前沿领域理论、技术的研究,由于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深度没有达到这些职位的要求,因此这些公司要求硕士博士学历也是非常合理的,同时这些职位中也一般都是被一些名校的硕士、博士占据着。但是凡事无绝对,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也不乏优秀的本专科学历的人员。
       除了这一小部分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以外,大部分职位都是只要求本科或者专科学历的,道理很简单,企业招聘员工的目的是让员工去帮着企业赚钱,因此本科还是硕士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重要,哪怕公司所有人都是博士,只要没赚到钱,公司照样倒闭。公司招聘一部分高学历人士的的初衷也是希望他们干一些其他人“很可能”干不了的事情,仅此而已。只要你有能力,能给企业带来收入,人家才不管你什么学历呢。
       “要求本科学历的门前也会有好多硕士生来求职”,这是事实,也是很多同学在招聘会上底气不足的原因。道理也很简单,为了提升本科生所谓的“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一再扩招,这批研究生毕业以后早晚还是要流入就业市场,因此就与当时毕业的本科生产生的撞车。有同学会说了:“我一个本科生和一堆研究生挣一个职位我肯定被淘汰呀”,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理由如下:首先,企业招聘的时候都会控制不同学历人员的比例的,比如招聘20%的硕士生,招聘70%的本科生,招聘10%的专科生,因此不同学历人员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和你竞争的还是那些本科生;其次,现在很多硕士毕业生的质量也大大下降,我面试过很多硕士毕业的人,问他做过什么项目,最后支支吾吾说出来的是做硕士论文的所谓项目,而且明显是抄别人的,问他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竟然连“队列和堆栈的区别”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问了问他对读研的感受,他说“我和很多我同学感觉都一样,后悔读研了”,听了这些你还害怕和这些硕士生们竞争吗?
       因此,如果你是想去国字头、中字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熬日子的话,还是去考一个高学历吧,而且还要把其他的方面也补足一下;如果你是想去国际性大公司的研究院工作的话,也尽可能的去考高一点的学历,并且不要光有学历,在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更要努力,这些公司是靠一分钱一分钱的赚活命的,你没有能力给他们带来符合你职位的收入的话,即使你成为“黄金圣斗士”他们也不会要你。

误解六、“研究生就业的起点更高”

听到有同学说“研究生就业的起点更高,毕业后就能进入高一个层次的岗位,不用从基层还是熬。”这肯定是同学们臆想出来的,或者说是听那些去国字头、中字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人说出来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其实不同学历人员的起点并没有实质的差别。如果非要说差别的话,也是有的,那就是“基本工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薪资架构标准,比如新入职本科生的基本工资是3500、新入职双学士的基本工资是3800、新入职硕士生的基本工资是4000,一般新入职本科生和新入职硕士生的基本工资起点超不过1000元。为什么企业里会给新入职硕士生的基本工资高一点呢?决定一个员工工资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度,虽然新员工通过了公司的笔试、面试,但是企业仍然无法分辨出不同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度,只有实际工作中真刀真枪的实干才能分辨出来,但是在入职定基本工资的时候必须对不同的人进行分别待遇,既然硕士生有实际经验、学过更深入的知识,那么就有更大的概率进行更高的贡献,因此给他们稍微多一点的基本工资也是合理的,但是一个员工的工资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入职后根据贡献不同都会给予调薪的,这时候学历就靠边站了,谁贡献大谁就拿钱多。

有同学说“不对呀,听师兄说,和他一起进公司的硕士生工资涨的比他快呀!”,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年龄差”、“加速度”!这位和硕士生比较的本科生师兄年龄估计也比硕士生小三岁吧?硕士学习了三年,知识、经验都会肯定比和他一起入职的本科生更高一些。因此不要和与你一起入职的研究生比,和那些比你晚三年进入公司的研究生比。就像下面的这张图一样:

黑色的线是新入职研究生的能力变化曲线,那么你究竟是深红色的线还是蓝色的线则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了。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三年在企业中实际工作的经验也是不对等的,在学校里读研要学公共课、准备论文、搞乌七八糟的事情,其对人工作能力的锻炼绝对和在企业中真刀真枪干的锻炼强度不一样。因此那些想利用研究生阶段积累工作经验的同学也要仔细考虑一下了,是去企业里积累三年的工作经验(赚钱)更重要还是去读研积累三年(花钱)更重要,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有一些同学认为的“毕业后就能进入高一个层次的岗位,不用从基层还是熬”也是错误的,任何脑子正常的企业都不可能会让你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当领导,因为人家根本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你当领导?任何人刚进入公司都要从基层干起,然后根据不同人的能力才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说了上面几个误解,还有一些同学们的关于考研的想法也需要梳理一下。

想法一“想读研进一步深造,研究专业知识”
    这样的同学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在基础理论方面太差了,需要这样有抱负的同学。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国内的很多大学里,研究生每天做的工作已经不是“做研究”了,而是在“乱七八糟”。如果你问问很多读硕士的同学,他们评价导师好坏的标准就是“是不是有活儿干”,好的导师可以揽到很多项目,然后分给研究生干,这些研究生都管导师叫“老板”;坏的导师则是什么项目也没有,学生研一去老老实实上一年课,和在本科的时候一样,研二上半年稀里糊涂的,有门路的自己出去找兼职,没门路的则像本科一样继续在宿舍里魔兽、睡觉、上网,研二下半年就开始准备论文开题,开始了东抄西抄的生活,然后很快研究生三年就过去了,进来时候是0,出去还是0,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张硕士学位证和老了三岁。
    因此如果你的梦想是“进一步深造,研究专业知识”,那么在选学校、选导师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最好选在这个领域有名的学校和导师,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去美国等发达国家留学最好,因为在很多领域特别是计算机领域这些国家都是处在前沿,而且他们的科研气氛也更浓一些。

想法二“想通过读研实现转专业、进名校的愿望”
    有的同学由于高考时的种种原因,在本科期间没有读自己满意的专业、大学,想通过跨专业或者跨校考研来圆自己的梦。
我的习惯还是先泼冷水:企业里是招聘人去帮它赚钱的,因此专业、学校都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根据我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企业里同事之间根本不知道彼此的专业、学校、学历是什么,甚至连领导都不清楚。无论是你决定考研还是直接就业,那么都应该把提升个人实力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
    如果你还是决定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话,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首先导师对于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人通常是有歧视的,因为考研录取的时候导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因此经常会出现有些同学考试成绩非常高,但是最后仍然落选的情况;其次有的企业里也对跨专业、跨学校的硕士毕业生有一定的歧视,很多企业招聘里都注明“要求本科和硕士期间的专业基本一致,本科期间院校必须是211院校”等。虽然这些都是一些软性的门槛,只要有能力,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同学们仍然必须做好比别人努力更多、受更多打击的心理准备。

想法三:“不想找工作,考一考看,万一考上呢”
    有一部分同学是怀着“撞大运”的想法考研的,他们的想法就是“万一能考上呢?就省得找工作了”,这些同学通常都是用“我准备考研,不去找工作”为理由逃避就业,但是平时不看书,连考研的辅导资料都是从图书馆借的,看两页就扔到一边儿去了。用脑子想想看,那些每天都没白天没黑夜备考的同学都不一定能考上,这样的大运怎么可能让你撞上呢?

每年研究生考试的时候都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根本没去参加考试或者考了一两门就再也没去考,理由很简单,他们根本没任何准备,怎么可能考上?

因此那些只是“撞大运”、“借考研逃避就业”的同学还是醒醒吧,面对现实,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办才是实际的事情。

想法四:“考研很难,一个名额有好几十个人报考”
    很多同学描述一个研究生名额难考的证据就是“有100个人报那个导师,那个导师只招10个”,其实还是我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样大部分报名的同学都不努力,一部分是撞大运去了,一部分是自我约束力不强没有认真备考,真正用心准备的没有几个人。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最大区别就是所有的同班同学都是参加高考的,大家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时间点、统一的学习计划,而研究生考试则不一样,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考、时间进度靠自己安排,因此能从始至终坚持下来,学习方法得到的人没有几个,因此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并且学习方法得当的话考试取得好成绩并不是非常困难。

想法五:“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
    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大一就开始做考研题、看考研书,这可能是从高中带过来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很多人管大一叫做“高四”的原因。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决定考研之前,先把假定自己不考研,然后自己给自己考研的理由,如果决定了考研再想后面的事情。刚才我说了,考研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没必要这么过早准备。如果你们学校有保研的机会,并且保研的专业、导师也比较满意的话,只要把高数、英语等考研公共课以及主干专业课学好,然后在期末考试中尽可能的拿到好成绩、拿奖学金就可以,这样能争取到保送名额的机会的话就轻松了,可以利用剩下的一年大四的时间继续充实自己,即使没有保研成功的话,因为之前高数、英语以及主干专业课等考研课程学的都不错,只要花上半年复习一下考研成功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剩下的时间还是要用来多动手、多参与实践,如果自己在大学前三年把动手能力锻炼的很好了,那么如果考研成功,你在导师眼中也是红人(考研成功并不是最终的成功,如果在研究生期间是失败的人的话你最终仍然是失败的),也就赢得更多的机会;如果考研失败,凭着自己很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无论是否考研,大学前三年都应该是以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为主。

说了这么多,很多同学看到我很多时候都是在说研究生的坏话,“是不是因为杨中科老师没有读研,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说实话研究生教育本不应该像我说的那样不好,但是这是现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相信质量过关的研究生学习的利还是大于弊的,只不过现在很多同学被蒙蔽了眼睛,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坏的一面,我在这里把坏的一面讲出来,同学们自己根据这些进行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考研。

也许你认为我的这篇长达九页的“解惑”系列文章是我在如鹏网里发表的最没意思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根本没有告诉你是否应该考研。考研与其他事情不一样,如果你问我是不是应该喝农药,我肯定告诉你不应该,因为谁喝农药谁都会死;如果你问我你中了一百万,是不是应该去兑奖,我肯定告诉你应该去,因为谁不去谁是傻子。但是考研则不一样,考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取舍,你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我不可能给你答案,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我建议你抛硬币,正面朝上就考研,背面就不考,这样你就不用选择了,可是你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硬币吗?

我这里列出了考研的好处与坏处,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很多同学害怕做决定、害怕自己选择道路,因为习惯了家长为你选择道路,但是大家要知道做选择的权利是一个人最应该珍惜的权利,别人可以给你讲不同的路的差异,但是不同的人走一条路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走路的是你,究竟走哪条路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希望大家珍惜选择的机会,选择好自己的路,然后勇往直前的走下去,不要停止!

计算机专业:考研 VS 工作相关推荐

  1. 计算机专业 考研VS工作

    本人的基本的情况: 本科是双非普通本科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尽管在机器人实验室待过半年,在ACM实验室待过一年半,成绩专业前三名,但是,由于我有几个学长找到的工作都不错,但是还是选择了回来考研. ...

  2. 宁波大学计算机专业复试,2016年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题库. (1)...

    2016年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题库(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浮点数加减运算的叒述中,正 ...

  3. 计算机专业考研知识大全,2019计算机专业考研备考知识点

    进入备考冲刺期,知识点的回顾与强化是这一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计算机专业考研备考知识点的积累,新东方在线为大家准备了计算机专业考研备考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队列和栈结构的概念理解 ...

  4. 计算机队列概念,2020计算机专业考研数据结构知识点:栈、队列和数组

    2020计算机专业考研数据结构知识点:栈.队列和数组 1.栈.队列的定义及其相关数据结构的概念,包括:顺序栈.链栈.循环队列.链队列等.栈与队列存取数据(请注意包括:存和取两部分)的特点. 2. 掌握 ...

  5.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代号408,计算机专业考研你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1.计算机专业专业课比较难,建议考研最好是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有一定的基础,跨考有一定的难度. 2.计算机考研主要分为学硕和专硕两个方向.学硕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专硕为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 3.考试科 ...

  6. 沈阳大学计算机考研,计算机专业考研成功经验谈:掌握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计算机专业考研成功经验谈:掌握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万学•海文 听说最近计算机要统考的消息,不知道对于师弟师妹们究竟是好还是坏.不管怎样,政策的变化年年在变 ...

  7. 计算机的英语谚语,英语谚语大全_2017考研: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要点_沪江英语...

    作为考研热门专业之一的计算机专业,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了计算机专业考研的复习要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计算机专业课考试科目 专业课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

  8. 考研计算机网络,2020计算机专业考研的计算机网络部分知识点

    2020考研备考已经开始,虽然专业课复习有点早,但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海天考研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网络部分的重点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这部分内容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概念. ...

  9. 考计算机科学考研老师问,名师答疑: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6问!

    原标题:名师答疑:计算机专业考研复习6问!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考研,有不少同学存在些疑问,下面是老师对集中问题给的回答. ▶问题一:计算机考研专业课2009年开始实行统考,老师能不能结合往年的计算机 ...

  10. 北京邮电计算机相关知识,2019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原标题:2019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大家有没有好好想一下为什么去考研?这个是为了什么?有很多本科毕业了就出去工作,而也有就是考研继续学习深造.这个我是觉得各个考研学子都必须想好的 ...

最新文章

  1. 【资源】100+本数据科学电子书
  2. 【学习笔记】JS进阶语法一document对象
  3. 解决 QT 发送 HTTP 请求时遇到 qt.network.ssl: QSslSocket::connectToHostEncrypted: TLS initialization failed 问题
  4. 剑指 Offer 01-----20
  5. 【Excel】函数DateDif查看两个日期之间的间隔
  6. winform 右下角弹出小窗口
  7. 《编程之美》阅读分享
  8. python server agent_Python实现Windows监控agent(上)
  9. 好券零购4.0开发笔记
  10. centos7服务器如何通过trunk模式接入交换机
  11. android sqlite多条件查询,sqlite 多条件查询
  12. windows XP系统自动关机
  13. 算法导论第十二章总结以及课后题答案
  14. 泰康人寿付刚:IT规划 SOA是目标
  15. 圆角半角数据库_数据库使用技巧——SQL 全角与半角切换
  16. python获取当前时间、今天零点、23时59分59秒、昨天的当前时间、明天的当前时间
  17. 降低Java垃圾回收开销的5条建议
  18. Java数据结构学习——排序二叉树
  19. C语言中ASCII的应用
  20. JS 实现鼠标进入变色

热门文章

  1. 什么是共享办公室,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2. GitHub 经典项目归集
  3. ipmi管理工具 ipmitool
  4. wxPython的安装
  5. 一个计算数独的小程序
  6. Java计算两个日期相差的月数
  7. golang结构体指针
  8. sizeof结构体指针
  9. PTX JIT compiler failed
  10. 关于POS终端安全 PCI做了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