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http://sishuok.com/forum/blogPost/list/5766.html

22.1 场景问题

22.1.1 复杂的奖金计算

   考虑这样一个实际应用:就是如何实现灵活的奖金计算。

奖金计算是相对复杂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业务部门的奖金计算方式,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业务功能复杂外,另外一个麻烦之处是计算方式还经常需要变动,因为业务部门经常通过调整奖金的计算方式来激励士气。

   先从业务上看看现有的奖金计算方式的复杂性:首先是奖金分类:对于个人,大致有个人当月业务奖金、个人累计奖金、个人业务增长奖金、及时回款奖金、限时成交加码奖金等等;
对于业务主管或者是业务经理,除了个人奖金外,还有:团队累计奖金、团队业务增长奖金、团队盈利奖金等等。
其次是计算奖金的金额,又有这么几个基数:销售额、销售毛利、实际回款、业务成本、奖金基数等等;
另外一个就是计算的公式,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奖金类别、不同的计算奖金的金额,计算的公式是不同的,就算是同一个公式,里面计算的比例参数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22.1.2 简化后的奖金计算体系

看了上面奖金计算的问题,所幸我们只是来学习设计模式,并不是真的要去实现整个奖金计算体系的业务,因此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计算业务都罗列在这里,为了后面演示的需要,简化一下,演示用的奖金计算体系如下:

每个人当月业务奖金 = 当月销售额 X  3%
每个人累计奖金 = 总的回款额 X  0.1%
团队奖金 = 团队总销售额 X 1%

22.1.3 不用模式的解决方案

一个人的奖金分成很多个部分,要实现奖金计算,主要就是要按照各个奖金计算的规则,把这个人可以获取的每部分奖金计算出来,然后计算一个总和,这就是这个人可以得到的奖金。

(1)为了演示,先准备点测试数据,在内存中模拟数据库,示例代码如下:

/*** 在内存中模拟数据库,准备点测试数据,好计算奖金*/public class TempDB {private TempDB(){}/*** 记录每个人的月度销售额,只用了人员,月份没有用*/public static Map<String,Double> mapMonthSaleMoney =new HashMap<String,Double>();static{//填充测试数据mapMonthSaleMoney.put("张三",10000.0);mapMonthSaleMoney.put("李四",20000.0);mapMonthSaleMoney.put("王五",30000.0);}}

(2)按照奖金计算的规则,实现奖金计算,示例代码如下:

/*** 计算奖金的对象*/public class Prize {/*** 计算某人在某段时间内的奖金,有些参数在演示中并不会使用,* 但是在实际业务实现上是会用的,为了表示这是个具体的业务方法,* 因此这些参数被保留了* @param user 被计算奖金的人员* @param begin 计算奖金的开始时间* @param end 计算奖金的结束时间* @return 某人在某段时间内的奖金*/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Date begin,Date end){double prize = 0.0; //计算当月业务奖金,所有人都会计算prize = this.monthPrize(user, begin, end);//计算累计奖金prize += this.sumPrize(user, begin, end);//需要判断该人员是普通人员还是业务经理,团队奖金只有业务经理才有if(this.isManager(user)){prize += this.groupPrize(user, begin, end);}return prize;}/*** 计算某人的当月业务奖金,参数重复,就不再注释了*/private double month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计算当月业务奖金,按照人员去获取当月的业务额,然后再乘以3%double prize = TempDB.mapMonthSaleMoney.get(user) * 0.03;System.out.println(user+"当月业务奖金"+prize);return prize;}/*** 计算某人的累计奖金,参数重复,就不再注释了*/public double sum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计算累计奖金,其实应该按照人员去获取累计的业务额,然后再乘以0.1%//简单演示一下,假定大家的累计业务额都是1000000元double prize = 1000000 * 0.001;System.out.println(user+"累计奖金"+prize);return prize;}  /*** 判断人员是普通人员还是业务经理* @param user 被判断的人员* @return true表示是业务经理,false表示是普通人员*/private boolean isManager(String user){//应该从数据库中获取人员对应的职务//为了演示,简单点判断,只有王五是经理if("王五".equals(user)){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计算当月团队业务奖,参数重复,就不再注释了*/public double group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计算当月团队业务奖金,先计算出团队总的业务额,然后再乘以1%,//假设都是一个团队的double group = 0.0;for(double d : TempDB.mapMonthSaleMoney.values()){group += d;}double prize = group * 0.01;System.out.println(user+"当月团队业务奖金"+prize);return prize;}}

(3)写个客户端来测试一下,看看是否能正确地计算奖金,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先创建计算奖金的对象Prize p = new Prize();//日期对象都没有用上,所以传null就可以了double zs = p.calcPrize("张三",null,null);   System.out.println("==========张三应得奖金:"+zs);double ls = p.calcPrize("李四",null,null);System.out.println("==========李四应得奖金:"+ls);    double ww = p.calcPrize("王五",null,null);System.out.println("==========王经理应得奖金:"+ww);}}

22.1.4 有何问题

看了上面的实现,挺简单的嘛,就是计算方式麻烦点,每个规则都要实现。真的很简单吗?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奖金计算,光是计算方式复杂,也就罢了,不过是实现起来会困难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不过是用程序把已有的算法表达出来。

最痛苦的是,这些奖金的计算方式,经常发生变动,几乎是每个季度都会有小调整,每年都有大调整,这就要求软件的实现要足够灵活,要能够很快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否则就不能满足实际业务的需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根据业务需要,需要增加一个“环比增长奖金”,就是本月的销售额比上个月有增加,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当然增长比例越高,奖金比例越大。那么软件就必须要重新实现这么个功能,并正确的添加到系统中去。过了两个月,业务奖励的策略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这个奖金了,或者是另外换了一个新的奖金方式了,那么软件就需要把这个功能从软件中去掉,然后再实现新的功能。那么上面的要求该如何实现呢?很明显,一种方案是通过继承来扩展功能;另外一种方案就是到计算奖金的对象里面,添加或者删除新的功能,并在计算奖金的时候,调用新的功能或是不调用某些去掉的功能,这种方案会严重违反开-闭原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运行期间,不同人员参与的奖金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如果是业务经理,除了参与个人计算部分外,还要参加团队奖金的计算,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运行期间动态来组合需要计算的部分,也就是会有一堆的if-else。总结一下,奖金计算面临如下问题:(1)计算逻辑复杂
(2)要有足够灵活性,可以方便的增加或者减少功能
(3)要能动态的组合计算方式,不同的人参与的计算不同

上面描述的奖金计算的问题,绝对没有任何夸大成分,相反已经简化不少了,还有更多麻烦没有写上来,毕竟我们的重点在设计模式,而不是业务。

把上面的问题抽象一下,设若有一个计算奖金的对象,现在需要能够灵活的给它增加和减少功能,还需要能够动态的组合功能,每个功能就相当于在计算奖金的某个部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够透明的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并实现功能的动态组合呢?

22.2 解决方案

22.2.1 装饰模式来解决

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装饰模式。那么什么是装饰模式呢?

(1)装饰模式定义


(2)应用装饰模式来解决的思路

虽然经过简化,业务简单了很多,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会少,还是要解决:要透明的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并实现功能的动态组合。

所谓透明的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要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但是不能让这个对象知道,也就是不能去改动这个对象。而实现了能够给一个对象透明的增加功能,自然就能够实现功能的动态组合,比如原来的对象有A功能,现在透明的给它增加了一个B功能,是不是就相当于动态组合了A和B功能呢。

要想实现透明的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也就是要扩展对象的功能了,使用继承啊,有人马上提出了一个方案,但很快就被否决了,那要减少或者修改功能呢?事实上继承是非常不灵活的复用方式。那就用“对象组合”嘛,又有人提出新的方案来了,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在装饰模式的实现中,为了能够和原来使用被装饰对象的代码实现无缝结合,是通过定义一个抽象类,让这个类实现与被装饰对象相同的接口,然后在具体实现类里面,转调被装饰的对象,在转调的前后添加新的功能,这就实现了给被装饰对象增加功能,这个思路跟“对象组合”非常类似。如果对“对象组合”不熟悉,请参见22.3.1的第2小节。

在转调的时候,如果觉得被装饰的对象的功能不再需要了,还可以直接替换掉,也就是不再转调,而是在装饰对象里面完全全新的实现。

22.2.2 模式结构和说明

   装饰模式的结构如图22.1所示:

Component:

   组件对象的接口,可以给这些对象动态的添加职责。

ConcreteComponent:

   具体的组件对象,实现组件对象接口,通常就是被装饰器装饰的原始对象,也就是可以给这个对象添加职责。

Decorator:

   所有装饰器的抽象父类,需要定义一个与组件接口一致的接口,并持有一个Component对象,其实就是持有一个被装饰的对象。

注意这个被装饰的对象不一定是最原始的那个对象了,也可能是被其它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对象,反正都是实现的同一个接口,也就是同一类型。

ConcreteDecorator:

   实际的装饰器对象,实现具体要向被装饰对象添加的功能。

22.2.3 装饰模式示例代码

(1)先来看看组件对象的接口定义,示例代码如下:

/*** 组件对象的接口,可以给这些对象动态的添加职责*/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示例方法*/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2)定义了接口,那就看看具体组件实现对象示意吧,示例代码如下:

/*** 具体实现组件对象接口的对象*/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 {public void operation() {//相应的功能处理}}

3)接下来看看抽象的装饰器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接口,维持一个指向组件对象的接口对象,并定义一个与组件接口一致的接口*/public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 持有组件对象*/protected Component component;/*** 构造方法,传入组件对象* @param component 组件对象*/public Decorator(Component component) {this.component = component;}public void operation() {//转发请求给组件对象,可以在转发前后执行一些附加动作component.operation();}}

(4)该来看看具体的装饰器实现对象了,这里有两个示意对象,一个示意了添加状态,一个示意了添加职责。先看添加了状态的示意对象吧,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的具体实现对象,向组件对象添加状态*/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A extends Decorator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A(Component component) {super(component);}/*** 添加的状态*/private String addedState; public String getAddedState() {return addedState;}public void setAddedState(String addedState) {this.addedState = addedState;}public void operation() {//调用父类的方法,可以在调用前后执行一些附加动作//在这里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使用添加的状态super.operation();}}

接下来看看添加职责的示意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的具体实现对象,向组件对象添加职责*/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B extends Decorator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B(Component component) {super(component);}/*** 需要添加的职责*/private void addedBehavior() {//需要添加的职责实现}public void operation() {//调用父类的方法,可以在调用前后执行一些附加动作super.operation();addedBehavior();}}

22.2.4 使用装饰模式重写示例

   看完了装饰模式的基本知识,该来考虑如何使用装饰模式重写前面的示例了。要使用装饰模式来重写前面的示例,大致会有如下改变:首先需要定义一个组件对象的接口,在这个接口里面定义计算奖金的业务方法,因为外部就是使用这个接口来操作装饰模式构成的对象结构中的对象
需要添加一个基本的实现组件接口的对象,可以让它返回奖金为0就可以了
把各个计算奖金的规则当作装饰器对象,需要为它们定义一个统一的抽象的装饰器对象,好约束各个具体的装饰器的接口
把各个计算奖金的规则实现成为具体的装饰器对象

先看看现在示例的整体结构,好整体理解和把握示例,如图22.2所示:

(1)计算奖金的组件接口和基本的实现对象

   在计算奖金的组件接口中,需要定义原本的业务方法,也就是实现奖金计算的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 计算奖金的组件接口*/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计算某人在某段时间内的奖金,有些参数在演示中并不会使用,* 但是在实际业务实现上是会用的,为了表示这是个具体的业务方法,* 因此这些参数被保留了* @param user 被计算奖金的人员* @param begin 计算奖金的开始时间* @param end 计算奖金的结束时间* @return 某人在某段时间内的奖金*/public abstract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Date begin,Date end);}

为这个业务接口提供一个基本的实现,示例代码如下:

/*** 基本的实现计算奖金的类,也是被装饰器装饰的对象*/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只是一个默认的实现,默认没有奖金return 0;}}

(2)定义抽象的装饰器

在进一步定义装饰器之前,先定义出各个装饰器公共的父类,在这里定义所有装饰器对象需要实现的方法。这个父类应该实现组件的接口,这样才能保证装饰后的对象仍然可以继续被装饰。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的接口,需要跟被装饰的对象实现同样的接口*/public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持有被装饰的组件对象*/protected Component c;/*** 通过构造方法传入被装饰的对象* @param c被装饰的对象*/public Decorator(Component c){this.c = c;}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转调组件对象的方法return c.calcPrize(user, begin, end);}}

(3)定义一系列的装饰器对象

   用一个具体的装饰器对象,来实现一条计算奖金的规则,现在有三条计算奖金的规则,那就对应有三个装饰器对象来实现,依次来看看它们的实现。这些装饰器涉及到的TempDB跟以前一样,这里就不去赘述了。

首先来看实现计算当月业务奖金的装饰器,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对象,计算当月业务奖金*/public class MonthPrize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public MonthPrizeDecorator(Component c){super(c);}  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1:先获取前面运算出来的奖金double money = super.calcPrize(user, begin, end);//2:然后计算当月业务奖金,按人员和时间去获取当月业务额,然后再乘以3%double prize = TempDB.mapMonthSaleMoney.get(user) * 0.03;System.out.println(user+"当月业务奖金"+prize);return money + prize;}}

接下来看实现计算累计奖金的装饰器,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对象,计算累计奖金*/public class SumPrize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public SumPrizeDecorator(Component c){super(c);}  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1:先获取前面运算出来的奖金double money = super.calcPrize(user, begin, end);//2:然后计算累计奖金,其实应按人员去获取累计的业务额,然后再乘以0.1%//简单演示一下,假定大家的累计业务额都是1000000元double prize = 1000000 * 0.001;System.out.println(user+"累计奖金"+prize);return money + prize;}}

接下来看实现计算当月团队业务奖金的装饰器,示例代码如下:

/*** 装饰器对象,计算当月团队业务奖金*/public class GroupPrize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public GroupPrizeDecorator(Component c){super(c);}public double calcPrize(String user, Date begin, Date end) {//1:先获取前面运算出来的奖金double money = super.calcPrize(user, begin, end);//2:然后计算当月团队业务奖金,先计算出团队总的业务额,然后再乘以1%//假设都是一个团队的double group = 0.0;for(double d : TempDB.mapMonthSaleMoney.values()){group += d;}double prize = group * 0.01;System.out.println(user+"当月团队业务奖金"+prize);return money + prize;}}

(4)使用装饰器的客户端

   使用装饰器的客户端,首先需要创建被装饰的对象,然后创建需要的装饰对象,接下来重要的工作就是组合装饰对象,依次对前面的对象进行装饰。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生活中的装修,就拿装饰墙壁来说吧:没有装饰前是原始的砖墙,这就好比是被装饰的对象,首先需要刷腻子,把墙找平,这就好比对原始的砖墙进行了一次装饰,而刷的腻子就好比是一个装饰器对象;好了,装饰一回了,接下来该刷墙面漆了,这又好比装饰了一回,刷的墙面漆就好比是又一个装饰器对象,而且这回被装饰的对象不是原始的砖墙了,而是被腻子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墙面,也就是说后面的装饰器是在前面的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基础之上,继续装饰的,类似于一层一层叠加的功能。同样的道理,计算奖金也是这样,先创建基本的奖金对象,然后组合需要计算的奖金类型,依次组合计算,最后的结果就是总的奖金。示例代码如下:
/*** 使用装饰模式的客户端*/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先创建计算基本奖金的类,这也是被装饰的对象Component c1 = new ConcreteComponent();//然后对计算的基本奖金进行装饰,这里要组合各个装饰//说明,各个装饰者之间最好是不要有先后顺序的限制,//也就是先装饰谁和后装饰谁都应该是一样的//先组合普通业务人员的奖金计算Decorator d1 = new MonthPrizeDecorator(c1);Decorator d2 = new SumPrizeDecorator(d1);//注意:这里只需使用最后组合好的对象调用业务方法即可,会依次调用回去//日期对象都没有用上,所以传null就可以了double zs = d2.calcPrize("张三",null,null);      System.out.println("==========张三应得奖金:"+zs);double ls = d2.calcPrize("李四",null,null);System.out.println("==========李四应得奖金:"+ls);//如果是业务经理,还需要一个计算团队的奖金计算Decorator d3 = new GroupPrizeDecorator(d2);double ww = d3.calcPrize("王五",null,null);System.out.println("==========王经理应得奖金:"+ww);}}

当测试运行的时候会按照装饰器的组合顺序,依次调用相应的装饰器来执行业务功能,是一个递归的调用方法,以业务经理“王五”的奖金计算做例子,画个图来说明奖金的计算过程吧,看看是如何调用的,如图22.3所示:


这个图很好的揭示了装饰模式的组合和调用过程,请仔细体会一下。

如同上面的示例,对于基本的计算奖金的对象而言,由于计算奖金的逻辑太过于复杂,而且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运算,为了灵活性,把多种计算奖金的方式分散到不同的装饰器对象里面,采用动态组合的方式,来给基本的计算奖金的对象增添计算奖金的功能,每个装饰器相当于计算奖金的一个部分。

   这种方式明显比为基本的计算奖金的对象增加子类来得更灵活,因为装饰模式的起源点是采用对象组合的方式,然后在组合的时候顺便增加些功能。为了达到一层一层组装的效果,装饰模式还要求装饰器要实现与被装饰对象相同的业务接口,这样才能以同一种方式依次组合下去。灵活性还体现在动态上,如果是继承的方式,那么所有的类实例都有这个功能了,而采用装饰模式,可以动态的为某几个对象实例添加功能,而不是对整个类添加功能。比如上面示例中,客户端测试的时候,对张三李四就只是组合了两个功能,对王五就组合了三个功能,但是原始的计算奖金的类都是一样的,只是动态的为它增加的功能不同而已。

22.3 模式讲解

22.3.1 认识装饰模式

(1)模式功能

装饰模式能够实现动态的为对象添加功能,是从一个对象外部来给对象增加功能,相当于是改变了对象的外观。当装饰过后,从外部使用系统的角度看,就不再是使用原始的那个对象了,而是使用被一系列的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对象。

这样就能够灵活的改变一个对象的功能,只要动态组合的装饰器发生了改变,那么最终所得到的对象的功能也就发生了改变。

变相的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装饰器功能的复用,可以给一个对象多次增加同一个装饰器,也可以用同一个装饰器装饰不同的对象。

(2)对象组合

前面已经讲到了,一个类的功能的扩展方式,可以是继承,也可以是功能更强大、更灵活的对象组合的方式。

其实,现在在面向对象设计中,有一条很基本的规则就是“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对象继承”来扩展和复用功能。装饰模式的思考起点就是这个规则,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熟悉什么是“对象组合”,下面介绍一下“对象组合”。

什么是对象组合

直接举例来说吧,假若有一个对象A,实现了一个a1的方法,而C1对象想要来扩展A的功能,给它增加一个c11的方法,那么一个方案是继承,A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A {public void a1(){System.out.println("now in A.a1");}}

C1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1 extends A{public void c11(){System.out.println("now in C1.c11");}}

另外一个方案就是使用对象组合,怎么组合呢?就是在C1对象里面不再继承A对象了,而是去组合使用A对象的实例,通过转调A对象的功能来实现A对象已有的功能,写个新的对象C2来示范,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2 {/*** 创建A对象的实例*/private A a = new A();public void a1(){//转调A对象的功能a.a1();}public void c11(){System.out.println("now in C2.c11");}}

对象组合是不是也很简单,而且更灵活了:

首先可以有选择的复用功能,不是所有A的功能都会被复用,在C2中少调用几个A定义的功能就可以了;
其次在转调前后,可以实现一些功能处理,而且对于A对象是透明的,也就是A对象并不知道在a1方法处理的时候被追加了功能;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组合拥有多个对象的功能,假如还有一个对象B,而C2也想拥有B对象的功能,那很简单,再增加一个方法,然后转调B对象就好了,B对象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B {public void b1(){System.out.println("now in B.b1");}}

同时拥有A对象功能,B对象的功能,还有自己实现的功能的C3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3 {private A a = new A();private B b = new B();public void a1(){//转调A对象的功能a.a1();}public void b1(){//转调B对象的功能b.b1();}public void c11(){System.out.println("now in C3.c11");}}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关于对象组合中,何时创建被组合对象的实例:一种方案是在属性上直接定义并创建需要组合的对象实例
另外一种方案是在属性上定义一个变量,来表示持有被组合对象的实例,具体实例从外部传入,也可以通过IoC/DI容器来注入

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C4 {//示例直接在属性上创建需要组合的对象private A a = new A();//示例通过外部传入需要组合的对象private B b = null;public void setB(B b){this.b = b;}public void a1(){//转调A对象的功能a.a1();}public void b1(){//转调B对象的功能b.b1();}public void c11(){System.out.println("now in C4.c11");}}

(3)装饰器

   装饰器实现了对被装饰对象的某些装饰功能,可以在装饰器里面调用被装饰对象的功能,获取相应的值,这其实是一种递归调用。

在装饰器里不仅仅是可以给被装饰对象增加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调用被装饰对象的功能,如果不调用被装饰对象的功能,那就变成完全重新实现了,相当于动态修改了被装饰对象的功能。

   另外一点,各个装饰器之间最好是完全独立的功能,不要有依赖,这样在进行装饰组合的时候,才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也就是先装饰谁和后装饰谁都应该是一样的,否则会大大降低装饰器组合的灵活性。

(4)装饰器和组件类的关系

   装饰器是用来装饰组件的,装饰器一定要实现和组件类一致的接口,保证它们是同一个类型,并具有同一个外观,这样组合完成的装饰才能够递归的调用下去。

组件类是不知道装饰器的存在的,装饰器给组件添加功能是一种透明的包装,组件类毫不知情。需要改变的是外部使用组件类的地方,现在需要使用包装后的类,接口是一样的,但是具体的实现类发生了改变。

(5)退化形式

如果仅仅只是想要添加一个功能,就没有必要再设计装饰器的抽象类了,直接在装饰器里面实现跟组件一样的接口,然后实现相应的装饰功能就可以了。但是建议最好还是设计上装饰器的抽象类,这样有利于程序的扩展。

22.3.2 Java中的装饰模式应用

1:Java中典型的装饰模式应用——I/O流

装饰模式在Java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I/O流,简单回忆一下,如果使用流式操作读取文件内容,会怎么实现呢,简单的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IO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流式读取文件DataInputStream din = null;try{din = new DataInputStream(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IOTest.txt")));//然后就可以获取文件内容了byte bs []= new byte[din.available()];din.read(bs);String content = new String(bs);System.out.println("文件内容===="+content);}finally{din.close();}     }}

仔细观察上面的代码,会发现最里层是一个FileInputStream对象,然后把它传递给一个BufferedInputStream对象,经过BufferedInputStream处理过后,再把处理过后的对象传递给了DataInputStream对象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装饰器的组装过程,FileInputStream对象相当于原始的被装饰的对象,而BufferedInputStream对象和DataInputStream对象则相当于装饰器。

   可能有朋友会问,装饰器和具体的组件类是要实现同样的接口的,上面这些类是这样吗?看看Java的I/O对象层次图吧,由于Java的I/O对象众多,因此只是画出了InputStream的部分,而且由于图的大小关系,也只是表现出了部分的流,具体如图22.4所示:

查看上图会发现,它的结构和装饰模式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

InputStream就相当于装饰模式中的Component。
其实FileInputStream、ObjectInputStream、StringBufferInputStream这几个对象是直接继承了InputSream,还有几个直接继承InputStream的对象,比如:ByteArrayInputStream、PipedInputStream等。这些对象相当于装饰模式中的ConcreteComponent,是可以被装饰器装饰的对象。
那么FilterInputStream就相当于装饰模式中的Decorator,而它的子类DataInputStream、BufferedInputStream、LineNumberInputStream和PushbackInputStream就相当于装饰模式中的ConcreteDecorator了。另外FilterInputStream和它的子类对象的构造器,都是传入组件InputStream类型,这样就完全符合前面讲述的装饰器的结构了。同样的,输出流部分也类似,就不去赘述了。既然I/O流部分是采用装饰模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添加新的功能的话,只需要实现新的装饰器,然后在使用的时候,组合进去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装饰器,然后和JDK中已有的流的装饰器一起使用。能行吗?试试看吧,前面是按照输入流来讲述的,下面的示例按照输出流来做,顺便体会一下Java的输入流和输出流在结构上的相似性。

2:自己实现的I/O流的装饰器——第一版

   来个功能简单点的,实现把英文加密存放吧,也谈不上什么加密算法,就是把英文字母向后移动两个位置,比如:a变成c,b变成d,以此类推,最后的y变成a,z就变成b,而且为了简单,只处理小写的,够简单的吧。好了,还是看看实现简单的加密的代码实现吧,示例代码如下:
/*** 实现简单的加密*/public class EncryptOutputStream  extends OutputStream{//持有被装饰的对象private OutputStream os = null;public Encrypt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s){this.os = os;}  public void write(int a) throws IOException {//先统一向后移动两位a = a+2;//97是小写的a的码值if(a >= (97+26)){//如果大于,表示已经是y或者z了,减去26就回到a或者b了a = a-26;}this.os.write(a);}}

测试一下看看,好用吗?客户端使用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流式输出文件DataOutputStream dout = new DataOutputStream(new BufferedOutputStream(new Encryp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MyEncrypt.txt"))));//然后就可以输出内容了dout.write("abcdxyz".getBytes());dout.close();}}

很好,是不是被加密了,虽然是明文的,但已经不是最初存放的内容了,一切显得非常的完美。

再试试看,不是说装饰器可以随意组合吗,换一个组合方式看看,比如把BufferedOutputStream和我们自己的装饰器在组合的时候换个位,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流式输出文件DataOutputStream dout = new DataOutputStream(new EncryptOutputStream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MyEncrypt.txt"))));dout.write("abcdxyz".getBytes());dout.close();}}

再次运行,看看结果。坏了,出大问题了,这个时候输出的文件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这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需要把上面I/O流的内部运行和基本实现搞明白,分开来看看具体的运行过程吧。

(1)先看看成功输出流中的内容的写法的运行过程:

当执行到“dout.write("abcdxyz".getBytes());”这句话的时候,会调用DataOutputStream的write方法,把数据输出到BufferedOutputStream中;
由于BufferedOutputStream流是一个带缓存的流,它默认缓存8192byte,也就是默认流中的缓存数据到了8192byte,它才会自动输出缓存中的数据;
而目前要输出的字节肯定不到8192byte,因此数据就被缓存在BufferedOutputStream流中了,而不会被自动输出
当执行到“dout.close();”这句话的时候:会调用关闭DataOutputStream流,这会转调到传入DataOutputStream中的流的close方法,也就是Buffered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而Buffered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继承自FilterOutputStream,在Filter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实现里面,会先调用输出流的方法flush,然后关闭流。也就是此时BufferedOutputStream流中缓存的数据会被强制输出;
BufferedOutputStream流中缓存的数据被强制输出到EncryptOutputStream流,也就是我们自己实现的流,没有缓存,经过处理后继续输出;
EncryptOutputStream流会把数据输出到FileOutputStream中,FileOutputStream会直接把数据输出到文件中,因此,这种实现方式会输出文件的内容。

(2)再来看看不能输出流中的内容的写法的运行过程:

当执行到“dout.write("abcdxyz".getBytes());”这句话的时候,会调用DataOutputStream的write方法,把数据输出到EncryptOutputStream中;
EncryptOutputStream流,也就是我们自己实现的流,没有缓存,经过处理后继续输出,把数据输出到BufferedOutputStream中;
由于BufferedOutputStream流是一个带缓存的流,它默认缓存8192byte,也就是默认流中的缓存数据到了8192byte,它才会自动输出缓存中的数据;
而目前要输出的字节肯定不到8192byte,因此数据就被缓存在BufferedOutputStream流中了,而不会被自动输出
当执行到“dout.close();”这句话的时候:会调用关闭DataOutputStream流,这会转调到传入DataOutputStream流中的流的close方法,也就是Encrypt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而Encrypt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继承自OutputStream,在OutputStream的close方法实现里面,是个空方法,什么都没有做。因此,这种实现方式没有flush流的数据,也就不会输出文件的内容,自然是一片空白了。

3:自己实现的I/O流的装饰器——第二版

   要让我们写的装饰器跟其它Java中的装饰器一样用,最合理的方案就应该是:让我们的装饰器继承装饰器的父类,也就是FilterOutputStream类,然后使用父类提供的功能来协助完成想要装饰的功能。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EncryptOutputStream2  extends FilterOutputStream{private OutputStream os = null;public EncryptOutputStream2(OutputStream os){//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super(os);}public void write(int a) throws IOException {//先统一向后移动两位a = a+2;//97是小写的a的码值if(a >= (97+26)){//如果大于,表示已经是y或者z了,减去26就回到a或者b了a = a-26;}//调用父类的方法super.write(a);}}

22.3.3 装饰模式和AOP

   装饰模式和AOP在思想上有共同之处。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了解AOP,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AOP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AOP——面向方面编程

   AOP是一种编程范式,提供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程序结构以完善面向对象编程(OOP)。在面向对象开发中,考虑系统的角度通常是纵向的,比如我们经常画出的如下的系统架构图,默认都是从上到下,上层依赖于下层,如图22.5所示:

而在每个模块内部呢?就拿大家都熟悉的三层架构来说,也是从上到下来考虑的,通常是表现层调用逻辑层,逻辑层调用数据层,如图22.6所示: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各个模块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功能,比如日志管理、事务管理等等,如图22.7所示:

这个时候,在思考这些共性功能的时候,是从横向在思考问题,与通常面向对象的纵向思考角度不同,很明显,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AOP站出来了。

AOP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描述横切关注点的机制,并能够自动将横切关注点织入到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中,从而实现了横切关注点的模块化。

AOP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AOP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能够自动把横切关注点的功能模块,自动织入回到软件系统中,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看没有AOP,在常规的面向对象系统中,对这种共性的功能如何处理,大都是把这些功能提炼出来,然后在需要用到的地方进行调用,只画调用通用日志的公共模块,其它的类似,就不去画了,如图22.8所示

看清楚,是从应用模块中主动去调用公共模块,也就是应用模块要很清楚公共模块的功能,还有具体的调用方法才行,应用模块是依赖于公共模块的,是耦合的,这样一来,要想修改公共模块就会很困难了,牵一而发百。

看看有了AOP会怎样,还是画个图来说明,如图22.9所示:

乍一看,跟上面不用AOP没有什么区别嘛,真的吗?看得仔细点,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改变,就是所有的箭头方向反过来了,原来是应用系统主动去调用各个公共模块的,现在变成了各个公共模块主动织入回到应用系统。

不要小看这一点变化,这样一来应用系统就不需要知道公共功能模块,也就是应用系统和公共功能解耦了。公共功能会在合适的时候,由外部织入回到应用系统中,至于谁来实现这样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不再我们的讨论之列,我们更关注这个思想。

如果按照装饰模式来对比上述过程,业务功能对象就可以被看作是被装饰的对象,而各个公共的模块就好比是装饰器,可以透明的来给业务功能对象增加功能。

所以从某个侧面来说,装饰模式和AOP要实现的功能是类似的,只不过AOP的实现方法不同,会更加灵活,更加可配置;另外AOP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是思想上的变化——“主从换位”,让原本主动调用的功能模块变成了被动等待,甚至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织入了很多新的功能。

2:使用装饰模式做出类似AOP的效果

下面来演示一下使用装饰模式,把一些公共的功能,比如权限控制,日志记录,透明的添加回到业务功能模块中去,做出类似AOP的效果。

(1)首先定义业务接口

这个接口相当于装饰模式的Component。注意这里使用的是接口,而不像前面一样使用的是抽象类,虽然使用抽象类的方式来定义组件是装饰模式的标准实现方式,但是如果不需要为子类提供公共的功能的话,也是可以实现成接口的,这点要先说明一下,免得有些朋友会认为这就不是装饰模式了,示例代码如下:

/*** 商品销售管理的业务接口*/public interface GoodsSaleEbi {/*** 保存销售信息,本来销售数据应该是多条,太麻烦了,为了演示,简单点* @param user 操作人员* @param customer 客户* @param saleModel 销售数据* @return 是否保存成功*/public boolean sale(String user,String customer,SaleModel saleModel);}

顺便把封装业务数据的对象也定义出来,很简单,示例代码如下:

/*** 封装销售单的数据,简单的示意一些*/public class SaleModel {/*** 销售的商品*/private String goods;/*** 销售的数量*/private int saleNum;public String getGoods() { return goods;}public void setGoods(String goods) {this.goods = goods; }public int getSaleNum() {return saleNum;}public void setSaleNum(int saleNum) {this.saleNum = saleNum;}public String toString(){return "商品名称="+goods+",购买数量="+saleNum;}}

(2)定义基本的业务实现对象,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GoodsSaleEbo implements GoodsSaleEbi{public boolean sale(String user,String customer,SaleModel saleModel) {System.out.println(user+"保存了"+customer+"购买 "+saleModel+" 的销售数据");return true;}}

(3)接下来该来实现公共功能了,把这些公共功能实现成为装饰器,那么需要给它们定义一个抽象的父类,示例如下:

/*** 装饰器的接口,需要跟被装饰的对象实现同样的接口*/public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implements GoodsSaleEbi{/*** 持有被装饰的组件对象*/protected GoodsSaleEbi ebi;/*** 通过构造方法传入被装饰的对象* @param ebi被装饰的对象*/public Decorator(GoodsSaleEbi ebi){this.ebi = ebi;}}

(4)实现权限控制的装饰器

先检查是否有运行的权限,如果有就继续调用,如果没有,就不递归调用了,而是输出没有权限的提示,示例代码如下:

/*** 实现权限控制*/public class Check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public CheckDecorator(GoodsSaleEbi ebi){super(ebi);}public boolean sale(String user,String customer, SaleModel saleModel) {//简单点,只让张三执行这个功能if(!"张三".equals(user)){System.out.println("对不起"+user+",你没有保存销售单的权限");//就不再调用被装饰对象的功能了return false;}else{return this.ebi.sale(user, customer, saleModel);}      }}

(5)实现日志记录的装饰器,就是在功能执行完成后记录日志即可,示例代码如下:

/*** 实现日志记录*/public class Log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public LogDecorator(GoodsSaleEbi ebi){super(ebi);}public boolean sale(String user,String customer,SaleModel saleModel) {//执行业务功能boolean f = this.ebi.sale(user, customer, saleModel);//在执行业务功能过后,记录日志DateFormat df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SS");System.out.println("日志记录:"+user+"于"+df.format(new Date())+"时保存了一条销售记录,客户是"+customer+",购买记录是"+saleModel);return f;}}

(6)组合使用这些装饰器

在组合的时候,权限控制应该是最先被执行的,所以把它组合在最外面,日志记录的装饰器会先调用原始的业务对象,所以把日志记录的装饰器组合在中间。

前面讲过,装饰器之间最好不要有顺序限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来,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有顺序的限制,但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此时客户端测试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得到业务接口,组合装饰器GoodsSaleEbi ebi = new CheckDecorator(new LogDecorator(new GoodsSaleEbo()));//准备测试数据SaleModel saleModel = new SaleModel();saleModel.setGoods("Moto手机");saleModel.setSaleNum(2);//调用业务功能ebi.sale("张三","张三丰", saleModel);ebi.sale("李四","张三丰", saleModel);}}
 好好体会一下,是不是也在没有惊动原始业务对象的情况下,给它织入了新的功能呢?也就是说是在原始业务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原始业务对象透明的增加了新功能,从而模拟实现了AOP的功能。

事实上,这种做法,完全可以应用在项目开发上,在后期为项目的业务对象添加数据检查、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就不需要在业务对象上去处理这些功能了,业务对象可以更专注于具体业务的处理

22.3.4 装饰模式的优缺点

l 比继承更灵活
从为对象添加功能的角度来看,装饰模式比继承来得更灵活。继承是静态的,而且一旦继承是所有子类都有一样的功能。而装饰模式采用把功能分离到每个装饰器当中,然后通过对象组合的方式,在运行时动态的组合功能,每个被装饰的对象,最终有哪些功能,是由运行期动态组合的功能来决定的。

l 更容易复用功能
装饰模式把一系列复杂的功能,分散到每个装饰器当中,一般一个装饰器只实现一个功能,这样实现装饰器变得简单,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装饰器功能的复用,可以给一个对象增加多个同样的装饰器,也可以把一个装饰器用来装饰不同的对象,从而复用装饰器的功能。

l 简化高层定义
装饰模式可以通过组合装饰器的方式,给对象增添任意多的功能,因此在进行高层定义的时候,不用把所有的功能都定义出来,而是定义最基本的就可以了,可以在使用需要的时候,组合相应的装饰器来完成需要的功能。

l 会产生很多细粒度对象
前面说了,装饰模式是把一系列复杂的功能,分散到每个装饰器当中,一般一个装饰器只实现一个功能,这样会产生很多细粒度的对象,而且功能越复杂,需要的细粒度对象越多。

22.3.5 思考装饰模式

1:装饰模式的本质

装饰模式的本质:动态组合。

   动态是手段,组合才是目的。这里的组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动态功能的组合,也就是动态进行装饰器的组合;另外一个是指对象组合,通过对象组合来实现为被装饰对象透明的增加功能。但是要注意,装饰模式不仅仅可以增加功能,也可以控制功能的访问,可以完全实现新的功能,还可以控制装饰的功能是在被装饰功能之前还是之后来运行等。总之,装饰模式是通过把复杂功能简单化,分散化,然后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来动态组合的这么一个模式。

2:何时选用装饰模式

建议在如下情况中,选用装饰模式:

如果需要在不影响其它对象的情况下,以动态、透明的方式给对象添加职责,可以使用装饰模式,这几乎就是装饰模式的主要功能
如果不合适使用子类来进行扩展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装饰模式,因为装饰模式是使用的“对象组合”的方式。所谓不适合用子类扩展的方式,比如:扩展功能需要的子类太多,造成子类数目呈爆炸性增长。

22.3.6 相关模式

l 装饰模式与适配器模式
这是两个没有什么关联的模式,放到一起来说,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别名:Wrapper。
这两个模式功能上是不一样的,适配器模式是用来改变接口的,而装饰模式是用来改变对象功能的。

l 装饰模式与组合模式
这两个模式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对象的递归调用,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把装饰看成是只有一个组件的组合。
但是它们的目的完全不一样,装饰模式是要动态的给对象增加功能;而组合模式是想要管理组合对象和叶子对象,为它们提供一个一致的操作接口给客户端,方便客户端的使用。

l 装饰模式与策略模式
这两个模式可以组合使用。
策略模式也可以实现动态的改变对象的功能,但是策略模式只是一层选择,也就是根据策略选择一下具体的实现类而已。而装饰模式不是一层,而是递归调用,无数层都可以,只要组合好装饰器的对象组合,那就可以依次调用下去,所以装饰模式会更灵活。
而且策略模式改变的是原始对象的功能,不像装饰模式,后面一个装饰器,改变的是经过前一个装饰器装饰过后的对象,也就是策略模式改变的是对象的内核,而装饰模式改变的是对象的外壳。
这两个模式可以组合使用,可以在一个具体的装饰器里面使用策略模式,来选择更具体的实现方式。比如前面计算奖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参与计算的基数不同,奖金的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假设张三和李四参与同一个奖金的计算,张三的销售总额是2万元,而李四的销售额是8万元,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不一样的,假设奖金的计算规则是,销售额在5万以下,统一3%,而5万以上,5万内是4%,超过部分是6%。
参与同一个奖金的计算,这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同一个装饰器,但是在装饰器的内部,不同条件下计算公式不一样,那么怎么选择具体的实现策略呢?自然使用策略模式就好了,也就是装饰模式和策略模式组合来使用。

l 装饰模式与模板方法模式
这是两个功能上有相似点的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主要应用在算法骨架固定的情况,那么要是算法步骤不固定呢,也就是一个相对动态的算法步骤,就可以使用装饰模式了,因为在使用装饰模式的时候,进行装饰器的组装,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调用算法步骤的组装,相当于是一个动态的算法骨架。
既然装饰模式可以实现动态的算法步骤的组装和调用,那么把这些算法步骤固定下来,那就是模板方法模式实现的功能了,因此装饰模式可以模拟实现模板方法模式的功能。
但是请注意,仅仅只是可以模拟功能而已,两个模式的设计目的、原本的功能、本质思想等都是不一样的。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相关推荐

  1.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理论代码相结合

    继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后的装饰器模式来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会了就当复习丫,不会来一起来看看吧. 很喜欢一句话:"八小时内谋生活,八小时外谋发展". 如果你也喜欢,让我们一 ...

  2.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装饰器,顾名思义,就是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好比为房子进行装修一样.因此,装饰器模式具有如下的特征: 它必须具有一个装饰的对象. 它必须拥有与被装饰对象相同的接口. ...

  3.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1.介绍 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的设计模式.使用该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较为灵活的对类进行扩展,而且不影响原来类的结构.有同学说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进行实现啊,没错,继承的确可以实现,但是继承的成本相对比较高 ...

  4.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为了某个实现类在不修改原始类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地覆盖或者增加方法 采用--------装饰器模式 实现类要保持与原有类的层级关系 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特殊的适配器模式 拿适 ...

  5. java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装饰者模式 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具体被装饰者和抽象装饰类都继承于抽象被装饰者类,继承的是类型,而不是行为.行为来自装饰者和基础组件,或与其他 ...

  6. Java —— Decorator 装饰器模式

    文章目录 Java -- Decorator 装饰器模式 简介 用处 简单例子 结构 代码 涉及角色 相关的设计模式 应用实例 优点 缺点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代码 Java -- Decorator ...

  7. Go 设计模式 - 装饰器模式

    装饰模式使用对象组合的方式动态改变或增加对象行为.Go语言借助于匿名组合和非入侵式接口可以很方便实现装饰模式.使用匿名组合,在装饰器中不必显式定义转调原对象方法. 设计模式 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主要 ...

  8. Java设计模式 -10-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模式)

    Java设计模式 -10-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模式) 前言 装饰器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优点: 缺点: 装饰器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1. 模式的结构 2. 模式的实现 装饰器模式的应用实例 装饰器 ...

  9. Python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Python设计模式-装饰器模式 代码基于3.5.2,代码如下; #coding:utf-8 #装饰器模式class Beverage():name = ""price = 0.0 ...

最新文章

  1. 一口气搞懂《虚函数和纯虚函数》
  2. ES 的分布式架构原理能说一下么?
  3. html文本滚动到底后自动回到顶部,JS 实现DIV 滚动至顶部后固定
  4. flutter 获取定位_从头开发一个Flutter插件(二)高德地图定位插件
  5. 三相pmsm矢量控制仿真模型_低载波比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磁链矢量轨迹分析
  6. 重新学习web后端开发-001-写在前面的话
  7. ghelper失效_Ghelper账号+网易云音乐领黑胶会员35天
  8. MySQL 处理插入重主键唯一键重复值办法
  9. springMVC整合swagger(亲自试验完全可用)
  10. 新在互站上的校园跑腿/校园任务平台源码
  11. Protobuf报错Protocol message tag had invalid wire type
  12. Linux系统学习: 进程、重定向和管道指令:xargs 指令的作用是
  13. 超24亿美元的BTC、ETH、XRP等加密货币在衍生品交易所被清算
  14. 机器学习第六回-无监督学习—— K-均值算法
  15. 围棋棋盘 -《跟小海龟学Python》案例代码
  16. C# 使用Magick.NET进行图片格式转换
  17. 将QQ音乐下载的 tkm 格式的音乐文件如何免费转换成 MP3 格式
  18. 越豪华越危险 家装豪华程度与环境污染成正比
  19. Ant Design of Vue中a-form-model多行表单对齐和验证
  20. sheet_name

热门文章

  1. PPT中如何插入带圈的11
  2. 7-66 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3. 谁与争锋,JDK动态代理大战CGLib动态代理
  4. zabbix4.0利用API导入导出dashboard
  5. 产品宣传数据投放广告指标
  6. 二手交易管理系统SSM
  7. C是C++的子集吗?
  8. 机器学习(十五)SVD(特征值分解和奇异值分解的区别)
  9. c语言如何乘分数,C语言分数相乘程序简化问题。
  10. SAP BOM展开函数CS_BOM_EXPL_MAT_V2